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CCTV 公布的未來航天系統路線圖,2040 年實現星際往返?

我國構建未來航天運輸系統路線圖:2045年全面建成航天強國_新聞_央視網(cctv.com)

到2020年,我國主流火箭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面向全球提供多樣化的商業發射服務;
到2025年前後,我國可重複使用的亞軌道運載器研製成功,亞軌道太空旅遊成為現實。亞軌道一般是指距離地面20-100公里的空域,處於現有飛機的最高飛行高度和衛星的最低軌道高度之間;
到2030年左右,重型運載火箭實現首飛,航天運輸系統水平和能力進入世界航天強國行列;
到2035年左右,運載火箭實現完全重複使用;
到2040年左右,未來一代運載火箭投入應用,空間運輸系統實現長時間多次星際往返
到2045年,我國具備規模性人機協同探索空間的能力,裝備和技術總體處於國際領先,有力支撐航天強國目標的全面實現。

這裡的「星際往返」,指的是在太陽系內,還是真正飛躍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呢?


參考10年前各國宇航局的月球(吹)探索(牛)路線圖
中國在這塊還算是量力而行。

10年前各國宇航局雄心勃勃的月球探索計劃:
美宇航局
2005年9月12日,美國宇航局正式對外公布了新的登月計劃,表示將於2018年重返月球,屆時會有4名宇航員搭乘阿波羅式的太空艙,並將在月球上停留長達1個星期的時間。
俄羅斯:
2015年派載人飛船登陸月球執行任務,在月球上建立一個永久性基地,並在2020年至2030年間向火星派載人飛船
對稀有同位素氦3的工業化開採將於2020年在月球開始。
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團總裁尼古拉·謝瓦斯季亞諾夫11日宣布,他的公司將與俄其他航天領域機構先於美國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
中國:
2007年,中國將發射首顆重達2.3噸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
2012年前,中國的著陸器登月,並很可能在月球上建一個「中國天文台」;
2017年前,中國的無人飛船將實現首次月球往返。
日本:
5年內,日本要研製出能夠在月球進行探險的機器人;
10年內(2015),開發出能夠使人類在月球長期停留的一整套技術;
20年內(2025),開始在月球上建造進行科學研究的基地。
日本還將開發太陽能發電衛星為月球基地提供能源。
印度:
如果印度計劃於2008年前發射的第一艘印度無人登月飛船獲得成功,將於2015年前進行更多登月活動。印度第一艘無人登月飛船「月球飛船-」重590公斤,攜帶重20公斤的登月艙…


截止2017年11月23日只有中國完成了自己制定絕大部分任務目標。
其他國家嘛


翻譯:

2020年完全搞定長5?如果長5好用的話這個2020年的目標可以認為現在已經實現了。或者理解為用長8之類次級型號徹底淘汰長2/3?但這個任務的優先順序在業內看來很低,因為並不省錢。

2030年長9首飛(準備啥時候立項?)

2040年星際往返=載人登月。


換個角度回答。
中國航天一般說話都非常靠譜,當然,這也是因為不亂說不靠譜的事。
制定這個目標時,確定目標的人首先要確保的是不會給自己挖坑。所以,最難的是近三年的目標。二十年以後,其實真不重要,又有誰知道技術會如何發展?所有看本文的各位在哪還不一定呢。

一條一條看:
1 到2020年,我國主流火箭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面向全球提供多樣化的商業發射服務;
比較虛的目標,肯定能實現,就是現在說已經實現了,各位也不好反駁吧。

2 到2025年前後,我國可重複使用的亞軌道運載器研製成功,亞軌道太空旅遊成為現實。亞軌道一般是指距離地面20-100公里的空域,處於現有飛機的最高飛行高度和衛星的最低軌道高度之間;
努力一下能肯定能實現,美帝已有先例。這事的難點在於降低成本,真要搞成旅遊就不易。不過,也要看怎麼定義旅遊,是你我都能上的旅遊,還是只有王首富,馬老師能去的高端旅遊。

3 到2030年左右,重型運載火箭實現首飛,航天運輸系統水平和能力進入世界航天強國行列;
基本同上,努力能實現。

4 到2035年左右,運載火箭實現完全重複使用;
不易,完全重複使用很難。

5 到2040年左右,未來一代運載火箭投入應用,空間運輸系統實現長時間多次星際往返;
何為星際往返?往返月球沒大問題,往返火星就很難。往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呵呵

6 到2045年,我國具備規模性人機協同探索空間的能力,裝備和技術總體處於國際領先,有力支撐航天強國目標的全面實現。

這個就是遠大目標了,實現與否要看領導心情。


可以,試試看吧


以我的標準,我們在太空探索的力度還是不夠,這種速度也就勉強夠中特社的及格線
遠遠達不到人民民主專制的科研速度


星際往返?就是去月球吧?


這個我還真信,改革開放這麼多年,吹的牛逼基本都實現甚至超越了,30年,一代人足夠了。


其實蘇聯在造出RD180與RD0120之前火箭發動機也就那鳥樣,所以說到底還是要加錢。至於是不是吹牛等兩年即可,看看18年重煤能不能按時整機試車,20年重氫氧機能不能按時下線,新高超音速風洞拿能不能造好就可以了。
23:54修改
看了看有一堆冷嘲熱諷的人,真心希望六院不要跳票了明年的YF480整機熱試車╮(╯_╰)╭成功了至少可以算重型運載火箭有了個好頭了。
至於空間往返嗎...其實組合動力飛行器這種東西聽說過沒?


卧槽,你知道嗎,我理想中的死法就是在我老去之後(比如七十或八十),一人架著一台宇宙飛行器,駛向無垠的宇宙,走到哪算哪,最終化身宇宙中的流星。


Mmb,我要賺錢啊
啊啊


航天工業其實根本就不賺錢,為啥中國那麼熱衷呢?

答案是,航天工業本質上是軍工

真正的戰爭在2040年也打不起來,可是如何實現權力的交接,如何坐上第一把交椅,如何展現自己的實力來獲得所有人的認可從而兵不血刃地得到霸主紅利,這就需要搞個大新聞。

霸主紅利有什麼呢?

比如

2013年6月4日,中石油宣布中緬天然氣管道緬甸段工程建設全面完成,達到投產試運條件;原油管道緬甸段工程完成94%。據中國《財經》雜誌報道,中石油這一項目總投資或高達50億美元。不過由於緬甸當地居民和非政府組織的反對,完工或接近完工的管道項目並未順利開始向中國輸送油氣。

為什麼呢?

正在緬甸訪問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3年5月26日在新首都內比都會見緬甸總統吳登盛,宣布免除緬甸全部債務,提供巨額經濟援助。

最後事情怎麼解決的呢?

為了得到緬甸政府對該項目「順利實施」的支持,楊潔篪代表中方承諾,中緬油氣管道投入使用後,每年會在緬甸下載200萬噸原油(約合10%的管輸能力)和總輸送量20%的天然氣,以支持緬甸經濟社會發展。中緬油氣管道項目上馬時的設想是,油氣全部供應中國,緬甸僅取得過境費。

事先已經跟緬甸談好,「油氣全部供應中國,緬甸僅取得過境費。」然後油管快完成了,三十年沒有日本元首訪問的緬甸迎來了日本首相而且帶來了大單。最後,中國只好讓利10%。假如中國是霸主,哪怕在國際地位上跟美國平起平坐,就算日本首相訪問了緬甸,願意提供經濟援助,緬甸也不敢獅子大開口,敢要10%的利潤。這就是所謂的霸主紅利,不見得是去欺負別人,而是不被訛詐。

大家都知道航天工業就是軍事科技的標誌。一旦在這一領域領先,將會反過來在各個領域發揮一定的作用。

當然2040年星際往返只是個目標,本質上不過是展示要加大投入而已。

空間運輸系統實現長時間多次星際往返

很值得玩味,多次是幾次呢?兩次算不算多次了?或者三次算不算?星際往返沒有說是載人往返,去月亮扔個探測器再回收算不算星際往返了?

所以別想多了,翻譯翻譯應該是2045年實現兩次中國人登月。然後成為美國之外唯一能實現這一壯舉的國家,是為國際領先。

這個目標說實話不算過份,還挺保守的!


決策層比我想的遠。採訪的那個工程師頭目說重型火箭的10米環殼已經快ok,500多噸的液氧煤油發動機聯合實驗進行中,其他關鍵技術在論證驗證中……


廢話嘛,當然是地月系內。

你看最後一點:到2045年,我國具備規模性人機協同探索空間的能力,裝備和技術總體處於國際領先,有力支撐航天強國目標的全面實現。

你覺得如果是恆星際往返,那它這2045年是什麼意思,技術倒退?

關於那些對「空間」這個概念有疑問的,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這個空間是space的意思,翻譯一下就是太空,別想多了。中國航天一向把太空稱為空間。

至於那些扯蟲洞的,科幻小說看多了吧?


星際往返大概是指唐家嶺和天通苑之間的交通。


感覺給川普下套呢,不知道他上不上當。


一條一條的縷。。。

到2020年,我國主流火箭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面向全球提供多樣化的商業發射服務;

國際一流是個什麼概念?現在有靠譜的航天工業的國家,美國、歐盟、毛子、我朝,其他好像沒什麼了吧。。。載人航天,除了美帝、毛子和我國,沒了吧。。。要說國際一流,現在也能算一流。商業發射服務一直在搞,設計製造發射在軌交付一條龍。。。

到2025年前後,我國可重複使用的亞軌道運載器研製成功,亞軌道太空旅遊成為現實。亞軌道一般是指距離地面20-100公里的空域,處於現有飛機的最高飛行高度和衛星的最低軌道高度之間;

亞軌道旅遊這事,20-100km基本上也是在大氣層範圍內,技術上來說,問題其實不算大。。。

到2030年左右,重型運載火箭實現首飛,航天運輸系統水平和能力進入世界航天強國行列;

重型火箭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長征-9了吧,進展順利的話,2030應該沒多大問題

到2035年左右,運載火箭實現完全重複使用;

spacex已經在搞了不少了,還有將近20年,對於我朝時間上來說應該是夠用了

到2040年左右,未來一代運載火箭投入應用,空間運輸系統實現長時間多次星際往返

2040年的時候現在的新火箭也算老技術了,更新換代遲早的事,定個2040沒啥問題,星際往返的話,估計說的是地月系,最多最多應該也就是到火星的往返了

到2045年,我國具備規模性人機協同探索空間的能力,裝備和技術總體處於國際領先,有力支撐航天強國目標的全面實現。

跟第一條的國際一流同理,不是領先所有國家才叫領先,領先絕大多數的國家也可以叫國際領先嘛,反正現在而今眼目下,能玩得起航天的數來數去也就這幾個國家。。。


又是淘汰燃油車,又是航天放『衛星』,新一輪大躍進近在眼前啊。


現有的航天計劃已經被拖慢很多了,連現在的計劃都根本實現不了還去吹這些沒有用的。越來越浮誇了


行文斟酌過的三段論:近期,中期,遠期。
近期一段說等於沒說,什麼叫國際一流?上超不過美國,下落不到二流。關鍵後面那句,商業運作突破美國限制,這是近期目標。

中期目標輕描淡寫,實際這個是目前最有希望,影響最大的。可以說一個低調的超級大招,現在也就是中美pk。意義不下於能源革命吧。具體不細說了。

遠期說得牛逼實際留了很多餘量。大概目標是上火星個機器人再回來吧。其實也沒什麼。

說大躍進的建議去看看當年中科大的課本《星際航行概論》。不要美國一說就人類燈塔,中國一說就躍進藥丸。真是少見多怪。


操 就准美國推出星球大戰計劃是吧!


不知道1940年美國人知不知道三十年後他們會登月
不知道日本知不知道五年後會戰敗
不知道我們知不知道我們會贏了鬼子,贏了國民黨贏了美國聯軍贏了印度贏了我們

不知道所以期待,不期待怎能來結果
不說了貢獻gdp去了……


能回答的不會來回答,可以回答的又不知道怎樣回答。只能無端猜測靠蛛絲馬跡來一言蔽之


推薦閱讀:

當前人類科技水平能否阻止飛向地球的隕石?
如何看待日本衛星剛發射一個月後就失聯?美軍說已解體了,這又不是用了很多年的航天飛船,怎麼出這樣的問題?
GPS 衛星的功率有多大?
如何看待印度今天成功一箭21星?
長征五號所使用的 YF-77 氫氧發動機,對比日美歐的氫氧機對比如何呢?

TAG:科技 | 中國 | 航天 | 中國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