既然殖民地的發展大大優越於非殖民地,為什麼亞非拉美的落後國家不主動選擇做殖民地?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 Acemoglu,Johnson,Robinson 在AER上發表的著名文章
"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所有圖例都來自此文,本人無版權...)
先看下張圖 請注意第三列中每個前被殖民地國家的每單位資本的GDP產出的自然對數(下文簡化為國民收入),和最後列的由歷史資料估計出的歐洲殖民者佔領殖民地時的死亡人數的自然對數(下文簡化為死亡數)。
來看幾個例子:
美國
國民收入 —10.22 殖民者死亡數— 15 香港
國民收入 — 10.05 殖民者死亡數—14.9
甘比亞
國民收入 — 7.37 殖民者死亡數— 1470 (英法為了甘比亞和塞內加爾打了近100年的戰爭)
馬里
國民收入 — 6.57 殖民者死亡數— 2940 (抗擊法國入侵一直到1916年)
南非
國民收入 — 8.89 殖民者死亡數 — 15.5
這裡的殖民者的死亡人數指的是佔領該地區時士兵、基督教士、駐紮海員的死亡人數。
可以發現,歷史上那些前殖民地國家有些成了發達國家,他們的特點幾乎相同:重視私有財產的保護,防止殖民者從殖民地大量抽取資源到宗主國,極端情況是殖民者向殖民地遷入居民,居民以私有財產的形式保有當地的資源,防止宗主國政府肆意「抽血」,例如美國、加拿大、澳洲;當地環境適宜居住,北美大陸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歐洲人待得開心,中部非洲各種沙漠和荒原,出門就被獅子咬,歐洲人沒膽子住;殖民地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等都可以延續,很多英聯邦國家(地區)都堅持民主制度和英美法系,幾乎是從殖民地建立時期就一直延續下去,不像很多非洲國家動不動出幾個搞獨裁的哥們兒,玩一玩種族滅絕、政治迫害、生吃人肉啥的。
邏輯是這樣的:殖民定居者的死亡率低(不管是戰爭、瘟疫、還是獅子咬) 移入居民定居
建立早起社會體制(選舉政府、法律體系、衛生和教育體系等) 社會體系維持至今天
經濟發達(屌絲逆襲成功!)
另外,只要殖民者的堅船利炮能到,屌絲土著就基本逃不過被歐洲高帥富殖民的命運,最終沒有不被爆菊成功的,屌絲沒有選擇權。而最後高帥富沒有霸佔你家,睡你媳婦,是因為你家實在太挫了,出門只能被獅子咬。
總之,亞非拉國家那些屌絲國家(應該不包括原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那些地方)最後逆襲成功的原因在於殖民者在殖民地建立了一套從宗主國復刻過來的制度,抑制了宗主國的剝削,並將這些制度保持到了今天,一躍成為了高帥富。而那些仍然在搬磚的屌絲們,宗主國吃干抹凈後就不顧殖民地的死活,雖然最後屌絲們奮起獨立,結果啥東西都得重新建,白白給人搬了一百多年的磚,一分錢沒掙到還倒貼了媳婦兒~
以下一圖為國民收入和殖民者死亡人數的簡單線性關係圖。你體會下在直線下半區的屌絲們的辛酸。
當然,原始論文還是是很細緻的,使用了工具變數和很多的控制變數,就不討論裡面的細節了。想研究的可以去超級大牛牛 Acemoglu的主頁:MIT Economics : Daron Acemoglu上去下載論文。以上內容引述於已發表的論文,不代表本人觀點,有什麼不同意見也不用跟我爭了 ^_^。
挺有意思的問題。
說下個人理解,還是人性。現代有很多實驗和調查證明,人們傾向選擇的往往並不一定是對的和理性的答案。
包括痛苦記憶的權重比快樂記憶要高。
首先說,皇帝知不知道強國的政策?親賢臣,遠小人,怕是沒有一個皇帝不知道,但理是那個理,操作起來就不單單只是個簡單的理了。
歷史上皇帝大都接受最好的教育,最優越的環境,最優越的一切,但卻偏偏不能把一個人,改造到普通人的程度,差的皇帝居多。
考慮到這個,實際上人的理性和見識還真不咋的。最優秀的教育和資源堆出來的皇帝如此,普通人又能高明多少?
除此之外,殖民地大多極端落後,處於皇權統治甚至落後到部落時代。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和部落酋長的選擇就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選擇,你指望他們能理性的選擇一個結果?
而相比土著野人,土著皇帝和統治者的選擇無疑要理性不少,面對現實,大多數精英統治者選擇的是當代理人,兩邊獲取好處,一邊大力壓榨國內P民,一邊諂媚洋大人,依靠洋大人維持統治。
更高明一點的就同時在國內宣傳陰謀論,讓大家盲目排外,唯有自己能接觸和獲取先進的技術,這樣統治就真是高枕無憂了。
----------------------------------補充----------------------------------------------------
關於被殖民是否優於不被殖民,不能用偏差的極端數據來對比,更多要參考本身和相近的情況下的對比。
比如用美國對比,那被殖民簡直太完美了,世界霸主,但用最差的國家比,那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要明確殖民只能增加國家進步的上下限。不代表最終成就。
如美國這種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複製宗主國的優點,抑制缺點的,被殖民後能逐步獨立,成為世界霸主。
次一點的能大部分接受宗主國的優點,同時也接受缺點,加上一些自身缺點,能到發達國家就極好了。
在差的就土著國家,不接受現代文化,純粹搬磚,只能被動融入世界低端環節,能享受較差的世界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比自己閉關鎖國好,但受益不多。
最差的就土著國家中不接受宗主國優點,專門去接受缺點,並放大本身缺點,那就罕有受益,世界最底層了。
考慮到一個國家的對比,實際上如東西德國,韓國朝鮮這種一國兩種制度的最有對比價值,日本,台灣,某國之類這種對比也比較有意義。因為統治者會教他們「民族氣節」,「愛國」
不是你想成為殖民地就能成為殖民地的好吧。
一些殖民地之所以成為殖民地,是因為那些地方好,適合生存,適合貿易,所在的地位能夠提升殖民國家的經濟發展。
殖民地發展得更好,「不一定」是因為殖民,還有可能是因為「它本來就是個好地方」。
不殖民的地方發展不好,也並不是因為沒人殖民,是因為這個地方本來就不是非常理想,沒人有興趣過來殖民。有啊,我記得有個非前英國殖民地的國家就申請加入了英聯邦享受前英國殖民地的待遇。當年日本也有人提過改用法語當法國的文化殖民地,蒙古也提過加入蘇聯,正式成為蘇聯帝國的一部分,奈何蘇聯人瞧不上。古代中國周邊好多國家爭相向中國朝貢不知道算不算。
殖民者如果把殖民地建設好了,那就是殖民者的失敗。強盜會給你送錢嗎?
所謂發達的殖民地無非三種情況。
第一,直屬地備胎。東北屬於這個情況,日本準備勝利後徹底把東北變成日本的一部分,而非附庸國。所以東北工業建設很大功勞是日本,但是請記住日本人的動機是什麼。
第二,本國居民移民地。美國、南美各國。大量本國居民湧入殖民地,宗主國也不好意思把殖民地壓榨的太苦。在殖民地紮根的白人精英逐步為自己利益而對抗宗主國,最終建國自立。由於大部分人口、經濟基礎、上層建築都是從原宗主國搬過來的,所以必定比純殖民地富許多。阿根廷都差點逆襲啊。
第三,被掠奪資源以來良好的社會環境。香港等島嶼型殖民地。這些地方土地稀缺但交通便利,更適合發展航運、服務業與金融,這些行業在滿地污水、餓殍遍地、戰亂不斷的地區是搞不好的。所以宗主國會不斷穩定當地社會,提高居民收入。
最後,再說一遍,別忘了殖民者的目的是什麼。只記吃糖不記挨打是有病。
嗟!!來食!
你們這是要關閉整個國家民族的上升通道來換取一時的利益啊。
當原料市場便宜的人工都消耗殆盡的時候,作為殖民地的利用價值還有多少?
作為國家領袖不想著怎麼提高國家食物鏈,為了一時貪圖富貴而主動做了別國的殖民地,這簡直是要被釘到恥辱柱上的節奏啊。
我很好奇啊,不想當殖民地的答案都被反對了,這是新的政治正確?發展不代表感到幸福。
那些幫著殖民者欺負本國民眾的人會受到本國有民族主義精神的高中低層人士的討厭。
本來別人就想光著屁股跑,
你非要讓人穿西裝來玩你的遊戲,
遊戲規則還你制定,
誰願意?
這就是某些國家說美國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因。
1、殖民地的發展大大優於非殖民地?????
圖:1939年世界殖民地(來自維基百科)
殖民地大多是拉美及非洲國家,這些地方的發展大大優於其它???
這些歷史上曾經是殖民地的地區如今發展同樣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
2、殖民給殖民地帶來了什麼?????(來自維基百科)
1853年,卡爾·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一文中提出殖民地及殖民主義有「雙重使命」,即破壞性使命和建設性使命,兩者都是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
殖民地的「破壞性使命」主要表現在對殖民地傳統社會經濟結構的破壞上,但由於宗主國的政治、經濟情況不同,各個殖民地的歷史情況、殖民對象、自然生態條件和社會集團的不同,因此殖民地所受的影響在質量上有很大的差別。由於殖民,西屬美洲殖民地和英屬印度殖民地傳統經濟結構的瓦解和破壞是巨大的。但在熱帶非洲,除占極少面積(法屬西非為8%,撒哈拉以南非洲為5%)的經濟作物種植地區外,殖民地的絕大多數地區都保持了原始的農業社會結構。
殖民地的「建設性使命」,即積極意義,通常表現在以下方面: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資本、技術,進行建設,為其提供了現代化的港口、道路等基礎設施,殖民地的商品經濟也得到發展,都市化步伐加快,出現了鐵路、公路、電訊、電話、醫院、學校,把原本落後的殖民地地區帶入了市場經濟領域,比較典型的例子如香港。
殖民地發展優於非殖民地只是少數例子。
3、亞非拉落後地區為什麼不主動選擇做?
選擇的主動權在誰手上?統治者?統治者會放棄自己的統治?民眾?民眾願意被殖民?
這個問題類似於「為什麼賣淫來錢快而那麼多女生不去賣淫」
這個問題前提不成立。一大推非殖民地國家比前身是殖民地的國家更發達的例子。比如中南半島上的國家,泰國從來沒有成為殖民地,印支三國是法國的殖民地,泰國現在要比印度支那發達。土耳其也從來沒有成為殖民地,現在發展程度要超過埃及,敘利亞。完全成為殖民地,破壞了當地政治既存結構,殖民者撤出之後出現了權力真空,從而使得衝突不斷。當然,例外是存在的,兩類:絕大部分由殖民國家移民組成的民族國家,比如紐西蘭,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另一類,香港,新加坡,台灣,後一類本來就不存在既有的政治結構,被殖民對於他們來說不存在「破」的問題,只存在「立」的影響,加入世界經濟體系。因此,殖民地對發達程度的影響是存在的,但是卻不是單向的。
1. 人們面臨選擇的時候往往將沒有經歷過的選擇視為更好,例如,如果我當年填那個志願,嫁給誰誰就好了。
2. 某些選擇可能是更差的,但選擇了就沒有回頭路走了,你還要回去當殖民地可能嗎。殖民地的時候苦,沒想到獨立後要更苦吧。。。
3. 真正做這些選擇的是本土的精英階層,他們在別人手下當宰相不如自己做皇帝咯,老百姓嘛,其實根本沒得選擇,跟著起鬨而已。
4. 西方列強統治世界的方式已經發生變化,由以前的軍事統治變為現在的經濟統治,大量輸出美元和勞動強度大的工業和污染,換到手廉價的消費品和資源,何樂而不為呢,反正撫慰好對方的政權就行了。
1.前提錯誤:不是殖民地發展落後於非殖民地,而是少量殖民地與大量非殖民地有聯繫的時候才先進。原因一是這些地區往往地理優越,二是經貿發達,三是規模越小越容易發展。如果英國殖民了中國全境,難道全國都能像香港一樣?恐怕像延安一樣吧。
2.主體錯誤:殖民地的發展,往往指的是殖民者,而非被殖民者,二者是分立乃至對立,且不能看成一個整體。香港以前不都是英國老爺,百姓奴僕?殖民地的發展貧富差距尤其大,而且不加控制,社會矛盾激化,這也是其瓦解的內在原因。
3.推斷錯誤:被殖民與否哪是被殖民一方決定的,不是沒有願意被殖民的地方,比如日本(我認為有兩次)。另外,不願被殖民一般都是兩方面:利益,被殖民的人一般都是底層,除了少數與殖民者關係密切的綏靖人員;文化,」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都有全城百姓殉城,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吧。
首先,並不是所有的殖民地都發展了。
發展最厲害的是英國的殖民地。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亞,印度,南非,都有聲有色。
其他的,例如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現在就沒不咋地。
為什麼英國殖民地發展起來了,而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不咋地,可以讀一本書《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英國是現代文明的開端,英國人也特別熱愛制定製度,給殖民地帶去了良好制度和文化,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
現在正式回答問題:原因有兩:
前期是:沒有一個統治階級會主動放棄既得利益。
後期是:民族主義浪潮興起時,沒人願意當二等公民。哪怕祖國更糟糕。哪怕接手更糟糕。
非洲除了埃及,衣索比亞,南非之外的數十個國家表示不服。
記住倖存者偏差啊。
為啥總有些人認為要是當年隔壁王叔叔搞了它媽,生出的它就是高帥富了呢?
醉了
如圖
長得好看的女的會被搶去做壓寨夫人,不好看的會被搶去做奴隸。香港地理位置好,且沒有很多人力,資源。南美,大陸相反,人力多,資源多,地理位置普通。所以
世界殖民地獨立時間列表
說的好像當年這幫不發達國家沒有當過殖民地一樣。。。
原殖民地時代管理水平是60,現在土著獨立,管理水平不到30!
但有的土著管理水平是可以超過60的,比如中國!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英國特種兵穿女裝滲透到IS總部 擊斃其高官?
※有哪些對中國當下有深刻見解的書?
※如何看待 ISIS 抓獲並拍賣中國人質樊京輝?
※台灣海峽問題和朝鮮半島問題在性質上有什麼異同?
※正在家睡覺呢,突然連人帶床被外星人轉移到釣魚島,會發生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