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造成了呼倫貝爾的罕見高溫?這場高溫對呼倫貝爾以後的氣候變化是否會有影響?

「中國冷極」呼倫貝爾市現 44.1℃ 罕見高溫,創歷史極值


更新完畢,瀉藥 @Todd 【竟然還是某個奇葩颱風的名字】
這次高溫事件,挺少見的,少見之處在於,這次事件是由副熱帶高壓引起的。
副熱帶高壓,中學地理課提到,是地球由於動力原因在北緯30N左右形成的高壓帶,而造成此次高溫的副熱帶高壓,直接向北推進到了北緯45度,完全超過了氣候平均值,下圖為1950-2015八月500hPa平均位勢高度,5880及以上為副熱帶高壓的實際範圍,可以看到八月副高平均脊線大致在北緯30度

而這一次高溫時期的副熱帶高壓明顯不同,如圖為協調世界時8月3日0時的500hPa分析圖,不難看到東亞地區副熱帶高壓分裂為兩個部分,一部分高壓中心(藍色H)位於台灣以東,另一部分高壓中心則位於蒙古與內蒙交界。兩個部分的副熱帶高壓勢力都不弱,內蒙一線因為大陸性質而形成大陸暖高,副熱帶高壓與大陸暖高合併,勢力更加強盛,從而造成了內蒙罕見的高溫天氣。

這少見的逆天副高從何而來?第一是因為今年副熱帶高壓和厄爾尼諾後年份副高類似,面積大勢力強,在夏季北跳後,實力也一樣強橫,這是先天因素;
第二是因為南側幅合帶的活動,颱風銀河是推動副高北進的先驅,那颱風妮妲就是整個事件的最大推手,由於妮妲個頭較大,西北進的途中將江南一帶的副高向北頂;對比7月30日和8月1日的500hPa分析圖不難看出,30日副熱帶高壓還控制著江南華南華中黃淮的大片區域,二圖中1日妮妲登陸前,副熱帶高壓控制區域已經離開華南,而轉向內蒙。

第三是因為副熱帶高壓北側西風帶低渦淺化北收東移,給了副熱帶高壓足夠多的北進空間。
如圖為八月3日衛星雲圖,遠東地區還可以看到正在東移的氣旋,蒙古和我國東北內蒙已經被大塊晴空佔據,這就是副熱帶高壓和大陸暖高壓合併後控制的區域,西南側則是登陸後的妮妲和妮妲衍生的倒槽,台灣以東的另一片晴空區則是另一個副熱帶高壓控制區域。

不得不說,很少見,不過在氣候層面是不會造成大的影響,因為是短時間內天氣尺度事件,只會短暫的影響這一帶天氣,而磕了葯的副高遲早要萎靡南落,因為中緯度始終不是他的舞台,不過這個事件足以影響未來一個月內的東亞天氣。
首先是華東熱帶氣旋,這是一個由妮妲衍生出的系統,在上海附近出海後逐漸南落至黑潮區,有可能發展為熱帶氣旋,因為東亞副高分裂為兩塊,與遠洋副高三足鼎立,這個系統卡在高壓之間,引導氣流十分複雜,路徑也有很多不確定性,甚至可能演變為1998年Todd的路徑,對華東造成影響。

其次是因為妮妲頂走副高,並且將大量季風水汽吸入西北太平洋,而副熱帶高壓的北走又給中低緯度留出大量空間,可以揣測,未來西北太平洋或將進入一個颱風活動鼎盛時段,五號颱風奧麥斯就是一個信號,數值預報顯示,未來的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將非常頻繁。
下圖為歐洲中期850hPa風場預報和美國數值雲形預報,儘管時間尚久仍需觀察,但是大體趨勢已經確定,颱風活動將進入一個高峰期。

第三點還是副熱帶高壓,副熱帶高壓決定著西北太平洋颱風的行進方向,此次的逆天偏北副高或者將意味著另一個事實:副高偏強偏北有利於大颱風登陸我國。
東亞大陸之所以少有大型颱風登陸,一是因為大型颱風容易震蕩副熱帶高壓而轉向遠離大陸,二是因為偏強的東亞大槽往往被大型颱風吸引而下探從而打擊副高使得颱風轉向,這也算是大自然對於東亞大陸的憐憫,否則每年都來一堆5612/9711是很恐怖的光景。
而此次副高偏北,東亞近海的海溫又很高,某些硬體條件已經支持一個大型颱風登陸華東,不過依然需要一些軟性條件配合,我們不得不警惕。


簡單來說,副熱帶高壓受到颱風擠壓北移,和大陸暖高壓合併,控制內蒙地區。


呼倫貝爾夏天35度左右算是挺正常了,熱的時候40度左右也不是沒有,冬天確實冷,零下40多,但是夏天也不是那麼涼快的,結合一些特殊情況44度完全有可能,所以呢,一年溫差80度左右吧~

生在呼倫貝爾,長在呼倫貝爾的說。


高壓控制,天天晴天,植被又不是很好,那還不天天升溫?一天比一天高,像江南這種水多,樹多的地方都能上四十,更何況那種草原戈壁和沙漠。我覺得就是醬紫


厄爾尼諾年 啥事都會發生 見怪不怪了


是路高!就是大陸暖高壓。


推薦閱讀:

當今氣候變化趨勢是什麼?全球變暖還是全球變寒?
2100 年的地球上人類動物都面臨滅絕,上海將海水淹沒,真的嗎?
全球變暖是騙局嗎?
全球變冷這新聞是真的嗎?不是溫室效應嗎?為什麼會變冷?

TAG:全球變暖 | 氣候變化 | 極端天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