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陽系行星那麼多?

為什麼別的恆星行星很少,而太陽系有那麼多行星?

大家都說是因為觀測不到。
那時都意味著有很多行星?
大家能否從星系的形成過程方面詳細的說說?

…………補充…………
當時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看好多關於外星人的科普,在算行星數量時都是按照平均一顆恆星有一顆行星計算的,所以以為行星少是科學界公認的呢。


這是誤會

人類的望遠鏡,解析度沒有那麼牛X,感光度也沒有那麼牛X,也就是說,一顆遠在幾光年幾十幾百光年外的行星,我們幾乎不可能主動發現它。

目前除了參宿四這個又近又大的恆星以外,所有的恆星在最牛X的望遠鏡中得到的圖像都只是一個幾像素的圓點,沒有任何細節可言;相比之下,一顆行星通常要比恆星小數十數百倍,亮度更是弱成千上萬倍,這就好比,你可以輕易地看到明亮的木星,卻憑肉眼怎麼都看不到它周圍幾十顆衛星,但你能說木星的衛星數不如地球多嗎?

目前發現的系外行星,手段通常有這麼幾種:
1,行星凌日。如果一顆恆星很有規律地周期性變暗、變亮,那麼可以推測有一顆行星在圍繞它公轉,而我們恰好處於公轉軌道面上,行星每次擋住恆星時導致了亮度下降,而運行到另一側時它的 反光則導致恆星看起來更亮一些;
2,恆星振動。如果行星夠大夠近,恆星圍繞它們共同的質心旋轉時就會產生比較明顯的周期性振動,導致恆星的光譜產生多普勒效應,就可能在通過計算的位置上找到對應的行星;
3,直接拍攝,這種方法基本就是大海撈針,不過還真撈到過,那就是一顆棕矮星的行星2M1207b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在幾十光年外看太陽,可能也只能發現木星、土星這兩顆足夠大也足夠亮的行星,內太陽系的包括地球在內的4顆小傢伙就別想看見了...河鼓二星繫上一顆行星的文明中,有一個傢伙在他們的quora上發了個帖子問:「為什麼河鼓二行星這麼多,而那顆恆星,」邊說邊指著太陽,「行星那麼少?」幾分鐘後,有個人在底下回答道:「這是個誤會...」


取決於形成過程,所以觀測地外行星系形成過程很有意義。

太陽系也不是最特殊的,至少一個地外行星系中行星個數和太陽系相當(HD 10180)。地外行星觀測難度大,太小的行星就很難觀測到。

參見: 太陽系外行星之最列表


恆星是「自發光」而行星(類地行星)是「反光」

簡單來說,晚上舉頭可以看到星星(恆星)而你卻看不到冥王星或者土衛/木衛

恆星可以發出大量射線/輻射/粒子,雖然行星(類地或者類木)也可以,但問題是數量級……就像你找3米範圍內的蚊子容易還是找天上的飛機(1萬米左右)容易

本回答僅僅做個比喻,並不想搬出一大堆理論/數字出了嚇人


你說「別的恆星」行星很少?請舉例並註明該恆星系行星確切數量


行星的形成有多重猜測,目前比較服眾的學說應該是「星雲學說」,當太陽系形成初期,環繞太陽的星雲物質互相撞擊,質量較大的成為內核,不斷虜獲物質,形成了行星,以此類推,衛星基本同理。所以只要是恆星,必然有環繞他轉動的天體和物質,其中包括行星。雖然絕大多數我們看不到,但其他星系的行星是必然存在的。


這是上帝的傑作,他怕人類太孤單,就創造了星辰。你應該感念上帝的恩德。上帝保佑你。


為什麼人身上這麼多細胞


你離開過太陽系么?你這問題問的


你看不見可不代表不存在.人類現在的技術還沒辦法觀測那麼遠那麼細而已


大概200億年前吧,宇宙發生過一次大爆炸(盤古開天闢地?別鬧,不是一回事)

當時的最基本的物質就是氫原子和氫分子。經過了數十億年的積聚形成了早期的星雲團。星雲團在經過100萬年的時間後,中心就會形成一個密度最大、溫度最高的氣狀圓盤,這個圓盤在自身重力的不斷收縮下,溫度不短升高,大約在1000萬攝氏度時開始發生核聚變反映,這就形成了恆星。

而中心以外的星雲部分也會形成一個圓盤,但是可能不夠條件發生核聚變,所以它力量小,打不過大恆星,就被大恆星吸引,圍著大恆星轉。

也有的說行星是形成於年輕恆星周圍的灰塵和氣體。在它旋轉的過程中,石塊相互碰撞,最終結為一體。

太陽系行星多,只能說當時炸的不規則唄,或者太陽系當時正好處於核聚變的中心位置,炸的粉碎粉碎的啊…藍後…你再從頭看一遍…大概就是這樣~


不知道


推薦閱讀:

發現一個新的星繫到底有什麼意義?
「麻辣燙」(MALATANG) 這個天文項目在做什麼研究?
銀盤如果沒有塵埃,目視到的銀河會亮多少?或者說,和現在看到銀河相比,塵埃消光消了多少?
銀河系的中心是什麼,是巨大的恆星嗎,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引力讓包括太陽系在內的這麼多星系環繞?
怎麼發現星系?

TAG:物理學 | 天文學 | 太陽系 | 宇宙 | 星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