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企接受採訪都要嚴格走程序?

為什麼外企接受採訪都要嚴格走程序?這跟外國(美國)的文化有關嗎?


老規矩,禁止一切媒體轉載

事實上,對任何企業來說,新聞發言都需要走嚴格的制度和手續,為什麼?我從單一媒體關係和投資者關係兩個角度來說,我從19歲開始做記者採訪Matrox開始,先後做了8年記者,5年的公關和人市場,在媒體,乙方和甲方都做過,服務完美世界,神州數碼,LG等一堆公司。現在做投行,也會接觸上市公司的高管。

從媒體關係來說,一般採訪涉及到包括:公司產品、市場策略、重大事件、公司品牌戰略和CEO個人品牌或重點高管個人品牌打造

涉及到的部門非常多,如果任何員工都可以接受採訪,那豈不是亂套了嗎?過去企業的PR部門非常不職業,覺得抓一個人就可以來採訪,或者任由媒體隨意採訪,結果搞出負面新聞或者泄密。

Media PR是一個非常體系化的過程,對新聞發言人制度的認識和設計,決定了這個企業在媒體上的曝光的成功率和質量。

任何一次成功的採訪,背後都需要經過策劃,選題溝通,採訪提綱制定,採訪對象甄選與培訓,採訪文件的勘校以及採訪發刊管理幾個過程。任何草率行事的採訪,必將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比如有些領導對PR並不懂,就覺得自己吐槽吐爽了,然後就傻逼了。有時候吐槽一兩句話被媒體披露,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這裡披露個小故事:某遊戲公司大佬在5年前某屆大會上準備公開噴另外一個大佬,我的團隊為這個大佬準備狂噴的發言稿和噴完了的專訪一天一夜沒睡覺。因為噴的太狠,我都覺得走到路上要被人殺了。當時那個感覺,真是太刺激,如果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這件事就會變得不可控,而且這兩家都是上市公司。後來早晨大佬吃完早飯,覺得噴對方沒意思,就不噴了。我又得花時間重寫一篇和諧版的發言稿並和媒體打招呼。這需要極強的執行力。

成功的PR部門在企業內部都是一級管理部門,他們對從董事長到基層員工都有充分的影響力。董事長說什麼,怎麼說,都要和PR部門制定的策略高度一致,不能由著自己性子胡說八道。董事長如此,下面接受採訪的員工就更要受到制約和管理。

從投資者關係來說,這就更嚴謹了,當然不是什麼人都能被採訪和調研的,要經過IR關係部門統一安排協調,在監管條例範圍內披露信息。比如你正在運作的重組,你肯定不能向外面說,公司目前的業務狀況,說到什麼程度不違規信批,不觸犯監管紅線,這都是IR要做培訓和監管的。

題主這個問題,反映了我們很多企業對PR和IR的認識還處於非常業餘和初級的階段,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圖嘴爽鬧出來的大事。

補充一下,說到外企,我多年前為LG中國服務,我們所有的採訪反饋都會集中到IMC管理部門,由他們統一安排。但其實只要我們把採訪需求和管理計劃做的比較完善,LG的反饋還是很快的,而且也很配合。我之前做了8年記者,採訪過MOTO,Intel,NV,IBM,聯想等一堆企業的高管,基本都是中國區CEO,他們大多都是講空話給我聽,我有時候會提一些敏感問題,他們也會打太極,這一看就是經過很深的PR培訓的結果。所以對有些我沒有答案的問題,我會事後和他們PR部門補充我需要的內容。

綜上所述,不是外企接受採訪要走嚴格的流程,而是本來就應該要有這個流程,所有沒有PR管理流程的企業都是不正規的企業,只能給企業惹事。


因為記者最擅長的就是斷章取義偷換概念,如果是普通的技術啊銷售啊市場啊會被玩死,
接受採訪的事情應該交給專業的公關部門去對付


場景一
羅馬教皇要訪問巴黎。知道記者不好對付,教皇做了充分的準備。果不其然,一下飛機,教皇就被記者圍攻,為了讓教皇出醜,有個記者問:教皇,你現在想去夜總會嗎? 為了反諷記者,教皇機智的回了一句:巴黎有夜總會嗎?

第二天,各大報紙頭條:教皇下飛機第一句話,巴黎有夜總會嗎?

場景二
有一天,記者採訪上帝。記者:上帝,我能問你一個問題嗎? 上帝:當然。 記者:上帝,你是萬能的嗎? 上帝:當然。 記者:既然是萬能的,那你能不能造出一塊石頭,這塊石頭搬…… 上帝打斷他說:別說了,我想靜靜。

第二天,報紙頭條:上帝想 靜靜


我想說外企領只鉛筆都要走流程的好嗎


你以為國企就不用嗎


中國的就不用嗎?黨委政府各部門你去試試。。。


推薦閱讀:

萬科這幾年的資本結構有什麼變化?是私企還是國企?

TAG:媒體 | 公共關係 | 跨國公司 | 外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