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地圖上這條明暗線是怎麼形成的?有什麼地理歷史嗎?

看谷歌地圖(安徽安慶附近)時一直詫異為何圖中所畫的線子旁邊怎麼會有那麼清晰的明暗對比線,通過檢測可以發現這條明暗線兩側的海拔高度一般至少相差50米,而且這條直線竟然那麼直,我就很詫異,是不是曾經有兩個大板塊在這裡碰撞了,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啊。

非常感謝大家的回答,我也了解到這是郯廬斷裂帶了,而且這個帶上還有郯廬地震帶,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各位大神,就是:這個地震帶劃分為了好多小的地震帶,或者總的叫郯城-廬江地震帶,但不管哪種方式都沒有將廬江到江西九江附近的這一段包含進去,是因為這裡的斷裂帶不活躍,還是說是因為關於這一段的研究現在還比較少?因為這一段有我的故鄉潛山縣,所以我十分關心,希望能有人給我指點迷津。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別人說到安慶附近處於斷裂帶的南端,這邊土地介質軟,結構簡單,構造應力量級較小,地震活動強度不大,但總體地震活動水平較北段(瀋陽以北吧)高一些吧


簡說:
1. 準確而言,該構造為郯廬斷裂帶中的一條斷層,地震區劃定名為梅山-龍河口斷裂(下圖)。
2. 影像上陰影的形成,斷層活動是部分因素,主要還是地表侵蝕作用。

細說:
1. 動輒就說郯廬斷裂帶其實不太嚴謹,郯廬斷裂帶是一個構造帶。這種錯斷了莫霍面、深入岩石圈地幔的深大斷裂帶,在上地殼會形成多條脆性斷裂,而我們看到的局部地貌形態往往只是受這些脆性斷裂影響,所以你們想說的是梅山-龍河口這條斷層。而構造帶整體的影響會控制一定的地貌格局,形成地勢差。

2. 梅山-龍河口斷裂該段有三條近平行的斷層向南交匯:F1位於題主問的地貌陡坎位置,F2過三縣尖北麓,F3為三縣尖南麓、通過安慶市。因為F2、F3地貌侵蝕嚴重表現不明顯,所以大家不易察覺到。至於該斷層活動性,我現在在跑野外,沒法查文章就不討論了,但至少是晚更新世以來活動的(120ka),具有發震可能性。

3. 那麼針對這個地貌陡坎來說其原因,地貌上的線性陡坎形成原因有很多種:斷層活動、差異侵蝕、植被影響、湖岸階地等。一般正斷層活動才會形成這麼平直的陡坎(比如下圖a),但正斷層活動會有明顯的斷層三角面(如下圖b)。但梅山-龍河口F1並沒看到,而且郯廬斷裂帶內基本都是走滑性質的。

a

b

4. 所以我覺得地表作用的因素更多一些,長江中下遊河流改道的頻繁程度很高。看一下水系發育情況,現代長江河道以北湖泊眾多(下圖),三縣尖北側很可能是長江古河道或支流通過處,伴隨著斷層活動河流擺動逐漸侵蝕掉一側,沿斷層形成陡坎。如果不是大河侵蝕,僅靠構造活動,一條走滑斷裂很難形成這樣的斷錯地貌。

扯完了。


就是郯廬斷裂帶,我來給女神提供素材來了。

這是谷歌地球衛圖,可以看到漏斗形的長江:

這是地形圖,圖中密密麻麻的是等高線:

放大一點,以太湖縣為中心,加了一點立體感。上面有一個天柱山,國家5A景區,國家地質公園:

百度百科:郯廬斷裂帶並不僅存於郯城與廬江之間,向南到湖北省長江北岸的武穴,向北北東方向經安徽省的宿松、潛山、廬江、嘉山,江蘇省的泗洪、宿遷,山東省郯城、沂水、濰坊,進渤海,然後過遼東半島,穿過東北三省去了俄羅斯。在中國境內長達2400 千米,寬幾十至200千米,總體走向北東10-20度。

我也就隨手畫了一下,華北、揚子兩大板塊之間大別山造山帶(藍色)與蘇魯造山帶(藍色)被郯廬斷裂帶(紅色)錯開、平移:

還是看別人的圖吧:

在女神的祝福與大家的鼓勵下,我繼續從各種文獻中拔圖:

郯廬斷裂帶是五十年代由地質礦產部航空物探大隊通過航磁發現並命名的,它最醒目的地質現象是,將大別-蘇魯造山帶,大幅度左行錯開,而關於其的演化,相關論述極多。大體上認為,其誕生於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的拼合與旋轉,而後西太平洋板塊相對亞歐大陸的俯衝,導致郯廬斷裂帶大幅度北移。

有一種演化模式大概是這樣的,在晚二疊世,揚子地塊北移並順時針旋轉,華北地塊逆時針旋轉,兩者在早中侏羅世基本焊合,同時郯廬斷裂帶在旋轉後由東西向轉為南北向,並發生走滑變形,錯開了蘇魯造山帶。看文獻太累,有興趣你們還是自己來:

  • 徐嘉煒, 馬國鋒. 郯廬斷裂帶研究的十年回顧[J]. 地質論評, 1992, 38(4): 316-324.
  • 朱光, 王道軒, 劉國生, 等. 郯廬斷裂帶的演化及其對西太平洋板塊運動的響應[J]. 地質科學, 2004, 39(1): 36-49.
  • 肖文交. 大別—郯廬—蘇魯造山帶複合旋轉拼貼作用[J]. 地球科學進展, 2000, 15(2): 147-153.

----

最後,贊同屬於女神!
最後,贊同屬於女神!
最後,贊同屬於女神!


這個是郯廬斷裂帶在安徽的部分,詳細可以看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062525/answer/30102352


——大圖警報——

說出來有人可能不信,我找到了一幅前蘇聯繪製的地形圖……

Топографические карты - military topographic map 分幅編號 h-50-1

Хуанмэй(黃梅)、Сусун(宿松)、Тайху(太湖)、Цяньшань(潛山)、Хуайнин(懷寧)等地名清晰可見。


再貢獻一篇地學前緣04年的文章吧,嗯,就是送圖

http://www.cags.ac.cn/cags/dxqy/1994-2005pdf/200403/040318.pdf


小白一枚,我來安利一個地質公園,說的不對的敬請指正~~~


這學期實習的剛去過麥坡地質公園,哈哈~

這個公園位於臨沂和江蘇交界的地方,在公園裡能夠明顯的看到當時地震形成的斷層面

這次地震形成的斷裂帶就是郯廬斷裂帶,在臨沂的部分稱為沂沭斷裂帶,據老師說百度百科上的介紹
:一步跨億年的說法是錯誤的。

然後,這個公園其實沒有通過驗收,然後就算是廢了吧,其實也挺不錯的,起碼不收門票了哈哈~


斷裂帶形成湖泊,後來湖泊被填平成了平原。


大別山森林海拔差異大,植被變化明顯,高度從400多米至1700多米,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森林景觀。——百度百科

我覺得@xn geo 學長說的應該是對的。至於具體的地質原因,我猜不出來,怎麼感覺知乎上地質大牛好少。。。
其實我只是路過這裡看到地圖上有自己家,然後覺得你提的問題也蠻有趣的,摺疊我吧。。。


地球內部液體如果被加熱就會脹開地殼表層,形成斷裂帶。有的地塊上升,如揚子板塊,有的部分下沉。斷裂帶的開口與深度決定於多次地球運動的結果,世界有的斷裂帶開口達200多公里。之後由於地球表面的風化作用而形成對應的兩個大山脈。如果斷開帶中出現大的水源,就形成江河,長江三峽其實是在大地震中形成地表裂開情況,這從兩岸的地貌就可以直接判斷出來。
郯廬斷裂帶其實與東非大裂谷基本相同,它是新生的斷裂帶,而東非大裂谷就是巨大的地殼裂開結果。
地球板塊會進入另一板塊之下的情況應該不會存在,這是因為地殼的厚度如今都還沒有相應的數據,就世界最深的海溝馬里亞那海溝有1萬多米,這也不是地殼的厚度,因為海溝底部還是岩石。
郯廬斷裂帶上存在地下水,如果未來發生巨大的板塊運動,也可能裂開如東非大裂谷一樣。有地下水系統,那麼在巨大的地殼運動中必定在斷裂帶形成新江河,與海水相接就形成新海洋,如紅海本身只是東非大裂谷斷裂帶的海洋部分。


本來我還想提問,原來已經有人回答了。我還以為是長江水系的作用。粗粗瀏覽了以上答案,淺淺了解了一些


合九鐵路火車上見過,一邊是高山,一邊是平原,界限分明。山上植被顏色深,地上顏色淺。


確定不是人為的?


如果排除植被,不同時期照片拼接的原因。。。就是個斷層(斷裂)了。可以按照經緯度把公開的小比例尺地質圖套上去,就知道是啥了。我太懶,題主自己弄吧。


推薦閱讀:

你什麼時候對Arcgis感到絕望?
學測繪的女生有什麼出路?
通過遙感可以監測內陸水體的放射性和鹽度么?

TAG:地理 | 地質學 | 地球科學 | 地理考察 | 遙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