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造一顆小衛星,需要怎樣的知識體系?


cubesat,各種開源的方案自己搜


樓主看來是想做商業用的小衛星呀

在英國學了一年的space,現在製造小衛星的門檻並不高,各個部件都可以商業化定製,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設計就可以了。發射是最困難的部分了,最好能得到國家的支持。

英國的薩里衛星公司(SSTL)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他們主要是做中小型遙感衛星,在他們的網站甚至可以像淘寶一樣讓客戶選擇需要的的子系統,然後結賬,發貨!所有系統部件的參數資料都可以在網站上下載。

其實現在國內的航天產業還是封閉的,從研製生產到發射運營都在國家體制之內,因此也效率也是相對低下的。但這也許是因為我們國家民間的工業還達不到能夠提供航天級的產品的水平吧。今年畢業也準備回國發展了,希望我們國家民間航天時代能快點到來


看功能。有很多學校都製造了而且發射了小衛星。
如果不要求功能和質量的話,所需知識不多。做個流水燈,也可以是衛星的功能。主要知識有計算機、電子、機械結構、力學、控制、輻射與防護。一個相關專業的工科研究生,完全能夠做一個以流水燈為功能的衛星,壽命一天左右,造價10萬元以內。
很多問題,都是屬於火箭的,而不是衛星的。比如軌道等等問題。
有幾個事對衛星的製造難度影響很大:
1.對可靠性的要求,或者是壽命的要求。沒有經過特別設計的衛星,壽命只能有一天左右。要想更長的工作時間,需要有更好的保護措施。比如使熱量更均勻一些,控制輻射對電子器件的影響,特別可靠的程序等等。
2.功能的要求,比如需要通信、攝像的衛星等等。知識上因地制宜,但是地面上普通場合使用的器件,常常不能滿足要求,往往需要特別的設計。
3.衛星的姿態控制。這個事對我比較容易……需要一點點力學和控制的知識。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在軌運行3—5年的那種?
電子學基礎就不說了,在衛星上也沒啥特別的,只是宇航級的器件價格肯定是普通器件的幾十甚至上百倍,核心器件比如CPU一片就上百萬很正常。
通信方面,估計得想辦法藉助現有的數據鏈,這個是無法自制的。
推進與控制方面,自動控制原理什麼的都比較普通,特殊一點的就是宇航動力學,也得多少明白點,怎麼說也得自己設計控制系統啊。另外推進器,動量輪,磁力矩器這樣的執行機構,地球敏感器,星敏感器,太陽敏感器,等等姿態和位置感測器可以買到現成的。
熱力學也很重要,因為真空環境中要為各種器件散熱十分困難,衛星飛過晨昏線時的熱力學狀況也十分複雜。
光有這些肯定不夠,跟有效載荷有關的還啥也沒說呢,比如光學,物理學,等等。。。
先寫這些,有啥想起來的再補充


不需要知識體系,需要的是錢,給你發射的錢。

通常最方便的方式就是通過太空旅遊在太空釋放一個玩意兒,你釋放一個石頭也是小衛星,但是,
這只是增加太空垃圾的一種方式,強烈要求立法禁止太空旅遊釋放小天體。


想發射就是貴貴貴。
沒有個$100M的人也配打火箭嗎
哈哈哈。
匿了


當然你力氣很大也可以

比如把一塊巨石丟到同步軌道上去。
雖然這個衛星沒啥用,那也是衛星啊


正好我就是學這個的,你可以查一下,很多國內的學校包括我們學校,浙大等等都搭其他衛星的順風火箭發了自己的小衛星,用教授的話說,就是往太空添了一塊垃圾,國外媒體也有報道,外國學生將改造過的手機發向太空,還得到了回傳的照片,所以說你要發什麼衛星很重要,設計壽命,運行的軌道,還有設計任務等等,只會發射電磁波的東方紅是衛星,國際個、空間站廣義上也是衛星,你用火箭扔塊鐵到軌道上也能叫做人造衛星


得有錢


需要起碼的機械,結構,熱力,通信的基礎知識,如果能購買到現成的開發平台就更好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航天發展這麼多年但是載荷所佔火箭總重的比例卻沒有很大提高?
如何看待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如果在外星球比如火星發現了石油或者煤炭,對目前人類文明有什麼影響?
航天員訓練時的模擬失重環境是如何實現的?
長征三號乙GTO運力和發射新視野號的Atlas V 551一樣,中國是否也有能力發射冥王星探測器?

TAG:天然衛星 | 機械 | 電子 | 無線電 | 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