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如題,這次飛行成功的意義是什麼?


看到這裡首先想起了兩年前甲午戰爭120周年紀念時自己發了一個微信好友圈狀態,中國不容易啊,經過了兩個甲子,才讓還是屁民的我敢那麼得瑟說出下面這些話。(不好意思先跑個題)

對於中國航天亦是如此,中國航天起源於1956年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到了2016年也正好走過了一個甲子,而今年來我們的幾大成就簡直讓人震驚:

北斗衛星建立進入最後階段(多顆組網衛星發射)
高分系列衛星進入最後建設(很遺憾出現了一次失敗)
未來主力中型火箭長征七號6月25號首飛
國之重器重型火箭長征五號11月3日首飛
多個科學實驗衛星發射:脈衝星導航衛星、量子通訊衛星、暗物質探測衛星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發射
神舟十一號任務完美成功

說實話,在我心裡最重要的兩個任務是長征五號成功發射和天宮二號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在今年的任務定位中其實技術意義並不大,因為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把人給送上天宮二號,相當於咱們的太空班車又發了一班而已,這種載人的太空班車,神舟十一號已經是第六個班車了,技術難度真心不大了,而且還有老司機帶路(景海鵬少將第三次升空),阿里里阿里里,阿里阿里里(循環兩遍)。

請允許我用如此看似低調相貌平齊但內心狂喜極其奢華的語言描述這個事實。

果然,神舟十一號成功了,意義到底在哪裡呢?

最大的意義就是完美服務了整個天宮二號工程。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中國載人航天極其重要的項目,是為了在2018年前後開始建設中國長期駐留空間站的最後一個準備項目,直接決定了未來的中國航天發展方向與平台。目前中國載人航天的中期目標就是空間站,而短期內(兩年內)所有的目標就是圍繞著這個天宮二號進行。

但我們要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把神舟十一號發上去。

它配合天宮二號,完成了一個最重要的任務:

實現了長達33天的雙人長期駐留

多人長期駐留,是未來載人航天最基本最基本的技術,人類一旦邁出地球,就要面臨在封閉空間、有限資源、不可抗拒威脅的環境中長期生存的問題,中國航天不可能避過這一個步驟。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因為美國干涉,非常無理地拒絕了中國的參與,導致我們這項技術一直無法驗證且遠遠落後。

目前人類在空間站的駐留水平是:
單人單次最長實現了437天駐留(Sergei Krikalev,他共計在太空中飛行了802天)
國際空間站保持有人狀態已經達到5862天(到2016年11月18日,通常為6人)
國際空間站有將近400人次的訪問記錄
航天醫學和各種科學實驗就沒必要多說了,我舉個小例子,現在國際空間站上可以吃到米其林餐(比如:牛舌佐松露鵝肝醬)

咱們落後啊,但是咋辦?

那就得努力啊,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了:「落後就會挨打」。

所以這次天宮二號成功測試,就標誌著我們也有了這最寶貴的長期駐留能力;雖然我們時間還比較短,只有33天;雖然只能有倆人,生命保障系統不足以支撐起更多;雖然天宮壽命有限,計劃只飛行兩年;雖然他們只有100種左右的食物,而且按照景海鵬少將的說法:「早飯和午飯一起吃了,因為實驗太忙,而且米飯和麵條都加熱了忘記吃了,晚飯補過來」。哎,景海鵬少將的50歲生日都在天宮二號里度過了,比較特殊的加餐也就是為他帶上去的山西老陳醋。

(景海鵬少將就是下圖左邊那個萌寶寶)

但這是中國人自己獨立一步一個腳印搞出來的啊!

這是中國航天大大的一步!

因為天宮二號的成功,意味著中國整個航天體系,從生產大型火箭空間站到航天員吃的土豆燒牛肉,從空間冷原子鐘熱毛細對流實驗到養個蠶賣賣萌(人家遛狗他們遛蠶啊),從高大上的天鏈通訊天地通話到倆人聚在一起看個新聞聯播,都能做到了

本來想著跟著別人蹭,但現在這些都是咱們一步一步自己弄出來的,你服不服?

古人早就教育咱們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人家那麼殘忍的拒絕你們的請求,逼著你們只能硬著頭皮搞,一不小心搞出大事件,把整個國家龐大的航天體系順便就搭起來了,總想搞個大新聞!真是的,但壓抑住內心的狂喜,此時此刻我只想說一句

老外看到之後的內心是這樣的

本來以為把兔子逼到牆角了,沒想到還會咬人啊,根本不按套路走。

好吧,我也說點有用的,除此之外還做成了哪些事情:

1. 航天醫學的長期寶貴觀測數據,這次33天內,兩位航天員的身體表現(一位50歲,一位38歲),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對於航天員身體在長期失重環境下的各種指標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

2. 實現了人類首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簡而言之就是將航天員的思維活動轉化為操作指令,這是創新也是未來必然要走的趨勢,更有效的利用機器是人類永遠的話題,更何況是複雜的航天器;

3. 驗證了天宮二號長期的生命保障系統,封閉空間的天宮二號,空氣循環、水循環、廢氣處理、輻射隔離等一大堆基本系統都被驗證工作狀態良好;

4. 檢驗了很多中繼衛星通訊技術(天鏈),這次試驗了發郵件、看新聞聯播、實時採訪、天地通話、實時地面互動實驗,看似地面很簡單的事情,在天上弄可大不一樣(天宮飛行速度7000米每秒,相當於開車開到將近25000公里每小時了),中國的這方面技術世界妥妥的牛啊;

5. 進行了天宮二號維修和維護工作,這也是個很重要的任務,畢竟航天器不可能完美保證在最好狀態,能在太空中好好維護,也是個相當大的技術活;

6. 做了幾個超級高大上的實驗,光一個空間冷原子鐘技術驗證(人類首次,也是最先進),都足夠讓其他國家艷羨好久了。

7.
8.
9.
10.

寫的好累,已然沒有動力湊齊強迫症必須的10條,剩下大家自己找吧。

哎,看了不少視頻,有一幕是問景海鵬少將天宮二號環境怎麼樣(我就故意想找台媒的報道,阿里里阿里里)。

我覺得這個裝逼簡直66666666啊

給100分不怕你驕傲!

後來他倆事成之後包了一個太空專車,也就是神舟十一號,就回來了

不知道辦公室給報銷路費不

像神舟十一號這種車,天朝多的是,都見怪不怪了

咱們不妨定下一個小目標:2018年把空間站給建起來,再順便發個嫦娥五去月球弄兩塊石頭回來玩,順道把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也給發了(這不是我編的,是真的)


隨手翻譯俄羅斯新聞一則
Миссия китайского космического корабля ?Шэньчжоу-11? признана успешной

「神州11號」返回艙成功於中國降落
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曾在在軌航天實驗室「天宮2號」中度過30天

兩名中國航天員在完成六項載人航天任務後返回地球(這也是中國飛往宇宙的最長紀錄)。
「神州11號」返回艙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冰凍草原上著陸。
航天員景海鵬、陳東在「天宮2號」實驗室度過了30天。他們為將在2018年搭建的航天站的基本模型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測試了很多儀器設備。
「這是中華民族崛起過程中取得的最新成就」,中國國家委員會總理張高麗在北京宇宙飛行指揮中心時講到。
自從13年前中國航天第一人進入太空後,中國已經發射了2個航天站,完成了太空行走,將月球車送到月球。現如今的中國正在研究月球載人飛行。

附上另外找到的為數不多的評論:

俄羅斯電視台再一次沒有報道這一新聞,發射載有法國人的聯盟號倒是報道得不漏分毫。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忽略了中國在科技領域所獲得的成功

兩大航天強國——中國與俄羅斯
其他的?算了吧。

幹得漂亮!
我相信,中國將最先在月球建立基地。之後就會開始在地球上的殖民。


我只注意到了副總理略萌的普通發

混斗,混花有為 ,花展航天事業。。。

一查,總理果然是胡建人

。。。。。。。
還有指揮中心和搜救人員這對cp
北京北京,我講話怎樣
北京收到,你講話好
雄鷹收到,你講話也好


謝邀。
參見《神十一歸來,中國航天「穩步前進」|環球時報》知乎專欄。
「神十一成功返回,兩名航天員狀態良好。」11月18日,隨著闊別地球33天的中國航天員回到北京,又一個日子被載入史冊。這是中國自2003年以來的第六次載人航天飛行,同時刷新了中國人駐留太空的最長時間紀錄。「這個月記錄了中國朝計劃中的空間站項目前進的兩個跳躍」,美國《航天進行時》評論道。本月初,中國成功發射了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這些年,報道中國的航天工程,儘管有外媒常常提醒說「中國仍在重複美蘇幾十年前走過的路」,但更多的是「趕超」「雄心」等辭彙的出現。因為無論是巨額資金的投入,還是龐大的人才隊伍,抑或向前進的強烈意願,都讓他們感嘆。「其他國家在航天領域停滯不前時,中國航天計劃正在快速向前推進」,一名俄羅斯航天專家撰文說。


歡迎回家

出艙的時候,如果哥倆一人掏出一個滑稽蒙臉上,就神作了……


今天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圓滿完成,我感覺到非常高興,下面講三句話:

一是,對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貨;
第二句,向所有參與本次載人航天任務的工作人員,向所有關心本次載人航天任務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第三句話,希望航天各部門一起,繼續努力,奮發向上,早日取得更大的成績。

謝謝大家!


按照任務時長來看的話,此次任務差不多算是一個過渡性質的。
一般典型的地-月往返任務是15天,而典型的地-火往返任務是600+天。
那麼30天的任務性質實際上是「高不成,低不就」的。

如果按照地-火往返任務的口徑來進行載人航天規劃,就需要達成兩個節點。
//地-火往返是必須要做的,當然是在很遠的未來罷了。
一年期飛行任務以及兩年期飛行任務。
在任務期間的人體的生理學、醫學、心理功能都是要受到很大考驗的。
那麼要達到一年期任務的話就需要先做半年的。
做半年期就先要做三個月的。
做三個月的就先要做一個月的。

大概這隻能算是開個頭吧,為了中長期空間駐留。
而且,至少未來18個月內,我們是不用想再派人上太空了。
因為這30天的生理數據,航天員報告的狀況,足夠生保的人做很久了。

無責任預言一下:
下一次載人發射可能是在2018年年中,三個月飛行任務,天和核心艙內進行,雙人。
//任務之中嘗試人力收快遞
下下次載人發射可能是在2021年年初,六個月飛行任務,天宮空間站內進行,雙人。
//新的飛船再不上就真出「神舟十三號」了,不吉利啊
天宮空間站這個體量,承載4個人最多了。
之後的幾次輪換將會讓其中一個人待一年,再過幾次輪換會讓其中一個人待一年半,或者更久。
所以大概到2025+的時候,我們才能實現2005年ISS的成就。
但ISS是6個航天機構主導的,16個國家參與的。
而天宮,只有一個。


中午吃飯時碰到同事急匆匆的從食堂出來直奔北京指揮中心,問「這麼著急幹嘛去」,答「迎接航天員」。(可以,這很計程車司機)

實驗室正在舉辦技術節,忙裡偷閒在會議室的電視上瞄了一眼。棒棒的!


先發個小時候在電影頻道看的電影截圖:1995年的《阿波羅13號》,男主是阿甘······

這段劇情是說1970年4月14日,阿波羅13號準備執行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本來這次計劃做個天地轉播——讓宇航員們用飛船里的手持攝像機錄下他們在飛船里的畫面,再傳回地球上電視轉播。
然而當時美帝各大主流電視台紛紛表示這樣的節目實在臣妾做不到啊,之所以說無聊,是因為當時已經第三次登!月!了,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了,因此對電視台而言這收視率沒法保證,還不如放別的節目(比如籠子里的大猩猩神馬的)。結果這次的直播實際上只有航天員家屬和工作人員們小範圍看看。
·································································································································
下面說觀後感:
米國太強大了!連登月的轉播都成了「無聊」!豈不是說對米國人而言登月是很簡單的事情?
要知道我們的東方紅一號是1970年4月24日發!射!的。
沒錯,就差了10天,考慮到4月17日阿波羅13號才降落地球,其實前後腳差了一周而已。
後來···
2001年4月1日,撞機。
2001年9月11日,這還用說么?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成功上天,次日返回。當時身為全校師生多激動多自豪就不說了,語文作文里楊利偉天天出場,數學題目里天天算神舟五號的追及相遇,就連英語的閱讀理解都出現了明顯是中國人寫的新聞稿。
直到···
2016年11月18日14點07分,神州十一號返回艙著陸,景海鵬、陳東兩位壯士順利回家!
然而此時媒體上熱門的還有某國總統大選餘波;某運動員出軌;某國的貨幣新政堪比金圓券···錯了,是金盧布···又錯了,是金盧比;某大大去赤道某國看中國電建的辛多雷血精靈···錯了,是辛克雷水電站;甚至連朋友圈都沒有太多人在刷此次長達一個月的太空任務
發現沒?
此時同胞們就像是46年前的米國吃瓜群眾,也對本國的載人航天成就習以為常了,而這種把奇蹟當常態的心態,大概也是祖國強大的表現吧


又是圓滿成功。。。真沒意思。。。。。。。。。。。。。。。。。。。。。。。。。。。。。。。。。。。。。。。。。。。。。。。。。。。。。。都不能出點小差錯然後某英雄關鍵時刻站出來力挽狂瀾化險為夷然後拍成湄公河那樣的電影讓我們也嗨一把嗎?
我們覺得很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東西,可能是別國有尊嚴的小民想也不敢想的


沒什麼,留待後人節點紀念而已。
第一次都是很有意義的啦。。。


推薦閱讀:

如果在外星球比如火星發現了石油或者煤炭,對目前人類文明有什麼影響?
航天員訓練時的模擬失重環境是如何實現的?
長征三號乙GTO運力和發射新視野號的Atlas V 551一樣,中國是否也有能力發射冥王星探測器?
為什麼不能用通信衛星進行導航定位?
宇航員進入太空後(身著宇航服,頭戴宇航頭盔)行走時,通過宇航頭盔能看到什麼景象?能不能看到銀河系?

TAG:航天 | 中國航天 | 載人航天 | 天宮二號 | 神舟十一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