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經濟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會出現 50% 利率這樣的現象?


這是阿根廷官方公布的通脹指數。官方給出的數據是2013全年通脹指數為11%, 不過分析師認為這一數字實際上應為28%。見:Argentina says 2013 inflation nearly 11 percent, but analysts say it"s more like 28 percent

目前,阿根廷的通脹率高達30%至40%,比央行的基準利率高出許多,也就是說那些存放比索在銀行的投資者每一秒都在賠錢。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通脹壓力,阿根廷央行最近已經連續調高基準利率,由上周的25.5%提高到28.8%。受此影響,阿根廷境內各主要商業銀行的個人貸款年利率漲升至49%至52%不等。據悉,阿根廷個人貸款者除了銀行利率外,還需支付增值稅、人身保險費、市政稅三項開支,一年期貸款的總成本是貸款額的85%左右。即年初貸10000比索,年底需還18500比索。即使是如此高的利率,考慮到通脹風險,商業銀行也不太願意貸款,基本不向個人發放1年以上的貸款。
——2月7日 證券時報 阿根廷:誰為我哭泣

通脹率如此之高,1月中旬,阿根廷比索兌美元名義匯率僅為8:1,而黑市匯率則高達12:1。

阿根廷首次允許比索自1月20日起貶值15%左右,政府還宣布放鬆外幣購買禁令。月收入在7200比索(約合900美元)的阿根廷人,只要得到AFIP(阿根廷國稅總局)的授權,就被允許以月工資的20%換購美元,但阿根廷政府的真正目的是防止資金出逃。因為換購必須是官方匯率,且轉移到賬戶的美元並非現金而是直接轉為存款,存款期限不滿一年還要扣取20%的費用。這聽起來很複雜,但它仍然比在黑市購買美元要便宜。政府的目標似乎是減少官方和黑市之間的匯率差距,減輕必須縮減外儲以支撐本幣的壓力。儘管匯市差距有所縮減,但阿根廷民眾對美元的需求有增無減。

儘管阿根廷提高利率,但利率仍然低於通脹率,也就是說:阿根廷人幾乎沒有理由繼續持有比索。

———————————————————————————————————————————

阿根廷近年的通脹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過度的財政擴張和缺乏節制的社會福利

最近10年,阿根廷貨幣供應量平均每年增長約20%。2008年以前,由於大宗商品價格高漲,阿根廷出口形勢很好,經濟增速達8%,外匯收入也連年上漲,當時貨幣過量發行的後果沒有顯現。近幾年,受美歐經濟不景氣的衝擊,阿根廷的經濟增速明顯下降,外匯流失嚴重,繼續大量發鈔引發的通脹和貶值壓力日益明顯。
阿根廷走不出的通脹怪圈 新華社――經濟參考網

另一方面,阿根廷的工資水平也在與通脹賽跑。在阿根廷,「勞工保護」觀念風行,「罷工—加薪」的循環屢見不鮮。據估計,去年各行業工資平均漲幅是25%。而政府為了討好選民,「賄賂」更甚。

當下,阿根廷政府面臨著減少財政補貼的壓力,並將與要求加薪的工人談判。

效力於諮詢公司EconViews的Miguel Kiguel 表示,在3月和4月的加薪談判中,為了抗通脹,政府加薪幅度必須低於30%。不過這將非常艱難,去年警察發起了多宗罷工,要求大幅提高薪資水平。

阿根廷政府是否願意實施緊縮政策目前尚不清楚。就在政府宣布允許比索貶值的當天,總統克里斯蒂娜又宣布了一項補貼計劃,用以資助那些18-24歲的失業群體接受培訓。這可能花費110億比索。

阿根廷和委內瑞拉雙雙面臨經濟惡化

ps. 阿根廷與通貨膨脹可謂有著不解之緣,一直是人們研究通脹的經典案例。。。比如,在20世紀8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阿根廷年通貨膨脹率平均達到450%,1990年初之前的12個月,其通貨膨脹率更升至2000%。1992年的1新比索 = 1983年前100,000,000,000(一千億)比索。


之前對阿根廷金融危機有點興趣,大致摘抄整理了一下網上的資料,截至2014年初

千瘡百孔的經濟現狀一覽:

  • 2012年阿根廷GDP增速1.9%,IMF估算2013年GDP增速為3.5%,遠低於2003-2011年平均7%的增速
  • 高通脹率:民間統計在30%以上,高於基準利率,造成負利率現象,儲戶損失嚴重
  • 外匯管制使得企業和個人無法將比索轉換成美元保值,形成匯率雙軌制,目前官定8:1,黑市大約12:1;僅2013年4季度至今阿根廷比索兌美元便下跌26.3%,1月23日單日下跌12%
  • 為應對通脹及資本外流,阿根廷央行連續調高基準利率至28.8%,境內商業銀行的貸款年利率漲升至50%,借貸需求驟降
  • 2013年外匯儲備流失120億美元,2014年1月流失24.99億美元,為2006年以來單月下降之最;目前外匯儲備存量約280億美元
  • 阿根廷仍持有1200億美元以上外債,GDP佔比約30%;國家信用違約掉期(CDS)大幅攀升至2336個基點的全球高位,其2017年到期的政府債券收益率高達19.25%

經濟危機內因:(1)惡性通貨膨脹

近三年以來,阿根廷官方統計的通脹率都在10%左右,而民間統計的通脹率都在20%以上。

阿根廷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 9月的前12個月里,阿根廷的通脹率為10.5%,而同期私人統計通脹率為25.44%。

通脹成因:

(1) 過度的貨幣擴張

最近10年,阿根廷貨幣供應量平均每年增長約20%;2012年阿央行的貨幣供應量增長34.82%,2013年貨幣供應量增長幅度在25%左右;貨幣擴張原因是政府為拉動消費,擴大公共財政開支,由央行直接補貼財政

(2) 缺乏節制的社會福利導致工資漲幅高居不下

在阿根廷,政治尋租空間大及民主制度導致政府無節制討好選民,「勞工保護」觀念風行,「罷工—加薪」的循環屢見不鮮。據估計,2013年各行業工資平均漲幅是25%。不斷上調的工資水平與持續走高的通脹率形成了惡性循環

(3) 不堪回首的惡性通脹歷史使得通脹預期可迅速形成

在20世紀8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阿根廷年通貨膨脹率平均達到450%, 1989年甚至高達4924%,民眾對惡性通脹仍記憶猶新。


經濟危機內因:(2)巨額外債的歷史遺留問題

  • 上世紀90年代,由於龐大的主權債務、阿根廷比索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阿根廷政府為美元融資支付的利率越來越高。到90年代中期時,阿根廷邁向金融危機的趨勢已經很明顯。阿根廷向IMF求助,IMF把緊縮計劃作為救助阿根廷的條件,阿根廷則以削減養老金和公務員薪酬作為回應。領導人把焦點集中在削減赤字而非刺激經濟增長上。經過長達數月的談判後,IMF終於同意向阿根廷注入第一筆資金,但已經太晚了。
  • 2000年,阿根廷外債總額達1462億美元,相當於當年外匯收入的4.7倍,當年還本付息占出口收入的38%。因受之前東南亞金融危機和之後巴西金融危機影響,2001年11月,阿根廷政府宣布無力償還外債1000億美元,主權違約,決定實施債務重組。付出的代價非常高昂:私人部門被迫對國債減記70%。
  • 然後通過使比索大幅貶值(從2002年的1急速貶值至2003年的3.89)和債務重組(1美元償還30美分),並借著互聯網泡沫後最長的一段全球經濟騰飛(2002-2008)、大宗商品大幅上漲(阿根廷是大豆等農產品的大型出口國),阿根廷最終重新站了起來,年均經濟增長逾7%。
  • 但在此期間,阿根廷雖竭力償還外債,其債務佔GDP比例由2002年超過60%降至2013年的30%,但其餘額仍然在千億美元以上。

經濟危機內因:(3)財政赤字加劇通貨膨脹

  • 阿根廷財政收支嚴重失衡的根源在於財政開支負擔過重。而財政開支得不到控制的原因與龐大的公務員隊伍密切相關。例如,阿根廷的總人口為3600萬,而公務員人數則多達200萬。這一比率不僅在拉美,而且在世界上也是比較高的
  • 阿根廷的財政失衡還與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複雜的財政關係密切相關。在90年代後期開展的財政改革中,中央政府的財政權有所縮小,地方政府的財政權則顯著強化,財政開支也大幅度增加。在這一過程中,中央政府沒有採取有效的措施來監督或約束地方政府的財政開支
  • 一方面,由於政府對資金的需求很大,資本市場上籌措資本的成本居高不下,從而這使私人部門處於一種非常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政府為增加財政收入而向企業徵收五花八門的稅收。據統計,一般的企業要向聯邦政府、省政府和市政府繳納14種稅。然而偷稅漏稅則司空見慣
  •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沖抵財政赤字、持續刺激經濟,監管不力的超額貨幣供給成為了2003年債務重組後的唯一政策選擇。央行直接補貼財政導致貨幣超發嚴重,造成了20%以上的通貨膨脹率
  • 同其它拉美國家相似,阿根廷是半吊子的民主制國家,在位政治家可以獲得巨大的尋租空間,因此經常在選舉期間用不合適的財政政策滿足選民的需求。由於通貨膨脹高企,選民的最大需求就是加薪,工會有巨大的罷工和談判能力,政府妥協每年可以以官方通脹率為基準進行工會加薪談判。這個政策,導致2007年後阿根廷官方CPI統計數據造假舉世聞名,還發生過因媒體登載自行測算的通脹數據而禁止公司在該媒體投放廣告的事件
  • 官方數據的不可靠進一步加劇了私人部門對通脹數據的高預期,爭取高工資,形成惡性循環

經濟危機內因:(4)高外債間接導致匯率管制

  • 2008年起,由於對阿根廷高外債、高赤字、高通脹的擔憂,私人部門加速將手中比索換成美金進行保值;比索的貶值造成阿根廷以美元計價外債的負擔增加
  • 為了對抗外債負擔增加,阿根廷入市干預匯率,但仍然不能阻擋比索從2008年3.14貶值至2011年4.05
  • 2011年10月31日,阿根廷政府迫於償債壓力開始實行外匯管制,嚴格限制企業和私人購買外匯。2012年7月5日,阿根廷央行開始禁止一切以儲蓄為目的的購匯交易。
  • 但由於外匯儲備在干預過程中逐年流失,阿根廷比索仍然持續貶值至2013年6.0左右
  • 匯率管制、本幣貶值和通貨膨脹並起,導致私人部門更沒有意願持有比索,貨幣政策幾乎完全失效

經濟危機外因:導火索們

  • 巧合的是,全球經濟的上揚,將阿根廷國內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掩蓋住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揚,使得以大豆等農產品出口為主導的阿根廷經濟獲得了極大活力。然而這一進程,在次貸危機爆發後戛然而止
  • 次貸危機後美國開始量化寬鬆,新興市場國家包括阿根廷獲得了大量的資金支持,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本幣因熱錢升值時(包括鄰國巴西),阿根廷比索從2009年至2013年貶值超過40%
  • 在此期間,阿根廷採取的一系列政策令國際市場側目,2012年為平抑國內物價,限制玉米出口,同時大幅提高大豆粉的出口關稅,還有阿政府將外資石油公司收歸國有等行為,不僅限制了出口,同時又傷害外資進入的信心
  • 阿政府於2002年違約後推出債務重組方案,以原債券價值 25%—35%的金額轉換為新債券,約有93%的債權人都接受了債務重組。但以美國NML資本為代表的「禿鷲基金」和小部分債權人不接受債務重組,通過司法途徑要求阿政府全額償債。2012年末2013年初,阿根廷政府在美國法院敗訴。此舉瞬間將阿根廷推到了再次發生債務危機的邊緣。(1)雖然本次訴訟案涉及的債務金額只有13.3億美元,但這項判決很可能導致本次訴訟之外的其他債權人也要求同等待遇,阿根廷政府估計這筆債務將達430億美元;(2)阿根廷向已接受債務重組的債權人的還款,都是通過美國紐約銀行轉賬,根據美聯邦法院和上訴法院的裁定,如果阿政府拒絕向「禿鷲基金」還債,該國在美國的資產、包括向其他債權人的匯款就會被凍結,從而導致技術性違約。隨後惠譽調降阿根廷評級至很可能違約」的CC
  • 目前阿根廷政府面臨多重困境:美國法院要求還債的裁決,這是法律約束;本國相當一部分政治勢力反對「用阿根廷老百姓的錢喂外國資本家」,這是服軟還債的國內政治風險;如果其他債權人也仿效起訴,則是巨大的經濟負擔
  •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美聯儲在2013年12月19日的議息會議上決定,自2014年1月起縮減購債規模100億美元,隨後又在2014年1月29日的議息會議上再次縮減10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引發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外逃,阿根廷首當其衝。
  • 外匯儲備的嚴重不足大大影響了央行匯率調控能力。而在2014年1月22日阿央行放棄干預的表態,無疑加劇了市場放棄比索的決心。阿根廷央行對此卻無能為力,幾乎徹底喪失了對貨幣的掌控力。1月23-24日,這兩天阿根廷比索遭遇瘋狂貶值,官方美元兌阿根廷比索單日下跌12%至8,而黑市匯價甚至高達13:1。

去年年底,阿根廷經濟支撐不住了,資本不斷出逃,阿根廷央行為了穩定匯率耗盡了為數不多的美元家底,匯率面臨崩潰。此時,阿根廷啟動了之前和中國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從中國這裡以年利率7個點左右從中國央行換走30億美元人民幣,然後到國際市場上賣出了這30億人民幣換回了美元。有了這30億美元,阿根廷直接將匯率一次性大幅貶值,將那些還沒出逃的資本鎖死在阿根廷國內,然後再用那30億美元穩定住了匯率,於是阿根廷的經濟得救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貸款利率 6%,可企業利潤只有 5%」這種說法?
匯率和利率的關係?

TAG:經濟 | 利率 | 阿根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