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選擇天文學?
你學天文學是出於什麼原因?
這個問題我問了好多我覺得牛的天文人, 給大家彙報幾個.
1. Leo Girardi. 你只要用星族合成 或者 isochrones 或者銀河系模型,就不會不知道他.
我: Leo啊, 你為什麼選擇天文啊?
Leo: 啊, 因為我喜歡化學啊.
2. Evan Kirby. Hubble Fellow, 29歲拿到 caltech 的 professor, 你要是做矮星系的化學丰度,就不會不知道他.
我: Evan啊, 你為什麼選擇天文啊?
Evan: 啊,因為我喜歡用數學啊.
3. Heidi Newberg. 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團隊成員, 你要是做銀河繫結構就不會不知道她.
我: Heidi 啊, 你為什麼選擇天文啊?
Heidi: 啊,因為天文有好多問題沒解決啊,我好喜歡解決別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啊.
.
.....
因為喜歡,所以選擇。
PS. 最看不慣網上總有人說愛好不能當成職業,既然真愛,就應該有讓他佔據你生活每個角落都不厭煩的自信。
PPS. 剛還跟人聊過,所以覺得可以再寫一點。作為一隻已經積攢了40多個晚上2米以上望遠鏡觀測經驗的本科狗,觀測的時候再忙對於我來講也意味著安逸。安逸到累的時候走不到10m就能欣賞世界上最好的星空。我覺得這種生活也是不少天愛的嚮往吧。既然嚮往何嘗不試一試呢?
貌似寫著寫著就有點跑題了....跟一開始自己想說的也有一點不一樣,不過畢竟是寫了,就當是對中學搞天文的時光的交代吧。
老師的支持
我一直有一個想法,如果有人問我我的天文是怎樣開始的話,我一定會這樣開頭:在我初一的時候,有一天我的地理老師突然找我,說出了一句改變了我人生軌跡的話:「你要試著參加天文奧賽嗎?」
讓她說出這句話的原因是,第一次地理考試,我考了99。對,就是這個99把我推進了這個大坑。
那時候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天文跟地理有關係嗎?但我還是點了點頭。
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對的。我的初中是剛成立的民校,雖然本部(我們學校是xxxxxx附屬學校)搞天文奧賽挺久的了,但是我們學校才是成立的第二年。我敢說當時很懂天文的老師,沒有。怎麼辦?學。老師們自己買書看,也給我們看,自己剛學完就要給我們講。
這是讓我非常佩服的一點,因為當時我的老師多數是退休返聘的,年紀都比較大,要一邊教學一邊學一門新的學科還要再教學生我覺得都有點難為她們了。但是她們(對,當時教我的老師都是女的)做到了,讓我得了國賽的三等獎。
(好吧雖然之後我的競賽成績一塌糊塗……捂臉)
而且當時學校也算支持學生搞這些競賽,畢竟是招生的第一二屆,學校需要在高考成績和課外活動裡面都有一點能拿出來的東西。
家庭的寬容
很多人一聽到天文,應該先會想:這是什麼?然後會想:不掙錢吧。很多大學學天文的都是被調劑或者沖著大學來的。我的幸運之處在於家裡氣氛自由,不論我喜歡什麼都會支持我。雖然估計有不少人跟我爸媽說過不要讓我學天文,但是這種話爸媽一句都沒跟我說過。記得初中畢業之後去英國遊學,當時身上只帶了100鎊,在牛津一個博物館看到一張活動星圖,10鎊,猶豫了很久還是買下來了,然後打電話回家請示。當時覺得10鎊是個大數目,突然間用了這麼多爸媽一定會說我亂花錢,已經做好了挨罵的準備。結果我媽只是說了一句你覺得有用就買吧。當時站在博物館門口,各種小夥伴就站在隔壁,但是我已經看不清了。
(順便說一句,這個星圖質量超好,秒殺我在國內見過的所有活動星圖)
當然還有自主招生的因素啦,要不然以我的成績上不了天文系(不管是哪個學校的。不過如果當時有廈大的話我可能就會去了,住宿條件好啊~)
我還記得當時答應參加天文奧賽的之後的想法是,這條路,能走多遠就盡量走吧。結果就把我推進了天文系。的確比起其他同學,我對現在以及以後的路更加清楚一些,但是有時也覺得太明確,少了一些嘗試。However,能選擇天文系也非常幸運,因為也看到很多天愛被各種原因擋在了門口。就像一個朋友兼天愛說的,以前有很多人和我一起嘗試走著這條路,但是最終,就剩下我一個了。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繼續走下去,連著他們的份一起。
小學開始喜歡天文。喜歡到拿著天文科普書抄寫裡面的表格,時常也看看星空。要看電視里一切關於天文的科普節目。 被神秘的宇宙所吸引,很喜歡看各種星雲和星系的圖片。很喜歡看科幻小說。
初一時,來「支教」的韓國外語老師問「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我答曰「Astronomer."那是我當時學會的最「高級」的辭彙。後來因為某高中有天文小組,於是下決心考入那所高中。同時在高中時開始與小時候看的某本天文科普讀物的作者,當時雲南天文台台長譚徽松先生通信,問他了很多問題。譚老師人超好,儘管我的問題十分幼稚,他都一一回復!他還告訴我要成為天文學家必須要打好英語、數學、物理和計算機的基礎,晚輩我牢記在心。
入了高中後,在不顧班主任的阻攔下進入天文興趣小組,很幸運的是,我們的輔導老師是天文愛好者圈內很有名氣的高興。跟著他學了很多乾貨(對銥星和ISS觀測成了家常便飯,熟悉了天球和天赤道坐標系,畫了一年的太陽黑子,玩過梅西耶馬拉松,用日影測過經緯度,畫過月球環形山,觀測過金星凌日,觀測流星雨時看到了好幾顆綠綠的火流星,......),且跟一幫志同道合的同學擁有了很多美好的回憶。高二在某天文站偶遇韓金林老師,當時他問我們每個人將來的打算,偶說「天文學家」。
高二那時知道南大天文系國內最強,於是決心考南大。高三志願那年無奈南大在我們那裡沒有天文志願,於是選擇了唯一有天文志願名額的北師大。家裡人基本上都支持我,尤其是我媽~
P.S.1. 入了北師大我才知道譚徽松老師是我的學長!
2. 在大三時機緣巧合,我又遇到了韓金林老師,他還記得我……
本科學的物理,那時候的概念是天文其實就是物理的一個方向,又覺得這方向對我來說非常有意思,而且沒有其他物理那麼難,所以研究生就選了天文。
繼續讀天文後,發現這地兒其實沒那麼簡單,科研其實大都一樣,「不食人間煙火」的天文研究僧們平日里做的最多也是加班敲鍵盤。
但是,離奇的是,學的越多,我越發覺得天文更有意思了。總覺得天文里各種尺度上的對象,恆星、星系、宇宙,都是活生生的,它們有誕生,有新陳代謝,有成長,有衰亡,有相貌,有脾氣,有相同,有不同……射電天文導論老師還曾說宇宙早期暴漲是青春期自我膨脹的表現。。。
越是覺得這些有意思,就越想了解關於它的未知,後來發現我越來越喜歡天文了。這時再看星星時已經不再是那種飄渺的美,而是覺得這些造物主創造的宏大而精緻的天體是如此的神奇卻又親切。
大一時加了天文學社,我一直覺得喜歡看星星的人有種共性,我說不好,不知道用有點理想主義形容是否恰當。
其實,遇見自己的專業就像遇見自己的戀人,怎麼遇見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遇見之後的相信和付出。天文已牽著我走了這麼遠,著實算是一種難得二次的緣分,也但願自己能堅持下去。
高中誤入天文社,發燒了一段時間,參加了一下天文奧賽不過成績一般。高一下因為玩天文玩的有點過成績有所下滑,高二沒有分進重點班,很悲憤,覺得被羞辱了。於是努力了一個學期從年級一百多蹦到了前十,進入了我們高中正常清北人數的門檻,又剛好認識了一個本校的北大學長,就萌發了要上北大的念頭。而後來高考考分不是太高,要想進dream school北大物理學院的話,也只能進物院的天文專業,就這麼進了北大天文。本科期間保持而不是磨滅了對天文的興趣,也沒有冒出別的更大的興趣,就繼續做了。
這個回答確實沒什麼高大上的,求摺疊。
===高中以前===
不晚於四歲時的彗星撞木即注意到天文,六歲首去北館七歲買了個小鏡子這些都不是事不說了。
原則上內蒙是沒有北大物院名額的,而一般調名額的唯一方式是考全區狀元,所以我高三的目標一直是考個700分什麼的——最後sb了差了好幾十分。所幸我有北大自招加分,能勉強上北大線,並且當年是北大天文系恢復單獨招生的頭一年,想要招喜歡天文的學生的期待很強烈,並與地質、考古並列為三個允許線下降10分招人的專業,就給我這個機會了。
應師弟 @簡明傑 之邀,於是也來湊個熱鬧回想下自己的經歷...
簡單來說的話就引用前面的某條回答「專業調劑,但我想說: 根。本。停。不。下。來。 」是再貼切不過了。
細說的話,
小時候看過一個科教片《宇宙與人》,別的不記得了,就記得看到恆星的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候核心不斷坍縮核聚變形成一種接一種重元素的時候特別震撼,意識到各種元素也是演化出來的而非生來如此一成不變,感覺到連不同的元素這樣已經是很基本的東西了都還有著一個更一致更簡單的起源。
那時候覺得「演化」這個概念特別神奇,生物會進化,社會制度會演化,連不同的元素也是從一個質子的氫演化出來的。這些「演化」遵循著各自的「規律」,如果可以知道這些客觀規律豈不就能預知演化的方向?
高一快要結束的時候要分文理科,異常糾結,不知道自己究竟學文(因為對歷史也很感興趣而且文科成績相對更好...)還是學理,一個同學送了我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世界史教材說了一句話「自己能看下去的話說明你學理了也有機會自學這些文科知識,但是學文的話再想要系統的學習理科的那些知識可能相對會更困難。」使我下決心學理了。(當然,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我現在文科知識的積累比學文的同學們肯定少太多了)
然後就是高三的時候在想自己大學要學什麼專業呢?將來要做什麼呢?結果愣生生從「我到底要學什麼呢?」想到「我活著是為了什麼?」進而想到「人類存在是為了什麼?」「人類社會辛辛苦苦從原始氏族發展到現在這個文明水平究竟圖什麼啊」「單細胞生物辛辛苦苦進化了30多億年進化出如此複雜的智慧生物圖什麼啊最終太陽變成紅巨星了一切都是要沒的」
當時一個關係很好的女生好像是讀了一些周國平的東西,跟我說「我們存在的這個事實先於我們意識到自己存在,我們的存在這個事實不是我們自身決定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給自己的存在找一個意義,對於每個人來說有不同的答案,只要自己能接受就可以了,也許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答案,最終也沒有找到,那麼不妨認為自己存在的意義就是去找存在的意義也是可以的啊」
於是我就想,那也許人類存在就是為了找尋我們存在的意義,演化的軌跡,探究這個世界的本質與規律,過去與未來?於是也希望自己能對這種探索有一些貢獻,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點點點。所以對科研工作比較有興趣吧,但是其實具體學什麼學科也都是可以接受的。當時一志願報的是生物。
誤打誤撞被調劑到天文系,覺得很符合自己做科研的理想,系裡的師兄師姐以及老師同學的親切熱情都讓我感到很有歸屬感,於是就這麼一路走下來了。
天文估計是好多人小時候的夢吧,我的本科是物理。
從大一開始就聽凝聚態(說是好出國),大三大四聽厭了,於是打算轉行。因為天文涉及數據處理要用到統計學(雖然實際上沒統計學裡面種類繁多),而又有個數理統計的學位,發現系裡有個導師麻省理工畢業很強悍的樣子,於是就去找人家求帶自己本科畢業論文了。我們敬畏賢者以明廉恥,敬畏歷史以知興替,而這一切在我們面對星空之時,卻如滄海一粟般不值一提。我們的文化再悠遠,故事再精彩,所有所有我們所熟知的偉大傳奇也都只不過發生在太陽系的一顆行星之上,而太陽又只是宇宙中一顆微不足道的恆星。這種敬畏感不僅僅是數字後面多了幾個零,而是實實在在讓你體會到什麼是浩瀚。天文的美也不僅僅在於仰望星空時的璀璨,當你環顧四周,一切的一切,每一個原子都來自於那群星閃耀。你年紀輕輕,而你的身體卻早已經歷了億萬年的星際漂流,它們只是恰好在地球相遇,成為了你。我想,這便是個奇蹟吧。
每當我們把目光對準夜空,星光所帶來的是歷史的信息,途愈漫長,時愈久遠,這使得我們這群不過幾千年文明史的螻蟻得以一窺宇宙初生的痕迹。
我們雖是螻蟻,但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這便是我們的信仰,滿懷謙卑卻也雄心萬丈。
這是我2014年寫給我們院新生的寄語。
就我而言,和之前的幾個答案也大致相同,就是因為喜歡天文,於是選擇了南大天文,在很多同學眼裡成了追尋理想,不盲目跟風的人,畢竟天文實在是太少出現在一般人的視野中(。。我才不會說其實是因為我一根筋呢= 。=)。
之後,其實也發現實際上的天文和自己所想的差距不小,有過失落和迷茫,不過正在漸漸發掘其中的樂趣,有種「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感覺
天文,是一門讓人越學越覺得自己渺小,越對世界充滿著敬畏的學科(反正到現在為止我還是這麼想的╮(╯▽╰)╭)
瀉學弟葯 @升c小調的王聿洲
大概是因為天文不需要學電路(霧)
好了不開玩笑。。。
喜歡唄,從小被各種奇奇怪怪的關於太空的百科全書啥的熏陶,爸媽還給我買了個長長的折射式望遠鏡(雖說被我把物鏡拆下來磕壞了。。。)
長大了一點就各種鍾情於科幻,09年開始買科幻世界,高中偶然在深圳書城看到了三體,頓時驚為天人(在那之前基本沒看過長篇科幻),三體里提到的三與三十萬綜合症、蒙特卡洛法、高維空間還有粒子加速器、低光速黑洞、改變宇宙規律等等徹底點燃了我對物理(特別是天文啊,畢竟外星人)的熱情。
後來看了基地啊太空漫遊啊啥的,頓時就覺得研究宇宙什麼的好高大上啊
上了大學,學了物理,偶然間(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就痴迷上了系外行星,在網上各種查資料啊,然後還下了各種天文模擬軟體(Space Engine啊Celestia啊Universe Sandbox啊什麼的)
(對了,突然想起來,高中超喜歡看Stellarium,我記得大一的時候用這個軟體的截圖寫過一個回答,超辛苦:十二星座在宇宙的哪些地方?銀河系嗎?同一個星座的恆星在同一個星系嗎? - 白書旭的回答 - 知乎)
後來,選了薛大帥哥的天文學導論,於是正式邁入了天文不歸路……
排練去了,回來再寫
我回來啦
趙老闆的廣相導論課和 @菜菜 的時間與空間給了我展現一個不一樣的宇宙學,頓時覺得宇宙學和相對論太tm有意思了!啊啊啊好喜歡!
總結一下,我對天文的感情大概不是那種轟轟烈烈的愛,而更像是那種差一層窗戶紙的小曖昧,有點好感,有點期待,也有點小迷茫。不知道以後會怎麼走下去,但是既然認清了、正視了內心的感情,那就認真負責好了
電路什麼的,我是真的學不會,看得好暈。。。到現在就記得一個基爾霍夫定律了。。。剩下的都還給老師了。。。
感覺自己很亂啊= =一度以為自己的真愛是有機化學(跑的好偏,後來慢慢認清了自己的感情(大概吧
所以說專業選擇其實跟談戀愛真的挺像的(我一個十八年的情人節都是一個人過的單身渣渣貌似沒資格說這句話吧?
哎反正看到「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會莫名地燃,看到「宇宙是一個天然的極端條件的物理實驗室」會莫名地優越(霧
無數的高能過程啊,OMG粒子42焦耳的動能啊,WTF星奇詭的光變曲線啊,紅移34567之外亮瞎狗眼的類星體啊,起伏只有百萬分之幾的CMB啊,密度永恆不變的暗能量啊,看也看不見摸也摸不著鬼知道到底存不存在的暗物質啊,這些東西難道不讓人魂縈夢繞輾轉反側嗎?
寫著這個回答,我甚至都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臟在砰砰砰地跳
哦對,天文很浪漫啊~
如何優雅地用天文知識寫情書? - Claire Chen 的回答 - 知乎
看看人家,直接π3 Orionis的光譜就送妹子了啊,厲害了我的哥
而且星空(如果能看見的話)確實很美啊,特別是想欣賞滿天星斗就得去郊外啊山上啊啥的,然後你就可以藉機攻略妹子對吧(逃
嗯,學天文能讓人感受到人類有多渺小——即使在太陽系邊緣回眸,偌大的一個地球,也只不過是一個暗淡的小藍點兒而已
所以學天文的人大概對大自然有更多的敬畏之心吧……不要把你自己想像的太牛逼了,在天文尺度上看,你再有錢再有權長的再帥再美身材再好智商再高,也不過是螻蟻身上的一粒塵埃而已
思路很亂,寫的也很亂,大概是太激動了,還請各位看官見諒……因為太笨了學不了別的物理
專業調劑,
但我想說: 根。本。停。不。下。來。本人是由愛好者入坑,主要分為兩條線:
1. 中學時代剛接觸天文攝影的時候,覺得觀測天體好有趣。各種星系、星雲和星團的結構、顏色都是那麼的精美,而能通過自己面前的設備就可以將它們拍攝下來,實在是很美妙。而且最令人感到愉快的是,觀測目標幾乎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隨著越玩越深,漸漸開始覺得不滿足於普通的儀器——我想用更好的望遠鏡,我想用更好的CCD,我想自己設計觀測儀器,我想觀測到一般人觀測不到的天體,我想發現別人沒發現的現象。
故入坑。
2.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自己的哲學思考也在不斷加深。人從哪裡來?將會往何處去?宇宙的本質是什麼?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我認為,各個學科都有可能被取代,唯有兩條路是無窮無盡的:一是向外探索宇宙,二是向內探索人心。一條路代表了探索物質世界的奧秘,另外一條則是研究人類精神世界的來源。兩條路都很有趣,於是在中學時代接觸了一些哲學/宗教、生物學和天文學之後,我選擇了第一條路。自己受過的教育使我難以接受宗教的神(至少目前為止還是如此),而哲學的思辨又使我感到沒有那麼有說服力(現在我保留這個觀點)。當然生物學也很有趣,只是在接觸過全國生物學競賽之後感覺自己天賦未必很足,所以便沒再跟進。
於是選擇天文學研究宇宙的本質成為了相對合理的選擇。
故入坑。
高考完那個暑假長江大日食,跟著中學天文社做活動,於是就入了天愛坑。
大一不分專業,主要課程還是數理化。大一期末要分專業了,於是學什麼好呢學什麼好呢,好像班上還是選數理化的比較多。數學我肯定學不懂啦,一開始我還想學化學來著,生物好像也很有趣,不過想想做實驗好可怕所以還是選物理吧。
大二期末又要分專業了,凝聚態是神馬!原子分子是神馬!等離子又是神馬!看上去只有天體物理比較親切了。大概看了一下課程,天體物理的課,除了廣相以外,還都是挺喜歡的。於是就入了天文坑。
很可惜沒有蹭到老師的觀測機會,不過參觀天文台這種活動還是經常有的。
後來發覺我「喜歡」的天文學還停留在第谷開普勒時代。現在天文學很龐大,分支很多。覺得自己更喜歡天測、天力,可是這方面的老師少。
插一句吐個槽:解個開普勒方程還要用數值解法,對科學產生了深深的無力感……
做了一點點科研,也就是處理一下數據、做做數值模擬,出結果的時候是覺得這一切挺有趣的,但是主要的工作量還是在寫程序上。
一個人一生總要走一條堅定了的路,哪怕是粉身碎骨。
因為熱愛。
『我坐在窗前,望著窗外,回憶滿天』
編輯這個答案的時候我躺在師大的床上,想著高考以前那個自己,再想想自己現在的生活。感謝這個題目能給我梳理自己軌跡的機會。
大家的目標都好遠大,我只想說我不是這樣的。
中國有個地方叫江蘇,那裡的孩子拼了老命也就是在一本線上掙扎(至少我是這樣)。
高三我的成績很不穩定,上一本線都抖。都聽說像我這樣有(能)能(吹)力(筆)的人自主招生比較佔便宜,成績不好又拿不到北約華約之類的名額,我就自己報名了南師大的自招和北師的攀登"計劃(有家裡的原因,也因為其他考試報不上)。
好的,事情就是這樣,我拿到了南師和北師最好的降分offer,都是降到一本線。
你要問我我是上個211選專業還是上個985學理科?用腳趾頭想我也明白該上北師。可是學天文?我也曾經想過,可是沒想到這是我唯一的選擇。
江蘇的自主招生是走提前批的,兩個約我只能2選1,總之我簽約了一旦分數到了就沒得選。其實一開始叫我簽我是猶豫的,可我怕考個一本線上幾分又不尷不尬的分數,選一個野雞一本隨便湊合。
於是我妥協了,簽約的時候左思右想,還是選擇了北師。 高考結束之後覺得萬無一失了,看著同學們煎熬的樣子,我反而覺得「啊,這就結束了?」心裡空落落的。 儘管心裡有準備,看到分的時候先是一陣狂喜,然後又一陣寂寞。
我的人生就這樣了?高考之前這一切就已經成了定局?我就只能走考研出國科研這條路了? 一切的可能性,從我去考試開始就消失了。
有兩句話我覺得挺對,一句是『We are our choice』,還有一句『Life is all about compromise』
這樣說似乎有點悲觀,但是在我眼裡,那種自己的可能性越來越少的感覺真的很可怕,儘管也許我選擇其他專業也要經過這個迷茫的過程。
話說回來也沒有那麼悲觀,我對天文不反感,甚至還比較熟悉。我也很欣賞那些純粹的人純粹的 lifestyle。
不試試又怎麼知道呢?
我這樣勸自己
然後走上了這條路
『We"ll be counting stars.』
我本科學物理,找不到工作。因為天文台分數低,所以來到這。發現畢業之後也找不到工作
就是喜歡呀。
我不是什麼天文愛好者(星座只認識北斗七星,這還是因為看83射鵰…),我喜歡的是物理。
順便說下,學天文不一定要從本科就是天文或者物理專業的,但是建議一定要是理工科的,別回頭讀個馬哲專業來說想做天文,那是想來放書記額嗎。。。。
被老闆引誘說做觀測可以出去玩,於是本科物理研究生轉到了天文,目前借觀測/開會的機會去過Mauna Kea,Yosemite附近某個山頭,Socorro的甚大陣,Santa Fe,還有國內的德令哈。
其他原因可能有小時候看過一本《宇宙索奇》,還有本科上過一門天體物理的通識課,相當於「inception」...
推薦閱讀:
※十萬年薪的人都是怎麼過日子的?
※35歲的抑鬱症廢人胖子,在國企荒廢10年,幾乎沒朋友,今後我的路該怎麼走(2017年7月最後更新)?
※如果軟體正在佔領全世界,為什麼程序員得不到尊重?
※跟籃球有關的職業有哪些,想換行業!
※留在諮詢公司實習還是去四大審計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