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明節有時候是4月4日,有時候是4月5日?
11-28
我很好奇一些傳統節日或節氣的具體日期是怎麼確定的?還有哪一年閏哪一月又是怎麼決定的呢?每一年的年曆是不是很久以前就確定了?
一、清明節與其他傳統節日不同,它屬於二十四節氣之一,而節氣的制定是根據地球公轉來確定的。由於地球公轉,從地球上看,就是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一圈(嚴格來說還需要考慮歲差)。中國古人把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一圈的時間,也就是一年,均分成了24分,這樣就出現了24個分割點,什麼時候太陽和某個分割點重合了,就是一個節氣。所以看黃曆你會看到,上面在一個節氣那一天會註明幾點幾分,意味著太陽和這個節氣分割點重合的準確時間是什麼時候。那麼為什麼每年清明的時間不一樣?由上文你知道節氣的安排和地球公轉有關,而現行的公曆也是根據地球公轉制定的,所以每個節氣的公曆日期會大致不變,但是由於公曆的閏日等原因,清明這一時刻具體會落在公曆上的哪一天會有小幅度的變化。
二、注意上文我從沒談過我國的傳統曆法——農曆,也就是通稱的陰曆。二十四個節氣,兩兩一組,後面的一個節氣叫中氣,如雨水、春分、穀雨這些,一年一共十二個中氣。我國古人就用這十二個中氣所處的農曆月份來規定農曆月,例如雨水所在的農曆月就是正月,春分所在的農曆月就是二月。那麼為什麼會有閏月?農曆一年十二個月,月亮陰晴圓缺一個循環是一個月,那麼一個月是多久?平均下來是29.53天。而兩個中氣之間是多久?公曆一年365.24天,除以12等於30.43天,就是說兩個中氣之間的舉例比一個月份要長,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就是會有一個農曆月落在兩個中氣之間!這個月就是農曆的閏月。如圖:
三、不論是什麼曆法,都是基於天文觀測得到的數據的,區別在於依照哪些數據制定曆法以及數據的精準程度。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曆法進行過多次調整,公曆也進行過一次影響很大的調整,主要原因都是當時制歷所依據的數據不夠準確,導致曆法不能很好的反映天文現象。所以一般來說,一個曆法明確了制定規則和依照數據之後,都會有專業人員推算到幾百年出來,然後再由官方推廣發行。直到有必要修改曆法為止。這一點可參考電影《天地明察》
推薦閱讀:
※二十四節氣的名字由來?
※大暑至,古人在詩詞中是如何描述大暑景象的?
※中國1912年才使用公曆,那24節氣為什麼是對應的公曆??
※請問中國的二十四節氣適用於廣東嗎?有沒有特定的節氣for廣東?
※為何清明、冬至等節氣不是按農曆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