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ASA工作是一種什麼樣子的體驗?
有沒有自己或者朋友在NASA工作的?
粗略寫一點道聽途說和朋友經歷的。並不在NASA工作。
NASA的工作粗略分成science和engineering。
Engineering的任務是把人和儀器送上去,數據發回來,science的任務是基於數據研究科學問題比如土星大氣太陽內核全球變暖大氣洋流
當然兩部分這麼分是非常粗略的,事實上互相融合。比如長期來看工程方面的突破是依賴於基礎科學的進展的。
如果把範圍限定到中國人的話,我沒有見過做工程部分的中國人,估計是因為這部分技術和軍事關係太大。做科學的中國人有不少,不過都要經過安全檢查。過程類似簽證check,不過比那個嚴也比那個時間長,實習生一般三個月起步,博後或者正職可能更長。具體的可以去jpl網頁上看。部分特殊項目可能會要求更嚴格的安全審查,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工作起來之後和學校里差異不大,反正也就是全職搞研究那一套東西,不過基本不用上課寫基金養學生,proposal還是要寫的。差別也有一些,比如科研活動會依賴於探測器發射跟執行任務的時間節點,比如最近探木星的那個,一有數據傳回來就要加油干咯。。。。
總體而言,在NASA工作的人們還是有些自豪感的,畢竟乾的是全人類領先的工作。給我上流體課的是當年JPL的CTO, 退休之後回來做教授。上課的時候他談起當年那種感覺就像「打下XX島,活捉林XX一樣」。
NASA至少待遇上也過得去,雖然談不上矽谷那種高薪,維持一家人體面生活還是沒問題的。不會像中國有些院所一樣干著干著發現工資停發三個月。。。
推薦一本書吧:
十月的天空:一位NASA科學家的逐夢少年歲月(全新修訂版)
鏈接: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4074
序
自從《十月的天空》出版以來,已將近二十年了。這段期間,我獲得了許多文學榮譽。全美,甚至全世界的許多圖書館,都將本書選入陳列;許多社團的讀書活動,也推薦本書為討論教材,顯示本書備受歡迎,幾乎每一位讀者都受到或多或少的感染。作為本書作者,我因而獲得了種種榮耀,有幾個大學授予我榮譽博士學位;許多機構也頒贈我各式各樣的獎勵。我應邀至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大都市、小鄉鎮去演講。這一切讓我得以延續寫作生涯,寫作下一些不同情節的小說,及我各個階段的回憶錄,亦獲得廣泛的接受。
然而,《十月的天空》仍然是我最受歡迎的作品,它可能永遠都是。本書中有某些情節,已經甚至超越作者,直接撫慰到各處讀者的心靈。我寫本書的原意,是想藉助文字敘述,把我帶回成長的小鎮,重溫故鄉生活;當寫作的念頭乍現於腦際時,我那位於西維吉尼亞州煤林鎮的故鄉已消失無蹤;只有幾間老屋稀落的遺留下來,那兒的人大部分已經離去,賴以為生的煤礦已經關閉。我的心,與許多成長於斯的年輕人一樣,被撕成了碎片。煤林鎮曾經居住過一群奇特而堅強的人,但我從未曾嘗試去了解他們,等到我離開後再重新回顧,只見到一片殘破敗落的老家!
要想陳述煤林鎮以及我在那兒的日子是相當艱難的工作,但是,說來有點滑稽,寫作《十月的天空》卻讓我獲得了無價的心靈治療,治癒了深埋在內心深處,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的創傷。我必須深挖家人的緊張關係才能寫作本書,尤其是父母之間對於應該如何過活,歷經長期爭執。萬事起頭難,經過好幾次提筆的失敗之後,我終於發現以一邊談煤林鎮的各種事物,一邊談家人的緊張氣氛,是敘述這個故事最好的方法;這就要從我中學時代的那段歲月開始談起了。那時,我和幾個同學一起,把製作火箭的念頭灌進腦袋中,這樣的念頭,在西維吉尼亞州的煤礦山坳裡是極不尋常的。我一旦想起那個極為誇張的名稱:「大溪飛彈署」,千言萬語就自我心中傾巢而出,層層疊疊,其急切令我驚訝。煤林鎮騷動於字裡行間,從內心深處湧現到眼前,我的故鄉又重新活過來了;我於是再度與兒時遊伴一起製作火箭,許多親友都出來協助我們追求夢想;失去故鄉的內心哀傷,漸漸得到紓解。
數以千計的讀者寫信給我,說他們讀我的回憶錄時,感覺自己也生活在煤林鎮,在那兒成長;這說法給予我莫大的榮耀。他們說他們也很喜歡那群和我一起製作火箭的孩子;喜歡他們的女朋友或是準女朋友;喜歡那些家長,煤林鎮學校的老師,甚至鎮裡的礦工,牧師等等,每一個人都栩栩如生。還有人來信說他們因為本書,人生變成更加美好;這才是一本書的最高榮耀!對我而言,這樣子的讚許,比甚麼版稅收入都來得更有價值。
這本書達成的另一個意外收穫,是令許多年輕人尋求機會,成為航太工業中的一員。雖然回憶錄中沒有提及我日後在航太總署(NASA)的事業生涯,他們還是從製作火箭的少年那兒,感受到嚮往太空的激勵。固然,今天的太空活動,已經不是「大溪飛彈署」的年代,僅是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競爭;已經有數十個國家,使用有人搭乘的或無人搭乘的太空船,進入太空軌道,甚至深入外太空探險。更有私人企業,如太空X(SpaceX)、藍色起源(Blue Origin)等公司,發展可以安全降落,重複使用的先進火箭。不久以前,我到加州的太空X公司參觀,許多年輕工程師圍上來,紛紛告訴我說,他們選擇航太工業,主要是受到《十月的天空》這部回憶錄的影響;那令我既震驚又高興。誰會料到生活在煤礦山坳裡的幾個小子的故事,會導致這個世界的許多年輕人追逐摘星夢呢?各地的教師也喜愛本書,教數學的和自然科學的教師利用本書來強調,他們教導的課題如何有意義;教文學的教師分析指在變化中的時代,如何敘述有多層深意的故事。
《十月的天空》及依據它製作的電影又有另一樁可喜的成就,向來相對沉寂的業餘火箭活動,突然之間成為熱門的國際嗜好;受到本書和電影的影響,世界各地的火箭迷紛紛加入火箭俱樂部。許多人像煤林鎮的少年那樣,熱心於探究推進火箭的秘密,每當我得知有人要進行試射火箭時,總不忘用我母親的話警告他們:「別把自己炸掉了!」
另有一類讀者也偏愛本書,他們與父母,特別是父親,不倖存有心結。書中陳述我身為煤礦監督的父親,全心全力為了煤礦、礦工們,以及小鎮的興盛而努力。當煤林鎮面臨凋敝之際,他的次子卻與朋友企圖另覓較光明的出路,那是對他的挑戰。我與父親之間的衝突是無法避免的,但是衝突是否最終得以化解,則不可預料。直到最後的一個特殊的時刻,當這對父子真情流露,造就本書的驚喜結局。一位讀者寫信給我,他說:「我要告訴父親我愛他,不管他喜不喜歡聽!」我已經接到許多這類信件,都很奇妙,非常有情感,我十分珍惜。
至今,從《十月的天空》衍生出來的作品,有三冊後續集,名稱分別是《煤林鎮之路》,《石頭天空》,以及《我們無懼》;一冊前溯集,叫做《帶領阿伯特的家》;一部根據回憶錄製作的好來塢電影《十月的天空》;以及一部百老匯戲劇《火箭小子音樂劇》;我深感榮幸。但是,大致說來,最叫我覺得三生有幸的是,我得以訴說一個青澀少年和他的同學、家人,師長共同經歷的故事,他們升起火箭直入天際,也揚起了人們的希望與歡欣。
──摘自本書再版序言
反正華人學生現在進去NASA實習都很難了,工作的話恐怕是牛中牛才可以。
在美國的時候認識兩位老師接NASA的項目做。一個做海洋一個做植被。他們以前告訴我訪問學者的華人學生要是參與的話必須要簽署一份協議,應該是保證不泄漏資料還有不發相關的文章之類的。但是這兩個老師有一個自己就是華人,可能加入美國國籍可能就不一樣了吧。我也沒太明白這個國籍restriction具體是啥,因為這些老師自己也招收中國學生啊。怎麼就不簽協議呢。
再就是DC的NASA好像已經明確要求只有美國公民才可以從事相關工作。尤其是rs相關的。我一開始還以為華人UMD的遙感博士可能會有地理優勢,很容易進去當博後。但貌似也不怎麼現實。
前幾天我專門問了一個NASA的地學部門的主任(來北京參加會議順帶講座),他也是說國際學生或者學者進去工作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可以試試noaa啥的。
也不知道接NASA的科研項目算不算在為NASA工作。
額,我只說自己知道的一點點吧……
樓上說的也不完全對,中國人是可以進NASA的,至少在以前,轉折點就是「姜波案」。
在以前,中國國籍的留學生到NASA、JPL等所謂「敏感」機構讀博士、做博後、交流學者等,都有許多先例,比如遙感國重的主任,IEEE fellow 施建成,我記得他的就曾在NASA合作研究。在2000之前,現遙地所所長,郭華東院士作為中方首席科學家主持國際大型雷達對地觀測計劃,是和JPL合作的蜜月期,【深切緬懷我國高瞻遠矚的地學前驅陳述彭院士!】,當時NASA授權了遙地所很多資料,當時M Baltuck, C Elachi等一眾美國工程院院士都曾就此刊文。
但是「姜波案」發生以後,美國政府以「反間諜法」的名義禁止中國國籍的學者參與NASA項目,這點美國主流學術界還是詬病政府的。參考見:華人多次被疑是間諜 美中兩國科學交流阻力重重
美中兩國新的間諜醜聞愈演愈烈NASA禁中國人:美國航天怎「排華」 等相關報道……
當然了,這裡的限制似乎只是「國籍」而已,我見過美籍華人還是在裡面工作的很好呀~去年有位負責某核心地球模式的女科學家(真不好意思,名字忘了……)【坐公交車……】來我們小組交流,當然作為一個弱雞學渣,我是根本聽不懂啦!我只記得她看我們用windows系統,非常驚奇,並說他們工作從來不用X的,每人兩個Linux 高性能工作站啥啥的——每天無休止的編程那畫面太美我不敢想像……從外表上上你也不能看出人家就是NASA的科學家,就跟你每天在公交車上看到的中年婦女差不多吧,當然還是有一些氣質的。
最後補充一點,想與NASA科學家合作也不是什麼特別困難的事啦,因為很多教授都是高校、NASA都有職務,兩邊的團隊也是做一個項目。比如極地遙感領域的Rignot。至於Maryland-U的大牛們和Goddard更是親密無間啦!另外泛地學類機構中USGS,NSIDC,NCGIA都有自己固定的長期的合作院校,像什麼UCSB,Colorado_B ,ASU,PSU 啦的
利益相關:遙感、地科學渣。對NASA的地球物理、深空天文觀測、天體物理就了解不多了。你要是問我怎麼看待「姜波案」,我只能回答四個字——無可奉告!
補充樓上說的,NASA的工作也不全是涉密的,隔壁的老師就在NASA Langley Research Center做過一期Postdoc,方向是高光譜解析度激光雷達····看上去足夠敏感了,其實還是民用項目啦····不過他是12年9月回國的,剛好和姜波是同一期,晚一點的話還真會受到影響····
去看Big Bang Theory
有幸在JPL做過兩年的research,問到體驗和一般的研究機構沒有差很多,加州的天氣很好,人也很好。
這個題我覺得應該@坂本 來回答。
至少JPL是可以進的,並不會比其他國家實驗室更加嚴格。
推薦閱讀:
※關於海洋科學有哪些有趣的研究和結論?
※諸如暗物質、快子這些僅在概念中存在、且尚未被證實的物質,對科研來說有沒有研究價值?
※在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做研究是怎樣一種體驗?
※中科院每天在研究什麼?
※美國國家實驗室和大學相比研究氛圍如何?
TAG: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 科研 | 望遠鏡 | 地球科學 | 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