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三分鐘熱度怎麼破?

怎麼破啊怎麼破。。。


在方法論的層面,上面的答主已經說得很好了,我來提一下觀念的方面。


學過電路的人,可能會知道一件事情。很多時候一個信號發生之後,它的作用是會以指數形式遞減的:

而如果這個信號頻繁地,持續不斷地輸入,那麼這些信號的共同作用將以一種 「卷積」的形式給出。關於卷積的理解,你可以看看這個問題:怎樣通俗易懂地解釋卷積? - 知乎

總之結果就是,這個疊加起來的作用,會有近期的成分,也會有遠期的成分:

有比較近期的成分——這些成分中,信號的衰減才剛剛開始,很少的信號就能產生很大的影響,但衰減也更快;

有比較遠期的成分——這些成分中,信號的衰減已經跑到很後的位置了,可能要疊加很長時間內的信號,才能產生可觀的影響,但它們衰減得也很慢;

當然也有比較中期的成分——這些成分衰減得還剩一些,信號的權重中等,衰減的速度也中等。


而我猜測,我們「三分鐘熱度」的原理,可能會和這種規律類似。

你如果有一個上進的輸入,它將很快佔領你的短期成分,此時你的總影響中,也會有不少的份額是由此而來的;

但這種輸入衰減得也最快,它的權重將沿著指數衰減的函數順流而下,淹沒在中期甚至長期的成分中,成為它們中不起眼的一份子。

所以,如果你只有一下子的輸入,你會發現這段輸入一開始會有不錯的佔比,但這個佔比將迅速衰減,然後慢慢和以往沒有多大區別;

而如果你能維持相當一段時間的輸入,隨著你的輸入,你的佔比會逐漸增加,但增加得越來越慢。待到停止輸入後,這些慢慢增加出的佔比,竟能幫你多維持一段時間;

而你維持了更長時間的輸入後,要經歷越來越慢,直至極慢的佔比增速,才能比一開始的一下子增加一些些佔比,但是唯獨這樣,才能以前的遠期成分慢慢地擠出去,真正產生長遠的影響。


很多人都缺乏的一個認識就是,我們在進行投入的時候,不僅僅是在前進一段路程,其實也是在慢慢地提升你輸入的佔比,讓你更加習慣於你所做的事情。這個習慣程度的增速會越來越慢,但是你越是往後繼續輸入,就越是能慢慢地擠走你過去積累下長期的懈怠。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之所以會堅持不下去,是因為我們習慣的增速越來越慢,會讓我們以為它要就此停歇,往後只是延長時間而已。我們對這個規律並沒有心理準備,也不知道持續的投入會在哪裡有怎樣的意義。


當然,答主並非專業人士,以上只是對日常現象反思得出的一個開腦洞的解釋,不一定是正確的,權當拋磚引玉了。


這道題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不扯啥心理學,不扯理論,不會引用一大堆研究數據,我就就用親身經歷,手把手來教你咋破除三分鐘熱情。

我自己是個典型的三分鐘熱情,小學時報過幼兒繪畫班、報過奧數班,初中學過素描,又上過吉他課...高中想著寫網路小說,大學想得更多,但以上嘗試全部失敗。

不過就在最近,我終於掌握了如何破除三分鐘熱情的根本方法。先說說自己長期堅持了哪幾件事情。

每天花三小時健身,跑去自習室練五百個字,一小時自學JAVA編程。

其中健身堅持了三年了,練字到今天已經有了一個月,編程從開學到現在期末累計四個月時間。

我的秘訣就在於:在剛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先養成天天做這件事的習慣,再追求做這件事的強度和質量。

如何天天做這件事呢?方法很簡單,降低自己做這件事情的標準,降低到你都覺得說出去會讓別人笑話的程度

先說健身吧,我以前的答案有提到,最開始去健身房的時候,我通過學校貼吧找了一個夥伴,而我的夥伴堪稱勞模,每天計劃好要熱身多少分鐘、練部位要多少組、做完這些要參加有氧課,他一絲不苟,全部完成。

而我是熱身要偷懶,十五分鐘的強度連塞牙縫都不夠,跑完步拉伸要偷懶,練肌肉時只做了幾組、發現肌肉好酸就不想做了。

按照常理髮展:我的那個搭檔應該是健身成功的人,我才是那種一來就放棄的人。

然而,事實是,兩年過去了,那個夥伴只堅持了一個周就失去了興趣,而我堅持健身到今天。

原因很簡單:當時我記得辦的健身卡是年卡,2400一年,如果幾天不去我就憑空損失幾十塊錢。

我當時抱著就是坐著發獃也要在健身房坐滿一小時的想法,給自己定了一個最低目標:今天先跑十五分鐘,只要跑滿十五分鐘你就可以休息了,不用勉強自己,但如果跑滿十五分鐘你還意猶未盡的話,那就繼續跑,但要注意,在跑的過程中你隨時可以停下來,因為你已經完成今天的任務量了,雖說這強度太小兒科了。

練肌肉也是這樣:今天你只用練4組,練完了就可以結束,要多做還是少做全看你的個人意志。

就這樣,雖然我的運動量很小,但確實做到了每天都去,沒有一天間斷。

結果做的次數一多,我發現自己一到時間,身體都自然而然地收拾好運動鞋和衣服,準備出發。

加之雖然我的運動強度很小,但就和蝸牛賽跑一樣,堅持總有進步,體能慢慢上去後,我也是自然而然地加強了訓練的強度,直到今天,我最普通的一天的訓練計劃是10分鐘熱身跑步,1小時肌肉鍛煉,1小時跑步,1小時核心力量練習。

事後我仔細分析了一下自己能夠堅持下來,根本原因就在於:

我先用低強度的自我標準,養成了天天去的習慣,然後再來追求做事情的效率和強度。

而很多人沒法堅持的原因,就在於本末倒置了,他們先是以很高的強度要求自己,結果強度太大短時間內又見不到效果,於是懈怠了。

後來的練字我也有意識地運用了這個原理。

在最開始的一周,我給自己定的要求是:每天只花20分鐘,對,你沒看錯,是20分鐘,挑一個結構簡單的字,寫滿50遍,當然,這50個字一定要求質量,每次落筆都要想著該如何起筆,偏旁部首該怎樣分配。

結果前三天的時候,我發現這個工作量真的是太容易達到了,同時發現經過這三天練習,自己的筆鋒出來了,專門練習的這個字也做到了基本的美觀,而且,最關鍵的是我對練字產生興趣了,看到筆尖在紙上輕輕划過,最後我的字呈現美觀的姿態時,我真的有種莫名其妙的成就感,而這種些微的成就感真的很容易上癮!

OK,養成天天做的習慣成功,接下來的我逐步提高自己練字的數量,同時也接觸其他好寫的字。

這樣一下就成功建立了一個良性循環。

雖然目前我只不間斷練字30天,但照目前我漸入佳境的狀態來看,我對於自己能夠堅持幾年表示很有信心。

額,自學編程也是用了這個原理,因為類似不詳細寫,大意就是晚上編程不是分課程么?我一天只看兩課,一開始的課程超短也就一二十分鐘,也就是說我每天只花半小時不到來學JAVA。

基本的概念搞懂、自己也像打遊戲通關一樣成功寫出好幾個入門程序,發現自己對編程有興趣了,於是逐漸加強每天學習時間,一直堅持到現在。

總之,我總結一下就是:低強度入門,強度低到可以每天抽一點點時間輕鬆愜意的完成,這時這件事做得好不好並不重要。

自己水平提高後,自然而然會提高強度,這時才是重視做事效率的時候。

多數人失敗就失敗在:高強度入門,用百米跑的瘋狂衝刺來跑馬拉松。

重要的不是起跑時有多快,而是能堅持跑多久。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貓頭鷹的減脂館,提供乾貨文章和付費減脂指導

http://weixin.qq.com/r/_ju6orzEeOEHrfjB927o (二維碼自動識別)


把錢給我,我們簽個條,如果你指定的事情沒有三分鐘熱度,幹了長達多少天之後我就還給你。


作者:清芷
鏈接:如何堅持? - 清芷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你是不是激情滿懷地拿起一本書,卻堅持了沒幾天就覺得厭倦?

你是不是在假期給自己制定了一大推目標,可常常疲於實現?

你是不是總想養成良好的習慣,卻常常中途被打斷,繼而不了了之?

可是,相比於上述幾種情況,每天進行的刷牙就顯得輕鬆無比。很簡單,因為我們已經養成了習慣。你的所有行動幾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你本人的習慣所決定的。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寢,習慣控制著你的言行和對旁人的反應。而那些成功的人,往往培養了良好的習慣。

在日本作家古川武士的作品《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中,就詳細地探討了三個問題:

1.你為什麼只有「三分鐘熱度」?

2.培養一個好習慣需要多久?

3.如何培養一個習慣?

可以說,這本薄薄的工具書讓我對堅持有了一個煥然一新的概念,而且,習慣養成記也並不是想像中的難於上青天。相信讀了此文,你也會受益匪淺。


一、你為什麼只有「三分鐘熱度」?


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有對抗變化,維持現狀的特點。舉個例子,人的體溫不管在炎炎夏日還是寒冬臘月,總是保持在一定的溫度。當人發燒時,就會通過出汗來降溫,這些都是身體為了維持一定溫度的表現。心理也一樣,你同時結交巧舌如簧的人和沉默訥言的人,並不會因此改變你的性格。這種現象被稱為「習慣引力」


那是因為,對於人類而言,保持在固定的狀態會感覺比較舒適,變化則會被視為是一種威脅。「習慣引力」有兩種功能:抵抗新變化和維持現狀。宅在家裡的人一旦想要堅持運動,身體就會反抗;吸煙幾十年的人想要戒煙,也是困難重重,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對人類來說,中途失敗反而才是正確的情況。


總的來說,要想把一個行動轉化為習慣,就要持續到大腦覺得「這和往常一樣」就好了。一旦大腦覺得和往常沒社么差別,執行起來就輕鬆多了,這是迎合人類心理的好方法。

二、培養一個好習慣需要多久?


培養一個習慣,有人說只需要21天。可是真得如此嗎?你覺得寫日記、減肥、正向思考這三種習慣可能在相同的時間裡培養出來嗎?


可以說,不同的習慣難度是不同的,相對應的「習慣引力」產生的抵抗強度也會不同。我們試著依據難度大小把習慣分為三類

1.行為習慣——每天規律的行為:讀書、寫日記、整理、節約等。大約需要一個月

2.身體習慣——與身體節奏相關的習慣:減肥、運動、早起、戒煙。大約需要三個月

3.思考習慣——與思考能力相關的習慣:邏輯性思考、創意能力、正面思考。大約需要六個月

本書探討的,主要是行為習慣。而培養習慣的過程,就類似發射火箭的過程——穿越大氣層需要巨大的能量,一旦進入太空,脫離了地心引力的影響,就飛行得輕鬆多了!書中也把習慣分成三個階段:反抗期、不穩定期和倦怠期。但只要每天持續行動,堅持到底,就會出現奇蹟。下面我將針對每個時期詳細論述。

三、如何培養一個習慣?


1.反抗期(第1天~第7天):很想放棄

在這個階段,你很可能出現以下癥狀:

馬上就感覺沒勁,只有三分鐘熱度

計劃內容太過勉強,導致中途放棄

時間一天天過去,變得越來越懶得行動

據統計,有42%的人在最初七天就被強大的「習慣引力」拉下了馬。所以你會聽到很多人說:「一開始幾天我執行了,但是後來……」,「我太忙了,沒時間」。但反過來說,如果度過反抗期,相當於你已經成功四成了。


那麼,如何才能度過反抗起呢?不妨參照以下兩個策略


策略一:從嬰兒學步開始


簡單來說,就是「從小地方開始」的意思。比如說,想要閱讀的,每天讀兩頁數;想要慢跑的,先穿上運動服走15分鐘。這樣你就可以順利地踏出第一步。


因為,人往往容易陷入到「完美主義的陷阱」,覺得達不到目標,所以反而不做任何行動。那些失敗的人往往一開始把目標定得很高。都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行動,或者嫌麻煩而不付諸行動。


利用「嬰兒學步」的方法,你就會逐漸感到習慣了。實際地運用身體行動,你就感到身體產生的持續動力。

策略二;簡單記錄


記錄的效果在於能夠消除「隨意」的感覺,客觀地掌握現實。比如說我要節省開支,如果我只去便宜的餐廳或者買打折的商品,一個月下來我只是憑著感覺節約,非常抽象。只有記錄下自己的開支,才有確切的概念,知道自己哪部分超支了。


所以,記錄可以幫助我們客觀分析問題、減少不確定性,提高動力。值得注意的是,記錄不要過於繁瑣,比如打算減肥,就在體重計上貼上記錄表格,只填日期和體重。而且,堅持每一天都堅持記錄。


2.不穩定期(第8天~第21天):容易被影響


好不容易利用「嬰兒學步」度過了反抗期,進入了第二階段。就要逐漸難度提高到自己本來設定的程度,比如原來看計劃每天都一小時書,那麼現在就應該堅持這個標準。但隨著門檻增高,你常會出現以下癥狀:

在已安排好的時間內插入其他事情而荒廢計劃

因為加班或個人私事導致計劃中斷

因為天氣或突發事件導致多日無法持續行動

具體對策有以下三個:


對策一:行為模式化


簡單來說,就是把你想要培養的習慣化為固定的模式(時間、地點、做法)。我曾在《學會學習》中看到作者介紹的「外界屏蔽法」,他總是在固定的時間走進固定的房間,然後開始寫作。每當他進入這個世界,就能找回之前的激情,迅速進入寫作狀態。好比是一種創作型睡眠,身體在日復一日的行為下養成了習慣,就像做夢一樣,每當同一時間走進書房,就會自動進入"做夢"的狀態——寫作。

把習慣嵌入日常生活的節奏中,就能夠無意識地重複行動了。

對策二:設定例外規則


就算計劃再怎麼周全,想要一個月都遵守也是很困難的。因為很多突發事件會導致計劃中斷,比如被主管臭罵一段心情低落,或者聚會喝醉了沒法集中精神。這個時候就需要用「例外規則」來靈活應對。


首先考慮例外狀況

A:身體狀況——疲倦、提不起勁、感覺不舒服、感冒等

B:氣候——太熱、太冷、下雨、下雪等

C:預定事項——突然加班、聚餐等

然後考慮應對方法

A:以「嬰兒學步」的方式行動——只讀5頁數,或者只做5分鐘運動

B:替換——第二天加倍完成目標,或者周末預留時間,不做任何安排

C:設定特別的日子——「光明正大」地中斷一次,也是一種方法。

設定例外規則不是為了寵溺自己,而是讓計劃保持彈性。這樣,就不會因為沒達到目標產生自我厭惡感或無力感。特別對於完美主義者,這個方法能夠帶來良好的促進效果呢。


對策三:設定持續開關


「持續開關」是善於培養習慣的人為了能夠持續行動所設計的一些巧妙的方法。比如說,有些人在學習目標完成後獎勵自己一頓美食,也有人把自己的夢想寫在紙上激勵自己,有些人喜歡和朋友一起複習。我大學的古文老師,在準備考研期間,就通過向所有人宣布自己考研目標的方式給自己造成沒有退路的狀態,以此來逼迫自己不斷努力,


總之每個人的「持續開關」各有不同,不同的習慣也有不同的「開關」。「產生快感」和「迴避痛苦」都能夠在心理上產生動力。我們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的開關。書中也列舉了12中持續開關提供參考:

3.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感到厭煩


這個時期是「習慣引力」最後的反抗機會。你也很容易找各種借口放棄行動:

感覺厭煩提不起勁

感受不到培養習慣的意義

因一成不變而產生空虛感

都說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人不是倒在了黎明前的那個晚上。若想要順利地度過倦怠期,就要「注意變化」。改變環境或者利用不同的「持續開關」給計劃添加源源不斷的創意。


對策一:添加變化


如果一直持續做一樣的事情,人肯定會感覺無聊。所以你可以嘗試從兩個方面給自己一些變化:一是改變內容和環境。比如減肥時,你可以換一條跑步的路線,這樣不同的風景會帶給你別樣的感受。或者在閱讀時,古代的作品,外國的作品,現代的詩歌都可以交替看看。二是使用不同的「持續開關」,比如之前讀完英語,你會獎勵自己,現在可以換一種方式,參加英語沙龍,和老外聊天等


不過,在添加變化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輕易改變不穩定期所建立的行為模式和「例外規則」。


對策二:計划下一項習慣


在倦怠期中,你需要預先做好「思考下一項要挑戰的習慣,並開始擬定計劃」。這樣就可以建立習慣的連續性,按經驗來說,這樣不僅會提高現階段的動力,你也能夠以新的心情投入新的行動。就像有些人減肥成功後,就開始著手準備健身塑形。


計划下一個習慣時,你可以依據優先順序排列。原則是一次只培養一個習慣。太貪心將會導致失敗。

你知道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就必須將好習慣堅持下去。這些習慣就像指數函數,起步或許是緩慢的,可是一旦衝破阻礙,就是爆炸式地上升,帶來無窮的能量。有時候,你正是因為努力想要接近夢想中的那個樣子,你也一點一點變成了美好的模樣。而這過程,就是將行動堅持到底的過程。而所謂「堅持」本身,就是一種可以科學養成的習慣。明白了這點,你就可以和「三分鐘熱度」說再見了!


非常贊同 @vczh的說法。
做一件事情時,你應該給自己設定當做到什麼程度或者堅持多久後,給自己一定的獎勵,千萬別說要設定啥目標,給自己設定獎勵,這樣你就會本著這些指標去。

其實你會發現:
1、當領導考核KPI時,你可能是為了比其它項目表現得好(這就是激勵);
2、當領導給你打績效時,你可能是為了得S或者A(這就是激勵);
3、當公司給你年終獎時,你可能是為了這個錢錢(這就是激勵);
4、當你跑步時,你可能是為了里程數(這就是激勵);
5、當你堅持寫博客時,你可能是為了瀏覽量或者廣告費(這就是激勵);
6、當你在Github上開源一個項目時,你可能是為了star數量(這就是激勵);
7、當你在知乎上回答一個問題時,你可能是為了獲得贊(這就是激勵);

都不是為了啥目標,都是為了得到獎勵,你可能不太贊同我的說法,但沒關係,我就是這樣兒女為的。

中國人基本上沒什麼信仰,只信錢。


接受自己失敗無能的人生,直到某天被打擊後改過自新或庸碌一生也不錯啊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想要做成功一件事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基於這樣的信念,我們將之奉為真理,的確,堅持做一件事很重要,因為無論任何事情想要做好都需要不斷的積累和訓練。而總有那麼許多人,被貼上了」做事三分鐘熱度」的標籤,也有很多漫畫來諷刺這樣的人。

是啊,再稍微努力也許就成功了,我總是做不好這件事因為我堅持不了,我很容易就開始了新的計劃卻總是半途而廢,這樣的懷疑真的很要命,很容易就把自己定義成一個失敗者。我也是一個很容易開始做一件事情的人,當這件事情無疾而終,不乏一些周圍的人調侃,而最痛苦的莫過於對自己的責備,你真沒用,又沒堅持下去。我們總這麼說自己。其實,你對自己的定位比沒有做好某些事情本身帶來的傷害要大。
很長時間,我開始承認:我們對自己思想的掌控力遠遠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強,或者說,是很弱的。從生物學角度來說,基因會選擇編碼最有利於你生存的蛋白,而恰恰你要做某件事情需要付出很大的辛苦,從本質上你的身體是拒絕的,有些拒絕是潛意識中的,比如你想健身,可是走過雙杠你打算去拉幾個引體向上,而旁邊的籃球場激戰正酣,哇,還是先打會球,然後再來拉引體向上。打完球,你的身體會告訴你很累了,下次再鍛煉。或者,你會感覺內急,可是你明明過來的時候剛上過廁所了。真的,身體是誠實的,他就是不願意去飽受引體向上帶來的肌肉拉傷了,於是各種撒謊,在那時候刻意讓你的抗利尿激素少了。等雙杠離開了你的視線,你想回去的意願極大降低了。 所以說,原諒自己吧,如果總是沒堅持一件事,原諒自己是一種妥協,但是面對自然規律時的妥協不失為一種明智。
那麼,就任憑自己各種半途而廢,然後一事無成嗎?當然,不是。那麼我的建議是:合理得使用自己大腦對身體「微弱」的掌控力,有選擇性得在特定的時間段去堅持你當時最想做好的某些事。很繞口把? 首先,你不能太高估自己,你說,我能每天堅持看一篇文獻,看100頁書,背30個單詞,完成這些之後,我還能寫一堆代碼,跑了十圈,50引體,100俯卧撐。牛吧?是很牛的,如果有人能一直堅持下去,我很服氣的。其實,我覺得絕大多數人做不到。 你以為自己的意志力是無窮無盡的,其實,許多研究表明,意志力與你的體力一樣,會耗盡,同時也需要補充。一旦你用得太多,往往適得其反,也許你能三天都完成了那麼事,可是很可能後面十天你一件也不想去做。 那可咋辦?之所以你願意辛苦去堅持一件事,你是對自己期許了某些效果的,你很明白的知道,堅持過後你能在某些方面進步。所以,你每天要堅持做的事應該在當下的時段給你帶來顯著的某些進步,比如,我最近要考試了,我想考高一點,天天堅持看書,這是學生時代考前的常態,臨時抱佛腳其實有一定道理。 又或者,我最近學習某件樂器的熱情很高,那麼你趁著你的熱情,趕緊去學,你可能在半個月可以彈個曲子,你已經比那些壓根不會的強一點了。等你再有熱情想要重新彈彈樂器,你比完全沒有基礎的學得會快很多,這次的堅持會比上一個時段結束時水平更高。 如果你健身,一段時間你突然發現效果極佳,增肌很快,那麼你會趁熱打鐵,每天堅持,直到你到某個瓶頸感覺效果不那麼明顯了,你可以適當放鬆,也許會有某些退步,但是一旦你重拾熱情,很快會恢復之前的水平,然後極有可能有點進步。我自己就是從50KG, 以5斤為一個階段慢慢增肌到現在60KG,瘦子增肌和胖子減肥都很難,就這麼慢慢磨,終究還是可以達成目標的。 這些事情,在某個時間段你嘗到甜頭,就是給意志力加分的,你會進入良性循環。一旦有點力不從心,不要勉強,轉到其他更讓你有激情有進步的地方,然後把這件事迅速做到你之前沒有達到的水平。
以上的事情,多多少少是你的業餘愛好,那麼總有那麼一到兩件事情你是每天都堅持做的,這可能是你的工作或者專業,你以此謀生的技能,所以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去琢磨去勵練,並且把你多數意志力放在這上面,能取得成就自然給你的意志力加分,比如你發表了論文,自然你科研勁頭會上來。但是,假如有些沮喪,偶爾要灌些雞湯。對於這些事,每天都要有些進步是極好的。萬一遇到很大瓶頸,適當去旅遊放鬆一下我想也有好處的。
就這樣,慢慢和自己的「三分鐘熱度」妥協,或者我們講好聽一點叫和解。我們常說,堅持到底,一件事你暫時沒有做成不能算放棄,就像上面漫畫中的人,他沒有挖到礦石,他日後想起來再跑去鑿幾下子,就能有成果了。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是,你的「興趣」(興趣interest 英文翻譯還有利益利息的意思)會不斷變化,你能做的就是當你對某件事有「興趣」的時候努力去做,至於能堅持多久,可能你說不準,但是讓自己在你「三分鐘熱度」時段有收穫有進步,就夠了。 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你曾經的三分鐘熱度會給你帶來幫助,就像我曾經為了做兼職賺錢去考口譯,現在反而在閱讀文獻和撰寫論文時對我幫助最大。
還有就是,當你越大應該越懂得取捨,很多時候,只把一件事做到很好很好就已經很好了。
願每一個「三分鐘熱度」的你,在「三分鐘」來得時候都有收穫,有進步。。


分享一個最近正在摸索的新方法,找幾件有興趣的事循環進行。

三分鐘熱情的同學們應該再熟悉不過這樣的情節了。對什麼有興趣了,一開始滿懷熱情去入門,一般來說會著迷好一陣,並且各種意淫自己以後成為大神的牛逼場景。一旦過了進步大的初級階段,遇到阻力止步不前,熱情立馬削減一大半。
但是無論啥么事,都有個枯燥重複機械勞動的過程。首先,心裡莫要對自己的三分鐘熱情有沮喪情緒,因為一旦否定自己,離放棄也不遠了。先放在一邊,做另一件感興趣的事,充分利用自己三分鐘熱情期間的投入精神。等到熱乎勁過了,感到厭倦了,再換。
我一般是選三個不同種類的項目來循環,比如,我有段時間對練字感興趣,又有段時間對爵士舞感興趣,再有段時間對攝影后期感興趣。動靜相宜是最好,這個應該隨個人,但是感覺超過三項,精力會太分散。
大家應該都有體會,有時候做什麼事情到了瓶頸,一個勁的乾耗反而難有突破,放下一段時間以後再撿起來,說不定有新的斬獲和領悟。
我在想興趣這個東西是不是也是這樣,這段時間厭煩了,過段時間再做說不定又有新鮮感,而且不同種類的事物在鑽研的過程中,彼此互相啟發也不一定呢……
這個方法不一定對每個人都有效,我目前也正在嘗試,剛進行到爵士舞第二輪,歡迎加入。
祝大家跟內心的小魔鬼相處愉快(′?Д?)」


做事三分鐘熱度——這是一個關於執行力的話題。

沒有執行力的根本問題

我們既然提到了做事,不光是大家所認為我們平常的一些習慣和做事,是在生活中大家遇到的問題就會問: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原因在哪?

缺乏執行力的核心點是在於我們不能夠把這個事情推進下去,不能得到反饋,然後不能夠激起自己新的興趣點,這才是核心問題。

關於這個三分鐘熱度,各種地方都有介紹,但做下去你們沒有一個人做得到,原因在於它們沒有抓住核心點,所以在這裡面我要說的關於三分鐘熱度核心點裡面最核心的道理是在於你根本沒有能力去完成這個事情,而這個事情又不能及時的給你反饋,因而無法激發你的興趣持續下去。

如果出現這個狀況,對於你所做事情的持續熱度就會減低,這是年輕人的通病,為什麼?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我們本身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的構造以及大腦思維發育年齡階段,註定我們要不斷的對新鮮的事物保持新鮮感,去挑戰新鮮的東西,這樣會很快地轉移注意力和能力,但是你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狀態會趨於穩定呢?

這是因為經過了很多事情的磨礪和困難之後,人慢慢在大腦和思維裡面會形成一套體系,知道我現在應該幹什麼,不應該幹什麼,我要怎麼去做,這才是一個人成長的歷練過程,那麼你們會問,一思老師說的這些我們都認可,那麼大家接下來要問的問題就是如何去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如何提高自己,怎麼去做?

執行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首先第一個最容易的就是喊口號:不是立長志,而是常立志,好多人可能聽不懂,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常跟自己說我要幹什麼,幹什麼,自己喊一個口號,甚至有一些同學,行動力不錯,給自己設計一個計劃,甚至一些行動力很強的人給自己做很仔細的計劃,但是回過頭來看,為什麼你做不下去?

第一個有很多同學說我要做什麼什麼,但是我只要追問下去,這些同學就答不上來了。為什麼?他們都做了計劃呀!現在我們把他們的計劃拿出來看看,「我今晚要背英語單詞」,「我今晚要做數學」,甚至我做的很仔細,「9點到10點背英語單詞,休息五分鐘,10點到11點,做數學習題」,都是做這樣的計劃,聽上去很不錯,但是根本無法執行下去

那麼如果是我,會繼續往下問:

背什麼單詞?

要達到什麼效果?

具體掌握到什麼程度?

這裡面背英語單詞的關鍵點是什麼?

數學題做哪些內容?

哪幾個公式?

掌握到什麼程度?

這些大概你們基本不知道,所以你們的計劃通通不能用,接下來你們對於這些事情做的那些計劃根本沒法看,沒有一件事情能持續,因為事件的道理,原因和以及你的思維能力,都不具備,你根本沒有仔細分析過這個問題,最後陷入的結果是常立志,導致只會喊口號,你所定的所有計劃和所有行為方式,所以經常看到的關於三分鐘熱度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養成習慣,做好時間安排計划去做這些事,所以當你真正去做的時候困難重重

所以我們總結為:

1、 喊口號,不去做。

2、 遇到困難感到乏味就想退卻。

3、 不去想為什麼。

基本上我感覺到很多同學結果就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干不下去,或者我為什麼三分鐘熱度了,有很多同學簡簡單單就給自己歸結成一個字:懶,之前我不斷的給你們說過,你們看問題只是看一些現象,懶是你們產生問題的現象,絕對不是本質,有很多時候你們面對這些問題,遇到困難你們感到乏味,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們自然就退卻了,不管是行為上你們說退卻,有人說不會,為什麼不會?因為有些制度,有些規則壓制他,但是他在他心裏面是不是就沉浸在那一種像打遊戲一樣的狀態,比如:我一定要把你干下來!我一定要把你打死這種狀態裡面?

讓你真正持續做一件事的驅動力究竟在哪裡?

因為在這個混亂下,面對這些問題,面對這些挑戰的時候,我們有的時候的退卻和這些行為方式,它產生原因的根本是在於我們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沒有能力,有一套方法去了解這件事情的運作方式,沒有能力去搞定這件事情。

1、有積極反饋

當一個人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非常清楚地知道他會如何發展,就像打遊戲通關的時候,你們知道下一關有什麼,下一節點是什麼事情,應該按什麼邏輯來,按什麼時間去做,有幾個同學會把這個事情搞不定的?你為什麼在這個事情上面你非常清楚這個事情的完整的所有環節所有的步驟,所有的邏輯關係,在這裡絕大多數同學是知道可以去搞定它的,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如果存在這種狀況,你們會享受這個事情的樂趣,你們會覺得搞定這個事情有成就感,其實對於你來說已經胸有成竹,它的樂趣不光是克服它的樂趣,你還會有一種成就感,在這個上面你們為什麼不會三分鐘熱度呢?是因為你們真遇到困難的時候搞不定,有的人說沒興趣了,全想清楚搞清楚的東西早沒興趣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我舉個例子:魔術師,每天練魔術,他練出來為什麼要表演,他對於這中間的結果都清楚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的反饋結果你的興趣點其實不在於事情本身,真的有誰的興趣點在這個事情本身上?很多時候你的興趣點像我們所說的最大的口號:人要有夢想,我們要有追求,但是這個夢想,這個追求中間的過程所有人都告訴你充滿了痛苦與孤獨,充滿了鬥爭和矛盾。那你為什麼去追求?你為什麼覺得有巨大崇高感和成就感?這個興趣點不是簡簡單單來源於過程,而是來源於完成這個事情做成的成就。

所以在這裡面當你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你之所以不能去支撐它,很多人說人要有夢想,這個夢想就是讓你有像追女孩一樣,不斷的分泌腎上腺激素產生性衝動,不斷的去追女孩的過程,這件事情只能告訴我們說用理想,用夢想不斷去點燃你心中的激情,那個腎上腺激素支持你往前去走,所以遇到困難的時候,你通過那個看不見摸不到的,對幸福憧憬的興趣點來支撐自己往前走,而實際上我們三分鐘熱度的原因在於遇到困難與乏味時沒有能力去解決,這個沒有能力很多時候在於沒方法,處事無法的人很多時候的表現就在於沒有能力,而這個方法從哪裡來?從我們的思考當中得來,只有透過對事情本身的分析和把握,在頭腦中形成理性梳理,我們才能有方法去解決這類問題。

2、有條理清晰的方法和步驟

很多事情我們有目標,有計劃,但是堅持不下去,這個跟我們之前說的狀態是一樣的,我有了目標,計劃,但是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這個目標和計劃不是非常的清楚。

我們只是喊一個口號,或者只是對自己下一個命令,但是實際上我應該達到什麼程度,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像背單詞,我到底用什麼方法,是不是背一個詞根我能記住多個意思,我可以通過一組詞列來尋求這一個單詞片語或者是這一列信息量的收集,這才是我們要去搞定的核心內容,如果是純粹機械記憶,哪怕我給你四十分鐘,你也記不住什麼單詞和內容,這是我們在思維邏輯上無法通過重複和機械工作中去產生強制記憶的過程,你們小時候能背課文,我想問你,你三年級背的那些課文誰還記得?

所以很多事情有目標有計劃, 但是我們堅持不下去和執行不下去的內容是在於我們真正的思維能力和體系上面沒有達到這樣的能力,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往往有三分鐘熱度的人長期持續下去,他的能力一定高不到哪裡去,無論是他的關注度,集中度,耐力,他跟常人來比一定會差很多,說白了這種人註定是loser。

然後我們再來看,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但是真正做起事來很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個大家有感觸吧?

為什麼很多事情你只能停留在意淫的階段?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核心的關鍵點在於我們做很多事情感覺到輕鬆和我們說起來輕鬆,實際上是等於我們還沒做的時候,也就是說意淫階段,想的時候覺得挺好的,甚至有的時候還能想出很多的計劃,你還能想出很多的方案,但是真的你去做,為什麼搞不定?

因為你所意淫,所夸夸其談的,所去想的問題的構築節點是構築在非常有把握的情況下嗎?不是吧,是因為你們從自身,自我出發的,就我們認識世界的東西都是從自我的狀態出發,在這情況下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是從我的主觀意識來想問題,那麼在這情況下你想出來的問題不包括中間的變數,不包括很多的結果,所以在你做的過程中發現這個事情原來是這樣做的,原來是那樣想的,所以在這裡面我們去看待是屬於你根本處於不了解的狀態,你不了解必然會難。

在這裡對於這個問題的節點和正解我們說過,這就陷入了眼高手低的狀況,在這一點我們也提過,不論是誰都會跟你去說,我們首先要去做,但是如何做?誰生下來都沒有積累,誰都會面臨第一次,誰做事都會出現這種狀況,關鍵問題是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去做,要解決問題,它是要方法的,我如何去做?我如果去搞定我沒了解過的事情,這個事情是怎麼搞定的?有人說不斷的實踐,是啊,不斷的實踐是一種方法,但是你要記住人有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是不會讓你去實踐的,有很多事情只有一次的機會。

這些優秀的人,有經驗的人回過來言傳身教跟你們首先會跟你們說的是態度上的我們要去做,因為在這裡很多人就遇到困難就三分鐘熱度,我就縮了,但是實際上到最後還是要做,那麼很多人沒跟你講清楚的是,在這些人他們在做的過程中是用他們行為和思維上面的思考方式和之前積累的經驗,把它養成指導自己行為模式的一種思維方式的標準面對新事情的時候它會按照1是什麼,2是什麼,條理怎麼分析,對待這個事情我怎麼去處理,中間過程我會看一些方法和變數,然後我應該關注這中間過程有哪些指標,我應該最後去怎麼得到結果,每一天面對新的事情,都不可能做過,我們每天都是生活在新的世界裡,我們沒有能力學會處理每一件事情的原始的方法,但是我們可以學一些思維方法。

最後一點:當你真正做事的時候,你基本上是干看著,腦子空空的,你看到一些東西的時候你根本不去思考,你就是養成這種習慣,你就是眼巴巴的看著,不去做,為什麼?這種現象在年輕人身上絕對常見,你們這個時候是不是腦子裡就是空空的?你也沒想過應該如何做,我應該怎麼去做,沒想過這個事情從開始到發生這中間有哪些地方需要關注,應該去關注哪些點?你們只能回答我不知道,然後我問你什麼,你就回答我三個字:不記得,所以在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就是感覺根本什麼東西都想不出來,那麼在這裡面你想不出來你想想:當你處於這個狀態的時候,你怎麼可能會有熱情,會有方法去解決它。

綜上所述,

第一,不是立長志,而是常立志,根本就是喊口號,其實你根本搞不懂這些問題。

第二,遇到困難感到乏味就退縮,不說行為上退縮,有時候壓著你,有些同學為什麼上課讀書一直被壓著,是根本你就沒有感覺到讀書的趣味,你根本就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過程,

第三.很多事情的計劃和目標執行不下也是因為你對這件事情不了解,你制定的計劃根本不是有針對性的,你根本就不能收穫到反饋的興趣點和好處,然後真正做事的時候感覺到自己什麼都會,真正做起來好難,因為你根本不了解,不會做,你實際上是一個意淫的階段,然後是想減肥控制不住,想戒擼控制不了,這個戒斷的原因是一樣的道理,你面臨的時候,因為你總是處於誘惑的狀況下,其實這些東西對於有些人,你說能戒斷和不能戒斷的人大家去總結,都會去覺得意志力強,你們會得出形而上的,請問各位同學,你們說能戒斷和不能戒斷的同學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各位同學說一下

第一個沒有時間,就是充實和不充實,脫離那種環境,這是一種方式, 首先在你能夠做自我戒斷的時候,你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或者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在這裡面你的思維體系能夠灌輸的東西是你非常清楚的知道,而不是說喊個口號說我要戒,我也不知道我的問題出在哪裡,所以通過這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在這裡面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所有的問題在這裡面的核心點首先我們要具備第一個能力是我能夠知道,我才知道我們如何去做,這才是我們最核心的點。

不是說我們做一個計劃,就能去改變,為什麼你們做了這些東西還是改變不了?因為第一個前提你不具備這樣的思維意識和能力,你無法去做到我知道。

我們面對一件事情從它的開始的原點,如何開始這件事情,人跟事都是一樣,我們要進行定位,要進行邏輯梳理,定位軸和邏輯網,我們對於這中間的過程和順序要能夠去把控,我們對時間管理和安排要能夠去制定計劃,然後中間的變數和信息收集,我們應該如何去處理,通過這些內容我們最後才能制定方法與執行的條件,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最後怎樣跟人溝通,去表達與執行,這是我們灌輸思維體系的一套內容和核心的東西,我們想通過這個課程告訴大家,真正面對事情和問題的時候,起碼我要知道我應該如何去想,如何去做,哪怕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真正的實踐的能力和條件是什麼。

我在實踐的過程中要找到什麼方向?

我應該如何能夠去對這中間產生的問題去分析?

每一次我是不是都要按照一些方法和套路?

怎麼去找規律?

我這些規律每一次都要用一些什麼方法去找?

我們分析了那麼多,真正在思維體系上解決問題和面對問題的時候我們所具備的的能力究竟是什麼?強者與弱者所具備的能力區別就在於此。所以在面對困難時,我們的關注點應該是:

1、 能不能把這個問題想清楚?

2、 在這個想問題的時候我是不是能夠有一套成熟的思維方法?

3、 我能否習慣性地用這些正確的思維方法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

因為這些東西是指導你以後做任何一件事情的習慣和標準。

最後你們問我有實際解決的方案,在我們做事的時候,三分鐘熱度是我們呈現的狀態,不是核心點,我們希望把事情做好,我給出如下建議:

第一、 面對所有的事情要對它進行認真的分析,中間的過程和各方面的需求和自己的定位,你首先要對這個事情進行完整的分析,不管你泡妞、學英語,還是上班,首先你要對一個事情有一個完整的分析。

第二、 我們如果想把這個事情做好,在這個分析之後我們應該對這個事情去做一些邏輯思維的導圖,進行一些遞推和演繹。

第三、 我們要對這個事情的過程進行反思,在中間我們要按同樣啟動的這樣的程序對它進行思考,最重要的事後,我們要進行相對應的總結,這裡面我要說一個研究的課題。

分享前一段時間看到哈佛大學教授的一個演講:

對於人的大腦皮層掃描,一共是做了1300多例子,發現人是在吃虧的時候學習,吃虧是什麼,按英語來說,它是一個過去式,你已經吃了虧才會去想,人學習的最大兩個過程:第一是事前,一個是事後,人在真正執行的過程中沒有學習能力,人只有在前期學習和後期的吃虧和總結的時候才有學習的過程,才會去積累思維體系上所構築的內容。

所以我們古人已經有了兩個經典的說法:

1、三思而後行

2、一日三省吾身,省是反省,省視自己,它是讓自己對自己一些行為的過程去進行思考,學習的階段。所以在這裡你們可以看到思維體系對人成長的幫助有多大,為什麼叫吃一塹長一智。

所以我們需要這些思維體系讓自己去構建,讓自己找到我們的思維能力,然後我們

在這個中間清楚的找到我要做什麼,因為我們面對的是真正的事,這些事逃得掉,躲得開嗎?所以我們實際上面對事情要進行思考,總結,像我們今天說的三分鐘熱度根本的問題是:

1、 我對於這件事情沒有深刻的認識。

2、 對於這件事情我們沒有方法去做,沒有能力去解決,

3、 我們在這個事情上面沒有收穫,沒有好處,才會產生興趣的轉移,無論是對於做事的三分鐘熱度還是戒斷的執行,其實真的不難,因為優秀的人才他們身上沒有這些問題。

  如果覺得本文太長,大家可以去聽取本節公開課的錄音-&> 喜馬拉雅-聽我想聽

公開課QQ群 456139145


謝邀。很久沒用心回答了,希望對你有用

給出3個對我效果不錯的認知
1. 熱情起來熱情消退,去順應它,而不是抓住它
2.小目標即是小滿足感,大目標則是挫折感
3.長久堅持靠的不是熱情,而是忍受枯燥的能力

第一點,去利用三分鐘熱情

我花了很長時間去改善和克服三分鐘熱度,但是都失敗了,我放棄了

我的行為模式傾向於對新鮮感的事情有很強烈的熱情與動力,最開始效率很高,但慢慢的興趣熱情就消退了,於是我想要停止,放棄與離開

我現在有點對自己三分鐘熱度處於一種接納的狀態,當熱情來的時候,我會好好珍惜,充分的享受它帶來的專註和快樂,它消退時我就離開,我可能會換一個別的,也不強求自己在熱情消失時堅持和忍受

三分鐘熱度它就好比一部電影,看的時候很開心,但知道1小時候它會有結束,就會更珍惜與活在當下,當然放下並不是從此不管,因為三分鐘熱度也會再次被喚醒,我需要的只是等待它再次來臨

我是個隨性的人,我培養多種愛好,畫畫,唱歌,健身,讀書寫作,打遊戲,我的三分鐘熱情去到哪裡,我就做哪件事情,直到消退,然後換另外一件事,從不斷的更換中我持續的感到熱情,從長遠來看,我多項技能都得到持續提升

刻意練習對我並不適用,可能順勢而為更適合我,當然工作除外,畢竟有績效在壓著,我可以做一些自己很討厭的事情

第二,小目標即小快感,大目標即挫折感

三分鐘熱情的人,哪裡來的熱情呢?很大程度來源於他們對美好結果的幻想,比如我剛開始畫畫,就想想自己能夠畫出像誰誰誰那樣的畫會多酷炫,我開始健身就幻想自己有健碩肌肉的樣子,這樣的願景能不有熱情與動力嗎?

但是慢慢發現自己的畫還是很爛,肚腩還健在,這個時候再想起動力之源,那些畫面就很受挫了,現實與理想相差太遠了

這個時候需要忽略美好願景,儘管它很誘人,應該關注拆分的小目標,比如具體到,我要明白Photoshop的鋼筆壓力是什麼效果就算完成任務了

這是一道經濟學的題目,如果關注大目標,好處是可以帶來強烈的美好熱情,壞處是很快這些熱情變成了挫敗感和自責,表面的糖衣裡面的毒藥

關注小目標,壞處是它帶來的熱情少,但好處是它可以真真切切的完成,從而收穫一點點滿足感,反覆完成小目標就反覆收穫滿足感,這是它的好處,有點像一輛每次只能加一升油的汽車,每走一段路就加一次油

這個方法讓自己不斷收穫甜頭,以便持續上路

第三點,堅持靠的不是熱情,而是忍受枯燥的能力

這是動機在杭州關於三分鐘熱度的一個觀點,很有啟發,以下部分為轉載

你好。你可能高估了興趣愛好的價值。你所看到的那些每天早起背誦英語的人、每天堅持跑步的人、在寒夜中蹲點拍攝星空的人,他們能夠堅持,不是因為他們有這樣的興趣愛好,而是因為他們有忍受枯燥的能力。

我們這個時代,興趣愛好是一件被過度美化的事。興趣愛好常常被當作激情、活力、堅持、乃至成功的代名詞。以至於當有些人覺得自己過得不夠好時,第一反應便是:我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

於是他們讀詩、學佛、看文藝電影、徒步旅遊或者跑馬拉松,但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其實不是興趣愛好本身,而是它所能帶來東西。他們總想用興趣愛好來換點別的。

換點什麼呢?有些人希望通過一個牛逼的興趣愛好,來讓自己「與眾不同」;有些人想通過一個文藝的興趣愛好,來尋找生活的意義;有些人想通過一些清高的興趣愛好,來逃避世俗成功的焦慮。更多的時候,興趣愛好提供了這樣的幻想素材:我現在混得不夠好,是因為我還沒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我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我一定會變得金光閃閃,一掃現在的頹樣。於是你到處尋找,到處嘗試。

可你的潛意識知道你真正想要的,不是投入和專註現在的事——就像這些被興趣愛好驅使的人一樣——而是投入後的成功。它看出了這種矛盾背後的虛無,所以就勸你早早地放棄了。

這麼說來,興趣愛好很像一個壞脾氣的姑娘,你向她索取什麼,她偏不會給你什麼。你只有臣服於她、奉獻於她,有一天,她才會給你一些意外的回報和驚喜。這背後考量的東西很俗,卻很真實,就是,你到底是真的愛她,還是只想經由她,靠近她的閨蜜。她能感覺到呢。

你所追求的興趣愛好能感覺到你的愛呢。你應該問問自己,如果興趣愛好沒法給我帶來好成績、好工作、好生活,甚至沒法讓我看上去與眾不同,我還會愛它嗎?

也許你要問,那興趣愛好有什麼用呢?

金庸武俠小說里有很多高手,但絕頂高人是一位掃地僧,這並不是偶然。對於其他高手來說,武功意味著功名利祿、江湖地位,至少也是行俠仗義的能力。但是對一個不問世事的掃地僧來說,武功真沒什麼用,跟日常掃地沒啥區別。正因為沒用,他才不用焦慮要練得多快多好或者要堅持多久,他才能練得好,他的成就才高。

生活並不總是充滿激情和樂趣。如果你沒辦法通過尋找某種興趣愛好來找到某種激情,不如就做你能做的最簡單的事,並把它當作一種修行。就像僧人早起誦經掃地、農民下田插秧、工人開動機器、學生背誦英語,一個匠人戴上眼鏡,擺弄起手中的工具。你可以說,他們在做他們有興趣的事,也可以說,他們不是,他們只是在生活。

這種生活,需要我們去忍受簡單和枯燥,沉下心來,願意停留在所做的事中,成為一個最平凡不過的普通人。任何高超的技能,都需要經過長期枯燥的技能訓練。這種枯燥的訓練,不是簡單的時間的堆砌,還要我們去反思、總結,親近我們所做的事,了解它背後的機理。有些事,是做著做著,才成了你的興趣愛好的。即使這樣,也不要期待這些興趣愛好讓你看起來毫不費力,只是,它會讓你的付出有意義。


慢慢破,先嘗試5分鐘,下次再來10分鐘,下下次堅持20分鐘,下。。。下次堅持1月。
就是這樣破的你造嗎?
葵花寶典都給你了,你若還是不自宮。
靜等破毛。


打雞血這個事兒,除了用錢,還可以用別的。

做事情三分鐘熱度怎麼破?

比如女孩子買衣服,原本一年買二十件,達到某個目標,買三十件這樣。

減肥減到多少斤,找男神當眾表白什麼的。

做一個日曆表貼牆上。

把目標發到朋友圈。

會有一群人基於「鼓勵」「看笑話」「打臉」的不明目的監督的。


完不成剪光頭、跑一萬米什麼的,大家特別喜聞樂見。


再找一個有類似目標的豆瓣小組或者QQ群加入,大家每天刷進度,會形成一種沒完成沒臉見人的錯覺。

或者找一個親密戰友,每天比拼進度,也會讓自己有壓力而硬著頭皮抗下的使命感。


加強自己對完成目標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加強目標的公開透明和群眾狂歡效果。

最後會有一股大力迫使自己向目標前進。

達成「任務綁架」效果。


每三分鐘停一次,下個三分鐘繼續開始


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想來想去,也只想到了一碗毒雞湯,也可以說是心靈砒霜...主題就是

三分鐘熱度就有三分鐘收穫

在我高二下半學期之前,學習成績還算不錯,學校也算是邯鄲市重點學校吧,後來從高二下半學期開始,慢慢的下滑,尤其是期末考試,就是從校前200跌倒校1000那種。後來我當時班主任就找我談話,問我原因,我當時也是年輕,真的以為除了高考毫無出路的那種,對這種情況我也很煩躁,就跟老師說,我這人就是三分鐘熱度,就好像這段時間對英語感興趣,就不管別的學科了,數學能差到不及格,下個月又對物理感興趣了,就又不管英語了,就這樣,慢慢就成績下滑了。後來因為某一些原因,就一點都不學習了,也是很煩躁。然後我當時班主任就跟我說了那句話,就是說不怕三分鐘熱度,三分鐘熱度就有三分鐘收穫。我當時一聽,就豁然開朗。然後就是到了高三開學,我們班主任就第一個找到我,提醒我,還記得我跟你說過啥么..我說記得,結果第三天,我就不上學了...後來就是一整個高三都沒去上學,其實當時連高考都不想參加了,還是我們班主任幫我報的名,錢也是他給墊的,我就覺得不去不好意思,就去考了,考了400出頭,到現在我回去看我們老師,他還覺得可惜,當時要是跟著學下來,沒準成績會很好也說不定,還跟我說,沒想到他那句話成了我退學的理由...

沒錯,其實就是因為他那句話,我才選擇不上的,因為我一直覺得學習不適合我,他說完以後我就由著性子來了,對什麼感興趣就去幹什麼。不上了以後,先是找了一份修理複印機的工作,也就是學徒,跟著幹了三個月,等到能獨立出去幫人修理沒問題了,我也就撤了。後來找到了一家酒吧,在酒吧又幹了三個月,酒量就是在那練出來的,原來真的是,一杯啤酒就撂倒,在那那段時間真的是每天都吐,吐到沒有東西可吐了都,後來就好點,在畢業聚會的時候,就能走一輪了

。再後來就看酒吧那些駐唱歌手,抱著吉他自彈自唱,覺得特帥,就辭了工作,在家自學了一段時間吉他,也是蠻任性的。

後來參加高考嘛,400剛出頭,也是啥都上不了,就考慮考慮去了大專,學了畜牧獸醫,那兩年真的是放縱..每天也是渾渾噩噩的就過了,到了實習的時候,去寵物醫院嘛,到了才發現,啥都不會,但是又沒辦法呀,後來就是又跟著醫生屁股後面好好學了兩個月,打針輸液開藥都沒啥問題了,後來醫生就讓我跟著進手術室了,那個時候我才發現我一個致命的問題,暈手術刀,一進去就不行了,冷汗嘩嘩掉,後來沒辦法,就幹不成了呀,就換了上一份工作,就是寵物訓練。這個也是學習到了以後,才越發的感興趣,剛開始也是啥都不會,就只能鏟鏟屎遛遛狗喂喂狗,更像是一個飼養員。後來也是,就跟著師傅屁股後面看,幹啥都跟著,也是摸索出了一些門道,自己也開始訓練當時我自己養的那隻小比熊,後來挺偶然的,我出門訓練的時候,讓我們老闆碰見了,覺得還行,就跟我那師傅說,好好帶帶。過了能有半個月吧,就是公司接了部戲,純動物的,叫麥兵兵,主要就是豬狗貓還有鸚鵡,訓練一些動作,也是給我機會,我就跟著去了,當時是在廣州,後來轉場去的深圳,也是到了那以後,高強度的訓練壓力,才讓我真正學的多了一點,當時我跟我師父倆人,訓練八頭豬,要求在半個月之內,這八頭豬要學會坐卧等待銜取還有隨行,還要做一些列的脫敏訓練,比如說穿衣服還要化妝,文身等等。這些整的壓力賊大,後來因為忙不過來么,就分成兩個組,我帶一組師傅帶一組,他先去了深圳,我這廣州那邊頂著,也是開創了一個先河吧,我們之前拍攝的時候,動物都歸道具組管,就是說動物本身在劇組,就是個道具,我們這個戲開始,就專門設立了一個組,就動物組,也就是地位上來了。相應的我們的地位也就上來了,人人見了都喊老師。這段經歷也就是我唯一說得出口的了...

就是說,我這些經歷雖然都沒啥可提之處,都乾的不是很出彩,畢竟三分鐘嘛,但是我想說的是,這些經歷確確實實對我有些幫助,比如修複印機,我在寵物訓練的時候,公司有一台複印機,壞了,正好是我學的那類型,我就能獨立修好,給老闆省了好幾百,就刮目相看了,酒吧那會就不用說了,酒量現在說不上好,至少不會佔杯倒。獸醫的那段,雖然不能去治病,但是自家狗出現啥問題,自己能先知道點,不用到醫院兩眼一抹黑,醫生說啥就是啥,訓練的那段,就是我能幫助一些人解決這個養狗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我現在的女朋友,就是我原來一個客戶,我給她狗訓練好了,慢慢的就...唯一糾結的就是,他現在每次都管我要錢,因為當時是客戶,還收了好幾千塊錢呢...

所以我想說的就是,三分鐘熱度未必是壞事,你有這三分鐘熱度是好事,重要的是,你在這三分鐘里能學到多少東西,我也沒想著在某一領域能呼風喚雨,估計我也沒那能力,但是我只要能在這三分鐘裡面努力學習,學到的東西就是自己的了,對未來肯定會有幫助。


夏天剛到,很多朋友都在忙著健身塑形。

仔細觀察下來,他們健身的結果一般會有以下幾種:1、開始很起勁,幾天之後一切歸零;2、階段性放棄再繼續,然後循壞;3、堅持成習慣,練成好身材。

為什麼同樣做一件事,有人成功了,有人卻是三分熱度?

除了健身,學習和工作同樣如此。

報名了英語課程,一年之後,有人不僅通過了雅思,還能和外國友人談天說地;有人卻是刷著手機App,依然從首字母「A」開始背單詞。

總之,下決心很容易,堅持到底卻很難。

其實,那些堅持到底做成事的人,也曾有過三分鐘熱度。只不過,後來他們找到了自己的節奏,自然而然地就把事情做成了。

這就是如同《做事的常識:事情一來,馬上就知道怎麼做》一書的作者小倉廣。他曾經也是一位意志力薄弱的人,後來他花了五年的時間,檢討並修正自己,從而達成了很多目標:

一年內成功減掉二十三公斤;

三年內每天在電子報上發表文章,讀者突破五萬人;

四年內寫完二十本以上的書……

《做事的常識》一書不僅提出掌握做事的常識,擺脫三分鐘熱度的觀點,而且詳細述說了做事的三個關鍵習慣:開始、堅持和重複。

作者用近200頁的乾貨內容,以自身的實踐和經驗,從心態和行動兩個角度,為讀者詳細介紹了做事失敗的原因以及培養三個關鍵習慣的實用小技巧。

根據三分鐘熱度的現狀以及書中內容,分享以下拆書筆記:

一、三分鐘熱度的原因:

1、遇到干擾就分心。

新媒體時代,一部智能手機輕輕鬆鬆就能讓人浪費一整天。

手機一響就被干擾,做事沒法專註,進度就會落後。進度一落後,你就會產生壓力。一有壓力,就容易過早放棄。

2、試過一次就放棄。

人都喜歡簡單的工作,然而,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會遇到困難的時候。

比如,減肥的朋友肯定遇到過,無論怎麼減,體重就是減不下來的情況。比如,考級的朋友肯定遇到過,無論怎麼努力,分數總在達標線下徘徊的例子。

遇到困難,如果不願意思考解決方案,只喜歡找理由安慰自己的話,停滯不前帶來的沮喪,很快就會讓你放棄。

3、負面思考。

著名的「半杯水理論」是說,面對眼前的半杯水,負面思考的人,會傷心地說:「只剩半杯水了」。

作者用這個理論說明,一個人面對問題的態度,決定著一個人行為,也決定做一件事的結果。

如果你對一件情的認知是負面的,那麼,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你做事不會成功的結果。

二、擺脫三分鐘熱度的三個關鍵習慣。

1、開始。

大多數三分鐘熱度的人,開始做一件事,往往是跟風式的人云亦云,很少從全局上去考慮事情執行的難易程度。一旦迷茫起來,就會很容易放棄。

沒有真正的開始,任何事都做不成。那麼,怎樣才是真正的開始?

書中建議,將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的小計劃,一步步開始執行。比如讀書,可以分解為走進書房、拿起一本書、翻開一頁書。比如健身,可以分解為去健身房、走上跑步機、跑起來。之前讀過一本《微習慣》的書,在分解目標方面有一定的相通之處。

總之,把你的目標分解越詳細越簡單,開始的效果越好。因為小事更容易開始,一旦開始,就會很容易完成。一旦完成,就會獲得成就感。一旦有成就感了,你會很容易堅持下去。

2、堅持到底。

關於堅持,我認同書中作者所說,堅持不是硬撐,而是有方法和技巧。

分心,是不能堅持到底的一個重要原因。書中建議:拔掉網線或者讓你身邊的人成為糾察隊。

不得不承認,智能手機很容易讓人分心。做事的時候,把手機調成飛行模式,有助於我們專註於眼前的事情。

你甚至可以請身邊的人監督和幫忙。比如加入相應的團隊,一起健身和讀書,一群人一起堅持比一個人堅持容易多了。

堅持很枯燥,把堅持的事做出樂趣來,會有助於我們堅持到底。

畫出做事的流程圖,能讓我們掌握做事的節奏,了解事情的進度,把困難的事做出樂趣來。

比如,寫書評的流程可分為:閱讀、寫讀書筆記、頭腦風暴列大綱、寫初稿,修改,完成發布。如果你沒有一定時間和閱歷的累積,一開始就想寫出書評來,那麼三分鐘熱度是常有的事。

按照進度,每完成一步,就前進了一步,離目標越近,越能讓我們產出愉悅的心情,從而有利於我們堅持到底。

3、不怕重複。

這裡的「重複」,並不是簡簡單單的複製,而是調整自己的腳步,換個方法,再來一次。

做任何事,都沒有一蹴而就的。一次失敗,很正常,關鍵是,我們要從失敗中不斷思考和總結,從而做出積極的修正,重來一次。

一次健身塑形失敗、一次考級沒過分數線、一次書評寫不好,沒關係。

關鍵是珍惜每一次重來的機會,不能因為相同原因再失敗第二次。在不斷重來的過程,不斷進步,堅持到最後一刻,徹底擺脫三分鐘熱度。

結語:

養成三個好習慣,掌握做事的節奏,擺脫三分鐘熱度。從而,讓我們煉成做事的手感,不斷達成目標,把事情做出成績。

-End-


無非就是懶,我也是這樣……


反對一大堆教題主怎麼改變這種習慣的答主!!!


有時候習慣真的太難改變了,不是看了方法論就會就能夠實踐,也不是補了兩口雞血就能夠一直激情下去,大多數的理性終究敵不過感性的慢慢滲透,何況是硬要改挖一條河道?

題主既然三分鐘熱度,硬要改成耐心持久型的,本來就是改變了原本的天性,想要維持耐心也比一般人消耗更多的意志力和精力來維持,還會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我們對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能夠說內心的人適合什麼工作,外向的人適合什麼工作。如果硬要改變一個外向的人去變的內向或者內向的人變得外向,當事人其實本身是在積累負面能量的。

題主如果是從事工作,可以考慮去找不斷出現新的挑戰或者訊息的工作,來不斷應對性格裡面洗好新事務的特點,做項目可以多做短期項目,在熱情消耗空前就結束並投入新的項目,往這個方向難道不是更適合題主嗎?

現代社會文明的體現之一就是包容性廣的,並沒有完全統一的標準,當穿這雙鞋子發現太擠的時候就應該綜合考慮換一雙適合自己的鞋子,如果還是要削足適履的話,就看目的是什麼,削足適履之後的痛苦與收穫和換一雙鞋子那個更大。


三分鐘熱度嗎,那就讓事情在最好的時候消化掉就結束吧。何必要等它過期呢。

我想把我一個朋友寫出來的日常回答你吧。

【我前幾天從放了很多雜物的衣櫃里把照相機掏了出來。

前年二月的時候大概想要成為那種能拍出很多文藝的照片再配上好看文字的女孩,從朋友那裡借走了他的相機,順便在微博寫下人生那麼短,總要多嘗試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誰願意一成不變的活著呢。

突然發現這是前年的事我也有點震驚,當時發完這個微博覺得自己也就學完攝影了。

最近因為健身卡快到期的原因,久違的去練了一次瑜伽,回來以後意外的發現自己挺喜歡這個運動,第二天趕緊賣了運動鞋運動服還有瑜伽墊,打算好好拯救自己,樣子看起來像個剛剛辦了卡的人。畢竟一年前我信誓旦旦要瘦成剛進大學的樣子,現在卻比辦卡的時候還胖了八斤。

說起這個,上周我的練琴卡也到期了,二十個小時,時效三個月。直到上周六還有十個小時沒有練完,於是下雨天故作堅強的爬起來去練琴,最後是沒有目地在琴房待了三個小時,練到最後已經開始玩起陰陽師了還不肯回去,大概不肯接受這件事情就這樣過期的事實。


去年十一月的時候迷上了日本偶像,正值最熱情的時候為了能第一時間看到他們的節目於是開始學習日語。用各種五彩繽紛閃閃發光的小貼紙做了學習計劃表,找了很多相關的學習視頻。甚至專門詢問了曾經是日語專業的同事怎樣才可以更好的學習日語,我們兩個下班後還神神秘秘到奶茶店探討關於學習日語的事情,聊到開心的時候還計划起哪天要去日本旅遊,這樣什麼都不用愁。

計劃表還貼在書桌最顯眼的位置,除了前三天的格子里工工整整的打上勾就再也沒有進展,想著該補的番也已經補完了,新的節目乾脆等字幕組出中文字幕再看也不過遲個兩三天。日本旅遊的話至少也要攢到錢再去,於是又這樣心安理得地度過好幾個月,等著這件事過期後丟掉。

每件事都是過了最佳賞味期限之後我才想要一口吃掉。

就像買奶茶的時候都會被提醒兩個小時內要喝完,不然就會錯過它最美味的時刻。我常常買完後喝上一口就把它閑置在那裡,等到四五個小時候過去,裡面的珍珠開始發黏,我才趕緊把一整杯一口氣喝光,然後再嫌棄如果新鮮點會更好。

人在發現自己的即刻興趣的時候就像在逛超市的時候會突然看到自己很想要買的東西。

看到牛奶就想著自己可以在每個早晨喝上一杯再開始愉快的一天,看到各種各樣的零食就希望在突然嘴饞的時候不會因為沒有吃的而難受,看到蘋果就買上五個十個想要自己過更健康一點的生活。

到後來卻發現早晨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喝一杯牛奶,零食放在箱子里永遠等不到自己最想吃的時刻,買回來的蘋果也許被丟在桌上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已經發軟腐爛,等到哪天發現這些東西放著也可惜,卻無法用買下它們那一刻的心情愉快的吃掉,只能因為快到期的原因勉強吃完,最後再丟掉。

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不是有新的就要放棄舊的,不是品嘗完一塊蛋糕的奶油,就想要換一塊新的,這樣永遠品嘗到的只是奶油,卻不知道蛋糕正在的口味。


對了,我今天拍了一張很美的照片,可是因為數據線壞了傳不上電腦。

破壞最佳賞味期限的,大概就是那根數據線吧。】

你不想堅持下去的事,如果不是因為做下去是真的對你身體好或者其他,那就乾脆放棄吧。


我就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人
不管是對什麼 遊戲 女人 新鮮事物
但我鍾愛攝影。為什麼?
因為你收穫每一張breathtaking的照片都是一個新的過程。


人的大腦有種反饋機制,就是我動一下什麼,那東西就會有所變化,這是人在還是狩獵時期所進化出的機制。而現在的生活中,許多事情是沒有反饋的,或者反饋小到無法察覺,就像你背單詞,背一天兩天沒有效果,背五天六天還是沒有效果,成績根本不會上升,唯有一直背才會有所變化,這時人就容易放棄,「三分鐘熱度」就是這樣來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打遊戲,也是因為反饋機制的存在,你每完成一個部分,遊戲告訴你離最終目標還有多遠,我們能隨時看到最新的進度,不然你以為為什麼人會對一個看起來沒有一點意思的俄羅斯方塊上癮?人需要知道進度,需要反饋,試想如果看電影的時候電腦網卡住了,但你又不知道緩衝的進度,你是關了電影還是不關電影?同理,我做事情又不清楚到哪個地步了是做還是不做?

所以對待幹了沒有效果的情況時,我們首先需要知道自己干這個是為了什麼?得有一個明確清晰的目標,上高中就是為了高考,學英語就是為了過考試,努力工作就是為了升職加薪;其次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可操作性步驟,將目標分為小的目標,如果要考英語考試,那麼不要一開始就想只想著「我要過」,「我要過」,而是將目標樹立起來,就立刻就從小的步驟入手,我今天背多少單詞,這一周做多少卷子,諸如此類。

我可以以追女生做一個示例:

目標:找一個女朋友

步驟:

1、把自己收拾好

2、多去接觸女生

3、找到自己喜歡的

4、與對方做朋友

5、維護好兩人的鏈接

6、試探對方的心意

7、如果雙方都感覺不錯,則目標實現

8、若對方不行,回到第2點,繼續按流程操作。直到找到女朋友。

(僅供參考)

這樣一來,目標怎麼都會實現,你也不會感到迷茫,因為你的每一步都是切實可行的,每一步的前進都會給你帶來巨大的自我實現感,若是沒有成功,也不是步驟錯了,而是可能真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


推薦閱讀:

TAG:時間管理 | 高效工作 | 效率 | 做事 | 三分鐘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