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萬年前掠過太陽系邊緣的紅矮星是否曾對地球產生影響?

Solidot | 一顆恆星在7萬年前穿過了太陽系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紅矮星在7萬年前近距離穿過了太陽系。研究報告發表在《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這顆被稱為Scholz星的紅矮星穿過了太陽系外圍的奧爾特雲,與太陽最近時只有0.8光年,這顆恆星目前距離太陽約20光年。它是一個雙星系統,由一顆紅矮星和一顆棕矮星構成。

Scholz"s star 在七萬年前曾以 0.8 光年的近距離擦過太陽系邊緣穿過奧爾特雲,這是否可能對地球產生任何影響?對於地球上的生物圈呢?對於智人呢?


雖然題主(一開始)沒說明,不過google了一下「red dwarf encounter」還是很容易找到了這篇報道:Sun』s close encounter with Scholz』s Star。paper在這:http://arxiv.org/abs/1502.04655,一作叫Mamajek,二作叫Barenfeld,二作本科的時候和一作一起做的工作。

基本意思就是說,一般離我們比較近的恆星它看起來在天空中的橫向運動(「自行」)也會比較大,但是他們發現有這麼顆恆星離我們雖然只有20光年,但是自行很小(每年0.1角秒),也就是說它的運動方向幾乎與我們的視線方向一致,所以它應該是在過去或會在未來某個時刻離我們很近。

然後他們就測了測這顆星的視向速度,是77.6 km/s,向著遠離我們的方向。用一個專門算銀河系恆星動力學的code(NEMO Stellar Dynamics Toolbox),他們對這顆星與太陽的軌道做了一萬次數值模擬,結果是這顆星最可能在7萬年前經過離太陽5萬個天文單位(AU)的地方。

傳統認為各種彗星的發源地奧爾特雲比較活躍的區域,被稱作內奧爾特雲的部分,半徑是2萬個AU。在他們這一萬次模擬中,只有一次,這顆星進入到了這個內奧爾特雲的半徑內。剩下的都是擦著外奧爾特雲過去了。所以利用前人給出的一個判據,作者認為這樣的接近不足以造成不可忽略的長周期彗星流量(被擾動而掉進到地球附近的彗星的數量)的增加。

也就是說,對題主的問題,對地球沒什麼影響。前引astronomynow的報道中有一句,說這顆星最接近太陽的時候也只有10等左右,此時亮度離人肉眼可見還差十倍以上,不過因為紅矮星時有耀斑爆發,所以也許在離太陽最近的那些年,在某一次罕見的、短暫的爆發中,原始人曾經可以看到過它幾分鐘。僅此而已。

作為一個學渣,寫兩句這篇文章的啟示:「離得近且自行小的恆星可以在某時刻離我們很近」這個想法不難獲得,不過作者能在看到有人先發現符合這樣條件的一顆星之後,及時的發展這個思路,應用各種既有code,把這個事算清楚、說明白了,然後很快把文章發出來,這個執行力非常不錯。整個文章只有4頁,只有一張圖,沒什麼廢話,做了各種有關的基礎計算,引用的文獻相當豐富和切題,這使得雖然計算方法上並無什麼創新,但看起來也蠻有意思,短平快,不錯。

==========20150220更新==========
這個恐怖的時代啊,一個個發文章比香港記者還快。
上述文章是2月16日發在arXiv上的,今天就又有一篇研究同一問題的文章:http://arxiv.org/abs/1502.05518
這一篇研究了40顆曾經或未來經過太陽附近的恆星的可能軌跡,給出其到太陽最小的距離(D)和發生時間(T),如下表:

其中HIP 14473這顆,算出來的結果是0.22pc,比Mamajek文研究的那顆的0.25pc還要近。M文這才宣稱發現經過太陽附近最近的恆星4天,這個紀錄就被破了。


最近在研究易經曆法,我來告訴樓主吧——這個紅矮星當然會對地球產生影響!而且我還可以準確的告訴你——這個紅矮星在69033年前掠過太陽系!按照宋代大儒、易學大師邵雍的的曆法計算,60年構成一個甲子,360年構成一運,10800年構成一會,129600年構成一元,2016年我們正好處在甲子元,壬午會,而69033年前正好是地球甲子元開始的日子,也就是人類文明的第一元。
之所以會發現知乎會在討論這個問題,在於我最近推算——一定是69033年前某種地外力量造成了地球文明的轉變。所以我在谷歌上檢索了一下——在7萬年前左右有沒有非常特殊的天文事件,沒想到恰好還真得有哎!就來到了這個版塊——————所以我 冥冥中感覺到,應該就是這個紅矮星 給人類文明帶來了萌芽。 呵呵


推薦閱讀:

地球環境現在惡化嚴重到什麼地步?人類會以環境災難終結文明嗎?
為什麼冬至一過,「天黑的越來越晚」這件事比冬至前「天黑的越來越早」變化的快?
如果把地球視為不動的參考體,八大行星的運行軌跡是怎麼樣的?
怎麼用簡單的方法測量地球質量?
如果人類永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世界會變得怎樣?

TAG:地球 | 天文學 | 太陽系 | 天體物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