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購吸塵器?


京東搜索關鍵字」吸塵器「,再選擇「吸塵器
總共有59頁
3500+款吸塵器
每台研究1小時,就35000小時,相當於1459天
你還沒崩潰?
還是打算兩眼一閉,牙齒一咬,
跟大家一樣來一台dyson
難道除了dyson,就沒有合適好用的吸塵器?

正確吸塵器購買決策程序是這樣的
step1:篩選適合你的離塵技術
step2:篩選符合使用體驗要求(外形設計)的吸塵器
step3:篩選滿足居住環境使用要求的吸塵器
step4:篩選清潔表現合格的吸塵器
step5:了解符合以上4項篩選吸塵器背後的使用成本
step6:在清潔表現,使用成本,價格3者之間進行權衡,做出決策

第一個決斷,離塵技術

離塵技術就像火鍋的鍋底,選了一種離塵技術,也決定了你使用吸塵器的一半的酸甜苦辣。

離塵技術目前分為三大流派:塵袋式(Bagged),無塵袋式(Bagless),水過濾(Water filtration)

「塵袋式」(Bagged)

塵袋式吸塵器統治了吸塵器世界將近70年,早期的吸塵器都以布袋為主

斯潘格勒公司製造的吸塵器 Model O,胡佛接手後繼續生產

胡佛公司早期生產的吸塵器

胡佛公司早期塵袋式吸塵器

第一款採用一次性塵袋的吸塵器「Air-Way Sanitary System」,來源:VDTA · SDTA

紙袋

在一次性塵袋袋聲之前,需定期清洗,否則吸力會下降。直到1920年一次性塵袋才誕生,由 Air-Way 公司變為可商用的產品,此後吸塵器只需要定期清潔塵袋即可完成清潔,較之前方便了許多,但是後期的使用成本越來越高,之後塵袋似乎成為了吸塵器廠商比吸塵器更重要的利潤來源。

1964年,伊萊克斯推出的一款Luxomatic Z90 紙袋吸塵器,自密封紙袋和灰塵指示器,當袋子充滿時顯示

塵袋式吸塵器工作原理

空氣混合著灰塵和其他垃圾被吸入到塵袋中,然後通過濾塵器將垃圾留在塵袋內,將空氣排出機體外。

在塵袋吸塵器統治吸塵器屆的時期,吸塵器廠商的利潤主要來自於兩方面,銷售吸塵器和塵袋,相比於吸塵器一次性消費者,塵袋來得更為可持續,更為可觀,以至於後面塵袋消費越來越高,當時賣到貴具體沒查到,不過我找到個當下的例子做參照,美諾現在一個塵袋賣32元,如果是一個月換一個的話,一年塵袋得花費384元,這個已經頂得上一台國內松下,飛利浦中低端吸塵器的價格了。這還是在市場已經都是非塵袋式吸塵器的天下,吸塵器屆當紅炸子雞也早已換成了dyson。試想一下,那個年代吸塵器被胡佛,美諾,伊萊克斯等幾大寡頭壟斷,除了塵袋吸塵器也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幾大寡頭根據你的消費能力極限,非常精確的定好了價格,那價格很難也就很難美麗起來,所以才有了戴先生和他的非塵袋式吸塵器出場。

「無塵袋式」(Bagless)

如果前文所述,無塵袋吸塵器的出場與塵袋的吸力衰減和價格有著很大的關係,上世紀70年代年戴森先生因為某些原因購置了一台胡佛吸塵器,因為是塵袋式吸塵器么,用著用著吸力自然下降了,這個時候解決方法,要麼清潔塵袋,要麼換個新塵袋,常人遇到這問題,也就該洗就洗,該換就換,偏偏戴森先生是發明家出身,一下子敏銳得發現這是一個痛點,並且不僅僅發現,還提供了一整套套非塵袋式吸塵器解決方案,並且想找套解決方案售賣給各大吸塵器廠商,有點像現在賣軟體授權的味道。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幾大寡頭早已是既得利益群體,原本money賺得輕輕鬆鬆,你非得讓人走出舒適區,顯而易見,戴森先生這筆生意沒做成。

但是成功的創業者往往都有一些執念,都會相信當下看不到未來卻會實現的事情,戴森先生也是如此。過程我就不描述了,結果就是現在的樣子,塵袋式吸塵器在市場份額已經非常低了,京東5600個sku,塵袋式sku也就200,當年老牌吸塵器品牌,胡佛hoover,德沃Dirt Devil都賣給了港資公司TTI,戴森成為了很多個國家的吸塵器銷售排名第一。

解決之道之塵盒

第一種依靠塵盒,塵盒就相當於塵袋的作用,又因為材質基本都是塑料的,避免了塵袋之前會衰減的弊端,過濾只要還是依靠濾塵器和濾網,松下現在熱銷款很多都是運用此種方法,譬如松下的cl443

解決之道之氣旋

另一種則主要依靠氣旋技術,塵杯成圓柱體狀基本都採用此類,但是都是氣旋也是水平高低不同,戴森是此類方法的傑出代表,這裡就以此為例,介紹一下此類技術的工作原理

氣旋是一種灰塵和污物與空氣分離系統。1.在真空吸塵器中,大顆粒物、毛髮首先在抽吸作用下被拾起並夾帶在氣流中,這時候通過第一層蜂窩狀的過濾桶,顆粒物和毛髮被留下,掉入塵桶內。2.剩餘的氣流接著進入內層過濾系統,利用空氣在直徑改變的空間內旋轉形成的更高速離心力來進一步分離塵氣,細小灰塵因為無法通過內部濾網而落入塵倉,而分離出的空氣則經由電機保護過濾器和HEPA過濾後排出。

註:不同吸塵器,內部過濾系統數目不同,這裡只是解釋原理。

就像是龍捲風,由於龍捲風渦旋中被捲起的物體圍繞中心做圓周運動,會產生離心力,離心力的大小與遠中半徑成反比,與質量以及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我們經常看到,大塊頭的東西會被甩在龍捲風中心的四周,而輕的東西會隨著龍捲風扶搖直上,吸到高空,拋到幾公里以外的地方才降落。由於各種灰塵、雜質的質量不同,大塊頭的顆粒離心力大,最先甩出氣旋中心,而小質量的顆粒會繼續上升,微小質量的顆粒進入渦旋上層後,進入了這些直徑更小的椎體,變成了直徑更小的渦旋。

離心力F=mv*v/r(m代表質量, v代表圓周運動時的線速度, r代表離心運動半徑)

氣旋運動起來是這樣子的

「水過濾」(Water filtration)

1936年,Repair公司仍不斷地研究,有什麼辦法能讓集塵桶吸塵器在後方的排氣能夠更微乾淨,直到T. Russ Hill 加入研究,某天見到清道夫用水清洗街道的方法使他靈機一動,決定捨棄原本的氣旋集塵設計,將「水」這簡單有效捉住空氣中的灰塵和微粒之元素加入吸塵器設計中,達到更佳的清潔效果,變成獨一無二的產品,更創造了一個新口號-「潮濕的灰塵不會飛」。至此全世界第一台水過濾吸塵器誕生。

全世界第一款以「水過濾」為概念的吸塵器原型機

水過濾吸塵器的工作原理

水過濾吸塵器當然就是將水作為核心離塵手段,通過水溶解鎖定灰塵、微粒及過敏源、花粉、塵蟎、細小微菌等,再輔助於多道濾網,將灰塵、垃圾和細菌等各種微生物留在吸塵器內,將空氣排到吸塵器外。

具體表現為:

第一層過濾:將灰塵,微生物,碎渣等吸入水過濾箱子中,溶於水中從而實現塵氣分離

第二層過濾:大部分的垃圾都會被留在了水中,但總有漏網之魚想跟隨向外排出的空氣混出去, 所以在電機口上一般都會有一道前置濾網。

第三層過濾: 如果還有殘存的微粒走到這裡,那麼一般還會有一道後置hepa濾網等著。

水過濾相比之前兩類吸塵器最大優點就是沒有吸力衰減,由於以水作為塵氣分離的方式,所以從根本上解決了吸力衰減的問題,也是由於採取了這樣的離塵方式,各種顆粒物和微生物被水更充分得吸收,也沒有排放二次污染的問題。唯一的缺點就是重量,滿載的水過濾吸塵器,可能要有10kg。

快速決策心訣

希望吸塵器空氣排放清潔0污染,選水過濾式

希望吸塵器維護便捷,選塵袋式

既不希望承擔水過濾使用之重,使用之煩,又不希望負擔塵袋式的耗材,選非塵袋式吸塵器

如果還有些困惑,不妨三種不同類型離塵技術差異對比

決策提示:如果你選擇塵袋式吸塵器,選擇範圍從3500款+縮小至200+

第二個決斷,使用體驗

很多童鞋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有一部分家電,買了之後很少使用,甚至用了一次就放在儲物櫃里積灰,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起來不如廣告說得好,甚至非常用不慣。

吸塵器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吸塵器的外形設計會顯著影響到使用感受,就外形設計來說,吸塵器可以分為卧式,立式,手持式吸塵器。那吸塵器外形是不是立式,手持就肯定比卧式好用,我的回答是真得未必,優秀的卧式吸塵器用起來真得有驚喜。

別人的評價都是別人的感受,每個對於感受標準都不一致,具體每個人獲得這些答案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線下體驗一下。

決策提示:如果你選擇卧式吸塵器,你的選擇範圍已經縮小到100+款產品

第三個決斷,現實居住環境

居住面積:決定你需要充分考慮無線吸塵器的續航時間,電源線的長度,否則插座位置不佳,或者家裡亂似梅花樁,會讓你頻繁換插座,讓無線吸塵器使用過程中,充滿焦慮感。

地面材質:決定你需要配置怎樣的主力吸頭,一般中國家庭地面周採用地板,地磚大部分的吸塵器主力吸頭都是針對這兩者地面,但如果家裡布置不少地毯的話,就需要再考慮配一隻適合地毯的吸頭了。

第四個決斷,清潔表現

經過三輪篩選,構建了一張短小精悍的候選名單,現在要開始吸塵器最關鍵的一點了。

清潔表現關鍵看一次集塵率

吸力這個指標也就顯得過時了,集塵率是一個更為全面和客觀的指標,能夠綜合反映吸塵器在每個方面為清潔作出的成果.早期的吸塵器,包括目前大量主流卧式吸塵器完成清潔任務主要靠吸,但是隨著無線吸塵器的出現,由於受限制於電池技術,無線吸塵器的額定功率相比有線吸塵器,那小了不止一點點,有線吸塵器一般額定功率大概1200-1800w,而無線吸塵器吸塵器額定功率也就200w左右,高一點也就350w,所以轉換成吸力(吸入功率),那吸力小了耶不止一點點,所以單純依靠吸力這條在無線吸塵器這個細分領域已經走不通了,吸塵器製造商們所以開始尋找其他方式來完成任務,目前比較成熟的替代方案,就是在吸塵器的刷頭上裝上一個電機(馬達),讓一部份電能去驅動吸頭上的滾刷來輔助清潔,滾刷作用就成了平時我們路上見到路面環衛清潔車的作用。而且隨著消費者對於吸塵器要求越來越高,希望吸塵器的工作音量能夠更低,體積也能夠越小,以及新的能耗標準提出,很多有線吸塵器也開始採用了「吸+電動滾刷」的方案。

集塵率,我嘗試了兩種測試方法,一種是範圍集塵率,這樣有點像cet4,是相對較寬鬆的一檔檢測標準,符合這檔標準的吸塵器,至少說明在清潔表現上,還能讓人接受,另一種單次集塵率,是相當較為嚴格的集塵率,就有點英語考試來打比方,就有點像高級口譯了,一般高級口譯能考不錯的童鞋,cet4自然不在話下,同理線性集塵率表現優秀的吸塵器,範圍集塵率自然不在話下,如果線性集塵率表現一般,那再切換到範圍集塵率基本要求是否能夠達標。

範圍集塵率

單次集塵率

單次集塵率是我最早鍾愛的清潔表現指標,相當於峰植測試,在很多寬鬆條件下的表現不錯的機型,都會在這個測試,原形畢露,

第五個決斷,使用成本

使用成本主要由吸頭是否防纏繞,濾網等級,重量,續航時間,工作音量,維護這幾個決策指標,若低於小新最低可接受標準,則會判定為減分項,如果高於小新優選標準,最會判定為加分項,特別說明這些決策指標,只代表獲得對應清潔表現需要付出使用精力,使用成本,這些指標的優劣並不會提升或者降低清潔表現,使用成本並非指得狹義的費用,同時也涵蓋使用精力,投入時間,是否有利於家庭關係這些角度。

防纏繞設計:如果沒有防纏繞設計,每次清掃結束,不得不花上10分鐘解決纏繞在滾刷上的頭髮和線團。

工作音量:如果工作量音量太高,可能你自己都不願意用,何況領導乎?

吸塵器工作噪音的由來

吸塵器工作時,電機啟動後帶動風扇轉動,在吸塵器的內腔內產生瞬時真空,通過內外氣壓差的作用,灰塵等雜物進入濾塵袋內,空氣經過濾網過濾後,由機體尾部排出。

1.由於電機不穩定轉動和有偏心等因素,使得電機運轉時產生振動,有機座傳遞到外殼,兒外科一般是輕而薄的塑料結構,會想外輻射雜訊,這部分被稱為結構噪音

2.同時電機帶動風扇轉動,風扇葉片以一定的頻率打擊空氣,引起周圍空氣壓力周期性振動,這部分為葉片脈動雜訊。

3.當空氣經過吸塵器管道,如彎頭等,這種不均勻性的氣流周期性的作用周圍的管道,也會產生壓力擾動,產生管道噪音

不同音量對於人的影響

重量:如果你家領導擰礦泉水瓶都覺者費力,那你怎麼可以忽視吸塵器的重量呢?

吸塵器為了獲得更大的吸力,需要配置更強悍的電機(馬達),需要配置更多電池來滿足電機(馬達)的電力需求,吸力大了,續航時間大了,相應的吸塵器的重量也就更重了,過重的使用重量,直接影響到使用意願,所以不看重量談清潔效果都是混賬。

濾網:如果你不介意吸入的塵埃,又被吸塵器吐出來,那濾網的確不重要,反之亦然。大家看長表壓壓驚,其他我就不多說了

續航時間:沒有想買一台不「夠用」的吸塵器把,這點就不多解釋了

線長:打掃一間房,換3次插頭,不覺得麻煩么?如果覺得不麻煩,那線長這事的確不重要

維護保養:如果遇上一台每6個月需要拆機清潔一次的吸塵器,你會不會想乾脆買台新的,如果不想遭遇此種情況,那維護保養就很重要。

吸塵器也是需要維護保養的,就類似於汽車的小保養,非塵袋式樣吸塵器,基本一周至少清空一次吸塵器,如果有一些大的垃圾堵住了吸口或者風機,那就必須這樣異物清潔,水過濾吸塵器,每次工作完成,都需要清潔水箱,塵袋式相比之下,就輕鬆多了,覺得塵袋未滿,還想多用幾次,那就放這就可以了,如果感覺垃圾存著不舒服,塵袋直接扔垃圾桶即可,so easy。

吸塵器的深度維護,類似於大保養了,塵袋式水過濾吸塵器這方面涉及比較少,,非塵袋式吸塵器,由於時間久了,從風機,電動機,風錐都會殘留相當的灰塵,用久了會感覺到吸力有一定的下降,那就需要對有些吸塵器部件做清潔,極端情況部分可能要拆機清潔。

第六個決斷,平衡清潔表現,使用成本,價格,選出你想要的吸塵器


1,為什麼水洗無耗材不能作為決策指標

首先無耗材就有一定誤導的嫌疑,所謂無耗材指得免除了塵袋這部分的耗材,但是濾網還是隨著使用時間越來越長,過濾效率越來也差,到了一定程度還是得更換,其次都自打戴森發明吸塵器非塵袋式的真空吸塵器,無耗材就是非塵袋式吸塵器的標配,非塵袋式吸塵器核心本就是電機+塵杯,塵杯水洗原本自然,所以每台非塵袋式吸塵器都有的功能,那有什麼值得篩選的理由。基於以上兩點就不建議作為決策指標。

2,為什麼吸頭數量不能作為決策指標

一般吸頭基本組合,地板吸頭, 縫隙吸頭,毛吸已經可以應付xx使用場景,如果需要除蟎,加個除蟎吸頭,如果家裡養寵物喜歡到處爬的,可以考慮再加一個寵物吸頭,家裡鋪地毯以上組合已經完全夠用了

吸頭太多有時候會加劇選擇困難症,不妨設身處地的思考一下,在漫長的使用過程中,每次都需要從6-7個吸頭裡選出一款匹配使用場景的吸頭,一開始或許還有興趣,久而久之就成怎麼方便怎麼用了,那些不經常使用的吸頭,也成為了一個麻煩的收納問題。

當然還因為有些吸塵器製造商有通過吸頭來增加消費者的滿足感

3,為什麼額定功率不能作為決策指標

額定功率是指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功率,它的值為用電器的額定電壓乘以額定電流,它本身一個電能指標,不是一個風能的指標。吸塵器通過電機將電能轉換成風能,但在這個過程中轉換出的風能,因為的電機的散熱,機體伸縮管的密封性,實際上並非所有的電能轉換成了風能,所以吸塵器製造商一般國內以吸入功率,國際以aw值來衡量,這個兩個都是風量指標,區別就在於兩個指標定義的測試環境不同,測試標準不同而已。當然額定功率在某些情況下也會有價值,比如,你遇到一台吸塵器,只談額定功率1400W,1600W,乃至2000W,就是沒有說吸入功率到底怎樣,那你要警惕了,如果再問了旺旺客服,依然沒有答案,那請你果斷放棄,因為大概率你遭遇了一台吸塵器屆的「渣男」。

4,為什麼電機技術(馬達技術)不能作為決策指標

首先,你可能根本不願意花時間了解電機技術,第二,你可能花了大半天完全搞不清楚,不同的電機技術有什麼區別,第三,有電機技術的差異,連400技術熱線和阿里旺旺客服都解釋不清楚,第四,同一品牌不同電機技術,差異不大,在最終使用感受難以形成價值差異。關鍵最憂傷的情況,比較新的款型吸塵器吸力反而不如早幾代產品。

5,為什麼仿生關節刷不能作為決策指標

仿生關節刷設想很美好,但現實很骨感。配置了放生關節刷的吸塵器,會相對重些,用久了容易疲勞,但是真正需要的情況又不多,所以萊克和小狗在嘗試了幾款機型以後,漸漸也不採用此類產品設計,所以這是一個漸漸邊緣化的產品設計,大家還是忽略吧。

6,為什麼續航工作面積不能作為決策指標

因為計算方法不統一,看以下這幾個例子吧

7,為什麼工作範圍不能代替線長作為決策指標

因為計算方法不統一,而且以工作範圍作為決策依據,沒有給自己留餘地,買回來之後會發現可能不夠用

8,為什麼不建議用吸力作為決策指標

在有線吸塵器時代的確是依靠吸力來解決問題,到了無線吸塵器時代,由於受限於電池技術,無線吸塵器的功率普遍都不大,吸入功率大多100-150,真空度10kpa,吸塵器製造商為了有更好的清潔表現,除了依靠吸力,同時也一款帶電機滾刷來協助清潔,其中優秀代表莫過於戴森的軟毛絨滾筒式吸頭,所以吸力這樣一個單一指標來衡量吸塵器就顯得片面了,集塵率相比之下就是表現吸塵器全面清潔能力的指標了,因為集塵率使以最終成果來很衡量表現。

9,為什麼供電方式(即有線,無線)不建議作為決策指標

因為供電方式篩選不了因為外型造成使用感受的差異,有線吸塵器當中也會有立式,手持吸塵器。所以可能經過一輪篩選之後,你會依然發現3種外形的吸塵器。

10,有線吸塵器想必無線吸塵器有什麼優勢?

有線吸塵器相比無線吸塵器最大的優勢,吸力更大,清潔效率更高,舉個例子,5平方米可能含有200g的灰塵,有線吸塵器可能只需要20秒即可完成吸塵,無線吸塵器則需要40-50秒,居住面積小,清潔任務輕的時候,這個優勢並比明顯,許多童鞋會感受不到,但如果居住面積比較大,使用時間長的話,這個優勢就能明顯感受到。不過目前新型的高端無線吸塵器,已經通過對吸頭技術的改進,電池容量提升,讓這個差距變得幾乎沒有了。

11,為什麼多重過濾技術不建議作為決策指標?

因為層級多不代表過濾效果肯定好,就像嗓門大不代表說話有道理,真正客觀的指標是灰塵排放量,質監局和消保委每次測試都是以灰塵排放量佔比來衡量過濾效果,灰塵排放少於1%,才會被判定為過濾效果好。

考慮到篇幅,有些決策點沒有展開介紹,購買過程有疑問的,或者需要吸塵情評測報告,

請關注公眾號「生活研究辦「,公號不定期更新吸塵器評測報告。


推薦@孟老師 的答案


根據答主的推薦 選購了 德沃 M2830
貼個視頻鏈接,乃們感受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5MTIxMDg4MA==.html?from=s1.8-1-1.2

當時買的是1400w
內附一個兩用地刷
木地板專用刷
氣動渦輪滾刷
濾芯和其它小件
家用完全足夠了
加運費一共440元
覺得唯一的缺點就是
尼瑪,英文和德文說明書!!!
老娘用有道一個個掃著看!!!

知乎首答
點贊的都是美女帥哥


閑蛋疼不邀自來。。。

首先,不同的打掃方式適用不同的吸塵器。
假設題主只是普通家用,地面為地板或瓷磚,那麼掃帚+手持無線吸塵器+噴水拖把是較佳組合,家庭地面衛生基本搞定。(有預算的懶癌患者還是推薦掃地機,見最後)

手持式吸塵器推薦百得PV鴨嘴獸系列
這是我用過(+關注過)最實用的手持無線吸塵器。
日常清掃,各種好用。有12V、14V、18V幾種規格,電壓越高吸力越大。

這機子用料好、做工皮實、機身圓潤易於清理、吸嘴可抽出可摺疊易於收納;操作方式和電路設計上都是走簡單可靠的路子(下劃線部分也是偶選擇一般電器的原則)。
不想彎腰的話還可以加錢配根延長管+吸嘴。

我用的這款是18V的新款,吸力很大,買了後覺得12V就夠用了。
另外,新款的鴨嘴和塵盒可以單獨拆下水洗,老款貌似鴨嘴不能拆卸(但有個方便充電的底座附件)見下圖:

預算稍低的可以選擇DV系列的,結構簡單輕便些:

不過百得的機子做工說不上精細,這也是大部分美國貨的特色:用料、人性化設計&>細節做工&>科技應用。。。

——低調的分割線——————————————————————————————————


下面說說答主用其它吸塵器的血淚史吧。唉,確實閑的蛋疼,一展開就無下限了。。。。
只是業餘的說說用過的幾種典型的家用吸塵器,關注造型、操控、效率、工業設計等人性化因數,不推薦具體型號,還有啥真空、渦輪增壓、抗菌==高大上卻只是錦上添花的名詞。。。。。。

使用背景:兩室一廳約100平,使用面積80平,減去傢具佔位約40平,實際清掃面積大概也就40平左右。

老式的吸管+托線式(海爾1200W)(沒找到合適的圖,其實它還有根長嘴+長尾巴)

!!!這種吸塵器唯一的優點就是一個字:大吸力;缺點就是太太太太太太不人性化。

時代在變,連手機都無線充電了,時下的無線吸塵器不論款式、功能、價格都已經有很多選擇,你還受得了拖著根尾巴,換個房間還要找插座的吸塵器嗎?

再說那根萬惡萬惡萬惡的吸管的設計,一節一節一節一節一節的藏污納垢不好清理,「清者」尚無法「自清」,更不方面收納,留它何用???

SO,我這台海爾的老式吸塵器在房子二次裝修完畢後就送人鳥,,,,,,永別了,千萬別再回來。。。大爺我忍了你7年。。。。。砸了你的心都有n次了。。。。

嗯,對了,「清著自清」——這四個字也獻給各大論壇熱炒的戴森吸塵器,你丫額頭長那麼藝術,幾角旮旯那麼多,偶一抹布下去幾時才能把你擦乾淨啊?偶把你請回家到底是誰伺候誰啊?

——低調的分割線——————————————————————————————————

拖把式二合一無線(伊萊克斯 12V)

!!!悠著點買。伊萊克斯這個系列的吸塵器有好多款型號,算是市面上此類吸塵器市場保有量和技術上都數一數二的牌子吧。這類機子的優點很明顯,缺點也很坑爹。

優點1就是把長,可以不用彎腰,適合老人、孕婦(我就是老婆懷孕了才入的這貨);優點2就是二合一,中間的機器和倉體可以單獨拿下來當一個小吸塵器用。

缺點嘛,1是必須選馬力大的,因為這機子合體的時候,底下吸口內含有一個電動的滾輪用於聚攏垃圾,SO,兩個電機12V的供電根本就沒力度啊,每次用它都有腎虧的趕腳有木有啊;缺點2就是電子控制,徒增了不可靠性,我這把用一段時間後間歇性的開機幾秒就停了,偶爾又正常,聽聲音不像電池沒電,拆開看,線路各種複雜,還用了集成塊操控,想改造維修都頭疼,尼瑪瑪的,爺是學過電子線路的啊,實現相同的功能根本不需要集成塊好嗎。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過度設計的典範啊。

另外,這款機子放手的時候必須靠牆,或者靠在充電座上,可以想像使用時需要搬開前面的障礙物的時候只能把它暫時倒在地上,而這又違反了孕婦或老人直立使用的初衷,其實這個在工業設計階段就應該考慮到,且不費成本。貌似飛利浦有一款可以單獨直立的,不過是不是坑爹的電子控制就未知鳥。

再另外,使用這機子總讓我有種為了掃地而掃地的趕腳,扶著它慢慢的往前推 慢慢的往前推 慢慢的往前推 我推我推我推推推。。。。尼瑪大垃圾還吸不進去,拎起來吸又太沉了,老子直接用掃把更輕快好不好,先把垃圾掃一起,然後再用分體後的主機收個尾不是分分鐘的事啊。
唉,最後總結,形式&>功能的貨,非要買的話選功率高的吧。。。。反正我這把是已經收起來落灰了。


——低調的分割線——————————————————————————————————

掃地機(科沃斯)
我了個去,剛黑完集成電子控制怎麼又整個「純電子控制」的貨呢,唉,人生嘛,總是需要裝B的,俗話說生命不息裝B不止應該說的就是偶這種人吧,,,這回就裝個高級B,,,其實吧,還是好奇心驅使+懶癌作祟。。。。。。

話說這種機子偶第一次見實物是在超市的小家電展台,遠處乍一瞥還以為是個多麼高大上的電餅鐺子,走近看原來是吸塵器,回憶起數年前癮科技報道的國外某bot,頓覺偶們天朝P民終於也與時俱進了,感謝科技 感謝山寨 感謝CCTV 和各種V。。。

相比前面用過的吸塵器,這種掃地機完全是一個跨越——基本脫離人手。這類機子主流型號自動模式下,主要原理是隨機掃,就是直線往前進,碰到牆面等障礙物會自動折線拐彎,用百轉千回的方式以大概率覆蓋每一處地面,理想情況下,你只要每周末把它肚子里的灰塵倉拿出來倒掉就可以了。

現在除了電腦,它是我們家使用頻率最大的電器,我給它設置每天定時出工,基本能保證70-90%清潔面積,這是每天哦,有的地方頭一天沒掃到,第二天可能就會掃到了,SO,懶人真有了懶福。不過很多它進不去的邊角還是掃不到的,但是,既然它都進不去,你一般也不會進去不是?

上面說了牛B的優點,下面說說缺點:1是傢具擺設不能太亂,否則會打擾它的前進軌跡,進而影響清潔效率。椅子最好靠邊放或用摺疊椅,我家用的是宜家那種扶手環腰的椅子,扶手可以直接掛到餐桌上;沙發、電視櫃的腳最好能容下它走進去,或者換櫃腳,淘寶上很便宜,再或者直接就用落地款的;地毯太厚或門檻太高會走不過去;另外地面插座電線、充電線最好掛牆掛鉤。2是噪音大且運行時間長,因為是隨機掃,所以只有掃的時間夠長才能覆蓋到大部分地面,但這對上班族來說基本可以無視,只要定時在人不在家的時段即可,正常情況下,你回家只會看到它窩在充電座上呆著,而地面已經乾乾淨淨。

以上缺點貌似很明顯,但其實對我來說都能克服,如果讓我每天掃地,懶癌患者表示"臣妾實在做不到啊"。。。。


選擇這類機子具備幾大核心功能即可:1自動充電,我這台基本滿電的時候能掃1小時,沒電後會自動回充電座充電;2灰塵識別功能,掃到比較髒的地方,會後退再前進,相當於重掃一下,再髒的地方會掃個V字形再前進,更髒的地方能夠原地螺旋掃;3拐彎尋跡,遇到小面積如桌子底下或廚房等繞不出來的情況下,它會延障礙物的邊走弧線,直到從門口繞出來後會繼續走直線。

具體品牌,國際上專業做這個的不多於5個(請渡娘和鼓哥),,國外某牌也有能規劃好路徑來回掃直線的型號,還有的型號能配合一個掃描附件(放屋子中間的桌上)智能規劃線路的。。。。國內就科沃斯做的還湊合,我用的是頭幾年出的5系,勝在皮實耐用,基本功能齊全,現在出的新款貌似有科技以換殼為本的嫌疑,竊以為唯一大的進步就是障礙物識別從觸碰改為超聲波識別。

這種掃地機還衍生出一種拖地機,行走原理大同小異,只是掃地輪和灰塵倉換成了平板拖布和水箱,因為無需驅動吸塵電機,所以噪音小很多,基本不影響談話,家裡是地磚且24小時有人的話可以考慮這種,對灰塵可以拖得更乾淨。但它掃不了稍大的顆粒垃圾,而且拖布最好每次掃完後清洗一下。現在市面上也出了掃拖二合一的機子,感謝前仆後繼的山寨們,性價比干趴分體機,是偶下一步具體研究對象。

另外還衍生出一種擦窗機,唉,這種頂級B偶還是不裝了,怕步了那個伊萊克斯電子掃把的後塵,再說偶這房子在23層,開窗腦子都不敢探出去,恐高症頭暈,更不敢在窗台上操作這玩意了。


——低調的分割線——————————————————————————————————


最後描述下偶家現在的日常打掃現狀:
每天:「電餅鐺」定時出動;
偶爾:局部垃圾多的話,掃把聚攏垃圾+百得鴨嘴獸;
計劃:每周用噴水拖把人肉來一遍,只是計劃啊,唉,懶癌晚期了,,,不過,過幾個月真要實施了,因為偶的寶寶要出生了:)


首先是選擇集塵類型。


感覺筒式吸塵器好一點,能幹濕兩用。我自己是養貓的,平時吸個貓毛之類的沒問題。另外,我家貓有吐毛球的習慣,就是混合著胃酸、貓口水、半消化貓糧的那種半液態mix的混合物,我是不敢拿手抓的,一般直接用吸塵器吸掉。Philips、Panasonic、Electrolux、Vacmaster這種國外牌子應該都有吸濕功能的,我用的是朋友從國外帶回來的portable,用了幾年感覺不錯。不是崇洋媚外,吸塵器我還是相信國外的牌子。


1,噪音。這是第一位要考慮的,噪音太大,別說鄰居找你麻煩,自己也受不了。這個要看真空泵的質量。一般都有不小的噪音,越便宜噪音越大。
2,吸力。一般的家用,普通的吸力就可以了,無非是灰塵和寵物毛。這個要看真空泵的功率。(一般能擺出來的賣的,吸力都夠家用)
3,手持方式。我個人認為像拖把一樣,帶個長手柄的吸塵器用起來比較省力。收納起來也不佔地方,找個牆角一立就行了。而卧式的就是佔地方,管子插來插去比較麻煩。很便宜的那種不帶手柄的手持式,需要彎腰操作,難受。至於像飛碟一樣,滿地跑著自己去吸塵的,我是用不起。

總之一句話,家電這東西,買貴的總是沒錯。

----------14.5.12補充一下-------
前段時間在京東買了一個最便宜的(399)掃地機器人,就是會自己到處吸的小飛碟。
用了兩個月,心得如下:
1,我家養貓,主要是用來吸寵物毛。機器人雖然功率小得多,但吸這種毛毛,所到之處,倒是比手持式的還乾淨。
2,塵盒小,比較容易吸滿。因此我現在都不扣上蓋了,因為每次倒塵盒,摳上蓋都很費勁。
3,電池不抗用,最多支持兩次。不過這個得看房間大小了。充電時間還比較長。
4,不是很智能,比較怕矮台階。高台階靠感應不會摔,矮台階容易卡在那裡,進退維谷。同時對不同顏色的地板敏感(機器人可調地板顏色深淺),即使同一種顏色的地板,如果有一塊被日光照到,機器人就會畏光,不敢過去——這也是顏色感應鬧的。路徑的演算法也不是特別好,有些地方總也吸不到,除非時間特別長——可那就沒電了。如果鑽到小桌子底下,被四根桌腳能調戲好幾分鐘。家裡傢具多而雜的話,就更悲催了,大部分時間都在試探路徑。(這小傢伙試探路徑是拿頭生撞的,就是傳說中的不撞南牆不回頭。如果撞上軟東西,碰上了,但是沒有力道,也不回頭。)
5,靜電除塵紙,雖然贈送了兩片,但畢竟是耗材,一次就髒兮兮了。所以我搞了塊同樣大小的絨絨布代替了除塵紙,髒了就洗洗,也很方便。
6,噪音的確小,比我用過的手持的、卧式的都小得多(我用的都是便宜貨),基本不會影響鄰居。

再總之一下:這個小機器人吧,有點雞肋的感覺。用它吸地吧,不是特別乾淨,還慢。還總得想著充電。好處就是沒事扔那轉一轉,吸點是點,塵土啊毛毛啊總比吸到呼吸道里強吧。所以,做答應、常在挺好的。我的正宮娘娘還是手持式的大吸塵器,雖然嗓門大,但真能幹呀。


在小家電上捨得花錢的來說說實際使用體驗。
1,機器人現在有個irobot的roomba了,每天下班把它從床底下拖出來放到充電器上,看它奄奄一息的樣子,莫名的喜感,當懶癌發作時的精神寄託。吸力不夠,所到空間有限,房間門半掩狀態時常把自己關在裡面,直到趴下。噪音還可以的,看電視的時候堅決不放它出來。
2,在用的還有一個立式有線的,品牌不詳,目測不像出身名門,父母單位福利發的。插著線的還是比無線的吸力大很多,說立式缺點容量小什麼的,我覺得普通家用容量不是問題。噪音有點大,好在每次用的時間不長。立式不用的時候好存放,這是優點。
3,幾年前買過一個伊萊克斯立式無線的,市價一千八,剛開始用覺得外形高大上,很新鮮,立著不佔空間,還可以取下來當手持迷你吸用。吸力什麼的無線還是比不上有線,記不得用了多久電池充不上電趴窩了,一直棄在角落裡。無線的電池是耗品,充一次電能用15~20分鐘,隨時間推移單次能支撐的時間越來越短。
4,以前海爾那種拖著個箱子後面跑的不說了,自己沒有操作過,都阿姨用,印象中噪音很大。個人認為該淘汰了,不予考慮。
總結:家裡有地毯的還是用有線的吸力才夠,不同房間換下插頭不是問題,整套房換兩次插頭足夠了。再買的話我傾向於福維克,有線,立式。


挑選吸力大的吧


有錢以後就上掃地機器人,牌子只有兩個可選:irobot和neato。國產的請呵呵。


買Dyson就可以了。


竟沒有人說verwork 比起dyson 不用倒垃圾是多麼幸福


目前灰塵分離效果比較好的就是

變速氣旋技術的吸塵器

.


塵杯過濾通過電機高速旋轉的真空氣流

然後分離垃圾和氣體

.


1. 吸入功率
不是機器功率!某寶上虛標的太多~~經常看到1400W左右的小機器,標300,400W的吸入功率。真實呵呵噠了
2. 噪音
噪音越小越好;現在靜音的機器很多,可以看看
3. 使用界面
人性化設計,使用方便簡潔。可以參考用戶評論


智能吸塵器的核心技術是晶元和裡面的軟體。

高端吸塵吸塵器器,

可自動打掃和充電,

優點是噪音小,體積小。


最重要的是尾氣濾網,好的吸塵器用的尾氣濾網一點不比幾千塊的空氣凈化器差,因為只有這樣蟎蟲啥的才不會吸進去又排出來。其次才是功率和靜音。


我就是來挖坑的。。。說dyson不好的就是買不起dyson。。。。哇嘎嘎!!!
我用的dyson DC59,愛不釋手,2天吸一次,覺得家裡格外乾淨!!


某天看到這個問題,根據推薦買了萊克的無線的吸塵器。買回來之後使用一次發現無法充電,送到售後維修,一直說在聯繫廠家,缺少配件,無法維修。就這樣拖了足足有兩個月之久。
因為平時比較忙,隔一兩周想起來這個事兒,兩個月之後終於忍無可忍打算投訴,發現沒有任何渠道,客服完全敷衍,售後維修就是拖拖拖,打算髮微博@官方微博,猛然發現官方微博下的留言和我遇到的情況一模一樣!都是售後維修點以廠家無配件為由不予修理。八百大洋就這麼打水漂了。。。
這是一次極其鬧心的經歷,對於這種售後水平的企業真是呵呵噠。教訓有二,一是要認準大品牌,二是東西有問題別嫌麻煩要迅速退貨。珍愛生命,遠離萊克


如果是自己搞衛生,我比較喜歡用dyson 手持的

如果是阿姨打掃衛生, 有個土豪吸塵器叫rainbow的不要太好。水凈化防二次污染,平時可做空氣凈化器。除蟎震動模式可以把床墊裡面的折舊產生的細塵都吸出來。缺點就是貴。

可是我不太懂為什麼邀請我啊。我也不懂吸塵器.....


我的地面清潔是掃地機器人

床面清潔是除蟎吸塵器,每次看到那些垃圾,我都覺得噁心,自己睡的地方真臟


自從發現自己打掃衛生有死角後就....請了家政阿姨定時上門打掃.....
專業的事情還是留給專業的人做吧.....哦,家裡倒是有個小狗的吸塵器。



集塵盒是必須的,節省成本,清理方便


推薦閱讀:

TCL造掃地機器人是真的嗎? 真好用嗎?

TAG:購物問答 | 家用電器 | 吸塵器 | 導購類問題 | 掃地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