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紀日如何還原回農曆紀日?

我明白天干地支紀日的方法,這一點不用解釋。但是,比如今天是「三月丁卯」,古人如何能夠通過這四個字判斷出這是「三月初九」?這種用法在《清史稿》里大量出現,陰曆紀日已經很方便,為什麼還要用天干地支紀日來自我折磨呢?


陰曆用序數紀日一點也不方便。因為農曆大小月幾乎沒有看得見的規律,所以在跨月計算日期間隔的情況下,農曆序數紀日幾乎一無是處。
比如你說今年農曆四月初一到五月十五之間 有多少天?
必須按照日曆本一天一天點數出來才行。不查日曆你根本不可能知道的。
但是你說四月己丑到五月壬申,就好算多了。此外,一般來說,每月要註明朔日,也就是初一的日干支的。這樣可以比較方便的看出五月壬申到底是初幾——看出初幾主要意義是什麼?

我不明白序數紀日【真正的】方便在哪裡……不過一些史書裡面也有些某月初幾某月十幾的啊。印象里《三國志》就不少。
中國古代在推算曆法的時候,是涉及大量跨越的日數計算的,干支紀日法60一循環,相對方便很多。


題主的自問自答,對於數字記日流行後的史書來說,其實沒本質錯誤,不過有兩個重要錯誤:
問題中干支記日,古人沒有現成的朔閏表或自己推算朔閏表,自然不能判斷它是某月第幾日,但它是某月第幾日對古人讀史沒有實質影響(除非要校勘、做曆法推算),這只是一個記日法而已,沒必要知道第幾日,公曆又是等於某月某日。
自答裡面第四點干支不能心算純屬門外漢的話,干支其實非常有利於心算和計算檢查,只是題主不會罷了。

至於二十四史的《歷志》說明不了問題,干支是有意識整合進了童蒙學習和曆法計算中,實際陰陽曆的曆法計算本身完全可以不管幹支,實際曆法的使用更可以不管幹支。這種有意識整合的原因,確實是尊重傳統、方便心算和檢查曆法計算有無錯誤,而不是曆法本身真離不開干支。
漢代的官方文書比較正式而規範的表達是「某月甲子朔乙丑」的格式,幾月幾日的數字記法也很常見,單記「某月甲子日」的倒是不佔優勢。在平時的記日中,使用干支更是匪夷所思,畢竟平時記日使用干支和抬頭可見的月相還是隔了一層,不方便即時的運用和理解。史書中有些是註記時按體例標記干支,有些則確實是後來纂錄時改寫為干支。
在史書中使用干支確實是尊重史書修纂傳統,這個傳統最起碼始於商代,經典化於《春秋經》,並且使用干支可以盡量減少數字記日抄寫錯誤的可能。


如果你從小學的紀日就是干支,那麼你也將感到數字的不適~


我自己對這個問題也有了點心得。
1、天干地支紀日的用法,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實際上並不常見。這一點看看晚清日記,包括政府公文就可以知道。清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基本還是較為便利的陰曆紀日。

2、真正用到干支紀日的,主要是史書。 為什麼史書要用干支紀日? 因為從第一本史書《春秋》開始,就在使用干支紀日。

3、干支紀日很不方便,是個很笨的方法。但也正因為其笨,所以簡單並且精確。 所以在編撰史書時,史官會把陰曆紀日轉化為干支紀日,以求準確無誤。

4、至於說干支紀日方便跨日計算的說法,我很懷疑。30天以內,陰曆紀日計算跨日無疑具有優勢,可以進行心算。 30天以上,干支紀日有優勢,但也無法進行心算。 總體來講,干支紀日比陰曆紀日要準確,但並不方便使用。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叫「富甲一方」,問人年齡稱「貴庚幾何」?
生辰八字,為什麼是八字,有什麼講法嗎?
天干地支可以用數字替換記憶嗎?
天干地支在臨床過程中的運用經驗?
干支紀年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第一個甲子年是什麼時候?

TAG:曆法 | 天干地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