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五號推遲發射是基於什麼原因?

長征五號推遲發射時間至8:40


以上


超多圖預警!!!!!!!

更新,有人指出站起來的那位不是120,好吧。我確實不清楚,以為是他。已改正,順便問真正的120在哪(●′ `●)


高票答案給了文字版的發射實錄,我這剛好看到了一個央視的發射大廳視頻版,和文字版基本對照無誤。
…………………………分割線……………………
剛開始發射時間是7點01,上午發現助推器泄露,一直到17點半還在討論

剛決定不影響射,6分鐘後發現1級發動機預冷溫度不達標。

開始緊急排險,並做好中止發射的準備。但是大家還是很鎮定,表示很常見

老爺爺隨後又立了一個大flagヾ(:3??ヾ)??

隨後故障排除,定為20點40發射

但是一小時之後這個flag還是被收了?(о′А`о)?
倒計時1分鐘時,120很莽地報告:01,中止發射!
所有人都懵逼了……

120表示,你們看我幹什麼,我也不知道自己為啥這麼莽……
好吧其實因為他是某個系統的總指揮,應該是發生了在他看來很嚴重的事情,但是根據後邊的情形,不像是火箭硬體問題。
馬上起身去前面電腦上看

一群人也都尾隨過去

但是!
你讓01怎麼播報?

我手下讓我等他一下???

但是詞還要說啊!
01清了清嗓子:
「各號注意!」
……
……
……
……
(╯‵□′)╯︵┻━┻我踏馬說啥???
一貫冷靜的01同志在那一瞬間感受到了絕望,無語凝噎……

旁邊人趕忙教他,重置到一分鐘!
01:一分鐘準備!
內心os:你們最好快點搞定,在推遲我就真沒詞了。
然而後來的事情直播里都有了,倒計時20秒的時候又停了一次,
……
01內心:我特么真是日狗了

應該是到那個時候120那邊的數據還是有問題,後來01的採訪也印證了這一點。

所以,遇事該莽一點還是要莽一點(大霧

長征五預定20點40,最後推到41又推到42最後升空43分13秒,這三分多鐘,可能是01再也不想回想的人生體驗了23333333
一張圖說明一切

有哪位大神做成表情包么……
視頻地址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6960137
另外關於120「我靠」的那句,我當時沒注意,但是論壇里好多人確實看直播說聽到了,估計也是覺得過程一波三折(四折),最後還被自己強勢gank一波,竟然還能成功發射,心生感慨吧……


1,1,3助氧系統泄露,具體不說了。現場排故處置得當,效率極高,而且處置協調了3個單位。當時本應後端的兩位boss也出現在處置現場,無形之中給了很大鼓勵,經確認對發射無影響後,長舒一口氣。
2,一級發動機某故障,處置前其他系統須恢複發動機某狀態,後端下指令命前端某崗位返回發射區進行處置,當時前端環境已經非常危險,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崗位2人奔赴前端穩妥處置,成功返回。這才是英雄!


頗有上帝看到伽利略上望遠鏡的慌亂


恭喜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確定8:40了。別急,大家都是等了幾年的。安全第一多等會沒關係,發射成功才是關鍵。而不是到處亂想。而且說跳票就太那啥了吧。

來自一位航天迷:

希望大家都能冷靜科學客觀的對待每一次火箭發射。我國的發射不只是中國人的太空探索,更是全人類的探索,探索是艱難的,犧牲也是存在的,我們希望每一次都成功,但誰也不能保證一定成功,希望大家身為航天愛好者,能客觀,冷靜,更重要的是科學的對待每一次發射。成功最好,但即使失敗,也要有心理準備和不氣餒的堅定信心。祝祖國航天事業蒸蒸日上,為全人類的探索做更大貢獻!


當程序進入-90秒時,被大家稱為「金手指」的120指揮員韋康(終於知道120是誰了),下達了「轉電」的口令。他的話音剛落,又有人報告:控制主控計算機報錯!還沒來得及反應,韋康又再次喊報告,此時離發射點火還有不到1分鐘:「01,終止發射!」韋康這一口令,事後有人調侃:這是「中國航天史上最牛的口令,沒有之一。」此刻,我忍不住為胡旭東心慌,因為,他的指令變得口語化:「怎麼搞的?」韋康回答說:「01,稍等。」這個稍等大概是世上最難等的時刻吧?事後我聽說,這次發射如果不是手動操作,一切都自動化,也許便不會成功。看來,最後真正可以依賴的,還是人,不是機器。

十幾秒後,120指揮員喊:「01,好了。」真的好了?不。這次首發,神奇就神奇在進入倒計時10秒鐘,01指揮員在讀「10、9、8、7、6……」時仍有3次中斷。這也是中國航天史上從沒發生過的,一次是:制導專業報告:「還沒有數。」一次是姿控專業報告:「姿態角偏差還沒有。」韋康又再次叫喊:「01,稍等。」又一個稍等。這些簡略的話,猛一聽,像病句,可對他們,卻是精確的表達。我想告訴所有那些想觀看火箭發射的人,假如你心臟不好,真要小心,請莫進入。

-6秒姿控專業報告說:「有了!」韋康也跟著報告:「01,好了。」此刻,01指揮員胡旭東又再次果斷地下達口令:「C31重置當前時間為-10秒。」聽見沒,程序又回到-10秒。他們就這樣在分秒里來回倒了好幾次。這可是牽動人心的發射點火時刻。這次,胡旭東的口令下達與此前的每一道口令一樣沉穩自信,儘管稍稍有一絲沙啞,但沙啞得很有磁性,不是嗎?「5、4、3、2、1、點火!」在外面觀看發射的人們,也跟著胡旭東大聲地讀秒,整個發射場的天地間響徹整齊劃一、氣勢浩蕩的聲浪:3、2、1——點火!

20:43:13.13998秒,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點火,巨大的霧流從火箭的底座上噴湧出來,然後是耀眼的火光,箭體徐徐地離開底座,莊嚴地升空,一條火龍撕開雲隙怒吼著絕塵而去……大約30分鐘後,指揮大廳傳來了一個聲音: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獲得圓滿成功!新聞全文http://xw.qq.com/news/20161213021332/NEW2016121302133200

------------------------------------------------------

意料中的意外事件

長征五號預定發射時間本為11月3日18點,發射窗口為18點~20點40分。為何發射推遲了163分鐘,甚至突破了窗口後沿3分鐘?

當晚發射準備中,長征五號遇到的第一個棘手問題來自火箭助推器氧排氣管道。長征五號4個助推器安裝了8台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液氧的沸點為-183攝氏度,安全加註、穩定燃燒等技術難度極大。

在場專家立刻展開研究,結果認定,助推器氧排氣管道問題並不影響發射。然而問題的排查耽誤了一些時間,發射被推遲到19點01分。

第二個問題又接踵而至:芯一級氫氧發動機在預冷過程中出現非正常現象。

「(芯級里)液氫容積非常大,要保證發動機的一些部件能冷卻到足夠溫度,這樣在啟動過程中會非常平穩,然而當時有些參數卻與預定要求不符。」長征五號副總設計師婁路亮在發射成功後向媒體解釋。

「氫泵軸承處應該降到100多K(開爾文溫度),就是零下170攝氏度左右,結果只降到了140多K,沒有達到起飛的標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院士表示。

發射場指控大廳里出現了騷動,科研人員聚成多個小組,討論聲在緊張的空氣中回蕩。

原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院士在一張白紙上畫下示意圖,指著面前屏幕上的幾行數據,與站在身邊的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院士討論。

同一時刻,長征五號核心研製人員與專家火速商議,為了集中注意力,他們鎖上了會議室的門。長征五號總設計師李東表示,發動機預冷問題事先反覆討論過多次,在合練中也單獨做過試驗,因此有預案準備。

經過商議,長征五號研製團隊制定出方案,這一方案並未超出預案範疇。據李東回憶,閉門會議大概開了20多分鐘。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距離發射窗口後沿越來越近。實踐17號衛星研製團隊緊急研究,認為窗口可以後延至21點。

臨危受命重返塔架

19點左右,已經撤退到安置點的一院15所陳通斌和謝建明師傅突然接到通知:返回發射塔架。

他們是長征五號芯一級氦配氣台操作手,此時的任務是為火箭調整氦氣供應,為氫氧發動機預冷。

一輛車載著包括陳、謝在內的4位操作手以最快速度回到塔架。他們到達工作崗位後,立刻按照指令操作供氣設備。

當時燃料早已加註完畢,數百噸燃料懸在頭頂,他們卻沒有任何時間為此擔心。「這就是我的工作,沒有想太多。」陳通斌事後告訴記者。

指控大廳里,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雷凡培和總經理吳燕生坐鎮一線,在操作台前與技術人員一起研究數據。

突然,數據跳動。「下來了!」雷凡培喊道。

只見屏幕上一直居高不下的溫度數據大幅降低,很快便降至允許起飛的數值。

陳通斌、謝建明等人以乾淨利落的操作,圓滿解決了發動機預冷問題。

彼時已是19點30分左右,指控大廳里操作人員各自回到工作崗位,發射準備流程回歸正軌。發射時間被確定為20點40分。

暫停,極限暫停

經過兩個棘手問題的挑戰,操作人員懷著十二分專註做著發射前的每項工作。那一刻,時間流逝得格外迅速。

長五火箭已在塔架靜候多時,記者們的長槍短炮也等待了許久。在發射場四周,期待著一睹「巨無霸」飛天的人們,仍在海風中翹首以盼。

終於進入倒計時3分鐘,01號指揮員下達口令「3分鐘,準備!」點火在即。

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3分鐘準備很快被暫停,點火時間再次後推。

其後,指令幾度被暫停、重置,本應順暢的流程,像尚未磨合的齒輪,卡了殼。

這一幕幕均如實記錄在中央電視台記者拍攝的鏡頭裡。

「1分鐘,準備!」01號指揮員發出口令。長征五號箭在弦上。

「1分鐘暫停,中止發射!」指揮員的命令再度被相關操作人員暫停。

「怎麼了?怎麼了?」另一名01號指揮員、長五總體主任設計師何巍連問兩聲,表情嚴峻。

操作人員面面相覷,臉上寫滿疑問,很多人站了起來。負責控制系統的長五副總設計師李學鋒也「噌」地起身,走到前排查看數據。

長征五號總指揮王珏和總設計師李東卻並未表現出過多的焦慮,他們坐在原地,靜觀事態發展。「我們的一線人員都是專業人士,他們很清楚各自負責的工作。」李東表示,而且幾乎所有的問題均有預案。

婁路亮向記者證實,屢次暫停倒計時是因為數據傳輸顯示出現了故障,並非火箭本身的原因。操作人員沒有及時得到相關數據,按照規定可以暫停流程。「對長征五號,我們一直很有信心。關鍵時刻要相信團隊每一位成員,相信一線!」他說。

接下來,中國航天史上罕見的一幕出現了。進入倒計時10秒內,控制系統操作人員因為沒有接收到相關數據,仍果斷暫停了讀秒。

「已經倒數讀秒,(出現問題)關係到能否成功發射,沒有時間多考慮,全靠我們的自信。」李學鋒說。

操作人員判斷沒有問題。接著,恢復10秒倒計時。

終於,「點火」口令在等待了163分鐘後響亮發出。長五火箭噴出千鈞之力,緩緩起身、出塔,穿入雲霄。

指控大廳里,情緒如閘門甫開,掌聲、歡呼聲瞬間爆發。

贊!年輕一代航天人

飛入天空的長五表現完美,助推器分離、拋整流罩,一氣呵成。

「20秒。」李東盯著大屏幕,喃喃自語。「嗯,20秒。」坐在李東身邊的副總設計師楊虎軍和婁路亮重複道。

20秒後,長五一二級成功分離。

現場情緒再次爆發,婁路亮大吼一聲,情不自禁地從座椅上「彈」了起來。中國航天人的智慧與自信在這一刻彰顯無疑。

點火1821秒後,長五與載荷組合體成功分離,標誌著長五首飛圓滿成功。十年礪箭,終於一試霜刃。

作為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研製規模最大、技術跨度最大的一枚火箭,長五的研製難度遠超現役火箭。研製人員經過10年艱苦攻關,實現了新技術應用幾乎達100%的創舉。難度大意味著風險也高,在發射前的近3個小時里,中國航天人依靠過硬的技術和萬無一失的準備工作,終於克服了重重挑戰,取得勝利。

「我們一定會及時總結,進一步提高長五的可靠性、適應性,使其今後承擔更重要的任務。」一院院長李洪說。

回首這驚心動魄的近3個小時,李東認為,在倒計時階段發現問題時,承擔技術支持任務的年輕設計師們敢果斷決定暫停,迅速判斷問題性質,並重置倒計時,這需要相當大的勇氣。

「這是他們技術過硬、有自信心的表現,是年輕一代航天人成熟的表現。他們的表現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也出乎我的意料。他們真的是非常專業!」李東高度評價這支年輕的設計師團隊。

「這是我們遇到的挑戰和風險最大的一次航天發射,但我們戰勝了困難,取得了成功。」長五總指揮王珏眼含熱淚。

即使一顆心數次提到嗓子眼,但科研人員始終對自己的大火箭充滿信心。

發射成功後,現場一片歡騰,喊聲震天。為長五埋頭工作了10年的工程研製人員縱情歡呼、擁抱,用笑容替代了淚水。

在這一刻,沒有什麼比盡情釋放的歡笑更珍貴了。

本文來源《中國航天報》 作者:倪偉

----------------------------------------------------

官方回應: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發射前發現一級助推器氧排氣的管道出現問題,經過判斷不影響發射;第二個問題是一級芯級的氫氧發動機在遇冷過程中出現意外,溫度降不下來,窗口時間有限,但科技人員非常鎮定,採取各種預案、措施,最終解決問題,後延發射成功!

-------------------再次分割-------------------


驚心動魄,高潮迭起,精彩程度遠超任何好萊塢大片。


有驚無險

可見第一次搞大火箭,沒經驗,bug不少
所以建議長5還是要多發射幾次,比如說一個月發射一次(大霧)
——積累足夠的可靠性,以後再去運天宮、上月球
君不見毛子的N1,發射一次炸一次乎?

PS發現bug就叫停,現場的人員還是很盡責的,必須贊


轉載新聞報道:

「長征五號」首飛成功 專家回應延遲發射時間原因

2016-11-04 07:08: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文昌11月4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晚,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標誌著我國運載火箭實現升級換代,運載能力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我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出重要一步。

  跨越1.65米,成年人只需一兩步就能走完。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將芯級直徑從3.35米變為5米,卻用了整整10年。無論是1970年的「東方紅」一號、2003年的神舟五號,還是2007年的嫦娥一號,都由火箭送入太空。這也就是說,火箭有多大推力,就能把多重多大的物件從地面送上太空軌道。

  而昨晚成功發射的「長征五號」,也被航天人們稱為「胖五」,一舉將我國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由8噸級提升至25噸級。

昨天晚上8點34分,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控大廳里,燈火通明,警戒線內,專家們很多都不在貼有自己名簽的座位上,而是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指著有各種密密麻麻數據的LED大顯示屏低聲交談,所有的目光都齊刷刷的盯著前方。

  「6分鐘準備」

  此時,大屏幕上方仍然延續了一小時前的顯示數據,預計點火時20點40分,零一號指揮員胡旭東的聲音再次出現時聽起來卻讓人一愣。

  「各號注意,陣地將推遲下達3分鐘準備。」

  大屏幕上方也出現變化:預計點火時變為20點41分,隨之而來的是,指控大廳內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電話聲,1分多鐘之後。

  「107繼續倒計時」

  人們開始鬆了一口氣,3分鐘倒計時重新啟動。

  「各號注意,3分鐘準備」

  時間繼續推進1分鐘。

  「各號注意,陣地將推遲下達2分鐘準備」

  第二次推遲的口令發出前後,大廳內的人們臉上就像盛夏的天氣,從艷陽天瞬間變成了陰雲密布,而大屏幕上方預計點火時已經變為20點42分......終於2分鐘準備、1分鐘準備的口令聲再次響徹大廳。

  「各號注意,1分鐘準備」

  十幾秒後,眼看火箭就要騰空而起。

  「倒計時停」

  在「倒計時」三個字之後,零一號指揮員明顯停頓了一下才說出「停」字,雖然只有四個字,仍然讓人有泰山壓頂之感。好消息在25秒之後到來。

  「1分鐘準備!」

  很快,口令聲密集起來,50秒、40秒、30秒......人們的焦慮程度也在一點點變小,時針指向20點43分。

  「明白!9、8、7、6、5……點火」

  點火口令發出9秒後,長征五號8台液氧煤油發動機和2台液氫液氧發動機終於達到1060噸級的推力,火箭發出了震天的怒吼、噴出橘色的烈焰、一飛衝天,海天之間放佛瞬間升起了一個太陽,白晝再次降臨。

  約30分鐘之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首飛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總指揮長王經中宣布:「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飛行正常,將上面級和衛星組合體準確輸入預定軌道,各系統工作正常,現在我宣布,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最後十分鐘的經歷讓人感到長五的發射頗為不易,事實上,不僅是最後十分鐘,整個任務都稱得上險象環生,8點43分火箭的發射已經是發射窗口的最後邊緣,也就是說,如果8點43分,火箭還沒能發射,那麼,當天火箭就沒有機會再上天了。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坦誠,他在航天領域工作了30年,參加了很多次的發射,而這一次是最扣人心弦,也是最激動的一次。「太震撼了,太高興了,太爽了。發射過程確實驚心動魄,險象環生。進入發射程序以後,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們在發射的預定窗口,窗口時間是晚上6點-8點40分,我們剛好卡在了窗口的後沿,解決了問題,完成了發射。」

  從6點發射一直推到了8點40分,這其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首先是火箭的四個助推器,在1助推和3助推氧氣的排出管道方面,遇到了一些技術方面的困難。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五號火箭副總設計師婁路亮獨家透露,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火箭從6點的發射窗口推遲到了7點。

  婁路亮說:「火箭助推上的產品出了一些小問題,經過專家討論認為不影響後面的發射,檢查和討論過程花了一點時間,當時就決定,在窗口上還有將近三個小時的時候,佔一個小時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一個問題解決,又出現了新的問題,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的管路進行預冷的過程中,溫度降不下來,這是本身就被稱為「冰箭」的長征五號無法承受之「重」。當問題出現後,或許正是航天人們的這種敞亮、直面問題、臨危不亂的態度,幫助他們最終把握住機會、度過難關。趙堅說:「你可以想像,啟動一輛車,怎麼踩油門,就是點不著,這挺危險的。而且後面的時間是有限制的,我們必須在預定的窗口把它發出去。中國的科技工作者真的很偉大,遇到這個情況臨危不亂,非常緊張,但是全體人員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精心地工作,最後一刻我們抓住了,我們把問題解決掉了,通過合理調整我們的技術參數,使我們的溫度降下來了,保證了我們的低溫火箭的工作條件,最後能夠點火,在我們的窗口的後沿,就是20:40分把我們的火箭發射出去了。」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或許就是地面與天空的距離,然而,當我們有了火箭、有了宇宙飛船,天空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對中國而言,60年前,從零開始,到今天長征五號成功發射,中國正式進入大運載火箭時代,實現全新的「航天夢」,這一切都是我們身邊看來普普通通的中國航天人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長征五號科研人員郭宏告訴記者。

  記者:發射成功後第一件事你想做什麼?

  郭宏:說心裡話嗎?

  記者:對,說心裡話。

  郭宏:好好睡一覺吧。

  記者:多長時間沒好好睡一覺了?

  郭宏:兩個多月了。

編輯:任芳



120是控制系統指揮員,這次是一個清華畢業生。


遇事不決莽一波,老菊精神永流傳


我記得倒數20秒的時候聽到了很清楚的停止倒計時的聲音


今天,鳳凰網轉載了解放軍報的內容,披露了一些細節:發射前液氧泄漏?航天人揭秘如何險中求勝

原標題:發射前液氧泄漏?航天人揭秘如何險中求勝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最緊張的是什麼人?大概非航天發射場的工作人員莫屬。航天人王秋燕在《解放軍報》撰文,為我們披露了親歷長征五號首次發射全過程的難忘記憶。發射前,發射塔架助推火箭上疑似液氧泄漏;剛排除故障沒多久,一級循環預冷失敗……面對困境,中國航天人如何險中求勝?

解放軍報原文:

震撼時刻

2016年11月3日,一個值得中國航天界永久紀念的日子。這一天,在文昌發射場、距發射塔架3公里處,我親歷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的全過程。曾經看過多少次發射,連我自己都記不清了,唯有這一次,最是撼人心魄——這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據統計,各國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的概率是50%。這次發射會屬於概率的哪一半呢?

01指揮員胡旭東的位置在大廳的中心。他下著口令,十幾個系統指揮員跟著重複口令,自信而又渾厚的聲音在大廳里回蕩。1980年出生的胡旭東,顯得比實際年齡老成許多。10天前,我和他匆匆見過一面,當時他只說了一句話:「這次首發一定要成功,它的意義非同一般……如果不成功,對中國航天的打擊,那就太大了。」他的話讓我馬上生出一個祈禱:長征五號啊,你可千萬別掉鏈子,讓另一半的概率見鬼去吧!

瞭望3公里外的塔架,像一座華麗的宮殿,「胖五」則像等待出嫁的美麗公主,充滿魔幻般的魅力。我在心裡道了一聲:親愛的,一路平安。轉回指揮大廳時,第一個「驚心動魄」便撲面而來,時鐘剛好走到10:30。胡旭東的口令洪亮有力又略帶低沉:「各號保持狀態,暫不進入-7小時程序。」大廳里,一波小震蕩。「保持狀態,暫不進入……」誰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發射塔架1、3助推火箭上疑似液氧泄漏。聽見「泄漏」兩字,就是一個純粹的外行,心頭也會猛然一顫。加註過程最讓人擔心的就是燃料泄漏。我聽過太多這方面的事故。液氫液氧是極低溫的易燃易爆的燃料,它們充填到火箭肚子里,極易汽化,加上發射場地域三高(高鹽霧、高溫、高濕),就更難伺候,一旦泄漏出來,想想就知道有多可怕。

指揮部里有一半的人紛紛走出大廳,去小會議室參加緊急會議。他們要根據航天人特有的「雙五條」歸零標準,逐一開展故障排查。兩位副總師趕往101陣地現場勘察、摸排故障情況時,小會議室里早已爭論得面紅耳赤了。這個會開得像甲乙兩方談判,當大家還在為「故障」歸不歸零爭論不休時,發射站站長唐功建卻點出了眼下最緊迫的問題:程序是停還是繼續?當專家們一致同意歸零時,一個小時已經過去了。發射窗口變更,01指揮員胡旭東下達口令:「重置點火時間為——19:01:00。」

程序可以往下走了,大廳的氣氛又輕快起來。我再次暗暗祈求別再有什麼意外了。15:48:20,液氫大流量加註完畢。指揮部成員好像鬆了一口氣,輕鬆站起,轉移戰場,到10層指揮大廳就座。17:00時,我去了加註現場。巨大的排氣聲和呼嘯的風聲,讓我突然感受到一絲冷意。這是我早已熟悉的那種「冷」。一個月前,我到過這裡,是加註系統的「管家」李建軍帶我來的,他把低溫燃料系統給我介紹了一遍。與他的聲音一起留在我腦海的還有一個面容清瘦的江南女子,她叫陳虹,浙江大學熱物理系低溫工程專業的高材生。這個看上去秀秀氣氣的杭州女子身上有種超乎常人的定力。為研發低溫燃料系統與貯罐,她帶領的團隊付出了10年多的時間。「十年磨一劍」,我能從陳虹臉上的雀斑中讀到艱辛和不易。

回到508時,見走道上站滿了人。我心裡一激靈:又發生了什麼?小會議室的門緊緊關閉。我的雙腿突然變沉,繞到指揮大廳才聽說:一級循環預冷失敗。光是「失敗」兩字,你就能預知事態的嚴重性。「暫停液氧排放,暫停煤油充填。各系統保持狀態,暫不進入-1小時程序。」專家們緊急商討對策:「這次溫度降不下來,我們就終止。」「你們先做,最後一分鐘都來得及。」「只有半個小時了。這半個小時做完,還不成,只好放棄。」所謂窗口,就是運載火箭發射比較合適的一個時間寬度。整個窗口只有2小時40分,前面耽擱了1小時,只剩下1小時40分了。現在進入了-1小時,又停下來,窗口還攆得上嗎?若失去窗口,小心翼翼喂進火箭肚子里的東西,得讓它吐出來,整個程序得逆著走。凡是逆向的,難度都很大,就像逆流而上的船。

17:36,氫循環泵增壓預冷和排放預冷效果仍不佳……01指揮員下達了「各號保持狀態,暫不進入-1小時程序」的口令。「若到19:30,一級液氫發動機預冷仍不正常,考慮進入終止發射程序。這是指揮部的決策。」陳虹記錄本上這段話,事後我讀了3遍,讀第2遍時,眼睛發潮了:終止發射程序,意味著400多方的液氫,500多方的液氧需要泄回,發射場將接受異常嚴峻的考驗,中國航天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

19:33,傳來好消息:一級氫泵軸溫度終於下降。01指揮員下達令人歡欣鼓舞的口令:「設定點火時間為:20:40:00。」當聽到這一消息時,指揮大廳凝固的空氣忽然像注入一股清流,似乎能聽到冰河化開時悅耳的「叮咚」聲。稍顯混亂的秩序恢復了正常。我大大地呼出一口氣,感覺緊張皺巴成一團亂麻的心,瞬間像花兒一樣綻放。

而陳虹他們減壓了嗎?再看看陳虹當時的記錄:又是一個新要求。這可是液氫迴流系統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長征3號開始,幾十年來第一次採用該加註方式!!!請從陳虹3個大大的「!!!」里,體會其壓力和分量吧。我不知道陳虹瘦弱的肩膀是怎麼承受住這巨大壓力的。作為一個比她更年長的女軍人,我想向她表達深深的敬意,除了軍禮,還想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她的領導告訴我:「陳虹是個以工作為快樂的女人,辦公室就是她的家。」按世俗的理解,她會不會像許多事業心強的女人一樣,家庭很殘缺?後來,我才知道我的擔心完全多餘,她有一個很愛她的丈夫,還有一個她很愛的兒子。不過,兒子嫌她廚藝不佳,寧願去吃食堂,也不願吃她做的飯,兒子愛吃的幾個菜,都是她丈夫的手藝。但她說,她會收拾家務,會拆洗被子。作為一個女人,她是幸福的。

19:55,一級氫射前補加開始。加註流量提高到了設定流量的2.5倍,可液位沒有上升。流量又增加,已經超過安全流速,可液位還是沒有上升,開排氣閥門泄壓……這些「刀尖上的舞者」,不知道他們自身的壓力如何排遣?我知道陳虹喜歡走步來減壓。這會兒,她一動不動地坐在指揮的崗位上,她現在不能用走步去緩解自己的壓力,只能把壓力頂在頭上,怎麼辦?我能猜到,她的大腦里此刻有一雙無形的腳,在飛奔,腳尖正指向那個我們全都期待的勝利時刻。直到射前5分30秒,液位穩定在終值液位。這時,聽見口令:「氫加註好!」氫控制間的玻璃房裡,瞬時爆發一片掌聲:「真是太不容易了!」我們這些局外人,真能理解這7個字的內涵么?

離點火已經很近。我不知如何選擇。是去空曠的2樓一睹「胖五」點火的雄姿,還是守在指揮大廳。正猶豫時,聽見01指揮員胡旭東洪亮但略顯低沉的聲音又響了起來:「暫緩進入-3分鐘準備程序,設定點火時間為:20:41:17。」此刻:20:38。這個「暫緩」,又一次讓人緊張得屏住呼吸。芯一級氧加連接器沒脫落。又來一個故障,需要應急處置。我緊張得不敢再聽也不敢再看,感覺胸口堵得慌。胡旭東卻極其冷靜:「暫緩進入-2分鐘準備程序,設定點火時間為20:41:56。」窗口又再次設定。

這時,我突然想起採訪胡旭東時的一個細節:前不久,胡旭東和他可愛的小女兒視頻通話。那是他最感幸福的時刻,但這種時刻少得可憐。在視頻里,他聽見寶貝兒稚嫩又甜美的聲音:「爸爸,你看,我買了塊新手錶」,那一聲「爸爸」別提多暖心了。可定睛再細瞧,女兒手背上的「手錶」,原來是掛吊針留下的膠布,他心裡咯噔一下。原來女兒因病住院了,他卻壓根不知道……現在,他腦子裡還裝著這件事嗎?不,完全沒可能。此刻,他不能有絲毫分心,他的心,全拴在每個程序的口令上。

當程序進入-90秒時,被大家稱為「金手指」的120指揮員韋康,下達了「轉電」的口令。他的話音剛落,又有人報告:控制主控計算機報錯!還沒來得及反應,韋康又再次喊報告,此時離發射點火還有不到1分鐘:「01,終止發射!」韋康這一口令,事後有人調侃:這是「中國航天史上最牛的口令,沒有之一。」此刻,我忍不住為胡旭東心慌,因為,他的指令變得口語化:「怎麼搞的?」韋康回答說:「01,稍等。」這個稍等大概是世上最難等的時刻吧?事後我聽說,這次發射如果不是手動操作,一切都自動化,也許便不會成功。看來,最後真正可以依賴的,還是人,不是機器。

十幾秒後,120指揮員喊:「01,好了。」真的好了?不。這次首發,神奇就神奇在進入倒計時10秒鐘,01指揮員在讀「10、9、8、7、6……」時仍有3次中斷。這也是中國航天史上從沒發生過的,一次是:制導專業報告:「還沒有數。」一次是姿控專業報告:「姿態角偏差還沒有。」韋康又再次叫喊:「01,稍等。」又一個稍等。這些簡略的話,猛一聽,像病句,可對他們,卻是精確的表達。我想告訴所有那些想觀看火箭發射的人,假如你心臟不好,真要小心,請莫進入。

-6秒姿控專業報告說:「有了!」韋康也跟著報告:「01,好了。」此刻,01指揮員胡旭東又再次果斷地下達口令:「C31重置當前時間為-10秒。」聽見沒,程序又回到-10秒。他們就這樣在分秒里來回倒了好幾次。這可是牽動人心的發射點火時刻。這次,胡旭東的口令下達與此前的每一道口令一樣沉穩自信,儘管稍稍有一絲沙啞,但沙啞得很有磁性,不是嗎?「5、4、3、2、1、點火!」在外面觀看發射的人們,也跟著胡旭東大聲地讀秒,整個發射場的天地間響徹整齊劃一、氣勢浩蕩的聲浪:3、2、1——點火!

20:43:13.13998秒,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點火,巨大的霧流從火箭的底座上噴湧出來,然後是耀眼的火光,箭體徐徐地離開底座,莊嚴地升空,一條火龍撕開雲隙怒吼著絕塵而去……大約30分鐘後,指揮大廳傳來了一個聲音: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現在,終於可以為中國航天人狠狠地鼓掌點贊了。


吃瓜群眾表示,原來01的作用不僅僅是數數...



起碼沒像ariane 5首飛那樣放煙花。。不過需要改進的地方估計不少,不知道能不能趕上明年二季度的第二發


當時加註有問題


推薦閱讀:

長征五號的首飛成功意味著什麼?
中國航天想要提高是不是一定需要給航天工作者提升待遇?
長五殘骸有沒有自毀?衛星會不會被美國獲得?美國能竊取多少技術?

TAG:航天 | 中國航天 | 運載火箭 | 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 | 長征五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