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看書時,為什麼腦海里總是要把它讀出來?


謝邀

我覺得可能涉及到語言的加工模式。
對於語言的神經機制,有Lichtheim-Wernicke模型里說聽覺信息進入Wernicke區(語言理解),再通過角回(書面語言理解——閱讀)進入Broca區(語言表達)(A-&>B-&>M),或直接由弓形束傳遞到Broca區(A-&>M)
這個理論具體的細節沒有學,應該是由臨床神經心理學中的很多失語症案例中總結出來的。(個人推測)
在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中間有廣泛的聯結區,其中角回就有重要作用。角回是視覺語言中樞,也有地方叫閱讀中樞,不過是否存在閱讀中樞還沒有定論。

這樣來說的話,聽覺信息可以促進書面語言的理解。至於為什麼看到字就要把它讀出來,其實我也不太清楚,只是想到了這個模型,可以解釋一部分語言聽覺理解-視覺理解-語言表達之間的關聯。

另外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似乎是外部語言的內化,體現的是一種思維過程。(這是我從發展心理學自我中心語言這個概念想到的,但是自我中心語言說的是個體發展中語言的一種特徵,應該和這個問題關係不大,我發展心理學沒學好,這個不太明白)發展心理學中維果斯基認為自我中心語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由外部口語轉化為內部思維,維果斯基還認為語言可以促進思維和認識。

第三,讀出來和看到的字是兩種感覺器官的聯合。我印象里,對於記憶來說,多種感官聯用的學習效果應該會更好,手邊暫時還沒有相關文獻,現在僅僅憑經驗和記憶作答。

日後了解了其他訊息再補充。


說句實話吧… 因為讀書少
讀紙質讀物更少…

還記得中學時候是我閱讀速度的巔峰…根本不可能默念… 百來頁的小說(比如郭敬明),最多一個半鍾就看完了… 家春秋這樣的大部頭也就是一周… 紅樓第一本前20回三個午休看完了… 時間簡史比較難懂,來回翻了兩遍也就是一個禮拜…

即便是我300字/分鐘的語速…也不可能念下來的…

那時候我覺得這樣的速度和方法很正常…

後來,上了大學,光顧著玩兒,看電影玩電腦看電子書和各種網文… 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有一天我看書,突然發現自己居然開始在腦子裡默念了(′???`)
當然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精力不能集中,理解速度變慢,眼珠子經常不轉… 閱讀能力直線下跌…

認真說,有能力還是去看紙質書吧…
同樣的內容,紙質書看起來輕鬆… 電子產品還是傷眼費腦… 極其影響信息處理效率…

作為過來人,我是認真的。


卧槽,我一直都是在腦子裡默念啊。今天才知道各位大神是一目十行啊!


mark,手機答題,先說要點,詳細資料以後添加

其實這種讀書方法是錯誤的,在速讀中,心中默念文字是降低速讀速度的主要噪音之一,另一個主要噪音就是逐字閱讀:中文英文都一樣

如果你讀書的時候是默念出來,你讀書的速度會小於語速,先練習識字吧

如果還有心裡默念這種習慣,說明你的讀書速度還在語速的兩倍以內

去除這種不良習慣有一種簡單方法,在讀書的時候把所有字元都換成同一個單音節,比如,嗒


逐字閱讀是另一個問題,簡單說就是正確讀書是一眼一段,按行按詞讀都是降低閱讀速讀的錯誤技巧

正常情況,不用速讀技巧,閱讀小說正常速度應該在3000到6000字每分


最後強調一下,不論做什麼都是有技巧的,閱讀也不例外,別人是學霸你不是,就是你懂的技巧太少了

======================
跑題了...以後遇到感興趣的速讀技巧的問題再好好回答吧,之前跑題的回答都刪掉了

一句話總結, 有心裡默念這種習慣,說明你的讀書速度還在語速的兩倍以內, 讀書太少, 得練

一個簡單的訓練方法, 弄一個kindle, 然後按最快速度翻頁, kpw3 就算了, 那個翻頁快了點, 老款的翻頁速度差不多是沒訓練過的人的速度極限, 用這個方法心裡根本來不及讀出來就翻頁了, 習慣以後,可以讀的快點, 訓練的時候, 看的書, 就是自己喜歡類型的網路小說, 別看高雅文學, 網文大白話就好, 最適合訓練速讀

如果不願意買kindle, 用語音替換也可以改掉這個毛病, 就是前文說的, 讀所有字元, 都在心裡默念為 噠噠噠噠噠, 這樣速度一下就提高好多, 等習慣以後, 心裡就可以不用默念了, 這個方法原理是簡單的阻斷了你心裡默念的習慣, 讓你的閱讀速度回歸到正常速度

======================


如果能夠消除腦內的聲音,將眼睛的視野訓練一下,可以做到一目十行。
這個時候已經消除了由於發音以及眼跳帶來的時間消耗,閱讀速度大幅度提高,這也是各種速讀法需要基本解決的問題。


因為你讀的比較慢…真正高強度高壓力看書下不說一目十行…是壓根沒時間給你讀出來的…

閱讀也分很多種,有的書適合精讀,有的只需要大致看一眼提煉出主要信息就可以了(這一點考試中特別適用)。


難道不是全部人都是這樣嗎?


其實,當你沒有注意到你正在看書時,一般是不會在腦海中讀出來的,只有你意識到自己正在讀書中的某段文字的時候你才會讀出來的哦~


我還會聯想出畫面來呢


看到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已經不能好好的看答案了,不由自主的開始在腦海讀了出來了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許可以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回答。
摘錄一段論文中的內容。這段論述的是大腦如何處理外部的多媒體訊息。
"......基於對雙重編碼理論的精緻化,Mayer 提出了雙通道假設,雙通道指的是人類在處理訊息時,會經過視覺通道和聽覺通道來處理視覺和聽覺訊息。視覺通道處理於眼中展示的訊息,例如圖像、動畫、影片或是螢幕上的文字;聽覺通道處理耳中聽到的訊息, 例如口頭描述或是非言語的聲音,同時,當外界訊息呈現為文字時,如字幕或課本上的 文字,雖然訊息是由眼睛接收的,但學習者會將文字訊息在認知裡透過屬於工作記憶 (working memory)中的語音迴路(phonological loop)化為聲音,並組織進言語模型。"

圖X-X-X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資料來源:Mayer, 2005, p.37

其中的語音迴路出自Baddeley 的工作記憶理論,它是對人腦處理外部訊息機制的一種描述,根據Baddeley的工作記憶理論的觀點,Visually presented language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phonological code by silent articulation and thereby be encoded into the phonological store.人腦對於書本上印刷出來的文字,都是採用在工作記憶中把它讀出來這種方式進行處理的,這是人腦加工文字的固定程序。但不同於讀出聲音來(閱讀),題主所說的腦海中默讀很多時候是一種認知的自動化過程。

關於Baddeley工作記憶理論, 詳見:

維基:Baddeley"s model of working memory

Baddeley, A. (1992). Working memory. Science, 255(5044), 556-559.


看書不用腦。老師會打你屁屁,麻麻會打你屁屁,爸爸會打你屁屁!看書不用腦屁股疼……


那要看在看什麼書吧 如果看的是教科書什麼的的確是會有這種現象 可是看小說的時候難道不是在腦海里直接演起來的嗎?? 我每次看小說都覺得自己的腦里在播著電影電視劇呢


讀書的時候還好 我平常看別人發的朋友圈或者評論腦子裡都會對應出他們的聲音和語調。。。大家呢也這樣么


我還從來沒試過怎麼不把它讀出來


人的思維是以語言為載體


你以為語言是用來交流的嗎,其實是用來總結概念並輔助思考的工具。


凡事都要講究方法,方法決定效率,進而決定生活的品質和體驗。有人早早意識到這一點,會有心的思考自己做事的方法是不是科學,如果不是就加以改進從而不斷地優化自己做事的方法。首先恭喜樓主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且積極地去尋找答案。以下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只是個人的觀點不一定科學,希望您能夠結合自己的情況加以吸收。
閱讀是一種高貴的奢侈,閱讀是一種神聖的習慣,相信世界上凡是有點覺悟的人肯定都希望自己能夠多讀一些書,多增進一些見識,多漲一點智慧,所以有的人就會帶著企圖心去閱讀而且希望自己能夠快速的汲取書中的精華,在閱讀的過程中帶著挖寶藏的心態生怕自己漏掉一塊金子,小心翼翼穩紮穩打,這個時候心理難免會出現一些聲音,比如默念。對於很多人,默念能夠減慢自己的閱讀速度,從而留給自己更多思考消化的時間,我覺得這是大腦為達到企圖心目標的一種自我調節和適應,身體本身沒有錯,畢竟你的身體在幫助你滿足你的企圖心。問題的關鍵是你一開始的企圖心的引導性有問題,這讓你在閱讀時內心會產生很多聲音,嚴重時會干擾你的閱讀效率,不斷沒有達到你閱讀前的預期效果,反而會讓你的身體本能的排斥閱讀,因為身體覺得這樣做很累,長期下去我相信你只會慨嘆自己有心無力想說愛你卻無能為力。所以你必須開始思考你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在讀書,最後列舉出來,能列舉幾條是幾條。接下來找一本在你舒適區里的書也就是不太需要你仔細琢磨的書比如小說,在閱讀時拋開所有的企圖心,就這樣傻傻的看下去,在連續的時間裡把它看完,看完後你在梳理你自己讀到了什麼,再結合你之前的企圖心看看,你的目的達到了多少,看看自己還有什麼的地方可以優化的,這樣下去堅持多讀幾本並且多多體會,直到達到你滿意的閱讀效率為止。我估計你讀個5,6本就差不多可以感知到自己閱讀效率的改善,祝你成功。
最後,我總結一下就是拋開所有的企圖心,以一種最放鬆的狀態去欣賞由文字元號所構築的美,當然你最好把你認為值得品味的地方標記出來,最後單列時間去體會。


相見恨晚的問題,賠我的清華北大


我看中文和拉丁文的時候不會去讀,寫中文、拉丁文的時候會去讀。英語是不論如何都讀。


推薦閱讀:

假如把一個人粉碎成原子再組合,這個人還是原來的人嗎?
意識的生物學基礎到底是什麼?

TAG:閱讀 | 意識 | 注意力 | 認知科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