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明朝有一幫熱衷當神仙的文人。他們先是從古代的道經中翻出了一個預言「龍沙讖」,算出萬曆年間將有「八百地仙」飛昇出世,遂堅信自己有份,並四處搜羅預兆,甚至把豐臣秀吉都扯了進來。在當時的江南文人圈裡,簡直是開談不說龍沙讖,讀盡詩書也枉然。


這群狂熱的升仙愛好者是被宗教投機分子愚弄的愚夫愚婦嗎?並不是,最狂熱的一些,名字列出來簡直是一部晚明文學史:屠隆、王世貞、李攀龍、馮夢龍、馮夢禎、徐渭(徐文長)……


龍沙讖是這樣的,晉代有位旌陽令,叫許遜,他被後世的道教教派凈明道奉為道祖,就是《西遊記》等小說中的許真君,許遜有次殺了一條作亂的蛟,蛟子逃走了,許遜說,一千二百年之後,豫章之境,五陵之內,就會有八百地仙出來平亂,斬殺這條蛟子。

較完整的故事原文,出自南宋白玉蟾的《修真十書·玉隆集》:

弟子施岑、甘戰等引劍揮之蛇腹,裂,有小蛇自腹中出,長數丈,甘君欲戰之,真君曰:彼未為害,不可妄誅。小蛇懼而奔行六七里,聞鼓雜訊,猶返聽而顧盼其母。羣弟子請追而戮之,真君曰:此蛇五百年後若為民害,當復出誅之。以吾壇前松柏為驗,其枝覆拂地,乃其時也。又預讖雲:吾仙去後一千二百四十年間,豫章之境,五陵之內,當出地仙八百人,其師出於豫章,大揚吾教。郡江心忽生沙洲,掩過沙井口者,是其時也。此時小蛇若為害,彼八百人自當誅之,苟不害於物,亦不可誅也。

也不知道是誰最早在道書中翻到這條記載,算算時間,一千二百四十年之後,正好落在萬曆年間,於是消息在萬曆江南的文人圈中流傳,加上有八百個升仙的名額,大家都堅信自己榜上有名。屠隆寫給好友陳繼儒的信中說:

許旌陽《石凾記》中龍沙期,政在此時。而海內開明?畼之士,亦往往好譚性命,從事大道。

屠隆的文學成就不必贅言,而他在當神仙這件事上的熱情,也絲毫不輸給他對文字的熱愛。他堅信龍沙讖,堅信乩仙,就算到死,還「扶床而望」,等著乩仙孫榮祖來接他(見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


更想不到的是,讓這文人求仙運動進一步高潮的是一個小姑娘,大學士王錫爵的女兒,她本名王桂,因為生她那年,王錫爵蟾宮折桂,所以就有了這個有點土的名字。本來王錫爵把他許配給徐景韶,不幸的是徐景韶婚前就死了,王桂於是立誓修行,自號曇陽子,時年17歲。

替未婚夫守節出家的古代女子本不少,但是王桂不一樣。她自號曇陽子後,稱自己是曇鸞菩薩化身,經過幾次夢中的神異體驗,她的名聲也越傳越廣,儼然成了一代大師,屠隆、王世貞、馮夢龍等大文人都拜在她座下,甚至連其父王錫爵,其叔父王鼎爵都拜她為師!她也經常傳授給這些大文豪、長輩弟子們修行之法。

她兩次宣稱自己要坐化,每次都吸引了十萬人計的觀眾,第一次沒有飛昇,第二次成功坐化,死時只有二十三歲。

下圖是曇陽子:

曇陽子的一首詩,把她和龍沙讖扯上關係:

左髻曇陽子,他時王害風。五陵為教主,古月一孤峰。兩頭尖未至,九環會壁紅。

王害風就是王重陽。雖然這首詩後面寫得很晦澀,可能沒太多人能懂,但「五陵為教主」實在太顯眼了,五陵就是龍沙讖預言里八百地仙出世的地方,這意思大概就是曇陽子是龍沙讖的教主。


於是曇陽子死後,她的文人信徒們懷著極大的熱情,瘋狂為她著書立傳。曇陽子萬曆八年九月九日化去,此時離龍沙讖預言的升仙之期還有一段距離。僅王世貞一人,就著有《曇陽大師傳》、《曇陽先師授道印上人手跡印》、《純節祠記》等文,王世懋、徐渭、屠隆等人都有關於曇陽子的專文,曇陽子的大學士父親,更是把這些文章編印成冊,出版發行。本來曇陽子的事就驚動了十萬人,加上為她背書的通通是大文豪,一時間洛陽紙貴。

到後來,曇陽子索性被認為是遴選登仙名單的負責人。

曇陽子死後,雖然名聲尚在,但也需要新的人選來主持登仙運動,這個時候衡山二道、彭又朔等人應運而生,他們宣稱自己見過仙榜,來到南京宣講龍沙讖。

這事越傳越烈,最後把豐臣秀吉都扯了進來。陳繼儒為吐槽袁黃,寫了一篇《袁了凡斬蛟記》。說豐臣秀吉就是那個從許真君處漏網的蛟子,後來變成了人,他進犯朝鮮,大明派袁黃去抗日援朝,曇陽子洞悉了豐臣秀吉的身份,就要袁黃放了幾萬隻鵝在海中,誘捕了豐臣秀吉……

這場狂歡一樣的運動持續了數十年,最後當然是無疾而終,並沒有八百地仙平地飛升。有人終於悔悟,認為這是虛妄,但更多人依然執迷,處處尋找各種蛛絲馬跡,甚至重新推算日期,到死也不願相信現實。

這些「龍沙讖」的最狂熱信徒,他們在文壇都有著鼎鼎大名,也不乏高官厚祿,但是為什麼會如此狂熱地追捧一個千年前的宗教讖語,甚至把自己搭了進去?宣講龍沙讖的一些「高人」,有些姿勢水平簡直像江湖騙子,而他們卻深信不疑。雖然當世也有王林大師這樣的存在,但王林大師的追隨者,在文化程度上恐怕是比不過這些晚明文壇領袖。


這簡直是一場晚明文人的「叫魂」運動。


16.8.11 答案內容第三次更新 還是十五條 看更新的朋友可以直接翻到最下面,從下往上看比較方便。

1、《明太祖實錄》里記載老朱是祖先是。。。什麼?你說朱熹?開玩笑,朱熹才幾百年。人家的祖宗是顓頊!

2、明初朱元璋在位的時候,曾給城隍神封爵,「府為公,州為侯,縣為伯,皆號顯祐」,給神仙封官,也是有趣。

3、明初有「功臣三遇春」,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常遇春,另外兩位是鄭遇春和邵遇春。鄭遇春獲封滎陽侯,邵遇春為千戶。
鄭遇春的封號《明史》稱滎陽侯,《太祖實錄》說榮陽侯,我之前取的實錄說法。評論里有朋友說台本的太祖實錄校勘記里校訂的這個字應該是「滎」,查了一下其他資料也都說的是滎陽侯,所以再來修改一下答案,之前疏忽,抱歉。

4、洪武四年第一次開科舉,有三位外國友人,金濤、樸實、柳伯儒,千里迢迢從高麗跑來我國參加考試。這其中叫金濤的那位還真考中了,被授予安丘縣縣丞一職。不過三人表示不會說中國話,要回家。朝廷給三人賞了一大筆錢,然後還特地派船給送回去了。

5、明英宗朱祁鎮是個大頭兒子,「龍顱魁碩,迥異常倫」,因此他戴的帽子都是特製的。不過他父親朱瞻基可不是小頭爸爸,至少從畫像看,也是個大臉盤子。

6、毛伯溫飯量酒量都很驚人,曾主持湖廣鹿鳴宴,七十五個人,他每個人陪喝兩大碗酒,一圈下來,不醉。
什麼?你說不認識毛伯溫?就是嘉靖皇帝的好基友啊,嘉靖還給他寫詩的。朕與將軍解戰袍,芙蓉帳暖度春宵。

7、二十四衙門裡的寶鈔司,聽起來似乎很牛逼,其實不是印錢的,和鈔票也沒關係,是做擦屁股紙的。

8、文臣謚號以「文正」為最,明朝第一個獲得文正謚號的是李東陽。

9、明朝一共有四個人獲得文正謚號,分別是:李東陽、謝遷、倪元璐和南明福王時追謚的方孝孺。

10、洪武三年夏天大旱,朱元璋為了祈雨,帶著后妃和兒子們,穿著素服草鞋。徒步走到山川壇,白天坐地上暴晒,晚上席地而睡。后妃們負責做飯,全是粗米糙糧,就這麼堅持了三天。

民間傳言中的朱元璋形象一向是暴戾嗜血的,但縱觀千百年來數百帝王,為給老百姓祈雨能做到這個份上的,也就是老朱了。

11、嘉靖崇道,給自己封了個「太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三元證應玉虛總管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

12、古代文人除了名、字、號以外,有些還有室名,最初只是書齋或居處的名字,後來發展為也可作別號相稱。宋朝時高宗給自己起的室名為「損齋」,到明朝,嘉靖也附庸風雅,起個室名叫「堯齋」。他兒子穆宗也有樣學樣,起個室名叫舜齋。

13、明代,皇帝之子封親王,親王嫡長子襲封,其餘庶子封郡王。郡王嫡長子襲封,餘下庶子封鎮國將軍。再往下依次是: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14、「傳奉官」是成化年間一大弊政,不經過吏部選拔直接由「傳奉聖旨」的方式升任的官員叫做「傳奉官」,明代第一位傳奉官叫姚旺,而他原本只是一個普通工匠。

15、石亨有一項特長,鬍子特長,「須長及膝」。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與他一般,鬍子長的垂到膝蓋。
——————————————
本來以為這個問題過去很久了,沒多少人會看,沒想到居然一天過千贊了,嚇我一跳啊。
那就再更十五條,壓壓驚吧。

16、評論里有人問上面第四條里那三個人回國之後怎麼樣了。這個事《太祖實錄》里沒有說,只記載他們三個來考試,考完要回國就給他們送回去了。不過王世貞的《皇明奇事述》里倒是有提一句,考中的那個金濤是三甲第五名,回國之後做了國相。另外兩位不知道,不過應該也能混的不錯吧。


他選擇回國是對的,在中國只能當個縣丞,回國就成國相了。
(我把上面第四條後面的那句話刪掉了,本來就是隨口一句,想寫的有趣點,沒想到居然會惹上麻煩。我……唉)

評論里有人說讓我寫點關於「我自己」的事,行,那我就說點。

17、本王和老四不一樣,他是個典型的武人。本王多才多藝,經史、戲曲、音樂、醫藥、黃老之術無所不通。編撰有古琴曲譜集《神奇秘譜》以及中國目前現存最早的雜劇曲譜《太和正音譜》。

18、本王製作的「飛瀑連珠琴」被稱為「明代第一琴」。

19、明代有「四王琴」,除了本王之外,還有衡王琴(朱佑楎)、益王琴(朱祐檳)、潞王琴(朱常淓)。

20、如果老四過生日,本王要寫賀表祝他生日快樂的話。不能喊他四哥,得稱大兄皇帝陛下。皇后得稱尊嫂皇后殿下,稱自己得說第十七弟權。皇家的規矩就是多。

21、建文帝剛上台不久,龍椅還沒坐熱乎,就要削藩。下面有明白人表示不能硬來,比如戶部侍郎卓敬。他密疏建文,提議徙封,給燕王改換封地,遷到一個好控制的地方,一旦他有不軌舉動,立馬就能按下去。建文帝親自接見了他,認真的聽取了他的意見,然後。。。沒採納。

卓敬給朱棣選的徙封地是南昌,對,就是後來我滾去的那個地方!!!建文沒用這招,朱棣倒拿來用了,對付我!

看看後來朱宸濠的下場就知道卓敬這一招有多高明,可惜建文帝不用啊。如姚廣孝所言:「敬言誠見用,上寧有今日。」朱棣也說:「國家養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這樣的人才建文不知道好好用,唉。

22、朱棣起兵靖難是己卯年(1399)秋,朱宸濠造反也是己卯年(1519)秋天。中間正好相隔兩個甲子,120年。

23、明代內官稱呼本朝已故帝王,一般稱某廟老爺,比如仁宗就是仁廟老爺,宣宗就是宣廟老爺。

24、朱棣登基之後,把建文年間的一切法令都廢除了,建文年號也革除了。不少雜史筆記類的書里提到建文年間都稱「革除年間」,建文帝稱「革除君」。

25、明代初無巡撫一職,「巡撫之名,起於懿文太子巡撫陝西」。到宣德年間,才設巡撫這一職位。

26、明代有一個首創的機構,通政使司。有人考證,說這個機構是南北朝時期的通事舍人、唐代的知匭使、宋代的閣門使、通進銀台司等的合併機構。通政使司的前身是察言司,只設兩個辦事員,叫「司令」。洪武三年設置,後來廢掉了。洪武十年設通政使司,負責出納帝言、上情下達、四方章奏等等,長官稱通政使。明代第一任通政使為曾秉正。

27、明代即位時年齡最大的皇帝是明仁宗朱高熾,當時他已經46歲。

28、接上條,即位時年齡最小的是明英宗朱祁鎮,時年九歲。

29、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萬曆,四十八年。其次是嘉靖,四十五年。大明一共二百七十六年,這兩個人加起來就是九十三年,佔了三分之一還多。

30、明朝有三位大臣叫yuqian。最出名就是于謙(不是抽煙喝酒燙頭的那個),洪武年間有一位余謙,在翰林院任職。宣德年間有位虞謙,是都御史。

目前贊數是1077,四捨五入算1100吧。再往後,多一百贊,我就更五條,看我一共能寫出多少條來。

————————————

這是迄今為止評論區里出現的最長的一條回復,這位朋友如此認真,我也有必要認真的回應一下。

首先,非常感謝您的科普,我對朝鮮的語言文字方面的確了解不多,謝謝您的批評指正。

其次,您對我個人的評價我也承認,我讀書少,貽笑大方,還自以為是,是,您批評的對。我隨口胡扯,考慮不周,誤人子弟,實在不應該,答案我已修改。在此,我給您也給看了這個答案的所有朋友道個歉,對不起。

不過,若有下次,您能不能稍微委婉點,對在下稍寬容些,您仗著讀書多就欺負我這讀書少的,也不太合適吧,我這玻璃心現在可是稀碎稀碎的。術業有專攻,我知道的您也不見得都清楚吧?我們取長補短不好嗎,何必互相傷害?

————再強行分割一次————

最後,還是要再跟大家道個歉,我當時隨口一說,考慮的太少,對不起諸位了。我之後再更新的話盡量避免此類錯誤,不過也只能保證盡量,恐怕做不到杜絕錯誤,還請各位多多包涵了。

————————————————
第三次更新內容

31、明代宮裡有「貓兒房」,近侍三四百人,專門養貓。公貓叫「某小廝」,母貓是「某丫頭」,若是得聖寵,有名封,便成了「貓管事」。

32、嘉靖是著名貓奴,他特別喜歡的一隻獅貓死後,做了個金棺材下葬,還讓大臣們寫文章,「薦度超升」。有一位叫袁煒的學士寫的特別好,嘉靖很高興,立馬加官進爵,入內閣。

33、嘉靖二十一年,嘉靖皇帝睡夢中差點被一群宮女給勒死。此事史稱「壬寅宮變」。

34、「壬寅宮變」里為首那位「主犯」叫楊金英,去給皇后打小報告告發此事的叫張金蓮,餘下的幾位「從犯」分別是:蘇川葯、楊玉香、邢翠蓮、姚淑翠、楊翠英、關梅秀、劉妙蓮、陳菊花、王秀蘭。

35、「壬寅宮變」事件發生後,嘉靖失去意識,昏迷不醒。太醫院使許紳下了一劑猛葯,才把嘉靖救活。嘉靖是救活了,但是許紳病了。辰時下藥,未時嘉靖才醒,中間幾個時辰里許紳一直擔驚受怕,精神壓力太大,嚇出來的毛病,治不了。「吾自分不效必殺身,因此驚悸,非藥石所能療也。」沒多久就死了。

嘉靖也算夠意思,給許紳加太子太保銜,封禮部尚書,死後謚號恭僖,給他的兒子也封官。


「明世,醫者官最顯,止紳一人。」
這也是拿命換來的榮譽啊。

36、如果你生活在明初,某天回到家發現你老婆正和隔壁老王做羞羞的事情,你一怒之下操起刀來把老王給剁了,不會受到任何懲罰。《大明律》規定殺死姦夫不論罪。

37、古代以人頭論軍功,在明代,不是所有的人頭都一視同仁。永樂年間規定,「以擒斬北虜為首,遼東女真次之,西番及苗蠻又次之,內地反賊又次之」。

38,、接上條,成化十四年有對上述規定出台了明細解釋,與北虜作戰,砍一個人頭升一級。而西南的苗蠻山賊,得砍三個人頭才能升一級。

39、明初老朱在位的時候規定,軍中子弟襲父職的也不是白給的官隨便當,也得考試。年滿二十參加考試(不是科舉,是比武),第一次考不中,允許襲職,但只能領一半的工資。兩年後再考,如果還不中,就不是扣工資的事了,不止奪官,還要充軍。

在明初,做個軍二代也不容易,也得有點真本事才行。不過也就明初那幾十年管得嚴,永樂之後,因為分了「新官」、「舊官」,制度有所改革,加之賄賂成風,基本這規矩就被下面那幫辦事的當個屁給放了,只要給錢,沒有考不過的。

40、「永樂」這個年號不止朱棣用,之前也有人用過。十六國時期的前涼桓王張重華用過,南漢時候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張遇賢用過,還有北宋的方臘也用過。

41、英宗朱祁鎮是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五車駕北狩,一年後的八月十五被放回來,正好一年,一天都不差。

42、接上條,英宗復辟是天順元年正月十七,駕崩是天順八年正月十七,又是正好八年,一天不差。

43、成化年間,妖僧繼曉得憲宗寵信,繼曉想要朝廷給他媽立牌坊,憲宗還真同意了。繼曉的母親朱氏娼妓出身,這是真正的「既當了婊子,又立了牌坊」。

44、嘉靖和嚴嵩要是論起來,還有點親戚關係。嘉靖的堂哥就是朱厚照,朱厚照的母親張皇后,張皇后的弟弟張延齡,張延齡的女兒嫁給了第六十三代衍聖公孔貞干。孔貞乾的兒子,第六十四代衍聖公孔尚賢的老婆是嚴嵩的孫女。也就是說:嘉靖的堂哥的表妹夫的兒子的老婆的爺爺是嚴嵩。貴圈夠亂吧

45、燕王府伴讀余逢辰,在朱棣起兵靖難之初聲淚俱下的規勸他,朱棣聽了他的話十分感動,然後。。。。。。把他殺了。

相關問題:關於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 朱權的回答
關於宋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 朱權的回答
關於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 朱權的回答


必須安利一個人——傅安,這個出使帖木兒帝國被困受辱13年的明代蘇武。

開篇請看:
這個答案或許不夠有趣也不夠幽默,但知識足夠冷也足夠震撼人心。這也是我第一次在知乎寫答案寫到把自己感動哭的答案。

1395年,朱元璋「欲遠通西域」,決定派傅安出使帖木兒帝國。1397年11月,傅安帶領使團經過長途跋涉抵達撒馬爾罕,但由於使團成員水土不服,傅安準備見完帖木兒即行回國。

?【帖木兒帝國疆域圖】

但此時帖木兒已經著手開始準備征明,傅安也覺察到其「驕倨不順命」,帖木兒威逼傅安投降,傅安以「吾天朝使臣,可以從汝反邪?」寧死不屈。帖木兒便想通過炫耀廣大國土和強盛軍力來誘使傅安屈服。史載「安至其國被留,朝貢亦絕。尋令人導安遍歷諸國數萬里,由小安西至討落思(大不里士),又西至乙思不罕(伊斯法罕),又南至失剌思(設拉子),還至黑魯(阿富汗赫拉特)諸城,周行萬數千里,閱六年始返其國(應指撒馬爾罕)」。但傅安「始終不屈節」,帖木兒願望落空便將其扣押「竟留不遣」。

在接下來的七年時間裡,不知傅安受了怎樣的侮辱和迫害,又是怎樣的打掉牙齒和血吞堅守住心中的道義和對大明的忠誠。但是歷史上沒有任何史書為其立傳,就連《明史》《明實錄》甚至都隻字未提。關於其經歷的記載,我扒遍明清史料,也只找到四份簡短到家的記載。

一是王世貞在《弇山堂別集》中的記載:傅安「前後為給事中三十二年,留虜二十一年,白首生還,去蘇卿不遠也。」

?【弇山堂別集】

二是陳繼儒《見聞錄》的相關記載:「初安之使西域也,方壯齡,比歸,鬚眉盡白,同行御史姚臣、太監劉惟俱物故,官軍千五百人,而生還者十有七人而已」。

?【見聞錄】

三是明朝士大夫所作的《西遊勝覽詩卷》中的記載。

四是清代萬斯同所作《明史稿》中的記載。

【註:明史稿非明史手稿】

在帖木兒西征土耳其之時,東方傳來消息說朱棣叛軍與皇帝軍隊於南京激戰,大明國內局勢不明。帖木兒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決定放過土耳其,迅速回師中亞,著手準備對中國的遠征。作為蒙古後裔,帖木兒的抱負一直是恢復成吉思汗時期的疆域,締造屬於自己的宏偉帝國,同時通過戰爭向東方傳播伊斯蘭教。

經過十多年的情報偵察,帖木兒顯然對大明西部的兵力部署已經了如指掌。

1404年11月27日,帖木兒率二十萬大軍(號稱八十萬)從撒馬爾罕出發開始遠征中國,進行「中國聖戰。當部隊推進至錫爾河時,突遭大雪,錫爾河河面開始結冰。部隊被迫滯留於錫爾河岸。

而此時,帖木兒孫子哈里?蘇丹率領的前鋒部隊經開始翻越天山。1405年1月6日,該部到達伊犁河谷。2月初已經推進到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北破城子),而此地僅距大明西部邊陲哈密衛400公里。

帖木兒則已渡過錫爾河,抵達訛答剌(Otrar,又稱奧特拉爾,位於今哈薩克奇姆肯特市)。

?【花剌子模時期的訛答剌城】

?【蒙古西征時期的訛答剌城】

?【如今的訛答剌城遺址】

直到此時,明廷上下才發覺大事不好。《明史》記載「朝廷聞帖木兒假道別失八里率兵東,敕甘肅總兵官宋晟儆備。」

面對洶湧兵情,明朝這邊,形勢卻不容樂觀。民情方面,部分民眾通敵泄露大量軍機。《明史?西域火州傳》記載:「永樂四年五月,命鴻臚丞劉帖木兒護別失八里使者歸,因齎彩幣賜其王子哈散。明年遣使貢玉璞方物。使臣言,回回(即中亞人)行賈京師者,甘、涼軍士多私送出境,泄漏邊務。帝命御史往按,且敕總兵官宋晟嚴束之」。兵力方面,陝西行都司(今甘肅)共12衛、3守御千戶所,以滿員計約六萬三千四百人, 且這六萬餘人中還存在數量眾多的蒙古族和伊斯蘭教民,戰爭一旦發生,不排除倒戈的可能。(註:帖木兒帝國宗伊斯蘭教,帖木兒本人為蒙古後裔)。

可偏偏就在此時,帖木兒卻莫名其妙的死掉了(死因成謎,謀殺與疾病的可能性較大)。據傳他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不要向敵人示弱!拿緊你們的……劍!」。宏偉的東征中國計劃,也就這樣隨著他的死亡一道煙消雲散。

帖木兒死後,帖木兒子侄為爭奪王位相互攻伐廝殺。最後帖木兒四子沙哈魯勝出。而此時帖木兒帝國囿於內訌已無力對外擴張,因此沙哈魯便遣使與明朝修好。

1407年6月,沙哈魯派人護送傅安回國。而此時被扣押了13年之久的大明使臣傅安,早已鬚眉盡白蒼老不堪,當初一千五百人的使團,歸國時僅剩下17人。

?【傅安慘狀可參照蘇武】

堅貞不渝、飽嘗艱辛13年歸國的傅安,換回的獎賞卻是東華門外的一所宅院,官位未升也未降,從兵科給事中平級改任為禮科給事中,並且這個位置還整整坐了22年,直到退休。所得的封賞甚至抵不上千年前的蘇武。

?【禮科給事中僅為從七品】

歸國後的第二年,傅安便又再次奉命出使帖木兒帝國。其後,他又連續奉命五次出使西域各國。

在最後一次出使東察合台汗國(亦力把里)時,傅安又被滯留在東察合台9年(因為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滯留原因不明),直到他所服務的第四個皇帝明仁宗朱高熾繼位,他才返回。

13+9=22年的扣押滯留可能已使傅安身體虛弱精神萎靡,回朝後便立即請求朝廷給予敕命,告老還鄉。吏部一幫子沒人性的卻認為傅安常年出使在外,沒有經過考核,所以不允許告老還鄉。

而這個時候他所服務的第五個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終於說了一句公道話:「安為朝廷使遠夷,艱苦多矣!可拘常例乎?」。

可退休不到四年,即1429年,這位偉大的外交家、大明帝國最堅貞的臣子便因病去世,葬於朱仙鎮岳飛廟后土崗上。

?【這是朱仙鎮岳飛廟,可傅安墓在哪裡?】

文章寫到這裡,心情非常難受,雖然十數年前就已經知道傅安的事迹,可是心裡還是有一種莫名的哀傷,我一次次試圖將他在撒馬爾罕所受的苦、在亦力把里所遭的罪呈現在你面前,可是歷史上實在找不到一丁丁點關於他出使細節的記載,最後抱著對英雄無比的尊重,我試圖一定要還原出他的年齡,最後卻依然徒勞無功。人們常說,讀的史書越多越是感到悲情,對於傅安,這種悲情無疑變得更重。

最後,希望你能記住他,一個被歷史遺忘的偉人————傅安!

註:部分圖片選自網路。


(9月9日晚上第四次更新,嗯,主要是把出處加上了,省的有人說我這都是YY)

(8月12日下午第三次更新,想看更新的還是請往底下拉~~小透明表示四百贊仍是夢想~~)

(8月11日上午第二次更新,想看更新的也請往底下拉~~太感人了,第一次這麼多贊,繼續求點贊啊~~)

(8月10日晚上第一次更新,想看更新的請往底下拉~~)

占坑先寫幾條比較有意思的,以後會持續更新。小透明求點贊!!

1、弘正時期的李東陽李閣老,別號西涯。那麼「西涯」是什麼地方呢?是今天的北京積水潭。
積水潭二大爺你好,積水潭二大爺再見。
(弘正指的是弘治—正德年間,這種表達方式有問題嗎?怎麼老有人看不懂……)

(出處:法式善《西涯考》:「至於西涯,則今積水潭無疑。」)

2、徐有貞(就是害死於謙的那個)是祝允明的外祖父。
貴圈真亂。
(之前寫成了文徵明,經提醒發現弄錯了,原諒我對書畫圈不熟)

3、于謙曾經和某男性官員有不正常關係,並且被李賢記錄下來:「當時以項文曜為于謙妾,士林非笑之。每朝待漏時,文曜必附謙耳言,不顧左右相視,及退朝亦然,行坐不離,既在吏部亦如是。」
非黑,我很尊敬于謙,只是小小的八卦一下。

(出處:李賢《天順日錄》,原文上文已附)

4、明代的皇子皇女小時候都剃光頭。

(出處:劉若愚《酌中志》:「凡誕生皇子女,彌月剪胎髮,百日命名後按期請發者,即如外之每次剃頭,然一莖不留,如佛子焉。」)

5、大家都知道朱祁鎮在瓦剌當俘虜的時候也先曾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但是被拒絕了。那麼這個妹妹後來歸宿如何呢?——她嫁給了石亨。
沒錯,就是奪門之變那個石亨

(出處: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又數年,則英宗返正時,詰問達官吳宮保曰:『也先何以失信。當時曾許以妹歸朕,今女安在?』也先云:『已為石亨奪去,且盡殺其媵矣。』」)

6、也先的母親是被擄走的南方漢人。

(出處:《蒙古源流》,原文比較長,有興趣的自己去找吧)

7、海瑞和丘濬被後人並稱為海南雙璧,現在海瑞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了,丘濬又有幾個人知道呢?

8、自行百度「朱載堉 十二平均律」,有驚喜。

8、寧王朱權(朱宸濠的祖宗)不僅能征善戰,還很有音樂天賦,他曾經自己寫過一齣戲,名叫《卓文君私奔相如》。
堂堂寧王,就不能想點兒別的嗎?跟誰私奔啊?

9、陸炳曾經在內書堂教過太監念書。

10、魏忠賢喜歡在頭上戴各式各樣的花。

(出處:劉若愚《酌中志》:「逆賢篤好花木,夏則茉莉、梔子花簪戴滿頭,冬春則牡丹等花羅列滿堂。」

11、明代內廷有一個由太監管理的部門叫「寶鈔局」,是不是以為這是管印鈔票的?其實……這個部門……是負責造草紙的!
嗯,按照大明通行寶鈔後期的的貶值速度,當草紙用也不是不行。

(出處:劉若愚《酌中志》:「寶鈔司,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十餘員,掌司、監工數十員。每年工部商人辦納稻草、石灰、木柴若干萬斤;又香油四十五斤,以為膏車之用。抄造草紙,豎不足二尺,闊不足三尺,各用簾抄成一張,即以獨輪小車運赴平地晒乾,類總入庫,每歲進宮中以備宮人使用。」)

12、錦衣衛還有一個很重要任務:養大象。

(出處:《大明會典》南京錦衣衛馴象千戶所條目)

13、朱祁鎮曾經親口承認自己寫字很醜。

(出處:李賢《天順日錄》:「上曰:「然寫字亦須用心。朕初習字,侍書者不曾開指下筆法,任意寫去。及寫畢,令其看視,又不校正。以此寫字不佳。」」)

=======================8月10日第一次更新分割線=======================

14、開國功臣、起名無能星人、名將徐達一共生了四個兒子,每個兒子的名字都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分別叫做輝祖、添福、增壽、膺續。
我很懷疑他要是有第五個兒子會起名叫來喜……

15、袁彬大家都知道,在瓦剌跟著朱祁鎮出生入死的護衛。回國後朱祁鎮為了報答他,不僅封了他不小的官,還幫他解決了婚姻大事:「辛未,封隰川王遜熮次女為太平縣主,配袁彬,賜誥命冠服鞍馬等物。」
我查了一下字輩,這個隰川王朱遜熮是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那一支的,和朱祁鎮的爺爺朱高熾是同輩。也就是說朱遜熮的女兒是朱祁鎮的姑姑……等等,袁彬娶了朱祁鎮的姑姑?所以袁彬成了朱祁鎮的遠房姑父?我靠這個輩分有點亂啊……

(出處:《明實錄·英宗實錄》,原文上文已附)

16、明仁宗朱高熾是是被大臣李時勉氣死的。
(原文:「仁宗大漸,謂夏原吉曰:「時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出處:《明史·李時勉傳》,原文上文已附)

17、河水太冷錢謙益,忠貞殉國馬士英。
馬士英還真是殉國的,不信可以看一下顧誠先生在《南明史》里的考證。

18、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漢唐野史」、「宮闈秘事」,有很多都是楊慎那貨瞎編的。所以楊慎在學術史方面評價一直不太高。

19、明代南京的城隍神是孫策。
孫策在南京守城隍廟,孫權在梅花山給朱元璋看墳,這兄弟倆跟老朱家真有緣啊。

20、有一幅圖名叫《一團和氣圖》,經常出現於現在的摺扇、掛曆等裝飾品上,因為其喜慶的名字和萌萌噠的畫風,深受我國廣大中老年人的喜愛。是的,這幅畫的原作者是明憲宗朱見深。
去百度一下這幅畫,你會覺得面熟的。

21、朱厚照並不是明朝唯一一個跟妓女有浪漫愛情故事的皇帝,在此之前,景泰皇帝朱祁鈺也和某妓女有一段羅曼史。
自行百度「朱厚照 劉良女」和「朱祁鈺 李惜兒」,更多故事等著你。

22、明朝的太監不允許姓朱。因為他們是閹人。
就是這麼簡單粗暴的理由。

23、朱祁鎮土木堡之圍被俘的那天是八月十五,而他從瓦剌回到明朝境內,官員迎駕的那天也是八月十五。不知道他是跟中秋節有仇還是怎麼地。

24、《皇明詔令》: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教坊司題名碑記》:色目著豬皮靴,不許乘騎,若行中徑,許平民打死勿論。
那誰說老朱家是穆斯林的,你過來,看老朱吃三斤豬頭肉再回去~~

25、南京有個朝天宮,明朝的時候是道觀,同時鄭和在這兒祭祀過媽祖,同時還是祭祀孔子的文廟,和太學生學習禮儀的地方。我最近去的時候,發現這裡面居然還供奉了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遺址出土的佛骨舍利。
三教合流,不知道各路神仙在天上有沒有打起來?

=======================8月11日第二次更新分割線=======================

26、明代對私自凈身管得非常嚴,一旦發現有私自凈身的偷偷留在京師,統統杖責一百趕出去。但是已經割掉的又長不回來,回老家還是找不到工作,那麼如何就業呢?方案一:給大太監當家奴。方案二:到太監專用澡堂給太監搓澡,這種人被稱為「無名白」。

27、明宣宗朱瞻基的詩畫雙絕。

28、明憲宗朱見深上朝的時候說話很流暢,但是平時就有點結巴,所以很少和內閣大臣單獨聊天。時間久了,內閣大臣也習以為常。某天朱見深心血來潮突然想和幾位閣老討論點事,結果閣老們毫無準備,面面相覷,最後居然啥都沒說出來,於是不得不匆匆散會。

29、楊廷和有個兒子叫楊慎,張居正有個曾孫子叫張同敞,文徵明有兩個曾孫分別叫文震孟和文震亨。
家學淵源,信不誣也。

30、明朝可能是少有的當代工藝品比古董還貴的時代,明朝人對本朝各種工藝品的熱衷遠遠超過對古代器物的珍視。比如宣德爐,比如德化窯的白瓷,比如成化官窯的鬥彩,比如永樂「果園廠」的剔紅漆器,比如時大彬製作的宜興紫砂壺,比如各種錫器、竹器、核雕……當然,現在這些東西也都變成珍貴文物了。

(出處:張岱《陶庵夢憶》)

31、明代工商業發達,又沒有315,所以造假業也很發達。有人能用紙偽造成皮靴,從外表看和真皮一模一樣,只是一下雨就抓瞎。琥珀也有偽造方法:《物理小識》:「琥珀……近有葯煉木脂蜂巢而埋土成者。辰珀色暗不香,則黔陽以青魚魫造者也。廣中以油煮蜜蠟,為金珀」。此外《天工開物》中還介紹了用金銀混合法偽造真金和鑒別真偽的方法。

32、上過高中的應該還記得課文里一首辛棄疾的詞:「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詞中的佛狸祠在現在南京的六合縣瓜步(瓜埠)一帶。瓜步這個地方還發生過一件巨有名的事:朱元璋密令廖永忠沉船淹死小明王韓林兒。

33、朱元璋對服裝設計有特殊愛好。比如明朝生員所穿的襕衫,以及每個男子都戴的網巾,都是他親自參與設計的。

34、徐光啟信天主教,還有個拉丁文教名:保祿。現在一般翻譯成保羅。

35、「世宗一日誦經,運手擊磬,偶誤槌他處,諸侍女皆俯首不敢仰,惟一幼者失聲大笑。上注目顧之,咸謂命在頃刻矣。經輟後,遂承更衣之寵,即世所稱尚美人是也。從此貴寵震天下,時年僅十三,世宗已將耳順矣。
嗯,經典瑪麗蘇小說霸道總裁(皇帝)愛上我的劇情,而且還是大叔X小蘿莉,這口味……

36、胡宗憲的JJ很大,經常拿出來自己摸著玩。
(原文:「胡少保宗憲素自負嫪毐之具,醉後輒欹坐肩輿中,以手摩之,東西溺舁夫及從官肩。咸掩目而笑,胡故自若。」)

(出處:馮夢龍《古今譚概》)

=======================8月12日第三次更新分割線=======================

37、崇禎年間流寇四起,各路英雄好漢模仿水滸傳的路數,都給自家起了外號,比如「闖塌天」、「立地王」、「一堵牆」等等,但是文盲流寇們到底是怎麼想出這些外號的呢?其實這些外號都來源於當時流行的一種賭博遊戲「葉子戲」,他們的綽號很多都是葉子戲裡的紙牌的名稱,甚至連李自成「大順」的國號,最初都來源於葉子戲。
這就好比日本有人想造反,然後用遊戲王卡牌的名稱給手下當外號……

38、高拱《病榻遺言》(也有不少人認為是偽作):
上憤恨語臣曰:「我祖宗二百年天下以至今日,國有長君,社稷之福,爭奈東宮小里?」連語數次,一語一頓足一握臣手。臣對曰:「皇上萬壽無疆,何為出此言?」上曰:「有人欺負我。」
隆慶皇上您就這麼個形象啊……

39、有興趣有耐心的話可以翻一下《明史·五行志》,記載了各種神奇的瑣碎事,比如某家生了一隻公雞突然下蛋了,某家阿姨第一年生六胞胎第二年生七胞胎,比如某家八十多歲的守寡老太太突然生了娃……總之特別八卦。

40、想不想感受下「每個字我都認識,合起來就看不懂」的感覺?請翻閱俞大猷的《劍經》,一定會讓你領略到漢語的博大精深:
中直八剛十二柔,上剃下滾分左右。
打殺高低左右接,手動足進參互就。
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後。
彼忙我靜待,知拍任君斗。
陰陽要轉,兩手要直。
前腳要曲,後腳要直。
一打一揭,遍身著力。
步步前進,天下無敵……

沒看懂?嗯,沒事,反正我也沒看懂。

41、人名地名的翻譯實在是技術活,想當年第一次看到「插漢虎墩兔」這五個字的時候,天知道它對我造成了多大傷害。。。那個首先把明末的察哈爾林丹汗翻譯成插漢虎墩兔的你過來我保證不打死你!插漢你妹啊!翻譯的還能更猥瑣一點嗎!

下面是喜聞樂見的積水潭二大爺,啊不是,西涯公李東陽李閣老專場!

42、李東陽小時候是神童,因為太神了被景泰皇帝召見,年紀還小,跨不過皇宮的門檻,太監抱他過來的時候跟他開玩笑:「書生腳短。」李東陽應聲答曰:「天子門高。」

(原文:東陽四歲能作大書。景泰時,以神童薦。內侍扶過殿閾,曰:"神童腳短。"應聲曰:"天子門高。"既入謁,命書"龍" "鳳" "龜" "麟"十餘字。上喜,抱置膝,賜上林珍果及內府寶鏹。)

43、焦芳的臉特長,跟驢似的。某次對李東陽說,你那麼擅長相面,幫我看看吧。李東陽看了半天然後一本正經的說:「左相象馬尚書,右相象盧侍郎,將來肯定能當上尚書侍郎什麼的。」焦芳想了半天才反應過來馬和盧合起來是一個「驢」字,李東陽是在黑他。

44、焦芳初還朝,失記朝儀。李西涯曰:「以鳴鞭為度,一鞭走兩步,再鞭又走兩步,三鞭上御道。」芳諾之,旋悟曰:「公乃戲我。」
還是驢。

45、邃翁冬天氣盛,而西涯怯寒。二公同坐,西涯屢以足頓地作聲。邃翁曰:「地凍馬蹄聲得得。」西涯見其吐氣如蒸,戲云:「天寒驢嘴氣騰騰。」
又是驢。
李大爺你就跟驢過不去了是吧?

46、李西涯在京邸,款同鄉會試。酒數行,諸君告起,欲赴他席。公曰:「且住,有一題商之:『東面而征西夷怨』二句,諸君安知所以然乎?」眾默然。公笑曰:「無他意,只是『待湯』。」
雙關,這裡的「湯」也可以指商湯,也可以指羹湯。

47、李東陽送給陳師召一匹馬,陳師召只騎了一次就把馬還給李東陽,李東陽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陳師召說,往常我騎馬回家,一路上能寫六首詩,怎麼今天只能寫兩首?一定是這個馬有問題。李東陽無語良久,然後說,大哥,是因為這馬跑得快……


艾瑪居然都寫了這麼多了,以後更新可能也只一次更一兩條了,沒啥說的了,厚顏無恥地繼續求點贊!


-

1、
永樂二年的狀元曾子棨是《永樂大典》的編纂,擅長學術理論,但也很擅長在酒桌上吹牛逼。
一日,交趾(北越南)使臣前來入貢,不知道是無意還是故意,倆使臣居然也很擅長吹牛,而且酒量都大得驚人,屬於海量,連續喝倒了好幾個陪客的朝臣,為此非常得意,揚言大明朝酒量不行。
朱棣的脾氣就上來了,問誰去把他倆喝倒。
曾子棨:

要不……我去?

明成祖:

卿……酒量……是多少?

曾子棨:

喝他倆還用得著全力?陛下你就別管了!

於是去跟他倆喝,一個人陪他倆,從晚飯到凌晨,喝了一夜,勸酒頻次非常高,論碗,直接就把兩位使臣喝懵逼了。朱棣非常高興,表示曾子棨不光是文狀元,喝酒也是狀元。
後來英國公張輔做了一個實驗,讓人量好老曾的肚子,根據這個尺寸做了一個木桶,老曾喝一杯,就往桶里添一杯。喝了一天,桶里的水都漾出來了,換了個水瓮,又漾了,但老曾還在繼續喝。喝到夜裡,回家繼續,因為他要請忙了一天的英國公的僕人們搓一頓。第二天老張想起來昨天做的實驗,仍然不太明白這是個什麼原理。

2、
文學家祝枝山唱功一流,梨園子弟甘拜下風。

3、
鄭和是回民,祖父和父親曾去麥加朝聖,鄭和自己也是穆斯林,但他同時信仰佛教,還捐錢修了道家的媽祖廟。

4、
正德皇帝熱愛鬼故事,天天纏著來自各國的朋友(法師)給他講輪迴,立志要當一名優秀的法師。由於法師們都有自己的法號,正德皇帝很羨慕,於是給自己也加封了一個,名叫大寶。

5、
羅貫中當過張士誠的賓客,為張士誠出謀劃策,導致張士誠打退了朱元璋屬下康茂才的進攻。後來覺得張士誠傻逼,就沒再跟著他干。

6、
明朝王恭廠大爆炸又名天啟大爆炸,原因不明,爆炸之強烈亘古未有。明熹宗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早晨九點,天色皎潔,忽然有聲如吼,從東北方到京城西南角,塵土湧起,屋舍震動。須臾之間,便有一聲巨響,天塌地陷,昏暗如夜,東至順城門大街,北至刑部街,西到平則門南,三四裡間的所有東西均被炸成粉末。毀房屋數萬,死傷兩萬餘。聲音遠至通州、密雲、昌平,遵化、宣化、大同、山西廣靈縣、天津等地均有震感。
石駙馬大街一口重達五千斤的石獅子,直接被轟到了順城門外,最為奇怪的是,所有遭遇大爆炸的男女,一律「赤體,寸絲不掛,不知何故」,所有的死者的衣物也均不知去向。
粵西會館的老師和學生三十六人,爆炸後消失。京城下了一場碎屍雨,胳膊大腿橫飛,當時明熹宗正在吃早飯,聽見這動靜,拔腚就跑,內侍太監尾隨,卻被飛瓦擊中當場死亡。
尚在襁褓中的皇太子朱慈炅當天受驚死亡。
(維基百科)

7、
徐文長長得非常帥,而且說話聲音也很好聽。

8、
唐伯虎為寧王賓客,寧王意圖謀反,為了讓寧王放了自己,唐伯虎天天光著屁股在寧王府裸奔。

9、
明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李東陽很會過日子,冬天有太陽的時候就在院子里太陽底下看書,沒有太陽,寧肯凍成狗也不生爐子。

10、
朱元璋祭祀歷代帝王,各獻了一杯酒,又單獨再給劉邦敬一杯。
說起為什麼要多敬,他講:

咱倆像!

11、
洪武大移民的主要原因是經歷了多次大屠殺,江淮的人已經被殺沒了,朱元璋領導的革命軍隊佔領揚州時,全城居民十八家。這就得把其他人口多的地方的人移民到江淮,但被人逼著離開故鄉,大家都是不願意的。
頭一回幹這種事,那麼讓誰去呢?
讓蘇州人去!
誰讓他們支持過張士誠呢!

12、
山東地區,黃河在元朝時年年泛濫,原本地上好歹還有個坑,現在直接給淹成了平原。百姓剛逃難回來,蓋個新屋準備迎接新生活,今年又淹。
沒吃的,又戰亂,吃什麼?
歲大飢,人相食。
明朝建國時,山東地區已經沒人了。
這意味著魯南也需要移民。
讓誰去呢?
哪裡人多選哪裡,讓山西人去!

13、
解縉這個人很仗義。

14、
楊廷和是個大慈善家。

15、
楊士奇在內閣,夫人早逝,家裡只留下了之前的那個婢女。後宮有喜,大臣的老婆均前去道賀,唯獨楊士奇老婆沒了,太后就讓人去他家裡找個婢女代為祝賀。結果那婢女來了,大家都散了,太后見了那婢女,人丑,穿得也很儉陋,於是給她精心打扮了一番,對她說:「回家楊先生都要不認識你了!」

16、
楊士奇從江西回京的時候,官員紛紛送上禮物,一律不收。只收了一個人的禮物,是淮揚鹽運使耿九疇送的。
禮物清單:

雞翅四個
茄子一盤

17、
耿九疇清正廉明,愛民如子。
他辭官的時候,鹽場百姓數千人圍住鹽運使司哭著請他留下來。

18、
有個傻逼青年,能文會武,恃才傲物,沉溺賭博。瞧不起任何人,包括王陽明。但不知為何王陽明非常想見他一面,他才不去。於是王陽明讓弟子去跟他賭博,當時他都笑尿了:「腐儒會幹這個?」「我們師門天天賭!」
青年大驚,求見王陽明。
剛一見面,就給跪了。
這個青年後來成名,他叫王畿,號曰龍溪,明代思想家,王門七派「浙中派」創始人。

-


明朝的王室就是元素周期表啊!

首先讓我們先看明朝皇帝的名字!


明太祖朱元璋 -- 明惠帝朱允-- 明成祖朱
-- 明仁宗朱高-- 明宣宗朱瞻 -- 明英宗朱祁-- 明代宗朱祁 --明憲宗朱見-- 明孝宗朱佑 --明武宗朱厚-- 明世宗朱厚 -- 明穆宗朱載-- 明神宗朱翊 --明光宗朱常-- 明熹宗朱由 -- 明思宗朱由


朱元璋為了顯示自己是文化人,從此後子孫後代們取名字要按照五行相生的來啊!


也就是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所以第二代兒子輩是木字輩(朱標、朱棣),第三代孫子輩就是火了(朱允炆、朱高熾),以此類推。


但關鍵問題來了!


朱元璋還給他的孫子們規定了輩分,也就是你不光要帶偏旁,從第二個字開始是按輩分排的。

比如太子家是 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而燕王家是 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雖然每個家族遵從的輩分不一樣,但後代會越生越多啊!也就是同一代的皇室姓一樣,第二個字的家譜輩分要一樣,第三個字要求偏旁一樣,忽然發現字不夠用啊!


於是乎 各種生僻字出現,甚至造字運動開始了


高能預警!!!!!!!

截取了一些明朝王爺的名字:


秦王 朱公錫 永和王 朱慎鐳

封丘王 朱同鉻

魯陽王 朱同鈮 其子 朱安汞

瑞金王 朱在鈉 壽昌王 朱均鐵

宣寧王 朱成鈷 懷仁王 朱成鈀

長陽王 朱恩鈉 益陽王 朱恩銅

沅陵王 朱恩鈰 長垣王 朱恩鉀

慶王 朱帥鋅 弘農王 朱寘鑭

蒙陰王 朱帥鉀 韓王 朱徵釙

稷山王 朱效鈦 內丘王 朱效鋰

唐山王 朱詮鈹 其後 朱效鈀

新野王 朱彌鎘 伊王 朱諟釩

滎陽王 朱翊鉻 定安王 朱成鏻

臨安王 朱勤烷 楚王 朱孟烷

永川王 朱悅烯 安昌王 朱定烷

親們,所以我們現在背元素周期表這麼容易要感謝明朝啊,否則很有可能就是拗口的音譯辭彙了。

很多年前就看到過這個知識,上課也專門作為包袱抖給學生。看到題目的時候,一下想到這個歷史梗會很貼切,看評論沒有後,趕緊組織語言,添加回答。有評論直接說我複製粘貼,這個真心木有啊,也是一行一行學著上課語言打出來的。

當然了,能讓自己的課堂孩子們多笑幾次,能讓很多知友了解這個有趣的冷知識,也是很開心的了。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德兒奇講歷史

http://weixin.qq.com/r/2EVJUTvEJGZbrX8y9xDK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不要糾結這個圖哈,周圍很多對歷史不感興趣的朋友只知道司馬遷和袁騰飛……才用的,我公眾號做的不是歷史學術,而是歷史和文化普及教育,所以用這樣的圖吸引宣傳哈,周圍的很多人想到中學歷史老師,都會說可以當袁騰飛了,其實我微笑的外表下也是翻滾著神獸的。

當然了,上圖的每一個都是片面的,正如很多數學老師認為我們的歷史課是段子課,高中老師認為是故事課,因為有了各種標籤,才更想做真正的自己,而我的願望就是在基礎教育階段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愛上歷史,了解文化。


1、清朝東歸的土爾扈特部,真正的身份是明朝永樂皇帝冊封的賢義王部。
2、洪武爺在建立明朝之後鑄錢,一共鑄過兩套,第二套叫洪武通寶,第一套叫大中通寶。——大中通寶是他在元末起義的時候就開始鑄造的。
3、朱元璋當年造反的時候,有幾個未曾謀面的同事來了回北伐,三路大軍出發,東路的玩了兩次渡海作戰——從連雲港走海路打青島,中路的攻克了元朝的中都、上都、高麗的西京(兩次)、高麗的王京,西路的一支攻到寧夏,一支攻到攀枝花境內,尤其中間那路,把高麗的國王攆去了耽羅,耽羅是哪呢?耽羅就是大元朝的耽羅軍民總管府,哦,現在叫濟州島。
4、明朝有個叫王世忠的海西女真人,努爾哈赤起兵之後他老家被占,於是入關投明。天啟年間的時候在遼西關寧軍中效力,官至左都督。後來清朝入關,他投降。他女婿叫左夢庚,左良玉死了之後左夢庚帶著人馬投降了,這哥們作用不小。。。
5、明朝讀書人的世界觀:

6、現在提到古人的天地觀念,總愛說「天圓地方」。然而明朝人列舉出了古代的八種天地說法:渾天說,宣夜說,蓋天說,軒天說,穹天說,安天說,方天說,四天說。,最後來了句「獨渾天一家最為近理」,最後怕人看不明白,特意就「地球是圓的」發表看法說「地與海本是圓形而同為一球,居天球之中……有謂地為方者,乃語其定而不移之性,非語其形體也。」
7、

明朝可以寫北元的廟號,而且把北元昭宗放在元朝的世系裡。清朝的時候寫了南明的年號……見《庄氏史案》。
8、洪武十七年的時候,明太祖下令在京城太平門外新建了一個叫「貫城」的地方,作為一些衙門的辦公地點,都是什麼衙門呢?有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審刑司、五軍斷事官……於是這個地方就基本沒人願意去了……試想一下,把最高檢、法院、公安部、國安部、軍事法庭攏到一塊……
9、明朝版同命不同價:迤北為大,遼東次之,西番、苗蠻又次之,內地反寇又次之。
憑什麼他們蒙古人的人頭就那麼值錢?摔!


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

有個狀元因為名字的問題,被皇帝給降了。

那年殿試時,閱卷大臣本已定下吳情第一名。

當金殿傳臚官唱名:「第一甲第一名,吳情,賜進士及第時,嘉靖帝十分不悅,說:「無情豈能居榜首。」

又說自己祈雨,夜裡夢見雷聲陣陣,宜找一個名字中帶「雷」的當狀元。

考官們只好唯命是從,從進士中第二名往下找,直找到二百多名之後,才找到一位叫秦鳴雷的,選作狀元。吳情降為一甲第三(探花)。

當時流傳一句打油詩:無情舉子無情帝,鳴雷恰巧揀便宜


明朝法律規定,罵人是犯法的。

明朝刑律有專門的「罵詈」罪名,據說是因為元朝罵人已經成為社會泛濫的行為…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能罵人。
沒有功名的人罵人是犯法的,讀書人就不一樣,他們可以罵。


所謂「秀才口罵遍四方,和尚口吃遍四方,媒婆口傳遍四方。」


讀書人罵人免罪,罵普通人免罪,罵官府也免罪。

感覺…很神奇。


明太祖罷孟子配享孔廟及刪改《孟子》(也稱孟子節文)一事。
事實是由於士大夫們的抗爭,明太祖還活著的時候就恢復了亞聖配享孔廟的待遇,而孟子節文也在永樂九年正式廢止,僅僅通行了十七年。復旦那個錢文忠言之鑿鑿的所謂「明朝二百多年讀書人讀的《孟子》都是被明太祖刪過的」純屬放屁


大家已經說了很多了,我就隨便說幾個。

1、高票答案提到了洪武四年來大明考試的三位朝鮮人金濤,樸實,柳伯濡。我來詳細的說一說。
事實上,這三位並非普通的考生,他們是高麗早已考中登第的進士,其中樸實是恭愍王十一年的進士(1362年),柳伯濡是恭愍王十八年的進士(1369年)。而金濤在來大明考試之前就已經擔任過正六品的正言。
這三位赴大明考試前還又經歷過一次選拔,當時其實選拔出了五個人,分別是李崇仁,樸實,權近,金濤,柳伯濡。但是因為李崇仁,權近當時還未滿25歲,所以沒有派譴他們。
金濤在大明中進士後回國被授予了正五品的右司諫,最後官至正三品的密直提學,死於楊伯淵之獄。

2、朝鮮國號:朝鮮應該讀作zhao xian ,但是在明朝的時候,這個讀音已經由zhao變成了chao,張岱的夜航船專門提到此事(朝鮮(音招先),日初出,即照其地,故名。近讀為潮,非。)

網上大多說朝鮮這個國號是朱元璋取得,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只能說朝鮮這個國號是朱元璋定的,當時明朝讓李成桂更改的國號上報,李成桂將議定好的國號和寧(李成桂出生的地方),朝鮮一同上報,請朱元璋決定,朱元璋認為朝鮮這個稱號美,而且由來久遠,所以定為新的國號。

3、雖然朝鮮這個國號是明朝定的,但是有些稱呼是很難改變的,明朝民間對朝鮮的稱呼依然是高麗,萬曆年間朝鮮使者趙憲來大明,就有幾個儒生上前問他是不是高麗人?估計趙憲已經遇到過好多次這種情況,說了一段無奈又生氣的話:怎麼每道高麗,高麗是吾地前代之名,今則名喚朝鮮,這也是皇朝所定國名。
(這不由讓我想起網上一篇搞笑的文章,說揚州十日記是日本偽造,因為明朝人是不會把朝鮮人稱為高麗的,而揚州十日記中出現了高麗,這明顯是日本人稱呼)
4、看到好幾個回答說西遊記在明朝是禁書,金瓶梅反而不是。這是個錯誤的說法,西遊記在明朝從來不是禁書,知乎上對這個已經有過討論了,我就不多談了,來說說另一本書,金瓶梅。
金瓶梅沒有被禁過嗎?答案是否定的,金瓶梅當然被禁過,崇禎是十一年侯峒曾升任江西學政,為了整頓士風,在制定學政申約的時候,要求禁私刻,並特別點名批評了金瓶梅,要求如果有賣的,嚴拿書坊。

5、說到禁書,明朝中央明確指名禁毀過的小說有兩本(注意,我說的是指名,即明確確定書名的書),剪燈新話和水滸傳。
剪燈新話於正統七年因為李時勉的上書請求,而被下令禁毀(要注意的是,當時李時勉的上書請求禁毀的是「剪燈新話之類」但是只能確定這類書中有剪燈新話,其他都是什麼並不清楚)
水滸傳則是於崇禎十五年因為左懋第上書而被禁毀,原因是當時有群起義軍佔據梁山,並求招安,所以左懋第認為這明顯是收到了水滸傳的蠱惑,所以請求禁毀。
呃,值得一提的事,上面這三位禁書的大臣還都是名臣,李時勉曾勸諫明仁宗,幾乎被明仁宗打死。左懋第任弘光朝北使團正使,拒絕降清而死。侯峒曾則是嘉定城抗情的領袖。

6、最後說一說被誇張扭曲大明硬漢楊繼盛吧!

因為明朝哪些事和明史的渲染,完全扭曲楊繼盛在獄中治腿的經歷,從而把楊繼盛塑造成了一個超人,比蘭博還蘭博的人(至少電影里蘭博還知道痛)這種誇張的記載,反而使楊繼盛的形象變的模糊,扭曲。(至少在知乎上我就見到有人引用明朝那些事的原文,評論中有人質疑記載的真實性)

明史,明朝那些事無一例外說楊繼盛用磁碗碎片割腐肉,明朝那些事兒更是更近一步,說楊繼盛割肉直到見到骨頭。而且還腦補了楊繼盛意氣自如。

事實上這些都是對整件事誇張,從而把原本楊繼盛的真實經歷弄的十分虛假。

其實去掉這些誇張的描述,讓我們回歸到楊繼盛自己的記載,我們依然可以看出楊繼盛的錚錚鐵骨。關於在獄中治腿的經過,楊繼盛本人在自己的自書年譜中有過詳細的敘述,楊繼盛第一次治腿用的的確是瓦片,因為沒有工具,他主要用瓦片刺破膿瘡,打了50孔,然後讓膿血流出。第二次,因為瘡潰已深,用瓦片刺,沒見到淤血,所以用針線將皮挑起,然後用刀刺入,剜去一錢大的肉,好讓膿血流出。第三次,右腿垂筋二條,如簪粗,一頭已斷,一頭尚在腿上,楊繼盛便割掉了他。

對比楊繼盛自己的敘述可見明史,明朝那些事的描述是多麼誇張。

7、更新一個,嚴世藩的曾孫嚴雲從是武進士,曾任遼東鎮撫,是趙率教的私姻(崇禎長編稱嚴雲從為趙率教私姻,見楊嗣昌奏疏,知嚴雲從將兩個妹妹都嫁給趙率教為妾),曾經彈劾過滿桂,污衊滿桂是西夷孽種(滿桂不是蒙古人,明史中的說法完全是扯淡,滿桂是軍戶出身,祖籍是山東,因為戍防所以世居宣府)估計滿桂後來在史書中變成蒙古人,源頭就是從這裡來的。
嚴雲從在南明時期擁戴永曆,後來官至正一品左都督,想讓朝廷能夠封贈他的曾祖嚴世藩,高祖嚴嵩。但是下部議後仍然不準,只封贈了他的父,祖。
8、葉向高的母親在廁所生下了他,所以葉向高的乳名叫廁。


1.南明永曆帝除了自己之外,太子后妃全部皈依基督教
2.鄭成功曾經向日本乞師求援,南明朝廷也曾經向梵蒂岡教皇求援
3.天啟帝有地球儀。
4.萬曆朝就有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標註了新大陸,已經基本有了如今世界地圖的樣子。
5.萬曆死後,距離崇禎自盡,只有二十四年。
6.明朝除了海禁之外,還有隆慶開關,走向開放,全世界的白銀大量湧入,後來誘發了白銀危機——嚴重的經濟危機。
7.除了奴兒干都司之外,明朝還設立過舊港宣慰司,治所位於今日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巨港。
8.明初,中國一度征服越南,設立「交址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越南稱之為第四次北屬時期。 明朝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9.當時有五個國家是用漢字的,大明國,朝鮮,日本,琉球,南越。
10.明英宗的皇后錢氏,死後謚號為「孝庄」
明成祖朱棣的謚號是孝文帝
11.建文帝並沒有死在南京。
12.袁崇煥殺毛文龍,在當時民間被視為秦檜殺岳飛。
13.有時候官員工資發不出,上半年發紙幣(草紙),下半年發蘇木和胡椒
14.史可法很有可能並未死在揚州
15.【宿敵】1626年,奴兒哈赤死,1627年天啟帝崩。1643年,洪台吉(後有漢奸譯為皇太極)死,1644年崇禎帝崩。1661年,福臨死,1662年永曆帝崩。
16. 李自成是獨眼。在開封城下被射中一隻眼睛。


謝謝各位的贊和評論,我看書比較雜,也不怎麼認真,寫的這些東西都是書上看到的,希望大家喜歡,如果有不對的地方也希望大家指出

1.于謙被徐有貞害死,徐有貞被李賢算計,李賢有個女婿叫程敏政,程敏政因為一場科舉舞弊案被罷官,跟舞弊有關的考生叫徐經唐寅,徐經有個後人叫徐霞客,而唐寅有個朋友叫祝枝山,祝枝山的外祖父叫徐有貞,貴圈真亂

2.洪武十四年九月至洪武十五年閏二月明軍平定雲南,有四個不得不說的影響。
第一,雲南成為明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按照慣例,軍隊會抓一些孩子送進宮閹掉當太監,馬三寶小朋友很不幸成為了其中的一員,但是立志成為海賊王,哦不,立志去麥加朝聖的他沒有被命運擊垮,而且堅強的活了下來,並在靖難中立功,並被賜名鄭和,七下西洋,實現了去麥加的願望。
第三,打仗不僅會死敵人,也會死自己人,朱元璋看著傅友德呈上的陣亡軍官名單,目光停留在一個叫戚祥的名字上,這個人以前是他的親兵,跟隨他多年。於是下令,戚祥之子戚斌為明威將軍,登州衛指揮僉事,世襲罔替。戚家靠著一個鐵飯碗一直默默的存在著,直到兩百年後,有了一個有名的子孫 戚繼光。
第四,雲南是邊陲,自然需要親信去鎮守,於是朱元璋派了自己的乾兒子沐英去,只是去的有點兒久,從洪武十六年開始,直到1661年咒水之難最後一任黔國公沐天波死,沐家為大明鎮守西南兩百七十多年,大明武勛與國同休。鹿鼎記里的沐王府的人就是黔國公沐家。

3.咒水之難死去的不僅僅有最後一任黔國公,還有最後一任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之前說過,沐英是在洪武十六年去的雲南。而在洪武十五年,剛好是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的錦衣衛。

4.永樂十三年,著名的神童 內閣大學士解縉被錦衣衛指揮僉事紀綱丟在雪地里活活凍死。天理循環,正統十四年,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在朝堂上被文官群毆致死。

5.東廠的太監拜的是岳飛,在他們看來,朝堂上的那幫文官都是和秦檜一個嘴臉,沒一個好東西,而他們內監,忠心可比岳武穆。

6.說個大家都知道的,祖大壽是吳三桂的大舅。

7.戚繼光和俞大猷合稱俞龍戚虎,戚繼光和李成梁合稱南戚北李,遼東鎮李家李如松和大同鎮麻家麻貴合稱東李西麻。

8.鄭和下西洋的檔案存在兵部,被弘治重臣劉大夏燒了,也有說被他藏起來了,反正就是他弄不見的。

9.開國六公爵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並沒有常遇春,李善長封公爵是因為軍功。

10.巡撫制度推廣以後,並不一定每個省只有一個巡撫,比如湖廣就有三個,除了湖廣巡撫,還有鄖陽巡撫和偏沅巡撫,江西還有贛南巡撫,他們是針對少數民族和流民設立的。崇禎朝還在戰區設立巡撫,比如登萊巡撫,密雲巡撫。


多圖慎入!2015.8.12更新可能我找的這些算不上有趣,也算不上冷知識,反正就湊合看吧......
1.看看明人怎麼讀日語
最後一個亮了
看看明人怎麼讀日語

2.明朝人的工資收入和生活水平
【明朝人的工資收入和生活水平】擷芳主人 作
3.明朝的龍紋變化
明朝的龍紋變化(作者:擷芳主人)
4.「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來歷
不負責任轉帖:「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來歷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宮廷戲裏大家耳熟能詳,那麼,是否真的在皇帝的聖旨上皆由這八個字開頭呢?
若說源頭,那要從秦始皇統一天下談起,他稱雄天下,於是不再滿足於王的稱號了,定名號為皇帝,自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其玉璽上就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看來「皇帝」、「詔」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漢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備的皇帝制度。「詔曰」這兩個字則最早用於漢代的帝王文書中。之後一直被歷代帝王沿用下來。可是,「奉天承運」這幾個字,在明朝以前,卻從未在歷史中出現過。
據說,「奉天」這種叫法最早的發明者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西元1368年在南京稱帝,在那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規格最高的朝會大殿,便命名為「奉天殿」。後來,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篡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並把明朝的首都改遷為北京,又在北京模仿南京城建了規模更宏大的紫禁城,奉天殿自然也被原封不動的從南京「搬到了」北京。這「奉天承運」的說法恰是源於這座奉天殿。這一說法也曾在清朝治學嚴謹的大學者俞樾的《茶香寶續鈔》中有記載:「奉天承運」是「論奉天殿名而及之」,由此而知,這種四字用法最早源於明代的奉天殿。
另一種說法為:「奉天承運」這四個字連用就是開始於朱元璋,不僅因為他命名的「奉天殿」,也還因為他所捧的大圭上面刻著這幾個字。而這一說法則是由明朝萬曆時期的天文學家沈德符最早提出來的,在他寫的一本《萬曆野獲編》中記載,明太祖訓中曾經說過,皇帝所執的大圭刻著「奉天法祖」這幾個字,所以皇帝也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皇帝頒布的詔書前面也都會加上「奉天承運皇帝」的稱呼。「奉天承運皇帝」這稱號再加上「詔曰」這兩個字,重新斷句,漸漸就演變成了現在電視劇常聽到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說法。
另一個網址:古代聖旨開頭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由來
5.萬曆二十一年潛入日本的明朝間諜
會不會太高了?
文字版:文獻:萬曆二十一年 潛入日本的明朝間諜
原文太長我就不發完整圖片版了

6.明代禁習天文之含義
看到彗星要-1穩定哦~(玩過歐陸風雲都懂的)
【破招】明代禁習天文之含義
資料就一份,但是非常有用,希望大家能收藏一下~
一直有個說法,就是明代大明會典明確指出民間禁習天文一說,明黑也喜歡拿這個當黑點,但是我今天看書無意中發現一個對禁習天文的解讀,頓時豁然開朗。在這裡與諸君勉之。
出處為明代朱載堉《聖壽萬年考》,劃線部分寫的很明確,所謂的禁習天文,旨在禁止民間利用天文私造妖書蠱惑百姓,妄窺天命,但是真正的士大夫和學者研習天文卻是不在禁止範圍之內,而且還唯恐學者不精通天文,這就是一個亮點。
還有一點就是《大明會典》明確指出,民間精通天文地理的人才,禮部務必選賢舉能,為朝廷所用,進一步的說明了明代民間天文的研究並沒有被禁止。
至於沒有劃線的部分就是明代歷年徵召的精通天文學的文士入朝為官的記載,在此不再贅述~

補料
其實類似大明會典這樣,禁止民間習天文以防止民間造妖書蠱惑百姓,妄窺天命,威脅統治的不止是明朝。

如唐:
諸玄象器物、天文圖書、讖書、兵書、七曜歷、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違者徒二年。私習天文者亦同《唐律疏議?職制律》
諸造妖書及妖言者,絞。造,謂自造休咎及鬼神之言,妄說吉凶,涉於不順者《唐律疏議?賊盜律》
並私習天文者,並不在自首之例。《唐律疏議?名例律》

宋:
今後所有玄象器物、天文圖書、讖書、七曜歷、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及衷私傳習,如有者,並須焚毀。其司天監、翰林院人員並不得將前件圖書等,於外邊令人看覽。其諸陰陽、卜筮、占算之書,不在禁限。所有每年曆日,候朝廷頒行後,方許私雕印傳寫,所司不得預前流佈於外。違者,並准法科罪。
《宋刑統》「禁玄象器物」條
宋真宗還下過詔書:
圖緯推步之書,舊章所禁,私習尚多,其申嚴之。自今民間應有天象器物、讖候禁書,並令首納,所在焚毀。匿而不言者論以死,募告者賞錢十萬。星算伎術並送闕下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五六)

元:
《大元通制條格》詔令曰:
至元三年十一月十七日,中書省欽奉聖旨節該:據隨路軍民人匠,不以是何投下諸色人等,應有天文圖書、太乙雷公式、七曜歷、推背圖,聖旨到日,限一百日赴本處官司呈納。候限滿日,將收拾到前項禁書如法封記,申解赴部呈省。若限外收藏禁書並習天文之人,或因事發露,及有人首告到官,追究得實,並行斷罪。欽此。

至元二十一年五月,中書省為河間路捉獲賊徒隱藏苗太監偽造圖讖文書,奏奉聖旨施行外,又奏:這般星曆文書每,在先教拘收者道來,不好生拘收來的一般有。如今隨路里行榜文,這般文書教拘收呵,怎生?奏呵,奉聖旨:這的索甚問?那般者。欽此
《大元通制條格》「禁書」條

元世祖「括天下私藏天文圖讖、太乙、雷公式、七曜歷、推背圖、苗太監歷,有私習及收匿者罪之」 《元史?世祖紀》

至於明代《大明律》
凡私家收藏玄象器物、天文圖讖、應禁之書,及歷代帝王圖像、金玉符璽等物者,杖一百。若私習天文者,罪亦如之。並於犯人名下,追銀一十兩,給付告人充賞。

若僅從條文處罰來看,反而比唐宋要輕,只是仗一百,唐宋則是徒二年

清代就不提了,天文這段基本照抄明代的大明律。

SO~~~~~~明黑這是要黑遍中國所有朝代的節奏啊

有些人不懂歷史,動不動拿明朝禁天文來證明其他朝代的優越性。在些列舉一些其他朝代的做法:
三國時曹魏政權「科禁內學、兵書」。(《三國志·魏書·常林傳》)
「(泰始三年)禁星氣、讖緯之學。」(《晉書》卷三武帝紀)
泰始四年(公元268年)正月,《泰始律》規定:「凡私自收藏天文、圖讖之書的,均判有期徒刑兩年。」
公元375年,前秦苻堅下達詔令:「其增崇儒教;禁《老》、《庄》、圖讖之學,犯者棄市!」
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正月,孝文帝拓跋宏頒布了禁毀讖緯的文告:「圖讖之興,起於三季。既非經國之典,徒為妖邪所憑。自今圖讖、秘緯及名為《孔子閉房記》者,一皆焚之。留者以大辟論。又諸巫覡假稱神鬼,妄說吉凶,及委巷諸卜非墳典所載者,嚴加禁斷!」
永平四年(公元511年)和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北魏又頒布了兩道禁止天文圖書的詔令。
南朝劉宋始禁讖緯在孝武帝劉駿大明年間(公元457年~464年),南朝蕭梁禁讖緯是在蕭衍時期。
隋代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隋文帝楊堅下令:「私家不得藏緯候、圖讖。」楊廣登基後繼續禁有關讖緯的圖書。
《唐律疏議》之「私有玄象器物」條規定: 諸玄象器物、天文圖書、讖書、兵書、七曜歷、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違者徒二年。私習天文者亦同。
《宋刑統》:今後所有玄象器物、天文圖書、讖書、七曜歷、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及衷私傳習,如有者,並須焚毀。其司天監、翰林院人員並不得將前件圖書等,於外邊令人看覽。其諸陰陽、卜筮、占算之書,不在禁限。所有每年曆日,候朝廷頒行後,方許私雕印傳寫,所司不得預前流佈於外。違者,並准法科罪。
「諸道所送知天文相術等人凡三百五十有一,(太平興國二年)十二月丁巳朔,詔以六十有八人隸司天台,余悉黥面流海島。」(《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八十)
「(景德元年春)詔:圖緯推步之書,舊章所禁,私習尚多,其申嚴之。自今民間應有天象器物、讖侯禁書,並令首納,所在焚毀。匿而不言者論以死,募告者賞錢十萬。星算伎術人並送闕下。」(《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五六)
《大元通制條格》:至元三年十一月十七日,中書省欽奉聖旨節該:據隨路軍民人匠,不以是何投下諸色人等,應有天文圖書、太乙雷公式、七曜歷、推背圖,聖旨到日,限一百日赴本處官司呈納。候限滿日,將收拾到前項禁書如法封記,申解赴部呈省。若限外收藏禁書並習天文之人,或因事發露,及有人首告到官,追究得實,並行斷罪。欽此。
7.明代數學並非「沉寂」、「倒退」

8.網傳的所謂「日月旗」根本就是後人的杜撰,更不能代表明朝,事實上的「日月旗」並非明朝獨有
日月旗非明獨有的證據
9.明武宗朱厚照的「照」字在明實錄原文里是這樣寫的(四點底就代表「火」)

上昭下火!
10.明武宗愛好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並給自己起各種名字
中二病也要當皇帝

明武宗還自號「大慶法王西覺道圓明自在大定豐盛佛」
當然,這只是興趣而已,明武宗並非宗教信徒,詳見明武宗信仰伊斯蘭教嗎? - 荊光裕的回答
11.中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嘉靖大地震

12.明太祖為了給民眾普法,作《大誥》頒行天下,讓民眾學習。有《大誥》的犯人可以減刑,後來犯人不管有沒有隻要能背《大誥》內容的也減刑。堪稱明朝的普法運動。
《明史·刑法志》:
三十年,作《大明律》誥成。御午門,諭群臣曰:「朕仿古為治,明禮以導民,定律以繩頑,刊著為令。行之既久,犯者猶眾,故作《大誥》以示民,使知趨吉避凶之道。古人謂刑為祥刑,豈非欲民並生於天地間哉!然法在有司,民不周知,故命刑官取《大誥》條目,撮其要略,附載於律。凡榜文禁例悉除之,除謀逆及《律誥》該載外,其雜犯大小之罪,悉依贖罪例論斷,編次成書,刊布中外,令天下知所遵守。」
《大誥》者,太祖患民狃元習,徇私滅公,戾日滋,十八年,采輯官民過犯,條為《大誥》。其目十條:曰攬納戶,曰安保過付,曰詭寄田糧,曰民人經該不解物,曰灑派拋荒田土,曰倚法為奸,曰空引偷軍,曰黥刺在逃,曰官吏長解賣囚,曰寰中士夫不為君用。其罪至抄劄。次年復為《續編》、《三編》,皆頒學宮以課士,里置塾師教之。囚有《大誥》者,罪減等。於時,天下有講讀《大誥》師生來朝者十九萬餘人,並賜鈔遣還。自《律誥》出,而《大誥》所載諸峻令未嘗輕用。其後罪人率援《大誥》以減等,亦不復論其有無矣。
13.明代敖英《東谷贅言》云:

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蕃,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其來朝貢,則以恩禮待之。其朝鮮、安南、琉球、曰本、占城、暹羅、滿剌加諸國,烏思藏、童卜韓、胡奴兒於諸司,朵顏,赤斤、阿端、卜剌罕諸衛,奉法尤謹,朝廷待之,恩禮亦有加焉。嗚呼,盛哉!

這人放在今天肯定是個明吹。
另外,他還提到對「死社稷」的看法:

或問古者諸侯死社稷之義何如?予曰:「諸侯之社稷受之天子,傳之先君,不幸事勢危迫,當效死守之義也。然而有權焉。」古公不死社稷而遷岐山,勾踐不死社稷而棲會稽,卒能基王業,恢霸圖,何必死?唐玄宗荒淫之君也,豈達權哉!漁陽之變,棄社稷而西巡,幸而前星幹蠱,不失舊物。宋欽宗當金兵壓境之曰,誤執諸侯死社稷之義,乃舉族北轅,遺恨千古。究原而論,誤飲宗者何也?誤何者李綱也。先儒陳瑩中又曰:「靖康之役,景德之役誤之也。」蓋景德之幸,遼人未過河也。靖康之不幸,金人過河也。

14.中國最早的民間慈善組織出現於明代
中國社會公益網
同善會是最早的民間慈善組織。明萬曆18年(1590),楊東明組織父老在河南虞城創立第一個同善會組織,它隨後在江南地區流行起來。同善會大都由地方紳士舉辦。經費主要依賴會員捐獻。每次捐獻的金額,以嘉善同善會為例,從銀九分到九錢不等。隨著申請救助人數的增多,每次籌集的捐獻已入不敷出,於是,同善會開始置辦不動產--土地,以地租收入來維持同善會的運營。同善會定期舉行聚會,一般是每年四次。聚會的目的有三:一是收集會員的善款;二是根據會員平時調查的情況,確定救濟對象,討論款項的具體分配;三是由主會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演,勸人行善,做安分守己的良民,共建地方「好風俗」。同善會的救濟對象,首先是生活無著的孝子、節婦,其次是未被養濟院收容而不願以乞討為生的貧老病者。這些人先要經會員推薦,再由同善會調查核實,才有資格領取善款。在同善會集會講演結束後,有時也對聽講的貧民給予少量的施捨。
15.明代飲食思想與文化思潮

吃貨天堂啊!(ˉ﹃ˉ)
明中後期,社會盛行奢靡之風和享樂主義,也伴隨著個性解放和人文主義的思潮

16.明朝軍隊吃什麼?

17.明代官員的升遷路徑是什麼樣的?

18.弘光帝並非昏庸荒淫
假使這些完全無中生有的東西,你再幫他們說一遍,等於你也有責任啊

內容太長我就不發完整圖片版了,文字版鏈接:南明弘光帝「失德」駁議[完整]_南明史吧
19.明代中英第一次直接衝突與澳門
原文太長我就不發完整圖片版了,文字版鏈接:明代中英第一次直接衝突與澳門——來自中、英、葡三方的歷史記述

20.士人眼中的萬曆盛世
「明亡於萬曆」是誰說的?
[報道,獻上論文一篇]明、清之際士人對萬曆朝的眷戀
21.明代宗室的文化成就
不只是一堆蛀蟲
明代宗室的文化成就研究
21.晚明江南名妓與名士的婚戀情結
愛情故事~

恩,先這樣吧
2015.8.11更新:下面盡量說點輕鬆的吧
22.方孝孺被「誅十族」純屬謠言,這謠言在明朝就已經有了
歷史發明家祝允明
方孝孺殉難事迹的敘事演化與「誅十族」說考
23.我原來一直以為「韃子」只是漢族對通古斯滿人的蔑稱,直到......

24.明朝收復安南時安南展示了所謂「全民皆兵」
《明太宗實錄》永樂四年冬十月:

庚子 征討安南右副將軍新城侯張輔兵入雞陵關,至芹站。諜報芹站兩旁皆有伏,令膺揚將軍都督僉事呂毅及都督僉事黃中等領軍搜索,賊遁去。就哨昌江市橋,造浮橋,仍於市橋置堡,遣鷹楊將軍方政游擊將軍王恕等哨探直抵富良江北嘉林縣,大軍自芹站以西由他道至北江府新福縣,謀知左副將軍西平侯沐晟軍至白鶴,遂遣驃騎將軍朱榮往會,晟亦遣都指揮俞讓來。初,大軍入境,輔等以上命戒群下毋妄殺,所至感悅。至是,一帶州偽僉判鄧原,原諒江府南策州人莫遝、莫遠等來見,言賊恃偽東西都及宣江、洮江、沲江、富良江以為固,乃自三江府沲江南岸傘圓山循富良江南岸東下至寧江。又於富良江北岸循海潮江、希江、麻牢江至盤灘困枚山,緣江樹柵多邦隘,增築土城城柵相連亘九百餘里,盡發江北諸府州民二百餘萬守之,驅老幼婦女以助聲勢。又於富良江南岸緣江置樁盡取國中船艦列於樁內諸江海口俱下桿木以防攻擊賊之東都守備亦嚴時列象陣步隊於城柵內,賊眾水陸號七百萬,我師於江北岸戒嚴以待。然賊畏怯不敢渡江,蓋欲守險以老我師。我師遂自新福縣移營於三帶州個招市江口造船,圖進取。

《平定交南錄》:

十一月乙巳,西平侯統軍至三帶州,與王所遣都督朱榮會。癸酉,橫海將軍魯麟、驃騎將軍劉劄出拔困吾寨。是曰,有偽三帶州僉判鄧原南、策州人莫邃等來降。因詢降人,知賊巢穴在東、西二都,恃宣江、沲江、富良江以為險。自三江府沲江南岸傘圓山起,由富良江南岸東下直至寧江。又自富良江北岸自海潮江,由希江、麻牢江直至盤灘困枚山,立木為柵。又增築土城於多邦隘,樹柵立城,連橋接艦七百餘里。 (『連橋接艦七百餘里』,『據』原作『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匯鈔本改。) 又於富良江南岸緣江下木栰,悉國中舟艦泊其內。凡諸港汊可通舟處,俱下拒木以備。賊聚眾屯守水陸者, (『賊聚眾屯守水陸者』,原脫『眾』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今獻匯言本補。) 號七百萬。蓋悉驅國中老幼婦女以助聲勢,非實然也。

以上在一些細節處記載有不同,但大體是一樣的,特別是「七百萬」......
25.鄭和下西洋其實是賺錢的,而非一些人認為的賠本送錢

2015.8.12更新:
26. 晚明張應俞,寫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叫《杜騙新書》,共分二十四類,以故事形式描繪晚明社會形形色色的騙局。讀來不僅有趣,也增長了一些人生經驗。
節選一篇:

路途丟包行脫換
江賢,江西臨川縣人,錢本稀少,每年至七月割早谷之後,往福建崇安地方,以緔鞋為生。積至年冬,約有銀一拾余兩,收拾回家。中途偶見一包,賢撿入手,約有銀二三兩,不勝喜悅。從前一人曰:「見者有分,不許獨得。可藏在你箱中,待僻靜處,拿出來分。你撿者得二分,我見者得一分。」賢意亦肯,況銀納置彼箱,心中坦然無疑。行未數十步,忽一人忙趕到來,啼哭哀告,曰:「我失銀三兩,作一包,是揭借納官的。
你客官若拾得者,願體天心還我,陰功萬代。」前見者故作憐憫之容曰:「是此緔鞋財主拾得,要與我均分。既是你貧苦人的,我情願不分。你可出些收贖與他,叫他把還你。」賢被此人證出,只得開箱,叫失銀者將原銀包自己取去。但得其二錢收贖,亦自以為幸。不知自己銀已被棍將偽包換去矣。
至晚到烏石地方,取出收贖銀還酒,將剩者欲併入大包,打開只見銅鐵,其銀一毫也無,只得大哭而罷。
按:賢所撰銀,必早被棍覷見,故先偽設銀包套合。一棍在賢之先於荒僻處,俟賢來,投銀包於地,彼必撿之,乃出而欲與之分,令藏彼箱則與彼銀共一處矣。其後棍裝情哀取,賢自應開箱還之。何自開箱,使棍手親取其原包,則棍得以偽包換賢之銀,賢豈知防其脫換哉。故檢銀之時,即以其撿者前棍均分,勿入箱中,則彼窮於計矣。然二棍亦必於僻處再搶之矣。
故客路不在虛得人之有,而在密藏已之有也,斯無所失矣。

27.明朝公共輿論:「揭帖」明人敢把大字報貼在皇宮門口

明朝公共輿論:「揭帖」明人敢把大字報貼在皇宮門口

28.關於明初貪官「剝皮囊草」的真相

不要「見得風,是得雨」!

關於明初貪官的「剝皮囊草」 文:擷芳主人

今人愛談明初貪官剝皮之事,大多用清人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三十三引《草木子》語:「又案《草木子》記明祖嚴於吏治,凡守令貪酷者,許民赴京陳訴,贓至六十兩以上者,梟首示眾,仍剝皮實草,府州縣衛之左,特立一廟以祀土地,為剝皮之場,名曰皮場廟,官府公座旁各懸一剝皮實草之袋,使之觸目警心。」而查《草木子》並無這段記載。
這話實際出自明萬曆時王圻所編《稗史彙編》,《稗史彙編》卷七四《國憲門?刑法類?皮場廟》:「國朝初嚴於吏治,憲典火烈,中外臣工少不稱旨,非遠戍則門誅,死者甚眾。吏守貪酷,許民赴京陳訴。贓至六十兩以上者,梟首示眾,仍剝皮實草,以為將來之戒,於府、州、縣、衛、所之左特立一廟,以祀土地,為剝皮之場,名曰皮場廟。於公座傍各置剝皮實草之袋,欲使嘗接於目而儆於心。人皆惴惴焉,得以罷免為幸。」
關於「皮場廟」,《稗史彙編》說是因為明初設有剝皮之刑,設一土地廟為剝皮場所,故將此廟稱為「皮場廟」。明代小說《醋葫蘆》也提到了皮場廟:「**花果萬千枝,皮場廟裡多精緻,多精緻。賴有屯田,問津可據。」竟無絲毫肅殺之氣。
然而「皮場廟」之名,並非出自明代,南宋末年《夢梁錄》「東都隨朝祠」條云:
「惠應廟,即東都皮場廟,自南渡時,有直廟人商立者,攜其神像隨朝至杭,遂於吳山至德觀右立祖廟,又於萬松嶺侍郎橋巷元貞橋立行祠者三。按《會要》云:『神在東京顯仁坊,名曰皮場土地祠。政和年間賜廟額,封王爵。中興,隨朝到杭,累加號曰明靈昭惠慈佑王,神妃封曰靈婉嘉德夫人、靈淑嘉靖夫人。』按廟刻云:『其神乃古神農,於三王時都曲阜,世人食腥膻者,率致物故,因集天下孝義勇烈之士二十四人,分十二分野,播種採藥,至今於世極有神功,兩廡奉二十四仙醫使者是也。自漢唐至今,殲寇助順,其有聖跡,不可殫紀。』」
宋人王栐《燕翼貽謀錄》記載:「今行都試禮部者,皆禱於皮場廟,皮場即皮剝所也,建中靖國元年六月,傳聞皮場土地主瘍疾之不治者,詔封為靈貺侯,今廟在萬壽觀之晨華館,館與貢院為鄰,不知士人之禱始於何時,館因何而置廟也。」所謂皮剝所,聽著也很嚇人,實際上,這並非剝人皮的地方,宋末元初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五十六記載:「皮剝所,監官二人,以三班使臣充,掌割剝馬牛諸畜之死者。」《宋史》也說:「牧養上下監,掌治療病馬及申駒數,有耗失則送皮剝所。」另外,元《延佑四明志》云:「皮場廟在月湖聖功寺內,宋累封為明靈昭恵顯應王,原在汴顯仁坊皮角場,故名。」《文獻通考》卷五十七:「皮角場,掌收皮革、筋骨,以供作坊之用,置官與東西作坊同。」
皮場廟就是供奉皮場(皮剝所或皮角場)土地神的廟,而皮剝所是割剝死去的牲畜之皮,皮角場則收儲牲畜的皮革筋角,與剝人皮毫不相干,其設立更遠遠早於明代洪武時期。
《稗史彙編》作者王圻說:「(陶九成氏)作為《說郛》……余嘗讀而好之,至不能釋手,然猶懼其終於湮沒也,遂……重加讎校……若我朝諸君子所著小史諸書,有足闡發經傳、總領風教者,雖片言隻語,兼收並蓄。」已經說得很明確,《稗史彙編》以《說郛》為基礎,又收錄了明人的一些說法傳聞,故謂「稗史」。《說郛》為元末明初陶宗儀編纂,該書卷四十四有「皮場廟」一條,全文為:「今行都試禮部者,皆禱於皮場廟,皮場即皮剝所也,建中靖國元年六月,傳聞皮場土地主瘍疾之不治者,詔封為靈貺侯,今廟在萬壽宮之晨華館,與貢院為鄰,不知士人之禱始於何時,館因何而置廟也。」與《燕翼貽謀錄》原文幾乎一樣。並無剝人皮之說,因此《稗史彙編》里「剝皮實草」之語就屬於王圻加入的明人說法了。
在王圻之前,確實有過「太祖剝皮」之說,且出自海瑞之口。《明實錄》載:「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懇恩致仕兼陳一日治安天下事,謂……惟小民之念有其心不收其效者,失之有刑……太祖初剝皮囊草,洪武三十年定『枉法八十貫絞』之律,弘治士多廉介之節,民無漁奪之憂,政刑原非德禮外事,士乎,民乎,太祖之權衡審而兩全之矣。」海瑞援引太祖「剝皮囊草」之刑,遭到了其他官員的駁斥,山東道監察御史梅鵾祚說:「南京吏部侍郎海瑞言今日刑軽而侈談高皇帝『剝皮囊草』之法者,以清平之世創聞此不祥之語,豈引君當道志於仁者哉!」 廵按直隸監察御史房寰也上疏糾劾海瑞:「其蒞官無一善狀,惟務詐誕,矜己夸人,一言一動,無不為士論所嗤笑,妄引『剝皮囊草』之刑,啟皇上好殺之心。」

無論《明實錄》還是《明史》,均查不到洪武時期有「剝皮囊草」的命令,但海瑞之後,此說屢見,除《稗史彙編》外,沈德孚《萬曆野獲編》中也有兩處提及,一是卷十一「堂官笞屬官」條:「海剛峰起南總憲,到任後,忽設二大紅板凳,雲欲笞御史不法者,一時震駭,以為未有怪事。然終設而不用,其意亦欲姑示威嚴,以歷台綱耳。又上疏請征貪官,復國初剝皮囊草之制,時情尤恨之。御史梅鵾祚,因劾瑞導上法外淫刑,得旨亦云瑞偶失言,仍留供職。按太祖初制,亦偶一行耳。所謂古有之,而不可行於今者,此類是也。」另一處是卷十八「法外用刑」條:「太祖開國時,亦有贓官剝皮囊草之令。遭此刑者,即於所治之地,留貯其皮,以示繼至之官,聞今郡縣庫中尚有之,而內官娶婦者亦用此刑。末年悉除此等嚴法,且訓戒後聖,其詞危切,況臣下乎?」《萬曆野獲編》的說法與海瑞、《稗史彙編》皆可呼應,但除了多出兩句「聞」來的話,其他信息同樣簡略,「剝皮囊草」究竟創於何時、用於何人、何時所廢、載於何典等從來不提。
到清代,此事便成定論,《續通典》云:「明太祖開國之初,懲元季貪冒,重繩贓吏,其法至剝皮囊草,諭刑部,凡官吏有犯,宥罪復職,書過榜其門,使自省,不悛論如律。洪武十八年大誥三篇成,所列凌遲梟示種誅者,無慮千百,棄市已下萬數。」
不過,「剝皮囊草」也不只是和明太祖有關,清藍鼎元《鹿洲初集》有「壬午忠節略」一篇,寫靖難之役,其中說到:「建文壬午,燕王棣陷京師……大理少卿胡閏,衰絰不更,夷族不屈,命力士以爪落其齒,齒盡而罵聲不絕,剝皮實草,殺其家二百十七人。」通篇俱是驚悚之語,而說胡閏「剝皮實草」的,還有清初小說《女仙外史》等,
總之,明太祖對貪官「剝皮囊草」,在明代已有傳聞,但沒有直接史料記載,傳說者也不能盡道其詳。清代之後至今,這一說法已作為「信史」被引用無數次,成為明太祖無法洗脫的罪狀之一(殺貪官罪?),事實到底如何,已經沒有多少人關心了。

29.澄清對錦衣衛的錯誤認識

錦衣衛能隨便抓人?它只是個特務機構?——談對錦衣衛的錯誤認識

錦衣衛,這個名稱可謂如雷貫耳,可是隨著一些描小說,影視的流行,錦衣衛離它的本來面目越來越遠,變成了一個誇張的機構,幾乎成為了明朝黑暗統治的代名詞,所以,本人寫了一篇小文對關於錦衣衛的兩點錯誤認識作以澄清

澄清第一項:錦衣衛僅僅只是一個特務機構?
有很多的人認為,錦衣衛只是一個特務機構。這個看法其實是錯誤的。錦衣衛是洪武十五年成立的,他是由親軍督尉府和儀鸞司整合,發展而成的一個機構,在改革後被冠以衛的稱呼,可見在明太祖朱元璋的眼裡,錦衣衛首先是個衛所,是一個軍事機構。隸屬軍隊,錦衣衛按照朱元璋對軍隊的建設,擁有屯田。不僅如此錦衣衛還有上戰場征戰的義務。
如《明太祖實錄》中「乙亥,上以平羗將軍都指揮齊讓逗遛不進兵,平蠻無功,……錦衣衛指揮使河清、鳳陽衛指揮使宋忠為參將,統京衛及湖廣、江西等都司軍馬往代之。」
《明英宗實錄》「正統十四年十月辛亥,錦衣衛官旗士校征進還京奏請給賞給銀布。」
從上述兩點,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錦衣衛軍官,還是普通軍士,他們都有出征的義務。
很多人認為朱元璋末年罷錦衣衛獄,是廢除了錦衣衛,其實朱元璋只是廢除錦衣衛審問犯人的權力,試想一個龐大的軍事機構,怎麼能隨意廢除?
所以說,認為錦衣衛只是個特務機構是完全錯誤的,錦衣衛本質上是軍事機構,當然他還有很多超出軍事行為的職能(例如保衛皇帝),所以說錦衣衛是一個職能廣泛的軍事化管理機構,並不只是一個特務機構。

澄清第二項 錦衣衛有隨意抓人的特權
這一點一直成為明朝黑暗統治的證據,(昨天不還有個找明朝黑暗面的人提到錦衣衛可以隨便逮捕人嗎?)可事實上錦衣衛根本就沒有這個特權。
讓我們來看一則史料,萬曆四十七年錦衣衛章衛事指揮使駱思恭上書:
「臣衙門實與刑科職掌相關。反奉旨提人必用駕帖。由邢科簽名,然後遵行……」
這裡說的很清楚,錦衣衛抓人,必須有刑科給事中在駕帖上簽名,否則無法成行。所以說錦衣衛隨便逮捕人的特權是根本不存在的。它是要受到刑部的制約的。

30.明代軍人撫恤制度

明代軍人撫恤制度述略


明朝弘治十二年會試,有四個人參加了同一場,王守仁、唐伯虎、徐經、倫文敘。
其中唐伯虎和徐經因為舞弊案被廢了。

徐經有個後代叫徐霞客,是我國著名的旅行家。

唐伯虎在我國藝術圈的成就更不用說了。

王守仁在中國思想界的地位是可以跟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的人,他的思想影響了明朝中後期。

倫文敘雖然沒有其他人那麼出名,但他是狀元,傳說他小時候窮,總是去飯店佘粥,後來他中狀元了,所以這種粥被稱為狀元及第粥,據說南方有地方學生高考前會喝一下。

那場考試一共三百人左右,就有四個人對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

對了,還有後來寧王叛變的時候請了唐伯虎當幕僚,接著又是王守仁奉命平叛寧王,不知道這兩個當年同窗在江西見沒見過,如果相見,是否有許多說不盡的人生。


十三陵在昌平,去過的肯定都知道。從高速下來能看見一個環島,昌平人管他叫西關環島。從這過三四公里就到了十三陵景區。各位,環島上有個銅像,誰啊?李自成。小時候一直沒弄明白你把這李自成放人家老朱家祖墳邊上什麼心態,活著的時候互相掐,如今倒給人家老朱家當上保安了。記得當年左良玉就是率領的昌平子弟抗擊李自成。如今真是大和諧了。

真黑色幽默。


乳腺癌,明代就注意到了【隱至經年以後,如發不痛不癢,必於乳下潰一穴出膿,或經三五年,為瘡破陷,名曰奶癌,以其凹似喦穴也,不可治矣……洞見五內乃死。惟無夫婦人生者多……患此者必須早治】,但藥方是「人蔘湯調青皮甘草末等分,少入生薑汁,細呷之,一日夜五七次,其核自消」

苦瓜和尚石濤原名朱若極,是明朝靖江王朱亨嘉之子。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朱亨嘉在桂林僭稱監國,被瞿式耜擒獲,送至福州,翌年被南明隆武帝下令縊殺。所以石濤不像同為明朝宗室的朱耷(八大山人)那樣有亡國之痛、故國之思。順治八年,孔有德在桂林殺害靖江王府宗室老幼四百七十餘人,此時石濤已十一歲,但因其父是被南明所殺,所以仍不做明朝遺少,而是投向清人懷抱。康熙廿三年,石濤曾於南京長干寺迎駕,歌頌康熙是「神龍首尾光千焰,坐擁祥雲天際邊」,自稱「臣僧」。康熙廿八年復於揚州平山堂迎駕,康熙呼出其名,石濤感激涕零,欣喜若狂,激動得十餘日不能平靜,寫了兩首七律頌聖詩,極盡阿諛之能事。其一:【無路從容夜出關,黎明努力上平山。去此罕逢仁聖主,近前一步是天顏。松風滴露馬行疾,花氣襲人鳥道攀。兩代蒙恩慈氏遠,人間天上悉知還。】其二:【甲子長干新接駕,即今已巳路當先。聖聰勿睹呼名字,草野重瞻萬歲前。自愧羚羊無掛角,那能音吼說真傳。神龍首尾光千焰,雲擁祥雲天際邊。】

關於明人熱愛紅內褲的,大家可以看看沈璟和王驥德分別詠紅裩的小黃曲,沈璟還寫到了和妓女對換紅裩穿在官袍里,可見明人紅內褲款式男女皆宜這要遇見那個嚴厲的祭酒扒開外褲一定逃不掉一頓痛揍(《見聞雜記》:南大司成劉公曰寧…持法不阿。面笞(湖州某紈絝),揭衣見內褲大紅,盛怒加責。「)

明朝親王封號基本從國號、地望、州號上找。潭王-潭州,岷王-岷州,福王-福州,裕王-裕州。偉大的歷史發明家袁騰飛老師說明朝後期和清朝,王號用美字,嘉字,就是胡說了

明初有嬪妃殉葬制度,皇后、勛臣女、有子諸妃皆不必殉。明仁宗郭貴妃是武定侯郭英孫女,又生滕王、梁王、衛王,卻在殉葬之列。有明人筆記稱郭貴妃素與仁宗張皇后不睦,一日進宴,郭貴妃獻酒,欲鴆張皇后。張皇后生疑,不飲。仁宗笑著對張皇后說:「爾又疑之?」取酒自飲,崩。故郭氏不得不自裁。

明代的北京也有皇家消防隊,叫紅鋪。


《萬曆野獲編》中回憶一些,可能語言有出入:
1.北京附近有一群乞丐,都是自己閹了自己,但入不了宮做內侍的。他們群聚京城附近,搶劫來往落單的有錢人。據說搶劫手法先是圍堵,再是探其陰,估計就是摘桃。記得書上說被搶的有時連衣服都被扒光,人也會昏迷幾天。當時人稱他們閹丐。
2.朱元璋的兒子蜀王很愛讀書,朱元璋常稱呼他「蜀秀才」而不名。
3.打贏露梁海戰,和李舜成一起死的鄧子龍將軍。據說年輕時他得到一塊沉香木,一直隨身攜帶。海戰後,明軍找到鄧子龍將軍的遺體。首級不知所蹤,只好用那塊沉香木代替。仔細一看木頭的大小,紋路,像極了鄧將軍的首級。
4.明代公主嫁人,宮裡要派個老宮女去管事,叫管家婆。駙馬和公主想要啪啪啪,給先給管家婆行賄。萬曆妹妹永寧公主,因為駙馬行賄不足,沒啪啪啪。駙馬死了還是處女。萬曆的愛女壽陽公主,駙馬不行賄,結果啪啪不成,一氣之下跑去找萬曆告狀。結果管家婆先去告了叼狀,還夥同內侍在宮門口把駙馬打了。結果,駙馬被申斥,公主被申斥,管家婆受表揚了。
5.明成祖曾經冊封四方夷蠻並賜詩歌,冊封山勒石紀名,其中東方冊封足利義教(室町幕府三代將軍)為日本國王,賜詩歌並冊封日本一座東方神山,命令勒石紀名。這座山就是富士山。
6.嘉靖末年,有一個姓王的言官上奏書進諫。奏摺末尾提到,上(嘉靖)得以世宗饗太廟不亦美乎?說你死了,進太廟供起來時,用世宗這個廟號不是很好嘛?後來,嘉靖很生氣,把這個人下了死牢。結果最後,嘉靖死了,廟號果然是世宗。
7.英宗時,太監王振掌權。有個官員巴結他。官員長得面白無須。一天,王振問他,你怎麼不長鬍子?官員答道,老公(太監的稱號)不長須,兒子怎麼好先長。跟前面一位知友,說的于謙和項某某的事真好成一個對子。「無須王振兒,附耳于謙妾。」
8.萬曆時,內閣閣臣沈鯉每天上班時,都要先對著一塊小木牌念念叨叨好長時間。久而久之,就有各種傳言出來了。有的說沈鯉會妖術,每天都要施法。越鬧越大,後來萬曆命人把小木牌拿來,一看,上面寫的都是沈鯉的為官戒條。
9.今天我們看到的《大明英烈傳》其中關於鄱陽湖一戰的描寫,一個叫郭英的人物功勞被誇大了。原因是他的後代嘉靖朝勛臣郭某為了他祖先能封公,自己好跟著加官進爵,特地請人寫的這本書。後來,他用這本書製造了輿論,還承給嘉靖。果然,如願以償。

…………………………8.25 更新………………

10.

11.

12. 萬安很容易被想像為形容猥瑣的人物,其實不然,閣老長得很帥,《明史》說他「長身魁顏,眉目如刻畫」。《萬曆野獲編》說,萬安晚年陽萎,「門生御史倪進賢進秘方,洗之復起」,倪進賢因此榮獲「洗鳥御史」的稱號。《菽園雜記》也記此事,說是親自幫萬閣老洗的鳥。還有一個可以查查,叫擔土中書。


明朝因朱元璋的原因,律法禁止富商、豪強、庶民畜奴。

然而,在封建社會,奴婢存在事實上是無法避免的,明中葉後富商家中均有大量的奴婢;律法又禁止,怎麼辦呢,於是當賣身為奴走官府手續時,其實是被收為「義子」、「義女」,已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和真正的收養「義子『手續是一樣的,當然,此」義子「和真正的」義子「待遇就天差地別了。


我看到評論里對朱元璋的畫像大家有不同的意見,我認為,其實朱元璋長什麼樣,大家都沒法知道,這個是清朝人黑他的,我覺得有可能,明朝人自己畫的朱元璋的畫像,我覺得也有美顏的嫌疑,所以朱元璋到底長啥樣,大家都不知道,不過為了不誤導後來人,我覺定在朱元璋畫像下面加一行小字(清.朱元璋像),最後感謝大家批評指正~

以下是原答案

—————9.7日更新——————

我來說幾個茶葉方面的吧~

首先從朱元璋說起,話說這朱元璋啊,長相奇特,地包天是典型的農民企業家,草莽起家,建立了大明王朝,由於是農民家的孩子,所以當上皇帝後體察百姓疾苦,而在明朝之前,宋朝的大小龍團,密雲龍等茶餅,製作繁瑣,費工費力,朱元璋一看這不是明顯加重人民負擔嗎!!!於是就在洪武二十四(1391)下令廢團改散,廢除團餅茶改造散茶。據《野獲編補遺》記載:「至洪武二十四年九日,上以重勞民力,罷造龍團,惟采芽茶以進。」由此「開千古茗飲之宗」,散茶於是轟轟烈烈地登上了歷史舞台。

▲ 清 · 朱元璋像

要說起來,我們這些做茶的還是要感謝朱元璋的。在宋朝時,有一個愛茶皇帝宋徽宗趙佶,還寫了本書叫《大觀茶論》,宋徽宗將團餅茶發揮到極致,甚至要抽出茶芽里包裹的芽,叫龍團勝雪,那細嫩的不像話,我都懷疑會不會有味道。然後朱元璋一看,這麼嫩,做起來該多費事啊!所以就改成芽茶採摘上貢就好啦~如果不是朱元璋,我們還不知道在哪裡給茶芽抽裡面包裹的芽呢!

還有一個要感謝朱元璋的是,廢團改散為茶葉加工打開了新局面,之後的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的發明都是建立在散茶大興的基礎上的,另外景德鎮的瓷器,紫砂壺的興起,也都是由於改為散茶後飲茶方式的轉變而興起的。在明之前宋朝推崇的是兔毫盞,明之後景德鎮跟上潮流的變化,生產出的白瓷極受大眾喜歡才有了現在景德鎮的名聲。

所以大家以後再電視上看到,明朝之前有喝紅,黃,青,白,黑茶的話,那一定是茶葉穿越啦~

明朝我第二個要講的是朱權——朱元璋的十七子

我在高中時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兒》對被朱棣脅迫一塊造反的寧王朱權印象深刻,朱棣登基後將朱權發配到南昌,之後朱權的故事就結束啦,但是挺為朱權惋惜的,之前說好的「燕王善戰寧王善謀」呢,就這麼結束啦啊!然而等我上大學之後,一天在看歷代茶書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倒霉催的——明.朱權.《茶譜》!!!

What!?

不對啊,朱權不是打仗的嗎,怎麼就寫起茶書啦!!!會不會是同名,拿著跑去找老師,然後,發現真的是這倒霉催的!!!好吧,朱權被朱棣發配南昌之後只能裝著人畜無害的樣子寄情山水,額!好像明朝藩王不能出城,那就只好修修道喝喝茶啦!朱權也真是厲害,用來掩蓋自己而去喝茶還真讓他搞出來點東西,厲害啊!

全書約2000字,除緒論外,下分十六則,即品茶、收茶、點茶、熏香茶法、茶爐、茶灶、茶磨、茶碾、茶羅、茶架、茶匙、茶筅、茶甌、茶瓶、煎湯法、品水。

而且評價居然還不低朱權「崇新改易」,僅留下必需的幾件工具,並通過多年的實驗、體驗,對茶具的材質作了對比研究,還把探討的心得寫了下來。如對主要茶具茶壺、茶杯,他都有自己的探索。

好吧,話說朱權封寧王那年也是朱元璋廢團改散的那年,有點意思哈!

其他,說完皇家的事咱們再說說別的事

蒸青為炒青,明朝之前的茶葉多為蒸青綠茶,現在日本仍然沿用宋朝時傳過去的蒸青工藝,現在中國名優綠茶中,只有恩施玉露還用蒸青工藝。蒸青茶最大的特點是,蒸的時間短,青草氣會比較重,如果蒸的時間長,整個茶的香氣都很低,香氣物質會很少。明朝之後,開始出現的炒青茶,香氣高昂,所以明朝之後才會有人說,這茶真香!

嗯·,是的,明朝之後茶葉才香起來!

還有一個就是上面說的紫砂壺: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龔春(供春)。「餘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所以,如果你見到明朝之前的紫砂壺,那可能也是穿越的吧!

紫砂壺也是明代才出出現的!

還有就是: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1607),荷蘭海船自哇爪來澳門販茶,並轉運至歐洲,這可能是我國最早茶葉直銷歐洲的記錄,也是從這時開始中國茶進入了歐洲人的視野,也有有了之後的英國人喜歡喝茶,甚至不惜發動戰爭的事情。這裡可能是很多事情的根源啦!

明朝茶葉開始出口

其他,想到再補充

唐朝怎麼喝茶的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風俗?上海茶葉交易中心

大家要不要陪我一塊玩耍啊~


推薦閱讀:

吳三桂反清若成功,歷史書如何描述他的經歷為其洗白?
為什麼人們對於像長平之戰,太平天國這樣的族人內部屠戮的憤怒不及清朝蒙元等異族入關的屠戮來的大?
為什麼「壞人」陳友諒和「好人」張士誠都失敗了?
王守仁死後為什麼不能謚文正?
請問「時賊灌開封」中的「灌」應如何翻譯?

TAG:明朝 | 歷史 | 冷知識 | 有哪些X | 明朝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