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五號的首飛成功意味著什麼?
原問題為:長征五號的首飛成功將意味著什麼?
一句話概括:長征五號對得起四個字---大國重器!
長征系列火箭可以用幾個字最簡單描述:中國航天的運載工具
它們相當於行人的自行車,司機的汽車,船長的輪船,飛行員的飛機,對於中國航天的意義不言而喻
目前中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大概包括如下成員,
長征一號開天闢地,奠定從0到1的基礎
長征二號中流砥柱,主打載人航天工程
長征三號開闢了中高軌(&>2000km)遠地空間
長征四號主打太陽同步軌道任務
長征六號短小精悍,首次試驗液氧煤油,為未來商業航天打足基礎
長征七號更新換代,首試文昌,中國航天進入升級時代
長征十一固體火箭,機動應急戰備,關鍵時刻殺手鐧
從2015年起,中國航天進入井噴狀態,在長征火箭這方面則是長征六號、十一號、七號三個型號同時首飛成功,這在世界航天史上也是奇蹟。
但與此同時,中國目前進入航天科技突破的瓶頸階段,未來的重型任務:登月、探測火星、建立空間站、高中低軌重型載荷(大型望遠鏡、大型衛星平台)、大型深空探測,無一不需要至少20噸以上級別的運力,但目前這個家族目前最高低軌有效運力在14噸級別(長征七號),還缺少一個真正能扛起大梁的大哥。
而長征五號這個時候橫空出世,則完美扛起了未來中國航天20-30年的重任,足夠完成這個階段內的中國航天發展目標的所需載荷發射任務,也為未來直逼世界頂級火箭的長征九號研發(超重型火箭)創造了寶貴的經驗與發展空間。它的技術之先進、本次發射所帶有效載荷對中國運載火箭發展意義之重大,我認為體現在至少九個方面:
1. 極大增加我國航天運力,航天發展平台將被極大提升
長征五號是一枚重量最高可達880噸的大型火箭,推力高達1000萬牛頓(1000噸)以上,比起長征七號,將有效運力理論上擴展了至少10噸(從14噸到25噸),不亞於其他國家的任何一個現役火箭,它足夠符合中國目前和未來20年規劃的航天任務有效載荷需求。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於航天而言,則是明顯的運力決定了很多任務的可能性。中國在近幾年來幾大航天工程:載人航天、空間站建設、嫦娥探月、北斗組網、高分專項和各種科學應用衛星(墨子悟空等),已經將現有長征家族利用到極致,在2016年中國航天發射總數佔到了世界的25%,和美國、俄羅斯達到同一水平。
(紅色部分為中國,藍色為美國,紅棕色為俄羅斯)
而在長征五號服役之後,意味著壓制著許久的重型載荷任務將會井噴式爆發(比如壓抑許久的中國重型通信衛星平台),尤其是空間站的建設;或者運力不再是瓶頸,能允許更多項目有更大的設計空間,相當於中國航天整體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平台。
2. 大型殼體首次使用,模塊化設計緊跟潮流
對比以往的長征系列火箭,長征五號驟然長成了一個高大威猛的壯漢:高達57米,芯級直徑首次達到5米,第一級外還捆綁了4個3.35米的助推器。曾經3.35米是中國長征火箭尺寸的極限,也是陸地運輸的極限(火車貨運和隧道)。文昌投入使用使得海運成為可能,也見證了中國首次大型火箭殼體投入使用。
此外,長征五號也實現了大型火箭的模塊化組裝,一級火箭捆綁四個助推器,共計攜帶十個發動機,可按照需要組合;第二級、上面級也可按照需求變化。這意味著這型火箭從設計伊始就考慮到了各種任務需求進行變化,目前已公布的組合方案就有六種,也將形成一個子家族,這種模塊化設計理念,必將擁有極強的生命力。
3. YF77和YF100發動機的完美融合
制約中國很多工業領域發展的永遠是心臟這一環節:汽車的發動機,輪船的發動機,飛機的發動機。到了航天領域依然如此,中國火箭發動機依然落後許多,但還是要一步一步走,長征五號的首飛,標誌著中國未來兩大主力發動機正式投入使用:
YF-77是主芯級發動機,歷經15年研製,實現了我國氫氧發動機推力(真空)由8噸到70噸的跨越。雖然依然是現役主流重型火箭中推力最小的同類發動機,但意義非凡,中國航天的可怕之處就在於進步速度讓人震驚。
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是目前中國現役最強的同類發動機,推力達到120噸,可重複使用,經過長征七號和五號檢驗,未來也將扛起中國航天的重擔。
我們依然任重而道遠,在發動機研製的路上還要繼續向前趕,但今天的成就已然讓人感動。
4. 遠征二號上面級首次使用
本次的發射任務,有個准「載荷」是遠征二號上面級,也是它首次使用,它又號稱航天任務的「擺渡車」:當火箭成功入軌之後,可以連續多次啟動,幫助有效載荷實現複雜機動入軌,也為未來一次性發射大型多星任務提供了可能。在航天領域,一箭N星並不稀奇,因為重量僅幾十克的皮衛星也叫衛星,但如果一次性發射多個大質量衛星進入不同軌道則非常複雜,對上面級的要求極高。
遠征二號實現了中國航天上面級的重大突破,首次的雙發動機設計也讓它擁有了極強的機動變軌能力,幫助有效載荷進行更多機動。
5. 大框架發動機噴管/殼體焊接製作技術突破
著名的國產紀錄片《大國工匠》第一集就講述了為火箭發動機和大型殼體做焊接的大國工匠高鳳林工程師,而事實上他當時展示的便是長征五號的焊接工作。如今,曾經被國外同行嘲笑的中國五米殼體和大型發動機噴管都隨著長征五號發射成功被驗證技術完全成熟,恐怕也是高鳳林工程師這種航天人最大的自豪吧,致敬!有了五米殼體,便足以支撐起世界現役幾乎最強火箭,未來的擴展空間我們持續期待中。再次向航天的大國工匠們致敬!
6. 世界級頂級火箭發射場地位成功檢驗
人類最重大的航天任務提到最多的總是兩個發射場:蘇聯(哈薩克)拜科努爾和美國肯尼迪空間中心,而後者則是太空梭、空間站、阿波羅登月等一些列輝煌任務的所在地。而這次文昌完成長征五號發射任務,則標誌著文昌已經具備了中國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一切必備條件:文昌靠海(方便海運、適合大規模火箭降落物安全),緯度較低(比高緯度的酒泉能節省至少10%燃料,緯度優勢甚至超過肯尼迪中心),硬體條件完備(此次長征五號豎直轉移技術僅次於美國世界第二)。在未來,中國的空間站建設、探月工程、深空探測工程都將從這裡出發,而文昌,也將成為中國航天的絕對中心。
7. 龐大的火箭生產體系建立
長征五號的生產與組裝都在天津的濱海新區完成(天津航天長征火箭製造有限公司),這裡也將成為中國未來的火箭生產體系的靈魂。經過了近十年的投資與運營,目前是五米大殼體火箭的生產基地。不敢瞎說產量如何,但就像海軍各系列艦艇下餃子、空軍各類飛機放風箏一般,未來這裡的火箭也會像放煙花一樣頻繁。總體而言,中國一個龐大、系統的火箭生產體系已經基本建立起來。正如光買得起武器沒有製造彈藥能力永遠不能叫做軍事強國,航天亦是如此。
8. 神秘的實踐十七號
本次長征五號可謂身兼數職,新發動機、新火箭、新擺渡最上級,而另一個重要功能便是發射實踐十七號直接進入地球靜止軌道。據新聞報道,這極有可能是中國首次測試電推進衛星,電推進是未來衛星必備的核心技術,號稱人類航天十大未來科技之一,可以極大延長衛星壽命、大大降低衛星質量、提升有效載荷比重。實踐十七號,具體功能可能、或許、應該、也許像官方說的那樣,只做科學應用吧(家裡水表已拆,謝謝)。
9. 世界最年輕的航天人隊伍
列幾個好玩的數據:
NASA最輝煌時期(阿波羅11號登月)員工平均年齡:28
蘇聯最輝煌時期(加加林進入太空)員工平均年齡:&<30歲
美國宇航局(NASA)全體員工目前平均年齡:47歲
俄羅斯宇航局(Roscosmos)員工目前平均年齡:46歲
歐洲空間技術研究局(ESA)員工目前平均年齡:45歲
(竟然正好只差一歲...)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平均年齡:30歲
天津航天長征火箭製造有限公司員工平均年齡:27歲
2003年:備著速效救心丸的航天發射現場專家
昨天(2016年11月3日):一群搶鏡賣萌的航天汪們
中國航天人,我們才剛開始成長...
這個世界,資源從來都是有限的,而情懷永遠都是需要付出實踐才能成真,我們縱然喊上一萬句目標是星辰大海,都比不過從眼前的這一步走起。沒有鐵騎,蒙古怎麼可能建立地跨萬里的帝國;沒有戰艦,英國怎麼可能擊潰西班牙無敵艦隊制霸海洋;沒有五月花號,那一船異教徒怎麼可能在大陸另一端建立今日的輝煌。
人類的思想有延伸的本能,可是身體的延伸卻成為了思想拓展最大的限制。
中國人很早便有大禹治水、精衛填海、嫦娥奔月,流傳了幾千年,但傳說和童話並不能改變100多年來落後挨打的局面,中國人真的是被打怕了,終於開始靜下心來務實。那三峽困住的才是自家的水,南海造出的才是自家的島,飛到天上的才是自家的嫦娥,就是這個道理。中華民族曾經錯過了陸地、海洋與天空,但現在我們有航母下水,有殲20首飛,有長征、天宮護航。
所謂大國重器,不過如此。
人類經過了幾個時代的飛躍,目前正踏在太空時代的起點上,如今我們終於有機會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反超,而長征五號的地位就是這航天發展中里程碑一樣的意義。
再次向最可愛的中國航天人致敬!
致敬!
致敬!
謝邀~~~
長征五號——國內發射質量最重、運力最強的火箭正式首飛啦!!!先奉上美圖~~
長五首飛瞬間(攝影:郭凱)
長五首飛瞬間(攝影:郭凱)
這個總質量800多噸的龐然大物的成功發射,不僅為新一代火箭大家族的研發工作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也打開了中國航天向更高層級發展的新大門。
作為新一代運載火箭的扛鼎之作,長征五號使用了最新研製的兩款火箭發動機——推力120噸的YF-100以及推力70噸(真空)的YF-77。芯一級直徑達到了5米,採用雙聯裝YF-77發動機,助推級有四個,每個直徑3.35米,採取雙聯裝YF-100發動機,因此整個火箭的一級相當於有足足10台發動機,起飛推力超過了1000噸。
常言道「只要推力足,板磚也能飛上天」。
在如此強大的推力的作用下,長征五號的近地運載能力達到了驚人的25噸,實現了運載能力質的飛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發射也是新一代氫氧發動機YF-77的第一次實戰。誠然,它的推力在同代發動機中並不突出,然而對於運載火箭來說,推力不要求大,只要夠用就好。同時,它也用較長的工作時間彌補了這個不足,實現了運力指標。
隨著深空探測網路的完善,以及今天長征五號的發射成功,以長征五號為載體的一系列「中國製造」們,將在未來的太空中展現屬於自己的「中國紅」。
2020年,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將初步建成,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和「夢天」兩個實驗艙,以及「巡天」共軌飛行望遠鏡。這些艙段,每個都是大約20多噸重,最終組合而成的空間站成品,能夠支持宇航員的長期駐留。這不僅能為我國的空間科學提供更多、更翔實、更寶貴的資料,同時也能為今後更進一步的載人航天任務打下基礎。我們也可以認為,我國的空間站計劃,是與新型運載火箭計劃相輔相成,息息相關的。
在探測器方面,長征五號的設計目的除了最重要的發射空間站艙段以外,它其實也擔負了2018年「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發射工作。作為我國探月「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它將採集月球表面的樣品返回地球,由於多了「回」這一步,這就意味著它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也意味著它將變得更大、更重。前代的運載火箭無法滿足需求,那麼長征五號自然就挑起了這份重擔。
同樣是2020年,我國將進行火星探測計劃,而且將首次嘗試實現「繞、落」同步進行的壯舉,很顯然的是,這也將由長征五號進行運載。如果此役成功,其將為後續的深空探索任務(木星探測、金星探測)做出一個良好的表率,從而讓我們在深空探測領域中,也擁有一席之地。
在發射一些特殊載荷的同時,長征五號也可以肩負起發射普通衛星的任務。特別是發射「東方紅五號」衛星平台。
作為即將上線的新一代運行於地球同步軌道的超大型衛星平台,它的發射質量將達到8噸,能攜帶1.2噸到2.2噸的有效載荷,這就意味著它將能攜帶更多的發射器,其工作效率也將大大增長。
在此次首發中,長征五號也搭載了「遠征二號」上面級(上面級是多級火箭的第一級以上的部分,通常為第二級或第三級)。它可以將「東方紅五號」衛星平台直接送上地球同步軌道,大大延長衛星使用壽命。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將來,長征五號甚至可以實現「一箭雙星」的發射,這對於我國未來的商業衛星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此次長征五號的發射,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更是新的時代的開始。可以預見的是,從2017年到2022年,各種以新一代運載火箭為載體的新裝備、新產品也將不斷湧現,令人目不暇接,它們將幫助我們實現從「航天大國」到「航天強國」的嬗變。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長征⑨號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意味著我們可以回家啦!
20161104 零點更新
托五胖子的福!謝謝大家的關注!!謝謝大家的支持!!!
……遙二的分割線……
20170703零點更新
遙二失敗了,不必再贊。
這是朋友圈一張照片,後天晚上肯定在現場看發射,發射完之後回來再繼續更新。
我不知道這個火箭在航天載人方面是有多牛逼,我只想說說在海南本地人心目中的意義。
這是長征七號發射時的照片,來自朋友圈。
在長征七號發射之前,對於世世代代生活在文昌這個海南小縣城的百姓來說,火箭啊衛星啊宇宙飛船啊都是新聞聯播里和領導很忙同樣意義的事情,對本地人來說,就是沒有意義。
但是長征七號火箭的發射,讓這一切都改變了。幾萬名連普通話都說得不太標準的海南老鄉,在沙灘上歡呼萬歲,高唱國歌、喊著牛逼,說實話,我確實很感動。祖國的gdp躍居世界第二他們的生活沒有改變,祖國的神舟飛船遨遊太空他們的生活也沒有改變,直到那一天晚上,像太陽一樣刺眼的亮光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照亮整個文昌,所有在房間里看電視聽音樂的文昌人被巨大的轟鳴聲吵到走出房門的那一刻,他們終於感受到人類的偉大,或者是國家的偉大,或者是民族自豪等等各種感情。我想這就是對本地人的意義吧。
剛剛從龍樓回來,來更新了~~~
今天是工作日,天又一直陰沉沉,早上出門我還帶了件雨衣,到龍樓海灘之後,發現人數比上一次少了幾個數量級,一直到下午三點鐘,海灘上的人才慢慢多起來,不過還是比上次少了很多很多。
「胖五」本來原定是六點鐘發射的,等到六點鐘卻沒有動靜,於是人群中開始傳言說七點鐘發射,可是七點鐘依舊沒有,七點半沒有,八點也沒有,天早已完全黑了,潮水這個時候也漲的很快,把很多坐在沙灘上的觀眾都打濕了,人群中也滿是牢騷和抱怨,但是卻幾乎沒有人離開。我旁邊有三個大學生吧應該是,從海口請假過來,本來計劃是早早看完火箭還能趕回學校,八點的時候,他們已經絕望了,說必須得請假了,來一趟不能不看就回去,太丟人了+_+~。
等啊等啊,終於有人電視上看到十五分鐘準備,人群馬上開始騷動,老鳥還是新手,都一遍一遍的檢查相機的參數,準備大顯身手。
點火之後天空突然變亮,過了四五秒鐘之後火箭緩緩升起,再過了七八秒鐘之後才傳來轟鳴聲,並且越來越大,十幾秒之後,火箭鑽入雲層,但是聲音還是越來越大,震耳欲聾。上圖你們感受下。
本屌手機錄像截的圖,渣畫面大家不要介意,朋友圈裡面都說是UFO降臨了。
再來兩張現場認識的幾位攝影大哥拍攝的美圖吧。
貌似偏題了,不過長征五號之於國家的意義,電視上網路上專家們已經講得很清楚了,高60米,主芯直徑5米多,四個助推器直徑也超過三米,每一個都相當於一枚長征2號或者3號火箭,起飛推力上千噸,未來的空間站、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都將由它來承擔發射。
上次長征七號發射,十分鐘就進入預定軌道,因為七號是通用火箭,近地軌道只有幾百公里高。而這次長征五號的預定軌道是地球同步軌道,遠在3萬六千公里之外。而且採用全新技術,研製複雜程度超過以往任何一個型號的長征系列火箭,但它的設計可靠性卻是最高的。我國現役火箭設計可靠性最高的是0.97,而長征五號設計可靠性達到了0.98,而且這種大推力運載火箭全世界範圍來看,首飛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這次成功首飛,簡直大快人心。
說了這麼多,我只想表達,我這種上次已經在原地看過一次火箭發射的人,這一次看,還是無比激動。發射之前憂心忡忡急不可耐,發射之時狂摁相機瘋狂大喊,發射之後進入賢者時間,又不停回味意猶未盡。據說未來文昌將成為最繁忙的航天基地,說不定是超過一年十幾發的速度呢,歡迎所有看到這篇回答的朋友都能來宇宙的文昌,親眼見證人類壯舉。
我從18:00一直盯到21:15結束,一再推遲,簡直嚇壞了
長征五號首射驚心動魄(轉自空軍世界網)
口令錄音紀實:
(1)20161028 CZ-5完成技術區全部測試工作,垂直轉移至發射區,進入加註發射階段。
(2)20161030 發射區模擬發射演練。射前瞄準角裝訂異常,助推發動機異常擺動到極限擺角。對發動機會否造成損害?是否需要將火箭拉回天津?
(3)20161031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司令、軍事航天部司令參會,助推發動機表態:經複查發動機沒問題。
(4)20161103 發射日。發射時間:18:00:00。發射窗口:18:00~20:40。
(5)10:30 左右,助推1、3疑似液氧泄露,01下達口令:「各號保持狀態,暫不進入-7小時程序」。
(6)01口令:「重置點火時間為19:01:00」。
(7)17:36,一級循環預冷失敗,01下達口令:「110暫停液氧排放,暫停煤油充填。各系統保持狀態,暫不進入-1小時程序。」
(8)18:20,衛星表態,發射窗口可以推遲至21:00。
(9)19:02,01口令:「02,組織一級氦配氣台1操作手返回操作崗位。」
(10)19:10 領導決策:若到19:30一級發動機預冷仍不正常,考慮進入終止發射流程。陣地開始進行終止發射流程準備工作,搶險人員到位。
(11)由於動力總指揮卓越的工作(接通D7吹除),19:33一級1分機氫泵軸承處外殼體壁溫開始下降。
(12)01口令:「設定點火時間為20:40:00。」
(13)20:30 線路綜合專業射前監測參數不再更新,軟體顯示異常。
(14)20:38 01口令:「暫緩進入-3分鐘準備程序。設定點火時間為20:41:17。」
(15)20:39 01口令:「暫緩進入-2分鐘準備程序。設定點火時間為20:41:56。」
(16)-90s 120口令:「轉電。」
(17)控制主控計算機報錯。
(18)約-1分鐘,120報告:「01,終止發射。」(中國航天史上最牛逼的口令,沒有之一)
(19) 01:「怎麼搞得?」
(20)十幾秒後,120報告:「01,稍等。」
(21)十幾秒後,120報告:「01,可以了。」
(22) -10秒,01開始點火倒計時報數:「10、9、8……」制導專業報告:「還沒有數」,姿控專業報告:「姿態角偏差還沒有。」
(23) 120報告:「01,稍等。」01口令:「……7、6……」。
(24)-6秒,姿控專業報告:「有了。」120報告:「01,好了。」01口令:「……5、4,C3I重置當前時間為-10秒」。
(25)發射時間被置為20:43:04。
(26)01口令:「10、9、8、7、6、5、4、3、2、1、點火。」
(27)20:43:13.998s起飛。掌聲。
(28)卧槽,控制地面沒收到起飛信號。
(29)182.173s,助推器分離。掌聲。
(30)285.867s,拋整流罩。掌聲。
(31)476.233s,一二級分離。掌聲。
(32)832.449s,二級一次關機。掌聲。
(33)120喊到:「我靠,這樣也能成功?!」
(34)1422.440s,二級二次點火。掌聲。
(35)1779.010s,二級二次關機。掌聲。
(36)1821.010s,級間分離。掌聲。
(37)熱烈祝賀長征五號首飛任務圓滿成功!
//發射成功次日(4號),cctv13 20時東方時空,專門播放了發射當天指揮大廳的視頻,小夥伴們可以去感受下~
最後,台灣省好評!
//再最後,成功捕獲01指揮員;聽聲音覺得像個威嚴的指揮官,然而長得真是萌萌噠~
謝邀,這枚火箭,短期來看(至少是2017年嫦娥5號之前),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從目前長征五號未來幾年的載荷來看,嫦娥五號、天和號核心艙、問天夢天實驗艙、巡天號光學艙、2020火星探測器、東方紅五號大平台,這些重型的傢伙一年也發射不了一兩回,成本上就降不下來,因此想要讓長征五號本身創造經濟效益,是不行的。
然而長五這火箭註定生而不凡,這可是踹門用的火箭,11月3日的發射,說是中國航天的一場徹底的翻身仗一點也不為過。當今世界衡量一個國家的航天實力裡面,運載工具能力一直是個重要指標,因為如果你都無法將重型物體送到太空,證明你的能力優先,在在太空競爭的優勢難以維持?你如何保證未來航天合作的穩定與順利?
中國的航天自從1999年考克斯報告以後便再也沒有打入全球主流發射市場(90年代那時候中國最多的時候大約有10%份額),2011年沃爾夫條款更是將NASA和CNSA的聯繫徹底斷絕。就其原因,有人說是中國和美國之間意識形態矛盾,有的說是中國竊取美國太空機密,有的說是中國搞太空軍事化blablabla(知乎上有幾個代表性人物,我這裡就不點名了)。其實這些都是屁話,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現在的全球航天競爭體系雖然參與人數多了,其實還是冷戰時期競爭格局的延續。在這種體系中,面對美俄兩國依託器強大的航天實力,對於航天技術研發與應用全產業鏈制霸的現實,其他的國家要麼選擇抱大腿,要麼手裡有能和我抗衡的傢伙事。歐空局、日本航天局,這兩個和美國的關係怎樣我就不多說了;俄羅斯航天局繼承了蘇聯時期龐大的航天科技遺產,在火箭動力、空間站技術等方面擁有無可替代的實力,在冷戰後的國際合作中與美帝達成了共識,從和平號與太空梭合作,以及國際空間站合作上都有不錯的效果。時至今日,雖然美俄關係因為克里米亞問題和敘利亞局勢一度緊張,但美國人每年還是要預定幾個聯盟號的座位,而且在短期內依然如此(其實NASA也有龍飛船和獵戶座,不過就是沒上人)。
相比之下,中國的處境要險惡的多,90年代,ISS當年謀劃的時候,中國航天正是快揭不開鍋的時候,一沒有先進的載人技術,二沒什麼錢,三又經歷過1992·3·22、1995·1·26、1996·2·15、1996·8·18等多次重大的發射受挫,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上差點被淘汰出局,四又要有載人航天工程上馬的多重壓力的情況下,當年國際商業發射賺的那點錢就是杯水車薪,有誰跟你合作?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只能是另起爐灶自我發展,而這條路又走的何其艱難,何其漫長,又承受了多少心酸與無奈?上世紀90年代,是外國新一代大推力火箭密集首飛的時候,歐洲的阿麗亞娜5在1996年橫空出世,雖然首飛失敗,但後面無一失利,也讓它贏得了全球大部分的商業航天發射訂單;俄羅斯的質子號+微風上面級寶刀不老,在後面承擔了國際空間站大型艙段運送;日本的H2A H2B雙雄也讓精日們嘲笑了中國航天長達十年以上;印度後來追上,2014年GSLV III這個傢伙當年出世的時候,600多噸的巨大體量也讓大家震驚了一小下。大火箭的夢想對於中國航天人和默默關心他們的航天迷來說,都一直做了很多年。
航空航天港上,最早關於長五的帖子我記得可能是2008年開始的,當時大家就開始對這枚運載火箭寄予厚望,樓也一直蓋了224頁,4500樓。當時第一季結束的時候,大家對於2015年首飛還是頗有信心的。
到了2010年,長五研製過程中幾個關鍵系統(液氧煤油發動機四次試車爆炸,大直徑氫氧燃料箱焊接工藝問題)出現了問題,導致工程一度推遲,從2014年首飛跳票到2015年,之後跳到2016年,這個等待的過程大家想必都十分煎熬。也就是同一時間,美國的太空探索公司的獵鷹9火箭發展突飛猛進,起飛重量1400噸的超級獵鷹也開始計劃,這讓大家心頭的石頭更沉了。
不過從2015年開始,這20多年埋頭苦幹的成果開始瓜熟蒂落,從9月的長征六號首飛開始,12月的長五合練箭亮相,到2016年的長征7號首飛,表明一切都在推進中,而不僅僅停留在PPT上。
長征五號從1986年的863計劃預研開始,到2006年正式研製,到2014年第一次跳票,2015年第二次跳票,2016年9月第三次跳票,再到今晚的三次推遲,到此時此刻,我們這些航天迷們等了整整10年。文昌的喧囂過後,我們終於可以有把握的說,我們有了運載能力躋身世界前三水平的火箭(重型火箭里)。長征五號基本型,以1060噸起飛推力,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3.2噸,一舉超越歐空局阿麗亞娜5、俄羅斯質子、日本H2B、美國宇宙神553等主流火箭型號。這對於世界近20年競爭最激烈的重型運載火箭版圖來說,是一個大顛覆。今後全球宇航發射商在發射自家的重型衛星時候,都不得不考慮下長征五號的因素。
未來,無論美國零件製造的航天器是否還會用中國的航天工具上天,也無論中國的空間站向誰打開,總之從這一刻開始,從這些年輕人們的狂喜中,看到了未來。這不是簡簡單單的面子問題,而是實力和尊嚴問題,中國這樣的大國,註定前行之路是孤獨的,敵視與冷漠常伴身邊,沒人會讓你長久地抱大腿,也沒人會對你無緣無故拋橄欖枝。
以上……
PS.本次發射,在我看來,有太多不尋常之處
1-在中國航天史上,發射前反覆出問題,反覆推遲,但最終依然發射成功的,還是第一次看到
2-氫氧燃料加註以後泄出來再補加,第一次看到,因為一般來說卸走低溫燃料基本上等於停止發射,載荷卸掉,火箭廢掉。其實不止低溫燃料,常溫燃料卸掉也等於火箭報廢,如1992年322發射受挫,衛星沒事,但火箭徹底完蛋,隔了幾個月後才有一枚新火箭接替
3-發射前反覆念錯倒計時口令,最後一分鐘準備念了兩回,倒計時重置的,第一次看到
4-發射現場隔著屏幕都能聽到[中止發射]的,前所未見
20161111更新,特朗普上台了,不知道這個總統會不會解禁中美之間航天領域的封鎖,開啟太空合作呢?我們拭目以待。
意味著我們國家航天領域步子邁開了,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極端保守了,這話很多人不懂,一說就明白了。
嫦娥五號登月這個玩意2017年底發射,呃,你知道用什麼火箭嗎?沒錯,長征五號.
這樣一款連首飛都沒完成的火箭,就已經定下來了重大專項任務,這比之過去的保守,簡直天壤之別,這是思想的轉變,所以,我對於中國航天未來很有信心,相信未來節奏會越來越快,飆車時代開始了,請大家系好安全帶…20161103晚八點多,發射成功。很開心很興奮的寫
創新太不容易了,自己接長五型號是記憶中最累的。
工程上真不是說說就能解決問題的,滿街都是外國汽車,我們自己造性能等指標就不行,為什麼?追趕別人已經很難了,再進行創新更難。所以對長五技術說三道四的說趕不上國外技術的人,理智告訴我不用理他們,感性告訴我可以抽他們。
長五型號張老師,終於出頭了,真的很喜歡她,作為女工程分系統總師,真的是操碎了心。願她好人一生平安。(我真的不是要求種子呀)。她是我見過的最專研技術的宗師。
當年自己火線頂上,同時三個大活交到我手上什麼鬼什麼鬼什麼鬼。自己年少不懂得拒絕。
火線頂,又趕急活。所以記憶中清明節都在加班,累的人都要變態了。
也是在那個時候發現打電話根本照顧不了父母,獨生子女如何遠程照顧父母,我很怕父母在家發生意外我都不知道。
那是我創業的起點,今天畫上圓滿句號了,從此所有的火箭和我都沒有關係了,只留下航天精神指導我踏實的從事養老機器人行業。為了父母做機器人,也必須發揚航天精神,去互聯網浮躁。
終於成功了,開心,興奮,感慨。
看了別人的介紹,現場出了點問題,還真揪心呀。新產品就是這樣,全都排查了,用的時候還是會有問題,難怪牛頓和愛因斯坦是有神論者。野史,第一個上天的人差點回不來。發了四次都沒事,載人的時候還是會有問題,系統工程不是編個app,不是說超越就超越的,到現在我們的工程軟體大部分還都是國外的,更別說工業基礎了。
看到出事時,第一個反應是真心疼張老師,又出問題了,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我們的問題,只是第一反應習慣了。哈哈,我真的很喜歡一心專研技術的人,況且還是美女總師。她還是很漂亮的,有做名媛的底子。如果不是選擇做工程師,我覺得她不會比電影中那些貴婦的形象氣質差。選擇航天,真是選擇奉獻和除去浮躁。回頭來看,整個大院都土,甚至一線人員土得掉渣,(我承認我享受在國貿一期的頂層酒吧里看美女,比較虛榮)。不過我覺得大院裡面的人比外面那些衣著光鮮卻滿嘴扯淡的人,人生的意義不知強多少倍。至少見上帝時可以說,我讓世界因我而有點不同,創造了價值,不負一生。
如果有一天,中國真的搞出一款像H2B這樣……
載荷單一,價格驚人,產量堪憂的大型運載火箭,
我第一個開噴,這個全球前幾的排名不要也罷。
研髮長征五號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整個載人航天三期空間站工程,為了探月三期採樣返回的實施,為了接替老一代火箭全面升級換代,為了發射下一代東方紅五大型桁架式通信衛星,為了火星木星小行星環繞著陸(附著)巡視的深空探測,以及為了給更遙遠的長征九號探路。
而對這些載荷,尤其是空間站艙段,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款比長征五號更適合的火箭,因為後者是針對前者量身定製的。
個人愚見,無論任何時候,對一款運載火箭而言,其作為進入太空的一種工具,經濟,可靠,量產,高密度(比如準備迅速或者重複使用),永遠是最重要的。
某一方面數據的好看才是有待日後優化的其次。
況且,真正更需要好看的,是火箭頭頂上的東西。上次長征7號發射,我們一群人在山頂大喊一路順風,這次長征5號發射,推遲了將近3個小時,現場沒有一個人離開,長征5號的成功發射意味著什麼呢?我們普通人也不是很清楚,說是從此中國更加牛逼了,我們現場也這麼覺得,火箭升起來的那一刻,那個氣勢,真的覺得我的國,太牛逼了。
知乎不能插視頻和動圖,現場我就給你們個優酷鏈接看吧,不是手機拍的哦,感覺就是發射了一個小太陽!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wNDc0ODc2NA==.html
完整版的發射過程,很震撼!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wNzYwNjkxMg==.html
跟上次長征7號發射一樣,由於我們是文昌附近的,所以這次也早早就來到了龍樓。
真的,12點吃完飯就過來了,帶了好幾個相機,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這次帶了食物,因為發射結束肯定會因為交通管制而堵在路上的。
我們的小美女不知道聰明哪裡弄來了一個採訪證,在死皮賴臉的的要我們給她拍照,當然,我們肯定是不會好好拍的
這次的發射天氣可能不是很好,陰天,偶爾還下點小雨,導致發射時間推遲了好多次,從原定的18點發射推到20點40,我們等了好久好久,但是現場真的沒有一個人離開!!
然後,大家看到的可能都是這樣的照片
細節清楚的特寫,能清楚的看到火箭上的字。
這些照片一般都是現場的這些長槍大炮拍的。
又或者是進入了發射基地拍的。
但是我們是窮逼啊(路上過安檢的時候我們還吐槽,哎呀,我們瓊A的車直接就放行了,那些瓊B的還要下來過安檢,哈哈哈哈哈)
我們是窮逼,我們買不起長槍大炮啊,買不起天文鏡啊,我們也沒有人能夠讓我們進到基地裡面去啊,只能在離發射塔5到6公里的地方遠遠的看著。。
那。。我們就只能這麼看著么?才不呢,我們也拍了張照片的。。
長征5號突破蒼穹的一張照片,怎麼樣?看著是不是像戰爭機器里的大殺器黎明之錘?也有人說這是玉帝之杖?
這看著就像是我國研發了新的黑科技啊!
厲害了我的國!
發射完以後我們的小美女自願拿起led燈給路人照路,她說這是她女神光芒最耀眼的一次!
歸零,歸零,歸零……
現在火箭那塊的已經沒幾個拋頭露面的了……
謝邀
先寫一個,以後再也不想看到螢火一號的無奈了。(補充一下,當時螢火選擇搭乘俄羅斯火箭主要是因為我們深空測控能力不足,但是最後被俄羅斯火箭坑掉了。現在我們的嫦娥二號已經飛向深空,深空網應該也有較大進步。同時運載力也有了大幅提升,應該不會再有被其他國家的火箭坑掉的事情了)
直徑5米,總長約57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4噸,起飛質量近九百噸,起飛推力超一千噸,看到這些數據,也真的很感動。就像看到前幾天的天宮二號,看到中國高鐵,看到海思晶元的崛起。。。原來我們羨慕過的東西有一天我們自己也可以有。這就像一個孩子得到了羨慕已久的玩具的感情吧。
(圖據央視新聞/視覺中國)
有了長五(準確的說是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下一步也許就是火星探測,是空間站……發射雖然推遲了好幾次,倒計時30秒左右還有個「暫停倒計時」的口令,之後從9秒開始倒計時,直到一飛衝天,掌聲多次響起來,真有好事多磨的感覺。又有好多發射值得期待了。
11月4日更新。
今天去看了首飛錄播,果然是發生了很多問題。首飛時間一直推遲,具體的問題前面的答案里也說了。看來和我預料的一樣,這樣一個新東西還是有非常大的風險的。
但是這也再次證明了我們航天汪們有多麼強大。在如此大的壓力下排除故障,送火箭上天,世界航天史上也是少見。再次向祖國航天工業致敬,向航天人致敬!
————————————————————————
我說實話,CZ-5首飛之前我一直不看好它。CZ-7首飛的時候,聽體制內的朋友說CZ-7工位標語是「確保成功」,CZ-5是「爭取成功」......從最開始我就做好了這款火箭首飛失利的準備。畢竟,如此巨大的起飛重量,5米的芯級,全新的液氧煤油發動機,這一切都以為著挑戰與未知。阿利安娜首飛失利了,美國德爾塔失敗次數也不在少。對我們來說,CZ-5的挑戰實在巨大。直到今天,放學回家,偶然瞟到一眼新聞,才知道CZ-5圓滿成功。當時整個人就高興到蹦起來。雖然自己抱的希望不大,甚至做好了失敗的準備,但看到成功的消息的那一瞬間內心的欣喜是難以形容的。我很高興,我生活在這樣一個頑強拼搏,自力更生的國度。我也很高興,身旁有這樣一群從來不畏懼艱難險阻,奮勇前行的年輕人。肯尼迪總統宣布登月計劃時說,我們選擇月球作為我們的目標,並不因為它十分容易,而因為它困難重重。感謝我們的航天人。他們選擇了星辰大海,因為它困難重重。
謝邀。
首先,請允許我用粗鄙之語表達一下我對長五成功發射的感受:爽!太他媽的爽了!太他媽的震撼了!夠暴力!⊙▽⊙
這是一個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晚上,再一次祝賀跳票五號的成功發射(總算跳到頭了啊你)!
先來一波高清美圖~
====================================
進入正題~
長征五號的成功首飛對於中國航天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標誌著我國步入了大火箭時代,並且取得了多個突破。
長征五號擁有25噸級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4噸級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是長征七號14噸LEO運載能力的近兩倍,更是長征二號F8.8噸的三倍。5米直徑的芯級,3.35米直徑的助推器,氫氧動力的一二級和液氧煤油動力的助推器,各項數據都體現了長五的多個「第一」。長五完善了我國火箭型譜,使我國在大、中、小型各類不同用途的火箭都有涉足,是中國走向航天強國的必由之路。
長征五號將用於發射未來我國空間站的大型艙段、嫦娥五號六號等探月三期的採樣返回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深空行星和小行星探測器以及未來載人登月的載人飛船。其對於未來我國航天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長征五號主要解決的還是我國大火箭的有無問題,在技術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較為中庸,但對於我國現有的技術來說,已是很大的突破。首次採用全氫氧的5米大直徑芯級,一級的兩台YF-77氫氧發動機是長五最主要需要驗證的技術。50噸級的YF-77海平面推力510千牛,海平面比沖310秒,真空推力700千牛,真空比沖426s,是目前我國推力最大的氫氧發動機。原有的長三甲系列三級使用的8噸級YF-75氫氧發動機真空推力只有80千牛左右,真空比沖438秒,只能用於上面級。YF-77填補了中國在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的空白,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順便一提,長征五號二級的兩台YF-75D發動機仍是在YF-75上改進而來的,也有諸多技術進步,其採用閉式膨脹循環,推力達到了9噸級別,比沖提高到了442秒。
YF-77氫氧發動機試車
長征五號芯二級
雖然說我國在大推力的氫氧發動機技術上有所突破,但仍然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日本在90年代就已經研製出了100噸級的氫氧發動機,美國80年代太空梭的主發動機(SSME)地面推力1860千牛,地面比沖366s,真空推力2279千牛,真空比沖452s。目前推力最大的氫氧發動機則是美國德爾塔IV使用的RS-68,地面推力2886千牛,地面比沖366s,真空推力3308千牛,真空比沖410s,也就是290噸的級氫氧發動機。所以我們依然任重而道遠,不可驕傲自負。當然,我們也無需垂頭喪氣,氫氧發動機研製難度高,入門門檻本身就高,再加之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90年代才搞出用於上面級的YF-75氫氧小推),落後是正常的,仍需保持一顆平常心。相信未來中國氫氧發動機技術會取的更大的突破!時間會證明一切。
至於助推器使用的兩台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長征七號首飛已經驗證過了,這一次只是進一步驗證了其可靠性而已。
對於火箭整體來講,25噸的LEO運載能力和14噸的GTO運載能力,在現役火箭里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德爾塔4重型火箭,更是一舉超越了日本的H-2B火箭。但是全重約870噸的長五運載能力還達不到重770噸的德爾塔4重型,可見長五的運載係數還不夠好。不過話又說回來,長征五號能在現有技術條件下解決我國大火箭的有無問題,並且運載能力一躍世界第二已經很不容易了。只希望我們的航天人能夠早日搞出高性能的發動機,取得更多技術上的突破,使我們的火箭能更有「質」,而不單單是「量」。現役大火箭對比圖
關於本次長征五號搭載的載荷,是遠征二號上面級和實踐十七號衛星。其中實踐十七號衛星的試驗任務是地球靜止軌道在軌服務和維護,貌似衛星還採用了電推?遠征二號上面級也是首次飛行,根據相關資料,其使用兩台真空推力6.5千牛的常規動力(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發動機,比沖321.43ss,可以多次啟動。
長征五號的成功發射進一步鞏固了我國位於航天第二梯隊的領頭羊的位置(第二梯隊有中國、日本、歐空局),同時是我國進入航天第一梯隊(美國、俄羅斯)的關鍵一步。相信在10年後,世界航天將呈現中美俄三國鼎立的局面(總覺得毛子有點虛)。
====================================
關於長征五號發射的一些細節:
今晚原定於18點發射的長征五號,經過多次推遲,可謂一波三折。先是推遲到了19點01分發射,結果到點了還是不射。之後發射場傳出排出液氧的命令,這個消息讓我為之一驚,難不成晚上沒戲了?並且加劇了本就緊張的心情。從直播畫面中可以看到,相關人員回到發射塔架似乎在排除故障,此刻央視新聞的微博直播響起了航天祖傳BGM,這顯然是要屏蔽現場航天人排障的廣播聲音。
接著又搞個大新聞「鳳凰獨家消息:長征五號發射時間因故延遲,指揮部正在研究今晚是否繼續發射。19:30會做出最終決定! 」
好在7點半過後,祖傳BGM沒了,最終發射時間確定為8點40分。火箭在一分鐘倒計時時又連續推遲三次,最終起飛時間定格在了2016年11月3日20時43分13秒998毫秒。
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發射前發現一級助推器氧排氣的管道出現問題,經過判斷不影響發射;第二個問題是一級芯級的氫氧發動機在預冷過程中出現意外,溫度降不下來,最終解決問題,後延發射成功!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五號火箭副總設計師婁路亮獨家透露:火箭助推上的產品出了一些小問題,經過專家討論認為不影響後面的發射,檢查和討論過程花了一點時間,當時就決定,在窗口上還有將近三個小時的時候,佔一個小時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後面的液氫加註過程中,因為長五的特點是一枚冰箭,就是液氫的容積非常大,加完之後首先要保證發動機在裡面的一些部件能夠冷卻到足夠的溫度,這樣在啟動過程當中會非常平穩。在啟動過程當中,發現有些參數不是按照設想來工作,現場組織相關技術人員討論,按照預案進行各種排查工作,基本上在最後一個時刻,圓滿解決了問題,按照窗口的後沿,把第一枚火箭順利升上了太空。(央廣記者丁飛)
不得不佩服我們的航天人沉著冷靜,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果斷排除故障,保證了今晚發射的順利進行。這個年輕的團隊不但是中國航天的希望,也意味了中國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現場年輕的航天人們多次鼓掌歡呼,儘管我不是航天工作者,但作為一個關心中國航天事業的航天迷,我對他們激動萬分的心情表示感同身受。
====================================
接下來繼續放圖:
飛行時序
相關參數(遠征二號上面級發動機比沖應為3150m/s,下圖筆誤)
然後吐槽一下歐空局
長五和17日即將發射的阿麗亞娜-5的對比圖
@歐空局,EXM?你這整流罩能不能不要整的這麼吃藕?(#-.-)
====================================
評論有人指出這是保護罩,不是整流罩,那好吧,我錯了。但是還是太吃藕了,這喜感的阿麗亞娜-5就放在這示眾吧
====================================
2016-11-4更新:今日凌晨3時,遠征二號上面級順利將實踐十七號衛星送入預定GEO軌道,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其實我是想說:年輕人的隊伍里有兩個妹子
我覺得這次任務在中國航天史上的意義,可能只有東方紅一號和1980年東風5全程試射能夠與之相提並論。
因為這3次任務,分別劃定了中國航天發射平台的3個基準點。東方紅一號使用的是東風4改造的火箭;而東風5的存在居然成為了此後35年時間裡中國航天唯一的平台,這裡面又有多少無奈?今天新運載工具終於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它將會開啟一個嶄新的時代,提供無限的可能。
一種革命性的產物的問世,註定是要充滿波折的。這次發射罕見的沒有在電視台直播,而是只為感興趣的愛好者們提供了網路直播信號。可見從上到下大家心裡都十分沒底。畢竟歷史上長2E和長3乙兩次新型號首飛慘痛的教訓……事實也證明儘管做了無數的準備,但意外總是會不期而至。
由於網路直播信號切掉了大量的控制室對話,發射前大家能看到的只是一再推遲。成功之後官方的解釋提到了液氧儲箱和一級預冷遇到的問題,內心感嘆YF77果然還是不靠譜之餘,也想像著控制室里是怎樣一副壓力瀰漫的場景。『也許多年以後撼天記再拍續集的時候,會專門有一集來描述這個不平凡的夜晚吧?』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然而現實卻是比人們的想像還要可怕……今天看到樓上回答這個『紀實』爆出來,真是讓人冷汗不止。千萬種情緒,會聚到最後也只有那一句大喊可以表達了吧:我靠,這樣也能成功?!
我不知道長5的控制程序里埋了多少bug,但最後幾十秒的時間居然能夠出現如此反轉反轉再反轉的情形,最後還給了個圓滿結局,稱之為史上最牛bug毫不為過。我覺得40分鐘的紀錄片已經完全不足以描述這個不可描述的夜晚了!必須要拍個兩個半小時的電影才能讓人們體驗到這種終生難忘的刺激!
看著發射團隊慶功的照片,感覺這些經歷了難以表達的折磨的人們真的需要好好放鬆一下了……但是回家之後,還是要努力debug啊!幸運可以有一次,但努力卻必須持之以恆。期待著你們從『悶聲發大財』到『弄個大新聞』再到『身經百戰』最後『見得多了』的那一天。謝邀!
意味著可以進行第二次發射,第三次……
————我是華麗的分割線————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2016年11月3號20點43分!
我想再過多少年我都記得這個日子,這個時刻!
緊張!激動!驕傲!
今晚,是長征五號的狂歡!
今晚,是我們勝利的起點!
今晚,是可以喝點的!
突然想念在西工大讀書時候喝的漢斯小木屋!
朋友圈被同事的長征五號發射成功的消息刷屏!
真的要為我們自己點個贊!
飛行過程中,每一個動作的順利完成,都會聽到大廳中參研參試隊員很大聲的「好!」伴隨著很長久很用力的掌聲!這一聲聲好,是發自心底的好!每好一聲,火箭飛行就成功了一個動作,就卸下來了一個包袱!!!
努力付出終有首飛圓滿成功的回報!
今天,就是研製隊伍在過年啊!
不,比過年還高興!
積攢了太多,承載了太多!
我們成功了!
真好!
更於2016年11月4日凌晨零點18分。
真的可以踏實安心的睡個好覺了!
長征五號,你飛的很好!我為你鼓掌!
i我來說一個
這次火箭發射的志願者是我們學校過去的。總共兩百多人。我們五點半起床集合。六點半從海口坐車到文昌 大部分同學都沒吃早餐 但是到了我們志願服務的地方之後 文昌市的團委組織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午餐和晚餐 在這裡謝謝他們。
我們的同學 從早上八點左右到達目的地之後經過短暫的休息便開始值班站崗 一直到晚上發射 雖然發射時間一直從六點推到七點再推到八點,但是沒有一個人有怨言.所有人討論的是火箭對這個國家的意義,一天沒怎麼休息,但是卻都很興奮,都知道這個火箭的成功發射也有我們的一份功勞 雖然很少、甚至微不足道,但是我們也為這個火箭的發射盡了我們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說不清楚長五的發射對這個國家意味著什麼 但是我知道,這次發射成功對我們這些同學、這些志願者、這些工作人員意味著什麼.
有點答不對題,見諒。
不會分割線……
這是現在 我們在做完活動回學校的路上。這個時候都休息了,畢竟明天早上還有課。
-----------------假裝分割線----------------
再傳幾張圖
各位 辛苦了(希望你們今天早上上課沒睡覺)
軌道投送能力翻番,可以勝任伺後二十餘年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重大任務,在軌道投送能力為王的背景下,這是長五最大的意義。但更多的意味是沒有的,從技術層次到實際推力,我們仍在三甲開外。單台發動機推力欠缺導致發動機堆疊數量仍然較多,經濟性、安全性仍待檢驗,沒有過多的驚喜,所以長五發射只有節點意義而未帶來里程碑式的變革。
說到底,在航天領域我們仍舊是一個追趕者,所有的東西都是在以中國的方式復現別人的實踐,只是在技術上逐步接近第一梯隊而已。站在我們自身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每一步都是開創性的,但站在全人類目光所企及的高度,我們仍不是引領者。但這已經無所謂,就象在巴統一如既往的阻撓下我們一路攻城略地帶來的發展一樣,包括高鐵,包括北斗,包括神威,包括其他任何一種核心技術的突破,事情一直朝著一個毫無懸念的方向發展,這只是我們在低頭做人的年代對那些蔑視的面孔持續打臉進程里的又一次掌摑。老實說我們都習慣了,這種掌摑的快感已經不足以繼續作為我們努力的理由。
所以啊,與其說這次長五發射讓我們又一次揚眉吐氣,不如說這次長五是我們面向星辰大海的又一次微小的前進。從神舟一號起,中國的太空技術發展相對緩慢但穩定上升的趨勢從未改變,這種茁壯成長的勢頭足可以碾壓一切關於中國航天事業的謠言和疑惑。也許在我們這一代人所見的歷史區間內,我們永遠在追趕,但放心好了,從這些年一直以來的走向來看,未來和三體文明踞桌而談的一定是一撥中國人。大推力火箭,低緯度發射場
YF100是重複使用,進行可靠項檢測的。
舉個例子,以前的CZ2芯級是抽檢,打完了就報廢了
現在YF100生產一發,試車一發,然後拆解開,洗乾淨,裝在火箭上
可靠的核心推力部件
中長期增推改進的可能性
錘鍊之後的設計師團隊
以及,幾乎沒什麼寶貝了的蘇聯遺產
想想,還是有點小激動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