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這麼大 我想去看看 怎麼辦?
每當意識到自己要爛在地球上 就無比痛心 宇宙好大好大好大 我好想去看看 !
為什麼很多地球人願意到文明更發達的星球生活,即使過得異常艱苦,遠離親人,仍然義無反顧?
好想「去看看」,「去」就不用想了,我估計50年之內,人類出太陽系都很難。「看看」還是沒問題,可以訪問NASA和ESA的網站,看看他們用哈勃等空間望遠鏡拍出來的圖像。
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是在國外天文學家觀測後,選擇開放給我們看的數據。作為一個航天人,非常受不了這種「被給予」的模式,常常幻想,如果我們能夠自己擁有一台空間望遠鏡該多好!然而,空間望遠鏡的資源極其稀缺(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個空間望遠鏡),主要原因是太貴了!技術難度太高了!將近30年過去了,我們依舊對哈勃望遠鏡的技術指標望洋興嘆。
歐洲的GAIA
有一次,我和幾位資深天文愛好者聊天,迸發出來一個很瘋狂的想法。我們做一個空間天文望遠鏡衛星,把衛星的測控和數據都與互聯網連起來,大家可以通過網站控制衛星去拍攝任意自己想要觀測的區域,這種互動是不是很酷炫?!
於是我們又拉了很多專業的天文科學家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包括知乎大牛@劉博洋 ,現在我們在一起設計這顆衛星。我們計劃做個300mm口徑的望遠鏡,叫mini-hubble。作為先導試驗,我們今年準備先做一個micro-hubble,口徑更小一些,但是互聯網互動模式不變。關於這個計劃的詳細信息,我們未來會進一步公布。
有興趣參與進來一起玩的朋友可以給我私信,或者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天儀SPACETY」。我身上的某個水分子曾經構成過一隻恐龍,一隻三葉蟲。
在我消失後,它還會構成一個細菌,一條蚯蚓,一隻雞,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
有一個碳原子可能會伴隨太空垃圾在大氣層外漂流下去。
還有個不知道什麼分子莫名其妙地隨著未來的宇宙飛船進入了太空深處。
我和半人馬座都來自宇宙大爆炸。
我身上的一些原子,曾和地球一起,在幼年太陽系的混沌里漂浮流轉。
我本來是這個宇宙的一部分,過去,未來都是。
宇宙很大,我身處其中,有機會用渺小的頭腦嘗試去理解它,很幸福。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Time to die.
看到最高贊的回答,想起了一段話。
你身體里的每一個原子都來自一顆爆炸了的恆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形成你右手的來自不同的恆星。這是我所知的關於物理的最有詩意的事情:你們都是星塵。
宇宙那麼大,我們作為個體,即便是最卑微最渺小的存在,但也卻足夠代表著整個宇宙。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曾經是山河湖海,也曾經是莎士比亞,可能作為一塊岩石不移不動千年萬年,也可能作為一粒塵埃漂浮幾生幾世。我們身體里的每一個原子,都曾經歷過恆星千萬度如煉獄般的炙烤,都能追溯到140億年前那次奇蹟般的大爆炸。
星星死去了,你我才在這裡,我們的身上曾經發生過很久遠的故事。你看啊,這些原子在宇宙里兜兜轉轉,存在了幾十億年,從最初的奇點,慢慢冷卻、聚變形成各種粒子和元素,最後構成了現在的你我,中間沒有一分一秒的間斷,過去如此,將來亦然。
你我雖然一直在,但卻經過了一百幾十億年才最終相遇,從無形到有形,從分散到聚合,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我知道這是一件概率極小極小的事件,你說幾億年後現在構成我們的原子會不會重新構成在一起,我們會不會又再次相遇?
直接抬頭看啊,又不要門票。
你可以去玩《無人深空》,看著看著你就不想看了……
謝謝邀請,考慮到現在的科學發展,普通人在有生之年去宇宙到處看看是不可能的。也許大家可以試試去找我們不用很麻煩很累就可以成佛這個邪教組織看看。
這位邪教教主自稱是銀河聯邦覺醒大學的校長,還認識銀河聯邦總指揮官阿斯塔謝蘭。
如果這位邪教教主說的一切都是真的,加入這個邪教,你就可以去宇宙看看了。
其實沒那麼悲觀,仰望星空就是在看宇宙。當你看到滿天星斗的時候,你已經在看宇宙,當你研究物理,發現這個世界最根本的法則的時候,你就是在看宇宙。無數人傑智者,靠的就是仰望星空,為我們帶來智慧和文明。
華夏文明的史書記載的最早的一件事就是仰望星空,就是去看看宇宙。《尚書·堯典》中說堯帝派羲和二人制定曆法,為了制定出準確的曆法,命羲仲去東方的暘谷,命羲叔去南方交至,命和仲去西方的昧谷,命和叔去北方的幽都。
他們在哪裡仰望太陽,仰望星辰宇宙,記錄他們的位置和時間,借住這些堯帝發明了農曆。
這就是在遨遊宇宙啊!題主你如果想去宇宙到處看看,不如沉下心做一個好的天文愛好者,做一個好的民間天文科學家,你學習天文知識的過程就是在宇宙四處看看啊!
沒幾個人正經回答的。曾經有《銀河系漫遊指南》的讀者曾寫信給亞當斯,詢問該如何離開地球。亞當斯答覆道——
- 打電話給NASA(美國航天總署)。他們的電話號碼是(713)483-3111。向他們解釋你從速離開地球的重要性。
- 如果他們不肯合作,打電話給你在白宮的任何朋友,電話是(202)456-1414,讓他們替你去跟NASA的那幫傢伙打交道。
- 如果你在白宮沒有任何朋友,打電話給克里姆林宮(叫接線員幫你接越洋電話0107-095-295-9051)。雖然他們在白宮也沒有任何朋友(至少,據說如此),但他們似乎多多少少還有點影響力,所以你也不妨試試。
- 如果這樣也不行,打電話給教皇,讓他替你作主。他的電話號碼是011-39-6-6982,我估計他的總機應該不會出錯。
- 如果上述努力均告失敗,那麼你就自己揮手招下一架路過的飛碟,告訴他們,你必須在你的電話帳單寄到之前離開地球,此事十萬火急。
不過考慮到時代在進步,你還可以有新的選擇
題主我跟你說實話吧,宇宙不好玩的,別去了。
我那時候漂的時候,一開始挺興奮,看啥啥新鮮,連個超新星爆炸我都拿單反拍半天。後來我大概看了一千乃至九百個超新星bang一下炸掉,一點新意都沒有。
星球見得多了,無非就是氣態固態混合態,外面加不加環,衛星來個兩三個,沒什麼新奇的。我第一次去銀河系中心的時候也興奮半天,後來挺懷念那種感覺的。星系偶爾有幾個長得比較特別的,我拍個照發朋友圈,可票圈裡都是這些,挺無聊的。
現在想想還是地球好啊。有人啊,我還能看點人造物,建築是真漂亮我當時就想,有時就很想,很想回家。太空中難得遇到一兩個發展出低級生命的星球,我們又不能下去觀光,最多記錄一下位置發個票圈然後走人。
那時候女神突然私聊我說發現了一個存在文明的星球,我飛快地趕過去,但還是和女神在路上錯過了。我用望遠鏡看下去,看見地表上有一個個洞穴,各式各樣的,顯然是智慧造物。可惜解析度不夠,看不見外星人長啥樣。我留了個攝像機在那。
攝像機最後漂進最近的一顆恆星里燒毀了。當然所有照片是都傳出來了。我把照片發給女神看,她沉默了半天,承認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所以後來我就打了申請回來地球了。我的女神還在太空里漂著,我要建一個小木屋等她。
我也有過此想法,想擁有無限的生命,看看世間萬物,無論地球生命的繁榮,還是宇宙萬物的浩瀚。
這一切都令人嚮往,令人想洞悉它的一切,這感覺會真的真的很棒。
如果題主的看是指親眼看到的話,要走上這條路,可能會有以下幾步:
0.擁有無限的生命和無限上的能力。
無限的生命跨越時間尺度,無上的能力跨越空間尺度,世間萬物,風景無限,知識更是浩瀚無窮,要想事事俱知,必定擁有這兩點技能點。
1. 拋棄自己的種族,走上極少人孤獨的道路,最終一個人即是一個種族。
普通人,無機緣,實現榮華富貴這四字,既使耗費一生精力也未必實現,即使實現了後面還有"上有老下有小,生老病死,好友和勁敵"。
在這社會上好好的生活已經耗費我們所有精力,我們無力再看這遙不可及的目標。
我大膽猜想這條路即使在未來也不會是社會主流意識,所以要走上這條路自己必將脫離社會主流意識,拋棄這個社會,成為一個孤獨孤獨的人。
魚躍龍門,看過更大的世界,終究不會回到以前的世界,或許會懷戀但不再參與。這時一個人既是一個種族。
2.璀璨人生
有了,拋棄了,我們將在在這條路上看到很多很多。
懸崖上的晚霞,滄海上的風暴,深海下的世界,地核里的岩溶。
想行走於太陽之上,看看聚熱下又是何翻風景。
想急速而行,看看相對論下孿生兄弟的變遷。
想踏著銀河,丈量牛郎織女的相望。
想看看另一個文明是什麼樣,又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文明毀滅。
想看看時間的終點是什麼,宇宙的邊緣又是什麼。
想洞悉世間真理為何處處適用。
這一切或許是我們發出宇宙之大,想去看看的願景。如願以償,真的很甜。
3.又如何
看多了,終歸平淡。宇宙茫茫,唯恐迷失自己。
沒有得到的,是最好的。得到後,心平眼清,也許我們的願景不再那麼美麗動人。
作為普通人,願景不能如償,很是遺憾。但我們可以曲線救國。
有實力的,通過科技直接知悉這個宇宙種種,包括科普知識,學術論文,更甚者成為探索科技的一員。
其他的,我們要麼放棄歸於自己的生活,要麼用自己的想像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瀚海宇宙,要麼遁走在後台看新人的希望,...。這一切不分好壞,只是自己的選擇而已。
4.我
很不幸,我的選擇是放棄。
因為我忙於實現我的生活目標。即使讀物理專業卻沒有成為科研一員的實力。更也沒有成為世界首富像土豪一樣任性地向這領域砸錢坐等結果的實力。
我不後悔我的選擇,因為我有我的生活,還有我的家人,他們都需要我。
寫這篇回答時,想起了一部小說,絕非廣告,只是它出現在我腦海中的,它的名字叫《進化的四十六億重奏》,講的是一個生物的旅途,見識不少宇宙中有趣之物,如果題主有興趣可以看看。或許這是我們普通人的一點點安慰。
5.題主
希望題主明白自己的想法,做去自己的選擇。
共勉。地球上凝視宇宙的好奇的眼,也是宇宙凝視自己的眼。我們本來就在宇宙當中,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那麼大,它正看著自己呢,通過我的眼,因為我就是宇宙的一部分。
有點答非所問…你閉眼時,你在宇宙中。
你睜眼時,你所看到的一切,都屬於宇宙。
你一直在看這個宇宙,何談「要去看」。
。。。。。。。。分割線。。。。。。。。。
這碗毒雞湯我先干為敬。
宇宙這麼大,我也想去看看!
但是很明顯,即便在我們有生之年,無工質推進出現大的突破,可控核聚變也微型化了,太空旅行也是一件昂貴的東西。我相信我們之中會有一批人能夠進入環地軌道,甚至有人能夠登錄月球,再甚至火星…那麼可以看到什麼嗎?我們依舊無法肉眼看到哈勃望遠鏡看到的那些。我們也沒能力像電影「太空旅客」只那種,還能近距離觀賞大角星。
最現實的,還是要期待科學的發展。
那麼,我們最應該等待什麼?很簡單,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這個太空望遠鏡將於2018年下半年發射,鏡面面積將達到哈勃望遠鏡的五倍。與哈勃望遠鏡這種人造衛星不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停在地球與太陽之間的拉格朗日點,變成「人造行星」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宇宙星空的浩瀚,即便我們沒有大氣層,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宇宙星空也沒有哈勃望遠鏡的照片那麼燦爛。期待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更多視頻,期待虛擬現實技術。
假象一下,有一天,我們身穿宇航服,在純水中模擬太空失重的感覺,我們置身的一個「大水缸」內到處都是模擬的太空顯示…只要做的完美一點,其實與太空中沒什麼太大差距。
是不是覺得不可接受?覺得我騙了你?
恰恰相反,這才是現實。
去吧,只送大腦
仔細想一想,你去看又能看到什麼?世界這麼多彩,我們卻只能看到可見光。
我們只能觸摸一定溫度範圍內的東西,只能聽到一定頻率內的聲音,只能在一定的溫濕度條件下生存,飛不遠、跳不高、連岩漿都不敢摸一摸,更不要說我們的頭腦,也許就算宇宙的終極道理放在我們面前我們也理解不了……沒辦法,基礎設備跟不上……
你應該系統地學習宇宙學。
不如耐心活著,活到某天人類的科技樹點到輕鬆突破第三宇宙速度的程度,最好可以發到0.1C,然後向NASA,俄羅斯天軍,歐空局或者中國航天部門(如果那時候還有的話),然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把自塞進火箭或者飛船,向參宿四飛,在漫長的過程中沉睡(如果嫌慢,就祈禱你的人類的科技樹可以到0.5C),希望你可以等到那個星星爆炸的烈焰風暴帶你飛
————《某中二少年關於自己遺體處理方式的幾建議》我們已經為您提供了幾近完美的解決方案,因為那也是我的夢想!請把視頻看完,你就知道我們的解決方案了。下圖即為我們上架產品,呱虎百科。
視頻地址:
http://m.v.qq.com/play/play.html?vid=o03708s1qowptag=4_5.4.0.17642_copy
本來,我們所在的一小片宇宙非常簡單,幾乎沒有比鐵還重的元素。直到某一天,遲暮的恆星將自己最後的能量攢成了一場蓋過全星系的煙火。煙火過後的灰燼在引力作用下聚合,新的恆星出現了,新的星系也出現了,與此同時,元素周期表上各種各樣的元素都出現了,宇宙豐富了起來。
宇宙何其廣闊,時空何其無奈,我們註定沒法用凡體肉身去遍歷星系。但是,想到我們身上每一個原子,或許都曾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會不會讓你好受一點?
哪裡有錯誤,歡迎指正。
推薦閱讀:
※如何給6歲的小朋友解釋平行宇宙的概念?
※有沒有可能發射一顆探測器成為某一顆高速運行隕石的衛星,從而更快的抵達更遠的地方探索?
※如果一拳頭可以打爆地球的話,這一拳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速度最快的人造物是什麼,達到什麼速度了?
※什麼是單連通空間與多連通空間,怎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