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有什麼具有當地特色的年夜飯大菜?
希望盡量能附上照片,最好能有大概對味道的描述。另外也想了解一下這些菜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寓意?
我家年夜飯沒有明確的地域劃分,因為家有南北通吃的大廚,但是作為在四川人,菜色多少偏重川味。
從小到大,我記憶中的年夜飯都是在太姥爺家吃的,而且都是太姥爺做的(太姥爺就是媽媽的姥爺)。太姥爺姓姚,年近90高齡仍在四川典當協會當秘書長。在家裡我叫他祖爺,而在朋友中和工作里大家都稱他為姚老爺子。姚老爺子也是在年輕時見過世面的人,國民黨將軍楊虎是他姐夫,在楊將軍的重慶官邸,姚老爺子不光見識了大量古玩字畫,而且還跟家裡的廚師學習了跨越中國南北橫貫東西方的美味佳肴。
記得98年還在成都念小學的時候,姚老爺子邀請一位書法家來家裡做客。姚老爺子準備了一桌子菜,在那時的我看來,那一桌菜幾乎就是從古代小說里搬出來的,有各種酥類點心和琥珀核桃的套盒,有小油菜雕花的獅子頭,有姚老爺子獨創還在全國得了獎的「燉蒸肉」(貌似是用豬肚把雞包起來放在高湯里慢燉然後再蒸,現在看來跟法國用羊肚包雞燉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用掏空的菠蘿盛的豬腦豆花,只記得盛菜的菠蘿被姚老爺子雕刻得像工藝品那麼漂亮,吃完我還心念念得把菠蘿殼帶回家曬了好幾天。隨後,當時80歲的姚老爺子還在CCTV舉辦的全國業餘廚師烹飪大賽裡面奪了全國亞軍。
可以說,從小到大,操辦年夜飯的重任,有姚老爺子在就再沒人敢接了。秉承姚老爺子一貫的豪氣風格,每年的年夜飯菜得提前三天開始準備,同樣學過廚的旭舅當副手,最後大年三十那天的菜多得只有在長桌旁邊再加一個腳手架才擺得下。如今,姚老爺子雖已年近90,但做起菜來毫不含糊,說起中餐,從南到北每個菜系都能教我幾道名菜,說起西餐,更能跟我從煎牛排聊到土豆泥的做法。為了把姚老爺子的食譜記錄下來,我也請他來過北京給他拍過寫過幾篇食譜發在飯書上。現在回復「粉蒸肉」還能看到姚老爺子的四川粉蒸肉私家食譜哦。
開始正題——年夜飯!
1.
喃貓年夜飯
2.
椒麻口條
3.
紅油兔丁
4.
樟茶鴨
5.
自製香腸
6.
自製臘肉
7.
清燉獅子頭
8.
芋兒燒雞
9.
在姚老爺子的年夜飯面前,喃貓也變成了洗菜小妹
10. 筍子燒牛肉
11. 燒三鮮
12. 甜燒白
13. 萵筍炒木耳
14. 姚老爺子年夜飯部分菜色拼圖:
咸燒白,粉蒸肉,開水兒菜,手撕麂子肉,臘土雞,紅油拌雞,熗炒青油菜,回鍋肉,甜燒白,熏臘肉,虎皮花生,椒麻豬舌,豌豆尖園子湯,山東大饅頭,鍾水餃,燒什錦,蒸鱈魚
光看不吃實在殘忍,於是喃貓用相機記錄下了一道姚老爺子的鹽菜紅燒肉菜譜,愛動手的吃貨看下面:
鹽菜紅燒肉:
1.
五花肉切塊,姜切厚片
2.
下油鍋炒
3.
加白糖
4.
加生抽
5.
加蚝油
6.
加老抽
7.
加鹽菜(鹽菜是四川特有的一種發酵菜乾,可用梅菜代替)
8.
一起小火燉至肉軟爛即可
總而言之,過年還是在家吃飯有年味兒。
我和醉鵝老師還有一個專欄: 企鵝和貓 - 知乎專欄(我負責吃的內容,醉鵝老師負責喝的內容)
看在乾貨這麼多的份兒上,關注一下我和醉鵝老師的公眾微信號「企鵝和貓」吧!微信ID是"qiehemao" (企鵝和貓的拼音),上面會持續更新 喃貓料理日常 和 醉鵝紅酒日常_自頻道 的周播視頻~
http://weixin.qq.com/r/jTlHX7TEDelyrfA892yf (二維碼自動識別)
糟肉是蘭州附近的一道很有特色的硬菜,在逢年過節,大小聚會中,傳統蘭州人總會點上這道菜,搭配花捲,似乎沒有這道菜,就沒有豐盛的感覺。吃的時候一手小花捲,一手用筷子挑起一片半肥半瘦帶皮的糟肉,穩穩的放在花捲上,慢慢的放進嘴裡,美美的咀嚼,男女老少都好這一口,彷彿天下的美味都在這一口裡。
糟肉,按照官方的說法,應該叫腐乳扣肉,主要的材料是腐乳,帶皮豬五花,輔料是蔥姜白酒生抽。腐乳是王致和的大塊腐乳,這個是腐乳界的無冕之王,不貴,但就是這個味。帶皮五花,一定要一半肥一半瘦,才能有軟嫩多汁的口感和西北人大塊肉大碗酒的豪爽。酒一定要高度的白酒,越烈越好,料酒雖然有香氣,但是度數太低,與大塊肉不合,做出來的糟肉少了豪爽,多了肥膩。
首先是拌料,找個大盆,腐乳,蔥段薑片,一點點生抽,些許白酒,攪和在一起,揉碎,攪勻,靜置。帶皮五花先上火燒皮,把沒有剃凈的毛都燎乾淨,切成10厘米見方的大塊,冷水下鍋煮到6成熟出鍋。這時就有分歧了,如果是上席,多出一道上色的手續,用食紅(印象中應該是紅曲)趁熱塗滿豬皮,這樣顏色更誘人,不過家裡做一般就不上色了。等豬肉放涼,切成3毫米左右寬的一片一片,放進拌好的料里,撒上若干麵粉,拌勻,然後層層疊疊的在大碗裡面碼齊,多餘的碎肉放在碗當中填平,上屜大火蒸一個到一個半小時左右,就熟了,這時端出來,一股濃濃的肉香夾雜著腐乳特有的味道,隱隱還有一點點幾乎聞不出的酒香的糟肉,就熟了,不過這時候還不能吃,就在碗里晾涼,凝固,用包餃子的小抄食板輕輕一撬,一整塊碗的形狀糟肉就出現在眼前,這時候,一碗碗冷凍在冰箱里,像銀行的金庫一樣擺放的整整齊齊。等待過年或者開席。
終於,除夕大餐開幕,這時,把凍得和石頭一樣,碗形的糟肉,放進碗里,大火蒸個一刻鐘,出籠,用一個盤子扣在碗上,輕巧的一翻,從盤上碗下變成盤下碗上,慢慢的揭開碗,如梯田般整齊,泛著油光,飄著腐乳和肉香的糟肉就可以上桌了,配上同屜一起熱好的花捲,便是那所有蘭州人都不會忘記的,故鄉的味道。
網上圖片好多似是而非,魔都也沒合適的大廚,只能放上自己的拙作了,莫嘲。。。咸嗆蟹 有喜歡這個的么 很美味 每次飯宴都有的,寧波
作為一個東北人,有必要給很多人普及一下了,東北也是有自己的年夜飯大菜的,那就是著名的殺豬菜。
先介紹下當時的背景,早先在東北的廣大農村,窮人一年買不起肉;想吃肉怎麼辦?自己養,家家戶戶自己養口豬,平時用心照料著,就等著臨過年的時候殺了吃肉;殺豬可是全村的一件大事,而且往往不是幾個人能完成的,往往要幾家一起,才能完成殺豬的任務(這裡圖片太血腥就不放了)。
豬往往個頭都比較大,得幾個人才能壓住,一刀下去開始放血(放出來的血要留著灌血腸用)。
然後就開始殺豬,幾乎每個部分都利用到了極致,無論骨頭還是肉包括下水。幾乎都會要做成菜,這些菜加到一起才是真·殺豬菜。東北這片天寒地凍,做菜講的也是個粗獷勁兒跟南方的精做不同,都是大塊大塊的肉;廚具都得是大鍋(一隻豬一家根本吃不完,通常都是一家殺豬,全村有份),烹飪也是最簡單直接的用水燉、烀。
很多人提到東北菜,第一反應往往是豬肉燉粉條,這其實就算是殺豬菜的一種。正經的殺豬菜一般都包括:
蒜泥白肉:肥肉烀熟了切片,到時候上桌了蘸醬油蒜泥吃。
拆骨肉:從大骨頭上手「拆」下來的瘦肉,也是沾醬油蒜泥吃
酸菜白肉血腸 就是酸菜+五花肉+剛做好的血腸,燉出來的。沒辦法,東北冬天菜實在不多,基本就是酸菜土豆了
豬肉燉粉條~看菜名就已經知道不用介紹了
醬大骨棒
諸如此類,可以歸於殺豬菜的菜式還有很多,其實時至今日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這倒也剛好應了東北人隨性的特點,有得吃、吃的過癮就行了,誰還管那麼多。
時至今日,殺豬菜在東北其實已經不常見了,很多人都快忘了這東西算是「年夜飯」了,更不知道為什麼要加殺豬菜,畢竟這年代窮到一年只能吃一次肉的地方實在不多了,也就有部分還自己養豬的農村,可能保留著過年前殺豬的習慣、甚至作為旅遊項目的特色。殺豬菜的味道其實未必好,畢竟油重、鹽重;更談不上精緻,但是那種一年只能吃到一次肉帶來的幸福感,從殺豬開始那迫不及待的感覺;以及吃了肉才覺得過了年的氛圍,大約是找不回來了。快過年了,來聊一種可能很少人知道的年夜飯大菜——騰衝鍋子。
騰衝鍋子跟大家常常吃的那種四川火鍋不同,這是雲南滇西古城騰衝在除夕家家戶戶都會精心準備的年夜飯主菜。
騰衝人過年必須要準備的就是這種叫做「鍋子」的土砂鍋碳燒鍋子。
看起來不起眼的一個鍋子,準備起來一點都不簡單。
加幾張騰衝人準備鍋子的圖片,看看人家做鍋子是什麼樣子,工序真的很麻煩的
先看看要準備的材料:一隻老母雞、酥肉、豬肉雞蛋卷、排骨、發水干黃筍、泡皮(水髮油 炸豬皮)、青菜(芥菜)、胡蘿蔔、芋頭、蔥、草果面等。
做鍋子的步驟如下:
1.老母雞熬高湯做鍋子的湯底,鹽和草果面視個人口味加入(我要是說少許,大家得瘋吧),雞肉撈起切塊備用;
2.豬肉雞蛋卷,要用新鮮刀剁豬肉末,豬肉末放適量鹽和草果面調好味,然後開始攤雞蛋皮,攤雞蛋皮也是一門技術活,一不小心就會破碎,破了就不能用了,因為用來做蛋卷的雞蛋皮必須是厚薄均勻的一整張才可以用,雞蛋皮做好後,放入調好味的豬肉末,小心卷包起來,切成約3厘米長整齊的蛋卷段備用;
3.酥肉,肥瘦相間的豬肉切片,用雞蛋和小麥面、鹽調好的麵糊里裹一下,在熱油里炸至金黃酥脆起鍋備用;
4.泡皮用菜刀片成薄片,不能切成條,會影響口感,所以必須用片的方法來片成薄片,片好後備用;
5.排骨洗乾淨備用;
6.青菜洗乾淨,用手擰成約5厘米長的段備用,切忌用刀切;
7.芋頭削皮洗乾淨,切塊備用;
8.胡蘿蔔洗乾淨,用水果刀縱向先刻五個槽,然後橫向切片,就成了一朵朵的太陽花形狀了;
9.水發黃筍用菜刀片成薄皮備用,記住,還是只能用片的方法,不能切;
10.蔥葉去掉不要,取蔥白洗乾淨切成約3厘米長的蔥段,然後用水果刀在蔥段兩頭劃開,等到這些劃好的蔥段放入鍋子內一遇熱,就會綻放成一朵朵玉蘭花一樣的蔥花了。
差不多這些食材準備好之後,把老母雞熬制的高湯倒進鍋子,然後在鍋子中間的碳筒里放入燒紅的熱碳,鍋子最低下一層鋪上青菜,青菜上面鋪一層芋頭,芋頭上面鋪一層黃筍,黃筍上面鋪一層排骨,排骨上面鋪一層泡皮,泡皮上面鋪一層酥肉,酥肉上面鋪一層蛋卷和雞塊,最上面撒上胡蘿蔔和刻花蔥段,然後用碳火慢慢燉制二至三個小時,待各種肉蛋菜全部相互混合入味後,即可食用。
當然最後還要調製出口味獨特的調味料蘸水,必須用自己家釀的米醋,不能用超市買回來的醋精,放入適量鹽、醬油、油辣子、芫荽末、蒜末等調製而成,這個蘸水是去油膩的,必備。
這種鍋子就是騰衝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主菜了。
其它的配菜,一般就是油炸乳扇、涼拌黑木耳(或者其它一切可以涼拌的菜,視個人喜好而定)、青龍過海(名字玄乎,其實就是一盆干腌菜酸湯)等等。
騰衝鍋子的特點是味道鮮美,肉蛋菜完全融為一體,相輔相成,菜吸收了肉的油膩,使肉變得口味更清爽鮮甜,菜里融入了肉的香味,吃起來,真是肉里透著菜味的鮮,菜里散發著肉味的香,那種獨一無二的口感和滋味,吃過後,唇齒留香,箇中滋味唯有自己親自品嘗過才能體會。
試想一下,除夕夜一家人圍著這樣一個全家人齊心合力精心準備製作出來的鍋子吃年夜飯,其樂融融,溫暖溫馨,無需多言,每個人都會融入這熱氣騰騰的鍋子的美味和氛圍中去的。
——————————————————————
順手給大家貼幾張騰衝和順古鎮的圖片吧,順便說一句,據說圖四中的和順圖書館是全中國最早的農村圖書館(圖片來自網路)
啦啦啦,四川人來搶答!
先來一張大合照
第一道:酥肉!真的是過年家家戶戶的必備菜,感覺沒有它就不能叫過年。用排骨先炸後蒸,家裡孩子在大人炸酥肉的時候都喜歡偷偷吃一塊剛炸好的,外焦里嫩。
第二道:甜沙白。將肉切片,中間對半切塞入綠豆糕,盤中碼好,下面墊一些酒米飯。也是四川年夜飯的標誌性菜品。上圖
第三道:啤酒鴨。這道菜是我家特別愛吃一道,但是算不上是年夜飯的代表。但是特下飯喲
第四道:清蒸魚。魚是家家戶戶都必不可少的,但是各家有各家的做法,有活渡的,有香煎的,也有清蒸的。代表年年有餘。以前老一輩習慣將魚尾巴減下來帖門上,也有驅邪祈福的寓意。
第五道:古藺麻辣雞,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從瀘州古藺帶來的喲。
第六道:蝦。就不多說了。
第七道:自家製作的泡雞腳。吃過大魚大肉後來個泡雞腳泡酸菜清爽可口解油膩。
最後一張圖是我最喜歡的一張圖,是老媽在廚房忙碌的背影,旁邊的魚還冒著熱氣。充滿了年味和家的味道,濃濃的人間煙火有木有。
今年小居的奶(ai)奶(jie)家在湖南鄉下。大伯家姑姑家各出一些錢一起過年:殺一頭自家育的豬;買一些鄰居家殺的牛肉;到隔壁挑一隻散養的黑山羊;至於過年要吃的雞,則是中秋的時候就定下來,秋後喂得肥肥的;年年有餘,除了自己門口魚塘里的魚,還有在江里撒網的親戚趕著清晨的白霜送到家裡來。至於初春肥嫩的白菜苔、翠靈靈的香芹,一直都旺盛的長在門口的菜園裡;鹽斑椒、腌斑椒、斑椒醬各種辣椒什麼的從夏天就開始備起來了。
農家的新年,一桌都是豐收。
在湖南農村的老房子吃年飯,最有年味。灶房搭在房子一側,土坯結構十分低矮。探頭鑽進去,挨著屋子的方向有兩口大灶,一米多寬,兩米多長,是燒柴火和水稻枯桿的。灶台旁擺著一米高的方形矮桌,搭著竹子砧板,家裡手藝好的男人掌勺,妯娌們洗菜擇菜。小時候我熱衷於燒柴,燎壞了不知多少件過年新買的小棉襖。
吃飯時候,擺一張一米高的矮矮圓桌,再圍幾條低低的長板凳。桌上講究8隻碗——一頓飯要有八個菜,都用碗來盛。扣肉、燉黑山羊、剁椒蒸魚、臘肉臘魚、糟(zha)魚是少不了的菜式,小時候我愛吃酥肉,每次早早額給自己吃飽,完成任務似的給大人敬完酒,就跑去放煙花啦。
首先是湖南扣肉,豬蹄髈蒸的超爛,肥肉筷子一戳一個洞,完全不膩。但是真心不敢多吃。
剁椒蒸魚,真心是湘江里的河魚,超級鮮。肉質嫩的像豆腐,辣的通透。
黑山羊,每家每戶都會做。南方吃羊肉是帶皮的,不像綿羊膻味重,放豆瓣醬辣椒蒜苗。
土雞湯,自家喂的雞,味道十足。湖南雞湯是放藥材的,桂圓紅棗什麼的雞湯是甜的。
酥肉,其實吃起來是像是麵食。過年前炸好,隨時蒸熟上桌。材料是裡脊肉,酒糖鹽之類。加上麵粉炸熟。吃起來也是甜的。
炒臘肉,類似的菜還有炒豬肝什麼的。做法差不多,都是紅辣椒、芹菜、泡辣椒、蒜苗。
貌似叫什麼大團圓的湯,肉丸子加了糖和酒。好吃。
用紅曲米粉做的,糟(zha)魚。活草魚宰殺乾淨後,用鹽腌制一晚上,掛外面風乾或晒乾兩制三天後,剁成三四寸方大小,用料酒,辣椒粉,紅曲粉,拌勻,放入壇中二三周後烹飪,味美,讓人讚不絕口。
奶奶家門口菜地和休耕的稻田
原文發在:羅小居的小一居:xiaojuhome
授權企鵝吃喝指南:DI:qiechihe
【胡建!虎糾!】前方多圖預警!
寫得好辛苦,能不能給個贊呀!看在我給您賣個萌的份兒上o( =?ω?= )m喵~
抱著還沒吃完的肉夾饃,流著口水來答題。大致看了一下,基本回答都是停留在東北或者浙江廣東,再就是四川湖北啥的在寫,沒看到一個關於我大胡建的好的年夜飯回答,那我就大言不慚來做個答,僅限於福州地區的年夜飯以及春節宴席會吃到的菜式(其實也不盡然,每個本地人家吃得還是有所不一樣,就說一些大眾都會吃的)
首先,先談談粿類,跟廣東潮汕那塊很像,我們也是到一個時節就會吃相應種類的米粿,春節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自己製作或者到街上買這種福州話叫做「z?」的米粿。
(生的)
外表特徵就是中間的小紅點,製作也很簡單,就是糯米粉皮包上自調的紅糖糯米餡,蒸制後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後期拿來煮一煮吃,冬天這個保質期很長,不過家裡有規定,我們家要28後祭灶後才能吃,甜甜的糯米餡兒,qq的外皮,小孩兒最喜食,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趕緊祭完灶拿一塊兒吃(說得好像現在就不期盼一樣,還是每年會等儀式一結束馬上拿一塊兒吃)
(紅糖糯米餡,就是紅糖加糯米,紅糖要整塊的敲碎了,一定要多放紅糖,才香甜,圖上的不是我家做的)
然後就是同樣是糯米製品的年糕類,這幾個是少不得的,白年糕,紅糖年糕,芋頭糕(也叫芋丸),蘿蔔糕
白年糕上會放紅棗花生做點綴,中間夾層也有整顆的花生
紅糖年糕也是會有點綴,全部糯米製品底下的葉子不是荷葉,而是粿葉,具體的學名不了解
吃法就是年夜飯的時候4種一起煎一下做個拼盤吃
(白年糕,拿來煮糖水也是很好的)
(紅糖年糕,我的最愛,軟糯香甜,一個人會吃掉半份年糕)
(蘿蔔糕,蘿蔔糕裡頭除了蘿蔔還有紫菜,特別香)
(這兩張都是芋頭糕,家裡做的會偏向下面那種顏色,因為會加紅糖,不過覺得油煎後有點膩)
接下來談談那些大菜,首當其衝的,就是荷葉紅蟳八寶飯
蟳就是螃蟹,但是完全不同於什麼梭子蟹大閘蟹,差不多就是膏蟹那個意思,最好的就是霞浦的七都蟳,圖上這個沒看到什麼膏嘛,差評!然後就是底下的飯,香菇,瑤柱,胡蘿蔔,蝦干,反正七七八八好幾種,最後連帶荷葉螃蟹上鍋蒸,飯會很有滋味,螃蟹也好吃
然後有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太平燕,這個是福州最傳統的年菜,出了這個地界就真的沒有了
就是這貨,一端上來上面插根蔥,我就知道是太平燕,太平燕裡面最核心的兩樣東西,一樣是肉燕,這個是福州特產(哎,雖然我不是很愛吃,但是要承認這個事實),具體可以參見肉燕_百度百科
(就是樓上這貨)
另一個重要的就是鴨蛋,幾顆完整的鴨蛋,太平燕的那個圖我也找得不行,現在很多飯店把鴨蛋換成鵪鶉蛋,也可以理解,一個大鴨蛋吃下去,剩下的大菜還怎麼吃?不過傳統是人人一個大鴨蛋,鴨蛋在福州話中有「壓亂」的意思,也就意喻著太平燕中的「太平」二字。那麼除了這兩樣,其他什麼魷魚啦,蝦仁啦,香菇啦,都是不一定的,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吃這道菜端上來都是番茄插根蔥= =不懂有什麼寓意
然後除了太平燕這道菜必上,基本每家也都會做一盅佛跳牆(或者壇燒八味)
各種海味乾貨燉燉燉,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了,這種類型的菜還會演變出各家不同的什麼燉湯形式,反正都超級大補
基本還會上一些類似於爆炒雙脆這種酸甜口的傳統福州菜
清蒸個多寶魚,做個老酒燉蟶
這種菜式每家的選擇不同,每年自己家選擇也會不同
福建的海鮮還是挺出名的,所以我們肯定是少不得海鮮類的菜,最基礎的就是各種水煮蝦,各種貝殼類拼盤
左邊是苦螺,右邊是毛蚶,這個是過年吃飯貝殼類一定不會少的兩樣
除開這種直接拿水焯一焯上桌的,就是每個人都會有一份雞湯汆海蚌
在家就不會搞這種一份份的,就是一大碗,裡面好多海蚌,用的漳港蚌!不能再棒!不能再鮮甜爽脆!!!可是也很貴!!!湯鮮到喝一口就「此生無憾」!
好了,現在餐前小點吃了,湯喝了,菜也看了,就是剩下甜點了,我們會以兩道作為結尾,一道是八寶芋泥,一道是馬蹄糕。
(油亮亮的豬油才是真的好啊,快給我一大碗!)
(看到馬蹄糕上的芝麻了嗎,還有那個紅紅的甜果脯,這個才是傳統的福州馬蹄糕,清甜不膩)
——————————————————————————————————————————————————————————————————————————————
寫到這兒也算是寫了個小的大概,很多過年吃的菜我其實還沒想起來,畢竟距離上一次過年,都過去10個月啦,如果到時候有機會,就把今年的年夜飯拍下來,到時再更新這個答案
寫得也不夠專業,還望各位老福州們給我指點!
水印見出處( ⊙ _ ⊙ )
——————————————————————
歡迎各位吃貨來關注我新申請的微信公眾號:吃吃吃就知道
或者搜索微信號:kgzxns(啃甘蔗小能手縮寫),不定期發吃!
http://weixin.qq.com/r/2kSnvzfEJ2pYrXPc9xHI (二維碼自動識別)
山東人來說說我們家那邊過年常吃的東西吧。
除了過年大家都吃的餃子,過年家裡還會提前做一些能放置一段時間可以一直吃到初七左右的東西。(因為早些年過年商店都不開門,也沒有賣菜的,所以養成了這個習慣)
酥鍋。
酥鍋是一種山東淄博漢族名菜,多在傳統春節期間食用。傳說是清朝初年顏神鎮一位叫蘇小妹的婦女創始,故菜名為「蘇鍋」。又因此菜肴用醋較多,以肉魚骨刺酥爛為主要特徵,遂改名為「酥鍋菜」。其實吃酥鍋已經不僅僅是個吃食的習俗,而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民間的飲食藝術和風俗文化。
外地的朋友可能沒聽說過吧,但是我是特別喜歡吃的,裡面有豬蹄,海帶,豬肉,藕,魚,白菜。
這道菜其貌不揚,但是味道真的是棒棒的,但是吃這道菜有個獨特的地方就是一定要放涼了才好吃。
豆腐箱
豆腐箱是山東地方菜,屬於魯菜系,主要原料是豆腐,又名山東豆腐箱,齊國豆腐箱。淄博豆腐箱是博山傳統名吃。
相傳清乾隆帝南巡時,曾「臨幸」博山,招待用膳時,上有豆腐箱這道菜,乾隆食後讚不絕口。 博山豆腐箱是一道聞名遐邇的地方代表菜,其傳奇故事從清康熙年間至今歷經了三百多年的沉澱和演繹。
簡單來說就是把豆腐開個口子塞進去一些食材,小時最愛吃了,跟吃個小寶箱一樣,裡面啥都有- -
皮凍
皮凍是一種家常菜,主要製作食材有豬皮、鹽酥花生仁等,以高湯、胡椒、精鹽、味精、蔥、生薑等調味,色、香、味、口感俱佳。皮凍有多種做法,每種做法口感和味道都各不相同,從冰箱里拿出後切成小塊,依個人口味淋不同的調料,適合夏季食用。
我不知道這菜是不是山東的,感覺應該是東北的,因為爺爺奶奶是東北人,所以家裡會經常做這個,還會往裡面放上菠菜,很爽口,qq的。
鮁魚餃子
鮁魚餃子,是山東青島漢族傳統名吃,以鮁魚為餡料製成的水餃,味道鮮美、獨具特色。新鮮鮁魚,在製作時順著脊椎骨把肉割下,去皮,加入薑末剁碎。鮁魚肉剁餡吃水,要加入水,才可成泥。鮁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A、礦物質等營養元素,有補氣、平咳作用,對體弱咳喘有一定療效。這個絕對是山東味道,因為我在別的城市從來沒吃過,不過現在也吃的少了,總感覺不如小時候的好吃,沿海地區吃的比較多。
看了那麼多山東的竟然沒有說拔絲各種的。。。。。拔絲一般是大廚用來秀廚藝的。。。。
拔絲紅薯 拔絲山藥 拔絲土豆 拔絲香蕉 拔絲蘋果。。。能切塊不易變形的都能拿來拔絲。
先熬糖,然後下料。熬糖這活一般級別的廚師幹不了,火候非常難掌控。
做出來都是金黃色,也是過年的顏色吧。
盜幾個圖
年夜飯的一大習俗就是全家人拿筷子拔絲,比誰拔的絲長。。。
想起一件已成段子的真事。中學的外教有一次去我們英語老師家做客,當時吃 拔絲蘋果,問我們英語老師是什麼菜,當時就告訴他是「拔絲APPLE」。
後來又一次請外教去做客,問他喜歡吃什麼菜,他說「汽車蘋果」。
【東莞】
既然問的是具有當地特色,那麼,並不是要把擺上年夜飯餐桌的菜,都一一陳列。至少我不會這麼做。
平日里經常有機會吃的我會告訴你嗎?
其他地方也能吃得到的我會告訴你嗎?
不是大菜我會告訴你嗎?
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即使再美味的佳肴都一律不要。就只說說絕對具有東莞特色,平日不吃,只在年夜飯(包括春節前一段時間的飯局)才能吃得到大菜——「盆菜」。
關於盆菜的「身世」,一直存在多種版本,一個較接近史實的共識是:宋末,楊太后與弟弟楊亮度攜幼帝昺南下,來到現今的東莞長安鎮烏沙一帶。當其時,靠岸灘頭時天色已晚,部隊隨身帶備糧食甚少,盛食物的器皿更是缺乏。當地人民義勇勤王,獻出自家儲備的豬肉、蘿蔔,殺雞斬鴨,烹煮後用木面盆一齊盛出來。哎喲不錯哦!楊太后吃完之後,感到非常美味,食指大動,嘖嘖稱奇,於是被納入了大宋王朝的御膳……最後這句是我編的。
而另一個烏沙盆菜的風俗傳說,是鄉親們為了紀念抗元將士烏沙李佳之母陳氏,其母為了兒子專心抗元心無掛礙而投海自盡。為了對外掩飾,盆菜被稱為祭祀天后。在虎門的天后廟是盆菜始源說的根據。至於少量也有盆菜分布的香港、中山等地,主要因為過去東莞縣的跨度大,這些地方基本上也是在東莞的範圍之內。
至今,東莞長安烏沙陳屋村還保留較完整的吃盆菜風俗。在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陳屋的居民都會聚集筆架山下,「圍塹」起來(陳屋村人俗稱)吃盆菜,同時燃香祈福,通過吃盆菜寄予新的一年團團圓圓,盆滿缽滿的願望。更特別的是,在陳屋,隆重的盆菜儀式還需經「天后」選出「元首」。曾有由卜卦選出的元首是名曰陳子釗的小孩子,才一歲半,是近千年來選出的元首當中,最年幼的一個。按照風俗,元首理當主持那年的盆菜儀式,一般盆菜宴都是陣容鼎盛,所以「一不小心」當了個元首也算件光宗耀祖的事。
傳統盆菜的製法一般輩輩相傳,但並無嚴格的選料限制。可以是略顯貴氣的豬、雞、鴨、鮑、參、翅、肚、魚、蝦、冬菇、魚球等都可作為盆菜主要餚料,也有平民化的配料如魷魚、豬皮、枝竹、蘿蔔、粉絲、白菜等。菜肴先烹制好,然後一層一層疊進盆中。最下層放的是容易吸收餚料汁的材料,如蘿蔔、豬皮、枝竹等(想像一下,經過各種肉汁滲透浸泡的蔬菜,味道之鮮美可想而知)。中間放燜豬肉,上層則分別是雞、鴨、魚、蝦。吃的時候,就好比尋幽探秘。不過大概這是吃盆菜的樂趣所在吧。值得一提的是,盆菜里很少用魚肉,因為菜多難辨魚骨的緣故。
不過這個菜,其實也不是每家每戶都會這麼吃。基本上能夠保持這個風俗的,主要是村子裡的集體圍餐,或者現在有些城裡的家庭會在酒店預定。畢竟看似簡單,要真的自己動手做,還是有一點點技術含量的。
開始上各種盆菜圖。
既可以有高大上的
也會有很平民的
甚至會很屌絲的……
最後上一個很澎湃的。
作為一個南方人中的小族群,客家人對美食的熱忱表現在豐富多樣的烹飪手法上,我要把客家菜發揚光大~
1、涮九品
顧名思義,九品是牛身上的九個內臟部位,切好以後拌以鹽,澱粉,薑汁腌漬,客家米酒煮開以後,將其下鍋涮熟,撈起來拌以薑末,蔥花,豬油即可,配上酒湯,滋補養顏。
2、白斬雞
這道菜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必備菜肴,雞殺好以後整隻上鍋蒸熟,出鍋以後趁熱在表面均勻抹上鹽,涼透以後切塊擺盤,自家養的土雞為上品,吃起來柔韌有嚼勁,口齒留香。
3、客家芋餃
這算客家特色小吃之一,也是招待客人的上乘之選,內陷是五花肉肉香菇蝦仁冬筍蔥頭切丁炒制而成,皮是芋仔輔以地瓜粉制而成,包好以後上鍋蒸熟,香Q而又軟糯~
4、慈姑
慈姑是閩西連城特有的農副產品,跟荸薺一樣生長在水裡的果實,冬天收成,寒冬熱上一壺客家米酒吃著慈姑實乃絕配,在其他地方很少見,它吃起來的口感比土豆略松,家家戶戶都喜歡用來招待客人。
5、紅姑燜兔
紅姑味甘性溫,有補虛養血、滋陰、清涼解毒的功效;與兔肉搭配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紅姑鮮香和兔肉的甜美,可補血健體。
6、珍珠圓
這道菜的皮和餡跟芋餃是一樣的,只是包制的手法不一樣,(客家人兒心靈手巧哈哈)外面裹上一層糯米,吃起來口感比較敦厚,還是無限美味。
7、羊肉燜山藥
客家人寄山而居,喜歡吃一些山禽野味,羊肉為滋味上品,加以党參香果桂皮香葉米椒薑片燜熟以後輔以山藥下鍋燜爛,二者相輔相成,滋補養顏。
8、拌三鮮
三鮮是指豬腰,魷魚,鱔魚,三者本來八杆子打不著,但是將其切好用薑汁鹽稍微腌漬,下鍋涮涮拌以薑末醬油米酒鮮味無窮。
9、金包銀
土話又叫麻蛋(可能有人會聯想到媽蛋,不要問我為什麼。。)糯米類的小吃一直是廣大人民的心頭之愛,這個做法是糯米粉拌以白糖和水,揉成圓球下鍋油炸,直至外表金黃,內心還是Q軟,也因此叫它金包銀。(還有一種做法是側邊剪開塞入蒸好的年糕)
10、滷味拼盤
這是我們家春節必備的招待客人菜肴之一,將各種肉類豬舌頭豬肚豬耳朵,牛腱子肉,雞胗鴨胗,雞蛋腐竹鹵好切盤,想吃什麼鹵什麼,哈哈
11、長壽麵
面已遍布大江南北,客家人招待客人一定要吃雞吃面喝米酒,我對這道面的熱忱在於這面撈熟拌上雞湯小蔥花胡椒粉鹽,臊子炒制好以後鋪在上面,鮮香爽口,不油不膩~
12、清蒸魚
逢年過節吃魚象徵著年年有餘,過年為徒方便只有清蒸,最後蔥花紅椒擺盤淋上滾油,其實我們家常菜里的魚一般是草魚為代表的是煎魚,媽媽煮的煎魚我每次回家可以吃一大碗米飯。。
13、金玉滿堂
豌豆也是常見的菜肴之一,太常見以致不多說。
14、苦筍炒鱔魚
這道菜乃下酒珍品,野生鱔魚我記得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有特別報道過,炒鱔魚的關鍵在於殺好以後無需過水可以保持它最原始的味道,(雖然有一點點血水略表殘忍)苦筍的味苦配以鱔魚肉質的甘甜,絕配~
15、白灼蝦
這道菜不用我多說啦,哈哈哈
16、漾豆腐
最後壓軸出場的客家代表菜之一,豬肉香菇蔥頭剁餡塞入新鮮豆腐,煎熟以後勾芡撒上蔥花,大愛~
以上菜肴均出自我母親之手,客家女人勤儉持心靈手巧,除了煎炒蒸涮燜各種手法外還擅長葯膳,還有很多葯膳湯類沒法上圖可惜了。
江蘇南通人不請自來,我覺得由於南通特殊的地理位置,既有江淮特色也有江南風格,跟南通話一樣,是吳語入侵江淮官話,因而雜糅得可愛,哈哈!
最喜歡半夜講吃的自虐啦~由於手機相冊剛剛清空,圖片皆來自百度。
1、蟹黃包。
我們都喊「海王包」,就是把蟹肉蟹油包裡頭。南京的蟹黃包好多是插著吸管可以吸的,皮特別薄;揚州的蟹黃包多是小籠包。南通的蟹黃包是可以拿在手上的,由於價格不算低一般過年時候會買來送人做禮包。15~40元一個,一盒20個的樣子。
有的店蟹黃包皮厚,餡兒裡頭豬肉多蟹黃蟹油少;有的是油都要流出來了,各家師傅風格水平有異。但都很好吃呀,加姜去腥,把醋淋上些許。不錯~
2、醉蝦
這倒也不算是年夜飯吃,但家宴上確實一般會有的。新鮮的小河蝦,拿鏤空碗扣住,沒上桌之前它還在裡頭跳,相當可愛。
醬料是大頭,要放醬油鹽味精不必說,還有蒜泥最是要緊,當然,還有白酒。蝦上來後淋上醬料,過稍許時間後拎著蝦的長須起身往嘴裡一扔,哈哈它還會在唇齒間扭動一下,肉質鮮嫩有勁道。
3、泥螺
這玩意兒是我最愛啦~它有很多種口味的,一般我就喜歡甜甜辣辣的。肉質也很鮮嫩細滑,泡在醬汁里加一點點料酒去腥,夾一顆放嘴裡咬一下吐殼剩下就是肉啦。
但有的人不喜歡這個味兒,比如我媽
( ̄O ̄;)
4、蛋餃春卷
這是每年我爺爺的拿手好戲啦。他攤的蛋餃皮子特滑特薄,又不會透或者破,裡頭包肉和韭菜或者野菜,跟豆腐/萵筍/菌菇一起燉成濃湯,特別美味。春卷嘛自不必說,我爸特喜歡包春卷,天曉得他為什麼……
5、河豚
好多江鮮名字我不認識!但是河豚我認識哈哈!河豚真的超超超超好吃,嘗鮮季節是10月到來年春天,河豚魚好可愛遇到攻擊時會鼓成球!也許有不少人知道河豚有劇毒,要經過專業處理,我從小就吃,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擔心這個問題了,賣河豚的店是要有專門批示的~
喜歡紅燒的,很入味,肉質也嫩,外面一層厚厚的皮是最愛啊!到嘴裡一抿,就化了……嗷嗚嗷嗚!
(╯°□°)╯︵ ┻━┻好想吃啊!!掀桌!!
紹興美食,不像成都(川菜)和順德(粵菜)那樣名氣大,在匯聚全中國美食的北京,見的最多的也是川菜和粵菜,但其實非常有特色。
吃貨是懂的,記得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里,前後提到過紹興的美食三次,是被提及最多次的地方。
今年春節,為了照顧創業的我,爸媽搶先我一步買好票來北京陪我過年。為了讓我在北京也能吃到家裡的年夜飯,他們扛過來了整整七十斤的食材,感動。從年三十開始一直吃到今天初六,我已經胖了整整一圈了!
一、冬曬魚乾
紹興這邊的淡水魚蝦河鮮特別豐富。一般從12月開始,紹興的漁民們就要開始打年魚。他們把魚腌好,加工,然後晒成魚乾,放到市場上賣。而這些曬好的魚乾幾乎是每家每戶過年的餐桌必備!甚至也是年禮的一種。
二、臘月二三送灶神
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小年爺送灶神的習俗應該和大家相似,要做灶糖(麻糖)。
小的時候很愛吃灶糖,但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後來看到魯迅先生寫過的文章《送灶日漫筆》才懂得:
「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麼大小,在我們那裡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了。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上天述職,人們做灶糖獻給灶神吃,為的就是讓灶神爺嘴巴甜一點,多和玉帝說說人間的好話。
三、除夕敬菩薩
除夕之前,每戶人家,特別是鎮上的大宗族都會選吉日舉行年終祭典。氛圍和過程大體上和魯迅先生的《祝福》類似:
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裡浸得通紅,有的還帶著絞絲銀鐲子。煮熟之後,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五更天陳列起來,並且點上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拜的卻只限於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只是這樣隆重的祭典在我兒時的印象里只出現過一兩次。到後來,很多人家裡過年都不辦祭典了,可我外婆依舊堅持說,一定要對菩薩恭敬。因為,我外婆很信菩薩。除了日常的吃齋念佛,在春節的這段日子裡,她也顯得尤為恭敬。所以,這應該算是我們家的一個傳統,每到除夕要吃年夜飯的時候,我們都要擺好飯菜,然後一家人按照輩分順序插香拜菩薩,請菩薩先吃。拜過之後方可上桌。
除夕一過,就是大年初一,也是小孩子們最歡喜的一天!因為能拿到壓歲錢,父母親戚們也顯得尤為親切,給壓歲錢,給零食,還陪你玩遊戲!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什麼「鄰居家的小孩」、什麼「買房發車」、「結婚生子」、「找對象」,各種看似親昵的關心,反倒成了久違的盤問,讓人倍感壓力。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關心也使得年味變得不那麼正宗。不過,慶幸的是,今年春節的小長假和父母待在北京,成功地躲過了七大姑八大姨的盤問......
而且重點是,我也因此可以安安心心地吃到父母做的紹興菜了!紹興菜歸為浙江菜系,霉乾菜、黃酒、河鮮、醬菜是紹興的特色食材,也是過年餐桌上必備的幾樣。
1、霉乾菜系列
霉(梅)乾菜,是我們這兒最常見,也是百吃不膩的一道食材。不知道你們聽過「霉莧菜梗」的傳說沒有?
相傳越王勾踐夫婦入吳為奴,當時越國已國貧民窮,百姓皆以野菜充饑。有一老者,在蕺山上採得野莧菜梗一把,其嫩莖、葉已食用,但又老又硬的菜梗一時無法煮熟,棄之又覺可惜,便藏於瓦罐中以備日後再煮。不料數日後,罐內竟發出陣陣香氣,老漢取而蒸食,竟一蒸即熟,其味又遠勝於莖葉,百姓聞之,紛紛效仿,流傳至今。
簡單說來就是留下老莧菜的老梗切段浸泡在水裡,瀝干水分後,再撒鹽腌制。晒成霉干後,就可以當作配菜,基本上不管你是炒菜、清蒸、水煮、紅燒......都能用得上。
這道莧菜梗臭豆腐是想像力特別豐富的菜,腌過的莧菜梗酥臭+新豆腐嫩香,兩種質感相碰撞,很有味道。
而霉乾菜燜肉就更有名一些了,也是每個紹興人過年餐桌的必備菜。
2、黃酒配河鮮
紹興人做黃酒又很講究冬釀。因為低溫釀出來的酒,味道更純,儲存的時間也更長。在我的印象中,基本上每道菜都要來點黃酒。
黃酒+茴香豆,是父輩們聊天時,必備的小吃。
茴香豆我就不用多說了,《孔乙己》里茴香豆的四種寫法的梗,貌似大家都知道。而黃酒配茴香的效果就和花生配啤酒一樣,很有生活情調。
另外,黃酒和河鮮搭配在一起,味道倒是更鮮美!新鮮的河蝦,個頭不要太大,小一些反而肉質更鮮嫩,拿鹽水煮完撒上點小蔥就是一道人間至味了。
3、清蒸河鰻
江浙地區多水產,河鰻和青魚都是在紹興最常見的水產。再加上,我母親堅信吃魚變聰明,所以我小時候沒少吃這個。
4、醉蟹醉蝦
用黃酒浸泡活蟹,這道菜是很多紹興人的大愛!
這裡要捎帶說一句:我們現在吃到的醉蟹一般都是制鹵、浸泡、酸制等等工序製作後的成果,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粗暴。
還是很怕的萌妹子,可以試試這個——醉蟹鉗。味道同樣很完美!
同樣的醉蝦也是這個理兒。
5、糟雞
還有做黃酒時捨去的黃酒糟也能用來做菜,而且做出來的菜酒香味更濃。將雞用鹽擦後,外面用紗布包住,再用黃酒糟腌制。和普通的鹽水雞相比,更多了酒香味。
6、糟青魚乾
用年前就買好的青魚乾,倒入酒糟糟制,至魚乾完全吸收。魚乾本身的甜味,加上太陽晒乾後的脆感,再加上酒糟的酒香味,稱得上是飯前飯後的人間美味!
7、蝦爆鱔絲面和鱔魚豬蹄煲
紹興的年夜飯里也一定會有黃鱔,最經典的兩個菜是,蝦爆鱔絲面和鱔魚豬蹄煲。
蝦爆鱔絲面里的鱔絲要先過油炸一下,才會酥脆,然後和新鮮的蝦仁一起煮出鮮味後,放入麵條。
鱔魚豬蹄煲是硬菜中的硬菜,黃鱔切段,配上鮮豬蹄、咸豬蹄和金華火腿一起熬煮幾個小時,湯味咸香,富含蛋白質,非常滋補。
8、年糕、湯圓和粽子
年糕寓意年年高,自然也是年夜飯的必備菜,這道梭子蟹炒年糕是我的最愛之一。梭子蟹的膏黃和蟹汁裹著的年糕,比蟹本身更受歡迎。
當然年糕也是過年這幾天早飯的重要原料,前一天晚上大吃大喝之後,胃急需滋養修復,吃上一碗軟糯的菜熬年糕飯,才是正解。
但在大年初一的早上約定定俗成是不吃菜熬年糕飯的,而是湯圓,取義一家人團團圓圓。湯圓一定是最傳統的黑芝麻餡才好,趁熱的時候咬一口,被流動的餡汁燙到舌頭,心裡卻滿是歡喜的。
南方人吃湯圓一定得是糖餡的,甜口,粽子則一定得是肉餡的,最經典的是蛋黃板栗肉粽。醬過的五花肉、鹹蛋黃和板栗,缺一不可。
以上,只是紹興過年菜里的幾個代表。如果你想體驗紹興菜,當然是跑到紹興去吃最正宗。在北京有孔乙己和咸亨,算是老牌紹興菜,但我去過幾次也總覺得還是差那麼一點。
吃其實是件極講究的事情,水不對,食材不是本地長,沒有多年做一方菜色的熟練技藝,終究還是離那個家鄉味差了點啊。
-----------------------------
我是Plum小姐,和你分享與變成更美好的自己相關的一切。
我裸辭了投資人的工作,做了一個在中國絕無僅有的超時髦的時尚二手店,讓你知道買二手也可以像買新品一樣。
關注微信公眾號Plum去逛一逛,你就知道啦!
個人微信hi_plum,備註理由的會更快通過。
安徽人來答一發,剛好去年年夜飯時候拍照留念了,所以用的都是自己的圖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安徽各個地方也都有不同,就總結一下自己家的幾道具有安徽人特色的菜吧。。。
必須是滷味拼盤,到了過年時候家家戶戶的陽台上都會掛著各式各樣的滷肉和灌好的香腸【香腸此處無圖,因為不喜歡吃/(ㄒoㄒ)/~~ 】
滷味拼盤
這是我外婆做的滷菜,有鹹水鴨,鹵豬耳朵,鹵牛腱肉,和忽(hu)蠶豆【其實就是五香蠶豆】
香腸每家每戶做的又各有不同,我們家的香腸會比較瘦一些,帶有白酒的自然香氣,偶然聽同事說過他們家的香腸是辣味的。
白斬雞
這個也是提前準備好的,比較偏上海風格的年夜飯特色。。。蘸上一碗蔥姜醋,好吃到飛起來(^-^)V
鹵豬手
爺爺做的鹵豬手。。。猜想為什麼年夜飯會準備滷菜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古代過年的時候商鋪都不開門了吧,所以要準備一些可以吃個十幾天的菜,而且過年時候會難得吃到肉,所以肉類食物會很多吧。。。
蛋餃
好像不少地方都有這樣的習俗,過年前要包蛋餃,因為蛋餃金黃,身材看起來很像古代的金元寶,所以過年時候吃有很吉祥的意思呢!爺爺自己包的蛋餃,會用薺菜肉餡兒,蔬菜和肉的比例剛剛好,而且大大的一個,超有滿足感;我外婆就比較喜歡用荸薺和肉餡兒結合,咬起來脆脆的還帶有湯汁,也是比較常見的餡類。
其實是風乾咸雞。。。
標錯了名字,風乾的咸貨。比較適合過完年做早餐,早起來做上一碗白水泡飯,放進幾塊咸雞,雞肉的鹹味混合著油脂飄散在白水泡飯里。。。上海人有說法貌似是,一道菜好不好吃,要看能不能過泡飯。我想這就是咸貨的魅力了(ˉ﹃ˉ)【雖然不太健康啦另外合肥地區過年每家每戶必須要炸園子:糯米圓子,肉圓子,山芋園子,蘿蔔園子。。。等等等等。各式各樣,合肥長豐地區還有一道年夜飯特產叫做「庄墓圓子」,是蒸出來的園子,也可以炸。園子應該是代表了過年團團圓圓,全家和睦的意思。以及樓上說的炸藕合和地瓜合,我們這裡過年也會吃,用藕夾住肉類一炸,蘸上鎮江醋,好吃cry!
各個地區有自己的飲食特色,又有共通的地方,我想這就是中華飲食的魅力了啦~?(^?^*)好幸福~
香港傳統年夜飯大菜,上過《舌尖》,來港不可錯過的新年美味!
在很多朋友的印象中,香港適合逛街購物,適合吃世界美食,適合看煙花表演,但香港在傳統節日方面的魅力卻鮮有人提及。歷史上,香港作為大陸和台灣的中立緩衝區,政治環境相對和緩,很多中國老傳統里的風俗被原封不動的保留了下來。也因此,鱗次櫛比的高樓間,卻也瀰漫著濃濃的香港年味。
和茶餐廳的快捷,或是點心檔的豐富不同,香港的年夜飯大菜要複雜、講究的多。地處華南,兩廣移民眾多,節日飲食上也因循著故鄉的風味。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幾道香港年夜飯大菜,如果你恰好在過年期間到訪香港,不妨一試。
「盆滿缽滿」:香港盆菜
①石記廚房 [攜程美食林風味餐廳]
②屏山盆菜
香港人過年,愛討「口彩」。過年時一家人圍坐共吃盆菜,講求的是「盆滿缽滿」。盆菜是一種雜燴菜式,常用木盆裝盛。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居入伙、祠堂開光或新年點燈,香港新界的鄉村均會舉行盆菜宴。
一份盆菜,卻可以薈萃百種風味。盆菜的用料並沒有一定之規,但一般都會包括蘿蔔、枝竹、魷魚、豬皮、冬菇、雞、鯪魚球和炆豬肉,此外還根據實際情況添加花膠、大蝦、髮菜、蚝仔、鱔乾等食材。
最易吸收湯汁的材料,例如豬皮和蘿蔔要放在最底層,再用較為名貴的和不易入味的食材封頂。盆菜由上往下逐層品嘗,越到底處越鮮美,味道也是漸入佳境。
盆菜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不過是食材的疊加,但實際上盆菜中的每種食材都要分開加工,獨立製作。燒、燜、炒、烤、鹵,各成一味後再組合,讓各種滋味互相浸潤。
盆菜常用傳統方法烹制,只用南乳、面豉醬作調味,而不用味精。食材層層疊疊,汁水一層一層往下滲,吃的時候也是一層比一層滋味濃厚。吃到最後,也可以加點熱水當作火鍋底,涮些青菜或者煮粉面,整個盆菜味道的精華便在這湯里了。
石記廚房的盆菜
想吃到正宗盆菜?隨便一家大酒樓的出品都不錯,但要想吃到價格實惠的盆菜,不妨去這家當地人很愛光顧的石記廚房。
地址:天后銀幕街17號地鋪
電話: +852-25713348
人均:169元
周邊:可以去逛香港最大年宵市場維多利亞公園花市
酒店:皇悅酒店
或者可以到訪電影《舌尖上的新年》中介紹的盆菜老店,屏山盆菜。
《舌尖上的新年》導演鄧潔在拍攝時,擔心流水線生產的盆菜很多,觀眾還會對盆菜感興趣嗎?美食顧問沈宏非的一句話啟發了她:「你們或許可以到香港找找看。」果然,攝製組最後在香港元朗屏山找到了這家世代經營的盆菜館。
現在屏山盆菜由鄧氏父子經營。兒子留學歸來後,繼承祖業跟隨父親學習製作盆菜的手藝,每道菜精心烹制,即使是用來搭配盆菜的鴨飯,也要用鴨油和雞油慢慢炒制煨熟,裡面加上乾貝、香菇,味道極其鮮美馥郁。
地址:元朗屏山屏廈路塘坊村36號地下(屏山文物徑路口)
電話: +852- 26178000
人均:6人份680元
新年走鴻運:鴻運乳豬
①宏發燒臘餐廳 [攜程美食林風味餐廳]
②大榮華酒樓 [攜程美食林風味餐廳]
香港傳統習俗中,燒豬是喜慶場合常用的祭品。在婚宴中,燒乳豬是必備的菜色。按香港婚禮習慣,新娘出嫁三天後返回娘家探望,稱謂「回門」,男方會以乳豬或燒豬作為回禮。
而到了農曆新年,酒樓或是燒臘店家則會推出「鴻運乳豬」,一家人分食,寓意新年鴻運當頭。
選取幾個月的小奶豬,豬皮和豬油的分量要夠足,後面才能做出鬆鬆脆脆的效果。把乳豬對半切開,去除豬骨,風乾後加入鹽、五香粉腌制。最後刷上糖醋汁。香港做燒臘常會加一味玫瑰露酒,以去除乳豬腥氣。
風乾乳豬
烤乳豬最關鍵的、也是最考驗廚師功夫的便是明火烤炙。將整隻乳豬置於火上,不同部位需不同火候,尤其是烤豬後背對火候最為講究,火欠了出不來脆皮,火大了又會焦糊。
吃乳豬,是先片皮,再切肉。乳豬皮被烤的鬆軟香脆,入口融化,乳豬肉則需要搭配醬汁來吃。香港吃乳豬,常用海鮮醬做醬料蘸食。
乳豬通常需要提前定製。如果只是在香港短暫遊玩的話,不妨去宏發燒臘餐廳吃烤乳豬叉燒飯。
地址:旺角通菜街114號地下(近萬成攝影)
電話: +852- 27876339
人均:67元
周邊:可以逛逛旺角最富盛名的文藝「樓上店」
酒店:新金庫、豪源、遠東
蔡瀾先生大力推薦的大榮華酒樓的乳豬拼盤也值得一試。
燒乳豬的皮脆中帶糯,乳豬拼盤最大的好處是每樣都能嘗到。大榮華酒樓保留了香港圍村菜的特點,可以說是最地道的「香港菜」。
地址:元朗安寧路2-6號2樓
電話: +852- 24769888
人均:127元
周邊:如果覺得元朗老店有些遠的話,可以去大榮華(灣仔店)
酒店:四季、逸酒店
祝你吃的開心,給你拜個早年!
感謝攜程美食林的圖片及酒店信息支持。
本文已收錄於攜程美食林知乎專欄,轉載請註明。寧波的年夜飯 各種海鮮
1.蟹炒年糕 老爸的拿手菜,用的是寧波慈城的水磨年糕,軟糯不黏牙,螃蟹超鮮美
2.紅膏熗蟹 一般要提早幾個月就準備好,到過年時候買一斤就要200多了,膏多到滿出來
3.鹹菜黃魚湯 只需要兩種食材,湯的味道就很濃郁,黃魚一定要新鮮
4.白斬雞 過年肯定要宰一隻家雞,家裡很早就會跟農村的親戚訂好
5.春卷 春節肯定少不了春卷,我家喜歡裡面包薺菜,味道香
6.鱔絲羹 中間放麻油和胡椒粉,上桌之後用熱油一燙一拌,實在太美味T.T
7.涼拌海蜇 用好的海蜇頭,加醬油米醋麻油拌勻,爽脆可口,不過現在作假的海蜇越來越多
作為一個山東人,過年必不可少的就是餃子了,餃子我們家最常吃的是豬肉白菜和韭菜豬肉的。當然餃子上桌前都還有一大桌子菜,十幾道吧。因為不是一個市,習慣不同,排名第二那位山東答主列出的菜我們那基本沒有。最常見的就是燉雞(話說我姥姥家做的黃燜雞太好吃了)、燉排骨、扒雞、紅燒/糖醋魚、炸帶魚、鹵豬心、肝、肺、豬臉、大腸等各種滷製品。素菜...不記得了,肉菜比較多,大白菜這種常吃的不上席,素菜頂多就是青椒炒肉或雞蛋、涼拌個西紅柿或蘋果絲和黃瓜絲合成的「哈密瓜」...
一般臘月二十七八這天會炸好多藕盒(藕片夾肉餡外面裹面衣炸)鹹的
、紅薯盒(紅薯切片裹面衣炸)甜的
和掏花(好像別的地方叫麻葉)味道酥脆、甜
。年三十這些東西有時也上桌算一盤
自從結了婚再沒回娘家過過年,好懷念
以上圖片全部來自網路,如有侵權立刪
湖北宜昌的,我們那兒過年很少吃餃子,但會有火鍋!!牛肉火鍋,肥腸火鍋,魚頭火鍋,三鮮火鍋,等等,大概長這樣……
圖片是我平時自己做來吃的,所以沒那麼全乎!過年的時候一大家子人圍著吃,比這壯觀的多!
四川的夾沙肉,不知道算不算大菜,但是個人在農村年夜飯最喜歡的一道菜。
夾沙肉是一道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川味傳統甜菜,選用豬五花肉,將豆沙夾入肉片,蒸至酥軟作甜食上桌。成菜白裡透紅,鮮香甜糯,肥而不膩,最受老人喜愛。在四川夾沙肉是傳統蒸菜九斗碗之一。當地人們每當結婚、壽宴、宴請賓客時都會以」九斗碗「為主菜以群宴賓客,夾沙肉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美味。-----來自百度百科
夾沙肉 _百度百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