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低工資是否應該提高?如果提高是否真的有效果?
為什麼需要提高最低工資?如果這樣會減少就業,那為什麼要提高?
另一方面,這是聯邦法規定,而有些當地法,如加州,也已經準備加工資了,今年7月將從8塊加到9塊。那麼聯邦這樣提高是否真的有效果。
謝邀。
剛有人從理論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我說一下數據中到底是怎麼樣的。
說到這個問題,有一篇文章可以說不得不讀,David Card,《Do Minimum Wages Reduce Employment? A Case Study of California, 1987-89》。
此外,David Card 還跟 Alan Krueger 合寫了一本書,《Myth and measurement: The new economics of the minimum wage》。
簡單貼一下Card文章的摘要吧:
In July 1988 California"s minimum wage rose from $3.35 to $4.25. In the previous year, 11 percent of California workers and fully one-half of its teenage workers earned less than the new state minimum. The state-specific nature of the California increase provides a valuable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inimum wage legislation. As in a conventional non-experimental program evaluation, labor market trends in other states can be used to infer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n California in the absence of the law. Drawing on published labor market statistics and microdata samples from the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I apply this strategy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the rise in the minimum wage on various groups and industries in the state.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eenage workers and employees in retail trade. The results are striking. The increase in the minimum raised wages of teenagers and other low wage workers by 5-10 percent. Contrary to conventional predictions, however, the employment rate of teenage workers rose, while their school enrollment rate fell.
Card使用1988年加州提高最低工資的數據,發現最低工資對就業(特別是年輕人就業)的影響不大,有的時候甚至與理論所預期的相反,會增加就業。
實際上,不管增加最低工資會不會增加就業,這個政策絕對不會是一個帕累托改進。所以這個決策政治的考量大於經濟政策的公平與效率的考量。
謝謝邀請。首先,最低工資提高是否一定會導致就業下降?這在學術界還是一個待爭論的問題。與Card和Krueger相反,David Neumark, J.M. Ian Salas, William Wascher,Revisiting the Minimum Wage-Employment Debate: Throwing Out the Baby with the Bathwater?
We revisit the minimum wage-employment debate, which is as old as the Department of Labor. In particular, we assess new studies claiming that the standard panel data approach used in much of the 「new minimum wage research」 is flawed because it fails to account for spatial heterogeneity. These new studies use research designs intended to control for this heterogeneity and conclude that minimum wa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not reduced employment. We explore the ability of these research designs to isolate reliable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and test the untested assumptions in this new research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better control groups. Our evidence points to serious problems with these research designs. Moreover, new evidence based on methods that let the data identify the appropriate control groups leads to stronger evidence of disemployment effects, with teen employment elasticities near ?0.3. We conclude that the evidence still shows that minimum wages pose a tradeoff of higher wages for some against job losses for others, and that policymakers need to bear this tradeoff in mind whe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increasing the minimum wage.
認為最低工資提高對年輕人就業還是有不小的影響的。有關最低工資的實證研究還會爭論下去。至於為什麼會提高,還是要結合政治考量。
謝邀。
前面的人都貼了理論上的一些東西,我說點自己做實證的一些結果。
正好年前做了個最低工資的研究,研究對象是加拿大的勞動市場,簡單說說結論。
1.最低工資的提升對各行業的影響不同。控制了其他變數以後,對於餐飲業和day care這類門檻低、勞動力供應充足、勞動市場處於接近完全競爭狀態、相對低收入的行業,每小時最低工資的提升而導致了實際每周收入的下降因為每周工作時間縮短了;對於相對高收入行業和壟斷部門,最低工資的提升增加了每周實際收入。
2.最低工資的提升對各省的影響不同。控制了其他變數以後,位於勞動力供應充裕的省份的勞動者受到的影響較大。比如,餐飲業最低工資標準提升以後,安大略省(勞動力資源充裕)的從業者每周收入降低的幅度遠大於阿爾伯塔省(勞動力資源相對缺乏)。事實上,餐飲業最低工資標準的提升並沒有顯著降低阿爾伯塔省的從業者每周收入。
3.關於就業率,沒有觀測到最低工資的提升顯著地降低總體就業率。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不妄下結論。
感謝,這是我的第一個邀請。
我想樓主所問的應該是從經濟學角度上的價值觀,從社會總體及長遠角度的利益進行分析的吧?否則,對於一些拿較低工資的勞動者而言,當然是應該,對於很多廠商而言,自然是不應該。
最低工資對於就業的影響是並不確定的,具體將會怎樣需要綜合多方面的情況與數據進行分析。
經濟學的學習與自然科學學習的最大的區別是,經濟學的研究是通過各種假設和模型來實現的,也就是說假設條件和模型發生了變化,經濟學的結論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
另一方面,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同時也會影響到經濟學家的結論,在工業革命時代,商品種類貧乏且同質,不過是紡織品、茶葉、鋼鐵等,所以才有亞當斯密等人關於自由市場的假說。
但到了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時代,商品種類增多,汽車、電話、電燈等等,並且商品開始具有差異性,於是壟斷競爭市場和寡頭市場形成,便有了微觀經濟學中的壟斷市場與寡頭市場等理論。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開始失靈。
以上啰嗦這麼多,只是想說明一點,經濟學的學習者所應當學習的不是經濟學的結論而是經濟學的思維方法。
關於最低工資對失業率的負面影響,只是在完全競爭的勞動力市場假設條件下,以及靜態分析的條件下才是大體成立的,若加入真實的市場條件,以及從動態分析來看,最低工資對就業的影響並卻不能完全確定。
回歸正題,這個問題,其實真的真的非常非常複雜,外部假設和條件太多。我先用語言簡單的講一下,具體的數學與公式推導我過兩天再寫完。
這個問題應當從勞動力需求方與勞動力供給方兩個方面分別討論,以及短期與長期的角度分別討論。
1.短期,勞動力需求方。短期而言,若最低工資高於廠商的均衡工資,那麼情況便如樓上幾位所說,就業將會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卻並不見得非常大,勞動力市場上需求方若對勞動力的價格並不敏感,如圖所示,那麼最低工資上升所引起的就業下降便非常有限了,與之相比勞動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便非常值得。
2.長期,勞動力需求方。長期而言,廠商所面臨的價格可能會發生變化,最低工資將會增加消費者的購買力,因此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可能上升,廠商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加。就業存在上升的可能性。
3.長期,勞動力需求方,(美國其實是有很多人不去工作的,這點樓主要知道,比如家庭婦女,比如靠吃失業救濟政府補助的人,這些人認為自己的閑暇比工作所能夠換來的工資更為值得。)最低工資的上升意味著這些人不去工作的機會成本上升了,因此工資上升的替代效應將會大於收入效應,更多地諸如此類的勞動力湧入勞動力市場,從而引起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增加,原本拿著比最低工資更高的工資的勞動者由於面對著更大的就業壓力,不得不接受較低的工資,從而廠商對勞動力的需求也上升了。
最後,最低工資還有助於淘汰那些效率較差的企業,一些企業生產效率其實極為低下,但是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又能夠使得其在市場上有一定的利潤。最低工資能夠使這些企業利潤下降,逼其改進生產環節。如果不能適應市場,那麼這些企業可能會破產,同時這也為那些生產效率高的企業挪出市場空間,這些效率高的企業也能夠擴大生產規模,吸納勞動力。
綜上所述,最低工資對於就業的影響是並不確定的,具體將會怎樣需要綜合多方面的情況與數據進行分析。但最低工資對優化經濟結構,提高消費者的福利和生活水平。
謝邀!
首先,嚴格地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勞動經濟學家來。
以我的三腳貓水平,回答如下:
1.美國的勞動力市場相對來說是自由流動的,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最低工資不是個明智的政策,市場能夠合理地解決工資問題。
2.最低工資一般來說是個政治問題而非經濟問題。提高最低工資應該是政客向工會勢力的示好,爭取支持率。
3.最低工資這裡要區分一下「局內人」和「局外人」。現在就業的成為「局內人」,待業的是「局外人」。最低工資政策是有利於局內人的,他們提高了收入。而不利於局外人,不利於他們的就業。
4.我看過的實證經濟學研究證明,最低工資限定會降低勞工階層總的勞動收入,然後做偏向局內人的分配。
謝邀。水平尚且不足,若有錯誤但請指出。
最低工資向來是政治爭論的一個來源,而非經濟學界的主要爭論點。因為就經濟學邏輯而言,實行最低工資限制並不是一個好的舉措,它形成了工資剛性,使企業對非熟練工人的需求下降,因為最低工資限制將非熟練工人的工資水平提高到了均衡水平之上。對於熟練工人,其工資水平是在最低工資之上的,並不受其影響。也就是說該項政策的目的」提高普通勞動工人工資「並未達到。
以非熟練工人勞動市場舉例說明,
上圖中,W表示支付給非熟練工人的工資水平,L表示非熟練工人的數量,S為勞動力供給曲線,D為勞動力需求曲線,假定均衡水平在(500,4)這一點。
當限定的最低工資低於均衡水平時,政策顯然對供需都沒有產生影響。
而最低工資限制高過均衡價格時,企業由於成本提高會縮減勞動力需求,此時企業的非熟練勞動力需求降至400人,而非熟練勞動力供給則會提高至550人(有50人受到最低工資提高的誘惑加入了該勞動力市場),相差的150人則處於失業狀態。(之前能夠找到工作的100人也由於最低工資的提高而失業)
正如 @馮嘉樹所言,提高最低工資的確是政客向工會勢力及社會公眾示好的一個手段,如果沒有學習過經濟學的相關知識,僅就字面上看來「提高最低工資」明顯是傾向於窮人的,容易博取支持。
經濟學中的確有」要素市場買方壟斷情況下,最低工資既可以提高工資,又可以增加就業「這種情況,但現實中該情況出現較少,我不再贅述。
補充: @張宇鵬 的評論
沒有數據,僅從理論邏輯上合情論證進行推導局內人得利的說法。最低工資高過均衡工資會使勞動市場上勞動需求量下降,企業用工人數下降,在其他條件不變,主要是指產品市場需求不變,即產品供給量不能發生變化,在這種時候,熟練工按照原來的工作時長和工作方法也無法完成原本較高的產品供給量,所以,企業在會通過利用績效激勵和延長工時促使熟練工增加產量,以求保證原有的供給量,從而滿足產品市場上的需求。這會增加熟練工收入,其實本質上是變相僱工或僱傭轉移(把本應該通過僱傭其他工人增加產量的錢給了熟練工人加班或增加產量上),這增加了熟練工增加收入的機會和渠道,因此,利於局內人。
就邏輯層面而言的確可以這樣推導。謝謝你的評論。
題主如果對這個問題仍有疑問,建議閱讀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更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一些勞動經濟學著述。
當然,這都是理論層面的結論,實證研究層面的結果可能又會有差異,推薦閱讀 @EdwardDAI的答案。
謝謝邀請。
關於最低工資的問題,經濟學理論認為,在自由競爭的勞動力市場,最低工資的提高會導致那些處於該政策影響範圍內的邊際人群(低收入者)失去工作。這個結論的前提是:1,靜態分析,沒有考慮這一政策對整體宏觀經濟、物價水平等的間接影響。2, 完全競爭的勞動力市場。
短期來看:
現實中,美國不光有勞工組織,而且現在那些低收入區域的勞工數目略有緊缺。第一個前提的弊端顯而易見,我來說說第二個前提,事實上勞動力市場是比較複雜的。低收入區域的勞動力僱傭無非取決於兩方面:1,企業因素,或者說企業能夠提供的那類崗位有限;2,那些人有社會保障而不願就業。我認為這兩個因素,在不同的方向影響到提高最低工資對就業數的影響。不僅如此,工會組織的存在,讓提高最低工資促使企業住解僱工人這種情況難以發生,除非企業會因此破產。
所以,我覺得小幅度提高最低工資,應該是有效果的。短期來看1)工會組織會保障工人不被解僱;2)可以釋放那些不願就業的勞動力出來就業;
那麼長期來看,。。。我覺得LZ可能是想知道短期效果。就其造成的經濟影響而言,就連最專業的經濟學家們也難免產生分歧,主流的意見是上調工資會促使企業減少招聘數量從而損害經濟,也有意見表明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會通過提高低技能工人的收入來提振經濟,更有人認為這不會對工人或經濟產生太大影響。
至於問為什麼要上調最低工資,我只能說經濟學永遠是一門社會學科,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無疑可以獲得收入人群的廣泛支持,華爾街日報的調查也表明奧巴馬推動提高最低工資等舉措的做法也有望爭取到一些此前對其執政能力感到懷疑的選民,對其中期大選起到幫助。
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經濟學問題,即為什麼要提高最低工資,是否應該提高最低工資;另一部分似乎是法律和制度問題,即聯邦修改這樣的法律規定,兩者是否重複,還有州權和聯邦權力界限的問題。
最低工資(基本工資)是一種勞工政策,為勞工最低薪金的金額,通常由政府設立法律,目的是保障工人能以勞力換取足以生存的維生工資。
上面是維基百科對於最低工資的定義,也能說明美國政府這次提高最低工資的初衷: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改善貧困。當然一個政策出台的原因還有更多,比如增加選民支持、製造有利於自己的輿論。
那麼這樣的政策有效嗎?根據丁伯根原則,一個政策最多能夠實現一個目標。如果達到了這個目標,那麼也就是題主所說的有效。在這個問題中,提高了時薪,錢更多了,那麼部分人(已經就業的人)的貧困問題就得到了改善。
但是每一個政策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如果負面影響顯著小於正面影響,那麼政策就是成功的。這裡的負面影響就是失業率的上升,根據提高時薪金額的不同,帶來的失業人數也會不同。失業的數目是可以大致測算出來的(通過一系列經濟學模型)。下面是路透社的一條新聞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周二在一份報告中稱,預計提高美國最低工資將在2016年底前導致約50萬人失業,同時幫助近100萬人擺脫貧困。
如果這個報告可信的話,那麼但就這個政策而言無疑是有效的。當然,經濟學裡也有一種說法叫做帕累托改進,即在沒有犧牲任何一方的福利下改善另一方、或雙方的福利。這是經濟學的理想,但是現實中比較少出現。改革開放最初的一些政策就能夠歸入帕累托改進。
第二個部分的問題是法學問題,在下不才並不能給出很專業的回答。州和聯邦同時出台法律,聯邦法律適用面更廣,各州在沒有異議的情況下,當然是要執行的,應當也是有效果的。
關於最低工資的利弊,學界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各種計量方法也不能很精確地計算出政策的利弊得失,而且利弊得失隨著時間的變化也會改變,經濟學中很多問題其實沒有確定的答案。不過幸好政策是可以改變的。
首先想明確一點,所謂的最低工資的最直接受益者應該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因為畢竟在一個社會中,弱勢群體通常還是有很多的。最低工資的提高,當然底層勞工的利益也就得到了保護,那些誰提倡這個的,自然會多贏得一些選票,勞工歡喜,政治家高興,順帶著,還會搶佔到「保護弱勢群體」的這麼一個道德制高點,自然這個方法每到選舉時屢試不爽。即使會有減少就業的影響,但為了那點選票,還是值得。
那麼,提高最低工資的話有什麼障礙呢?誠如題主所提及的會造成失業率的提高。但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學問題,更是一個道德問題。假設我是一個企業主,手下僱傭了10個人,每個小時的工資是6塊錢,如果政府強制要求我將工資漲到8塊,我會怎麼做呢?為了維持同樣的生產成本,我很可能將10個員工裁成8個,這就存在了一個問題,你說我到底是保護了那8個人的利益,還是傷害了那2個人的利益?
有很多經濟學研究已經表明最低工資法和失業率之間的正相關關係,但這個問題在經濟學界也一直存在爭論,比如克魯格曼的研究就表明最低工資法對就業率影響非常微弱。我們就從一個普遍的觀點來看,最低工資上升10%,會導致年輕非熟練工失業率增加1%到3%,這個研究結論的悲哀之處就在於,最低工資法旨在保護弱勢群體,最後傷害的,恰恰是最弱勢群體。
這時僅僅通過市場這隻無形的手是沒什麼用的,有人說要依靠政府的干預。政府要求我不允許解僱員工,那麼我就不雇新的員工總行吧?前面說過,最受最低工資影響的,恰恰是年輕非熟練工人的就業機會。你可能又要說,那政府要求你強制僱傭新工人。好吧,我只好僱傭新工人。結果又怎樣?我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下降。這時還能怎麼辦呢?對貿易保護主義,咱美國競爭不過中國,印度,政府把他們關在外面還不行?後果又是什麼?提高的生產成本轉移到價格當中,誰來承擔?消費者。那些抱怨美國商品、服務太貴的人,很可能同時是主張提高最低工資的人,當然不願看到這二者之間的聯繫。再往下會怎樣發展,我也不想再推這副多米諾骨牌了,你應該能想到。 所以,我們看到,「保護弱勢群體」變成了「傷害弱勢群體」,「道德制高點」變成「道德陷阱」,這就是所謂的悖論。不幸的是,這個世界充滿了悖論。
當然這個問題也不是沒法治。羅斯福在1938年第一次在美國歷史上提出最低工資法案的同時,也建立了一系列的增加就業的「配套」設施。比如著名的「工人進步項目」,通過大量的公共工程來增加就業機會,從而抵消最低工資法對就業率的的衝擊。後來美國福利制度日益完善,通過緩衝失業給個人帶來的經濟危機,同樣為最低工資的不斷上升提供了配套制度。
前面提到漲工資有這麼多問題,在美國那它是否真有效果呢?這裡引入一個名詞「邊際消費率」,我們知道窮人的邊際消費率比富人高。提高窮人的工資能夠更有效地拉動有效需求。你應該知道拉動有效需求對政府來說的誘惑力吧。這也是我們國內提高最低工資的頻率比較高的原因。我們中國是一個「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最低工資拉動需求的效果,比美國這樣一個「橄欖型」的社會有用的多。也就是說,在今天的中國實行最低工資法,對就業率的負面影響可能被其正面影響所抵消。
當然,我們如果真的開始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法,還是由很多要做的,「路漫漫其修遠兮」!
根據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的研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是可以顯著的降低收入分配不均衡的。(那裡面長期的實證數據應該是可信的。)因此它是有效的!至於說最低工資標準會降低年輕人和非熟練工人的就業率,就像上面很多人說的,應該因時因地不同而各異吧。畢竟理論再完美,現實條件總是千差萬別的。
至於是否應該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我覺得人們做一件事情往往不是因為它「正確」,而是有迫在眉睫的需要!一戰、二戰中,歐美國家大多不斷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那是面對戰爭的必須選擇,現在TRUMP提出提高最低工資也是因為美國的貧富分化已經達到了歷史的最高點,人們的不滿已經無法遏制。
研究經濟的人,尤其是在近幾十年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大行其道的情況下,總是有意無意的認為經濟是最重要的,政治對經濟的干預,至少是從長期來看,是無益的。我個人並不贊同這個觀點。自由的經濟一定是追求自由競爭的。自由競爭的要義在於「優勝劣汰」「市場原則」。可人類社會發展出來的平等、博愛、自我等價值觀恰恰不能允許「劣汰」,因為它不認同單一的價值觀。誰是劣的?誰應該被淘汰?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而經濟中的價值恰恰是社會認可的價值而不是個體獨特的價值!
即便是從純經濟的角度,經濟體系也不見得能完美、永續發展。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集中度加強,分配自然越來越分化,向有能力者,有資源者傾斜。即便剔除不公平的因素也是如此,不過進程慢些。但這終會導致經濟的失衡,大部分人的收入相對越來越低會導致社會總體需求不足,最終影響經濟發展。其實我們現在已經可以感覺到經濟的不穩定在加劇了。上一次失衡的高峰在一戰前,於是產生了社會主義思潮,隨後是世界大戰,這不是偶然的。兩次大戰和戰後的許多社會主義性質的政策大大降低了這種失衡。但自上世紀80年代後,自由主義大行其道,這種失衡大大加劇了。現在的失衡程度也達到了戰前的程度,世界的混亂度明顯增加了。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面臨很多問題,但中國卻也因此擁有一些獨特的條件和機會。歷史是開放的,是或然的。世界將走向何方?
謝邀。
最低工資的設置與提高放到經濟學中並且簡化來看就是關於市場中供給、需求與政策之間的關係。在這個具體問題中的三方即就業人數、企業用人需求和最低工資政策。在自由市場的支持者眼中,由市場自由調配的供給和需求可以達到最佳的效率。大部分想代替市場進行調配的手段即使在短期內能夠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在長期實施之後都會導致一定的效率低下,使供給方和需求方都受到損害。
再放到「美國最低工資是否該提高?如果提高是否真的有效果?」這個具體問題中去分析。
在下圖中橫軸代表了就業的人數,數軸代表了工資價格。隨著工資水平的上升而數量上升的是就業人員的供給曲線。隨著工資水平的的上升而數量下降的是用人單位的需求曲線。
當我們沒有通過政府政策設立最低工資標準時,供給與需求保持在均衡點P。此時供需平衡,社會可以實現充分就業和人力資源的有效分配。或者當我們政府設立的最低工資標準低於均衡價格時也不會對人力市場產生實質的影響。但在這個時候我們注重了資源分配的效率,暫時不去考慮這個均衡的價格放到現實生活中是否合理。
而當政府設立的最低工資標準高於均衡價格時,會出現如下圖的情況:由於工資水平被強行規定在P』位置,這時就業人員可以拿到比以往更高的工資而湧向這個行業或地區導致供給上升。而企業用人成本的上升而減少一定的職位。這時高供給和低需求導致的是失業,陰影部分投射在橫軸上的長度就表示了失業的人數。到此我們可以發現,雖然最低工資的設置和提高雖然改善了工資水平,但從長期看來導致了一定的失業。(老子用不起你還不能解僱你么(╯‵□′)╯︵┴─┴)
而為了更接近現實情況我們還應該考慮供給和需求的彈性,並且並且並且在和諧社會中我們除了講究效率還要講究公平!好晚了如果能收到人生第一個贊,明天起來更新提高最低工資的彈性影響以及在和諧社會中為了促進公平我們除了採取提高最低工資這種相當於價格控制的做法之外還能選擇運用哪些效果更好的政策。人生第一個贊能等到么( ̄ c ̄)y▂ξ
謝邀
最低工資的本意是為了保障勞動者的權益,也目前很多國家都有相關政策,確實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我並不認為保障最低工資立刻會降低就業率。因為最低保障工資遠遠低於社會平均工資。保障的是從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基礎崗位的群體。
從實際情況來看,有勞動技能、擇業觀念等很多方面對就業都有比較大影響,最低保障工資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最低工資在不同環境下,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如同上面提到的小島,那是災難性的。但是在人口密集區域也會提升消費,帶來更多的機會。所以僅僅計算最低工資本身是毫無意義的。雖然不同環境已經成為保守派主要的借口了。
畫圖說提高最低工資增加失業的是局部均衡,完全競爭下,而且社會的購買力不變,如果在非完全競爭的行業,同時是擴大到全社會,而現實中一般均衡上,還會提高工人的工作意願,提高技能,增加有效需求,所以要用實證的數據來說明,不過很遺憾答案並不確定
謝邀。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對失業率的影響不是特別明顯,起碼從實證的角度講不明顯。不過,要看提高的幅度。還有,提高最低工資,對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影響,不應一概而論。
最低工資的提高對公民的生活水平有無提高,還要看物價水平,匯率、利率等影響因素。 提高最低工資,只是對公民的心理預期有顯著影響。
看了這麼多理論性的回答,
說個關於提高最低工資的悲催故事
很片面,這個故事發生在美屬塞班島
塞班島120平方公里人口,生活著6萬多人 。熱帶島嶼富饒美麗 旅遊勝地。在島上開車,一條路筆直開開很久才可能遇到輛車 ,所以島民都非常熱情友好,偶遇的時候都會互相打招呼。6萬人人口住一輩子看誰都臉熟。
塞班島上旅遊業發達,島內法律自治,賭博合法。紡織業也非常繁盛。在這島上生產的衣服都可以用made in USA 的tag 所以成品銷路好。30多家制衣廠從國內僱傭了將近1萬多人。 07 年美國民主黨成功立法提高最低工資,從3.05美元每年提高0.5美元。
好是好,問題是這些制衣廠負擔不起這麼高的工資。基本所有廠子都打算搬遷。外來的勞工,大部分都是中國人都丟掉了工作也打算回國。
有位打工的工人喜歡賭博,辛苦一年掙了1萬多美元 在臨走回國的前一夜打算玩玩,結果這一玩兒把一年掙的錢全輸光了
開賭場的老闆是個韓國人,這打工的就問老闆,能不能給我3000美金 我明天回家 ,到家 也好有個交代。
這老闆當時的意思就是賭博輸了錢你活該 我也沒詐你 我也沒逼你非得今天來賭。最後打工的一分錢沒要到 低著頭走了。
第二天
打工的把賭場韓國老闆的妻子和岳父還有在他們家作客的朋友 堵在他們家書店裡要錢 賭場老闆不在家 家裡人也不清楚是什麼情況
打工的抽出一把刀 把這三人都捅死了。 打工的捅完了就被巡警看到了
警察上前盤問他身上的血是哪來的 他二話不說拿刀就往警察腿上扎
美國警察都佩槍 最後打工的在企圖逃跑的時候被警察擊斃。
故事到此結束
30多家工廠搬走後 島上經濟蕭條。島上生活的人手裡都沒錢了,犯罪率增加。
提高基本工資確實對最底層的藍領有幫助,但不了解一個地區真實情況硬是要這麼做結果可想而知。現在很多塞班島的居民都移民到別的洲了
說這故事的目的只是想讓你用另外一種角度看這問題。 當然,看不看就是你的問題了。
看了在微博上推薦的幽小默的回答,把牙都要笑落了....
用供給-需求曲線來描述就業-----工資低的時候打工的勞動人口會變少?那些人難道移民去了外星?
以幽小默的坐標系來看,所謂供應曲線其實是願意成交的勞動人口曲線。這個曲線與100%勞動人口的距離就是失業人口數(比例)。勞動者議價能力強,這個曲線就平---工資少量變動就可能導致就業人口的大幅變動。勞動者議價能力弱,這個曲線就陡---即使工資少也照樣有大量勞動者願意干。
最低工資限制其實是幫助勞動者議價的措施---資方與勞動者天生信息就不對稱。
而從資本方看,他們的需求其實是一條直線:每個勞動者的平均生產價值,只要工資低於這個價值資本方就有利潤。平均生產價值減去工資就是每個工人的「剩餘價值」再乘以勞動人數就是資方的利潤。追求利潤最大化是資方的天職,所以他們會追求儘可能多的工人同時給他們儘可能低的工資。
社會整體獲得的價值是勞動者乘以平均生產價值,所以對於社會整體而言會希望就業率儘可能高。如果勞動者議價能力非常差,資方自然傾向給低工資,雖然招募到的勞動力少了,但從每個勞動力身上取得的剩餘價值卻更多,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這就與社會整體價值最大化的目標背道而馳了。
勞動者議價能力強,資方則會傾向給高工資--雖然每個勞動者身上取得剩餘價值少了,但是招募更多勞動者仍然能獲得更高的利潤,而這才與就業率最大化和社會價值最大化的目標一致。
當然最低工資制還會造成其他因素的變動,例如資方獲利困難很可能損傷資方的積極性導致社會投資減少,流動性降低,從而損傷經濟。上面反對最低工資制的人再三提到這一點。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以最低工資制來提高勞動者議價能力同時也提高了社會公平。因為消費存在主觀的邊際效果遞減效應,社會越公平,消費信心會越強,流動性也越強,社會主觀價值也會越高。這方面來說也是有利於經濟的。
—————————————
其實我還沒說完。本來想加圖片的,可是手機真不方便--現在知乎都是手機上看。
要補充的是最低工資制確實可能損害經濟,只是根本不是傳統的經濟理論指出的原因。
傳統經濟理論和我上文都有個很重要的假設:平均生產效率。即每個人工單位時間產生的價值是相當的。但實際上不同人工效率天差地別,我在工廠里見過計件制工作不同工人的產值可以差4-5倍。如果強制最低工資制,工廠必然淘汰掉產值接近甚至低於工資的那批工人,而這些工人就會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這個並不是經濟問題,卻會成為政治問題。
如果最低工資過高,就會造成人工成本的「通脹」(就如現在部分歐洲國家一樣,工人生產力低於美甚至亞,而工資卻與美持平甚至更高),就會嚴重失去競爭力,甚至造成危機。
另一個問題是最低工資制實際上都是針對特定行業的,這就會造成不同行業暫時的不平衡,而再平衡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陣痛。
結論:最低工資確實需要隨生產力發展和產業調整不斷調整,而且需要一定的強制性,因為市場機制未必向增加全社會福利方向驅動。但是一刀切的最低工資制和無視實際生產力狀況強行提高最低工資一樣會造成對經濟的損害。美國的市場經濟十分發達,因此,其實最低工資到底多少其實應該交由市場的需要自己決定,但為什麼還要提高最低工資呢,簡而言之,就是政客提高自己支持率的一種手段了。(謝邀,樓上大牛們都是長篇大論看得我好心慌,第一次回答問題)
有這種閑工夫就先關心關心中國的最低工資
工人和企業之間有簽訂工資合約的自由。
關於政府強制制定工資標準這事,恕我愚昧,真的想不到合理的解釋。
謝邀!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