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個時代 有如此多的同胞 認為我們華夏文明的起源 歷史 全都來自杜撰 附會?而去隨著西方的認識?


因為上個時代(百年前左右)這樣認為的人更多

現在這個比例正在逐漸降低

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一個現在混得不怎麼樣的民族,對於過去的闊祖宗往往也缺乏相認的勇氣

近一百年來中國面臨一個世紀難題:

我們真的到達國世界一流水平嗎?

一方面是我們輝煌的古代史,一方面是我們貧弱的近代、現代史

所以有很多人懷疑,中國所謂輝煌的古代史是不是也是井蛙自大,因為遠離西亞和歐洲這個「文明中心」,缺乏與這些地方先進文明的比較,而盲目得出自己是天朝上國的結論?

羅馬如果和漢朝跨越空間發生戰爭,漢朝會不會也像鴉片戰爭的清朝那樣被吊打?

直到近二十年中國的高速發展,讓我們找回了一點點信心,我們意識到我們不會永遠處於清末民國那樣的頹勢,也是可以發展起來的

但是我們仍然缺乏自信


清代《古今偽經考》定論的著名偽經《握奇經》其實不是偽經。

《握奇經》又名《握機經》、《幄機經》,中國古代軍事著作,是關於八陣布列的兵書。1卷,380餘字(一本360餘字)。相傳其經文為黃帝之臣風后所撰(五行五陣),姜尚加以引申(增加天地人三陣),漢武帝丞相公孫弘作解。另附佚名《握奇經續圖》 1卷。晉武帝時西平太守馬隆作贊,並有《八陣圖總述》 1卷。北宋《李衛公問對》中有「黃帝兵法,世傳握奇文」一說;南宋朱熹認為乃「唐李筌為之」(《朱子語錄》)。《宋史·藝文志》始見著錄。其版本現存有汲古閣本、紅杏山房本等。唐李筌著有兵書《神機太白經》,看似與《握奇經》一樣荒誕不經,實際上其設計比《握奇經》要簡單的多,《握奇經》雖然字數不多,但是設計複雜合理,應該不是偽造的,《武經總要》第七、第八卷也發現了這一點,所以肯定《握奇經》而否定唐李筌《神機太白經》。至於黃帝之臣風后所作,據我考證,風后提出的可能只是奇正之道和旗鼓用法等《握奇經》基礎內容,但是《握奇經》本身的內容更複雜,就其跡象,應該是更晚一些的帝顓頊時代的東西。下面詳細分析:

經曰:八陣,四為正,四為奇,餘奇為握奇。或總稱之。(只有這段是風后時期的,炎帝四鳥四陣加黃帝虎豹熊羆四陣,是為原始八陣。以戰蚩尤)
(注意帝顓頊八陣每個陣的人數是差距很大的,而且因為天陣一分為二,所以實際上有九個陣,所謂八旗只是為了編製區分這些來自八個大部落聯盟的精英。五帝時代,為了維持龐大的中央軍對地方部落的優勢,單靠帝的部落是供養不了這麼龐大的人數的,於是就實行類似巡行索貢的原始制度,帝的軍隊終年在各大部落聯盟處巡行,由地方平民供養,同時設立巡迴法庭處理糾紛,以打壓地方貴族維護地方平民的利益,而地方平民因為要供養中央軍,所以地方自己就無力供養強大的軍隊來威脅帝的統治,這也就是八陣人數差距巨大的原因所在)
麾法五:一玄,二黃,三白,四青,五赤。(備戰豎起的中軍大旗的顏色,決定全軍使用五種大陣中的哪一種)
旗法八:一天(32隊)玄,二地(12隊)黃,三風(8+8隊)赤,四雲(8+8隊)白,五天前(8隊)上玄下赤,六天後(8隊)上玄下白,七地前(12隊)上玄下青,八地後(12隊)上黃下赤。
陣勢八:天(32隊),地(12隊),風(8隊),雲(8隊),飛龍(8+12隊),翔鳥(8隊),虎翼(8+12隊),蛇蟠(8隊)。
三十二隊天沖,十六隊風,八隊天前沖,十二隊地前沖,十二隊地軸,八隊天后沖,十二軸地後沖,十六隊雲。
以天地前沖為虎翼,天地後沖為飛龍,風為蛇蟠,云為翔鳥。
(確定是帝顓頊時代的依據就是這裡,5300大年前的大地灣文化的黃帝一族以帝黃的黃為尊、以炎帝的紅為客,直到4900年前的屈家嶺文化的帝顓頊擊敗共工,入主廟底溝二期文化,以黃帝妻子玄女雷祖的良渚文化、昌意妻子昌蒲的屈家嶺文化的玄黑為尊,才興起了天玄地黃。八陣八旗,四玄二黃、上黃下赤的設置,背後反映的是玄黑文化的逐漸崛起。而這些陣法明顯是純步兵時代的陣法,完全沒有車兵、騎兵的部分,所以不可能是商朝以後的東西)
(八陣的設計是極度複雜合理的,所以不是偽造。當先探路的是來自小聯盟的16隊風赤旗集團,正式列陣時,則分開為左右各8隊的風赤旗部和蛇赤旗部。殿後的是來自小聯盟的16隊雲白旗集團,正式列陣時,則分開為左右各8隊的雲白旗部和鳥白旗部。人數最多達32隊的天沖玄旗部則可以按來不及來得及展開,以及與敵國人數對比,分為五種情況,具體見《武經總要》記載的黃帝五陣。來不及則就地分為左右各16隊,向兩側的風部、蛇部展開兵力,以避免被包夾和反過來包夾敵人。如果兵力多於敵人,則天部與中央集團維持行軍陣型發起突擊,中央集團前鋒組成虎翼陣,中央集團後衛組成飛龍陣,組成前後三波次的衝鋒。如果兵力少於敵人,則中央集團以帝所在的12隊地黃旗部為軸心,8隊天前衝上玄下赤旗部、12隊地前衝上玄下青旗部為中央左翼,8隊天后衝上玄下白旗部、12隊地後衝上黃下赤旗部為中央右翼。)
行軍陣(可變化為另外四種陣法):

三波次突擊陣:
先出遊軍定兩端,天有衡圓,地有軸,前後有沖,風附於天,雲附於地。
沖有重列各四隊,前後之沖各三隊(左右天沖各16隊橫4豎4,方形方便堅守兩角,天前後沖各8隊橫242,方便分開成左右翼)
風居四維,故以圓。
軸單列各三隊,前後之沖各三隊(地軸12隊橫4豎3,地前後沖各12隊橫4豎3)
雲居四角,故以方。
天居兩端,地居中間。總為八陣。陣訖,游軍從後躡敵,或驚其左,或驚其右,聽音望麾,以出四奇(天沖部32隊,先與敵人正面交戰)。天地之前沖為虎翼,風為蛇蟠,圍繞之義也:虎居於中(12隊),張翼以進(各4隊);蛇居兩端(各8隊),向敵而蟠以應之(共36隊)。天地之後沖為飛龍,云為鳥翔,突擊之義也:龍居其中(12隊),張翼以進(各4隊);鳥掖兩端(各8隊),向敵而翔以應之(共36隊)。
(這裡的原理與太平軍螃蟹陣的原理是相同的,也就是中三12隊、翼二8隊,有認為太平軍仿照周禮五五制是東施效顰,實際上太平軍在改為周禮五五制以前,一開始使用的也是五五制,但是是周禮的兩倍,這種是春秋戰國的秦制,隨著秦始皇佔領桂林象郡而隨戍卒傳到廣西)
虛實二壘,皆逐天文氣候、向背山川利害,隨時而行。以正合,以奇勝。天地以下,八重以列。或曰:握機望敵,即引其後,以掎角前列不動,而前列先進以次之。或合而為一,因離而為八,各隨師之多少,觸類而長。
以少敵多防禦圓陣:

天(沖)或圓而不動,(天)前(沖)為左,(天)後(沖)為右。天(前後沖)地(前後沖),四望之屬是也。天(沖)居兩端,其次風,其次雲,左右相向是也。

衡軛口袋陣:

地方布,風雲各在前後(天)沖之前,天在兩端,其次地居中間,兩地(沖)為比是也。

更寬廣的橫方陣:

縱布天一,天二次之;縱布地四,次於天后;縱布四風,挾天地之左右。天地前沖居其右、後沖居其左,雲居兩端。虛實二壘,則此是也。

角(吹號)音二,初警眾,末收眾。
革(擊鼓)音五:一持兵,二結陣,三行,四趨走,五急斗。
金(敲鑼)音五:一緩斗,二止斗,三退,四背,五急背。
二革二金為天,三革三金為地,二革三金為風,三革二金為雲,四革三金為龍,三革四金為虎,四革五金為鳥,五革四金為蛇。其金革之間加一角音者,在天為兼風,在地為兼雲,在龍為兼鳥,在虎為兼蛇。加二角音者,全師進東。加三角音者,全師進南。加四角音者,全師進西。加五角音者,全師進北。_音不止者,行伍不整。金革既息而角音不止者,師並旋。

治兵以信,求聖以奇。信不可易,戰無常規。可握則握,可施則施。千變萬化,敵莫能知。
天陣贊
動則為奇,靜則為陳。陳者陣列,戰則不盡。分苦均勞,佚輪輒定。有兵前守,後隊勿進。
地陣贊
地陳十二,其形正方。雲生四角,沖軸相當。其體莫測,動用無疆。獨立不可,配之於陽。
風陣贊
風無正形,附之於天。變而為蛇,其意漸玄。風能鼓動,萬物驚焉;蛇能圍繞,三軍懼焉。
雲陣贊
雲附於地,則知無形。變為翔鳥,其狀乃成。鳥能突擊,雲能晦冥。千變萬化,金革之聲。

飛龍

天地後沖,龍變其中。有手有足,有背有胸。

潛則不測,動則無窮。陳形亦然,象名其龍。

翔鳥

鷙鳥擊搏,必先翱翔。勢凌霄漢,飛禽伏藏。

審而下之,下必有傷。一夫突擊,三軍莫當。

蛇蟠

風為蛇蟠,蛇吞天真。勢欲圍繞,性能屈伸。

四季之中,與虎為鄰。後變常山,首尾相因。

虎翼

天地前沖,變為虎翼。伏虎將搏,盛其威力。

淮陰用之,變化無極,垓下之會,魯公莫測。

奇兵贊

古之奇兵,兵在陳內。今人奇兵,兵在陳外。

兵體無形,形露必潰。審而為之,百戰不昧。

合而為一離而為八

合而為一,平川如城。散而為八,逐地之形。混混沌沌,如環無窮。紛紛紜紜,莫知所終。合則天居兩端,地居其中。散則一陰一陽,兩兩相衝。勿為事先,動而輒從。

游軍

游軍之形,乍動乍靜。避實擊虛,視贏撓盛。

結陳趨地,斷繞四徑。後賢審之,勢無常定。

金革

金有五,革有五。退則聽金,進則聽鼓。

鼓以增氣,金以抑怒。握其機關,戰不失度。

鞀鼓

紅塵戰深,白刃相臨。勝負未決,人懷懼心。

乍奔乍背,或縱或擒。行伍交錯,整在鞀音。

麾角

麾法有五,光目條流。角音有五,初警末收。

麾者指揮,角者警覺。臨機變化,慎勿交錯。

兵體

上兵伐謀,有下用師。棄本逐末,聖人不為。利物禁暴,隨時禁衰,蓋不得已。聖人用之,英雄為將,夕惕乾乾,其形不偏,樂與身後,勞與身先。小人偏勝,君子兩全。爭者逆德,不有破軍,必有亡國。握機為陳,動則為賊。後賢審之,勿以為惑。「夫樂殺人者,不得志於天下。」聖人之言,以戒來者。

《握奇經》·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一作《握機經》,一作《幄機經》。舊本題風后撰,漢丞相公孫弘解,晉西平太守馬隆述贊。案《漢書·藝文志·兵家陰陽》風后十三篇。班固自注曰:圖二卷,依託也。並無《握奇經》之名。且十三篇,《七略》著錄,固尚以為依託。則此經此解,《七略》不著錄者,其依託更不待辨矣。馬隆述贊,《隋志》亦不著錄,則猶之公孫弘解也。考唐獨孤及《毗陵集》有《八陣圖記》,曰:黃帝順煞氣以作兵法,文昌以命將。風后握機制勝,作為陣圖,故八其陣,所以定位也。衡抗於外,軸布於內,風雲附其四維,所以備物也。虎張翼以進,蛇向敵而蟠,飛龍翔鳥,上下其旁,所以致用也。至若疑兵以固其餘地,游軍以案其後列,門具將發,然後合戰。弛張則二廣迭舉,犄角則四奇皆出云云。所說乃一一與此經合。疑唐以來好事者因諸葛亮八陣之法,推演為圖,托之風后。其後又因及此記,推衍以為此經,並取記中握機制勝之語以為之名。《宋史·藝文志》始著於錄,其晚出之顯證矣。高似孫《子略》曰,馬隆本作《幄機》。序曰:幄者帳也,大將所居。言其事,不可妄示人,故云《幄機》。則因握幄字近而附會其文。今本多題曰《握奇》,則又因經中有四為正,四為奇,餘奇為握奇之語,改易其名也。似孫又云:總有三本,一本三百六十字,一本三百八十字,蓋呂尚增字以發明之。其一行間有公孫弘等語。今本衍四字。校驗此本,分為三章,正得三百八十四字,蓋即似孫所謂衍四字本也。經後原附續圖,據《書錄解題》亦稱馬隆所補。然有目而無圖,殆傳寫佚之歟?


首先,不是全部來自杜撰附會,只是需要剔除掉一部分錯誤的或自相矛盾的,舊有的前現代的描述,需要經過現代化的洗禮與考驗,比起可以直接引用的學術結論,舊史學更類似於一種長久流傳的材料……用個比喻,就是需要再烹調的食材,不知道能不能便於理解


因為西方的認識更科學。


推薦閱讀:

TAG:二十四史 | 黃帝紀元 | 黃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