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這本書的封面有什麼深刻的象徵意義么?顏色和意象是什麼?

為什麼北邊是白色,南邊是紅色,還有露出一點的頭盔?


謝邀。

目前我詢問下來的大致結論是:

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南明史》的封面出自柳同春《天念錄》。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南明史》則可能採用了通城縣的文物設計,但那個文物應當是假文物,並且該文物的設計很像現代工藝,所以光明版的封面設計是有誤的。

聽我細說。

不過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問 @汗青老師比較好,他在普通人在歷史方面有沒有可能超越汗青這樣的知乎用戶? - 汗青的回答中提了:

顧誠先生(北師大歷史系教授,《南明史》《明末農民戰爭史》作者)去世後,因我一直景仰顧先生,所以想給他出版全集,因此與顧夫人及先生的一些學生還有同事進行了幾年努力,從圖書館及顧夫人處搜集、整理、閱讀完了他全部作品,包括文革時期他發表在報紙上的短文都一篇不漏,並進行了勘誤。

我同時對這個問題也產生了興趣,百度了一下,查到這段話,出自文章不寫一句空:

以在北圖善本部尋出的柳同春的《天念錄》為例,從書名根本看不出同南明史有任何聯繫,但內容卻是南明史當事人的文書,並配有珍貴的插圖,包括清軍圍困南昌明軍的真實寫照。顧誠的《南明史》正是用該書提供的圖片作為封面。若非作者對史料的這種逐一爬梳,如此重要的文獻恐怕仍會塵封在書庫之中。

搜索了一下,沒有在網上找到這本書,於是拿去問了顧誠先生的高徒彭勇老師,在等待教導的過程中,我搜到了他博客上的一篇文章顧誠著作系列封面:

七月份,光明日報出版社曾在微博上貼出「顧誠著作系列」的封面徵求意見,我也在自己的微博里予以轉發。前幾日,責任編輯杜星女士把初定的封面發過來。學術著作,我比較喜歡素淡一些的封面,例如三聯的學術封面(學術講堂),廣西師大的一些封面(如史景遷系列)等。不過,不同的人讀者有不讀的審美標準,鑒於《南明史》和《明末農民戰爭》的成功發行中所體現的讀者群體挺多元化,現在的封面也符合我的審美標準,而且封面元素的選取還是匠心獨運的。

最近一周正集中精力審校《隱匿的疆土——衛所制度與明帝國》一冊。

左起:

  1. 沈萬三的像
  2. 大順政權的文物
  3. 大順政權的文物
  4. 江蘇太倉衛所的一方印

以下的封面是《光明日報》社微博在7月份展示的封面徵求意見圖。

文章中雖然沒有提及《南明史》,但是根據2和3都是大順政權的文物,初步可以斷定 @李超字子越 的回答中說《南明史》的封面是出自大順文物還是有史可稽的。

我在 @李超字子越答案的評論區中也默認了這一點:

不過彭勇老師後來回復我了:

後來我在網上搜到了這樣一篇文章通山縣李自成墓騙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鐵證如山,本來這些文章的真實性是不好保證的,不過彭勇老師是專註明清史研究的,我還是傾向於可以試著相信:

傳說的鐵馬蹬和鐵寶劍證明不是李自成遺物。現在通山闖王陵陳列的鐵馬蹬根本沒有「永昌」年款,也沒有鎏金,作為李自成不可能用鐵馬蹬,至少用銅馬蹬。把一隻鐵馬蹬作為李自成遺物顯然是牽強附會。那把傳說中的鐵寶劍又是不是李自成的呢?據光緒壬午通山《九宮山志》記載:「至今傳賊佩劍尚藏山下民家」;通山方面1990年新徵得一份《白雲異略》史料雲「李闖劍初為程九伯所得,後易手於程相楚者,傳至清為朱汝炎得之,後竟為汝炎之私物」。但在通山高湖朱家大屋朱汝炎後裔發現的此劍上面鏨刻是「米脂李延」銘文,劍也較普通,由此可見,程九伯殺死的李延根本不是李自成。

後來我詢問彭勇老師:

因為文物可能是假的,但文物的樣子應該是按照真實情況製造的,彭勇老師回復我:

這時我才想起來,早在二十年前,就曾有過一版南明史 (豆瓣),封面是:

這正是光明日報出版社《南明史》的插圖中所言的《天念錄》中的圖!而關於光明版頭盔是否符合歷史的問題, @汗青 老師今晚在私信中給了我解答,徵得老師同意貼過來:

幾個文物圖片我也看了,基本上都與李闖及大順無關,很多是現代工藝品。那頂頭盔是個臆造品,於史不符,無論明清都沒有這種款式,連基本的明清軍器形制都不吻合。這東西……除非用來唱戲。基本可以肯定是現代工藝品。
其他文物也很幼稚,那口劍倒是還成,但明味不夠,即便是老物件也年代堪憂,還弄個「除暴安良」……民造普品到頭了。
明代頭盔,大致有三種風格,早期承接元朝,風格非常接近,近半圓形,或有一圈帽檐很像民國時期的銅盆帽。一種是沒有帽檐的。再就是中後期出現的,比較接近清的款式,但沒那麼高,帽頂不是平的,然後前面有啄,與現在這個玩意大相徑庭,完全不是一個東西。朝鮮有不少留存的實物。封面用的這個就是現在沒有歷史知識的人臆造的工藝品。
我粗略搜了一下,明代盔甲:軍隊重要的防護裝備里除那個紅底座有中文牌子寫著頭盔的那個玩意是不靠譜贗品外,其他都沒什麼問題,可以參考看看明代頭盔是什麼風格。其中有清代的頭盔,不過就不用那麼嚴格區分了。總之,那個籌建博物館裡的這個玩意是個現代人臆造工藝品就對了。
而至於會不會是大順軍的頭盔特地為了和明朝不同而造出這個樣子的呢?就目前來看,各地明清軍器文物里,尚無此形物件,大順軍幾十萬之多,不可能一件不留存,所以這是個比較大的BUG。其次,任何時候製造軍器都要符合當時的生產條件和工藝,這件東西只是個普通鐵盔,但製造工藝上看光是個啄就夠製造人員喝一壺的,完全不符合量產需求,只能單品造。再就是任何時候大規模量產都不會脫離時代軌跡和風格,這東西和明代風格完全不搭,擱宋去也不搭,那隻能是戲文里的東西了……。

因而我大致得出下面的結論:

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南明史》的封面出自柳同春《天念錄》。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南明史》則可能採用了通城縣的文物設計,但那個文物應當是假文物,並且該文物的設計很像現代工藝,所以光明版的封面設計是有誤的。

至於紅白上下的設計,我傾向於 @趙佳鑫的答案:

第一個明顯的解讀: 大家都知道上北下南,所以封面的上半部分是指代明朝北方淪陷,陷入白色恐怖,下半部分指代南明勢力抵抗滿清入侵,經歷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蘇州大屠殺等,血流滿地,染紅南方。伸出的頭盔指代的是抵抗入侵的將士。
第二個明顯的解讀: 南明政權抵抗滿清的入侵,但未能成功,將士們浴血奮戰後倒地身亡,血染大地,戰袍平躺,唯有頭盔(由於結構原因)高聳,插入蒼白的天空。

就算原本不是這個出發點,這種解讀也是極棒的了。

最後還是感謝幾位老師不吝賜教。


本答案多圖,手機用戶請慎重點開,土豪請忽略本條提示。

頭盔素材選自:

這個看著還有點兒滄桑……

+++++++++++++++++++++++++++++++++++++++++++++++++++++++++++++++++++++++++
不過大順歷史博物館的其他文物,看著就略奇葩了……

首先:冠(頭頂酒壺系列):

冠(避雷針系列):

龍袍(瞎壁虎袍?):

皇冠鳳冠系列:

武器:

開鑼唱戲啦!!!!!!!!!!!!!!!!!!!


我有一套顧誠先生的作品集,五部六本(《南明史》有上下兩冊)。其封面上半截都是白底黑字,下半截顏色、圖畫各異,《南明史》是紅色配兜鏊,如題主所示。
《明末農民戰爭史》是黃色配大順文物,如下圖:

《隱匿的疆土》是綠色配印章,如下圖:

《李岩質疑》是青藍色配令牌,如下圖:

《明朝沒有沈萬三》是紫紅色配人像,如下圖:

如上,我個人覺得,上半截統一的白底黑字,應該是沒有什麼特殊含義的,就是統一風格。下半截顏色也沒什麼寓意,如果硬要解讀的話,《南明史》的紅色可以解讀為朱明;《明末農民戰爭史》的黃色可以解讀為土地;《隱匿的疆土》的綠色解釋為疆土也勉強,剩下兩本我就不知道怎麼解讀了。
下半截圖像都伸出一點,應該也沒有特殊含義,圖像本身倒是可以稍作解讀。《南明史》的兜鏊,表現了南明的戰亂和軍閥;《明末農民戰爭史》和《李岩質疑》的都是大順政權的文物,明末農民戰爭,大順政權是其代表,而李岩,一般也說成是大順政權的人;《隱匿的疆土》的印章是太倉衛所的印章,合題;《明朝沒有沈萬三》的人像據說就是沈萬三。。。。。但是——轉折來了——《明末農民戰爭史》和《李岩質疑》的封面文物都來自於通城大順國文物。而這一批文物中有李岩存在的證據——李岩令牌和李岩誄詞!這與顧誠先生的史學觀點相違背的。
所以個人猜測,這套書的封面設計只是單純的封面設計,根本沒看過顧誠先生的書。所以,其背後的意義沒什麼好解讀的,只是統一風格,以顏色作區分,再找個合題的圖像放上去,即便真有什麼寓意,恐怕也深刻不了。


半壁河山半壁血,三軍忠魂半入雲


首先需要審明的是,雖然《南明史》是顧老寫的,但顧老2003年去逝,一本2011年出版的書的封面絕不可能是顧老設計的。因此樓上講太多顧老的故事讓人覺得很繞彎子,甚至會有點緣木求魚的感覺。

其次書籍的封面都要在高度簡化的情況下盡量多的表情答意。新版南明史的封面設計也遵循這一原則。

作者問為何上白下紅,一點頭盔凸出到白色部分。作為天天以畫圖為生的人,說說兩個非常明顯易懂的解讀。

第一個明顯的解讀: 大家都知道上北下南,所以封面的上半部分是指代明朝北方淪陷,陷入白色恐怖,下半部分指代南明勢力抵抗滿清入侵,經歷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蘇州大屠殺等,血流滿地,染紅南方。伸出的頭盔指代的是抵抗入侵的將士。

第二個明顯的解讀: 南明政權抵抗滿清的入侵,但未能成功,將士們浴血奮戰後倒地身亡,血染大地,戰袍平躺,唯有頭盔(由於結構原因)高聳,插入蒼白的天空。

感覺知乎上的風氣越來越像貼吧了,很多人不關心題主的問題,自顧自的說一堆專業知識。這當然沒錯,但總得先給個緊扣題目且讓大眾信服的答案吧,是不?


That"s all.


貼個擦邊球吧!第一問應該由專業人士來答,第二問用以前看的文章可以貼個擦邊球,輔助問題相比大家都會有心中的答案(哪朝哪代的歷史沒有血淚)還是開放性的開腦洞吧!
這裡貼一條以前網路上的擦邊球!

來自鐵萬鋼的《裝幀設計中的黑白紅

書籍裝幀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與其他藝術門類一樣,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和巨大變化。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出版業的蓬勃發展,使得書籍裝幀開闢出了新的天地。

書籍封面的功能是傳遞書籍內容,其中封面的色彩對人的視覺衝擊力最大,因為色彩與人們的情感有著密切的聯繫。書籍封面設計是在有限的面積中去做文章,這就決定了書籍封面設計色彩的視覺傳遞信息要強,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色彩是書籍封面設計中引人注目的主要藝術語言,我認為黑白紅三種色彩更具有視覺衝擊力和抽象性的特徵,也更能發揮其誘人的魅力。

文革時期,中國的書籍裝幀藝術也遭受了一場大的磨難,這一時期,全中國的書籍封面幾乎成了「紅海洋」,這個特殊的「紅火的年代」里,中國的書籍裝幀藝術顯得非常單調。殘冬過後,中國的裝幀藝術迎來了一個陽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天。《論指揮》的封面,全黑的色彩立刻引起了當時社會的矚目,經歷了「十年浩劫」中的「海洋」,被其它豐富的顏色甚至是具有挑戰性的黑色封面隨替換,被專家認為這是歷史性突破。

書籍封面色彩塊面的並置關係,給讀者一種美的感受。黑白紅三色作為最基本的設計色元,其搭配設計具有獨特性和典型性。從書籍的內容出發,這三種色彩的提煉、概括更具有象徵性。例如:《大風暴之歌》頂部的黑色象徵革命的熱情;《紅煤》的大面積紅色象徵著燃燒的激情;《紅岩》的黑色象徵著黎明前的黑夜;《軍徽在新世紀閃光》大面積的白色象徵著無邊的明亮;《新水軍》下方的大塊白色代表著廣闊的海洋。很多嚴肅話題的書籍,封面甚至只用黑白兩種顏色,如《冰眼看日本》封面背景整體為黑色,只有書名是白顏色楷體。《抹殺不了的罪證》《絕對權力》等,也都屬於此類設計。

簡潔、明亮的色彩組合,最典型的搭配尚屬黑白紅三色。例如,紅色可以給讀者帶來喜悅和歡快,黑色更顯得濃重、典雅,白色則會帶給讀者乾淨、陽光和遐想。而少許的紅黑色加上大量的白色,這種色彩封面會帶來更神秘的感覺,適合女性類書籍。

紅色是中國人都喜愛的顏色,顯得喜慶、大方,它在表現中國傳統藝術方面有著獨到之處。例如《艷陽天》的大面積紅色,表達了豐收的快樂,黑白色的套用,使得整個畫面像一幅刻在太陽上的版畫;《戲曲作曲教程》淡紅色的戲曲人物裝飾了整個畫面,戲曲味很濃;《讓孩子出類拔萃》一書,手拉手的紅孩子和鋸齒形的右邊線,把傳統的剪紙搬到了封面上;《手扶拖拉機使用說明書》下面的一行麥穗使得上方的大面積紅成了一片紅色的麥田。精緻的構圖設計,配合簡潔、素雅的紅黑白色彩,往往更能強化書籍閱讀的舒適性,也能很好地運用在較為嚴謹、知識性強的書籍封面上,如:《新中國地圖》《新診療法》《小平論選》等等。

當一本書呈現在人們眼前時,人們最先看到的就是它的封面。對於書籍封面設計來說,它的封面應該與其中的內容是相匹配的,也就是說,有什麼樣的書就應該有什麼樣的封面來與它相呼應。在這裡,我依然用黑白紅三色來舉例說明:《詠梅詩詞精選》那一豎紅選用了梅花的顏色,周圍的白色選用了雪的顏色,墨枝則表現了梅花的堅強;《鐵水奔騰》下面是鋼鐵的廠房,紅色選用了爐火的顏色和鐵水的顏色;《抹不了的罪證》上部選用了鮮血的顏色。

封面色彩要表達書籍的性質與特徵,也要激發讀者情感的波瀾。封面的色彩必須符合書籍的特性,「隨類賦彩」是封面色彩藝術的基本規律。封面色彩具有從屬性質,它除了受到書籍內容的制約外,還受到立意、構圖、形象等形式因素的制約。封面設計的色彩既要與書籍的風貌格調一致,又不乏封面作者的獨創性。例如;《中國唱片》的設計,招展的紅旗像吹動的音符,一張黑邊紅底的唱片被設計成了冉冉升起的太陽,一看就知道唱片的內容是中國的革命歌曲;《中國史》書名是遒勁有力的隸屬,整個背景是中國式的紅地毯,上面的花紋華麗而古典。

封面顏色不僅要配合書籍內容,還要配合氣氛。郎咸平的著作《郎咸平說》封面上則比較喜歡運用黑白紅三色搭配,《郎咸平說:金融超限戰》、《貨幣戰爭》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其封面並不需要用到很多顏色,就能給人一種很穩重、高雅的感覺,且符合時下金融危機帶來的凝重的氣氛。

用黑白紅對比的效果來表達不同的內容和思想,在對比中求統一協調,使對比色統一於協調之中。當兩種顏色同時並置在一起時,雙方都會把對方推向自己的補色,紅和黑、紅和白、黑和白並置,使得紅的更紅、黑的更黑、白的更白。如《紅與黑》的紅黑背景就使封面的白色字體顯得更白;《日本侵華教育全史》一行紅色的「日本侵華教育」和白色的「全史」,反襯出大面積的黑背景,給人一種壓抑感和沉重感。可見,黑白紅三色的得體藝術處理,能在讀者的視覺中產生奪目的效果。

書籍封面設計的色彩運用,要辯證地全面理解每種色彩的性質和功能,以及給人心理帶來的影響。例如,黑色在中國傳統觀念上被視為不好的顏色,給人以悲哀、憂鬱之感,但是它又有莊重、神秘、沉穩的內涵。「黑色封面」在現代國內外市場已被讀者接受。相信書籍裝幀設計者們會廣開思路,不斷創新,結合中國傳統的剪紙、版畫、建築彩繪、戲曲臉譜等等,從中尋找書籍封面設計的氣氛、意境和情調,用黑白紅三色設計出更多的富有新時代氣息的佳作。

查看圖片

查看圖片查看圖片查看圖片

查看圖片

水水而已~~嫑噴偶喲~~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黃錦?
假如明朝一直延續了到了現代,會是什麼樣的?
明朝天啟大爆炸究竟是怎麼回事?

TAG:明朝 | 歷史 | 明朝歷史 | 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