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明史時,哪些人物或事件讓你印象深刻?

明朝特別是晚明,總是給人很多啟迪,大家來說說那些讓你印象深刻的人事,血脈藕張可以,通達暢快可以,鬱悶無奈可以,扼腕嘆息亦可以。


發幾個段子吧。

1、巢湖水軍將領廖永忠,鄱陽湖之戰與常遇春並受上賞,家門立牌,御書:「功超群將、智邁諸師」。後封德慶侯,洪武八年下獄死。罪名初為僭越;二十三年打倒胡黨時公布廖永忠與楊憲勾結密謀不軌;永樂年間寧獻王朱權作《通鑒博論》,稱太祖恨其殺害小明王「不義」而將其誅殺。

2、宣宗喜狩獵,即位後令朝鮮進獻海東青(松鶻),所得甚少。宣宗派宦官徵發朝鮮士兵,前往咸吉道自行捕捉,所獲甚多。正統初年張太后、王振整頓宮廷,僅令其自行捕捉,世宗大王甚悅。憲宗廢止此例。

3、永樂初年,社會上流言四起。老劇作家楊景賢(代表作《西遊記雜劇》)被請入宮中做顧問,協助分析各類暗語,頗受寵信。

4、《元史》卷201《列女傳二》:「金氏,詳定使四明程徐妻也。京城既破,謂其女曰:『汝父出捍城,我三品命婦,汝儒家女又進士妻,不可受辱。』抱二歲子及女赴井死。」

《明史》卷139《錢唐傳附程徐傳》:「程徐,字仲能,鄞人。至正中……歷官兵部尚書,致仕。明兵入元都,妻金抱二歲兒與女瓊赴井死。洪武二年,偕危素等自北平至京。授刑部侍郎,進尚書,卒。」

5、洪武十八年,鎮江丹徒知縣胡孟通、縣丞郭伯高等人獲罪,該縣耆民韋棟上京保奏二人治理有方,太祖聽信,褒揚胡、郭、韋等人。兩年後,太祖發行《大誥三編》,指斥韋棟等人「上惑朕聽,歸則把持官府,下虐良民,養惡為一郡之殃。」因其鄰居不早將其揪出押赴京城,罰他們搬磚築城,有累死者。

6、《奉天靖難記》載建文三年成祖最後一次出師前,將領、百官、寧王三方面推戴其即位,並設立五軍都督府,似有事不偕則先做河北天子之意。《太宗實錄》將此事刪去。

7、明宮編有《奉天命三寶下西洋》雜劇,演繹鄭和下西洋事,謂蘇祿(菲律賓西南)、彭亨(馬來西亞一州)、穿心(見山海經)三國國王前來劫掠瓷器、綢緞,鄭和邀其上船觀看結滿瓷器的瓷器樹,藉機將他們擒獲。

8、成祖徐皇后為徐達長女,永樂初年頒布《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稱觀音菩薩向她託夢,預言了靖難之變。徐後死後,成祖敕編《永樂北藏》,僧官請示是否將此經收入,答曰:「荒唐之言,不要入」。

9、谷王朱橞,靖難時獻金川門,大受成祖恩寵。就藩長沙後,密謀不軌,收容離家出走的同母兄蜀獻王之子崇寧王,放出消息稱其為建文帝。蜀王聞訊,即向朝廷舉報。「建文帝未死」說從此不可收拾,至今永州人仍將清代塢堡稱為建文遺迹。

10、太祖以郭子興乾女婿身份發跡,其子天祐戰死後成為江南紅軍主帥,復以謀反罪名殺其幼子郭天爵,致其絕後。建國後,太祖為子興立滁陽王廟,天祐、天爵等三子一體從祀,以其外孫蜀獻王主祭。弘治初年,子興同族郭老舍之後郭琥自稱郭子興後人,竟獲朝廷認可,奉祀十餘年。

崇禎二年,有自稱李善長十世孫李世選者,從績溪持太祖手敕上京,內稱216年後可恢復李善長名譽云云。閣臣韓爌等人指出多處疑點。李世選被判偽造敕書,死罪。


使百二十斤鑌鐵長刀,馬上輪轉如飛的劉都督。

長身赭面,善左右射的寧南侯。

兼通詞翰,儀度嫻雅的秦貞素。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的王守仁。

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義死節就在今日的楊慎。(PS:這句話堪稱經典口號,比如黑幫火拚的時候,大佬大吼一聲「幫主養士百五十天,仗義死節就在今日!兄弟們,砍死他!!」)

不學如芳以及聽說這句評語之後要拿刀子捅人的焦芳。

戶部尚書畢自嚴的弟弟遼東巡撫畢自肅在寧遠因為沒錢發軍餉而引起嘩變,自殺身亡。兩年後,同為遼軍的李九成、孔有德帥軍援遼,行至直隸吳橋縣,因手下士兵搶了大戶王象春家僕人的雞而被處死,最終導致兵變,時任吳橋知縣的,是畢自嚴的族弟畢自寅。王象春有個哥哥,叫王象乾,也就是八十多歲仍出任兵部尚書總督宣大山西的那位。王象乾的爸爸王之垣,曾出任湖廣巡撫,在任期間殺了著名思想家何心隱。何心隱的師父,是王守仁的關門弟子。畢自肅自盡之後處理嘩變的,是袁崇煥。袁崇煥在任的時候殺了東江鎮總兵毛文龍,李九成、孔有德是毛文龍的部將。寧遠兵變後袁崇煥處理了一大批人,處死的、革職的、遣散的都有,其中有兩個當兵的被遣散,由於沒吃沒喝於是決定搶劫,結果不小心把送往錦州的軍裝給劫了,於是遣散變成了處死,然後其中一個人表示願意替代另一個人去死,於是此人入獄,另一個人跑去昌平從軍。入獄的叫邱磊,從軍的叫左良玉。後來南下平亂的左良玉每年孝敬朝廷有關部門幾十萬兩銀子來給邱磊保命,崇禎十七年弘光即位,左良玉買通南京當局,給邱磊謀了個山東總兵的職務,結果邱磊在淮安府被馬士英示意劉澤清給殺了,一個月後,左良玉起兵清君側。

大學士馮銓長的很帥,很符合當時明末官僚們的脾胃,於是大佬繆昌期在辦公室公然猥褻了馮帥哥。(翰林馮銓者,涿州人,年少而美,同館頗狎之,左諭德繆昌期狎之尤甚。)

嗯,據說左良玉和侯恂也有這麼一段佳話。

鄧愈,字伯顏。

洪武元年攻克的元大都,自後唐開始算,已經有四百五十年了。這個時間有多久呢?今年是2016年,四百五十年前,是張居正時代。

同樣,大同也是四百五十年,寧夏也有三百五十年了。而遼陽、瀋陽則更久,五百年開外。甘州、肅州如果從歸義軍被爆菊算,也是四百年,沙州五百八十年,伊州更早,六百年。哦對了,因為失陷六百年,昔日大唐西三州之一的它已經成了伊斯蘭教的天下,明朝接管的時候,它叫哈密。

明朝接管雲南之前,最後一次由漢人政權管轄,是在明朝六百五十年前的唐玄宗時代。這個概念從今年推算,六百五十年前是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

題外話:朱元璋的同事、紅巾軍將領毛貴北伐的時候打到今天的北京東六環,被劉哈剌不花擊敗。劉哈剌不花,漢族,江西人。

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謝邀,一直沒有時間回答。

如果貫穿整個明朝,實在是有太多人,還是直接說明初、明中和明末三個階段吧,說三個人,並提一下人物結局。

明初(一位):

明初人物,別人可以不說,朱元璋不能不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明朝如果歷史不被清朝抹殺,在當朝被掩蓋,絕對是一個不亞於大唐的時代,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一掃幾百年幽雲十六州的晦氣,光復華夏,名將輩出,名士雲集,奠定了今天領土的基礎。這中間,最值得稱道的就是朱元璋,正所謂三代以下,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朱元璋完全沒有任何時代背景,全靠自己能力從一個家徒四壁、家人死光的境地到一個上億人口的帝王,簡直是勵志典範。相比李世民的背景,朱元璋的起步可以說是地獄級,但人家通關了。

從建立政權,到西扛陳友諒,東擊張士誠,北伐元大都,統一中國,詔復衣冠如唐制,大力發展教育,嚴懲貪官,休養生息,建立完整的制度並沿襲了明清兩朝。可以說,如果沒有明太祖,自唐朝滅亡後,中國再沒有統一的機會,也沒有現在的疆域和國家認同,也不會有人在滿清統治兩百多年後,再舉光復華夏,驅除韃虜的大旗,完成辛亥革命。可以說,明太祖不僅讓中國重新歸於中國人自己,更成為了最接近現代的一位英雄圖騰。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兢兢業業,早起晚睡,把一個民族從被外族奴役,到樹立民族自信,釐清制度文化。有意思的是,這位整個明朝最努力、最辛苦的帝王,卻是最長壽的,活了71歲。

明中(一位)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除了明初和明末,最關鍵的一位人物,便是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京師三大營在內的明朝精銳全滅之後,力守北京,拒絕南遷的兵部尚書于謙同志,注意,不是郭德綱搭檔。

人家是于謙于少保,非常有緣的是,于謙死後,他的墓就在岳飛墓對面,所以有句話:有賴岳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諸位可以設身處地的想想,皇帝被捉去了,帝國主力全滅,大部分人都想跑南京,放棄北京,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是你,能抗住壓力嗎?

如果扛住了,但失敗了,不光是家破人亡,更是生靈塗炭,民族危難。

但于謙是有本事的,他不光有文官的口才(永樂十九年進士),更有武官的魄力和水平。最後,中國大王朝唯二的兩次皇帝被俘虜,靖康之變慘不忍睹,土木堡之變圓滿結局,蒙古人不僅好吃好喝伺候著明朝皇帝,更是把皇帝送回了明朝,可以說,沒有于謙,沒有他領導的北京保衛戰,依靠決心和魄力,讓二線部隊在北京城下大敗志在必得的蒙古鐵騎,就沒有蒙古人不敗而敗的結局,從而改變了明朝中後期的歷史。

于謙的結局比較慘,英宗奪門之變後,被人冤殺,不過英宗在殺了于謙後,也知道「謙實有功」,英宗兒子憲宗即位後,于謙沉冤得雪。

明末(一位)

這位其實是「反賊」,張獻忠義子,後被南明永曆朝廷封為晉王。

為什麼是他?說白了,要說明朝正史,沒他的地位,因為既不在崇禎朝(公認的末位皇帝),也不是官方認可的體制內人士;真正的明史,也不會有他的位置,因為李定國讓滿清吃盡了苦頭,而明史是滿清的傑作。

李定國少年時被張獻忠收為義子,張獻忠有四個有名的義子,孫可望、李定國、艾能奇和劉文秀。最有名的是前兩位。

眾所周知,清軍入關後,大順軍節節敗退,南明弘光帝腐敗無能,到了永曆朝廷,這兩支力量已經無法和清軍抗衡,於是冤家成了聯盟,李定國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了明朝人物,正所謂,生是明朝人,死做華夏鬼。

南明史看完後,我很久都很壓抑,因為幾無輝煌,一邊倒的敗,再拜,被殺,被擒。

但看李定國的事迹,往往是勝利、勝利,再勝利,前線不斷北進,這樣一個農民起義軍出身的人,領著士氣低落、只佔有西南窮山惡水之地的部隊,卻在湖南大敗清軍,其中定南王孔有德自殺,陣斬敬謹親王尼堪,也就是所謂的「兩蹶名王,震動天下」,清廷甚至一度想放棄南方諸省。

再一次讓大家設身處地的想想:國家滅亡,皇帝自殺,李自成剛做了幾天皇帝,也一路被追殺到湖北,死的不明不白。李定國的地盤,也不過是雲南、貴州及四川的一部分,大家可以想想,三百多年前的雲貴川地區,會是怎麼樣一個地方,要稅收沒稅收,要兵員沒兵員,要士氣沒士氣。

如果沒有孫可望的反水,泄露了大量的軍事情報,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挫敗。李定國這樣一位軍事天才,註定要名垂千古。

李定國在永曆帝被緬甸交給清廷處死後,悲慟而亡,一個悲劇卻英雄無比的人物就這樣長眠於中國的西南邊境。

李晉王千古。

基本都是腦子裡的內容,懶得查資料了,如有細節錯誤,請諒解。


傅友德之死

藍玉被誅殺之後,餘下眾將人人自危,當初被朱元璋評價為平蜀戰功第一的傅有德自然也難逃厄運。

會冬宴,從者徹饌,徹且不盡一蔬。太祖責友德不敬,且曰:『召二子來!』友德出,衛士有傳太祖語曰:『攜其首至。』頃之,友德提二子首以入,太祖驚曰:『何遽爾忍人也?』友德出匕首袖中,曰:『不過欲吾父子頭耳。』遂自刎。

友德喑啞跳蕩,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將,每戰必先士卒。雖被創,戰益力,以故所至立功,帝屢敕獎勞。子忠,尚壽春公主,女為晉世子濟熺妃。

不知道這樣的勇將提著兩個兒子的人頭,怒斥著朱元璋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想法。

你不就是想要我們父子的首級么?還要假惺惺的來句何遽爾忍人也,帶著血味的星子或許就唾在某人臉上。

傅有德並不是那種不知進退的跋扈將軍,在血濺冬宴前兩年的時候,他曾經自請田地千畝以安聖心,不過結局只是被人無情的嘲諷罷了。

洪武二十五年,友德請懷遠田千畝。帝不悅,曰:「祿賜不薄矣,復侵民利何居?爾不聞公儀休事耶?」

(公儀休,春秋時期魯國的宰相,有清廉守法之名)

預做湯和而不得,聖上所求,不過一死耳。喊出那句嘲諷的遺言後,絕望而慘烈的悲憤之情,躍然紙上。

為子孫掃除障礙,加強皇權,明初這段大肆屠戮舊臣的記載已經看的麻木,唯傅有德的這段經歷讓人心生不忿。後面的靖難之役,雖然是老朱家內部的權利爭鬥,看到朱元璋親手指定的建文帝湮滅在歷史中,還是生出些許快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


鐵公的印象最深。他應該是個被歷史銘記的人。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謝邀。

――

海瑞

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

廷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後,無敢言時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獨上疏曰:

  臣聞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其任至重。欲稱其任,亦惟以責寄臣工,使盡言而已。臣請披瀝肝膽,為陛下陳之。

此人素有痴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於朝,僮僕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

御史至山中視,瑞設雞黍相對食,居舍蕭然,御史嘆息去。

瑞無子。卒時,僉都御史王用汲入視,葛幃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為斂。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贈太子太保,謚忠介。

――

海瑞都是虐。

未完待續。可能寫一些關於海瑞的感想,再補一些關於張璁的事件。


徐階


「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

的確佩服徐霞客的勇氣,或許真的是因為其高祖的原因,使得他有了勇氣去遍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失去了功名,卻名留了青史。


最佩服的人 于謙 十四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 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之即倒。


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
從李三才家抄出的470萬兩白銀看,梅之煥的話振聾發聵啊!人們只記得曹文詔盧象升,孫傳庭。誰還會記得這個九箭九中,60歲創立薪黃四十八寨的文武全才呢?


楊漣 唯一一個看哭了的人。
不過我讀的是明朝那些事,明明明明明明明…


講一個故事,做田野的時候聽老人家講的。

故事發生在明代嘉靖年間,當時鐘姓中出了一位大財主,經營商業,號稱「鍾百萬」,鍾百萬從海澄縣城到山尾村修了一條長廊。而黃家的碧川公黃銓,此時還是一個窮小子,靠出海打漁為生。

某日,在他打漁的時候,突然看到有一女子試圖跳水自盡,碧川公黃銓是一個熱心腸的人,見此情形就把這個女子救了上來。誰曾想,這試圖投水自盡的女子便是山尾鍾百萬的千金。詢問緣由才知道,原來她是一個「克夫命」,每同男子訂婚,未婚夫便不幸身亡。一連幾次這樣的事情發生,使得沒有人敢娶這位鍾家的小姐,這也使得鍾家嫌棄她「不祥」,逼她跳河自盡。但是黃銓似乎並不相信所謂的「克夫命」,表示願意娶鍾家的這位千金為妻。鍾百萬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大喜過望,給他的女兒帶去豐厚的嫁妝,這讓黃銓他們家的家境一下子好了起來。

但是,這樣一樁姻緣並沒有將兩家和睦的關係維持下去。

鍾百萬為了保佑自己與家族,想在附近挑選自己百年之後安葬自己的「風水寶地」。相傳,風水寶地晚上是不會有露水落在地上的。鍾氏聽說風水先生找到了這樣一塊寶地之後,便每天晚上偷偷去潑水來偽造「露水」落在地上的樣子,這使得鍾家「錯過了」這塊風水寶地。她將這塊寶地的位置告訴了自己的丈夫黃銓,黃銓便把自己的父母安葬於此,並且自己死後也在此埋葬,所以黃氏子孫受風水的庇佑,興旺發達。但是這個事情最終還是敗露了,鍾家因此與黃家絕交,雙方從此再也沒有通婚過。

然而這位鍾氏女子,也就是後人所稱的「鍾婆」,死後卻無福享受這塊她費盡心機給自己夫家弄來的「寶地」。在她死後,她獨自被黃氏子孫埋葬在別的地方,而「寶地」中陪伴碧川公黃銓的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來自羅坑的林氏。

這就是明史


三隻半的大熊貓:

淮右布衣朱八八,保衛北京于少保,一條鞭法張太師,關錦防線孫教員。

前三隻熊貓改變了歷史的軌道,後面的那個差點改變了歷史的軌道,只能算半隻。

一群羊:

三楊內閣:仁宣盛世楊士奇,足智多謀楊榮,詔獄苦讀楊溥

正統第一智將,調戲額森:楊洪

屹立三朝不倒,敢拿劉瑾開涮,把皇帝都捏著玩:楊廷和

養戰馬、修長城,扳倒劉瑾:楊一清

明朝三大才子,老爹是首輔兒子還能中狀元的特例:楊慎

孤膽死劾,刮骨療傷,第一硬漢:楊繼盛

與陸炳嚴世蕃齊名的天下三才之一:楊博

鐵血戰士:楊漣

四正六隅、十面張網:楊嗣昌

————————————————————-

先挖坑,慢慢填


明朝立國276年,終其一朝都可以說有著內閣的存在(明太祖時期除外)。而內閣的最主要的大臣,往往都被稱為,首輔大臣。當中名留青史的有李東陽、張居正之類的。也有遺臭萬年的嚴嵩、魏藻德之流。可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明朝內閣奇葩。

張居正像

最「耐彈」的首輔大臣。那就不得不說在明朝的政治設置當中有一個很好玩的設置,叫科道言官。這個設置啊,好玩的地方在於---以小博大。科道言官一般都是七品官,可是卻能夠彈劾百官,封駁天子。可以說是位卑權重。

劉吉像

這位,最「耐彈」的首輔大臣啊,就是劉吉。那麼為什麼說他最」耐彈「啊,因為他能夠在這些言官的彈劾之下做到熟視無睹,可以說是」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並且還能在被灌以」棉花「的稱號之後還泰然自若。只能讚歎一聲他的臉皮之厚。

這位「劉棉花」啊,是明朝閣老名聲最臭三人組沒有之一--大明男子天團「紙糊三閣老」。就這些原因來進行分析,這位閣老是一位典型的不要臉皮型。就是只是單純的為了利益而結黨營私了,素食餐位了。但是這位「棉花」閣老不是沒有才能,在弘治時期還幫助國家,兵不血刃的解決了哈密問題(既從蒙古瓦刺部落手中奪回哈密,外交途徑,類似明穆宗時期冊封「順義王」)。可以說是捍衛了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的人。

但是為什麼在成化時期是這樣的一個「耐彈」的人?

據季垂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劉吉進入官場的時期是明朝權力更迭比較頻繁的一個時期,(他是正統十年的進士,經歷了土木堡之變、京師保衛戰、廢立太子事件、奪門之變)對他整個人的官場世界觀有很大的影響,就如馮道一般,不敢任事,只知道營私。
  2. 劉吉出任大學士時期,是明朝國家風氣轉變的一個時期,所謂的「懶政」就是出自這個時期,因此劉吉就很沒有節操的隨大流,大家一起懶咯。
  3. 劉吉入內閣的時候,首輔是萬安,明史上清楚的寫著萬安「外寬而深中」「生性陰鷙」,劉吉這個深諳明哲保身的人,也不敢和首輔對著干。

有了這些,這位「耐彈」的「棉花閣老」自然就有了這樣一輩子摘不去的雅號了。但是令人欽佩的地方在於,這樣的一個棉花閣老還是有有所擔當,勇於任事的時候沒有選擇畏縮,還是承擔起了一個首輔應該承擔的責任。(儘管是在環境變好,社會風氣變好的情況下。)

正經的內閣首輔劉吉像

轉侵刪


整個明朝心靈最強大的


明史描寫佛郎機:

其時,大西洋人來中國,亦居此澳。蓋番人本求市易,初無不軌謀,中朝疑之過甚,迄不許其朝貢,又無力以制之,故議者紛然。然終明之世,此番固未嘗為變也。其人長身高鼻,貓晴鷹嘴,拳發赤須,好經商,恃強陵轢諸國,無所不往。後又稱干係臘國。所產多犀象珠貝。衣服華潔,貴者冠,賤者笠,見尊長輒去之。初奉佛教,後奉天主教。市易但伸指示數,雖累千金不立約契,有事指天為誓,不相負。自滅滿剌加、巴西、呂宋三國,海外諸蕃無敢與抗者。

以往我們形成的刻板印象是:西方人有契約精神,交易注重立契約,而中國人重人情不重契約,但這裡卻反過來了


謝邀。。懂得不多。。隨便寫幾個罷。。
1、以前總覺得奪位很容易,因為亂世弒君奪位的事太多。。自從知道朱棣是唯一大一統王朝盛世奪位成功的藩王后,我突然覺得這是件技術活兒。
2、明英宗的腦袋特別大。。「大頭兒紙。。」「上天質秀傑龍顱魁碩迥異常倫,巾帽皆須加寬加廣乃克適用」。
3、一直以為朱允炆很仁慈,直到有一天看到別人分析「勿使朕負殺叔之名」背後可能的含意後。。不僅讓我背後發涼,還為自己的智商懊惱啦好久。
4、大家都知道萬曆很不喜歡朱常洛。。但據說他很喜歡木匠朱由校,簡直啦。。
5、秦檜害死岳飛是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定罪的。。徐有貞害死於謙的罪名是「意欲迎立外藩。。」同樣是扶社稷於將傾,同樣的結局。。「意欲」簡直是把「莫須有」給登峰造極啦。。
6徐有貞害死啦于謙。。但他治水卻很有一套。。而且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讓我知道啦每個人都有多面性的。。
暫時先更這麼多。。也有題主說的「明史」是滿清修的那部,我回答的是明朝歷史的那種意思。。那就有點答非所問啦。。嘿嘿


推薦閱讀:

為什麼元明之際漢人文士的華夷之辨觀念極為淡薄?
明末的欽天監概況如何?監正等職是誰來擔任的又有什麼事迹或成果?傳教士對於欽天監的具體影響是什麼?
魏忠賢得勢僅三年,是否足以對明朝政治造成足夠惡劣的影響?
崇禎皇帝這麼勤政,為什麼明朝仍然亡國了?
漢唐時候的宦官專權和明朝的宦官專權有何不同,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