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emann 積分與 Lebesgue 積分的聯繫與差異分別是什麼?

單看定義,一個按定義域分割,一個按值域分割,區別好像不大。但後者的可積範圍更大,應用也更廣泛。有什麼比較好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嗎?


Riemann積分的定義是從逐段常值函數開始的(這是最簡單的情形),而Lebesgue積分用更一般的函數——簡單函數代替了逐段常值函數。對於一個函數,簡單函數比逐段常值函數逼近得更細緻,這使得Lebesgue積分可以處理更多的函數。至於按定義域分割,還是按值域分割,這是無關緊要的。

這裡簡單回顧一下Riemann積分和Lebesgue積分的定義,以一維的情形為例。
----Riemann積分----
I是有界區間,一個逐段常值函數f:I	omathbf{R}是有限個I的子區間I_isubset I (i=1,cdots,n)的指示函數1_{I_i}的線性組合
f=c_11_{I_1}+cdots+c_n1_{I_n}quad (1)
這裡ngeq 1是自然數,c_1,cdots,c_ninmathbf{R}是實數。

如果f=c_11_{I_1}+cdots c_n1_{I_n}是一個逐段常值函數,我們定義f的逐段常值積分
mathrm{p.c.}int_I f(x) dx:=c_1|I_1|+cdots+c_n|I_n|
這裡|I|表示區間I的長度。(即對於I=(a,b),(a,b],[a,b),[a,b](aleq b),|I|=b-a

f:I	omathbf{R}是有界函數,我們定義fI上的下Riemann積分
underline{int_I} f(x) dx:=sup_{gleq f:,g,	ext{逐段常值}}mathrm{p.c.}int_I g(x) dx
f[a,b]上的上Riemann積分
overline{int_I} f(x) dx:=inf_{ggeq f:,g,	ext{逐段常值}}mathrm{p.c.}int_I g(x) dx
很明顯,underline{int_I} f(x) dxleq overline{int_I }f(x) dx,如果這兩個數相等,我們就說f是Riemann可積的,並且定義fI上的Riemann積分
int_I f(x) dx:=underline{int_I} f(x) dx=overline{int_I} f(x) dx


----Lebesgue積分----
一個簡單函數f:mathbf{R}	omathbf{R}是有限個可積集合E_isubset mathbf{R}  (i=1,cdots,n)的指示函數1_{E_i}的線性組合
f=c_11_{E_1}+cdots+c_n1_{E_n}quad (2)
這裡ngeq 1是自然數,c_1,cdots,c_ninmathbf{R}是實數。一個非負簡單函數f:mathbf{R}	o [0,+infty]的定義是類似的,但c_i[0,+infty]中取值而不是在mathbf{R}中。
如果f=c_11_{E_1}+cdots c_n1_{E_n}是一個非負簡單函數,積分mathrm{Simp}int_{mathbf{R}} f(x) dx定義為
mathrm{Simp}int_{mathbf{R}} f(x) dx:=c_1m(E_1)+cdots+c_nm(E_n)
因此mathrm{Simp}int_{mathbf{R}} f(x) dx[0,+infty]中取值。

f:mathbf{R}	o[0,+infty]是非負函數(不必可測),我們定義f的下Lebesgue積分
underline{int_{mathbf{R}}}f(x) dx:=sup_{0leq gleq f,:, g,	ext{簡單}}mathrm{Simp}int_{mathbf{R}} g(x) dx
我們也可以定義f的上Lebesgue積分
overline{int_{mathbf{R}}}f(x) dx:=inf_{ggeq f,:, g,	ext{簡單}}mathrm{Simp}int_{mathbf{R}} g(x) dx
但我們很少使用這個積分,注意這兩個積分都在[0,+infty]中取值,並且上Lebesgue積分大於或等於下Lebesgue積分。

如果f:mathbf{R}	o[0,+infty]是可測的,我們定義f的Lebesgue積分等於它的下Lebesgue積分underline{int_{mathbf{R}}}f(x) dx。(對於不可測的函數,我們不定義它的Lebesgue積分)

一個可測函數f:mathbf{R}	omathbf{R}說是絕對可積的如果積分
|f|_{L^1(mathbf{R})}:=int_{mathbf{R}}|f(x)| dx
是有限的。如果f:mathbf{R}	omathbf{R}是絕對可積的,我們定義f的Lebesgue積分
int_{mathbf{R}}f(x) dx:=int_{mathbf{R}} f_+(x) dx-int_{mathbf{R}} f_-(x) dx
這裡f_+:=max(f,0),f_-:=max(-f,0)f的正部和負部。


黎曼吃三明治法:從一角開始一口一口吃,每口都包括所有原料。
勒貝格吃三明治法:從上面開始按照」麵包-配菜-乳酪-肉「一層一層吃。

當三明治沒有上面那塊麵包夾著,一堆配菜堆得比較支離破碎的時候,勒貝格吃法更不容易掉渣。
-----------
本來想匿名抖個機靈,一覺起來發現多了好多贊,那我還是補點乾貨吧,順便回答一下 @余翔 的評論。

不,我不認為豎著切和橫著切本質是一樣的。雖然對於連續函數兩者的值是一樣的,但本質上的區別在於單調性,和隨之而來的完備性

黎曼積分我們在豎著切的時候,由於我們對函數的波動起伏沒有假設,所以,每一個切片的大小都是未知的。每次細化切分/改變每段的參照點的時候,帶來的面積變化也是不固定的。

但對於勒貝格積分,由於只是在考慮單值函數下面的陰影面積,所以當我們橫著切的時候(用step function逼近的時候),我們可以保證切面的測度是隨高度單調遞減的。就像漢諾塔(或者我失敗的堆成小山一樣的午餐三明治),下面的一層總是比上面的高。所以我們每次細化切分/改變參照點的時候,面積的變化是單調的。從而單調收斂定理保證,我們總可以用簡單函數逼近得到勒貝格積分的值。而這種來自於單調收斂定理的對極限的封閉的完備性,正是我們引入勒貝格積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考慮一下經典例子1_{mathbb{Q}} (有理數集的示性函數),想一想豎著切和橫著切在細分/改變參照點時的變化。按照黎曼法吃三明治,只觀測區間中一點的大小,每一口你都不知道要張多大嘴,一不小心就掉渣/漏風了。但按照勒貝格法,你知道越往下每一層要吃的東西就越多,只要看到最底下那層的面積你就知道要用張多大嘴。這就是為什麼

「當三明治一堆配菜堆得比較支離破碎的時候,勒貝格吃法更不容易掉渣。」

吃貨再次遁走了……


先介紹兩個定理:
Arzela 控制收斂定理:設{f_{n} }是在left[ a,b
ight] 上收斂於極限函數f的可積函數列,且{f_{n} }在left[ a,b
ight] 上一致有界,f可積,則
lim_{n 
ightarrow infty }{int_{a}^{b}f_{n}(x) dx  } =int_{a}^{b}f(x) dx
Lebesgue控制收斂定理:設{f_{n} }是一列幾乎處處收斂於f的函數列,如果left| f_{n}(x)  
ight|<g(x) ,g(x)可積,則
lim_{n 
ightarrow infty }{int f_{n} } =int f.
前者是黎曼積分裡面的控制收斂定理,後者是勒貝格積分里的控制收斂定理。
區別在於,黎曼積分中必須假定極限函數可積控制收斂定理才成立!而勒貝格積分中不需假定極限函數可積。
另外一方面在Arzela控制收斂定理中,即使極限函數不可積,函數列的積分的極限也是存在的,這就是黎曼積分相比于勒貝格積分不完備的地方的一個體現。
至於所說的勒貝格積分比黎曼積分應用廣,我真是沒看出來。勒貝格積分由於定義的原因是很難計算的,一般情況下涉及到具體計算都會使用黎曼積分, 況且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是相等的。
至於勒貝格積分的範圍比黎曼積分的範圍廣也是錯的,存在黎曼可積但是勒貝格不可積的函數,例子我就不舉了。
大概就這樣了


關鍵在於講Riemann積分的時候,你只接觸了簡單的矩形或其它直線形面積(再就是會算橢圓和圓),可不知道各種不規則的點集的「面積」。

而在值域劃分定義Lebesgue積分之前,人們已經建立了測度理論,能給很大一類不規則點集也定義測度。

否則你橫著切豎著切都差不多。


Lebesgue自己的解釋:
桌子上有一堆票子,從十塊到五毛都有,Riemann數錢法是撿起來一張算一張,最後得到總額;他自己是先費個事兒把面值一樣的票子湊一堆兒,把各個面值的總額加一起得個數。

當然這是一個直觀但粗淺的解釋,Lebesgue積分解決許多Riemann積分下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且想學好概率論,研究明白Lebesgue積分能讓你有撥雲見日之感。


首先是測度這個概念,非常重要。

然後,積分的時候,橫著分塊(Lebesgue)和豎著分塊(Riemann)確實不一樣。

橫著分塊:值x測度 (對於奇葩函數也一樣算)

豎著分塊:長度x值(對於奇葩函數,沒法算,因為壓根兒就不能完成切分豎塊的任務)


看到過這樣的解釋。比如桌上有一疊錢,包括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這些面額的紙幣。我把這疊錢按照原本放在桌子上從上到下的順序一張張給你,這就是Riemann積分。如果我先把這疊錢按照面額大小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這樣排序,然後把排好序的這疊錢一張張給你,這就是Lebesgue積分。

—————————————— 以下是2016-10-04更新 ——————————————

從兩種積分本身的性質來看,Lebesgue積分是絕對收斂的積分,而Riemann積分不是。具體地說,我們知道,對於Riemann常義積分(定積分),可積則絕對可積,反之不對;而對於Riemann廣義積分,絕對可積則可積,反之不對。也就是說,Riemann積分意義下的絕對可積與可積是不等價的。而對於Lebesgue積分,我們知道,可積與絕對可積是一回事,也就是說,絕對可積與可積到了Lebesgue積分的意義下變成了等價關係,Lebesgue積分將絕對可積與可積統一起來。這是Lebesgue積分優於Riemann積分的一個重要區別。

從兩種積分意義下的可積函數類來看,Lebesgue可積函數構成的線性空間是完備的,而Riemann可積函數類不是完備的,也就是說,一個Riemann可積函數列的極限函數可能不再是Riemann可積的,而Lebesgue可積函數類對極限運算是封閉的。這是從函數類上看Lebesgue積分優於Riemann積分的另一個重要特點。

下面再說一個關於「Lebesgue可積等價於絕對可積」深刻的理解,是我辦公室一個大牛師兄講給我的。

我們知道,對於絕對收斂的級數,任意調換各項的次序不會改變收斂性以及該級數的和,而條件收斂的級數,調換各項次序可能導致所得級數發散,即便仍收斂,該級數的和可以是任意想要的值。我們反過來考慮這個結果,一個求和運算,如果任意換序都是收斂的,那麼這種收斂必然是絕對收斂,此時絕對收斂與收斂是一回事;而如果一個求和在換序後導致收斂性發生變化(包括發散或極限值改變),那麼這種收斂就是條件收斂,換句話說,是「有條件地」收斂,而非「絕對地」收斂。

好,回到積分的定義上來。Riemann積分的本質是分割定義域,近似求和取極限。我們把曲線下方圖形想像成被切成了很多個小豎條,Riemann積分是將這些小條的面積從左到右順次「加」起來,這種收斂只能是「從左到右」求和的收斂,是一種「有序求和」的收斂,這種收斂性是不可隨意換序的。而Lebesgue積分的本質是分割值域,再近似求和取極限,是先按照值域把高度(函數值)相近的一些小條拼在一起得到一個較寬的條,再把這些拼好的高矮不同的寬條的面積加起來,這種收斂是經過了重新排序再求和的收斂,是一種「可換序求和」的收斂,按照上面所說的,這種收斂必然是絕對收斂,因此Lebesgue積分就是絕對可積的積分。


Lebesgue積分想法挺自然的:首先對簡單函數積分就是級數求和,這個大家都沒意見。由於我們希望得到某種積分與極限的交換性,所以可以試著定義簡單函數極限的積分為相應積分的極限。然後事實證明it works。


提供兩個不同的角度,不一定恰當:1可測映射是用inverse image來刻畫的,所以積分從這個角度定義更natural.
2當我們試圖推廣積分到非交換積分的情形,比如trace class operator的trace,這時用Riemann的方法行不通了,因為非對角項(物理用語)的出現,對domain的分割非常不自然,instead ,spectrum作為eigenvalue和range的推廣,提供了一個natural的用於size counting的基底。


這個角度怎麼樣,專業治療頸椎病

------------------------------------------------------------------------
這兩個積分真是神奇,只是變換了思考問題的角度,結果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感覺與橫軸能取到所有值,測度存在有關


一般情況下,黎曼積分和勒貝格積分是等價的,但是有些情況是勒貝格可積而黎曼不可積的,例如著名的狄利克雷函數,積分值為0,因為有理數是可數的。這個每一本實變的書都會講到這個


我們教授再三強調,勒貝格積分和黎曼積分的區別僅僅在於:黎曼積分把區間分成有限段,而勒貝格積分允許可數無限。

黎曼積分的定義:如果對於某個 I ,對任意的 varepsilon>0都存在 delta>0 ,使得對任意的 a=x_0<cdots<x_n=b (其中 x_{i+1}-x_i<delta)和任意的 x_i^*in[x_i,x_{i+1}] 都有 left|sum_{i=0}^nf(x_i^*)(x_i-x_{i-1})-I
ight|<varepsilon ,那麼 f[a,b] 上黎曼可積,積分為 I

它等價於下面這個看上去稍微複雜的定義:如果對於某個 I ,對任意的 varepsilon>0 都存在 a=x_0<cdots<x_m=b ,使得對任意的 a=y_0<cdots<y_n=b (其中 [y_i,y_{i+1}] 包含在某個 [x_j,x_{j+1}] 中)和任意的 y_i^*in[y_i,y_{i+1}] 都有 left|sum_{i=0}^nf(y_i^*)(y_i-y_{i-1})-I
ight|<varepsilon ,那麼 f[a,b] 上黎曼可積,積分為 I 。等價性大致可以看出來(把所有的分點都標上)。

勒貝格積分的定義:如果對於某個 I ,對任意的 varepsilon>0 都存在 [a,b] 上的一個勒貝格可測的分法(即存在可數多個勒貝格可測的集合 A_i,互相不交,並起來是 [a,b]),使得對於任何比它更細的分法(對應集合 B_iB_i總是包含於某個 A_j)和樣本點 x_i^*in B_i),都有 left|sum_if(y_i^*)mu(B_i)-I
ight|<varepsilon,那麼 f[a,b] 上勒貝格可積,積分為 I 。(這個定義不如上面「橫切」的那個常見,不過二者是等價的。)

容易發現,把勒貝格積分中的這些 A_iB_i 改成有限個,從可測集合變成區間,那麼勒貝格積分就變成了黎曼積分。

為什麼不像黎曼積分的(傳統)定義一樣只涉及一個分法?回想數列極限的定義:如果對於某個 l,對任意的 varepsilon>0 都存在 N,使得對任意的 n>N 都有 |a_n-l|<varepsilon ,那麼 a_n 的極限是 l 。所以勒貝格積分本質是極限,細的分法比粗的分法」大「(此事可以嚴格定義,見維基百科」directed set「頁)。黎曼積分的定義當然也可以這麼寫,不過由於區間總數有限,兩個分法對黎曼積分來說多此一舉。

抽象的測度空間上不再有區間的概念,所以區間要被換成可測集合。至於有限個還是無限個,可測集合天生允許無限並,想回有限也不可能了,所以勒貝格積分自然成了抽象空間上積分的首選。抽象空間上也沒有序的概念,所以誰先加誰後加是不一定的,只有絕對收斂才有良好定義(條件收斂的級數可通過重排收斂到任意值或乾脆發散)。於是勒貝格積分沒有條件收斂這一說。對於抽象空間來說這不是壞事。

關於反常積分(f 可能無界,積分的範圍 X 可能測度無限,比如實數軸)。黎曼說:把 ab 取極限即得反常積分(等價於什麼可以自行寫出並證明);勒貝格說:如果對於某個 I,對任意的 varepsilon>0 都存在正數 N 和測度有限的集合 A ,使得對於任何比 N 還大的 n 和比 A 還大的測度有限的集合 B (當然 B 不能比 X 還大),都有 left|int_Bf_{[-n,n]}mathrm dmu-I
ight|<varepsilonf_{[-n,n]} 即把 f 掐頭去尾,大於 n 的部分和小於 -n 的部分換成 n-n 。注意 int_Bf_{[-n,n]}mathrm dmu 我們是會算的),那麼 fX 上積分為 I 。發現沒有,反常積分的定義又是個極限:掐頭去尾更少、積分範圍更廣代表更「大」。黎曼要求 B 始終是區間,因為他不支持任意可測集合;黎曼也不敢掐頭去尾,因為 f 大於 n 的部分可能長得很奇怪(不是有限個區間的並)。你看「有限」和「區間」真的是黎曼積分的硬傷。

關於廣義的極限再說兩句:數學總是重複自身,大一學的東西(比如極限)在大三大四和研究生時期變個模樣再次出現(比如黎曼積分、勒貝格積分、拓撲、直極限)。以不變應萬變才不致迷失方向。關於極限的內容可參看Kelley的General Topology。


定理:區間[a,b]上的有界函數f黎曼可積當且僅當f的不連續點是零測集。

它有一個簡單的推論:

對於區間[a,b]的子集E的示性函數XE,黎曼可積當且僅當E的邊界點是零測集,勒貝格可積當且僅當E可測。

積分給人最直觀感受就是求面積,上面這個推論說的就是,勒貝格比黎曼能求出更多的形如E×[0,1]這樣的圖形的面積。


Riemann積分是按順序積,Lebesgue積分是先分個類再分別積


完備性


曾經看到一個比喻,積分好比數錢,黎曼積分是看見一張拿一張數,勒貝格積分是把所有一百的一起數,然後依次按面額來數。


好像是什麼定理吧,告訴我們Riemann可積本質取決於不連續點是零測集,然而不連續點是零測集顯然是可測函數,那麼基本上就是勒貝格可積的。

反過來,lbg可積本質上只依賴於函數可測,也就是水平集的某種正則性,那麼像dilichlet函數這種從水平集層次來看很簡單的函數自然是lbg可積的,但是當然不是黎曼可積的。

怎麼理解一個積分呢,積分就是從函數空間到某個域的運算元,你自然要去理解定義域長什麼樣,值域是不是滿的,還有就是這個積分怎麼定義出來的。


教科書說法:以測度和「代數閉包」的準確定義,保證「可加性」
(參考caratheodory反例)


講一講聯繫好了。。。
大前提:在閉區間[a,b]中,
①非負連續的實值函數F1(x)
則∫(L)F1(x)dx=∫(R)F1(x)dx
②函數F2(x),若F2的正部和負部為非負連續的函數,
則∫(L)F2(x)dx=∫(R)F2(x)dx
③若其中F3(x)R-可積,則必定L-可積。
且∫(L)F3(x)dx=∫(R)F3(x)dx
④若F4(x)有界,R-可積,則若f∈L(R),且廣義∫f(x)dx絕對收斂,
則∫(L)F4(x)dx=∫(R)F4(x)dx


不連續點的個數為至多可數時,黎曼可積。在有限區間上勒貝格積分和黎曼積分是可以劃等號的。
在無限區間上,就變為了廣義黎曼積分。存在黎曼可積但是勒貝格不可積的函數,這是對廣義黎曼積分而言。這時函數廣義黎曼可積但 函數的絕對值不一定可積;函數勒貝格可積等價於函數的絕對值勒貝格可積。


如果你做研究,你就會發現lebesgue積分與riemann積分的差別不大,換言之,只不過在你riemann的積分的基礎之上多了一種新的語言。如果你還在本科,只要記得lebesgue積分最重要的是收斂定理就好了。其餘,想多了,沒好處。


看到這個題目,我有一個不得不講的真實故事。(不喜請摺疊,但是我真的忍不住23333)


老師:來,你講講實變函數的lebesgue積分和你們大一數分學的黎曼積分有什麼區別。
我:。。。。。。
老師:這都不會!上課怎麼聽講的!來,旁邊那個同學,你來說!
同學A:。。。嗯?
老師:問題都不知道么?lebesgue積分和以前學的黎曼積分有什麼不一樣!?
同學A:我覺得,嗯,lebe...積分難一些。
。(大家努力憋著不笑)
。(大家努力憋著不笑)
。(大家努力憋著不笑)
。(大家努力憋著不笑)
。(大家努力憋著不笑)
老師:我真恨不得從窗戶跳下去...

搬運關於實變函數的幾個故事:數學系學生的你,有哪些課程覺得自己沒學明白? - Frey 的回答


推薦閱讀:

TAG:數學 | 數學分析 | 實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