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來訪者的夢,在目前心理諮詢實務中的作用和運用情況究竟如何?

最近讀了許多歐文亞隆的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他非常倡導去討論來訪者的夢。
但是,他並非支持弗洛伊德式的釋夢,一切以諮詢師的解釋為權威。
而是,他認為夢是通往此時此地的皇家大道,並且是促進咨訪關係的良藥。

因而,在當前我們的心理諮詢實務中,我們是否時常運用來訪者的夢呢?會有怎樣的效果呢?


@曾小傻@劉柯
在發表我個人意見之前,我想先引用一段榮格對夢工作的評價:

86 在此類情況下,我的注意力就會更多特意地轉向夢。這不是因為我受縛於這個觀念:夢必須總是被召喚來做拯救者,或者是因為我擁有一種神秘的夢理論,它告訴我萬物是如何必須自我定型的,而僅僅是來自我的困惑,我不知道到其他什麼地方去求助,所以我試圖在夢裏找到它。這些夢至少呈現給我們指向某事或其他事的意象,這比什麼都沒有要好些,我並沒有什麼夢的理論,我不知道夢是怎樣產生的。而且我甚至根本不確定,我處理夢的方式(是否)配得上「方法」這個詞。我具有所有你們的反對釋夢的偏見,認為它是不確定性和武斷性的典型。另一方面,我知道假如我們沉思於夢,足夠漫長和徹底的話,假如我們將夢念茲在茲,反復推敲,總是會有某種東西出現。這個某種東西當然不是一個可供吹噓或理性化的科學結果,但是它是一個重要而實用的提示,向病人顯示無意識的目標指向什麼。實際上,我對於夢的沉思結果,是否具有科學上的可證實性或可靠性,這也不該讓我太在意,否則我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而也就是在追尋一個自體性慾的目標。我必須讓自己完全滿足於此事實——釋夢的結果對病人有所意義,並能再次啟動他的生活。對於我勞動的結果,我會讓自己只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它起作用嗎?至於我的科學愛好——想知道為何它有作用的慾望——這我必須把它留給我的空閒時間。

(《心理治療的目標》,收錄在《榮格文集》16卷,C·G·榮格)

我依然能感受到當初讀到時的震撼。在此之後,我對於臨床夢工作的看法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故在我嘗試梳理有關夢境理論和應用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先看看前人對於心理工作的清楚認識:在心理學的範疇里,我們仍知之甚少;但來訪者的問題並不會等待,我們終將面對並且學會在不確定與猶豫中工作,學習開放自己的經驗接受一切可能發生的事物,利用它們通向療愈。

  • 關於夢的本質

基於《心理學:國際視野 (豆瓣)》一書提供研究資料可知,夢境其實廣泛存在於人的睡眠當中。人不單止在快速眼動周期(REM)會做夢,處於慢波睡眠周期時也會做夢。研究人員做了大量的夢境記錄實驗,在人做夢的時候喚醒個體記錄彙報的夢境內容,發現90%以上的夢境內容相當平淡且生活化:在這些夢境中,人們做著日常生活的事情:走在上班的路上,去商店買午餐,乘坐公共交通設施......研究人員給出假設,認為夢境的主要作用是鞏固日常生活中時常用到的神經反應叢,使得個體更好地適應生活。簡單來說,像某種腦部自我練習。

把這個研究記住,再看看其他夢的研究:

  • 精神分析體系下的兩個夢理論

我首先想要介紹的是Bion-Ogden對夢的理論,這裡引用Ogden在《精神分析藝術》開篇的一段話:

一個人到一位精神分析師那裡去諮詢,因為他的情感正經歷著痛苦,而他自己並不知道,他之所以痛苦就是因為他無法做夢(即他不能做無意識的心理工作)或是他為自己的夢而不安以至於夢境被打破。只要患者不能在夢中整理情感體驗,那麼他就無法改變,無法成長,或是無法在原有的基礎上更新自我。患者和分析師在精神分析情景的規約下共同參與一個試驗;試驗的設計旨在幫助被分析者(在分析師的參與下)生成各種條件來促成他能夠繼續未作出的和被打斷了的夢境。患者和分析師共同喚起的夢境即使他們各自的夢境(和夢-想),同時也是「第三主體」(一個既是、同時又不是患者和分析師的總和的主體)的夢境及夢-想。(注1)

(《精神分析藝術》P2-P3,Thomas Ogden)

這裡有必要澄清一下。根據Bion的理論,夢分為虛幻的夢和真實的夢。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實際上是在區分有精神分析(臨床工作)意義的夢境和一般的夢境。夢境的呈現與做夢的能力,實際上是個體運用無意識進行心理工作的能力。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與當代心理科學研究假設重合與分歧的部分:對於夢境可能的用途,雙方的意見是趨同的,即夢境具有非意識水平下的適應與發展功能;分歧的地方在於心理科學的研究集中在夢的全景之下(包含一般夢境)的功能,而Bion-Ogden將注意放在了那些不尋常的,5-10%的異常夢境當中,並且將夢延伸到「夢-想」也就是白日夢與夢樣思維領域。
另一個重要的部分在於,Ogden提出治療中呈現的夢境作為「第三主體」——一個既是、同時又不是患者和分析師總和的情況。這個其實和當代精神分析對待來訪者者幻想(fantasy)、記憶(memory)等材料的態度是趨同的:對於過去的呈現更多的與當下的情景與狀態有關。(注2)

然後再談談分析心理學對夢境的研究。
可以說,分析心理學對於夢的研究是鬆散的。一如榮格自己所言,對於夢的工作和分析,「我甚至根本不確定,我處理夢的方式(是否)配得上『方法』這個詞」。但在這裡我想要接著上面談到的,關於治療情境中的「第三主體」進行延續性的討論。榮格在很早之前就留意到了夢、幻想當中獨立於分析師與患者之間的元素,一個夢境的呈現,除了隱含的願望,對於過去和當下內在現實的情感性反應,對於咨訪關係的呈現之外,還有不完全屬於咨訪二人的部分,並且此部分與雙方背後的文化、社會的傳承與狀態有著重要的聯繫。榮格將這個部分稱之為「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這是整個分析心理學獨特、迷人和惹人非議的地方,它貫穿了整個分析心理學,反映在了該學派臨床應用的每一個方面。在夢境理論中,這意味著夢境不僅僅有個人的意義,也有社會、社會之於個人的意義。

從分析心理學對待夢的態度上,我想能夠看到研究心理學、以及從事心理健康工作的最為核心的品質:直面、忍受模糊、不確定的勇氣與開放、接納混沌的胸懷

  • 夢的臨床應用

限於個人所學,仍舊只能討論精神分析框架下夢的臨床應用。

  1. 關於夢境的探索性工作(自由聯想與積極想像)。在這裡,夢的用途和個案呈現的其他材料如幻想、回憶、近期發生的生活事件並無不同。工作的核心在於不斷地表達和呈現,通過不斷的進行各種聯想/連接描繪出當下核心的主題。這裡面的理論假設是,當個案向諮詢師求助時,通常會帶著當下最為關注或困擾的核心主題,這個主題可以是某種強烈的願望、情感,也可以是某個信念,還可以是一種關係模式。而不管這個核心是什麼,都具有如同強大引力的行星一般,使得整個諮詢工作始終圍繞著這個核心時遠時近地開展著。當聯想的內容內容越多,諮詢師和個案就越可能察覺到這個的主題。在這裡自由聯想與積極想像的區別在於, 自由聯想通過穿梭在聯想材料中尋求共性通向問題的核心,而積極想像則通過單一意象的深入工作獲得對核心的更多材料。以夢境為例,自由聯想的工作可能會是「這個夢境讓你想到什麼?」,而積極想像則是「有關這個夢境,或許我們可以嘗試完善裡面粗糙模糊的內容」
  2. 對夢能力的工作。或許我們從前文已經獲得一個較為明確的印象,比較起夢本身,諮詢師更為關注個案「做夢」的能力。也就是說,言說的能力與言說本身就是諮詢工作的重點。來訪者是否能夠坦誠面對內心浮現的種種情感、念頭,是否能夠正視痛苦,願意以發掘的眼光尋找其中的意義,本身即是自我療愈功能的體現。故這一部分的工作實質上是對精神分析稱之為阻抗(resistence)和防禦(defense)的工作。有的時候夢境本身亦是阻抗與防禦的一種(比如說向諮詢師彙報大量的夢境將諮詢的重心從現實事件中轉移。)
  3. 對夢境內容的工作。嚴格意義上講,對夢境內容進行直接工作,有且僅有象徵(symbol)一途。其他利用夢境內容的工作,其假設核心不外乎「夢境內容是現實生活、無意識內容的轉移」(transference)或者「當下狀態在夢境內容的投射」。也就是說,常見的對夢境內容個工作大都是通過夢境在和來訪者的常規諮詢內容進行工作。這些內容不外乎情感-衝突、觀念-防禦與超我、人際關係-客體關係、自尊感-自體感。當夢境給了我們一個獨特的串聯方式,將這些元素整合起來,我們就能夠看到一個獨特的精神活動過程,且給予我們探索這個過程對個案的意義。象徵的工作則相反。討論夢境的象徵意義意味著從一個更為普遍和曠闊的背景下了解夢境與個人,也意味著參考與借鑒來自於社會-集體無意識背景下的啟示。諮詢師將個案的個人夢境放在社會背景、神話、童話乃至於鍊金術的話語框架之中,幫助咨訪雙方更好地理解此刻身處的情境
  • 小結

就我個人的執業體驗來說,具體個案上夢元素的缺乏並不稀奇,但不與夢工作絕對是近乎缺陷般的遺憾。
毫無疑問,當代對於夢的研究與弗洛依德給出「夢是不可浮現之願望與嚴厲超我之間衝突妥協的產物」以及「個體通過夢境維護睡眠」的假設已經相距甚遠,而夢的工作理念與架構也有了相當程度的更新。但夢境,仍然如同一百年前弗洛依德寫下《夢的解析》一樣撲朔迷離。
---------------------------

注1:我在這裡將原文中的「夢想」一詞改為「夢-想」,提示這裡並非日常中作為理想化目標的含義,而是更接近於「夢樣思維」能力之意。

注2:有關聚焦當下,我們可以看到不僅僅是精神分析,在認知、格式塔、人本、正念等等諸多諮詢理論當中都有體現。關於精神分析的部分,我在心理治療時,醫生說的「全部想起來」為什麼有利於治療?問題下有較為詳細的闡述。

相關資料:

  1. 《心理學:國際視野》 (豆瓣) ,

    [英] 邁克爾·艾森克

  2. 《夢:潛意識的神秘語言》 (豆瓣),

    [瑞士]維蕾娜.卡斯特

  3. 《精神分析藝術》 (豆瓣) ,[美]托馬斯·奧格登

P.S: 如果讀完感覺還可以,想要更進一步了解的話,不妨去看看後續討論:夢理論進階探討——基於弗洛依德、比昂-奧格登與榮格片段的思考 - 諮詢の「魔法」と「鍊金術」 - 知乎專欄

(初稿於2015-2-2)


在心理諮詢過程中,夢裡常常隱含著非常有用的素材,所以說「夢是送給諮詢師的禮物」。
夢通常是在躲過超我的稽查之後的呈現,所以夢中往往隱含著許多更接近潛意識願望的內容,而在清醒的情況下,因為求助者的想法會受到超我的管理,所以,一些與倫理、道德相悖的願望是很難感受到的,但是在夢中,就可以比較容易的浮現出來,所以夢可以給咨訪雙方更多的機會去理解求助者的內心世界。
夢也是處理阻抗的很好的機會,比如我曾經工作過的一個來訪者,曾經一度我們的工作陷進了停滯裝態,當ta報告了一個夢之後,我們在討論中發現了ta對於諮詢持續深入的恐懼,並對這個恐懼進行了工作,然後ta的諮詢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諮詢師的夢有時也是很重要的反移情指標,曾有一次,我做過一個情節類似電影《奪命深淵》的夢,在督導老師的幫助下,理解了對於深入的恐懼,幫助我很好的理解了我的求助者內心的感受,當我與求助者討論後,也幫助我們的工作很好的深入下去。
解析夢的過程,並不是藉助於諮詢師的分析,而是藉助於求助者的聯想、感受等等,也需要考慮到諮詢進程等,與諮詢師的移情關係等等。所以,的確是在就此時此地開展工作的。而如果只是由諮詢師單方面來解析,其實那裡面是諮詢師的投射,恐怕難以真正的開展有效工作的。


謝謝兩位邀請。

「他並非支持弗洛伊德式的釋夢,一切以諮詢師的解釋為權威」,看起來大眾對弗洛伊德誤解頗深啊。弗洛伊德反覆提醒諮詢師要避免野蠻分析,專門寫過一篇《WILD』
PSYCHO-ANALYSIS》
的文獻,但大眾卻把野蠻分析的帽子扣到了他的頭上。弗祖冤不冤?

夢是認識潛意識的途徑。有時候來訪者的夢一報告完畢,便馬上暴露了Ta的核心衝突。比如一個人經常夢到:「媽媽走在前面,我走在後面,我跟著她;媽媽一下子坐在車上但我不在車上,媽要坐車走了,我開始哇哇地大哭」。我們不免會猜測Ta也許存在嚴重的分離焦慮。又比如有些人反覆地做跌落之夢,這樣的夢也許提示著對於自尊崩潰的恐懼。在評估階段諮詢師會讓來訪者報告一下反覆做過的夢,或印象深刻的夢,這些均是理解來訪者的一條有用的途徑。

一些過於理智化的人對夢的覺察很少,如果鼓勵這些人去覺察和討論夢,有助於松解他們過度理智化的防禦,培養起初級思維的習慣。相反,對於一些經常沉浸於幻想、白日夢的人來說,過多的談論夢也許會削弱他們的現實檢驗功能。有些來訪者在諮詢中過多的報告了夢,讓諮詢被夢所佔據了,這是一種阻抗,這是可以面質與討論的。

釋夢是手段,通過夢來覺察心理衝突、未滿足的願望、心理防禦才是目的。對於夢分析的基本理念,同意 @王雪岩@張傳利 的觀點。「解析夢的過程,並不是藉助於諮詢師的分析,而是藉助於求助者的聯想、感受」;以及對於「why now? why here?」 的理解。對於這些背景性因素的探索更有利發現潛在的心理成分,也會更有利於對夢準確的理解。

在心理諮詢過程中,釋夢可以從幾種途徑來開始:(見 弗洛伊德:《論釋夢的理論與實踐》)
a. 按時間順序進行分析,讓夢者按他對夢的內容的陳述順序來進行聯想。這是原始、經典的方法,弗洛伊德認為它是對夢進行自我分析最好的方法。
b. 也可以從夢中挑出某個因素,從這個特殊因素開始聯想。例如,可以選擇最打動人的片斷,或者那些最清晰或具有最大感性強度的片斷;或者也可以從夢中所說的話開始,以期能與清醒生活中所說的話聯繫起來。
c. 分析者還可以全然不顧顯夢內容,而是問夢者就他對夢的描述而言,他由此聯想到前一天發生了哪些事件。
d. 最後,如果夢者對釋夢技術已經很熟悉,分析者可以不給全任何指導,由他自己決定從哪兒開始談他對夢的聯想。

釋夢最要不得的是不合時宜的解釋,即使這種解釋是正確的。當一個諮詢師拋出一句:「這個夢反映了你潛藏的對父親的敵意」,有些來訪者是會很內疚的,有些人則會很憤怒。如果這些負面情感不能通過諮詢去消化和理解,那麼便破壞了咨訪關係,甚至會讓來訪者出現短暫的心理崩潰。諮詢師的功力體現在既要有準確到位的理解,又能夠根據對方的狀況適時知地的解析,兩者缺一不可。合理的釋夢方式是既進入來訪者的語言世界,又去適當面質阻抗或防禦,嘗試性地做些解釋,直到有助於來訪者對深層心理內容的覺察。

想強調的,釋夢是一種解讀,只要這種解讀有利於心理的整合,都是可以的。不同流派從不同的話語體系做出的解讀看上去側重點完全不同,但並不能說釋夢是在胡說八道。夢是一種藝術性的呈現方式,可以允許不同的理解。正如一首詩歌或小說,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不斷地對同一個夢產生新的理解。這是夢分析最吸引人的地方,像一首詩那樣令人反覆品味。

如果你想進一步理解夢,掌握釋夢的基本原理與操作方法,《夢的解析》是必讀之書。弗洛伊德另外寫的幾篇文章《論夢》、《精神分析導論》、《論釋夢的理論與實踐》、《精神分析新論》也值得閱讀。記錄自己的夢,對夢的元素進行自由聯想,通過幾年的實踐下來,你會越來越容易理解夢,同時你也會越來越信服精神分析。象徵、凝縮、移置,性慾的表達、心理防禦,所有那些精神分析討論的主題,均可以在夢的分析中清晰的呈現。難怪有人說,夢的記錄與分析是學習精神分析的一條重要途徑。所有的精神分析學家都會記錄與分析自己的夢,夢的分析可真是很有意思的事。


我不能代表他人,只說說我是怎麼做的。
通常我不會主動邀請來訪者談論他/她的夢。
如果來訪者報告了一個夢,我的首要任務不是去解釋這個夢,而是去探索來訪者在何種移情關係的背景下報告了這個夢,why now? why here?。
然後才是對夢中的內容進行探索的過程,對夢的過程關注情緒,關注相關的象徵,轉移和凝縮。夢和移情的關係是我比較注重的點,因為夢是講給我的夢,所以我總是在場的。
在我看來,治療中但凡涉及夢的報告,都是移情和移情解釋的重要材料。


夢,沙盤(還有催眠意向)等等,都是內心的一種呈現以及和環境(咨訪以及諮詢外的世界)的交流。

而心理世界是流動的和世界以及內部不斷相互作用和互相影響的。夢的含義以及對來訪者諮詢師的體驗也是流動的不斷變化的,並具有當下的感受和意義的。可交互,可推進。


我的諮詢中,傾向於並不強求報告夢或是解釋夢,因為語言感受等等都可以通向無意識,通向因緣交互的無限可能。夢有好處,亦有局限。其實夢的表達也是比較局限的,未必就比其它方式更合適。當然看起來會有一個很深入的印象。


如果來訪者希望報告夢,那麼重點並不是提出一個合理化的解釋,而是體驗當下的感受,和各種環境作用的體驗,對各種可能性保持開放。如果我有一些對於夢的理解,我會稍為和來訪者提一下這些可能性,同時對來訪者其它當下的和未來的可能性保持開放。如果來訪者不接受,我傾向於先擱置等待,如果有適當的時機再次出現可以再提。如果來訪者也體驗到阻抗,從諮詢師的角度我傾向於以阻抗為友,承認其對來訪者的意義。同時問問來訪者是否願意通過一些方式體驗或是繞過,如果來訪者希望,可以一起深入。

然後祭出大招

非自生、非他生、非自他共生,亦非無因而有,因緣而生


1.釋夢在心理諮詢中的作用,其實也有很大限制。
夢中出現的事物或者人物,所代表的不一定是它們本身。那麼他們的象徵意義,不同生活經歷的人有不同的感覺,而且一些人自己都不了解自己這些夢境中出現的象徵,具體代表什麼。
即釋夢要貼合現實,來訪者的生活經歷,性格,還有近日發生的事件等。
比如,同樣的夢鏡,被怪物追趕,逃回家裡,發現父親家裡對自己微笑。有人會覺得有了依靠,有人會心跳加速更加緊張。
要問清楚來訪者在夢境中情境發生時,他是何心情和感受。
因為一些人的生活中,父親是可以依靠的慈父,而另一些人的生活中,父親則是嚴厲的不近人情的感覺。
所以釋夢的時候,更重要地是問清來訪者在夢中情景時的內心感受,但是有些感受在夢境中也是沒有深刻表露的。
所以釋夢很大程度上,是在了解來訪者的情況下,對他隱藏的,或者連本人都不自知的感情的了解。
夢境又是很主觀的東西,但其實很大程度上,如果確實釋夢正確,來訪者多會有恍然大悟的情況(當然也有因為一些想法太過於為道德或者來訪者本人原則所不容的情況,讓來訪者形成抗拒,但還是有機會觀測到來訪者的切實感受的),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是也。
2.夢是慾望的滿足,潛意識的表達。可以更加赤裸裸地揭露來訪者內心的真實欲求。許多來訪者所說的困惑,和內心的需求,其實是不一樣的。而這種不一樣,他們也許自身也沒有意識到。比如,
我想要姐妹和睦,其實內心真正希望的是家長能夠注意到我;我想要和母親做愛,其實是真正的是表達對父親的敵意和爭奪;我想要殺了愛人,其實是想獲得家人的肯定與支持…
所以釋夢可以更加直切要害,解決來訪者的問題。同時能更加了解來訪者,增加親密關係(當然也有因此疏遠,這就表明來訪者對諮詢師本人還不夠信任,不願意自我暴露過甚),一些來訪者不願意講的,夢境往往會有所表露,促進了諮詢的進行。


拋磚引玉一下,
求輕噴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是來訪者想討論他的夢,還是,諮詢師想討論,
是諮詢師的反移情還是,怎樣,
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你作為諮詢師,你覺得對治療有幫助,你就可以去討論,
不同流派關注的點也不一樣,
建議,
如果來訪者由於阻抗,或者語言表達能力有限,
用繪畫,沙盤,或者釋夢,可能會直接呈現出一些很重要的東西,語言有時候是障礙,
坐等高手答案~~~~


一個是睡夢,一個是白日夢。


先就問題來說
就來訪者,當然用到我所需要,並且能用的所有東西。
效果?類似於給樹添兩筆枝杈。
能更豐富點?差不多就是這麼個意思。

然後對於「夢」
已經有人解釋的挺好的了。
作為諮詢師,你先不要去糾結這玩意怎麼能用的像絕世武功秘籍。
把它當做找不到突破點時的求助工具,會好很多。

大家一直都沒停下對夢的研究。
這玩意太容易開腦洞了,而且跨領域。入門者經常是看著看著已經不知道哪些是對的。
雖然其實也就沒有一個完全正確,
不管那些論調本質上是不是正確的。
原因自查。


我喜歡和別人討論夢境,如果對方認真傾聽,並且幫助我回憶細節(不著急替我解釋),我會喜歡並信賴他。反之,如果對方流露出不耐煩的眼神,那我們的關係就沒有辦法深入進行了.


最好的夢的解析是來訪者自己的分析。當TA願意說出這個令TA觸動到要告訴諮詢師的夢時,十之八九心中已有答案。用高質量的陪伴和引導,讓來訪者自己理解夢的含義,從而真正讀懂自己。


我第一次用知乎,評論不對題也不要怪我哦。
我的夢:我小時候常夢到兩個自己。有一個自己欺負我,藏我的東西讓我遲到等等。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雙重人格。
一直到我看了《內在小孩》。書上一個重要觀點是:我記憶里發生的一切,都是因為我。我突然想,是不是夢裡我是被欺負的那個,而實際是我在欺負和打壓著另一個自己?


作為來訪者答一下。
話說在我前一陣連續四天失眠的時候,我的諮詢師打電話問了下我的近況還以為是躁鬱症轉躁了太過亢奮,就讓我過去一趟。
結果我順口提了下半睡半醒間做的混亂的夢,她就開始分析上了,神奇的是她分析完我的夢疏導完我的情感之後,當天晚上我就睡著了,呦,看來俺的諮詢師還是有點道行的!難怪辣么貴~


推薦閱讀:

失敗的心理諮詢,對諮詢師和來訪者而言分別意味著什麼?
心理治療時,醫生說的「全部想起來」為什麼有利於治療?
如何區別抑鬱症和普通的抑鬱情緒?「抑鬱狀態」又是指什麼?
心理學從業者怎麼看待近年來在國內心理諮詢和治療中十分流行的沙盤(箱庭)療法?

TAG:心理學 | 心理治療 | 心理諮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