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和新浪潮有什麼聯繫?
之前排名最高的答案並沒有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朋克和新浪潮有什麼聯繫?但他也說對了一點:
新浪潮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不能說它是一種風格,因為它其實是一種氣質。
新浪潮(New Wave)的概念到最後變得非常寬泛,什麼樂隊都可以是「新浪潮」了。而那個答主所說的氣質,也就是他所列MV中體現出來的視覺上的「現代性」,是新浪潮的一個重要特點,另外一個就是MV音樂的節奏,是不是讓你很想「抖腿」,或者說跳舞呢?
而@李明進 的回答,說得很對,也許只是因為字數太少,讓很多人不敢點贊。那我就幫她擴充一下。以下回答的參考資料主要來自於密歇根大學出版的Are We Not New Wave?: Modern Pop at the Turn of the 1980s,有興趣深入研究的樂迷可以自己去找電子書來看一下。其實維基百科說的還是比較清楚了。
回答開始。
在1976-77年的美國和英國朋克大爆發時期,「新浪潮」是作為一個和「朋克」同義的術語出現的。但是在1978年至1979年間,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發生了變化,「新浪潮」逐漸從「朋克」的語境中脫離出來,它被用於描述那些有著朋克的尖銳特性(反叛、政治對抗等)、但卻更加新潮和高雅以及更讓人容易接受的朋克音樂人(punk-related artists)。這背後的推動者便是大廠牌,大的唱片公司。對於它們來說,「朋克」這個標籤意味著特定而有限的市場,於是換成「新浪潮」便顯得高大上,且易於營銷。當時有評論家便稱「新浪潮」是注了水的「朋克」。
除此,新浪潮和朋克有一個共同點在於,他們都討厭七十年代那些在巨大體育場演出的「華麗的」搖滾明星,討厭那些「裝逼」的前衛搖滾團體,比如Pink Floyd、Yes以及Led Zeppelin。當時英國新浪潮樂隊The Sinceros的Mark Kjeldsen便說;「我們不會站在舞台上認為自己是流芳百世的搖滾樂隊,然後滿嘴性別歧視的言論...」Blondie的Chris Stein說的更直接:「七十年代的所有東西都是垃圾。(Everything is bullshit in the 『70s.)」
新浪潮音樂最根本,也是最容易辨別的特點是,新浪潮樂隊回歸了被七十年代的絕大多數樂隊拋棄了的,搖滾的特性:danceable(適合跳舞的)。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樂迷很難找到一個快節奏的搖滾歌曲,而那時大多數的搖滾樂更緩、更內省和更複雜,都是些前衛搖滾和硬核搖滾。那時在美國受歡迎的樂隊,比如Led Zeppelin並不被認為是一個「伴舞樂隊(dance band)」,而是「下酒樂隊(drinking-beer-in-the-high-school-schoolparking-lot band)」。除了Led Zeppelin這種硬核搖滾,再看那時風頭正盛的前衛搖滾,又有幾首歌的節奏適合跳舞?(或許Disco的出現也和這個原因有關,不過那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反觀新浪潮音樂,從歌名(the Go-Go"s的「We Got the Beat」,The Jam的「Beat Surrender」,Squeeze的「Farfisa Beat」以及Elvis Costello and the Attractions的「The Beat」)到專輯名(Blondie的Eat to the Beat),再到樂隊名(英國和美國各有一個樂隊叫做The Beat)都體現出對節奏感的重視。能隨之起舞的節奏幾乎已經成為了新浪潮音樂的必要因素。
但不僅僅是在國內,在西方搖滾界要想像界定「朋克」一樣,界定「新浪潮」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總有模糊的地方。原則上說,「新浪潮」音樂的共性在於它的現代性,令人耳目一新或者大膽的創意(排名第一的那個回答便主要在強調這一點,可以看看他給出的MV)。但這樣的描述並不能準確地描述新浪潮音樂聽起來是什麼樣的,也不能劃分聽眾的範圍。因此被標記為「新浪潮」的音樂跨度極大,比如1983年出版的手冊性質的書The Trouser Press Record Guide to New Wave Records,將新浪潮分了很多的流派:power pop, technopop, rockabilly, electrofunk, art rock, two-tone等等。而在1985年的音樂作品合集Who"s New Wave中,更是把新浪潮音樂分成了超過130種不同的流派。因此這才有了New Rolling Stone Encyclopedia of Rock將「新浪潮」定義為:在七十年代末期的朋克音樂之後出現的,「幾乎沒有意義(virtually meaningless)」的高度靈活的音樂形態。
在1980年的記錄洛杉磯朋克運動的紀錄片The Declin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中,朋克雜誌Slash編輯Claude Bessy面對鏡頭這樣說道:
我有一個絕佳的消息要向全世界宣告,根本沒有「新浪潮」這種東西,它不存在,它也從來沒有出現過。當你想要和那些無聊的老套的搖滾樂隊劃清界限,但又擔心說自己是朋克而被踢出遊戲,一毛錢也拿不到的時候,你就委婉地說自己是「新浪潮」。的確有新的音樂出現,有新的地下搖滾誕生,有噪音,有朋克,有強力流行(power pop),有斯卡(ska),有鄉村搖滾樂(rockabilly),但新浪潮,連屁都不是。
因而「新浪潮」,作為「朋克」較為溫和的表兄弟,在西方流行文化界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一方面它沒有朋克那般目的明確,社會性、政治性強值得研究,一方面卻定義寬泛而模糊,所以很少有人去釐清新浪潮音樂的種種特性,結果到現在大家都搞不明白新浪潮到底是什麼,只能划出一個大致的範圍。
總的一句,新浪潮以朋克的替代品的形態出現,和朋克一樣,它具有直接而簡潔地表達形式,但卻比朋克更現代(modern)、更加新潮(stylish)、更具跳舞導向性(danceable),但由於用得太多,涵蓋太廣而幾乎可以用於描述八十年代初的所有英美搖滾樂隊。
推薦一張音樂合輯,網易雲上有,Going Underground:66 Smash New Wave Hits。雖然有些信息錯誤,但至少可以大致體會一下「New Wave」的跨度。
最後,我覺得不用太在意這些標籤。將搖滾分門別類,個人認為,除了方便討論外,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到一些人。
————————————
題外話:樓下有一位「匿名用戶」,噓,他叫郭佳,別說是我告訴你們的。他的那篇回答,以及他專欄文章中所講的內容,說得更細(不熟悉的人可能會看迷糊),也更具指導性,提到了很多具體的專輯和音樂人,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他的回答和文章。
知乎的搖滾迷們就應該像這樣多多討論,交流一下嘛,普及一下基本的搖滾常識。
有兩個新浪潮,美國含義的新浪潮,英國含義的新浪潮。這只是同一個詞,含義完全不同。
英國新浪潮和朋克沒有關係,第一輪新浪潮時候受後朋影響很大。
美國新浪潮,是因為美國朋克早起並不是風格而是運動,大家相似之處不多,一開始公司拿新浪潮當標籤推銷這批樂隊,朋克=新浪潮。
之後,樂評區分真正純粹吉他搖滾的那一系叫朋克,把融合了時尚新元素的,洋氣一點的朋克叫新浪潮而已。這個詞基本上80年代中期以後就不再用了。
借這個問題說下英國新浪潮
25 songs that shaped New Wave新浪潮之型
聽下這個歌單,自己思考下。
我搬運下我的專欄,不打擾關注者就匿名了
分類學 - 新浪潮、新浪漫、華麗搖滾與合成器流行( New Wave, New Romanticism, Glam Rock amp;amp;amp; Synth Pop) - 知乎專欄
編年史 - 新浪潮 78 - 79 萌芽 - 知乎專欄
編年史 - 新浪潮/新浪漫/合成器流行 New Wave 80- 81 巔峰 I - 知乎專欄
編年史 - 新浪潮/新浪漫/合成器流行 New Wave 82 巔峰 II
編年史 - 新浪潮/新浪漫/合成器流行 New Wave 83 巔峰 III
編年史 - 新浪潮/新浪漫/合成器流行 New Wave 84-85 衰落
編年史 - 新浪潮/新浪漫/合成器流行 New Wave 86 - 尾聲
看完,自己判斷朋克和新浪潮有何關係。
新浪潮這個詞兒,最早是說二戰後的法國青年的,將這群人稱之為新浪潮。之後引發了在法國電影界的一場運動。這裡我們肯定只講音樂中的新浪潮。
我試圖說得親切一些,圖文和MV結合,再結合一點兒我自己的聽歌經歷。記得幾年前我還在聽Funk、Soul這些東西的時候,總看到豆瓣上有朋友標New-Wave的專輯,心裡覺得這個詞特硬朗,很有稜角,是自己理解範圍之外的。後來機緣巧合在別人的帶領下開始聽這個東西。直接影響了我的審美。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新浪潮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不能說它是一種風格,因為它其實是一種氣質。在新浪潮興起的時候,七十年代末,其實合成器這個玩意已經醞釀著要開始大肆發展了。到八十年代初的時候,合成器流行(Synth-Pop)帶來了合成器的大肆運用,也有一幫在藝術上很有天賦的同學開始在服裝以及妝容美學上下功夫,在美國還在Urban氛圍中大肆跳舞的時候,不列顛已經籠罩在新浪潮的氣質中了。連lady gaga的bad romance都算是在試圖回歸新浪潮的,只不過她總是抄襲grace jones大姐,grace jones當年也是個牛逼的人物,看起來比我還爺們,留一個海軍陸戰隊髮型,美國人根本欣賞不了她,結果英國人倒是異常買賬,後來grace jones大姐也成世界超模了,她嘗試的幾何圖形拼貼的服裝是非常出名的,她自己的專輯也算是後朋克。哦對了,香港的達明一派也是新浪潮哇,所以我覺得香港最牛逼的組合還是他們,其餘的向草蜢,beyond都能算上,不過beyond最好的還是iv那一張。不如一起看幾個mv,我邊看邊說,也可以講一下為啥新浪潮不能說它是一種風格。因為還有很多要提的,比如合成器流行,比如後朋。
先來看a flock of seagulls的i ran這首歌,一群海鷗這個樂隊算是one hit wonder,啥叫one hit wonder呢,就是只紅了一首歌,其餘的都不怎麼行。當然i ran就是他們的one and only hit了。新浪潮裡面的名曲基本都是旋律比較簡單上口的,但是名曲基本都有挺牛逼的mv,拿這首歌來說,空間裡面的鏡子牆壁,主唱被固定在鏡頭前而背景不停旋轉,異度空間里女郎的奇怪矩形眼妝......新浪潮裡面牛逼的眼妝很多,慢慢來,往後看,記得體會氣質,氣質。A Flock Of Seagulls - I Ran視頻
之後是culture club的一首miss me blind,這首歌好酷,mv裡面架構了一個日本的場景,主唱boy george還戴了一個白色面具,boy george是新浪潮裡面比較出名的一個傢伙,走的是妖冶路線,從他精緻的面部妝容就可見一斑。culture club,就是文化俱樂部,在mv裡面可以看到文化俱樂部的毛筆字體,很有意思,而電影膠片的不斷滾動讓你感覺到這不僅僅有異域風情的燈籠、布簾、和服、歌伎,還有一些新東西的撞擊,產生誇張的效果。在mv裡面,你可以看到,這裡面發生的很多事情似乎樂隊的幾個哥們都不是特能理解,新浪潮本身在那個時候也是新奇的東西。
Culture Club - Miss Me Blind視頻
接下來是eurythmics的sweet dreams,藝術體操這個組合我還是很愛的。這首歌的mv有挺多值得說的。一開始女主唱唱著「i travelled the world and the seven seas」一邊撥動了一下地球儀,這種舉重若輕感根本不是我能招架住的,其實背景中還有火箭發射、人頭攢動,分別指的是科技發展和人口爆炸城市擴張,科技發展了,你週遊世界真的可以變得像撥動地球儀一下那麼簡單,關鍵是那男的太淡定了,一直在打字。之後場景切換,兩個人牽手盤腿而坐,不知道你注意後面的牆壁沒,全是金唱片的認證證書,哈哈。場景切換到野外的時候就更文藝了,女的波點眼罩我還覺得so-so,那男的眼罩上面全是符號,符號本身就是新浪潮的一個比較常見的元素,會把很多東西抽象成符號,之後奶牛都進了演播室,然後泛舟的時候那哥們還在拉大提琴,完全是不把文藝當回事,但是那時候他就是最文藝的。
這首歌算是合成器流行,很多新的音色的注入為新浪潮提供了新鮮的血液,這首歌裡面充滿氣壓感的音色就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嘗試。
Eurythmics - Sweet Dreams (Are Made Of This)視頻
我覺得我必須要把壓軸的東西放的稍微靠後一點兒,這首visage的fade to grey號稱新浪潮的國歌。visage的主唱steve strange是新浪潮裡面最出名的一個哥們之一,我有時候也在想這個之一去掉會不會更合適,因為在之後講新浪潮妝容美學還要提到他。從歌曲名字來看,消逝於灰色,就是一種比較陰暗的美學,後朋就是這樣,post-punk是一種遠離人性的風格,看完這個mv你就可以體會到,它不是那種讓你感到恐懼的沒有人性,而是一種已經開始符號化的審美,跟之前那些充滿暖感讓你想要跳舞的disco不同,色調偏暗。這首歌裡面Steve Strange幾次更換妝容,開始的時候一襲白裝,直接把油畫般的誇張線條搬到了臉上。之後眨動的眼睛下面出現一張嘴,這是最明顯的符號拼接。粉白髮灰的臉,沉冷的眼神,胸前出現的纏繞周身的蛇,人臉漸變為雕塑臉並逐漸消失在牆上,那個一字斜上的眉毛也是牛逼的。這個mv對視覺的衝擊太大,總覺得僅靠語言的描述太蒼白,恨不得手把手指給你看。
Visage - Fade To Grey (版本1)視頻
再來一個johnny hate jazz的i dont want to be a hero。主唱很帥,臉再胖點兒就成貓王了。其實這首歌跑去新浪潮的音色,只看鼓和bass的話跟disco沒啥區別。
Johnny Hates Jazz -I Donamp;#039;t Want To Be A Hero (版本1)視頻
如果講新浪潮我都不跟你提dead or alive的話你肯定得恨我。dead or alive的這首you spin me round基本上算是新浪潮裡面最牛逼的東西之一了:緊密,銳楞,高能!這種風格叫另類舞曲,alternative dance,特別牛逼的,不是啥都能叫另類舞曲,信我這句。跟dead or alive的主唱pete burns比起來,boy george那點兒妖冶估計還得靠邊站。pete burns本身就夠美的了,還要不停進行整容,力圖將面部修飾得更加精緻,當然可惜的是,經歷非常多次的整容手術之後,終於在一次術後他面部徹底走樣。其實在其餘的時候,他受歌特審美影響的裝扮還是可以看到的,之後在圖片中會專門講。注意兩分二十八秒那會兒他翻了一下眼睛,我看一回死一回。
Dead Or Alive - You Spin Me Round(Like A Record)視頻
再來一個德國的新浪潮,propaganda的p machinery。女主唱好御姐啊,簡直就是特別御姐。mv完全是大工業時代的鋼鐵之音,我覺得裡面的寓意也挺有意思,除了主唱以外另外仨人被架子掛在空中,表示機器時代的不受控制,裡面的一些意象也很有趣,前面都分析這麼多了,這個你們自己試著分析下。哦,差點兒忘說,試著體會氣質,氣質。
Propaganda - P-Machinery 1985視頻
今兒先寫這兒,回頭把圖片補上
1. Punk和New Wave的關係本來就是含糊不清的。
2. New Wave這個詞就是因為Punk的誕生而誕生,並且在一開始,New Wave和Punk完全是一個意思。
3. Punk誕生是伴隨著一大波樂隊的,而這些樂隊的風格其實並不完全一樣。比如在美國,Ramones,Talking Head,Blondie差不多是同時出現的,並且都在一個酒吧演出,這三支樂隊都是Punk史的重要一筆,但是慢慢地,只有Ramones被認為是Punk樂隊,Talking Heads和Blondie這類「不那麼punk」的樂隊就用New Wave這個詞來描述了。一般來說,New Wave代表了一種多元化的音樂風格,涉及電子樂,實驗音樂,disco。
4. 既然Punk和New Wave的區別是「歷史的」而不是「邏輯的」,那麼其中必然是各種複雜因素:
比如商業上的考慮,Sire Records的老大Seymour Stein(擴展閱讀:Seymour Stein)認為"punk"這個詞對於旗下藝人的唱片銷售不利,於是搞了一個campaign,名叫「Don"t Call it Punk",其用意是想用"New Wave"這個詞來替代"Punk";
比如英國和美國對New Wave的用法是有區別的;
再比如審查制度的考慮,比起Punk總是讓人想到無政府主義,New Wave這個詞更能對付審查制度。
也可以理解為相交圓的關係,不僅僅是一前一後變種產生變種這樣。
我就當題主問的是1980年前後的不列顛重金屬新浪潮吧。
朋克和新浪潮十分有關係,新浪潮的大部分樂隊都有濃重的朋克味。
新浪潮與卡斯特羅
Declan Patrick MacManus是一位成名於1970年代末期的音樂人。他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 Elvis Costello,這個名字取自Elvis Presley和他父親的藝名D.P. Costello。顯而易見,這是一個合成名,Costello 和Castro發音相近,依據Elvis Costello的個性以及音樂風格,他或多或少地繼承了貓王的放浪不羈和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反叛精神。從這個名字誕生的那天起,他就註定於新浪潮難捨難分。
說起新浪潮,人們往往將目光投射到50年代法國電影新浪潮。電影新浪潮提倡作者電影。所謂作者電影,就是將電影當作寫作來表達思想情感。這些電影實地取景,大量運用跳切和偶發事件來體現人的漫無目的和荒誕性。電影新浪潮一反常態,具有強烈的先鋒性。而音樂界的新浪潮在先鋒性上稍弱,在大眾性上更勝一籌。
新浪潮音樂盛行於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中期。新浪潮音樂在本質上沒有明確的定義,大概就是用來描述朋克和搖滾相結合的音樂類型。在1970年代末期,搖滾樂被當作嚴肅音樂,因此越來越多的搖滾樂團傾向於寫出更加複雜歌詞和旋律,再結合舞台上華麗的表演,以此證明自己的才華。他們所創造出來的音樂,要麼古怪難懂,要麼是長達十多分鐘的演奏曲,除了極少數如Pink Floyd 哲學化的歌Santana銷魂的演奏曲外,這類搖滾樂隊的歌大多乏善可陳。朋克樂的情況大體相似,只是更加的露骨和尖銳。這時有一批人,結合了朋克樂的粗獷和搖滾樂的形式,創作出更加通俗易懂,更能讓大眾隨著之起舞的音樂,叫做新浪潮音樂。一般來說,它被認為是一種綜合了兩種及以上的音樂形式,更加流行化的搖滾樂,但它本質上更接近朋克。新浪潮的歌詞強調「放鬆」哲學,性開放和性冒險;旋律輕快活躍,節奏呈現出上升的狀態。一首歌可能多次驟然停下,又驟然開始,與電影新浪潮跳切的頻繁運用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也有人批評說新浪潮音樂展現了有誇張的書獃子氣息的白人形象,卻並沒有批判或反映他們的身份。不過我認為聽音樂首要目的是開心,至於批判的事情就交給知識分子吧。
「新浪潮」首次出現於1970年代早期,它是被評論家 Nick Kent和Dave Marsh 用來界定 the Velvet Underground 和 New York Dolls這類地下搖滾樂隊的。CBGB
club的老闆 Hilly Kristal說,新潮在美國真正的開端大概是1974年在俱樂部演出的並不十分龐克的音樂。事實上在美國,新浪潮始終沒有打入主流,真正使新浪潮備受矚目的地方是英國。到了1976年,英國的一些音樂雜誌例如 Sniffin#x27; Glue 和Melody Maker 出現了「新浪潮」,新浪潮漸漸地在英國流行起來。很多音樂人受到啟發,選擇和傳統的朋克脫離關係,他們跟隨車庫樂隊 Sex Pistols看似混亂的音樂風格來創作新浪潮音樂,而Elvis Costello便是其中的大將。Elvis Costello這個名字的含義與新浪潮音樂的含義簡直如出一轍,歷史的選擇讓他成為新浪潮最醒目的註解。
話說Elvis Costello從切爾西的一所中學畢業後,重新回到了倫敦並組建了一支叫做Flip City的搖滾樂隊,他們活躍在1974年到1976年初,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起了藝名Elvis Costello。和大多數音樂人一樣,Elvis Costello最初並不是職業音樂人,他需要靠一份全職工作來養活自己,因此他輾轉在各個公司當小職員,利用業餘時間寫歌。在公司工作的經歷可想而知,沉悶乏味,充滿令人厭惡的同事關係。他後來在I"m Not Angry把他工作過的公司Elizabeth Arden 稱為vanity factory。隨著Elvis Costello的不懈努力,他被Stiff公司簽下,在1977年3月25日正式發行了一首名為Less Than Zero的反法西斯主義的歌。數月後,他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 My Aim Is True ,並取得了不錯的商業成績。但由於專輯只在英國發行,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抗議,也因此遭到逮捕。最終被 Columbia簽下。在不久後,他和他的樂隊the Attractions在1978年發行了第二張專輯This Year"s Model。這張專輯才真正讓他一炮而紅,讓他被稱為新浪潮的發起人,流行音樂百科全書。這張專輯被滾石雜誌評為1967-1987最佳專輯第11名,滾石500張最偉大專輯第98名。
This
Year"s Model原始版一共12首歌,在這張專輯裡Elvis Costello 融合了多種搖滾樂和朋克樂,使得整張專輯既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又不那麼銳利刺耳,總之是一張容易令人接受的開山之作。關於這張專輯的封面還有個趣聞。可以看到,在棕色的背景前,Elvis Costello穿著西弓著身子裝站在三腳架後,一手握著相機,一手微張,眼神透露出厭惡的情緒。這是因為Elvis Costello特別討厭Hotel California這首歌,於是他讓攝影師播放這首歌來刺激自己,才有了封面上的眼神,而他的姿勢正是模仿站在他面前攝影師拍照的動作。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裡, Elvis Costello開始一場場巡演,也經歷了一連串的波折,
新浪潮隨之蔓延開來,他影響了大批音樂人,例如Radiohead,Suzanne Vega。
到了1980年代,一部分新浪潮音樂開始和有非洲元素的搖滾樂融合在一起。Talking Heads的專輯 Remain in Light 成功地融合了新浪潮音樂和非洲風格的音樂。Second British Invasion 則受到了funk和disco的影響。漸漸地,英國媒體為了鼓吹合成流行樂拋棄了新浪潮,而在美國,新浪潮則被new music 這個稱呼取代,但死忠粉們任然稱其為新浪潮。一直到今天新浪潮也還依稀存在,如Lady gaga的成名作《The Fame》。。
新浪潮的發展史和Elvis Costello的音樂發展經歷有大量相似的地方,而如今卻沒多少人記得這兩個名字。無論是電影新浪潮還是音樂新浪潮,兩者的實質都是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攏,向真實深入。只不過看電影是以一種窺視者的身份來透析劇中支離破碎的人格,而新浪潮音樂讓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其中,隨著韻律擺動身體,閉上眼,彷彿置身於1970年代。
現在提起Elvis Costello,可能更多地被想起的是諾丁山裡的插曲she。那就以這首歌的一段歌詞作為結尾吧:
she may be the
reason I survive
the why and
wherefore I"m alive
the one I"ll
care for through the rough and rainy years
me ,I"ll take
her laughter and her tears
and make them
all my souvenirs
for where she
goes I"ve got to be
the meaning of
my life is she...
一個簡單的說法:朋克的陽面是新浪潮,陰面是後朋克。
單從流派上來講,Punk在70年代中後期分裂成了三個流派,分別是New Wave,Hardcore Punk和Post-punk。
從特點上來說,新浪潮誕生於合成器興起的大背景下,並將朋克演化成了一種更親和流行大眾的曲風。
新浪潮是在朋克之後掀起的樂派,因為後朋克也是同一時期開始發展,所以他總是和後朋克牽扯不清,但是後朋克相比就陰鬱得多。新浪潮,簡單理解就是以流行元素做點綴的朋克音樂,比朋克搖滾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音樂通常古怪,但非常容易入耳。
推薦幾支新浪潮入門樂隊,首先是新浪潮一代宗師的Talking Heads,其次還有Blondie、the Police、the Cars、The Jam這些代表樂隊。
這樣,比朋克流行的是後朋,比後朋流行的是新浪潮。
完了。
emmmm,新褲子北京新浪潮,同時他屬於朋克樂隊,會跳舞那種,對,就是讓你跳舞的朋克樂隊,
朋克是New wave的爸爸,New wave還有個兄弟叫後朋克。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小眾歌手,卻不希望他火起來?
※關於搖滾樂最好的紀錄片或電影是什麼?
※你如何看待 Suede 這個樂隊?
※貝斯在樂隊里是什麼地位?
※如何評價 Lou Reed 的一生?
TAG:音樂 | 搖滾樂 | 朋克PunkRock | NewWaveR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