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社團/組織的聯盟意義何在?

第三屆全國天文社團發展論壇上南天聯、北天聯的聯盟案例成功的把自己推銷出去了,隨後兩三年各地高校天文社團,天文組織之間的聯盟紛紛組建。
聯盟的類型也從自家抱團型(例如北天聯、南天聯、天天聯)發展出了廣域型(東北天聯、川渝天聯、西北天聯)
1、有些地區做聯盟是否在跟風?(迫切希望學習成功案例而忽視自身客觀條件)
2、做聯盟對於社團自身發展和核心利益是否起到了作用?(針對新社團和散戶社團)
3、對於廣域型的天聯來說,做天聯的益處一定比家門口抱團要多嗎?
4、為什麼要做聯盟,聯盟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這個問題其實是看到某些地區自家城市兩三個社團都沒發展起來而想拉隔壁城市搞聯盟想到的,不針對哪些地區,因為不止一個地區是這樣)
(另外可以的話希望能看到各家天聯發展的模式,照顧一下後輩,免得盲從套用)

如果可以的話希望能收到各家天聯的參考答案:
北天聯、北中天聯、南天聯、南中天聯、天天聯、上天聯、廣天聯、杭天聯、杭中天聯、陝天聯、西北天聯、川渝天聯、大天聯(大連)、大中天聯、深中天聯、武天聯、廈天聯、福建(州)天聯?、常天聯?長沙天聯?應該還有幾家,想不起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補充:
如果對於那些不能家門口抱團的社團來說,做純粹的交流平台和做聯盟各有什麼優劣?


瀉藥。貴圈終於要來佔領知乎了……

我大致梳理一下我殘存的一些記憶和想法吧。利益相關:北天聯正式發起是在2009年北京高校天文社團研討會上,我是那次會議的召集人和主持人;2010年我做了首屆全國天文社團發展論壇。

社團是擁有共同愛好者抱團的組織,參加社團的人天生有兩種衝動:一是找到已有共同愛好的人,與之玩耍廝混;二是向外炫耀也好、傳播也好,自己的愛好,吸引更多的人入坑。

這種衝動絕不是這幾年才有的。北大青年天文學會(「青天會」)1990年成立,在我們地下室里還存在上古時期的一些資料。我們發現數百封90年代初期的手寫信件,顯示當時,遠至新疆、香港等地的同好已經在跟青天會勾勾搭搭、眉來眼去了。從90年代後期到本世紀初,青天會勾搭北京一些學校,尤其是中華女子學院等學校一起出去玩的記錄也不鮮見。

北京這邊天文社團「圈」的故事在2006年開始稍微像樣一點。這一年有了一個機制叫做「北京高校天文社團研討會」。我似乎是08年開始參加這個會的,在那次會上我把09年研討會主辦承接到了北大。

08、09年是中國天文愛好者的一段小高潮。08年8月1日的西北日全食、09年7月22日的長江大日食、09年國際天文年的舉辦,讓全國的天文愛好者不斷的動員。互聯網社交網路(沒錯我說的就是從網,時稱校內)的普及尤其強化了青年世代天文愛好者之間的連結。

除此之外,在09年12月發起北天聯的那次研討會之前,北京這圈人有一系列準備活動,包括:
· 08年9月,北京市幾個高校日全食觀測經驗交流(雖然這次沒來幾個人……);
· 08年10月,北大舉辦的紀念望遠鏡發明4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公眾活動是在人民大會堂搞了個諾貝爾獎得主演講會,我幫著組委會勾搭北京及周邊省份各個愛好者團體,演講會後順便把京、津、蒙參會的社團叫到一塊聚了一下;
· 08年底-09年,信達在京的一名經銷商給北京各個天文社團免費提供了6台望遠鏡,各個學校有需要的時候,互相借用,交接的過程促成了走動與熟識;
· 09年10月,後成為北京高校社團互動定式的「交流會」舉辦了第一次,也即社團代表十一假期一起出去玩了一趟;

這麼說也許沒什麼感覺,但對當時人來說,這些互動就像是主震前的一系列前震,直到09年12月,在北大開的這次「北京市高校天文社團研討會」上,主震發生了。

當時來參會的有大概20家社團,有那麼十幾個彼此相當熟悉的各校社團骨幹,很珍惜這種情誼,希望能用更緊密的制度化安排,把這個情誼傳遞下去,然後會上就有了發起一個聯合組織的呼聲。

其實這個議題本來也是既定安排之內的——我當時作為主持,看話題已經到了這裡,就索性直接開始這個議題的討論。

於是我先從個人經驗出發,給與會者分析了幾種社團聯合的既存範式
· 我是呼和浩特出來的,呼和浩特發育有非常活躍的「呼和浩特天文愛好者協會」,是我高中(呼市二中)天文社出來的校友建立的。呼市天協作為「母體」,在內蒙古大學、內師大等呼和浩特各個高校扶持起來了天文社團,並且對其予以支持和指導。這是一種母子式的關係。
· 南京有南京高校天文社團聯盟。南天聯的特色是組織嚴密,南京各高校的職業取向分明,各社團在南天聯中便「角色扮演」為不同的職位,在每年幾項聯合舉辦的大型活動中密切協同。
· 天津的社團是在「大學生天文節」這個架構下互動的,各校每年輪流擔當天文節不同部分活動的組織。
· 香港各高校都有天文社,也有城域的香港天文學會。我在香港時問過香港同好,香港天文學會跟各高校社團是否有隸屬或類似上下有別的關係,答覆是否定的。香港同好表示,各個組織之間是平等的,雖有交流合作,但無領導與被領導的關聯。
· 台灣的各個地方天文協會似乎更簡單,每年一起開星趴而已。

在這次會上,我的結論是,地方社團聯合型組織的結構與特質,是建立在其既有關聯基礎上的。所以北京各高校天文社,也應基於已有機制,來發展出未來的這個聯合組織。已有機制是什麼呢?
· 每年一次的高校天文社團研討會
· 由信達器材借用形成的器材共用、互助網路

所以當時我提出,這個聯合組織首先應基於研討會這個基礎。在此倡議下,在會上通過的結論,是管這個聯合組織叫做「北京高校天文社團研討會日常籌備委員會」(印象如此)。這個組織的使命,首先是把社團間交流從每年一次延伸到日常;其次區域互助;其次增強共用器材的維護保管。

不久後研討會上選舉出的委員會第一任主席 @韓越揚起草的第一版章程草案中,採用了呼聲更高的「北京高校天文社團聯盟」的名字。No offense...不過講真,我個人一直不喜歡「聯盟」這種叫法,覺得非常中二,更像是小朋友過家家的叫法。一說到聯盟,就想起了廣場上的崢嶸歲月——實際上雖然年代不同、載體不同,20年前人們玩的,跟20年後人們玩的,在荷爾蒙層面上,似乎確是極為相似的。串聯、更大的串聯,在集體無意識中獲得自我認同與自我實現感,這似乎總是20歲左右年輕人熱愛的事情。

書歸正傳, @韓越揚主席的工作是非常賣力的。公認的北天聯最靠譜的一任主席,深入田間地頭,親力春耕秋收。美言難盡,按下不表。

北天聯後來經歷了兩任相對不上心的主席,空轉了兩年,到2012年,我有點坐不住了。剛好這年研討會來國台辦,雖然會不是我組織的,也算是個主場。就請組織者給我安排了一點時間,上去忽si悠bi了一番。

我當時的訴求我至今認為沒啥問題。任何一個組織,它的願景與組織、使命和行動,都應該是相匹配的。「聯盟」給人的觀感,顯然比「研討會日常籌備委員會」更具雄心,然而組織建設沒跟上,全憑主席一人,必然無法達成其願景。所以我在這次會上的主要意思是,要麼,咱們就收縮野心,要麼,咱們就建立與野心相適應的組織架構。

可能是當時說的不夠清楚吧,一開始參會者可能沒有完全理解這個意思,或者可能是低估了面對的挑戰。在討論組織願景的時候,雖經過一些爭論,很快也有了共識——在這個共識中,聯盟的作用仍是多層次的。但進入組織結構搭建環節,繁冗的技術細節摧毀了很大一部分參會者的耐心——眾人對我當時採用的羅伯特議事規則也不夠熟悉,也造成了額外的困擾。總之最終組織結構的細節沒能完善,只以章程中的一個條目一筆帶過,搭構了一個框架。(或稱「劉九條」,具體細節見人人網日誌)

下面不得不提到 @高博博 同志——對了,其實不久前跟高博還通過氣,對各自的選擇都尚能理解,所以此處也不打算顯示刻薄。僅作持平之論,我的社團組織治理思路更傾向於建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體制;高博相對來說更靈活一些,治理風格更符合中國鄉土治理範式,相對更依賴習慣、情感、利益聯結。所以在高博博持續影響下的北天聯,很快就實質性的擱置了劉九條的應用及進一步發展,以及據說也取消了輪值主席制,後面的事情,我也不是很了解了,不做評論。

怎樣比較一定社會人群樣本中不同治理模式的優劣?——鑒於我也不是學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的,這個話題超過了我討論的能力。總的來說,這種天文社團「聯盟」,雖然看似是由二十多家社團的集體成員構成的,實際上作為小眾群體中產生的精英組織,看似「牛逼」但實際上嚴重缺乏基本建構,以至於通常不會成為顯著的人才窪地。有心為組織發展進行深入思考(遑論行動)的人往往並不多,從而組織前進往往極大的受少數「熱心人」的強烈影響。就像是一個小質量的顆粒,在周圍分子的不均勻碰撞下會走出布朗運動來一樣,那些「聯盟」們,其發展軌跡的隨機性也很強。


扯遠了,再說說「全國天文社團發展論壇」的事——雖然題主問的主要是「聯盟」,但問答上上下下的,沒少提及「論壇」,我就順便講講吧。

就不像前面那樣詳細的講故事了吧。大體上2010年發起的時候,還是08、09年天文熱潮持續延燒之時,人人網如日中天,各地愛好者互動熱絡。蒙港交流互訪、北大暑期社會實踐等一些巧合的機緣湊到一塊,我順手也就做了這樣一個全國論壇出來。

我承認我對論壇是有私心的,這個私心就是期待能利用論壇作為傳播我的價值觀的平台。

基本上大家對天文社團功能的理解的共識,是分兩個層次(對應文首的「兩種衝動」):
1、天文同好一起看星一起玩天文的俱樂部;
2、在天文領域實踐社會責任的平台——用人話說,「做天文科普」的。

我想要通過論壇傳播的價值觀,大體上就是從前面所說的「任何一個組織,它的願景與組織、使命和行動,都應該是相匹配的」展開來的兩方面:

1、小天文社團,做到小而美就很好,不必過分追求高大全。這個議題在第三屆論壇上有所體現。我注意到,在這一波造「聯盟」的大潮中,「串聯」被投注了過多的熱情,將自己、自己的社團包裝到不切實際的高度、實踐自己社團無能實踐的對外活動,耗散了某些小社團過多的能量。它們甚至可能為此偏離了「天文愛好」的初衷,浮躁不可耐。我仔細觀察過台灣的一些天文社團,一社之內寥寥幾人,對外交流衝動並不似大陸天文社團這般強烈,內部卻真的親如一家。觀測、社課乃至每周一頓小火鍋等日常活動做的非常紮實。這似乎才是「天文社團」本來應該有的簡單樣子。

2、有能力的大社,可以「走出去」,不過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不妨更多借鑒公益領域的一些經驗:學會可持續發展,完善內部治理能力,注重社會創新。如果認同「科普是一種新公益」,那有心做一點天文科普的組織,就沒必要閉門造車:抬頭看一看人家業界是怎麼做公益的,會很有啟發。

對 @減紫 提到的2015年論壇上的事情,我前不久見高博時有跟他探討過,我向他說明的觀點,仍然是不贊同建立論壇-天聯-社團這樣的層級關係。地方天聯作為聯繫節點無可厚非,過分拔擢其地位,先驗的使其凌駕於各社團之上則是不宜了,畢竟論壇無力為每一個天聯做背書,確認其確經過所在地社團的認可。我理想中的論壇結構是扁平的,至少在結構上,論壇毋需以天聯作為社團之代言。

而且正如本知乎問題的提出所提示的,聯盟這種形式對社團的發展的正、負價值尚且值得討論,以天文社團發展為目標的論壇不宜盲目依賴這種形式。如果造成了「論壇倡導成立聯盟」的誤會,或者客觀上造成這種利益導向,不利於以社團利益為考量客觀評價「聯盟」的作用,論壇的願景將被「聯盟」們所綁架。

正面回答一下題主的幾個問題吧:

1、有些地區做聯盟是否在跟風?(迫切希望學習成功案例而忽視自身客觀條件)
可能不只是天文社團吧,年輕人總是容易在看到一個從前沒見過的、看似「高大上」的東西的時候,跟風模仿。「聯盟」這個我所謂充滿中二氣的詞,難保不會對一些人產生超越理性的吸引力,造成跟風。這不能說是過錯。他們真誠的希望自己的圈子變得更好,然而歷史無法設置平行時空中的對照組,世界又是這麼混沌,我們很難評估一個行為的後果是否真的讓世界變得更好。

2、做聯盟對於社團自身發展和核心利益是否起到了作用?(針對新社團和散戶社團)
一個有效運作的聯盟對新社團是容易產生積極影響的。可複製的治理範式、硬體與人力的支持,都能緩解新社團初創期的困境。
散戶社團所指不知為何,如果指的是那些不愛跟聯盟一起玩的社團,那恐怕聯盟沒什麼用。他們自給自足,無求於聯盟,也沒有興趣有助於聯盟的話,與聯盟不相往來是常態。

3、對於廣域型的天聯來說,做天聯的益處一定比家門口抱團要多嗎?
廣域型天聯對不同地區間社團整體作用可能不大,如果有作用的話,可能主要是作用在積极參与廣域型天聯互動的個別骨幹身上,再通過骨幹個人進行傳導吧。

4、為什麼要做聯盟,聯盟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人各有志,不能一概而論。
回頭看去,對我來說,我在天文社團圈裡做的事情,是我在天文這個學科內,或者說天文愛好者這個社群內,進行的公民社會公共生活實踐。我曾經試圖讓這個圈子更加接近我心中理想社會的樣子:人們通過溝通交流達成共同願景,通過民主程序搭建共同認可的治理結構,在法治與程序正義的精神下維護社群秩序,在創新與穩健的平衡下不斷漸進式改革。一個人的星空只是星空,一群人的星空,不僅僅是星空——沒有基本的公共生活原則護航,「圈子」,就會讓人敬而遠之。


昨天凌晨3點多,一個天文社團圈的老朋友問我「人活著有什麼意義」。對年輕人來說,生活,就是尋找、消解、重構、發現人生意義的過程吧。雖然這麼說稀泥和的是稀了點,然而歸根結底,社團也好,聯盟也罷,都只是你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與人心的鏡子罷了——儘管這鏡子的背景,是星空。


來這轉悠的應該都是老司機,我也不匿名了。啊,反正我也不玩知乎,這個ID以前也沒用過。
創建北天聯我也算是支持者和見證人了,那時候還年輕,沒看出裡面那麼多道道,簡直圖樣圖森破。要是當時領悟了的話,絕對不沾這事兒。
我當時的動機很單純:錢。大學社團嘛,一幫窮逼,土豪人家玩車玩妹子玩政治,不會來這鳥不拉屎的天文圈玩。但是天文社團還就費錢:望遠鏡購置維護、出去觀測的吃住行都得要白花花的銀子啊,從哪來?從學校摳錢太難了,當年我也是累死累活就差陪團委老師睡了,一年摳出不到1000塊錢,也許睡了能多給點?不過咱賣相也太差……會員會費更別想了,一年十塊錢的會費,很多人聽了扭頭就走,畢竟旁邊有一條街的簽名就入會還送東西的。那就剩下一條路:找公司贊助。
公司也不是慈善機構,憑什麼給你錢?一個200-300人的社團想要來個上萬的望遠鏡是天方夜譚吧。那麼就把規模擴大,北京20個高校社團一起去要,能量就大很多了。而且有個統一的組織也方便管理,要來望遠鏡可以輪流用(各位還記得老流氓的望遠鏡么?),各校可以互通有無(比如漢子和妹子),出去活動要是做到幾百人的規模, 談價錢也能簡單很多。
當時就是這麼簡單的動機,讓我為這東西搖旗吶喊了半天。首任北天聯主席丫丫也算敬業,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但是,這裡面有些人就動別的心思了。
一個影響不太大的事情呢,就是人家土豪學校不跟我們摻和。開會給個面子來,有事情自己玩自己的。這倒是無傷大局。
麻煩的事情就是在這首屆主席選舉上。因為是開會時動議建立這個天聯的,所以主席就順理成章的給了下一年承辦研討會的學校代表,也就是丫丫了。大多數人覺得其實就是個為人民服務的活兒,誰干都差不多。可以有些原來的元老就坐不住了,新出個領導壓不住啊。要是贊助一類的讓主席這邊拉走,各個學校都聽命於這個主席,這可是權財兩空啊!你說有什麼權?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有人覺得有權。
後面的事情就風起雲湧,這一年北天聯的作用貌似除了讓丫丫幹活貌似也沒別的了。上面的信息傳不下來,下面的信息傳不上去,呵呵呵。不過副產品是我結識了很多小夥伴,大家一起玩的挺開心。
後面我就被趕出社團圈子了,所以都是聽說。之後各位大佬如願把北天聯拿回到手裡,主席基本沒啥事做,大家跟沒成立前也變化不大,一年開一次會,有時候還把幾位老殭屍拉出來鞭屍。剩下的各自玩各自的。贊助什麼的,額,當我沒提。
總結一下吧:
1、天聯這種對像我們這樣窮社團和新興社團非常有用,但是對土豪社團基本就是拖累,人家不跟你們玩。但是這樣很難做成規模,所以然並卵。像中科大和南大那樣的強強聯合我還是比較看好的。
2、只要涉及到錢,就得多根弦。大學社團里大多都是還沒走出象牙塔的,坑起來不比退休大媽難度高。所以還是得凡事走心,辦事能力強的未必宮斗就強。
3、其實我很好奇,為啥非要局限在大學社團之間聯合?至少在我還關心這事的時候,北天聯貌似沒有跟北京天文愛好者協會發生過什麼聯繫。就是在頤和園看日偏食的時候打了個照面,也各玩各的。


白天正在上最優化課,手機知乎看到此問題以後,marked下來。留到深夜怒答:

聯盟,顧名思義就是相同興趣或目的的各個組織,在某些方面結盟,相互合作,取長補短。可以盜用剛剛結束的2015年西電互聯網大會的議題來解釋:「資源共享,互聯共贏」(雖然意思一點也不一樣~)。
上高中以後,也從網路和雜誌上,了解到了全國各地,包括杭高天文社,洛陽一高天文社,烏一中天文社,華附天文社等知名的、茁壯發展的天文社團。大學後從陝天聯開始,也漸漸了解到了東北天聯,北天聯,南天聯等一系列依靠當地天文發展的區域天文社團聯盟。例如北天聯,依靠北館和國台,南天聯依靠紫金山天文台,陝天聯可以依靠國家授時中心等……
從百度搜索,以及全國高校天文社團聯盟每年的大會來看,各地天文社團聯盟正發展迅速,將交流與合作的優勢最大化。

———————————————————————————————————————————

這裡多多介紹一下陝天聯吧,2008年11月15日,陝西高校天文社團聯盟在西安交通大學成立。創始成員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安翻譯學院。到2015年。聯盟已發展到交大,西工大,西電,西北大,陝師大,西建,西理工,西北政法等多個成員學校。每年有定期的天文知識競賽,也有不定期的天象聯測活動及路邊天文活動。

但是,和其他天文社團聯盟相比,陝天聯的發展很不可觀。
———————————————————————————————————————————

早在2014年6月,陝天聯天文知識競賽就在西電南校區舉行,而真正意義上我(和社長)以西電的天文協會成員的身份,參加陝天聯交流的,還是在2014年10月的師大北校區。除了西工大,陝師大和西建的一些觀測活動外,還有10月末的「天文之美」系列交流活動(即10月初的交流議題內容)
後來由王富強學長的引導下,微信群里曾經有一場非正式的討論,而之前的交流中也會有這方面的討論,從討論中我了解到了陝天聯發展遲緩的原因:

1、學校制度原因:
各個高校中,學校對於天文社團的支持參差不齊。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由團委指導。大多數高校的社團都掛靠在團委下屬的學生社團聯合會中(也有同時掛靠院團委或院學生會的),由於學校希望社團由團委管理,並設立團工委部門(或社團的團支部)目的在於能讓社團文化在共青團的管理下更加積極向上,更加健康合理髮展。雖然原因沒有出入,但是這或多或少會對社團的發展帶來阻礙。畢竟對於一個開銷經費略大,經常要考慮出遊安全的社團來說,很多我們提出的合理請求,在學校看來也許不是那麼現實(例如邀請專家來講座,申請購買望遠鏡甚至申請跨校集體進山觀測等等)。

2、地理原因:
雖然名義上是陝天聯,但是成員學校目前也都在西安市。並且在西安市的各校活動地點也有相距甚遠。從交大的二環內,到西建的戶縣,加之從南二環到高新區一帶異常蛋疼的堵車,就可知組織一次觀測活動,從出發返回就變得很困難,可能而知若咸陽,寶雞,渭南甚至延安的高校天文社未來加入聯盟以後,難度可想而知。

3、其他原因:
曾經的天文社長告訴我說天文愛好者是小眾,其實話說的不是沒有道理。西電目前來看,每年社團招新會有白人入社,但是學年末可能只留下了真正感興趣的……不到幾個人。許多學校甚至因為愛好者銳減或者招新問題導致社團被註銷,得不到學校的支持。此外,課業繁忙,大多數人為了考研/留學/實習,不再有更多時間被投入到興趣中,或者社團活動在策划上不能激發大家的興趣,都是天文社和天文社團無法得到進步的桎梏。

陝天聯因為依靠陝西天文台(現國家授時中心)的地理優勢,很多活動就是依託和天文機構的合作去開展。例如2014年10月,西交大和陝師大聯合開展的「天文之美」活動,邀請到了朱進博士,齊銳博士來講座。也是依託當時在臨潼的授時中心剛結束的中國天文學會年會而組織進行。2015年5月,在西工大舉行的第二屆「星空嘉年華」活動,也聘請了竇忠老師前來做報告。

西交大作為全陝西首屈一指的985高校,除了有相關專業外,也更容易聘請到專家分享交流。西工大和師大也有相關專業以及導師負責並輔導。西電除了有空間信息專業,空間科學技術學院等專業相關優勢外,也有出來過國台研究員,中國天文學會副理事長,科學院院士武向平,FAST/QTT光機電一體化設計領導者,西電前任校長段寶岩(雖然兩位院士的報告會在我的印象中也只出現在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以及高校科學營西電站的活動)。陝天聯可以依靠各校各領域優勢,去實現資源互補。於是,能和地方天文機構掛鉤,也使我們所希望的。

一年前,我曾經構思過,如果能有掛靠單位,我們可以設立聯盟理事會,(在跨校活動合作交流方面)管理各校天文社團,同時和官方機構尋求外聯和合作。在我的策劃方案中,也聽取了王富強學長在晉天聯,鄭天聯,天天聯今年發展得到的值得學習的經驗。

在2015年12月初舉辦的西工大第三屆「星空嘉年華活動」(這也太快了吧~),王凱寧社長透露:

我毫不猶豫又翻出了當時保存的doc文檔,又加了一段連夜加的一句送給秘書的話,

第二版補充

第一版策劃文案撰寫人:於正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曙光天文協會13級成員)

第一版主持:王富強(長安大學 09屆畢業生)

第二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於正洋

2015.12.6 凌晨

一年以來,一方面我認識了很多來自各省民間和高校社團的星友們,也對他們區域性的組織架構和活動策劃有所學習了解。另一方面我長期在沃恩學校團委下屬部門任職,對於組織架構也有所了解。我有幸被老師邀請進咸陽市彬縣義門中學天文社作為顧問,也參加了西工大第二節星空嘉年華的閉幕式,更有幸了解並有意加入北大天體物理系畢業生,國家天文台在讀博士劉博洋學長的「天文八卦學」以及「青年天文教師連線」科普項目。對於陝西這樣教育欠發達地區的天文科普發展問題也確實一直掛在心上。

我曾經看過《天文愛好者》特邀作者 北京大學科維理天體物理千人計劃學者(KIAA)何銳思教授的一篇文章,內容講的是探索宇宙所提升的技術實力,目前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在西電校友,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武向平院士的多次講座中也得到贊同。天文愛好絕不是小眾,而天文科普一直以來都是基層科學普及教育的重點所在。而有幸能得到陝西天文學會秘書的支持,我們陝西高校的天文愛好者也倍感榮幸。

曾經的天文愛好者,用自製望遠鏡發現了新彗星。在網費還是很貴的情況下,經常電郵聯繫國外同好,而國內星友就以書信聯繫,好容易得到一份共享版的skymap都會高興很久。隨著科技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天文愛好者的互聯更加的緊密。99年牧夫天文論壇成立,天文BBS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如今,新媒體上,微信的各類天文科普公眾號,微博上的星緣山風隊,EasyNight等官方賬號興起,軟體支持上,stellarium,微軟太空望遠鏡級MSAR的WWT程序設計大賽,以及全國各大天文愛好者組織,雲集起來開辦交流會,高校社團聯合的比例也多起來。Astroforum等等高校社團交流會也成為了全國天文愛好者的焦點。我們也希望陝西高校天文聯合會在陝西天文學會的扶持下,也能像他們一樣,把基層青年天文興趣愛好培養和科普交流工作,做大做好!


於正洋

2015.12.6

文檔上傳後,微信群里多出了一句很暖心的回復:

不過那天的活動我因為備考,終究沒有去,不過聽說老師收到文件後非常支持。無論我們身處在,哪個學校,或者社團的哪裡,我們的征程是星辰與大海,我們都希望陝天聯能在下一代的努力下更好的發展。
———————————————————————————————————————————
寫完回答,我又想起了來自大連八中的梁慧秀加我好友的情景了,在我還沒懂清楚怎麼回事的時候,已經收到了QQ空間的艾特,據說是大連八中想在暑期搞一場活動,需要一些經驗上的支持。其實除了想她推薦牧夫壇主外,我真沒幫上忙,不過後來知道活動很成功,並看見了照片,我也是很替她高興(認識解仁江壇主這麼多年我還沒見過他qwq)。後來暑期關注了第6屆全國天文社團交流會(同樣因為我在團中央井岡山暑實,並且西電沒有組織前往上海),以及現在就開始水群的第7屆全國天文社團交流會。其實作為一個即將考研,沒有時間顧上愛好的大學生來說,想去混一次交流會,和全國的大大們一起交流,雖然目前不可及,但是總有一天,我也會實現這個願望的。

最後來個高端黑, @陳子鵬 你才是網紅,你全家都是網紅!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居然在這個問題里看到了好多固原一中西北天狼星天文社出來的社長,感到很親切。我記得第三屆高校天文社團發展論壇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章說過這件事,後來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合力主辦的時候,基本上全程參與了一次,先扯扯自己的感覺哈

活動組織的不夠細緻,也過於單調,每次論壇都有主題所在,但是都是很難去解決的問題,一直討論這些問題就沒多大意義了,也難免落入形式的套路。這幾年感覺是星空熱,很多人都開始關注星空起來了,所以我們的組織我們的活動要再炫一點,內容再豐富一點,別局限在發展二字上,我們可以分享觀測拍攝經驗,分享我們的組織活動經歷,還可以湊著機會拉隊伍去一些地方拍星星什麼的。我們聯盟的目的就是互相扶持,像在天津五年,覺得天津市的天文節還是不錯的,各個學校的協調分配工作也很nice。

說的有點亂,說正題,聯盟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加黑不了了):
1.聯盟的意義就是,不要自己玩,大家一起玩,而且要能玩在一起,這裡最主要的就是分享,分享組織活動經驗,分享社團經費來源,分享觀星地,分享科普方式和內容等等,當然如何利用看星星找妹子這件事就另當別論了
2.我以前想的是大家可以利用聯盟活動的時候推出一樣東西,網頁,app或者是微信公眾號什麼的,能夠讓大家真正覺得聯盟存在的東西,而且還要形成影響力,至於內容,要在聯盟會議論壇的時候確定下來,做就要認真的做,做就要做成精品。所以聯盟存在一定要一起合力去做事情,相距太遠,互聯網就是一個很好的媒介
3.我們還要明確一件事情,我們應當是科普人,無論水平高低,無論影響力大小,我們一定要利用自己的資源去科普天文,去影響更多的人抬頭仰望星空,所以這才是重中之重,也應該是我們每個人去思考的問題
4.聯盟既然存在,就一定要通過一些方式讓聯盟穩固下來,別只是一個名號,組織活動也好,友情支援也好,互相吹捧也好,總之得有一定的活動一定的方式去刷存在感,真正的實在的存在感

最後,還是那句話,誰讓我們是星空共同的朋友呢,聯盟要有,但要合理的有


圍觀
作為川渝天聯的成員,我就簡單說下我們的情況和一些看法吧。
川渝天聯的提出大概是兩年前,那時候我才大一,和川大天協前會長提到這件事,那個時候四川地區的高校天文社團似乎只有川大和西南交大(或者說是當時能夠聯繫上的),以及我們川理。考慮到各社團的聯繫還不緊密,而且地區跨度較大,我們的一致意見是成立天聯的條件不成熟。
直到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在借住本區域組織四川天文科普學會的幫助下,川渝地區的高校社團有了直接聯繫合作,包括川大天協,西南交大霧都天文社,西交大峨眉校區天文社,川理天協,西華師大天協,重大天文社,以及川師川美川醫等。特別說明一下,以上社團分別位於成都自貢南充重慶等地。
以本人個人對以上各社團的了解,了解途徑是直接前往其中部分學校或者和社團負責人的交流。川大天協無疑是目前聯合會裡實力最強的,西交大的次之(但近一年來發展狀況不太好),重大的社團內部建設非常好,但因為有點閉關自鎖的感覺,所以在圈子裡似乎並不知名,然後就是西華師大(南充)和我所在的川理,二者都算是新興社團,前者即將開設天文本科專業!後者則有新進兩名雲台天文博士,所以發展前景應該比較好,起步階段就不多說了。
回到天聯上來,川渝天聯正式掛牌在今年12.6,適逢第二屆四川省天文知識競賽。因為差不錯接近期末,所以除去兩次競賽,天聯尚未展開其他聯合活動。
前面已經大致說明我們川渝的情況。在大一提出聯合會的想法後,四川天文科普學會(以下簡稱學會)又在去年向我們提出這個想法,自然得到支持。我們成立的初衷就是,在依託學會提供的諸多資源下,包括器材,科普講師,目視攝影等方面的指導,贊助,活動策劃……由川大西交大兩所學校帶頭,把現有的其他社團帶動起來,通過聯合舉辦活動的方式,促進各自的發展,當然也可以扶持那些有想法成立天文社的學校。
很多大佬說地域跨度太大的天聯沒有太多意義,對於這個觀點,本人持保留態度。理由如下:全國天聯眾多,市天聯,省天聯,甚至跨省天聯。感覺上發展最好的就是南天聯和北天聯吧,然後東天聯也不錯。前兩者的共同之處在於在同一個城市,而且高校特別多,就聯合舉辦活動這一點,就具備天然優勢。而在我們川渝地區,成都自貢南充重慶幾地的跨度均在200km左右,給舉辦活動帶來麻煩。可是,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我們這裡天文社稀少且分散,在聯合會成立之前,大家都是獨自玩耍,幾乎沒有任何聯繫,甚至可以說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假如沒有天聯一類的區域組織,那麼幾個社團將會一直獨自走下去,某屆運氣好,招新進了幾名有能力的天愛,於是那一屆發展很好,再然後沒了,於是再一次沉寂下去。醬紫表現出來就是非良性循環一直持續。天聯的成立直接改變了這一局面,即使天聯受限而無法直接對某社團提供支援,但是因為有了這一正式的平台,大家才有一條看得見的路可走。我也必須承認一個事實,跨度太大的天聯(如川渝),效率必然低下,我們永遠不可能像在一個城市的組織那樣,隨時串門搞活動,一年也就那麼兩三次機會。
廢話說了一大堆,對於天聯的存在與否本人觀點是:跨地域廣大影響的主要在於效率,效率雖然會比一般的低,但不能因為 效率低而不去看它存在的作用,至少不能忽視。從社團發展的角度來看,只要能夠促進,那麼成立天聯的一些缺陷可以被其積極作用掩蓋掉。
最後再回答頂樓的問題。1.跟風現象是否存在。肯定存在這樣的現象,額,畢竟川渝天聯的成立跟風成分佔了30% 。但是在我和川大前會長提出這一想法時,我還不知道其他天聯,所以就算30%咯。2.正如我前面所說,天聯很大的作用在於由發展好的社團帶動不太好的或者新的社團。對各社團的積極作用明顯,不過也要看各社團的參與配合程度了。3和補充問題一起回答.依然站在川渝天聯角度看,社團稀少分散,家門抱團不現實,唯一選擇就是跨地域抱團。優勢或者好處已經說過了,不多做重複,劣勢明顯,最大的就是距離太遠,且天聯行動上不應該具有強制性,即使強制,別人不遵從那也是沒辦法的事,一旦某社團某屆管理層不想搞,跨度大帶來的一大劣勢就在於活動上多多少少無法100%協調,則這樣類型的天聯在原本積極作用就不大的情況下進一步打折扣。4.意義嘛,客觀點說,兩方面。正如原博所說的跟風,這個現象的本質就是公利化,看著別人名氣大,自己也想這樣搞,這是其一。其二就是大多數社團想的相互交流促進發展。


謝邀,很遺憾一直沒機會參加論壇,只能用一些創立武天聯的經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利益相關:武漢高校天文聯盟

天文社團/組織的聯盟意義何在?
簡單來說,純粹是想跟很多有共同愛好的小夥伴一起交流學習(說那麼官方幹嘛,不就是想一起玩嗎╭(╯^╰)╮)
我是福建人,中學就跟福建天聯的小夥伴一起交(wan)流(shua)。作為應試教育的受害者之一,接觸天文之後,認識了很多其他學校的小夥伴,了解到他們除了學習之外,包括天文、攝影、社團管理balabala的其他經歷與技能都很在行。
對於當時的我,一個只知道讀書的渣渣來說,一個個都是大神啊,別光顧著膜拜,趕緊學(偷)習(師)啊。於是借玩天文的機會,開闊了眼界,簡直就是接觸到了另一個世界啊有木有!!!
後來到了武漢上大學,OMG!武漢怎麼可以沒有天聯!以後我跟誰一起愉快玩耍!跟誰一起看流星!憂桑臉TAT
於是,鋪(xia)墊(che)了半天,如題,當初建武天聯就是想跟在福州的時候一樣,想跟很多有共同愛好的小夥伴一起玩,想很多人一起看流星雨(一群人一起看流星雨是多麼溫馨愉快啊!),想向其他小夥伴學習技能(包括音樂、影視、攝影、管理等等)。總的來說就是想建立一個交流學習玩耍的平台。沒錯!我就是這麼單純!(後來在武天聯被他們帶壞了TAT)

1、有些地區做聯盟是否在跟風?(迫切希望學習成功案例而忽視自身客觀條件)
個人感覺跟風這個詞用的不準確,聯盟做成功了皆大歡喜,沒達到預期效果就是跟風嗎?我對其他天聯了解比較少,下面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做聯盟必然有其原因,前面已經講了建武天聯的原因。還有很多原因可以參考其他答案,這裡就不列舉了(→_→這麼懶)。從許許多多原因中挑選幾個出來,就足夠成為建立聯盟的初衷與動力。
首先聯盟的創始人必然是希望做好聯盟,學習成功案例也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至於忽視自身條件這個就因地制宜了,每個聯盟、每個學校都有自身原因,包括學校支持與否,與地區其他天文組織的關係等等。不能因為某個聯盟沒達到(自己或其他人的)預期效果,而評判其忽視自身條件。
或許題主了解到某些聯盟的特殊情況才提出這個問題,不過我認為建聯盟都不是跟風行為

2、做聯盟對於社團自身發展和核心利益是否起到了作用?(針對新社團和散戶社團)
肯定是有正面作用。對於新社團和散戶社團來說,即使有一兩個創始人有建社團的經驗,但是大部分其他創始人是沒經驗的,做聯盟能給管理層向其他學校學習的機會。同時有些新社團和散戶社團沒有足夠的能力辦流星雨等大型活動,這時候聯盟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聚集許多學校的管理層,優勢互補,商討社團/聯盟管理、組織活動等等。要辦實事,才能增強聯盟和學校社團的凝聚力。普通吃飯唱歌的效果沒辦實事好。新社團建起來,不知道幹什麼,想辦活動卻得不到學校支持,那麼就很容易被取締。如果真遇到這種情況,聯盟至少能提供一個平台,讓這些管理層有目標,有事做,在學校得不到支持,而在聯盟也能夠釋放自己的光和熱。

3、對於廣域型的天聯來說,做天聯的益處一定比家門口抱團要多嗎?
沒接觸過廣域型天聯,不過感覺是肯定有益處的。任何一個組織的成立必然有其原因。建議題主不要把重點放在廣域型天聯與家門口天聯哪個益處多,除非是想在廣域型天聯和家門口天聯之間轉型。重點應該是二者分別有哪些益處。不了解廣域型天聯,就不多說啦

如果對於那些不能家門口抱團的社團來說,做純粹的交流平台和做聯盟各有什麼優劣?
交流平台和聯盟二者並不衝突,在我看來交流平台是聯盟的屬性之一。當然很多人對聯盟的定位不一樣,題主應該是把二者當作不同的東西。與其討論大家對交流平台和聯盟的不同定義,還不如直接討論優劣。
既然前提是不能在家門口抱團,那麼交流平台是基礎,如果連交流都達不到,就不能稱之為一個組織。至於是不是聯盟,取決於能不能在同一個地點一起辦活動,包括舉行觀測活動,或者約飯約歌。即使因為地理因素,不能線下活動,線上舉行與聯盟有關的活動也能稱之為聯盟。
由於我的定義是二者是同一個東西,所以優劣就不分開分析了,就跟建聯盟的優劣一樣,大家都懂的(不要打我,傲嬌臉╭(╯^╰)╮)

4、為什麼要做聯盟,聯盟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這個問題在最開始分析了,另外補充說明就是
武漢高校天文聯盟管理經驗總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91ae850102vqv9.html


架構做得再好,核心依然在人。若是沒有那一兩個撐著的人,去年還好好的一個社團今年可能就成了散沙。天聯的存在,一方面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一方面也增加了一份責任——還有更大的世界要維護。
對於一個聯不起來的小地方,去周圍的城市交流,做下來也是很有收穫的活動。很感謝南天聯、南大這些年的支持。
可是那次我去安大拉了一車妹子給你們送上山,你們卻扔下妹子們自己打牌去了是幾個意思啊!


好吧身為大天聯的一員

今年大一 在這一年經歷了最殘酷的一件事
學天文好多年 一直都想進天文系 好不容易有了機會 然後因為自身的原因 和天文背道而馳
(以上背景)

在加入大天聯之前 有過大中天聯 沒錯 大中天聯 但是那個聯盟的建立 完全是因為我們幾個社團負責人師出同門 是關係很好的朋友 隨著這兩年新人的加入 而慢慢擴大的 雖說擴大 規模還是遠遠不夠。
今年是第一年加入大天聯 講真也是第一年了解到天聯。就我個人而言 天聯存在的意義 大概是更好的聯合了各高校的天愛們 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嗯就比如前一陣子 牧夫天文大連有一個活動 然後各高校天文社團都有人去 那種在一起交流的感覺 嗯 挺好的 我個人也是很喜歡那種氛圍。
然後 據說明年會辦第一屆大天賽
包括東天聯 現任社長參加了今年東天聯的天賽 據說還是不錯的

天聯的意義 大概就是把這個地區喜歡天文的大多數人聚在一起 一起做大多數人都想做的事吧
在我看來是這樣的


首答. 離開天文愛好者群體多年, 這帖子里只有少數朋友我還認識.

我帶本校天文社團時, 還不流行聯盟的這種形式, 全國性的社團發展論壇也只剛開始. 但當時, 本市高校天文社團聯合舉辦活動, 在我們那邊已經是多年的傳統. 然而, 每年因為這一系列活動而提前協商時, 多少會有點不愉快的經歷, 至少我在的那兩年如此. 尤其是涉及到募資, 出力等問題時, 社團間的爭執和推諉基本無法避免. 而這一系列活動的協調方, 多數時候也只能充當袖手旁觀的角色, 以至我們曾私下協商是否應該架空這一協調方, 徹底獨立並大規模改革活動形式, 但這一協商, 也沒有什麼後文.

彼時我們也探討過當時那種狀況的深層原因. 無法迴避的是社團之間, 以及社團領導者 (及遊離社團外的, 有影響力的愛好者個體) 的利益衝突. 這裡面不僅是資金與人力的支出, 也包括活動協調方和社團領導者個人影響力的問題. 私人恩怨問題也存在, 在此不表. 這種前提下, 每次協商的各校, 基本各有打算. 即便先前曾有選舉/章程/輪流主辦等制度存在, 因為此類制度並未被正式承認與規範化, 而且經常存在朝令夕改的情況, 所以實施的效果可想而知.

再者, 社團之間的情況差別顯著. 例如, 各社團經費來源不同, 學校支持程度不同, 可以動用的校方/社會資源也不同. 學校的性質, 社團與社員的關係, 社團領導者的身份和義務, 也會有明顯的不同. 這些差別, 可能要比社員多寡, 望遠鏡多少更重要. 在我們當時的城市, 這種現象尤其明顯: 將彼此區別明顯, 高度異構化的社團們放到同一的體系中, 自然會有難以調和的衝突存在.

我帶社團的那一年, 單憑熱情和責任, 和若干朋友做了不少活動, 三人兩鏡一橫幅就能拉一次路邊觀測, 就近教室拖根電線帶投影儀就能露天講座. 有那麼兩次經歷, 因為至今覺得不可思議, 我還寫到了自己的學術cv里. 當然因為經費預算的問題, 許多活動的收據發票至今都留作個人紀念而沒有報銷. 但話說回來, 單憑熱情或者責任, 單憑組織者的號召力與同好之間的那種情懷, 可以解決更大範圍內聯盟和論壇的問題嗎? 其實很難.

高校天文社團同城, 同地區結盟的利弊, 前面的各位已經講得非常詳細. 然而以我的意見, 是否結盟, 以何種形式結盟, 聯盟的章程制度, 各社團的責任和權利, 都應當考慮到彼此的需求和發展情況的差異. 條件不允許的話, 沒必要結成緊密的聯盟, 哪怕只是網路社群中的聯盟或者名義上的聯盟也可以. 然而如果結盟是有必要的, 那麼不妨把規矩定好, 把話說明白, 按規則辦事, 不要朝令夕改, 拉幫結派, 各自算計.


天聯存在的意義一直以來就不是十分明朗,尤其在自身發展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


很遺憾,本屆論壇因為個人原因沒能參加。不過在天津論壇上我的分組話題討論的就是跨地區天文社團活動的可能性。說說自己的一些想法。

天文聯盟的意義何在?
我個人覺得,聯盟的最大意義在於幫助高校社團跳出【學校】這個框架,學校對於活動的限制還是比較多的。13年我和鄭州其他高校社長成立鄭天聯,組織壯大後舉辦了幾次不錯的大活動,雙子座流星雨農家樂觀測,以及邀請EN和楊老師來鄭進行講座。這樣的大型講座對於鄭州任何一個單獨高校社團舉辦壓力是不可想像的,各大高校互攤經費,削弱舉辦活動的經濟壓力,同時可以跳出高校的框架,以聯盟的章程和規則舉辦活動(名義上邀請老師也更有范兒=。=)有的高校剛成立社團,人力物力稀缺。成立的時候肯定是要參考本地區其他高校天文社團的案例,例如我在創立學校天文社團的時候鄭大給出了非常好的先列,因此城市高校聯盟的建立個人認為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鄭天聯其實是比較鬆散的組織,聯繫較多的也僅在各大社長或部長之間。題主給出了很多細節上的問題,其實我們可以回歸到追問聯盟存在的意義本身尋找答案,羅胖曾經炒過一個概念就是要搞「自由人的自由聯合」,其實歸根到底就是傳播。我們做聯盟的意義,最終也是為了傳播天文的一些理念,獲得更多 人/群體 的認同,順帶著在組織里刷一下存在感,這些都是組織地區聯盟的驅動力之一,並且不只限於天文社團聯盟。我們社團和聯盟的負責人應該為現在的一些情況適當做做減法,星空本身是非常本初,純粹的一個事物。不要因為一些利益相關,忘了最初的目的。

以上,算是探討了最源頭的一個問題。

接下來討論一下題主的補充問題,
如果對於那些不能家門口抱團的社團來說,做純粹的交流平台和做聯盟各有什麼優劣?
個人認為,如今互聯網時代平台肯定不會欠缺,網站,論壇,QQ群,微信都是方法,只要想找總能找到。聯盟跟交流平台最大的不同就是線上線下的問題咯,這點我想很多人都清楚。重點是,聯盟可以在線下建立強聯繫,線上的話可以當作交流分享,並為線下交流連接做基礎。不能家門口抱團的社團,最大的問題可能是人數不多,畢竟天文愛好者還算是小眾群體,更多的人是對其抱有好奇的態度,但是處於遠觀的狀態。拿河南舉例,鄭州高校天文聯盟群里有很多非省會地區高校的社團負責人加入,這些非省會地區高校有在新鄉的,有在洛陽的,也有在南陽的等等。那麼這些地區的天文社團一般都是城市獨一家,再無其他「連鎖」,這種情況下其實就是當地社團內部一個小圈子,也會了解其他地區的社團存在,不過聯繫不強而已。當這種情況變得普遍,省一級的聯盟可能會有發芽的趨勢,取決於當地對於相互交流需求的強弱。目前河南的情況是鄭州聯盟舉辦觀測活動,這兩年均和新鄉高校的天文社一同舉辦的,因為觀測地在新鄉,觀測環境更加理想。這就成了兩地建立聯繫的一個基礎。那麼其他地區如南陽,洛陽情況如何呢?據我了解均有當地的愛好者群,一般活動範圍也在當地。
通過河南的例子,我想題主應該也能看出來,交流平台和聯盟本不衝突,有聯盟更好。沒聯盟,線上交流分享,如果地理位置,交通問題等等,機會合適,建立線下連接也就水到渠成了。

▂▁▂▁▂☆▁▂▂▁▂▁▂☆▁▂▂▁▂▁▂☆▁▂▂▁▂▁▂☆▁▂▂▁▂▁▂☆▁▂▂▁▂▁▂☆▁▂▂▁▂▁▂☆▁▂▂▁▂▁▂☆▁▂▂▁▂▁▂

最後打個軟廣告,歡迎大家關注牧夫天文論壇微信公眾號(astronomycn),編輯部的人大多數都是從高校社團走出來的,將來肯定會與全國高校社團建立更多緊密聯繫,未來的推送也可能會有更多天文社團以及聯盟的故事,歡迎大家關注。


在天天聯混過幾年的飄過。。。

我2011年進入大學以後接觸了天天聯,其實那一年好像還沒有天天聯這個說法,但是因為每年在市天文學會的主導下舉辦天津市大學生天文節的關係,各個高校的天文社團每年都比較固定的聯繫和交流,這是天天聯的前身。
在天津,天大、南大、天師大、河工大的天協都成立於世紀之交,一直以來都是天文節的主力吧,雖有過社團的變動(新社團的加入和一些學校社團的消失),這四個協會基本每年都在組織和參加天文節的活動。2011年,兩個新成立的社團參加了當年的天文節,那一年總共七所高校參加。直到今天,天天聯依然維持著這七所高校的格局。

最早提出天天聯這個概念好像是2012年的天文節籌備期間,也就是第三屆論壇之後,那年也就以天天聯之名舉辦了當年的天文節。天天聯至少目前並不像其他一些聯盟一樣具有那麼強的組織性,主要就是每年天文節的時候分工組織活動以及一起參加活動,時不時可能會一起出去觀測(還不一定是自己組織的)。

關於題主的問題,我說說自己在天文社團幾年的體會
1、至少天天聯應該不算跟風,畢竟天文節已經舉辦十多年了,雖然正式的名字年頭不多,但是形式卻是早已確立了的。
2、天文節是市級的活動,為了籌備天文節往往能得到學校的很多支持(至少在我們學校是這樣),大到組織活動的籌備,小到天文知識培訓的場地申請,都是各種綠燈。
3、天天聯不存在這種情況
4、意義嘛,包括每年各校為了應對天文節知識競賽,各個社團都會有知識培訓,而讓協會的新成員掌握基本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天文節處於每年社團成員和領導班子都剛剛上任的時間,組織一個比較大的活動(比如閉幕式、知識競賽、野外觀測),對於社團的組織能力無疑是一次非常好的鍛煉。以及對於成立不久規模稍小的社團,也可以藉助其他社團的資源和力量,對自身發展應該也是有好處的。

個人感覺目前這種在天文學會的主導下合作活動的形式,比較適合天津這種天文社團尤其有規模的社團都不太多的城市,對各個協會的發展都有一定的益處


有幸身處南天聯。感覺市一級的社團聯盟還是有不小的作用的。
對於新興社團或者是想要辦天文社團的學校來說,聯合會可以提供經驗,校區相鄰的還可以合辦活動、借用器材,幫助新社團渡過前期缺人缺經驗缺器材的艱難階段。
活動舉辦方面,小活動大家可以互相串門;大活動,可以集體進行半年一次的大型活動,人多了之後租大巴等等也划算,可以去遠一點的地方,找好一點的環境。
在聯合會裡可以結識更多的愛好者,也會有更大的機會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一個學校一個社團,人數規模畢竟很小,而且可能沒有水平稍高的愛好者(特別像江蘇高中這種苦逼模式的,在高中有時間發展課餘愛好的人很少)。一個聯合會,進階的天愛就會相對多一些,如果本市有南大這類有天文專業的學校參與,那又能多一些更專業的技術支持。
至於更大區域的聯合會,我想幫助就沒有同市的那麼明顯了。畢竟在校生沒那麼多時間精力跨城去跑,更別說帶著社團了。


忍不住還是想寫點東西,我還是中學時代就一直有聽聞各種各樣的聯盟,廣州地區的天文聯盟好像也不小,上了大學之後總是不想加入或者接觸。不知道為何有種太吵雜的感覺,又或者是錯覺吧。

但是我就是覺得,我想了解深入的時候我可以去單獨問問前輩,我想去野外觀測時,兩三天愛兼好友可吹水可看星,又或者單獨欣賞著一切而不是聽著整個場地熱鬧鬧地提心弔膽怕別人不小心把你鏡頭給碎了或者碰上赤道儀把你片子給毀了…(還是越少越好,整個天空都是你的,就算是妹紙都不要來煩我)

或許吵吵鬧鬧的環境不適合我,交幾個交心的天愛才是最大的滿足。前輩有次跟我說他認識的幾個十多年的朋友終於在長江大日食那時第一次見面,激動的幾個人抱在了一起。我能感受到那種心情,我也嚮往著那種情誼,或許天文聯盟真正的優勢是把喜歡天文的個體跟個體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吧。聯盟這個詞其實我是不喜歡的,總有種簽下契約在前的感覺,但我們都僅僅是一個天文愛好者,為所喜愛的事物獻上我們的熱情而已


就我個人經歷來說,天文聯盟的作用並不大,差不多僅限於讓人知道在附近的學校和地區也有社團,勉強算是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
我在做中學的天文社團的時候就加入本省的聯盟的群,想要尋找一些支持什麼的,不過確實是什麼都沒有找到,最後還不如自己悶聲作大死,大學這邊社團水平確實也不算高,地區天聯市天聯學校社團,一學期下來我都快忘了自己還是天愛了


第一個問題 是 就像西北天聯的發展可能會很艱難

我個人覺得東北天聯發展的「廣域型」已經很漂亮了

而西北天聯從提出框架到現在沒有一點動靜 我覺得更多受地域原因限制
答主是銀川人(寧夏銀川不是甘肅銀川) 從銀川到西北其他四省的首府距離分別如下

最後一個是烏市

沒錯跑這麼一趟可以去找月月鳥玩一個來回了@陳子鵬
社團負責人是不太可能帶著社員們這麼跑費時費力
川渝的人如果坐火車的話。。。

長三角一帶

動車高鐵十分方便 而銀川17年才通動車

地域問題可能是限制「廣域型」天聯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吧 但是互相之間有一個交流也會很好

其次是自身條件 西北地區的發展程度不知比沿海城市差到哪裡去 這個答主不想多說 但確實是這樣


第二個問題 作為新社團的社長 個人感覺作用非常大 怎麼說呢 呃 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學到很多 認識很多 就算是什麼都不懂 能夠在旁邊聽一聽也能收穫很多 最重要的是能夠得到很多做社團的經驗

第三第四個問題沒辦法去回答 因為答主畢竟只是一個新人 想法淺陋鄙薄 希望能看到更多前輩們的見解 與各位同好共勉


利益相關:曾經北天聯的人,現在幫國內某望遠鏡代理賣望遠鏡...

我準備講點不一樣的,從我到公司以來接觸的高校天文社團(聯盟)的感覺來看,換了一個立場,明顯感覺到的是,天聯對於公司的吸引力來講明顯大於單個社團(地區名校天文社團可能感覺並不明顯)。
另外就是總體來講,比起跟大學生談事情我更願意跟研究生或者已有工作經驗的人談問題。商業公司逐利,談論問題願意談付出和回報,少談情懷。從這點來講,天聯輪值主席制度可能比元老一直關照會有些弱勢。
因此在關於天聯組織形式的問題,目前來看國內天聯都還是在探索階段,輪值也好老臘肉領導也好,目前來看仍然處於吃力不討好階段,所以大家撕逼且慢,多互相扶助才應該。


好多熟人(*/?\*)
利益相關:北天聯,南中天聯,南天聯算半個,北中天聯算小半個

一直混跡在已經有成熟聯盟的地區,就天聯建立和發展的先決條件,北京和南京的最大特點就是高校特別多。
高校特別多。沒記錯的話,北天聯的成員目前有30個不到,南天聯是20個左右,這一點,其他的城市是沒法比的。除此之外北京和南京的最大特點也就是有集中的專業天文教育資源,因而與此並行的,天文科普方面發展的也很早,在幾所具有天文系的學校,如北大、清華、北師、南大、南師應該能算半個,的引導之下,很容易建起天文社團和組織。
除此之外,北京的國台和北京天文館,南京的紫台和江蘇科技館,也是強大的推動力,故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學校里出現天愛或者有興趣的同學,就很容易建起天文社團,再在學校間的互助以及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聯合起來,這就是南北天聯的來源。
顯然,這兩個天聯在依靠學校、科研機構和科普機構的支持下,對其內部的學校社團發展和外部的科普宣傳都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儘管兩個天聯的實際運作情況並不相同,南天聯是「聯邦」性質的內部完全抱團,而北天聯是「邦聯」性質的社團,或幾個社團聯合的鬆散抱團,兩者各有利弊,各有各自的原因和訴求。舉一個例子,組織觀測活動時,南天聯可以全體統一行動,集體前往盱眙觀測站觀測,而北天聯則需要分流,因為學校眾多,人數可能很多,且觀測地分散,規模不大,不可能讓所有社團統一前往一個地點。所以北天聯集體觀測時,一般是以北大、北師、北航三所學校牽頭,各帶一支隊伍分流至三個觀測地。

因而可以看出,南天聯的模式對其內部的穩定和持續發展有很強的規範作用,社團更加團結,但可能統一活動對社團個體的發展,尤其是具體每個社團的骨幹組織和策劃活動上,社團本身的自由度和創造力就會被削弱。北天聯剛好相反,社團更加自由並且對於社團本身的鍛煉和經驗積累能夠做到更多,但整體結構比較鬆散,社團和社團間可能會有聯繫不緊密的情況,嚴重的話甚至會發生「失聯」的情況。

考慮到南北天聯有著龐大的學校資源和交流空間,社團聯合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聯合對雙方都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圈子裡的人也是能明顯看出來的。

在談其他天聯之前,再說一下兩個中天聯。
中學生天聯和高校天聯的性質就大不相同了,畢竟學校的干預和學生學習本身的不同,中天聯的目的性會更強一些——同好,而非所有感興趣的人,之間的交流平台,和在中學階段,社團和學生還沒有能力掌握足夠多的資源的情況下,儘可能聯合舉辦/蹭活動,使資源量最大化。

北京地區的中學生聯盟究竟如何起源的我還不太清楚,不過他們受到北京天文館,尤其是朱進館長的影響特別大,在北館的科普努力下,以及北京市教育局對天文校本課程的要求下,能夠持續催生出一大批年輕的天文愛好者,因而在上述的兩個目的基礎上,建立了北中天聯的聯盟。
北中天聯在其內部構建上是比較完善的,有徽章、旗幟,有統一的聯合活動時間,活動次數比較頻繁,相對獨立,內部的有資歷的愛好者相對較多,總體來說發展形勢很好。

另一邊,南中天聯,是我一手籌建的南京地區的中學生聯盟。不過嚴格來說,這個想法早有前輩提出,不過真正開始付諸實施的是從我開始的一代社團骨幹,真正建立的是我們下一代的骨幹。相比而言,南中天聯由於其成員較少,且人數和能力的分布不均勻,加上江蘇教育的外部壓力,發展情況其實只能用「苟延殘喘」來形容。不過直到目前,其內部的活躍成員還是不少,並且在我和一些前任骨幹的協助下,依靠在南天聯下面,有些時候和他們一起活動。
之前我督促過他們儘快將內部建設完成,不過畢竟中學生能力有限,到目前南中天聯的結構還比較鬆散,對南天聯和前輩的依賴程度還是很高,但他們也在逐漸開展自己的活動,包括戶外觀測等。
(簡單一看發現南北天聯是互補的,南北中天聯是互補的,然後每座城市的天聯和中天聯也是互補的(*/?\*))

講完四個天聯,接下來就是簡單一談其他的地方了。
首先,做聯盟是否跟風這個問題,要談其誘因,可能還要屬發展論壇這個平台(某天八家躺槍_(:3」∠)_),正是因為首先提供了全國天文愛好者的交流空間,然後又有了安利,最終才會導致其他地方的效仿。
現在,各地天聯的分布情況,基本上還是由兩個我最開始提到的因素決定的:人員和資源。大城市的學校數量多,因而成立社團後就容易抱團活動導致聯合,上海、天津和大連就是典型的例子。不過上海和天津同時具有第二條因素,上海天文台、上海科技館和天津科技館對他們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當然貌似上海少一些)
而另一些地區,例如大天聯所屬的東天聯,川渝天聯和西北天聯,就是在學校和人員數量不夠並且缺乏資源的情況下,在成熟社團的帶動下建立的更廣域的聯盟。
不過天聯建立的重要目的,就是提供交流和聯誼平台、互幫互助和集體組織活動,這既要考慮到地域分布,又要考慮到社團的發展情況,還要考慮社團骨幹,尤其是社長等領導層的態度。在社團密布的情況下,需要頻繁交流的需求就更大,一般社長是會樂意進行校際交流的;在尤其是西部,多數成熟的社團都是獨立發展的,因而首先的需求則是「聯繫上」任何可能的社團或組織。
基本上有聯盟和新近成立聯盟的地區都有類似的條件和要求,因而在聯合之後,對其內部成員的發展起到了確實是有利的作用。

(先寫這麼多,稍後再補)


我講講天文社團聯盟對於小學校的小社團的意義。
我和幾個小夥伴09年起在我們這個只有三四千人的小學校,拉起了個天文社團,多虧了地域校級之間的聯合舉辦活動,就是天津的大學生天文節,這個社團才一直堅持到今天,六年了啊。
沒有像校內別的各種社團過了初創的兩年就慢慢沒了聲音,然後廢社,我們真的是很幸運。
社團的聯盟,定期舉辦活動,給了小社團繼續辦下去的動力;南開大學天津大學還有天津師範的天文協會這些人材多的大社團,做起活動來,我們這種小社團能沾很多的光,尤其要感謝。
如果要小社團去辦天文節的各種活動,努力一些雖然能做到,但比起在聯盟的幫助下,還是很困難的。
大社團也許沒注意到這一點,但是要謝謝你們帶我們小社團玩。


其實天聯是一個不錯的平台,比如這個月珠海曾舉辦過一次路邊天文,在珠海天聯(中學)中一宣傳,大家都帶著設備來了。
還有就是珠海一直在籌備的路邊天文展示活動,在珠海聯盟(大學)的領導下,有了贊助,還有各種遊戲和分項目。


推薦閱讀:

如果想自學天文學的大學本科課程,有沒有詳細的某些大學的培養方案?
如何證明我是「天文愛好者」而不是「天文望遠鏡愛好者」?
怎麼手工做一個高逼格的天文望遠鏡,製作的步驟和成本多少?
2017年的肉眼可觀測天文現象有哪些?
誰能發幾個肉眼通過望遠鏡直接看到的行星圖片?無任何後期處理的?

TAG:天文學 | 社團 | 天文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