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安撫要打針的幼兒?
在兒科給兒童打針是最讓人頭疼的問題,為了避免反覆穿刺臨床已經開始應用picc和靜脈泵,但是由於治療需要很多留置針,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還是無法避免。
我個人觀察,快兩歲的孩子,已經能夠完全理解打針的概念了,可是在打針的時候,家長和護士都只是敷衍地用假話安慰孩子說不會打針,有時還很粗暴地勒令不準哭-.-當然根本沒效果啦。實際上該怎麼打還是怎麼打,只是多了幾個人按壓而已。
從一些一來醫院就非常配合不吵不鬧的孩子,可以看出家長對其性格的的引導和教育的用心。
我想問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對於疼痛和恐懼的認知是如何發展的。有沒有一種安撫和引導能夠讓2周歲以上的孩子理解打針的含義和必要性並配合呢?
根據我成長的經驗和平常的觀察,以及有時會在醫院碰到一些小朋友的經歷,我覺得,小朋友是不能騙的。你跟小朋友說了不打針,結果我還是打了,或者你說不痛,但其實是痛的,這樣在小朋友心裡就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覺得成人都不可信,下一次你就算不騙他,他也不相信了。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曾子殺豬的故事,言必行,行必果這六個字,不只是對待成人要如此,對待小朋友也是一樣的。「痛」這個概念,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痛的事物是危險的,疼痛讓你本能地對這件事產生恐懼並且遠離。打針所產生的痛,是治病的一個必經之路,成人已經有了「良藥苦口」的概念,但是小朋友沒有,這就需要成人引導小朋友來建立起對打針的正確認識,並且建立起面對這樣一種不可避免的疼痛的勇氣。
很多人認為小朋友還小,什麼不懂,也不記事,所以用「善意的謊言」哄一哄沒啥。但其實,小朋友不僅懂,而且記事,很多人要小朋友背唐詩背英語單詞,這些他們記得住,你對他做了什麼,他自然也能記住。小朋友沒有自我保護能力,一切事情都需要仰賴成人,也很信賴成人。可以說,小朋友的全世界,就是成人所給他營造出來的這個世界。一旦發現成人對自己說謊,小朋友的信賴就會產生裂痕,這對小朋友的三觀都會是很嚴重的打擊。不要笑,小朋友也是有三觀的,不信的話,諸位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
我比較喜歡用「小朋友」一詞來指代學前幼兒,習慣於將他們看作是和我、和我的朋友們一樣的社會角色,只不過他們年齡小一些而已。小朋友需要的是成人平等的對待,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令」,這樣他們才能也把自己當作具有一定能力的一個「人」,才能有自主學習、自我成長的能力,也不會在諸如注射室這樣都是成人的、陌生的地方產生恐懼。同時,對他們有一說一,不縮小、不誇大、不模稜兩可,珍惜小朋友對成人的信賴。
在小朋友面對像打針這樣的未知,並且看起來十分可怕的事情的時候,周圍高大的成人很容易加深小朋友的恐懼。在和小朋友說話的時候,成人最好蹲下,或者壓低身體,和小朋友的視線處在一個水平面上,這樣子可以減少小朋友的壓迫感和緊張感。語氣最好是商量,結尾用問句更好,這樣能引導小朋友思考,並學著做出判斷。同時,對小朋友進行鼓勵,使小朋友樹立起榜樣意識,進而產生一定的責任感,並對小朋友克服恐懼的表現進行表揚,這樣或許會讓小朋友順利地完成打針這項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任務。
舉個例子,我小的時候去打針,我媽會這樣和我說。
媽:我們去打針,好嗎?
我:不要,痛。
媽:就像螞蟻咬一下一樣(在我手臂上用手指戳一下),打了針病才會好,好嗎?
我:我不要打針。
媽:可是打了針病才會好,生病很難受,是嗎?
我:嗯。
媽:那我們去打針,好嗎?
我:不要。
媽:你看,這裡這麼多小弟弟小妹妹,你給他們做個榜樣,好不好?
我看看四周,有很多比我小的小朋友,很多都在大哭。
媽:你很勇敢,不害怕打針,給這個小弟弟(指著我身後的一個正在大哭的小男孩)做個榜樣好不好?讓弟弟看看姐姐很勇敢,好不好?
我:……好。
媽:(帶我到護士跟前)我們來打針,讓護士阿姨輕一點好不好?
我:護士阿姨輕一點。
護:好的,別害怕,一下就好了。
護士打針,有點痛,但是後面的小弟弟在看著,我不能哭。
護:打完啦。
媽:痛嗎?
我咬著牙搖搖頭。
媽:你真勇敢!真棒!
護:你真勇敢!你看,後面的小弟弟也不哭了。
又比如,今天陪朋友去看急診,排在前面是一個小朋友,排在後面也是一個小朋友,都是兩三歲左右的小男孩,玩的時候不小心磕掉了牙。前面的小朋友一直哭嚎,家長只是說「不要哭」,但止不住小朋友的哭嚎,治療雖然很簡單,但因為小朋友哭喊掙扎,拖了很長時間。後面那個小朋友很緊張,但一直皺著眉頭沒有哭。家長說他在家裡剛摔跤的時候哭的都快喘不上氣了。小朋友的口水混著血流出來,家長拿紙巾擦了,還展示給小朋友看,說你看這麼多血,小朋友很害怕,眼看就要哭了,我正好坐在旁邊,趕緊安慰他。
我:小夥子這麼勇敢呀,剛才那個小哥哥哭的這麼厲害,你一點都沒哭,真勇敢!
小朋友已經眉毛鼻子皺一塊兒了,聽我這麼一說,馬上憋回去了,很努力做出勇敢的樣子。到之後進診室,也一聲沒哭,很快就完成治療出來了。
小朋友來到這個世界上不久,所有東西都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加上自己的力量不足,總是讓他們產生恐懼和不信任。成人要做的,就是引導和鼓勵,以及平等對待,讓他們產生「主人翁」意識,認識到自己其實是有能力、有責任的。這種引導主要是家長的功課,一定要對小朋友有耐心。這樣才能夠盡量避免無理取鬧、極端自私「熊孩子」的產生。
對於醫護人員,因為每天面對這麼多小朋友,和每個小朋友的溝通時間有限,所以很難要求他們也這樣一點點引導、耐心與小朋友溝通。醫護人員最能消減小朋友恐懼的辦法,就是在「不騙人」的同時盡量精進技術,讓打針不那麼痛,這樣小朋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勇氣,就沒那麼容易崩潰了。我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外婆給我打針,一點點感覺都沒有。以前在兒童醫院打針,護士姐姐打針也不怎麼痛,很多本來哭鬧的小朋友,發現打針不是很痛,之後再來打針,也就不害怕、不哭了。希望每個兒童醫院的護士,都能練就打針不痛的身手(′▽`)因為打針對於很多習慣了疼痛的成人都是一件難受的事,更別提毫無人生經驗的小朋友了。另外,在打針過程中,可以和小朋友聊兩句小朋友喜歡的話題,比如動畫片、玩具之類的,分散一下小朋友的注意力,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小朋友是很容易轉移注意力的。我接診四五歲左右的小朋友,家長說這孩子絕對不會配合打針的,我直接問孩子,如果今天不打,病越來越重,可能下禮拜要打更多更多的針才能好了,要不我們今天先打一針,病好了,不但不用打很多針,而且可以早點好早點去跟你的朋友玩。一般小朋友自己都會說那好吧。雖然真的打,還是哭,但是沒有怎麼反抗,因為他自己認可了的。
我兒子兩歲多,打針是掙扎得很厲害,但是哭不了多久,基本上打完按著棉球出了注射室就不哭了,如果還能換來一盒QQ星(有時保姆心疼他就會偷偷給買),馬上就甜甜蜜蜜了。
我感覺他只是不高興我們強迫他做這件事,所以拚死反抗。至於疼痛,可能對他來說倒不是很慢忍受,所以一會兒就不哭了。而且他哭得很假,打完讓他謝謝護士,他還能突然收住哭,又甜又乖地說,謝謝阿姨!阿姨拜拜!然後扭頭又重新開始嚎啕大哭。好假啊!
我嘗試慢慢讓他認可「現在打針是為了避免以後打更多的針」。不過我自己也沒有很急著要短期內達到效果,慢慢來吧。
因為我小時候打針是不哭的,但那是通過我爸媽的鐵血教育得來的,不哭不鬧,得到大聲誇獎,甜蜜的擁抱,一旦眼淚流出來,哪怕沒出聲,他們就冷言冷語,或者恐嚇我「哭就多打幾針」,甚至給我扣帽子「你還敢生爸爸媽媽的氣了是嗎!」
我的確沒有哭鬧反抗,配合度很高,但是我心裡總是很委屈,覺得大人並不真正關心我的感受,有時疑心如果我表現得不好,誰也不會愛我的。
所以我現在權衡利弊,覺得最關鍵還是別讓他抵觸得太厲害,然後慢慢讓他知道,這件討厭的事,不是我要逼他,是真的對他好。我覺得五歲左右能理解這個就行。
有些大人受不得孩子哭得凄慘,給買東西吃,比如我家保姆,那真是攔都攔不住,昨天跟她說明天咱們帶孩子去打預防針,今天她就偷偷收一瓶QQ星在身上,出了注射室唰就變出來,孩子吃著東西嘴裡忙著,就不哭了,好像是頓時「世界清凈了…」但是我總覺得打針這事沒這麼大,沒有到每次都得獎勵零食才去做的地步吧?!
不過這事每個人看法都不一樣,我們小區有人還每次買一個變形金剛呢。我算算從出生到2歲至少打了20次針吧,他們家大概買了得有六七千吧就為這事。啊也許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太窮了?兒啊娘對不住你…
大部分家長其實都會告訴孩子,醫生在幫你,雖然疼,其實我們應該謝謝醫生。如果遇見因為打針發脾氣打護士的小孩,我覺得那一定是教育失敗了。
01
別妖魔化打針這件事
日常生活中一定別用:不聽話就帶你去打針,壞孩子才去打針,再不乖給你打針了之類的話來嚇孩子。
孩子犯了錯,要用正確的方法來教育或懲罰,借其它事情來恐嚇的手法非常不可取。
時家長提到醫院或打針,一定要用客觀平和的語氣來描述,千萬別胡說!
02
家長的情緒要平靜
要帶孩子去打針,父母或家中長輩的情緒首先要平靜,別把它當成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平常心對待就好。
已經進了醫院,媽媽更要鎮定,否則孩子通過肌膚接觸或呼吸頻率、氣味感受到你的緊張不安,他的情緒也會馬上繃緊。
03
提前告知孩子
從第一次打針開始,就要如實告訴孩子。
因為寶寶生病了,媽媽要帶你去打針,所以咱們要去醫院。打完針寶寶的病會好得更快。
別因為孩子小你就騙他,明明去醫院打針,非要說去公園玩或親戚家。如此一來,被欺騙的憤怒和對醫院的恐懼交織在一起,他怎麼能不歇斯底里?
04
如實描述打針的疼痛
打針的疼痛是真實存在的,不會因你騙孩子說「一點不疼」它就真不疼了。還是那句話,要想讓孩子坦然接受,就不能說假話。
當寶寶問你,媽媽打針疼不疼的時候?明確告訴他:會疼。
如果他接著問,到底有多疼?你可以說,跟寶寶上次摔跤把腿磕破了的疼差不多,可能還要輕一點,描述時盡量別誇大也別縮小疼的程度。
這樣做,孩子對將要到來的「疼痛」會有更清晰的預知。人都對未知的事情更恐懼,他摔破過腿知道是什麼感覺,自然對打針的害怕會減輕不少。
05
激發孩子的勇氣
孩子做任何事兒,都需要來自父母的鼓勵,打針也一樣!
當我們明確告訴他,為何要打針,打針是怎麼回事,會產生怎樣的疼痛之後,孩子肯定還有點小擔心。
這都沒關係,多鼓勵孩子:打針可以治病,就疼一小會兒,我相信寶寶可以的。上次腿破了,寶寶表現的就很好。
多給他加油鼓勁,但別說什麼:男孩要勇敢,不能怕打針,一定要堅強之類的話。這樣只會給孩子增加壓力,別總上綱上線。
06
別哄騙收買
有些家長特別是祖輩,想讓孩子接受打針這件事,老喜歡用哄騙的方式。
「來,乖,咱們去打針,之後我就給你買遙控車。
寶寶聽話去打針,要不警察叔叔要來抓你了!」
好啦好啦,這些說了幾十年的謊話,能不能別念叨了~警察叔叔沒辣么閑,遙控車?買來了再誇口,否則別總騙小娃娃。
07
理解孩子的脆弱
就算上面這幾條你做的都很好,給孩子各種心理建設,知識普及都做到了位。可他畢竟還小,難免還是會哭兩聲。
不要感到沮喪,更別拿這事說他:都跟你說清楚了咋還哭?就不能勇敢一點嗎?敢情我說了半天是廢話……之類的。沒錯~你說的這些就是廢話。
脆弱是人類正常的情感,成人尚且做不到凡事都堅強,更別說幾歲小孩。
要把孩子當成孩子來看,接受他的脆弱,而他感受到你的包容與理解,會更有信心和勇氣,下次打針可能真的就不哭了。
前段時間兒子得了肺炎,連續15天每天都去醫院吊水。兒子三歲,偏胖,手打穿了好幾次,於是打腳和打手交替進行。
從開始每次打針都哭到後來不哭,我還是摸索出一點辦法的。
首先,一定要告訴他,打針疼,但是這種疼你是可以忍受的。千萬不要騙孩子說不疼不疼,孩子一看到上當了,下次反應更強烈。這個引申來就是家長不要騙孩子,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了。
第二,告訴他更嚴重的後果以供選擇。比如我告訴兒子,這裡有很多小朋友是打頭的(輸液室的確很多孩子打頭針),因為他們怕疼,哭,手戳不進去,所以打頭。打頭更疼,你自己選擇打手還是打頭?做了這樣的心理建設,兒子看看其他小朋友,還是哭喪著腳乖乖伸出手。到了後來居然還有一種自豪感:媽媽,因為我不哭,所以才打手,對嗎?
我媽說我小時候打針從來不哭,一歲不到的時候抱去打什麼針,大夫打完針,正揉屁股誇我,我回頭啐了人家一下。
然後我媽決定以後就找這個大夫給我看小病兒。
我女兒現在兩歲七個月,打針(疫苗)不哭。打針的時候告訴她可能會有一點點疼,像小蟲子咬一口一樣,盡量拿各種包裝盒啊手機之類的轉移注意力,經常沒感覺就打完了,打完各種誇,她還嚷著要再打一針。孩子理解力其實很強的,大人首先不要緊張,孩子也會很放鬆,打針之後發現確實沒那麼疼(放鬆疼痛感要好些),打針這件事就不過如此吧。當然我這是個例,僅供參考。
不要以為孩子不懂就哄騙就強迫就利誘他接受打針,他只會莫名恐懼和不相信你。打針之前,告訴孩子,為什麼打針,誠實的告訴他大概有多疼,別跟他說不許哭,要鼓勵他勇敢,但是忍不住了可以哭。不要利誘孩子說打針之後給你買什麼什麼,讓他知道打針是為了治好病,是對自己身體有好處的。跟給他買什麼沒有半毛錢關係。
先允許我講講故事
小時候經常生病打針,當時應該感覺很疼的,現在都沒有印象了,可是粑粑麻麻總是說不疼,不疼,卻記得很清楚。後來一說要打針就跑,從防疫站和診所都逃跑過,然後就是被抓回去按著打。記得特清楚兩件事。第一件是打防疫針,在防疫站的二樓,那會一到打針的時候防疫站樓下就有好多賣小玩意兒的,我去打針,排著隊等,快到我的時候我忍不住就跑了,從二樓跑下來,粑粑麻麻就來追我,按住我就給拎上去了,打針的時候還說,打完針要給我買小玩具,芭比娃娃之類的吧,記不大清了,要麼是氣球。可是打完針哭著下來的時候我眼淚吧嚓的看著,媽媽說給我買,我卻不理她,其實心裡很想要啊,可是又想著剛剛強迫我去打針,又鬧彆扭,於是就沒買。第二件是印象里最後一次打屁股針了,那會已經上小學的,生病去診所打針,超級緊張,於是趁著配藥的時候就往外跑,躲到粑粑的摩托車旁邊,然後就被捉回去了,我麻麻,粑粑,還有護士阿姨三個人把我按在長凳上打針,我粑粑給我講笑話「從前,有一個老頭和一個老婆兒,老頭特別怕打針,老婆兒是護士,這天老頭生病了要打針,老婆兒就給他打,老頭屁股就綳著勁,結果老婆兒針頭都頂彎了也沒打進去。」2333
其實還是不要騙小孩子的好,我女兒現在10個多月,去打針我不會騙她出去玩啊什麼的,就是去打針。那麼為什麼要打針呢?因為要預防疾病。打針疼嗎?當然會有些疼,不過是可以忍受的,而且一會就不疼了。
結果就是,我女兒打針的時候一般只哭一兩下,打完針給個玩具哄哄,抱著去外邊轉轉就好了,上次打針眼淚都沒掉下來就不哭了,我覺得她大概還是能懂一點的。作為孩子的家長,打針已經夠難受了,就不要再騙孩子了吧。
港真,小時候每次打針我都要懷疑一下自己是不是親生的呢!而且,我到現在都有打針恐懼,屁股已經十幾年沒挨針了,只有輸液和抽血的時候才挨針,而且我也不恐懼輸液和抽血,只是單純的害怕屁股針,我猜和小時候的經歷還是有一定聯繫的。已知我挨了十二年的屁股針,求我對於打屁股針的心理陰影。
說服合作是不可能的,要分散注意力,不要強化。我帶我兒子去醫院打針就讓他玩平時限制的東西,手機平板之類。所以他還挺希望去打針的,這點疼跟慾望比不算什麼。
兒子,不要怕護士,長大你就喜歡了……
謝邀。首先對@趙沛 表示鄙視。不為什麼,就因為他的答案上了一次知乎日報之後就裝作知乎大牛一樣。詳情可私信趙沛本人。
其次,請允許我先說說自己的故事,關於打針的。小時候,我也是一個怕打針的人。怕到什麼境界呢?就是我知道要打針之後,會哭,會鬧,只差上吊了。打針的時候,醫院或者是診所里總是能聽到我震耳的哭聲,而我爸媽加上醫院的醫生和護士會一起來把我壓住防止我亂動。嗯,多麼痛的領悟。
什麼時候開始不怕打針了呢?大約是長大之後吧,不要問我具體時間。所以根治幼兒打針恐懼症最好的方法是讓小孩快快長大。當然,讓他們身體倍兒棒也行哦。
------------------------------------------------------------------分割線----------------------------------------------------------------
正經地說說。
人類恐懼某樣事物,基本上都是因為某事物會給或者據說會給人類(個體/整體)帶來不利。幼兒作為人類的一部分當然不能免俗。打針,會給幼兒帶來痛楚(不利),自然恐懼。
請留意上一段的粗體字。根據以兩個個粗體字短語,「針」對兩歲以上有正常心智和交流能力的兒童,可以有以下方法。非專業人士,家長慎用,後果自負。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會給」——打針會給兒童帶來痛苦,兒童會從過往的經驗、瞬間的痛楚等中總結出這一點。所以可以利用過往的經驗這一點——例如問孩子,「上次打了針之後是不是舒服多了」。疾病作為一種不利,同樣會讓兒童產生負面情緒,兒童在經過簡單的權衡之後可能就會好接受多了。注意,要引導式地提問,引導患兒自己權衡,而不是由自己替代式地思考命令「打了針就好了,快去打針」。自己思考出來的,往往比別人說的更有說服力——尤其是在這種「痛苦」的抉擇面前。但如果患兒極其頑固,那就請用甜頭來打動患兒——家長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醫生護士也可多多鼓勵小孩子,但還是要在事前或事後引導孩子勇敢地打針。樓上Dr. Chen的做法值得參照。
「據說會給」——打針據說會給兒童帶來痛苦。這種認知,來源於家長、醫生、護士、師長、同伴等的敘述或環境的暗示(例如醫院注射室里孩子的哇哇大哭或者家長的緊張情緒,情緒是會傳染的)。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採取上段的方法——引導、鼓勵,讓孩子樹立起一個對打針的正面期望,讓孩子通過打針建立起一個勇敢的小孩子的自我形象。但是,與上述狀況不同的是還有周圍的環境和家長的情緒——注射室里的嚎啕大哭,還有家長的高度緊張,等等。所以打針的時候,家長、護士可以適當地轉移患兒的注意力,例如逗孩子玩等等,來避免讓小孩過度留意周遭的「悲傷逆流成河」。成年人們也注意不要太緊張——孩子有得救,沒什麼好緊張的,你要先淡定下來才能讓孩子跟著淡定下來。
如果可以的話,平時也可以給他灌輸打針的一些概念,培養勇敢的氣質,引導他積極地接受治療。也可以從他平時喜歡的人物、角色、故事中尋找典型來引導他。
醫生護士可以做的,還是鼓勵和引導。實際上,醫生護士在這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如父母的。
對於兩歲以下的兒童——
基本上這都是不怎麼懂事的,所以不要講道理了,浪費時間。特別提出兩點——1.父母最好都到場,事前好好愛撫患兒,事後好好安撫患兒;2.護士要注意與家長配合好,儘可能細緻點,以免給患兒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個人認為,兩歲以下的患兒,哭鬧掙扎是無法避免的了,還是按住他吧。
最後送上我姐搜到的錦囊妙招——
寶寶為什麼怕打針?讓寶寶不怕打針的方法
我認為最好的辦法還是要家長事先告訴孩子打針會疼,打針的好處,平時不拿打針或者上醫院這回事嚇唬小朋友。
我女兒三歲了,從她一歲多能聽懂話開始,每次打針(打疫苗最多,其次是打吊針,其次是青黴素皮試和扎指頭采血)我都會告訴她:"打針會有一點疼,但是疼一下就不疼了,而且打完針你就不生病了。"哭的話很正常,抱抱安慰下就好了,如果不哭就誇獎:"你真是個勇敢的寶寶。」不買吃的和玩具。兩歲以前可能是理解力不夠,加上醫院別的孩子哭鬧會感染她,打針時還會有些掙扎跟哭鬧。兩歲以後就基本上不哭了,會主動配合。
前幾天剛去醫院做入園體檢,需要采血,化驗處都是即將入園的寶寶,哭聲此起彼伏,有的小孩甚至需要父母兩個人按著扎手指。我女兒全程表現良好,自己坐在窗口凳子上伸手給化驗師採的,沒有哭,之後給她按手指的時候還自誇:"媽媽我勇敢吧!」然後就自己跑去看水族箱里的小魚去了。我心甚慰。
另外我對留置針持保留態度,一個是留置針的針頭要更粗一些,紮起來應該更疼,另外小朋友好動,容易碰掉。我女兒十個月左右打過一次,本來初衷是想少扎針的,結果睡覺時小傢伙自己抓掉了,位置又在頭上,出血有點大。第二天早上我發現枕頭上一小灘血嚇壞了,後來就說什麼也不打留置針了,寧願多扎幾次。
聽說孩子越熊越怕打針。小鬼頭不會無緣無故怕一樣東西的,那麼為什麼打針會讓小孩子害怕呢,我們得先來看他們萌萌的自白:
小蘿莉:我,天不怕,地不怕,可偏偏就怕打針。
前幾天,學校防疫站的阿姨來給我們打乙腦疫苗。我害怕極了,還沒有打針,我的心已經跳到嗓子兒眼裡去了,緊張得手心裡滲出了汗。
一會兒,阿姨就叫我過去,我嚇得急忙躲起來,跑到同學後面對她說 :「你先打,好嗎?」她一聽,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好!」我很奇怪,這麼痛快,難道她就不怕痛?我懷著好奇心,問那個剛打完的同學:「疼嗎?」她笑了笑,說:「不疼。」我緊接著又追問了一個剛打完的同學,可他卻說有點疼。到底疼不疼呢?我心裡更加緊張了。快到我了,我看到一位正在打針的同學咬牙切齒的,一隻眼緊閉著,一隻眼緊盯著注射器那表情,那樣痛苦。我真想逃掉,可又不行。這時,我心如刀絞,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極力剋制著自己,可眼淚總在眼圈裡里打轉。
該我上去打針了,我揉了揉眼睛,咧著嘴走上去,戰戰兢兢地把衣袖挽起來,伸出胳膊,然後又縮回去,有慢慢地伸出來,心想:不疼?我才不信呢,要不剛才那位同學怎麼那個樣子?我轉過頭,咬住牙,握緊拳頭,閉上眼,一動不動。不一會兒,阿姨小聲對我說:「好了,打完了。」她又幫我把袖子放下來,笑了笑。「唉,一點都不疼呀。」我才發現打針並不可怕。
小正太:今天,老師說要打針。頓時,大家紛紛議論了起來。有的在爭論針是往屁股上扎,還是打在胳膊上,有的在討論針頭到底有多粗。聽了這些,本來就害怕打針的我更加緊張起來了。胸口就像藏了只小白兔,臉也變成了白色。
走在路上,我的心裡敲鑼打鼓像開音樂會似的。平時排隊我都搶在前面,這次我偷偷地溜到了最後面,我可不想第一個哭鼻子,別人會笑話我的。快到醫務室的時候,心裡的「音樂會」比剛才更強烈了,聲音也更大了。
到了醫務室,李老師說:「有沒有感冒的?」我兩眼一轉,想:前天我不是感冒了嗎?說不定老師不讓感冒的同學打針。那我就可以逃過這一針了。於是,我連忙舉起了手說:「我感冒了,我感冒了。」老師摸了摸我的頭,便讓我去試體溫表。同桌成鳳神秘地對我說:「感冒的要打兩針。這下你可慘了。」我一聽淚差點就流下來了,開始後悔剛才做的決定。
量完體溫,穿白褂的醫生叔叔說:「不發燒,打針吧。」「打幾針?」我急忙問道。醫生叔叔笑著說:「一針就夠了。」聽了這話我才鬆了口氣。
站在醫生面前,我的心快要跳出來了。他用棉球在我的胳膊上塗了酒精,我知道馬上就要打針了。趕緊閉上眼睛、咬緊牙關。還沒試著痛,就聽醫生喊下一名同學的名字,才明白剛才的害怕是多餘的。
走在回教室的路上,心裡想:有些事並沒有想像的那樣可怕。下次打針我一定排在隊伍的最前頭。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小鬼害怕打針主要是因為:
1.對未知的恐懼,他們不知道打針是為了什麼,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2.從眾因素,因為小夥伴的表現而採取一致性。很多小孩原本不打算哭的,看到前面打針的同學哇聲一片,結果自己就Hold不住了。
3.怕疼。
有些人覺得這個問題沒必要,小P孩懂什麼,哇哇哭扎一針打一頓就好了,切誰不是這麼過來的。
他們不了解有種神經官能症叫做打針恐懼症,這是恐懼症的一個邊緣類型,表現出對打針的本能恐懼。患有這種恐懼症的人每次看醫師都怕得要死。他根本不敢看醫生。被問及為何這麼怕打針,他說,可能是小時候和母親一起去看病,結果硬被醫護人員帶到一間奇怪的房間,接著醫師拿出針頭恐嚇他,如果不乖乖打針,他們會告訴母親,到時他就慘了。
所以安撫要打針的幼兒,是非常必要的。
學校與家長最應該普及有關打針的知識。
學校可以開展主題活動,通過活動讓小朋友知道生病時,必須打針吃藥。培養小朋友樂意接受預防接種。以及鼓勵、培養小朋友不怕打針的勇敢精神。
家長呢,則可以講一些故事,或者跟小鬼們看一些有關打針的動畫片,比如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第二集:誰怕打針。小孩可聰明了,他們只是沒經歷過這些事兒。
米卡主題故事裡有一個《打針不害怕》 的故事。小獅子麥克生病了,麥克太太請來青蛙醫生。麥克發燒了,需要打一針。他特別害怕打針,於是藏在床底下。青蛙醫生和麥克太太到處找他。青蛙醫生說打針只有一點疼,小麥克被找到後只好乖乖打針,打完針後,小麥克不好意思的撓撓頭,說,原來打針真的只有一點疼。
不要嚇唬小孩,也不要編出蹩腳的故事來騙小孩,不要跟小孩說打完針有獎勵,更不要自己先慌了。
要告訴寶寶,那些穿白衣的姐姐是來幫助寶寶打敗病魔的天使,讓孩子從心底對護士產生親切感,這樣對於打針時的恐懼也會減少許多。
家長應該一直坦誠與率真,讓小孩知道自己的滿滿愛意。而且最好不要在有小孩多的時候來,免得讓自己的小孩受那些膽小鬼的影響。
最後說說護士,如果能有方法讓護士能夠在短期內讓孩子明白打針的事理,從而能讓小鬼自願打針,是最棒了。
1.所以最最重要的是護士小朋友要磨練打針的技藝,能讓小孩一點兒都感覺不到疼,這是基本。
2.其次是護士一定要變成溫柔可愛的大姐姐,告訴這些小鬼:
「姐姐很喜歡你哦,姐姐要給你打針 ~」
「打針有點疼哦,不過xx是勇敢的孩子呢!」
「小小針管亮晶晶,針管裡面藥水清、打針不哭真勇敢,身體健康多高興」
讓小鬼喜歡你臉紅心跳的,搞不好他們會愛上打針呢。
3.第三是護士要準備一些關於打針的科普卡片,手機里放一些關於打針的兒歌MV,或者準備個顯微鏡(淘寶100塊,小時侯我可喜歡玩這個了),先演示,讓寶寶明白打針是怎麼回事,然後用故事主角做榜樣,鼓勵他要勇敢要堅強。或許他們會因為顯微鏡太好玩而許下了長大要成為醫生的願望呢。
4.如果是很忙的時候,至少要記得微笑。
因為萌即正義。
我家小孩打疫苗、體檢抽血從來不哭
1周歲前小孩就能理解大人的話了,小孩只是不會說
首先和孩子講明白「疼痛」,打針是比打手心、摔跤不痛一點,因為受力點小,持續時間短
其次讓孩子明白「打針」對ta有什麼好處:
生病是細胞打架,「打針」幫好細胞打贏
我孩子打針吃藥剪頭髮都主動歡喜,ta覺得是好事情,很開心。有時還會中大獎一樣驚喜的和護士說:姐姐技術真好,一點兒也不疼
大人在孩子打針過程中別製造緊張氣氛,有時候孩子只是感受到父母的「害怕」(擔心)所以提前發作,因為ta本能知道「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了」而排斥,是「自我保護」的應激反應和他說打針很痛,別騙他。
打針這件小事上很能看出大人對於教育的投入和耐心。
和成人社會一樣,讓別人做一件不想做的事情,欺騙是最簡單的。
而你這種欺騙只會成功第一次,小朋友不會再相信你。
那麼第二次只能用暴力啦。
在醫院裡,每次聽到小朋友那種撕心裂肺的時候,我就在想這個問題。
小朋友這麼喊,肯定不是因為針有這麼很痛。
因為他再次要面對這個無數次欺騙他的熟悉陌生人,用同樣的手法再次欺騙他,他很憤怒,他已經忘記具體的疼痛指數,他只想反抗。
打完針還要被補上一句,你看哪裡疼啦。
我說個我常用的方法,每次打針我就安慰自己,人生漫漫幾十年,痛就痛這一兩秒,沒事的,我六歲開始用這心理暗示法,到現在
在兒科剛工作不久,說一下我的看法 (&>^ω^
對於小兒打針,之前比較恐懼,現在工作了又好點了,只要不遇到"奇葩"。
我們神經科有一個打針間,比病房略大一點,裡面有一張很大的長方形桌子,是給小朋友躺著打針坐著打針把手放在上面打針的。首先這個環境就很好,也是很重要的。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相處的方式是不同的。五歲以上的你可以問問病情,比如頭還痛不痛,這幾天體溫怎麼樣,然後家屬就會balabala,等他說完了,你針也打的差不多了,再告訴她一些注意事項。如果是那種會哭的,就跟他說長大了,要乖,不可以哭,當然要組織下語言,不能這麼冷冰冰的說出去。
一到五歲要哄了!!我舉個例子!有個小朋友平時看起來萌萌的,看到我們也不哭,但就是到了打針間我們一抓他的手找靜脈,他就哭了鬧了。當然家屬從病房把孩子抱到打針間的路上就一直在哄了,可能會說我們寶寶很乖的,打針不會哭的,打完針爸爸給你買喜羊羊好不好阿類似的。
該我們說了:」哎呀寶貝阿,你怎麼哭了呀,哭了就不好看了哦,阿姨給你打輕點好不好阿。欸這條褲子怎麼那麼好看啦,上面這個動物是什麼阿,是兔子還是貓阿,是兔子對吧,他在幹什麼阿~~是不是在拔蘿蔔阿~哈哈,拔好蘿蔔給誰吃阿,給乖寶寶吃,是不是阿,誰是乖寶寶呢?」說這些話的時候有兩種情況,一隻有家屬在回應寶寶還是一直哭,哪也沒事,孩子不開口但是他心裡知道,可能心裡正在想這蘿蔔給誰吃,其實就是轉移他的注意力。再者讓身邊的同事幫忙抓一下他的手臂,只要手不亂動就最好了,提高穿刺效率。二寶寶也在回應你,那就最好啦~(≧▽≦)/~
幾個月的其實大多是在和家屬溝通,面對家長最主要是氣場,用你的巨大人格魅力鎮住她,這沒什麼好說的。
總結一下,孩子好不好哄,主要是看家長。你們也看到了,哄打針的孩子家屬也需要配合。在護士面前,家長是他們最親的人,家長放心讓我們給孩子打針,孩子心裡也會依從性高一點。
首先家長自己要接受小孩要被打針的事實,對我們信任,然後才可以慢慢讓孩子接受。
孩子來打針之前家長應該在病房裡就跟孩子說好,生病了,要打針,會痛,但是不要緊,忍一忍就過去了,媽媽會一直陪著你,等一下不能哭,要勇敢,做一個乖寶寶。(還是要語言組織一下,不能這麼冷冰冰的說,可以說你身體里有一個怪獸,是他讓你生病的,護士阿姨給你打好針後,怪獸會慢慢死掉,這樣你病就會好啦,就可以早點回家睡小床床,抱凱蒂貓了~~)
最不理想的狀況就是家長自己也不想讓我們給他寶寶打針,自己心裡還沒接受,還在跟配偶埋怨,這樣孩子聽了只會對打針這件事更抵觸,我們打針的難度就提高了。是的,這種心理很正常,但到了這裡就要配合醫務人員進行治療,我們和你們的目的一樣,都是為了孩子的病能早點好,早日康復回家,配合萬歲(^_^)
還有一種"奇葩"就不說了,自己當心。不管他說出再怎麼難聽的話,你都不要衝突他。你就在心裡罵他個一萬八千次,但臉上還是要平靜,不能中他的"計"。大不了讓旁邊的同事幫他打。之後還是要和善對她的,內心要強大哦(ˉ﹃ˉ)
欸說了那麼多,都在講怎麼哄小孩,家長怎麼配合。還有一項最最基本的沒說,就是從病人入院一開始就給他提供無微不至的關心,耐心以及指導。和病人的關係好了,取得了他的信任,他就會放心讓你來操作,配合你,所以一定要用心對待病人,你用不用心對方是可以感覺到的,一切還是掌握在你手中。
沒誰一生出來就不怕打針。人總要一個接受的過程,開心是一種情緒,恐懼也是。都是需要去感受的,只是一個是享受一個是忍受。人不完美,世界也不完美。既要接受好的也要承受不好的。就這樣慢慢長大,成長,並且無堅不摧。
思維有點跳躍,哈哈,希望能給你幫助。耳濡目染很重要 我們夫妻兩都從事打針行業 我們家女兒從小去醫院看病 吃苦藥 打針 抽血 鑽牙 打點滴 做霧化 都不抗拒的 只叫疼 絕不逃跑。
還有我發現一點 我有次去幼兒園體檢 有抽血的項目,孩子們絕大多數都是很乖的 孩子有爭強的一面 都表現的很勇敢 但到了醫院裡 家長陪著 則更容易撒嬌 逃避 抗拒
所以我覺得安撫起到的作用並不大 關鍵還是看家長平時怎麼教
熊孩子都是熊家長的成果
「寶貝,今天我們要去打針,打針的時候會有點痛,痛的時候你就哭出來,媽媽陪著你」
檢驗科醫生,經常遇到小孩兒需要采末梢血。基本兩歲以上的就可以講道理了,如同一樓類似的安撫。
重要的是講清楚,現在的孩子都早慧,對於采血打針的恐懼大多是由於未知。
經常碰到采血前又哭又鬧掙扎的厲害,扎過之後就安靜下來了,因為似乎沒有想像的那麼疼,嚎幾嗓子擠幾滴眼淚就作罷。這種情況最多的是五六歲以上的孩子。
我基本會先跟小孩講清楚為什麼要采血。醫生需要用這個來判斷你到底是需要打多少針吃多少葯,現在痛一下可能只後會少吃很多葯。
再一個,給孩子舉例子讓他大致了解是有多痛。就像小蟲子咬一下,摔倒時候碰一下。。
在我這兒還有一個重要的是跟家長溝通好,末梢血需要從指尖采血,如果家長不配合,孩子很容易握緊拳頭,即便是扎到了也會出現采不夠血的情況。
再配合家長的一下語言對孩子進行暗示,很勇敢啊,上次打針沒有哭啊什麼的。。。
好吧。采血還是跟打針不是一個概念的。畢竟打針要持續時間比較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