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們口中的適合生存星球真的可信么?


不要認為媒體口中的天文學家說了什麼就是天文學家所說所想的全部,不要認為科普讀物里的科學研究故事就是科學研究過程的全部。

那只是媒體和科普作家覺得一般大眾需要了解且聽得懂的部分。

手機,先不展開了。題主能提出這些思考,想必也有能力自己動手稍微多搜索幾下。哪怕看看維基地外生命、天體生物學相關詞條也好。


地球不是圓的=地面是平的
太陽黑子近期活躍=世界要毀滅
發現三星系統=三體人要來了
引力波被觀測=太陽系裡有個黑洞
暗物質研究有新進展=以太被發現
某恆星transit異常=人類發現戴森球
某星宜居帶內發現行星=我擦地球有大表哥了!


天文系畢業的學渣來試著回答一下。
一、曾經我也這麼想過,說不定某星球上會有岩石結構的生命體以岩石為能量來源生存呢?
但是地球上即便最苛刻的環境下的生物,也是有基因的,DNA或RNA都是有機高分子,也就是碳基生命,生命的複雜性決定了無機小分子是基本不可能構成生命體的,元素周期表裡能形成種類繁多的大分子的只有碳,這就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上的碳元素丰度有很高的要求。
二、大氣。質量太小的行星無法形成大氣層,因為引力不足以束縛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所以對行星質量有一定要求,具體多大質量的行星可以形成大氣層,我忘了。。地球上的生命誕生也是來源於雷電與有機氣體的作用,為什麼大氣很重要,這是下面要說的第三點。
三、溫差。如果沒有大氣層,行星的晝夜溫差會非常大,月球和地球距離太陽差不多,但是月球因為沒有大氣層,白天溫度達127℃,夜晚溫度達-183℃,溫差高達300℃。再頑強的生命對溫度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同時對溫度有影響的還有距中心恆星的距離和行星自轉傾角等等。
四、水。最好的溶劑和運輸載體。也許會有生命不需要水,但是也需要其他液體,不然物質在生命體內無法運輸,病毒這種可能除外,但是對複雜生命體乃至高等生命體來說,液體溶劑是必須的,而如果有水的話,形成生命的可能性無疑會更大一些。
五、生命出現的條件可能遠比上面這些要求的還要苛刻的多,某種程度上來說,生命的出現是「偶然事件」,即使滿足這樣那樣的條件,也未必會有生命體出現。

才疏學淺,歡迎指正和補充。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做天文的鄙視各類編輯,而是很多媒體編輯基本上沒有多少科學素養,喜歡嘩眾取寵、斷章取義,甚至於胡編亂造,把科學發現描述成神話,或者把街頭消息包裝成重大成果。看那些實在是看不下去啊!!


謝邀。
只補充一點,天文學家眼裡的類地行星,有金星和火星。然後你就知道了~~


你和天文從業者之間還隔著媒體呢,所以並不是天文從業者說過那些適居星球

並沒有發現11維,那只是一個基於數學的科學推想推論,如果確認了11維,那倒是巨大的突破了(而且最多不是11是26)~


別的不說,你的第二個「據我了解」就是「毫不了解」,建議你去維基百科閱讀弦論的相關詞條。


剛剛和老婆討論過這個問題(是她先提出來的疑問)。她的觀點與題主類似。
我的答案是這樣:其實我的想法也是很激進的。我認為凡是可以通過內部運動,在造成外界熵增的情況下,使自己熵減,並且有將自己的特性(例如基因)拷貝,流傳至後代的,都可以叫做生物,不論這種物體何種結構,用何種方式,例如分裂、分孽、有性/無性繁殖……
也許有一種黑洞,通過不斷吞噬星球(造成外界熵增)增加自身表面積(從外界看它的熵降低了),甚至它可以誘發其他星球塌縮形成黑洞,以另一種形式繁殖。
更有一些東西,很可能根本沒有人們所想像的生物形態,卻很可能具有某種高級智慧。
例如,以我們所能理解的物質形態來說,白矮星、中子星。其表面會否形成一層金屬層?金屬層是否會分裂,形成一塊塊的區域?而這一塊塊的區域,恰好可以形成一個個複雜的電路?我的印象里是這樣。如果的確如此,那麼那些遙遠的白矮星、中子星就可能是一個個巨大的超級電腦。而那些超級電腦很可能就有無比的複雜智慧。但是這些超級電腦由於生而孤獨,本就沒有交流的意願。它們即使對外有好奇,也能夠定向發射出探測波束,人們有可能理解嗎?這些超級電腦的能源,皆來自於自身的塌縮。它可能有獨立意識,但是能算生命嗎?它的思維壽命卻很可能遠比人類要長久得多。
人們想尋找外太空生物的本意是害怕孤獨,希望能夠尋找到天外適合生存的環境,更進一步尋找到類似地球生物的物種,有那些限定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對於沒有交流意願的生物,例如人群中的嚴重的孤獨症患者,他們的內心人們能了解多少?對於與人類大相徑庭的其他物種,人類又能了解多少?所以,人們想知道其他星球的物種是如何生存、如何思考的,就不得不提出很多限定。即使這樣,人們是否能偵測出其他星球,哪怕再與地球類似,是否真的有生物,我也十分懷疑。


就按題主給的兩條分析吧。
1.適於生命生存,並不是說就適於人類生存。只是有可能產生生命而已。天文學家只認為有可能性,並不是說我們就能移民了啥的。
2.誰告訴你宇宙是多維的?11維?26維?別多想了,那個僅僅僅僅僅僅只在弦論上出現過這種結論。況且有不下五種弦論。
弦論就是正確的?物理學家可是發展了圈量子,p膜等等其他玩意。天知道哪個是正確的,也許全都不對。
最後加一句:我們迄今未發現任何必須使用多於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才能解釋的物理現象。


不可信,人類表面上最根本的需求是水,空氣和食物,實際最根本的需求是能源,能源都能解決水空氣和食物的問題,將來的發展趨勢是哪裡有充沛的能源可以被人類利用,哪裡就適合人類生存。


1,由於已知的生命形式只存在於地球上,所以預測生命最科學的方式就是和地球做對比,而不是毫無根據的去推測其他生命形態。
就像做實驗一樣,有些不經意的錯誤可能導致重大的新發現,但你會因為這樣就故意把實驗做錯么?錯誤的方式是無限多的,成功的只有一種,自然成功的更具有借鑒意義。

2,人類並沒有"發現"多維宇宙,所有多維的概念都停留在數學語言上,人類的大腦結構是無法理解4維以上事物的。人類能發現的只是多維事物在3維世界的投影,就像如果你在2維世界,那麼3維的球體,你只能發現一個圓切面。所以如果有高維度的生物存在,也是我們理解不了的,我們要研究這些,必須在宇宙本質理解上有巨大的突破。我們先研究下與我們類似的生命形式吧。


很抱歉,你所知道的宜居星球,都是屬於薛定諤的。


首先用數學概率方式來看待,銀河系有大約2000億顆恆星,宇宙大概有2000億個星系組成,宇宙大多數恆星是以雙星甚至3星系統組成,那麼適合生命繁衍的主星一定不能有太多主星,輻射會摧毀DNA結構可以化合碳基生命或者硅基生命。主星系一定是類似太陽不大不小,穩定的形態,周圍恆星分布不能太密,而且恆星是上代雙星爆炸遺留下來的,有充分的化學元素,周圍行星必須有穩定的平行圓形軌道,生命行星外圍一定需要有類似木星這種大的引力行星保護行星避免流行碰撞,生命行星需要在恆星適合的位置,有適合的公轉自轉軸與速度,必須有天氣系統而且不能過猛,生成行星時需要類似火星撞地球樣為地球減速,並將元素撞至地面,有衛星拉動穩定氣候,還要在早期偏後被大量帶冰的彗星撞擊,一切看似簡單,但目前來看地球是宇宙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總之最後得出的結論存在類似地球的行星但是生命不可能存在!


我曾經看過一個說法,無論何種生命形式,都需要基本元素來構成,現在的元素就那麼些,哪些可以構成生物大分子,進而組成生命體,科學家難道都是傻的么,早就都猜測過了。
所謂的 【宇宙這麼大,生命可能有各種形態】 只不過是一種幻想罷了,不過科普文也不想和普通民眾解釋太多,畢竟證偽是個無底洞,而且抱有幻想總是美好的。如果你非要咬定有一種生物是通過氫元素行成的基礎而存在的,我也不會去爭辯什麼,因為沒有意義,而且我也沒那麼學術去給你說清楚。
至於如果還有人質疑元素種類可能特別多,而且還有可能有同位素云云,畢竟生命存在需要宏觀上大量存在的元素作為物質保證,那些至今還未發現,或者存量極少的同位素,或者不能穩定存在的元素,考慮它們的意義也確實不大了。


一看就又是一個不好好聽人說話的......
科學家們在這件事情上從來沒打過包票好伐,他們只是從概率論上說可能。
別告訴我你不清楚概率是個什麼意思哦......
如果是,那我只能回一句,初中數學都沒學好上什麼知乎,回家寫作業去!!→_→


第一條,就好像水裡生物比沙漠里豐富一樣,有些星球有生物的概率多少大一點。
第二條,你對11維的理解不對。


1.生物和環境是互相決定的。生物改造環境,環境影響生物。
出現生命的概率還是很大的,而且還是單對碳基生命來說。
單細胞生物也是生物的親
2.維度那些都是虛的。


你說的意思應該是 適合物種生存,和適合地球生物生存的條件是否一定相同 是嗎? 前者應該不一定和地球生物一定相同的環境,但後者要想移居其他星球,那麼就得找和地球環境類似的啦,這有什麼可糾結的?


首先,對宜居星球的研究是以地球作為參考的,這樣可以知道在宇宙中,環境和地球類似的行星有多少,從概率上講孕育出人類這樣的生物的概率有多大。而且yy一下,找到這些行星後,說不定在千百年後可以作為人類星際旅行的中轉站,甚至是移居的目的地呢。

的確,地外生命生存的環境也許和地球相差很遠,但是目前人類只知道地球上的生命這一種生命形態啊。因此,推測地外生命和地球生命類似,是最靠譜的方法了。

不然的話,你說宇宙中所有行星,甚至恆星表面理論上都可能有生命,這根本無法縮小研究的範圍,就像大海撈針,對宜居星球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


媒體說的未必就是實際的結果。這裡面有一些通俗化的,誇張的乃至不準確的地方。


推薦閱讀:

我們的宇宙真的是一個大黑洞嗎?
什麼時候才能看清大爆炸?
為什麼水星也很小卻可以稱為大行星,冥王星卻不行?
中國的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水平?

TAG:宇宙學 | 天文學 | 不明飛行物(UFO) | 外星人 | 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