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反清若成功,歷史書如何描述他的經歷為其洗白?


洪承疇過大壽,下屬照例要賀壽,賀禮好備,可惜以洪大人的經歷,賀文實在難寫。有高手寫了一篇,其中有兩句,堪稱洗地屆的絕唱:公以為,殺吾君者即吾仇也;殺吾仇者即吾君也。這意思是說,李自成殺了崇禎帝,大清滅了李自成,洪大人以李自成為仇,以大清為君,簡直是忠臣典範。洪承疇一見,大喜。

吳三桂可以仿照這個來,試寫一個:先皇,吾君也,闖逆,吾仇也,鰲拜,吾友也。朕以為,殺吾君者即吾仇也;殺吾仇者即吾君也;殺吾友者即吾敵也。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事友以信。朕自束髮起凡三十載,須臾未敢忘也。


首發微信平台:霍老爺的小木屋(ddz_233)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給你一個大盜賊的視界


史臣曰:朱明政衰,皇圖板蕩,群盜發逐鹿之飢,女真復韃靼之寇,殄暴無厭,橫流靡救。太祖奮亡國之哀兵,假子胥之妙策,密運雄圖,復我華夏。而屈千金之身求可汗之援,負天下之怨誅獨夫桂逆,決神機而速若疾雷,忍韜晦而卧薪嘗膽。趁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一掃膻腥。比於晉宣帝、唐高祖,無多讓焉。
——《周史稿》民國·趙爾巽等撰

周太祖以兩度反叛,反覆無常名。引女真入關、弒桂王於滇亦其人也。然朱明末世,積弊難除,百端難理。女真又英主迭興,中原淪陷,剃髮易冠,此其艱巨,較諸陰謀篡竊,殆百倍過之。雖有污名,亦不負其威名焉。
——呂思勉

周太祖雖逆掃韃虜,匡複中華。但畢竟得國不正,其國祚自當難穩,故而歐美列強甫至,便一敗塗地,割地賠款,使我華夏再度斯文掃地。
——錢穆

我們現在抗日的困頓,比明末抗清還要艱難。而曲線救國的重要性,堪比當年投靠滿清再反正的周太祖吳三桂之壯舉。所以在前線奮勇殺敵的國軍將士們,一旦給養不足,你們都可以投降日偽,為反共和將來的對日反攻保存有生力量。而那些批評我們投降主義的共產黨和社會人士,都是不懂歷史的傻子。
——蔣介石

吳三桂是個反覆無常的梟雄人物,他先前甘為滿洲貴族前驅,瘋狂鎮壓人民起義是應當否定的。後來欺負人家玄燁孤兒寡母,雖然對恢復中華文化還是有一定貢獻,但其人品是不足取的。
——毛澤東

人民解放軍進軍西域和西藏後,遇到的國際阻力是極大的。這都是因為周朝太祖吳三桂沒有能力完全收復西域和西藏,留下了歷史遺留問題。
——周恩來

周太祖吳三桂,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只是憑藉關寧軍力,勾結女真奴隸主貴族,殘酷鎮壓了李自成張獻忠的人民起義而獲得了一塊根據地。後來又趁著女真幼主暗弱,這才再度反叛竊取了天下。此後又在進軍準噶爾蒙古時屢屢受挫,晚年又寵幸奸臣韋小寶,留下了一個喪權辱國不斷跟帝國主義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恥辱朝代。民國時期各個軍閥紛紛勾結帝國主義,都聲稱是效仿吳三桂忍辱負重,給中國的歷史開了一個極其惡劣而不要臉的壞頭。
——范文瀾

明末清初,有三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那就是闖王李自成、女真多爾袞、周太祖吳三桂。其中吳三桂是最耀眼的那顆民族英雄之星,他掃清了腐敗無能的南明政府,推翻了暴行累累的滿清政府,建立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周朝。他是我國歷史上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民族英雄。他和陳圓圓的故事更是傳為千古美談,他一生十功一過,瑕不掩瑜。
他的姓名與業績,不僅垂諸於中國史籍,而且載記於世界史冊。
——閻崇年《正說吳周三百年》

大周太祖吳三桂,一個媲美冉閔的民族英雄,將所有胡人屠殺乾淨的英雄。請吧友們靜候,我將撰寫一篇《周太祖和殺胡令》。
——百度貼吧某吧友

不轉不是中國人,據說現在不讓拍周太祖吳三桂的電視劇。可惡!讓我們天天看貪官遍地走的明朝官場劇,卻不拍我大周太祖。
——微信公眾號

如何評價周太祖吳三桂?
——知乎提問

評書《清周演義》,主要講述了俊俏小生吳三桂北京打擂,結識挽雲追電一丈青陳圓圓,陳圓圓騎著粉紅嬌騮馬,手持八百斤閉月羞花錘打遍天下,幫助吳三桂最後統一天下的故事。其中著名橋段《陳圓圓三打多爾袞》《陳圓圓緬甸打定國》《陳圓圓駕雲渡海斬鄭經》《陳圓圓撒豆成兵退羅剎》都被改編為京劇。陳圓圓成為即穆桂英、樊梨花之後的民間傳奇女英雄人物。

二月河的著名小說《昭武大帝》即將拍成大型電視連續劇,由著名編劇朱蘇進執筆,據說由著名演員巍子(曾成功試驗岳不群)飾演昭武大帝吳三桂,陳圓圓的角色還在遴選之中。主題曲改編自原紀念鄭成功的歌曲改編而來的《我真的還想再造十次反》,片尾曲則名叫《真君子》。


有明一代,挽大廈於將傾者不過三人,其一正統之于謙,其二正德之王守仁,其三崇禎之吳三桂。此三者,皆乃不世之人傑,盛世則賢亂世則雄。明之脊樑,蓋此屬之功。————《弘光雜記》

我在南京傳教時曾經見到過吳三桂大將軍一面,當時他完成了對關外那些野蠻人的作戰後五年了,辭掉了軍職,在南京做公爵。老實說,我沒辦法把這位威名赫赫的大將軍和眼前這個消瘦的老人聯繫在一起。據說他曾經為了一個女人一怒之下轉換陣營,我想這簡直是最浪漫的騎士精神了。只是我也曾經想過,如果他最後在野蠻人的宮殿中沒有實施官方宣稱的他那偉大的計劃,他或許會在野蠻人的王朝里同樣做一個將軍。
————《傳教士鄭白明日記》

若無吳三桂,主中原者,我皇清也。
————愛新覺羅降部、歸命男永綬

但使關寧鐵騎在,不教羅剎度北海。
————民間諺語

學習吳三桂大將軍的精神!暫降賊虜,日後反攻!
————某國軍

關聖吳聖在上,佑我蘭芳共和國國祚長存。
————羅芳伯

吳三桂將軍是我的偶像。
————孫立人

吳三桂瘋狂鎮壓當時的農民起義軍,使得本會成功的無產階級起義胎死腹中。但他抗爭當時的後金侵略者的精神是可取的,這也是因為時代局限性造成的。對於吳三桂的態度,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
————毛澤東


本朝有某孝廉獻吳逆詩云:「力窮楚覆求秦救,心死韓亡受漢封。」聖祖愛其巧於用典,遣人訪之。其人逃。——《隨園詩話》


大周太祖,少而神俊,長而雄武,孝聞九邊,勇冠三軍,邊帥莫及,闖寇構亂,中原板蕩,召衛神京,計不兩全,屈己求援,乞師東夷,為雪帝仇,臣事清虜,奈之何哉,太祖之心,始終為漢,卧薪嘗膽,天授智勇,起於邊陲,雄於曹劉,攜兩藩而興天兵,檄文出而萬民從,收江南而復中原,平陝甘而光京師,駕遼東而滅東虜,征大漠而降蒙部,討羅剎而平北海,伐准部而定西域,大誅四夷之侵侮者,掃清妖氛,再浴華風,統一神州,成功駿烈,威加四海,德澤遐被,四方賓服,慕化稱臣,緯武經文,漢唐宋元明諸君誠有所未及也,此所以能為千百年之基也。大周昭武二十五年,帝龍馭賓天,謚曰承天弘運聖武神德肇業極仁孝睿英端立毅欽章文安定紀高皇帝——《周太祖實錄》

《周史》贊曰:「古之天子,非德不王。三代以來,始傳以世,各因其勢,有德興而無德絕,豈非天命也。周在明、清之際,雖未積功累仁,而太祖之興,因大勢而起者也。雖有治有亂,然其有天下年三百,可謂盛哉!豈非人厭清虜亂而蒙德澤,繼以太宗世宗聖祖之治,制度紀綱之法,後世有以憑藉扶持,而能永其天命歟?」

辛巳年中,周寇東來,叩關通商,索要賠償,江戶(幕府)不堪欺辱,傳令天下諸藩並商賈及本百姓加稅以資禦敵,然詔令一下,諸國悚然,有識者謂之,動亂日本,以此開端,德川之天下不永之期可見矣 —————— 《史疑雜篇元祿亂世探析》新井白石


姜維用驅虎吞狼之計,先滅鄧艾再除鍾會,惜乎後主誤死江中,遂另立新帝,開府治事,如武侯故事。


我們先看看吳三桂被認為幹了哪些壞事:
1. 引清兵入關,最終顛覆漢人政權
2. 弄死了永曆帝
3. 再度造反
吳三桂所作所為有違綱常,也讓民族主義者不滿。但是,若吳三桂造反成功的話,其中1、3就不是問題了。漢人政權仍然被他延續,比起當年明末關外岌岌可危的態勢,吳三桂反而有功了(有點破珍瓏局的感覺)。至於造反這個反覆的問題,對帝王來說從來不算回事,趙匡胤黃袍加身誰怪過來?劉秀又何嘗不是出於更始而又自立?

至於2,作為前朝臣子反而弄死了前朝皇帝,不算什麼嚴重的事情,項羽、朱元璋都干過這事。吳三桂算起來比他們還強點(畢竟弄死的不是崇禎)。

所以說,吳三桂這些污點之所以需要洗恰恰是因為他沒有造反成功,所以身敗名裂。如果一統中華,就算如實記載,不加隱晦,他也不亞於諸多開國之君,無需洗白。

李世民弄死兄弟,逼父退位,但是治理天下確實不錯,不還是一代明君?


即使遺臭萬年也要忠於大明,大明忠臣精忠報國吳三桂」
《兵車還》是吳三桂與眾將士在關邊抵抗清軍時吳三桂所做。由於奸臣當道、朝廷猜忌,軍中更是糧餉不足,將士們思鄉心切、軍心動搖。為鼓勵各位將士振作精神,穩定軍心。吳三桂遂唱此曲,鼓勵將士們化思鄉之情為抗戰之力,保衛家國。他不是後世想的那樣,他不在乎後世的唾罵,他用自己的方法為明朝盡忠,哪怕遺臭萬年也要在荊棘的路上不斷前行,他用自己的方法為大明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他是隋朝的宇文拓,唐朝的郭子儀,
精忠報國吳三桂,
力挽狂瀾漢中王。
只肩獨撐朱家天,
千載惡名孤身持。
即使被烙上漢奸,賣國賊的烙印,被敵人與己方共同藐視,鄙夷,即使內心傷痕纍纍,流著血淚,也要為明朝的未來而奮鬥到最後。
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這就是忠肝義膽吳三桂。
被人誤解成叛徒,被打上禽獸的!烙印,
吳三桂,生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身於遼西將門望族,文武雙全,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時年20歲在朝堂之上與崇禎爭辯,他的才華深得崇禎賞識,崇禎禮賢下士與吳三桂把酒言觀,吳三桂感恩涕零,往後的軍旅生涯不斷立下戰功,鎮壓農民起義,怒殺清狗,戰功顯赫,賜予尚方寶劍,甚至還因為吳三桂的一句稱讚就將自己的寵妃陳圓圓賜予吳三桂。
他所做的不是為了榮華富貴,他完全可以躲在一邊觀戰,但是他不想輸,於是身先士卒,這隻為了報答崇禎的知遇之恩。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頒布「七大恨」,起兵反明,發動薩爾滸之戰,大敗明軍,之後一直掌握戰爭主動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連勝六十三場,明軍無不膽寒,眼看大明危在旦夕。
吳三桂與努爾哈赤第一次交鋒於寧遠開始,吳三桂以1.7萬明軍力扛努爾哈赤約6萬兵馬,守城多日,努爾哈赤傷亡慘重而撤軍,撤回盛京途中被吳三桂所埋伏的的紅衣大炮擊中,努爾哈赤不久重傷不治而亡。努爾哈赤自稱「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征討諸處,戰無不捷,攻無不可,惟寧遠一城不下,惟吳三桂一人不能敵。」(《清高祖實錄》)。擊敗努爾哈赤後,吳三桂開始了不斷的鎮壓農民起義,崇禎年間大小農民起義上千起,近一半是吳三桂所撲滅,明朝的財政危機讓吳三桂僅有三萬兵馬,還要到處分兵,有數次九死一生,差點被十倍於他的反賊所滅,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稱天聰汗,多次進攻明朝,指揮清軍取得松錦大捷,殲滅明軍五萬餘人,在降服松山、錦州後,清軍佔領了除寧遠外的明朝關外全部城鎮。
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再次遣軍入關,連破遠至山東的八十餘城,明朝又再次陷入滅亡的困境,吳三桂此時已經平定境內農民起義調往山海關,皇太極誓要為父報仇,兩強相遇,皇太極中了吳三桂離間之計,吳三桂三萬對十萬,再次大破清軍,皇太極重傷遁走可惜天亡大明,前狼後虎,剛擊敗皇太極不久,李自成襄城一戰擊敗孫傳庭,幾十萬大軍直逼京城,遠水救不了近火,吳三桂三萬大軍即便日夜兼程,十萬火急,等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自縊,吳三桂才到達豐潤一帶,李自成進京之後以吳家百餘口逼迫吳三桂投降,未果,殺吳家百餘口和崇禎第三子朱慈炯,國讎家恨,吳三桂勢單力孤,相對於攻佔北京逼死崇禎帝的李自成,被明朝冊封過的建州女真反而是自己人,於是與多爾袞定下盟約共同匡扶大明江山,立明朝皇室為帝。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與駐守山海關將領吳三桂進行一片石戰役擊敗李自成,將李自成趕出京城,並且將導致崇禎自殺的京城官員屠戮一空,還在大臣家中搜到幾千萬兩白銀,而需要平定李自成的軍費只需要幾百萬兩,大臣誤大明,該殺該剮,之後藉助清軍的力量屢次擊敗大順軍隊,1645年(順治二年)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遭村民誤殺致死,崇禎以及吳家百餘口大仇得報,吳三桂無愧於大明,無愧於崇禎大帝知遇之恩。吳三桂到底是一廂情願,清廷已經坐大,撕毀盟約自立為帝,吳三桂騎虎難下,為了大明江山只能隱忍,為了救下永曆帝朱由榔,親自帶兵進兵緬甸討回朱由榔,用與朱由榔外貌相似的人當替身替朱由榔而死,真正朱由榔則被送往歐洲尋求羅馬教廷庇護。康熙十三年為「周王」元年,並聯合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和各地反清勢力起事,以圖匡扶大明,起義雖然被宦官韋小寶所發現而導致康熙早有準備,但吳三桂乃是岳飛一樣的強將,很快就打下了清朝半壁江山,次年攻佔河北等地,清庭震驚,滿清皇帝康熙親帥大軍十萬於吳三桂將軍於河北決戰。吳將軍三戰三捷,手刃康熙,之後帥輕騎直取京城,滿清太皇太后驚恐萬分,不得不帶著京城的的奇珍異寶,金銀糧米,取道遵化和山海關逃往盛京,準備到那裡重起爐灶,重建蟎清朝廷。吳將軍用自己的壯舉,譜寫了一曲忠誠的讚歌。


看了半天,沒一個洗弒永曆的么。
他反清那陣,早已經用弓弦勒死了永曆帝,以至於要打明朝旗號,智囊都說;這事不可再。於是稱周。


看到了一個可以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問題。

吳三桂出生於遼東,自幼善騎射,在18見時以20名家丁救其父吳襄衝出皇太極數萬大軍的包圍,由此一戰成功。在以後的軍旅生涯中,雖然所帶部屬作戰勇敢,但仍難以拯救大明王朝因其政治腐朽而一步步走向滅亡。

崇禎17年,李自成攻破大同、真定後,吳三桂火速前往北京救援。然而在到達豐潤時,北京城破,崇禎帝自殺。吳三桂在萬般無奈之下退回山海關,後拒絕了李自成招降的請求,導致在北京的家被大順軍所抄。因吳三桂拒不投降,李自成發兵二十萬,決定滅吳保關。

因雙方實力懸殊,吳三桂陷入沉思,此時清朝讓其加盟為崇禎皇復仇的對伍,熟讀三國的吳三桂立刻決定效仿黃權,加入清軍的隊伍。並在一片石,大敗逼死崇禎的叛軍。在入關之後,他看到了南明的腐朽,不僅內訌不斷,而且還提出劃江而治的方案,為了維持領土的完整以及祖國的統一,吳三桂決定繼續跟隨清軍清一中國,使得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不至在他眼中分裂。

吳三桂便在這種思想之下,攻打陝西、四川等地的農民軍殘部,並攻入雲南,最後為防止永曆帝在海外建立流亡政府,危害祖國統一,便進軍緬甸,將這一分裂的潛在危脅滅掉。

在此之後,吳三桂潛心經營其在雲南的領地,看到清朝基本完成祖國統一,便決定將其趕出中原後,再繼承其新建立的朝貢勢力,由此擴大中華的統治範圍。又在此時,發現崇禎三子隱藏於民間,於是便在康熙十三年聯合尚之信、耿精忠等人集體反清。

在堅苦卓決的反清鬥爭中,受清朝壓迫的各民族雲集響應。為此立下汗馬功勞的便是察哈爾部,察哈爾攻破滿清首都,成功的實現了斬首行動。斷絕了清軍回鄉退路,八旗軍只能順勢投降。在攻破北京後,朝鮮國攻入滿清的老家盛京,讓其再也沒有東山再起的資本。

為了防止尚在清朝統治區的崇禎之子被清廷發現,為掩人耳目吳三桂以大周的名義稱帝,年號昭武。由他異常注意民族團結,不僅讓受滿清壓迫的西北和平獨得到了獨立自決,也讓土蕃大和尚不再受朝貢之苦。各民族同胞為表示對大周昭武皇帝的崇拜,共尊其為文殊菩薩。為了維持羈縻區的安定,吳三桂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繼續擔當中國的皇帝,並封崇禎之子為王,維持二王三恪的古禮

可惜不幸的是,本已恢復和平的中原大地,被葛二蛋打破,又一個蠻族王朝入主中原。中原大地陷入了淮嘎爾與察哈爾兩伙蠻族的蹂躪之下。

為了紀念那段短暫的和平時光,讓我們共同緬懷偉大的昭武帝吳三桂。


王輔臣傳
面對空前的民族危機,吳三桂暫忘奪妻之恨,與李自成聯手共同抗清。李自成於一片石之戰潰敗於八旗軍,節節敗退,一直退至釣魚台,兼并了當地勢力張獻忠,堅持抗清。清軍長驅直入中原地區,吳三桂節節敗退,但敗退過程中收伏了王輔臣、耿精忠、孔有德、尚可喜等為己所用。三桂於北方侵擾清軍,但為保存有生實力,並不發動戰爭;名將王輔臣未經吳三桂同意情況下,在正定地區伏擊清軍,並獲全勝。李自成大喜,嘉獎王輔臣,但三桂不喜,向來有風度的三桂竟然對輔臣破口大罵。
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清,大清軍隊在中國實施了揚州十日 嘉定三屠,不得人心,被李吳聯軍轟出中原,退回盛京。李自成與吳三桂的矛盾爆發,三桂推翻了李自成,稱帝,是為周太祖;李自成被迫退回台灣,依靠荷蘭殖民者苟延殘喘。
荷蘭欲趁中國內戰之際,攻佔中國;吳三桂命王輔臣與吳應熊聯合帶兵出擊。不料應熊死於荷蘭軍炮火中,輔臣雖打敗了荷蘭軍,仍為三桂不喜。
三桂治周,民不聊生,輔臣忠言直諫,觸犯了三桂。三桂輔臣矛盾總爆發,二人竟至對罵,輔臣道:「正定之戰之時,君辱我四十餘日,今又四十餘日也?」三桂道:「王輔臣,汝不欲清軍多佔地,實在荒唐至極。天下三分,清軍多佔,則大順少佔,方才愛國。何為愛國,汝愛李自成之國乎?須知國中有國,我,清、順,三國志。」王輔臣俯罪,念其功勞,罷歸鄉里,後餓死。


《周太祖本紀》

十二月初三日,太祖至舊晚坡 ,檄緬送帝。

及二鼓,言帝至矣。

太祖隨眾出迎,見二艘渡江來,一為帝及宮眷,一為諸臣及家屬。有緬相及蠻兵二百餘人俱至。

太祖送帝及宮眷於公所。

帝南面坐,達旦。

太祖標下舊官相繼入見,或拜,或叩首而返。

少頃,太祖進見,見帝拜,伏地不能起。

帝問為誰,稱名應。

帝切責曰:『汝非漢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為奸叛國負君若此?汝自問汝之良心安在?』

太祖對曰:『上可知趙氏孤兒故事乎?』

帝卒曰:『能脫乎?』

太祖對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復索之,奈何』

帝曰:『今亦已矣,程嬰卿能任之乎?』

太祖對曰:『某能任之。』

帝曰:『子彊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

帝令之去,太祖伏不能起,淚如雨下,左右扶之出,自後不復見。

或有人云:太祖已北逐胡君,肅清華夏,復我中國之舊疆。何不還國於朱明?以全君臣之義。

此語大謬!按此高論,明太祖何不還國於趙宋?


明末,中華民族正面臨著韃虜入侵禮崩樂壞的大危機,為了拯救民族的危機,以吳三桂為中心的3位【嗶】站了出來,為了保護我們的中華民族,他們能做的事,就是……


幾年前研究過東晉十六國史。發現有人和吳三桂特像---慕容垂。先叛前燕(明),後反前秦(清),建立後燕(周)。
我想,最開始,慕容垂一定沒考慮這麼曲線的救國方式,形也勢也。他是被歷史的洪流裹挾著一路向前。最終,憑藉淝水之戰,趁機復國。他也就洗刷了「鮮卑奸」的罪名。
可惜吳三桂沒有碰到一個好的時機。

回到問題,他會如何洗地?根本不用洗,忍辱負重,光復華夏,大功一件,足夠抵消之前的種種。


那還不簡單,畢竟剃髮是為了借兵剿賊,護送太子回京即位。後來被建虜裹挾,關寧軍勢單力薄無奈只好被脅迫了。。。等到羽翼豐滿,果斷反清


成功就是最好的洗白。


吳三桂在山海關腹背受敵,只得引清兵入關,借著外族之手,宰了李自成,為崇禎皇帝報仇。

然後隱忍幾十年,最後一雪前恥,還我漢家江山。

一曲忠誠的讚歌。


吳三桂是一位主張「和平統一,反對內戰,堅持抗戰」的愛國將軍。

他是軍事貴族家庭出身,但不與反動階級同流合污;他不是八旗子弟,但堅持了艱苦奮鬥樸素求實的作風。當李自成發動內戰時,他始終堅定地站在人民這一邊,並在抗李戰爭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夾馬山戰役結束後,吳先生走過一段彎路,但在1644年4月,他終於響應多爾袞同志提出的《停止內戰,和平統一》的主張,率部舉行了北平和平起義,立了大功。大清國建立後,吳先生為中國人民的剿匪事業,為雲南歸回祖國、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順治,康熙同志曾經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本文主要內容摘自大型虛構歷史劇《北平無戰事》序言


成王敗寇而已


「唱明打清」。
「是會觸及一些人」。
「敢同蠻夷爭高下,不向韃虜讓寸分」。
「給雲南潑髒水,給我本人潑髒水。」
「說我兒子吳應熊在外邊坐馬車,一派胡言」。
「沒有任何的清廷財產,幾十年就這麼下來」。
............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們對於像長平之戰,太平天國這樣的族人內部屠戮的憤怒不及清朝蒙元等異族入關的屠戮來的大?
為什麼「壞人」陳友諒和「好人」張士誠都失敗了?
王守仁死後為什麼不能謚文正?
請問「時賊灌開封」中的「灌」應如何翻譯?
如何看待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公開祭奠西沙海戰烈士?

TAG:明朝 | 歷史 | 清朝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