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話里的「嘿兒嘍著」有何來歷?

成人讓孩子兩腿分開騎坐在自己肩頸處,叫「嘿兒嘍著」。如「走累了吧?來,讓你爸嘿兒嘍著你」。可這種動作為什麼會叫「嘿兒嘍」?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

補充:有幾位回復說應該說、寫作「猴兒摞著」。這種說法也聽過,似乎不如「嘿兒嘍」普遍。語文出版社1997年的《現代北京口語詞典》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北京話詞典》里,這個詞都是寫作「嘿兒嘍」的。


這個說法,明顯是從晉語的分音詞來的。什麼猴兒嘿兒的,都是附會。
晉語分音詞的特點是:前字弱讀,入聲,後字聲母為「/l/」,後字聲調與本字相同
以下以太原話為例,列舉幾個晉語的分音詞,供大家對比體會:
擺:不來(上聲)
攪:圪老
土□:土克la
劃:忽拉
撥:不拉
孔:窟窿(上聲)
拌:不爛
拖:特la
□:直楞(例句:直楞起耳朵)
這種現象在北京話也有:如
擺-&>bu拉(拉推測應當本是lai音,弱讀而來)
撥-&>扒拉
孔-&>窟窿
土□-&>土坷拉
拖-&>ta拉
劃-&>劃拉
□-&>支楞
與晉語的共同特點是,分音詞的後字聲母都是「/l/」,後字的韻母與本字相同
與晉語的區別是,北京話的「分音詞」,前字不弱讀,而是後字弱讀為輕聲。

所以通過比較可以看出這個「her lou」著,符合分音詞的特徵,只是本字是什麼,我還想不到。


有沒有肯能是:孩兒(讀音haier)摟著(爸爸的脖子),情景:父親把孩子上舉過頭,嘴裡對兒子說:孩兒摟著,讀快樂就成嘿兒嘍著了


發音確實是her2lou0著,至於語意以高票為準


可能是「荷摞著」,荷表示負重,摞表示重疊。
我記得電視劇《大宅門》字幕里有這個詞,第八集鬍子頭讓少年白景琦騎在肩上摘匾,就是說的這個詞,第一個字是」荷」,第二個字是「摞」。那個片子的字幕還是比較講究的。


來兩張我拍的"嘿兒嘍"照片。北京話發音是 嘿(r)嘍,重音在第一音節,嘿的兒化音,嘍輕聲。

第二張是外國人,這個動作不是北京才有,應該古今中外都有,但不多。這場景很難遇到,當然說出來的時候也很少。


《大宅門》里翻譯的是『猴兒撂著』


「北京土話「喝兒嘍著」源於英文「hold住」,額勒金德源於elegant。」
引用網上說法,elegant更可信一些


小孩騎大人脖子上應該是「葛兒嘍著」,「猴兒嘍著」說的是一種彎腰塌背抄著手可能還半蹲的一種畏畏縮縮的動作。


叫「her嘍著」 爸爸脖子上托著孩子叫,「ger嘍著」


我記得不是樓主的這個音,而是「猴兒摞著」,猜測是動作形狀與小猴坐在母猴肩上的動作相似。


嘿兒嘍著,在我們那裡(河北涿州)一直是發her2(有一點點拉長音)lou0著(輕聲),以前一直以為是我們的土話,有一天在北京坐地鐵,發現這是北京的方言。這個詞的來歷確實不太清楚


舉起重物時會發出「嘿」的音有關?


推薦閱讀:

你家鄉的方言如果寫成書面方言字,會是什麼樣的?
助詞「的」字是什麼時候開始代替「底」而被廣泛使用的?一開始就讀 de 嗎?

TAG:方言 | 北京話 | 漢語辭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