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魏忠賢和客氏能禍亂朝綱?

就算皇帝不管事,可是其他的大臣呢,就這麼放任他們兩個上竄下跳?況且那時不是皇帝很多權力被分掉了嗎?或者沒人看不下去?魏客二人如何做到成功禍亂朝綱?當時有哪些因素讓他們成功讓他們如此得瑟、有能耐的?本人對明朝歷史知道不多,歡迎科普,感謝回答。


部分反對 @淚痕春雨 的答案。

知乎歷史版塊很久以來有一股批判淚痕春雨的風氣。我最初不太理解,因為淚痕春雨顯然不是歷史版最喜歡胡說八道的大V,也不像某些人一樣總是囈語奇談怪論。所謂淚痕史學,讀來也很平常,有的還比較精闢可觀;其框架、觀點雖然時常和我不同,但這也很正常。總而言之,我不能理解為何他會成為一個爭議人物,便只覺得是文人相輕的一種而已。

看淚痕的答案多了,才發覺有些問題。到了這個答案,感覺比較明顯了,便姑妄言之。、

淚痕的高票答案是否全然錯誤呢。當然不是這樣的,比如他破除了對宦官的妖魔化描寫,提出宦官只是明朝國家機器上一種普通的官僚,有著比較正規的培養機制,被皇帝利用來同其他官員互相監督等等。這些內容就非常正確。然而,淚痕卻因此沾沾自喜,好像自己發現了什麼驚人之論,這就有點奇怪了,因為他只不過是重新發現了現在史學界一種普遍的見解而已。

光是如此,還沒有什麼。畢竟,愛好者重新發現一個正確的結論,雖然比起直接閱讀前人成論來說浪費了一些時間,但也沒有太大的壞處。或許淚痕先生就是喜歡在業餘時間作這種思維遊戲,那旁人倒也無從置喙。

然而淚痕不只是這樣閉門造車而已,復又沾沾自喜,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發明一套神奇的理論來詮釋太監政治,宣稱太監政治是某個皇帝「雄才大略」的結果。這就很神奇了。

首先,淚痕先生開篇就說,魏晉南北朝沒有一個小皇帝利用宦官剷除權臣的。然而,這個說法就是完全錯誤的,顯然暴露淚痕先生讀書太少:劉騰(北魏宦官大臣)_百度百科(簡述:北魏孝明帝利用宦官劉騰剷除了妨礙自己的權臣高攀。)

當然,淚痕先生或許會辯解說:這恰恰證明了我的觀點,劉騰是強勢皇帝孝文帝(孝明帝的祖父,也就是搞「漢化」運動的那位著名皇帝)培植起來的啊。

那麼,我們再接下來看看明朝的宦官政治究竟是由哪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開創的呢?

淚痕先生引用過去的通說(《明史.宦官列傳》),認為是明成祖朱棣這個「雄才大略」的「強勢皇帝」開創了明代的太監政治。然而,這又暴露了淚痕先生閉門造車的缺點。這是因為,根據現在史學界早已破除了這種看法,認為宦官參與政治恰恰是從傳說中「抑制宦官」的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帝)開始的。

乙丑,至深州,復遇真定賊帥以馬步三萬來邀。以騎兵千餘遙阨其歸路,上率精騎百餘先薄賊陣,賊勢動,大軍乘之,遂奔潰。皆望真定走,我騎兵要之,生擒監軍內侍長壽,並指揮、千百戶數十人,斬首萬餘級,獲馬三千餘匹,眾悉盡降,遣之。(《奉天靖難記》卷3)
辛巳,上以大軍攻其壁,令漢王率諸將先登,軍士聞之,即蟻附而上,我軍三震砲,賊眾誤為己砲,急趨門走,門塞不得出,營中紛擾,人馬悉從壁上亂投而下,須臾濠塹皆平,遂破其營。生擒賊將左副總兵都督陳暉、右副總兵都督平安、右參將都督馬溥、都督徐真、都指揮孫成等三十七員,內官四員,禮部侍郎陳性善、大理寺丞彭與明,欽天監副劉伯完、指揮王貴等一百五十員,獲馬二萬餘匹,降者無算,盡散遣之,皆歡聲動地曰:「太平太平,吾屬自此獲安矣!」何福單騎脫走。初,破賊壁,上屢傳令不許殺人,殺人者就令償命,由是將土不敢妄殺。(《奉天靖難記》卷4)

或許有人要問,《奉天靖難記》不是朱棣炮製出來抹黑朱允炆的嘛?其中不是有很多「允炆日益驕縱,焚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御容,拆毀後宮,掘地五尺,大興土木,怨嗟盈路,淫佚放恣,靡所不為」之類的胡話么?然而,正因為《奉天靖難記》是一本朱棣編造出來抹黑朱允炆「變亂祖制」的書,所以它就不可能虛構朱允炆去做一些朱棣後來大張旗鼓地跟著做的事情。否則,豈不是打了號稱要「恢復祖制」的朱棣自己的耳光?因此,《奉天靖難記》是不可能譴責朱允炆「開創太監政治」的(因為朱棣在其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太監政治」),所謂監軍內侍、內官等等不過是修書時忘了刪去而暴露出的歷史真相而已。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便可以知道:在朱棣之前,早已有太監在進行「出使、專征、監軍」等政治活動,作為建文朝廷的重要官僚深刻參與政治。朱棣不過是蕭規曹隨而已。舊史家之所以忽略建文帝,一方面是因為朱棣祖孫對「革除朝」施展的「除憶詛咒」導致史料不足,一方面則是由於明代中後期建文粉對建文帝「優待文人」的長期美化造成了刻板印象。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這樣一個嘗試削藩結果卻反被篡位的朱允炆,難道竟然是淚痕先生眼中「雄才大略」的「強勢皇帝」?難道坐擁天下卻奈何不了叔父掌握的半個省竟然不是「能力平庸」的表現?實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最後,既然宦官只是明朝一種普通的官僚,那麼當然可以參加明廷內部的政治鬥爭,從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淚痕先生之前也認為「小皇帝」、「弱勢皇帝」可以利用「強勢皇帝」留下的宦官政治結構來對抗其他政治力量。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宦官已經被創造成為一股政治力量,那麼他在「昏庸」的皇帝手裡就不能發揮作用了嗎?

當然不是。

淚痕先生認為,天啟帝決非愚鈍,一切利用宦官參政掌權的皇帝都非愚鈍,而是雄才大略,別有計劃。這就很滑稽了。一旦被創造出來,宦官這種力量就開始以自己的力量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了。莫非它們只在英明的皇帝手裡出現,到了昏庸的皇帝手上就會自動消失不成?那麼,漢桓帝等人又是如何利用宦官的呢?

實際上,唐代還有許多宦官廢立皇帝甚至暗殺皇帝的。難道這些也是「雄才大略」皇帝的陰謀嘛?一個皇帝處心積慮利用宦官把自己廢掉或者搞死,這個結論可以說很豹笑了。

回過頭來看淚痕先生的邏輯。淚痕先生認為,利用宦官是出於對東林黨的失望。這又很搞笑了,因為我們看他舉出的例子竟然是:

吏部尚書閔洪學率朝臣具公疏爭……

然而淚痕先生自己在其他答案里早就說過了,閔洪學是溫體仁的親信,是被崇禎帝拿來對付東林黨的。崇禎帝出於對東林黨的失望,派遣太監去監督對付東林黨人的人,引起對付東林黨的幹將閔洪學不滿……可以,這個邏輯真是可以。

當然,我也沒有看出如此英明神武的天啟帝利用魏忠賢修三大殿到底有什麼英明之處就是了。

若說貪污腐敗的程度,宦官也不比文官乾淨到哪裡去,魏忠賢尤其不比東林黨乾淨到哪裡去。

淚痕先生通過閉門造車,得出了一些正確的結論;『然後繼續隨意推廣,得到了一個宏大而荒謬的框架。這不僅僅是這個答案里有的毛病而已,不過只是到這裡的話,也不過是網路上愛好者談史中常見的不良現象而已。

為什麼淚痕先生會引起如此多的人反感呢?當然,這可能和知乎的特點有關。然而知乎滿嘴跑火車比淚痕先生更厲害的人物不在少數,為何淚痕先生被槍打出頭鳥呢?

我接著把這個答案看下去,果然得到了結論。

因為淚痕先生還挺喜歡把錯誤的框架反過來應用於現實得到一些雞湯的。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最近的一次大革命是主席親自指揮、親自發動的。主席從來也沒有避諱這一點,寫文章、發最高指示,搞得全天下無人不知。這是在「任由」,在裝老年痴呆么?

新上台的權貴也很明白這一點,在《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_國內新聞_環球網》里也明確地說,最近的一次大革命是主席「發動」的、主席「負有主要責任」等等,認為主席的「錯誤」是由某些「論點」構成的,而不是什麼「老年痴呆」。甚至於,煞有介事地分析了一番所謂「複雜的社會歷史原因」。可見,新上台的權貴也沒有在假裝主席得了「老年痴呆」。

無產階級革命派更是從來沒有諱言自己在主席的領導、指揮和部署之下,不存在這一問題。

只有淚痕先生(可能還有某些小丑)自己在自娛自樂,陶醉於自己臆想的「高層權術」之中。可是,這也不過是他個人「皇帝的金斧頭」式的臆想而已。實際上,對全國人民來說,那次大革命自始至終(可能除了宮廷政變的一幕)都是在「檯面上」的。

知乎雖然擅於製造雞湯,但製造的不好也是很容易引爆大家憤怒的。淚痕先生正是在製造劣質雞湯方面,得罪了歷史版各方面的人物。

然而這一點其實也不是最關鍵。更關鍵的問題是,淚痕先生在遭到他人批評時,不是採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甚至也不是採取充耳不聞自娛自樂的態度,而是採取一方面偷改答案而另一方面又自命一貫正確的態度(溫體仁:明末三大案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就很得罪人了。

那麼,淚痕先生又為什麼會採取這種不謙虛的態度呢?

答案就在於他的評論區了。

只要稍微考察一下那些圍繞在他身邊吹吹捧捧的腦殘粉,就可以知道淚痕先生是如何從一個格局還算不錯、基本功還算可以、經常能得出一些正確結論的歷史愛好者,逐步膨脹成為一個自命不凡、不容批評的歷史發明家了。

可以說,淚痕先生完全是為他的那些腦殘粉所迷誤了。而他那些腦殘粉,也是為淚痕先生拉仇恨出力最多的人。

我相信淚痕先生在現實中肯定不是這樣盛氣凌人之輩,為何到了知乎就變成這個樣子呢?無非是被網路上(不只是知乎,大概還有其他的一些地方)粉絲吹捧得過度自信了。即便發現自己的錯誤,也不能夠在如此盛情的粉絲面前大大方方地承認了。

那麼,明熹宗朱由校、明毅宗朱由檢兄弟,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身邊被宮人和宦官包圍,難道其見識就能遠遠超過淚痕先生嗎?強行把他們的政治決策都認定為是深謀遠慮、算無遺策,就很沒有必要了。

回到本題,事實上這個問題根本沒有那麼複雜。

為什麼魏忠賢能夠掌握大權?

答:因為魏忠賢控制了明廷宦官系統,得到了大量文官系統高級官僚的支持,擊敗了距離皇權更加遙遠、力量也更弱的反對派文官。

為什麼魏忠賢能夠控制明廷宦官系統?

答:因為本來就是宦官系統高級官僚的魏忠賢擊敗了另一高級官僚王安。

為什麼魏忠賢能夠擊敗王安?

答:因為魏忠賢與朱由校的關係更加親密,朱由校更熟悉和信任他。同時,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正常的皇帝都會信任宦官勝過信任文官,畢竟宦官就在他身邊啊。

封建社會,本來就是一個由人際關係維繫的社會。有這一條就夠了。

朱由校的心思,何預卿事?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知識和背景。

太監通常不會擁有話語權,所以我們總認為,只有昏庸的皇帝,才會賦予太監參政的權力,其實呢,這只是人們的一種誤解。

太監政治,從來都是由雄才大略的皇帝構建。昏庸的皇帝,絕不可能構建出這種政治格局的。

最簡單而言,東漢的小皇帝,在受到權臣控制時,總能在太監的幫助下,奪回權力。比如,漢和帝利用太監,滅掉了專權的竇氏[注];漢安帝利用太監,滅掉了專權的鄧氏[注];漢桓帝利用太監,滅掉了專權的梁氏[注]。

[注]:公元九二年,漢和帝與宦官鄭眾密謀,殺竇憲,竇家黨徒全部革官下獄治罪。
[注]:一二一年,鄧太后死,漢安帝結合一部分宦官起來殺逐鄧家人。
[注]:一五九年,漢桓帝結合一批宦官殺梁冀。又殺梁家重要徒黨自三公、九卿至州刺史、郡太守凡數十人,斥逐次等徒黨三百餘人,朝官幾乎空了。
以上標註的內容摘自范文瀾編寫的《中國通史》

而魏晉南北朝的小皇帝,在受到權臣控制時,誰能利用太監,奪回權力呢?一個也沒有!為什麼會這樣呢?顯然是因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沒有一個強勢皇帝曾構建過太監政治,所以弱勢皇帝被權臣控制時,誰也無法利用太監勢力打擊權臣。

只要我們知道這些最基本的歷史事實,自然就會知道,太監政治是一個高度系統的政治格局,它絕不是某個昏庸皇帝能弄出來的。

明帝國的太監政治,是明成祖朱棣構建的。[注]事實上,只有這種雄才大略的皇帝,才能構建起這種政治格局。一個能力平凡的皇帝,哪能構建起這種政治格局呢?

[注]:永樂元年,內官監李興奉敕往勞暹羅國王。三年,遣太監鄭和帥舟師下西洋。八年,都督譚青營有內官王安等。又命馬靖鎮甘肅,馬騏鎮交阯。十八年置東廠,令刺事。蓋明世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自永樂間始。

因為太監通常無法控制話語權,所以呢,我們總會認為,太監大多是文盲、半文盲。其實呢,這只是一種誤解。

在明代,小太監到了學齡(十歲上下),只要表現的優秀一些,都會到宮廷學堂上學。這項制度,在明成祖時,就開始出現,到明宣宗時代,就已成為定製。宮廷學堂規模有多大呢?大約可以供二三百人讀書。[注]

[注]:始立內書堂,使宦官通文墨 初,洪武間,太祖嚴禁太監識字。後設內官監典簿,掌文籍,以通書、算之小內使任職。又設尚寶監,掌御寶圖書,皆僅識字而已,不明其義。至永樂時,始令教官入宮內教習內官。今設內書堂於宮內,改刑部主事劉翀為翰林修撰,專授小內使書。選內使年十歲上下者二、三百人讀書其中。其後大學士陳山亦專是職,遂定翰林官四人教習以為常。自此內官始通文墨,司禮、掌印之下則秉筆太監為重。凡每日奏文書,自御筆親批數本外,皆秉筆太監遵照閣中票擬字樣,用硃筆批行,遂與外廷交結往來。

在太監政治下,太監與普通人相比,無非是通過揮刀自宮後,可以更容易的,獲得公費上學的機會。因為成為太監後,宮廷會有專門的撥款、機構,為他們提供系統的教育。

在太監政治下,太監與普通學子相比,還存在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揮刀自宮後,直接就進入中央政府工作;只要表現的優秀點,馬上就會成為中央政府的公務員;再表現的優秀點,馬上就會在中央政府不斷升遷。

說到這裡,我們似乎可以開始討論,為什麼魏忠賢、客氏能權傾朝野了。

人們總認為,魏忠賢崛起,是朱由校昏庸的結果。其實呢,這是朱由校(天啟皇帝)對東林黨越來越失望的結果。

崇禎皇帝最初,也是全面啟用東林黨。但是幾年以後,崇禎皇帝就開始壓制東林黨,並且再度全面啟用太監勢力。

崇禎皇帝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崇禎皇帝不希望大家認為自己是重用太監的昏君,所以就一再向大家解釋,自己為什麼要重用太監。

總而言之,並不是我想重用太監,問題是,沒有太監的約束,只是讓官員們貪污腐敗更方便罷了。再總而言之,我重用太監,並不是因為我昏庸,而是因為官員們太讓我失望了!再總而言之,你們想讓我撤回太監,也很容易。只要你們好好工作,我隨時可以把太監撤回來。[注]

[注]:帝初即位,鑒魏忠賢禍敗,盡撤諸方鎮守中官,委任大臣。既而廷臣競門戶,兵敗餉絀,不能贊一策,乃思復用近侍。......吏部尚書閔洪學率朝臣具公疏爭,帝曰:「苟群臣殫心為國,朕何事乎內臣。」眾莫敢對。南京侍郎呂維祺疏責輔臣不能匡救,禮部侍郎李孫宸亦以召對力諫,俱不聽。

朱由校重用太監、壓制東林黨的動機,和崇禎皇帝是一模一樣的。

如果有什麼不同,僅僅是朱由校不在意外界的評價,所以就放縱魏忠賢、客氏那種惡人赤裸裸的干各種臟活、累活。結果呢,朱由校因此被人譽為天才白痴,總而言之,身為皇帝就喜歡干木工活,而且幹得盡善盡美;魏忠賢、客氏更因此天怒人怨,朱由校一死,他們馬上都撲街了。

如果朱由校也是他弟弟那種性格,肯定也會開口閉口告訴官員,不是我想用魏忠賢之類的人,而是因為你們太讓我失望了。

崇禎臨死前說,文臣個個可殺!

朱由校放任魏忠賢肆意打擊官員時,心裡恐怕也是這樣想的。

想明白魏忠賢、客氏禍亂天下的原因,只要我們知道一件歷史往事就可以了。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絕對稱得上英明神武、絕勝千里的帝王。他在晚年,也是任由魏忠賢、客氏之類的跳樑小丑把天下折騰的混亂不堪;人們對此,只能感嘆這個曾經英明神武、絕勝千里之外的帝王老年痴呆了。否則,他怎麼會任由魏忠賢、客氏那樣的跳樑小丑禍亂天下呢?

最富戲劇性的事在於,老皇帝死後,大家在清算那幾個跳樑小丑時。

一個跳樑小丑竟然大放厥詞說,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先帝授意的!總而言之,你們真以為,先帝老年痴呆了?我告訴你們,整個帝國,一直都在先帝的掌控之中!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在貫徹先帝的指示精神。所以,你們敢否定我的所作所為,就是在否定先帝的所作所為!

聽到這個跳樑小丑這樣胡說八道,審問他們的官員,當時就急了。因為誰也知道,先帝後來老年痴呆,這些跳樑小丑才得以借先帝名義禍國殃民!

魏忠賢、客氏可以禍亂天下,與我前面所說的那幾個跳樑小丑是一樣的。

朱由校死後,大家清算魏忠賢、客氏時,魏忠賢、客氏顯然沒有前面說的那個跳樑小丑囂張,因為他們誰也不敢高呼一句,我們從前所作所為,都是先帝授意的!

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敢這樣高呼,只會讓自己死得更慘一些。因為,他們這是想把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都往先帝身上推啊!到時,不要說別的罪了,僅這一條罪,就可以殺他們全家了。

總的來說,政治上有太多不能端上檯面的事,皇帝通常不會親自出面做這種事的。在這種背景下,皇帝或是裝得好像白痴,或是裝得好像老年痴呆,或是裝得很傻很天真;然後放任幾個跳樑小丑在前台翻雲覆雨。

關鍵是,等塵埃落地後,為了維護皇帝的名譽,大家都得齊聲高呼,皇帝就是一個白痴,或是皇帝就是老年痴呆了,或是皇帝當時很傻很天真。千言萬一句話,皇帝當時是被跳樑小丑控制了,是被跳樑小丑蒙蔽了;當然了,歸根到底就是想告訴世人,皇帝絕不會幹那種壞事的!

這種跳樑小丑,通常總會得到清算的,因為他們幹得就是臟活累活。

如果他們幸運一些,可以熬到主人死後,被人們清算他的罪行。

如果他們不幸運一些,主人活著的時候,就會被兔死狗烹,或是被當替罪羊扔出來。

從這層意義上,這種跳樑小丑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問題是,如果當這種跳樑小丑,就可以讓自己擁有神奇的力量,就可以讓風光無限,願意扮演這種角色的人,永遠有很多。


歷史書中總是把東林黨當做忠臣,宦官當做奸臣,何為忠,何為奸?本人以為,為國為民是為忠,自私自利即為奸。問,國難當前,東林黨做過什麼,亡國前為了利益除了黨爭還是黨爭,亡國後,巴不得立馬給清庭當帶路黨,說到底,東林黨就是一群奸臣,說難聽點連秦檜都不如。宦官不過是統治者手下的工具,是忠是奸在於是統治者如何掌握利用這個工具而已。本人以為,明朝末年的悲劇在於武將地位的低下,僅僅存在文臣和宦官雙方博弈,兩股勢力此消彼長,忙於爭鬥,東林黨壓根就沒有心思放在國家、人民上。誠然,國家滅亡,臣子依舊是臣子,皇帝卻只有被殺這一條路,從一點說宦官卻是閣皇帝同一陣營。試問,假如你是皇帝,你喜歡你手下人只顧報團架空你,還是喜歡對你言聽計從的狗?
我更喜歡多養幾條狗去咬嚼舌根卻不做事的人,不過也要讓他們明白,這群狗是我養的,我有這個能力去屠殺這群狗,因為我有武器。


個人愚見TaT 求dalao指導
閹黨本質上是皇帝一手扶植的代理人
天啟帝自己懶得幹活 又想讓別人幫他幹活 那就不能讓底下的人擰成一股勁
底下的文官團結起來了 就不幫他幹活了
那就要有人拿著鞭子抽這些文官
魏忠賢就是這個鞭子

魏忠賢本身應該算是比較忠心的 收錢是收錢 但是本質上還是為主子辦事
所以扶植一個這樣的代理人 可以給東林黨一些壓力 迫使他們去為皇上辦事

當然了 閹黨的實力並沒有傳說的那麼強 崇禎上台幾下就把閹黨打gg了
但是崇禎沒有扶持另一個代理人來驅動文官集團
結果就是崇禎朝收不上工商業稅 轉去加農業稅 最終導致農民起義


還有一個必須清楚的是 東林黨是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階級的代理人 幫你收工商業稅就有鬼了

最後總結一下 為什麼魏公公專權
因為他背後是皇上 實際上他的專權是皇權的一種特殊體現
明朝那些事兒里那個拔河的比喻還是非常恰當的
皇帝一個人拉不過文官集團 只能把太監叫過來一起拉
至於天啟這種典型的懶人 那是自己都懶得拉 但不拉又不行 然後他就拍了拍魏公公的肩
「小夥子好好乾!」
這種情形下魏公公不專權才有鬼
但是你說他真搞起來搞得過在一旁削木頭的天啟帝 那是不存在的
他要是也不拉了呢?我換個人繼續來拉
這和嘉靖朝的誰聽話誰當首輔沒有區別


明朝最牛逼的錦衣衛掌衛事的要屬陸炳了,三公兼三孤,封伯,弄死過內閣首輔夏言,平虜大將軍仇鸞,司禮監李彬(未查到職務,估計不小),放今天就像繼偉書脊怒懟果物院一把手、軍偉大軍區司令員、書脊處書脊。

魏忠賢是司禮監秉筆,司禮監二把手,之前的司禮監掌印王安被搞了,新上任的王體乾很識相,主動居於他之下。司禮監跟今天的中樣書脊處挺像的


實際上亂了大明帝國朝綱的還是文人集團。魏忠賢只不過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無賴,閹黨的骨幹從來都是所謂的文人士大夫。上有皇恩浩蕩,下有文人謀劃,閹黨不強大才奇怪。東林黨和閹黨的黨爭就像兩條瘋狗。閹黨掌握了政權所以自上而下地打擊東林清流,清流把握著社會輿論反擊。有明沒有亡於人人痛恨的閹黨,而亡於君子大賢的東林黨。滑稽滑稽。


皇帝給予的,明朝皇帝其他也許不行,但是整治太監是很在行的。要你風光的時候你風光無限,要你死的時候你就只能去死。明朝大臣越來越抱團,就對皇權產生了巨大的威脅,皇帝很多時候都不得不妥協。用太監來監視大臣好處顯而易見:第一太監無後不會產生世襲;第二太監的權利直接來自於皇帝,對皇帝忠誠度高於大臣。


「魏忠賢和客氏這兩小蟲」!!!
題主,你口氣之大我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的!
魏忠賢是什麼人物你,換到現在絕對是中央首腦級的人物之一,在你嘴裡就是「小蟲」!
知乎上口氣大的多了去了,然而他們加起來都不足你萬一!
再次強調:題主口氣之大我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的!!!


在東廠有九千歲自己,在皇帝身邊有客氏,在司禮監有王體乾跟李永貞,在錦衣衛有田爾耕,許顯純,在內閣有方秉謙魏廣微等人,在六部有崔呈秀,吳淳夫,田吉等人,在都察院中有周應秋,李夔龍等人,在地方督撫中也有好多跪舔他的人。

當一個國家幾乎所有暴力機關權力機關都有自己人時,不權傾內外才稀奇。


就算皇帝不管事,可是其他的大臣呢,就這麼放任他們兩個上竄下跳?

什麼叫就算皇帝不管事?天啟皇帝本來就不管事,不要把事情想那麼複雜,意淫出種種。

許多大臣都是魏忠賢的乾兒子、干孫子……

蔡東藩的評論最發人深省,他說:當日明臣,除楊漣、左光斗諸人外,大都貪鄙齷蹉,毫無廉恥,魏閹得勢,即附魏閹,魏閹失勢,即閡魏閹。


每一個奸臣 奸監的上面都有一個 昏皇帝 一個應該背罵名的皇帝。只罵嚴嵩是因為 不敢罵皇帝而已。


就是一個工作流程上的事。

簡單的說,明朝的文官們,有兩種權力:一是提案權,二是執行權。文官的核心機構內閣,則擁有過濾提案的權力。皇帝擁有對提案的決策權,決策之後交給秘書們、也就是宦官蓋章用印。

這其實跟當前大部分企業是一樣的。各部門提案,走內部審批流程,然後流程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到了大老闆桌上,大老闆看看大家意見,批個同意,對應合同交給行政辦公室用印。用完印,合同給對應部門,接著走後續執行程序。

如果大老闆說,老子要休假不想幹活。那其實大老闆有倆選擇:一是說我授權信的過的CEO替我決策,只要他說這事可以,行政辦用印就好了。二是說我授權信的過的行政辦這群秘書,因為秘書們在我眼前看起來都很謹慎。只要報上來的方案沒大問題,秘書們去決定用不用印。

這就是一個流程的兩個步驟而已,老闆信的過誰,誰就能在老闆休假時說了算。


因為大部分官員也是太監,有幾吧的太監……
魏忠賢不過是同行的襯托而已……


有道是,君權神受,閹權君受。閹黨,明君利用之,昏君依靠之。


有明一代,盛產太監。
從王振劉瑾到魏忠賢,都是千夫所指的大太監。但是這些太監有一個共同點:因皇帝起,因皇帝亡。
實名反對所有答主說的閹黨存在合理的言論。一群身心都不健全的人可以治國?
如果對明史有一個通攬,哪怕只讀過《明朝那些事兒》,也可以清晰地得出一個結論,有明一代,不存在皇帝大權旁落的情況,即使是張居正之於萬曆。
魏忠賢和客氏之所以可以跋扈,其實並不複雜,因為他們掌握了皇帝,借著木匠的口,損公肥私。

如果要再追問,為什麼?
太監身居內宮,不管怎麼任性,大臣可以結黨,太監不行,他們的頭上永遠只飄著一塊雲彩,就是皇帝。明代的皇帝跟大臣的關係是不好的。尤其和文官關係不好。尤其的尤其,和言官的關係不好。大明朝恐怕也就朱元璋沒有吃過文官的虧。
說明史,肯定繞不開一個詞:文官集團。說明朝滅亡,肯定繞不開另一個詞:黨爭。
我不對清流文官做評論,因為這些人肯定不是單純的道德君子,但也不是衣冠禽獸。他們做的不一定是好事,但卻很難說是壞事。
不過,閹黨是一定沒做好事的。
手機碼字,將就吧


7月22日補充
或許我的表述實在差勁。
文官集團不等於東林黨。文官集團本身也沒有好壞的性質。文官集團是相對於高高在上的皇權而言,指的是政治力量。明代政治一直都是文人治國,嘉靖萬曆幾十年不上朝,龐大的國家機器你以為怎麼運轉?魏忠賢手眼通天無賴至極,還不是要培植拉攏外朝的文官?文官有清官也有貪官,有幹吏也有庸吏,有道德模範也有職業勞模。明代政治繞不開文官集團,明代滅亡繞不開黨爭之禍。我也沒有否認,閹黨倒台,東林上台確實讓人失望了。
我想,就算只讀過像《萬曆十五年》這樣的書也不會如評論區一樣,視文官如草芥,看讀書似廢人吧


歷史是成功人士書寫的,誰贏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東林黨贏了閹黨,如此而已。


很多人在說屁話,朱元璋體制留下來的弊端,沒用三省,怎麼平衡下邊的權利,所以這種情況下,宦官出場了。想想宦官是在什麼背景下掌權的,再想想看皇帝為何能夠容忍他們這麼做。多去自己看看明史,強於看許多不懂吹逼的。


就是兩個背鍋的貨~


我覺得這個解釋有理。
正常官員制度設計:

熟悉制度後的官員集團(也是老百姓都知道的官官相護):

皇權的幫手(太監)介入:


最近在玩ck2,有這麼幾個感受:
1.出身低賤的宦官比普通人好用,因為沒有後代,對我的威脅極小
2.官員對我的好感有時候比能力重要,一個能無條件支持我的人,就算他品行低劣壞事做盡,我也會盡量包庇
3.維持我的統治遠遠比「朝綱」重要


推薦閱讀:

怎樣看待「得國正者,唯漢與明」?
如果當年愛新覺羅家起兵時自稱是宋徽宗後裔,是否具有可行性?
為什麼宋朝的皇帝好像沒什麼特色?
怎樣評價徐階?
明朝不避皇帝的名諱嗎?

TAG:明朝 | 宦官 | 歷史事件 | 明朝皇帝 | 宦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