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種創立之初就是為了被收購的公司么?

特指互聯網公司。不過其他領域的也可以說一說~


我曾經做過一家公司的盡職調查,這家公司的目的就是被收購。這裡不方便透露名字。
要做這樣的公司,首先其面臨的細分市場規模合適;其次,進入門檻不高,消費者遷移成本低;再次,市場由少數幾個大公司控制。瞄準了這個市場,利用小公司靈活的產品和高效的市場活動迅速打開市場,提高市場佔有率,並威脅大公司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與大公司達成收購意向。
我所見識的這家公司是快消行業。老闆在快消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有豐富的市場經驗,積累了優厚的渠道資源。在這個前提下,公司第三年就做到了上億的銷售額,並威脅到市場老大強生的地位。這位老闆的目的就是尋求強生的收購,不過不知道目前這個目的達到沒有。


矽谷這樣的例子很多,具體可以看看思科歷年收購的公司。


這樣的公司很多,有很多公司的業務領域細分太過,垂直方向的發展空間有限,因此其最佳途徑是被市場中的大型資源整合者所收購,有很多小公司一出世就是這樣的目的。


歐洲有一家公司就是這麼做的,名字忘了。
當美國有一個產品比較火時(通常是有地域性的O2O產品,例如短租,團購等),他就在歐洲或者其他市場快速進行複製並且發力運營。通常市場推廣發力很狠,不太考慮現金流健康,因為他知道,對手如果不收購他們將會在新市場上受阻。
而收購方其實也不會太難過,畢竟可以花更短的時間佔領市場,確立領導地位。


我的大老闆就是做這個的,google一下這位大仙Oliver Samwer,在歐洲和美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那不就是知乎嘛?


哈哈,說這個我就突然想起創新工場的一些項目,好像很符合這樣的要求。裡面被細分得很厲害,然後你也許認為它功能不錯,但明顯不被收購生存的可能性很小!


以「被收購」為目的來創業總是很難做到能被收購的地位的吧。不過,我覺得應該還是有的


這是一種生存策略,對很多小IT公司來說,被收購可以理解為一種幸事,如瀕臨倒閉的「憤怒的小鳥」。


推薦閱讀:

如何評論謝文關於優酷土豆合併案是「資本界的可恥記錄」的言論?
資產收購與股權收購的差別是什麼,存在優劣么?

TAG:創業公司 | 風險投資VC | 互聯網 | 創業 | 互聯網創業 | 企業併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