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南極半島最大冰架出現裂縫?

經過提醒,應該是南極半島最大的冰架,感謝大家的提醒
「南極最大冰架出現巨型裂口寬90米,長113公公里」
這一現象會對南極的生態造成怎樣的影響?對全球的氣候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NASA這次發布的出現巨大裂縫的照片是拉森C冰架。需要更正的是:472960平方公里的羅斯冰架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架,拉森C冰架的面積為48600平方公里,兩者相差近10倍

使用「南極最大冰架」的標題的確會更吸引眼球,但久而久之會失去公信力,科學是嚴謹的,不能任媒體隨意修改。這條新聞內容中的描述是正確的:「拉森C冰架是南極半島最大的冰架,也是世界第四大冰架」,由此可見新聞的標題是發布者故意修改的。

這種宣傳方式的好處是,能夠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對於科普的廣泛覆蓋無疑是有利的;但壞處是,一旦有人發現虛假的地方,就會對幾乎所有正確的知識產生懷疑,令科普工作的努力付諸東流,所以這種方式不值得提倡。

如何看待「浮誇式科普」? - 大地的回答 - 知乎

南極半島是西南極洲上的一個半島,是南極洲唯一的一個在南極圈外的區域;相對於南極洲的其他區域,南極半島氣候較為溫和,因此大量科學考察站設立於南極半島及其周邊島嶼。

拉森冰架位於南極半島邊緣、威德爾海西北方,從南極半島東岸的渴望角延伸至赫斯特島南方。名稱是以挪威捕鯨船「傑森」號船主卡爾·安東·拉森命名,他於1893年12月駕船抵達了南緯68°10"的冰架前緣。

拉森冰架可再被細分為3塊不同的冰架區域,從北到南依序是:拉森A、拉森B、拉森C。其中約在4000年前才開始形成的拉森A面積最小,已於1995年1月崩塌1600平方公里而徹底消失。

穩定存在了12000年的拉森B,1995年初測量時有11512平方公里,2002年1月縮小到6664平方公里;在2002年1月31日至3月7日的35天之間崩解了3200平方公里,變成了3462平方公里;如今僅剩1600平方公里。

拉森C在2008年趨於穩定,但科學家預測以當地的暖化速率來看,在可預見的未來內,拉森C也會崩解消失,2016年12月4日NASA發布的照片顯示出現了約90米寬、長達113公里的巨大裂縫。

但這條裂縫並不是突然出現的,從2016年3月到8月期間,裂縫長度就增加了22公里;與過去的觀察相比,2016年裂縫增長迅速。

冰裂隙是由於冰川冰流的壓力、冰架前緣和底部海域的潮汐作用,以及冰架自身重力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發育而成;是冰架內部結構的重要特徵,也是衡量冰架穩定性的重要指標。冰架底部的冰裂隙是普遍存在的,在接地線附近由於浮力和引潮力的作用,冰架常常發生斷裂,形成大的冰隙,其高度一般可以達到總冰層厚度的一半。在冰川冰流的推動下,冰裂隙沿冰流方向被推到冰架的不同區域,並受冰架底部消融凍結過程和潮汐作用的影響繼續發育;因而從冰架上崩裂的大型平頂冰山也發現有大量的底部裂隙。

而在冰架表面上發育的大量冰裂隙,主要是由於冰架冰流速度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區域存在較大差異所導致的,同時全球氣候變化也影響著冰架裂隙的擴散及其演化

東南極洲的阿梅里 (Amery)冰架在1962/1963年崩解出一塊面積約10000平方公里的冰山,近年在阿梅里冰架前緣發現兩條超過25 km的冰裂隙。依據阿梅里冰架存在60~70年的冰架前緣冰山崩裂周期推測,未來幾年阿梅里冰架將出現前緣崩裂,崩裂面積會至少超過900平方公里。100公里見方的冰山都有,長113公里的巨大裂縫也並非了不得。

冰架,是陸地上的冰川或冰原流入海中,與大陸冰相連的海上大面積的固定浮冰;海上的冰架與陸上冰的分界線稱作基線。只有南極洲、格陵蘭和加拿大的海岸有冰架,冰架的厚度可達100至1000米。因密度比水小,冰架水面上的部分約有全部體積的十分之一,南極洲海岸有44%都連接著冰架,南極冰架面積達154萬平方公里。

南極洲的冰蓋,主要是由積雪本身的重量長年擠壓而成的冰構成。南極冰蓋的覆蓋面積達1398萬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之間,最厚的地方有4800米,總體積達2450萬立方公里。

1957年,美國在南極極點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但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工作人員逐漸發現,這個基地的位置向南美洲的方向移動了100多米。經過研究才明白,並不是科學站在移動,而是它下面的冰層在移動。

這頂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從內陸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區滑動,形成了幾千條冰川。冰川入海處形成面積廣闊的海上大冰舌,這就是海上冰架的來源,冰架也就是大陸冰蓋向海洋中延伸的部分。

當上游受重力往下移動時,冰架受推擠進而往外海方向推進。但冰架前緣也會不時崩落成為冰山,通常在較大崩落的數年至數十年間,冰架會因不斷的推進而恢復平衡。冰架裂解是由於冰架表面和底部融化導致冰架變薄、海水表面溫度升高導致前緣形態變化、冰川冰流加速等共同作用的結果。

冰架的物質平衡過程主要包括冰川冰流輸入、冰架表面積累與消融、冰架前緣崩裂和冰架底部的凍融等。阿梅里冰架的熱水鑽鑿洞項目結果分析表明,阿梅里冰架垂向結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表面是降雪沉積的粒雪,中間最厚的部分是陸地(冰川)冰,底部是海洋附著冰。

按照以往的研究標準來衡量,近年來的拉森冰架等崩解事件是不尋常的。正常情況下,冰架是以冰山崩裂和冰架的上下表面融化而失去質量。目前,科研領域普遍認為崩解事件是由於南極半島的氣候變暖所造成。

極區對氣候變化具有放大作用,南極冰蓋既可以積極響應氣候變化,也可對全球氣候變化起驅動作用。冰蓋表面反射率的變化和冰面高度、冰蓋面積的變化不僅影響南極地區氣候的冷暖程度,還導致這一地區大氣環流的改變,進而影響全球水汽輸送格局。

南極洲在世界洋流體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因為南極冰蓋的融水是大洋底部深層水體的主要來源,這些冰冷水體在大洋深層流動,南極洲的這種冷卻作用一直擴張並影響到熱帶和北半球溫帶地區。因此南極洲向四周海域內釋放的融水量的明顯變化具有全球意義,而海水溫度極大影響著大氣環流。南冰洋的海水溫度在-2至10攝氏度之間,洋流圍繞南極洲從西向東流,由於極地冰蓋和海水之間的溫差造成洋流的動力很大,在南緯40度到洋流邊界,是地球上最強烈的風帶。

現代研究表明,當氣候轉暖時西南極冰蓋變得很脆弱。當冰蓋以靜止狀態覆蓋在低于海平面的底床上時,冰架對冰蓋的支撐作用非常重要,能夠減緩冰蓋的流動速度。冰川學家們深信,西南極冰蓋的冰體通過巨大的快速冰流向外流出,勢必影響冰架的屏障作用。此外,如果大洋條件變化導致冰架底部消融增加,也將影響冰架的屏障作用,最終將影響底部水的生產量。目前,冰川學家研究的重點是確定冰體動力學模式和大洋洋流模式之間的聯繫,進一步的研究重點是建立冰——大氣——洋流模式。

2004年的災難大片《後天》:「古氣候學家傑克·霍爾與同事弗蘭克和傑森在南極採集冰芯時,親眼目睹拉森B冰架斷裂。傑克隨後將有關全球變暖調查的發現在新德里舉行的聯合國研討會上作出報告,聲明兩極冰川的融化已經阻斷了北大西洋的暖洋流,而這種情況若繼續持續下去,將會在未來形成另外一個冰河時期。但參加會議的各國元首對此感到荒謬,美國副總統雷蒙·貝克甚至把傑克『因變暖而出現冰河期』的理論當作笑話看待。」

冰封了上百萬年的沃斯托克湖,位於南極洲冰層下方4000米,其中的生態系統和進化樹可能與外圍世界截然不同(有時間再單獨寫這一塊)。

若將觀測的時間尺度放大,地球在大氣成分變化、板塊運動、太陽輻照度變化、隕石撞擊、火山爆發、地球軌道變化(米蘭科維奇循環)、地月系統影響,以及生物興衰的共同作用下,歷經多次大小冰期、大小間冰期的殘酷洗禮,才艱難的形成了如今適合現代人類生存的大氣圈、水圈、冰凍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並且,地球的變化是一直在繼續的。

而若因人類活動提前打破這個耗費數十億年才形成的、可能會是短暫的平衡,無論是變暖變冷,還是劇烈的氣候變化,都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甚至毀滅性的災難;並且,遠遠不會像電影《後天》、《2012》經過短短一小段時間就恢復了那樣幸運,地質年代最少也是以千年、萬年計的。

簡單來說,以當前的科技與生產力發展水平和自然資源,地球人口已接近承載極限;變暖或變冷都將壓縮人類的生存空間,適宜的居住地範圍減小;氣候的劇烈變化,則會導致糧食供給不足;這一切,將會使大部分人失去生存的基礎,世界將不可避免的陷入動蕩和血腥的爭鬥之中;就如同地球歷史上,歷次氣候和環境巨變,都導致了生物繁榮和滅絕的大洗牌一樣。

而我們若想要擁有對抗自然變化的能力和實力,就必須要在對這個世界仍然知之甚少的情況下,盡量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和破壞,以儘力維持當前脆弱的平衡。這樣才能爭取到足夠的適宜生存的時間窗口,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資源發展科技,換取我們自身和後代的未來~~

目前有什麼確鑿的證據證明人類活動造成了全球變暖? - 大地的回答 - 知乎


據研究者表示,他們首次在智人世末期的地層里見到那麼多的冰海漂礫。
這一現象也許有助於解釋……
---------------
解釋一下這個梗:
1.冰海漂礫:指被凍結在冰山裡的砂石,隨著冰山一邊漂流一邊融化,最後會沉到海底。

2.遠離陸地的海洋在底部沉積細粒沉積物(軟泥),這些從海面掉下去的零散砂石的出現,是不符合正常規律的。

就像這樣——它不符合沉積學裡的沃爾索相序律,是一種特殊的事件沉積。
3.拉森冰架的解體,會釋放出大量的海上浮冰——即冰山,向低緯地區漂流。沿途灑下大量的冰海漂礫。
4.這是氣候變暖愈演愈烈的鐵證。
5.前不久的某國際學術會議上,一些與會地質學家提出了「人類世」的概念,主張將受人類影活動嚴重影響的、近代以來的時期統稱為「人類世」。有人主張從45年首爆原子彈開始,也有人主張從工業時代開始,甚至有人主張從農業起源開始。地質年代的分級是「宙代紀世期」,所以又稱作「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人類世—??期」

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造成的各種影響將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存在,未來甚至在5萬年內人類仍然會是一個主要的地質推動力,因此,有必要從「人類世」這個全新的角度來研究地球系統,重視人類已經而且還會將繼續對地球系統產生巨大的、不容忽視的影響。

6.智人世嘛,顯然後世的研究者不是智人了,也許是機器人,也許是星際人,也許是嚙齒文明……但TA們通過人類世(Anthropocene)這個術語創造了一個新的詞語。
7.末期嘛,說明這個世要結束了——也許是大滅絕,也許是影響消除。


我強調了多少次,生態監測站:南極洲,不要選托比昂,不要選托比昂,你們不聽,搞成現在這樣子,冰蓋都化了!


《後天》一開始也是這樣的


是南極半島最大的冰架。


看微博上說都是因為這個


可以修改問題了,這塊冰山於7月13日脫離,在未來今天會是個很重要的日子,人類自己造的孽,註定自己要背起。


會造成許多企鵝意外死亡吧


會海平面上升吧!!!但我關心的是,老師說南極冰蓋下有古老的細菌


NASA關於南極洲不凍湖和外星人基地報道嗎


威爾金斯冰架目前僅由兩個島嶼之間的薄冰保護,冰架面積為145000平方公里。南極洲半島在過去50年里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警告,數個冰架已解體或縮小,已有六個冰架完全消失。威爾金斯冰架的位置更靠南,這樣應當能得到低溫保護,但沃恩教授稱:「南極洲半島的氣候變化已使影響進一步擴大,那些原先狀態穩定的冰架也在消退和消失。威爾金斯冰架是我們所看到的位置最南的冰架,它比我們先前所發現消失的冰架面積更大。從長期來說,它反映了未來發展的發向。這是氣候變化對地區影響的又一跡象。」由於冰架浮在水面,它不會影響海平面的高度,但是南極洲的冰架是陸地冰塊的緩衝,陸地冰塊的融化將使海平面高度發生重大變化.


國際油價跌破 30 美元意味著什麼,會帶來哪些連鎖反應?


所以要發射降溫導彈,地球進入雪國列車時代?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國在納米比亞建設大西洋海軍基地?
元朝時期郭守敬到底是怎麼走到北極圈的?
向日葵8號照片中 1月9日上午11時澳大利亞上方出現金黃色亮點現象是什麼原因?
如果太平洋,大西洋等深海的地殼發生劇烈變化,從深深淺淺,全變成10米深,那麼原本的陸地會被淹沒多少?
北極沒有黑夜?

TAG:環境 | 自然科學 | 地理 | 氣候 | 南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