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對地震災民做心理疏導?


謝邀。

08年汶川大地震,到四川做過一個月災後心理援助工作。談談我的感想。

1. 災難和死亡

我們關於自我和生活的一個重要信念是,我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影響和控制自己的生活。地震災害卻打碎了它。它讓你覺得自己渺小、無能、無助。死亡更是如此。它像一個黑洞,把所有靠近它的光、意志、希望、對生活、世界和自己的信仰統統吸收。在死亡的逼視下,你很容易讓自己墮入無盡的虛無,就像一個將被丟棄的破娃娃,任由命運擺布。你的生活開始變得虛幻,虛幻到不值得投入,而生命的意義,也成為一個大大的疑問。焦慮和抑鬱隨之而來。

如果人的心理也發生了地震,死亡就是這個地震的中心。離死亡越近,你所受的傷害就越重。死者和你的關係越親密,你所受的傷害就越重。心理受災最嚴重的是在死亡中掙扎過的倖存者,然後是親見親人死亡的倖存者、聽到親人死亡的倖存者……直到,餘震波及因媒體傳播而見識到悲慘場面的普通你我,都可能成為心理地震的受災者。

2. 受災者

然而,死亡和傷害並不是一切。大部分災區的受災者都比我們想像的堅強。你會看到廢墟中玩樂的孩子,帳篷邊聊天的大人,堅持工作的警察、教師、官員、工人和農民。人有強大的心理免疫系統,它只在我們遇到重大生活事件時啟動。那些平時軟弱無力的人,也可能在大災面前冷靜堅強。

但仍有一些傷害超過了心理所能承受的範圍。對於這些受災者,我想說:

(1)悲傷和憂鬱是最正常的反應。它和軟弱無關。

(2)不否認自己的悲傷,但也別深陷其中。如果每天悲傷,就在一天中找一段時間堅強,如出去走走,即使走走的過程中,悲傷仍無法中止。如果一直強撐著堅強,那麼給自己一個時間段悲傷。真情流露也是一種休息。

(3)從安排和控制自己的生活開始心理重建。養一隻狗、種菜、做飯、幾點該去做什麼、見誰。生活的安排會給人直接的控制感。

(4)尋找支持。如果身邊有至親朋友,自然最好。如果沒有,找你認為能理解你的人傾訴。如果也沒有,試著不要總一個人呆著。去能看到人的地方,哪怕只是坐坐。可以試著找那些有相似經歷的人聊天,相互安慰。

(5)和以前的生活取得聯繫。試著做曾經讓你快樂的事,試著重建以往的生活規律。

(6)相信。相信時間會帶走傷痛。相信未來會帶來希望。

3. 心理援助

(1)在心理應激期,用擁抱這類最直接的肢體動作。那時候,語言不起作用。在整個災後心理工作中,作為「人」,和另一個「人」共同面對災難,是心理援助最起作用的部分。

(2)即使過了應激期,破壞受害者的心理防禦也是危險的。08年央視曾經播出這樣一個片段,一個心理干預專家拉著一個正玩耍的小朋友詢問他對死去的母親的感受。那孩子不想回答,在再三追問下哇哇大哭。這段電視引起軒然大波,大家紛紛指責該專家造成二次傷害。而那個專家辯解說,一個傷口要好起來,就需要把裡面的膿擠掉,他做的是擠膿工作。

我不能贊同這個專家的意見。心理諮詢,尤其是心理分析取向的治療,對人的心理防禦(比如遺忘、否認)深有敵意,認為心理防禦扭曲了人對正常世界的看法。我覺得恰恰相反,大部分心理防禦機制都是於我們有益的心理免疫系統。面對重大災難時尤其如此。即使你確信某種防禦機制有害,你仍然需要在保證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重建新的防禦機制的情況下,才能動它。傷口打開了,你得有時間和精力把它縫起來。但顯然這個專家並沒有這樣的準備。

(3)知道自己所知有限,知道自己能做的有限。別讓自己成為這種無力感的犧牲品。

4. 志願者(尤其是心理志願者)

(1)如受災者在感情上接納你,你在那裡,就是幫助。如果受災者還沒準備好接納你,你在那裡,就是打擾。

(2)英雄主義情節、參與大事情的感覺和利他主義都會讓人感覺良好。這本身沒錯。我們都希望自己有價值和重要。但得牢記評判你行為的並不是你是否感覺良好,而是對方是否真的得到幫助。別成為好心辦壞事的累贅。別做二次傷害者。別做災難旅遊者。

(3)如果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比如上面那個專家的案例),就相信常識。想想對面的那個人是自己,會需要什麼,如果對面的那個人是自己的親人,你會怎麼做。

5.我們自己

總有一天,我們的死亡也總會到來,我們也要經受它的逼視。正如古希臘偉大的戲劇家索福克勒斯的詩句 (引自賀衛方先生在打黑高潮中寫給重慶司法界的信)

「等冥王註定的命運一露面,

那時候,沒有婚歌、弦樂和舞蹈,

死神終於來到了。

一個人最好不要出生;

一旦出生了,求其次,

是從何處來,儘快回到何處去。

等他度過了荒唐的青年時期,

什麼苦難他能避免?

嫉妒、決裂、爭吵、戰鬥、殘殺接踵而來。

最後,那可恨的老年時期到了,

衰老病弱,無親無友。」

除了對逝者的哀悼,災難和死亡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的生活,什麼真的重要,什麼其實不重要,什麼讓我們,因為活著,心懷感激。


1,不要自以為是的覺得對方一定急需心理輔導而硬上。不要覺得對方因為地震而有心理不正常。很多人面對大災難有一段時間的焦慮和情緒波動是正常的,並且能夠自愈。應該首先陪伴在受災者身邊,如果對方有物質上的需求(水,食物等),及時提供。觀察對方的心理狀態和樣子,理性的判斷是否真的需要心理疏導。

2,自己的態度要親切,情緒穩定,給對方以淡定、值得信賴的感覺。要有耐心,語速緩慢,平穩。注意對方比較敏感的地方,考慮文化差異。

3,受災者經歷情緒不穩,主要有兩個原因:一,由於失去財物或親人導致的悲痛。二,由於對災害恐懼導致的焦慮。

針對第一點,應在幫助受災者解決物質上需求(指在避難所等物質條件缺乏的情況下)的同時,提供心理依靠,陪伴受災者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正視失去的東西。同時教會受災者如何面對損失,如何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並且儘可能提供關於未來的樂觀的信息(比如政府的支援和行動等)。

第二點,如果能將受災者置於能非常安全的地方,使其安心是最好的。另外提供足夠的信息,比如房子的耐震性;讓受災者做更充足的準備,比如地震應急套裝。告訴受災者應該採取的行動並使其知道只要正確行動就可以避免傷害,很多恐懼來自於不知道怎麼做而覺得自己無法掌控命運。這類情況只要他們處於不再危險的境地,焦慮就能較快消除。周圍的人的樂觀和淡定情緒也能加快焦慮的消除。
專註於生活中的行為(洗衣服幹活走路與人說話)會減少對於災害的回想和焦慮。可以從這方面入手。

4、不要隨便說「我理解你的心情」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這也是命」「他們沒受苦去的很痛快」這種否認對方痛苦心情的話。會讓對方更加感到孤獨無人理解。應該陪伴對方面對痛苦,做出榜樣。只有面對,才能讓痛苦消逝。


比較贊同一樓蘇菲的觀點。然後補充一點個人觀點,對於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心理疏導工作的展開應該十分謹慎,這主要表現在:1.確定災民是否需要心理治療。根據癥狀確定需要什麼樣的心理治療方案,短程的?長期的?輔助藥物? 2.對從事心理輔導的諮詢師和理療師的從業要求也比一般從業人員要高,最好有有PTSD心理輔導經驗;3.治療效果的跟蹤反饋。08汶川地震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很多素養一般的心理師跑去汶川好心辦了一些壞事。再就是有一些災民的癥狀會延遲發作,時間可能是幾個月,也可能是幾年。所以對PTSD的治療一定要有及時的反饋。呵呵,就說這麼多吧,因為上學時主修方向的不是心理諮詢,所以也是個半瓢水,建議還是諮詢領域專家靠譜。


我是心理專業的,雖然我專業不精。08汶川地震時,班裡同學去了汶川,回來後說,本來想做一個調查,但汶川被所謂的心理學家掃蕩了。。。因為災民隨時被所謂的「心理救助」,可有些所謂心理輔導員就一二杆子,什麼也不懂,然後就堂而皇之去災區做什麼「心理輔導」去了。同意一樓二樓所說的,不要自以為是災區的人一定要心理救助,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人與人不同,所以個體心理差異很大,心理疏導也因此而異。
還有一例,今年麗江市寧蒗地震時,就有個心理學家過來,來做什麼心理救助培訓,就是培訓一幫現炒現賣的所謂「心理疏導員」去了災區,培訓的時間就一天,一天就能培訓出心理諮詢師,牛B吹大了。
不願看到一些半拉子所謂心理疏導員去災區,敗壞了心理學,還一天復一天地扯著別人的傷口看。


親朋受到災難創傷後,周圍的人不妨採取一些必要措施來配合心理危機干預的治療。

1. 無言的陪伴


在危機事件後,每一個當事人都有恐懼的心理,此時很多人以為需要說一些話來安慰他,其實這是極錯誤的做法,因為這時候你所說出的話,大部分是為了降低自己內心焦慮的話,對恐懼而言其實都是廢話。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

2.無條件的傾聽


讓被干預者一吐為快,是心理干預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最為重要的步驟,讓應急對象說出心裡話,像倒垃圾一樣把內心深處的負性感受、想法不加掩飾地表達出來,才能引導他們向積極的方面走。

3.無限的關懷


當事人在危機事件後往往特別渴望關懷和理解,有時一杯溫水勝過千萬言語,手中感覺熱水的溫暖及眼見你關懷的動作,這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4.無條件的接納


對於哭訴者,最錯誤的做法,是叫他們不要難過,不要哭泣,其實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給他一張面紙,他會感覺被你接納,終於有人可以讓他大哭一場,心中的刺痛便得以疏解。此時還要告訴他,哭泣、悲傷、內疚等都是人在痛苦時的一種很自然的情感表現,不是軟弱,這是正常的。

以上心理干預常用方法,除了運用於災難事件,其他容易引發心理危機的事件也同樣適用,比如親人去世、車禍或病痛,甚至感情破裂之後,這是你對親人好友的舉手之勞。
(參考:《地震災民心理救助手冊》之面對災民該說什麼)


危機干預,是心理諮詢專門一塊方向,需要更具具體情況來看。
重點是避諱一些言語說法,然後又引導安撫,我只是知道這個事情,但具體是有技能訓練和經驗的,不懂我就不多說了


當你用毛巾擦拭他們臉上的傷口也就擦去臉上的淚水
當你遞上水他們飲下也就使血液平緩流動心臟有節奏的跳動
當你埋葬逝者
當你把廢墟清理
當你把家園重建
當你種下一顆樹
等種子發芽,等它吸收營養,等它衝出土壤
等它看見陽光
讓它看見希望


推薦閱讀:

心理學只能研究實證可解的問題么?
這張圖片上的鞋子是什麼顏色?原理是什麼?為什麼有人說粉白,有人說綠灰?
人類的大腦有哪些天生的設計缺陷?
人為什麼會相信沒有證實的事?
國內的CAPA(中美精神分析聯盟)是一個怎樣的組織?

TAG:心理學 | 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