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滅元時的騎兵哪裡來的?

兩宋積弱,缺乏騎兵,主要原因就是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和陝北的馬場,中原和江南沒有能大規模養馬的草場。而朱元璋北伐滅元時他的控制範圍也就江南一帶,但徐達常遇春的騎兵已經可以跟蒙古鐵騎硬碰硬。明軍的大批軍馬從哪裡來的?


這是蒙古人自己給自己挖的坑之一吧。
事實上題主所說的「中原和江南沒有能大規模養馬的草場」是錯誤的。
元朝靠騎兵起家,對馬的重視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重視。
眾所周知,南耕北牧,但是元朝的統治者並不這麼認為,他們在水美草肥的山東、江西甚至雲南都有官辦馬場,插一句,就連棒子也沒逃過養馬的命運,現在的旅遊勝地、韓國對中國免簽的唯一地區、韓劇中經常出現的免稅天堂濟州島當年也是蒙古人的一個官辦馬場,叫耽羅馬場...蒙古貴族在內地的私人馬場更是不計其數,元史中記載"蒙古軍取民田牧,久不歸";"闊端赤牧養馬駝,歲有常法,分布郡縣,各有常數"。同時,元朝在內政上建立了許多鼓勵養馬的制度,設立了如太僕寺這種專職的管理馬政的機構,就像石油學大慶、農業學大寨一樣,當時全國掀起了牧馬學大漠的高潮,湧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光輝事迹和先進人物。

有首民謠這麼唱到,"家住淮西廬州邊,那裡是個好地方" ,元朝在內地一個很大的官辦馬場叫做「廬州馬場」、朱元璋黑幫中重要打手,也就是你提到到徐達、常遇春,史稱|"淮西勛貴",嘿嘿,廬州馬場+淮西勛貴,知道他們起家的馬是從哪來的了吧~所以他最終一統全國也有歷史的必然性,跟他打的那些土豪們,比如方國珍之流,一問有多少馬?190匹...估計還沒有軍隊里做飯的大師傅多。但朱元璋此時已經有上千匹戰馬了。

再說說北伐,其實,整個過程中他們就沒怎麼遇到牛逼的蒙古騎兵,這展開來講就太多了,他敢打王保保都是後來的事兒了,在騎兵上也吃過虧。

朱元璋有一支軍隊叫做長槍軍,光榮的三國志玩過吧?長槍兵是專門克騎兵的,戰爭初期,一般是蒙古騎兵來打朱元璋,都被長槍兵打回去。這時,朱元璋已經積累了一些打騎兵的經驗。

攻取大都,大部分責任是因為蒙古貴族通知集團內部矛盾,南方都打成一鍋粥了,元朝內部還在爭權奪利,消滅朱元璋最好的時候,王保保正在跟孛羅爭國本,好不容易爭上了國本,現在打朱元璋還來得及,突然李思齊又跟他幹起來了,元朝朝廷也很搞笑,今天幫王保保,明天又幫李思齊,南邊徐達和常遇春都快打到大都了,元惠帝還操心找人幫著李思齊一塊兒合攻王保保,這樣搞不清狀況的政府,真不亡國也是醉了。

坦白的說,朱元璋還是很忌憚王保保的,王保保在山西,他可以說是元朝最後一支保持蒙古騎兵傳統的中原軍隊(其實漠北還有一些,但已經離心,甚至還有搗亂的、罷工的、叛逃的、不想放牧自己跑去務農的等),王保保這個人很傳奇,有個很有名的妹夫張無忌,在韓店打敗湯和之後,趙敏派內應去了他的軍隊,在太原,明軍料到正面戰場肯定是打不過(朱元璋在眾臣要求迅速北上的時候,很冷靜的說北土平曠,利於騎戰,說明朱元璋此時已經認識到在南方的打法不適應北方作戰了),所以選擇了依靠內應,趁夜劫營的戰法,打敗了王保保。當然趙敏內應那段是我胡編的,內應劫營是史實,順便說一句,王保保真正的妹夫是朱元璋的兒子秦王,朱元璋外孫子還得叫他聲大舅,這是後話。

再回到主題,打王保保的騎兵哪來的?答案是連搶帶占還受降,王保保在山東的時候,朱元璋沒怎麼搭理他,他走了,朱元璋就去捏軟柿子了,山東有個馬場,叫做益都馬場,守將叫做施魏因施泰格,不是,說錯了,叫魏賽因不花,就是個沒什麼用的八旗子弟,迅速就投降了,馬有了...打到河南,王保保他姥爺又帶著大批軍馬投降了,馬又有了;河北一帶,私人馬場眾多,古人稱,燕趙多精騎,徐達常遇春速度打下來,這又有一大批馬了。但想要追擊王保保,要更多的馬,還記得我剛才說的棒子的馬場吧?朱元璋畢竟文明人,花錢買!在廣東那邊也買!最扯淡的是,連琉球的馬,他都買!!!琉球就是現在的沖繩,一介島國,馬在他們國家估計就跟大熊貓似的,就這朱元璋也買了40多匹,可見當時明朝對馬的需求有多麼飢不擇食了。

但即便如此,明朝騎兵仍然無法與王保保騎兵相匹敵,我們回顧一下明朝的馬匹來源:三大馬場的馬,這些馬是很不錯的軍馬,私人馬場的馬,可以說,這些馬檔次就低一些了,再就是朝越南、琉球買的馬,不是我看不起他們這種馬,樓主可以去動物園看一看,矮種馬有多麼猥瑣,跟漠北的高頭大馬一比,首先氣勢上就輸了,就好比郭敬明在姚明面前,怎麼都覺得矮人一頭(甚至不止一頭),我們再來看看王保保是什麼馬?朱元璋對李文忠說,「王家這小子只是用拐子馬熟,更說必有伏馬」什麼叫做拐子馬呢?就是鐵甲馬。朱元璋有多麼忌憚這支騎兵呢?他說「爾等諸將,出入塞上,非一、二千騎不得輕行」,但他自己有多少馬,他自己心裡也清楚,這句話,其實有一定吹牛逼的成分,你有多少個一、二千騎啊~但是不是真沒辦法了呢?歷史告訴我們,不是~

在如此劣勢的情況下,朱元璋主要靠兩個手段
1、步騎協同。步兵,當然不是拿板兒刀那種,槍兵為主,騎兵協同,可防可攻。說「淮北勁旅,雖燕趙之精騎不及也」說得就是徐達的部隊,朱元璋認為「方今馬少,全仰步軍,必常附城壘,倘有不測,則可固守得全,以待援至,此上策也」,所以兩個兵種協同作戰,進可攻,退可守,打得過可以欺負,打不過可以賴皮。
2、車騎並重。朱元璋說「車騎並重,北方尤宜」,前面我們說了,朱元璋從琉球買了40隻熊貓回來的同時,還帶回了5000斤硫磺。朱元璋的兵車復興計劃,沒有照搬春秋戰國時代,而是開創了原始小坦克,路上阿帕奇時代,《精武英雄》上日本老師跟李連杰對打的時候說過,這個時代,最快的還是槍。古代之所以騎兵可以橫行天下, 比得是機動性,當機動性更強的火器出現了,又搭配在馬拉的軍車上,蒙古騎兵還跟你玩個毛線啊,擺明了欺負人好嗎~

回答完我才發現我跑題了,簡單的說軍馬就是我上面說的這四處地方來的,中原官辦馬場、蒙古貴族私人馬場、降軍帶來的馬匹、國外進口的馬匹。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徐達是帥才,單說騎兵玩的好的還得是閃電前鋒常遇春,大外甥李文忠和朵顏老闆馮勝(就是上邊題友所說的朵顏三衛的頭兒,但朵顏三衛出彩都到靖難之役了)

至於說硬碰硬,可能真是算不上,當時明朝的騎兵萬里防線「可用之馬,不足十萬」,而反觀蒙古,人家過年趕個集,上街買個菜,吃個早飯都有數萬匹馬出沒,所以才有後來蒙古即便分成了瓦剌和韃靼,沒事兒還能搶你點雞蛋,借皇帝去玩兒兩天的實力。

徐達和常遇春的勝利,非強於騎兵,而是戰法和科技進步的,徐達、李文忠當年三路攻元也是被打成狗了(順便說一句,三路中唯獨傅友德七戰七捷,創造神話戰績)。所以從小老師教育我們,知識改變命運、落後就要挨打,誠不欺吾等也~

說到馬,其實我不是特別在行,但是蒙古馬是世界公認的優良軍馬,速度快,爆發力強,冷靜。

我們中原的馬也有自己的優勢,耐力好、平衡性好、溫順。

但說實在的,兩軍對壘,下面這個的確差點兒意思,下面的馬是晉江馬,琉球進口的基本就是這個品種。===================以上的謬誤=======================
果真是對馬不在行,去問了一下同學,蒙古馬是以耐力著稱,也並不高大
蒙古馬是體高120-135左右的矮種馬,稱不上高頭大馬,特點是耐力好
內地的馬種體高90-114的矮種馬,比蒙古馬略矮,特點是負重能力強
晉江馬體高125-130左右的矮種馬,比西南馬高,與蒙古馬差不多,特點是耐高溫
感謝 @Nuts Wang@朱小沛@金遠 三位知友指出謬誤。


北宋確實缺乏騎兵,但是其實南宋時期這一情況已經得到了緩解,南宋大規模養馬,同時也通過貿易買馬,岳家軍這麼多騎兵都是南宋養馬的成果展示。


蒙元在滅宋之後,在兩淮地區開闢了牧場,養了大批的軍馬在那裡,而朱元璋的地盤就在那裡。


憑什麼中原不能養馬?圈一塊平地不就能養了嗎?


首先明白一點南方不是養不了馬,而是因為種地能養活更多人,大部分地皮都是田地。

蒙古人來了死了不知道多少人,本來還有蒙古貴族打算把漢人都殺光,田地都當成牧場的。

實際上元末內地戰馬還真不少。


推薦閱讀:

為什麼嚴嵩和徐階同是貪官,評價會差的這麼遠?
在杜車別的《明冤》中所說,薩爾滸之戰中明軍戰鬥力非常強,只是數量少。是因為明末軍隊都被調去鎮壓農民軍?
如何評價東林黨?
故宮裡有哪些根據滿族習俗改造過的地方?
明朝皇帝和他們的兒子之間有什麼有趣對話,日常交流嗎?

TAG:明朝 | 歷史 | 軍事 | 中國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