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相機沒有反射式鏡頭?
天文光學望遠鏡有折射和反射式的。我們知道反射式沒有色散的問題,而相機鏡頭弄一大堆鏡片構成複雜的光路,目的之一就是消除色散。那麼為啥沒有反射式相機鏡頭呢?
反射式成像器件的好處是無色差,而且孔徑比都不小,但是問題是大視場下的像差很難矯正,即便用價格高昂難以安裝的非球面元件。所以,反射式一般用於小視場,比如樓上幾個說的折反式長焦攝影鏡頭,比如天文望遠鏡的物鏡,再比如遙感航拍的鏡頭。大視場的中焦,甚至廣角鏡就算了。
有折反鏡頭,著名的甜甜圈
不知道題主的要求高不高,如果不要求純粹的反射式鏡頭的話,實際上包含反射結構的折返鏡頭一直存在,目前的主流135廠商幾乎都出過。
例如
尼康1000mm F/11
適馬600mm F/8
騰龍SP500 F/8折返55B
肯高400mm F8
反射式鏡頭的好處大概就是可以用比較小的體積實現長焦距,色差小之類的,但是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
- 進光量小,f值都不高
- 由於前面的小反射鏡的存在,使得進光的截面不是圓形,而是圓環,於是其焦外的散景也變成了甜甜圈
本來甜甜圈也沒什麼不好,有的時候還是不錯的花頭,但是對於單反的自動對焦模塊來說是個災難,加上一般折返鏡頭的光圈都不大,所以大部分折返鏡頭都是手動的,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美能達/索尼的500R,各大單反系統里唯一的一支自動對焦的折返鏡頭
至於jyo gan提到的不能對焦....折返嘛,除了反射的主體還有許多折射的附加鏡片,自然就可以實現對不同距離的聚焦咯,下面是sony的某個折返鏡頭專利的結構圖
我們可以看到後面有許多鏡片可以提供對光路的調節,對jyo gan答案的反對主要集中在
而相機鏡頭面臨的是什麼樣的使用條件呢?目標位於幾十厘米到無窮遠的非常廣的範圍內,需要十幾度到幾十度的寬廣視野,結構輕便堅固不能像反射鏡那樣要經常調光軸和容易進灰,需要F/4甚至F/2的大光圈,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反射結構根本無力解決的。
以及
但你看下樣張就知道為什麼很少有人用。天文上所有的目標都在無窮遠處,沒有焦點與焦外的區別,拿來拍地面景物就不行了,焦點成像尚可,但焦外的虛化非常奇怪,直接給你重影,嚴重影響視覺效果。
對於第一部分反對的理由,需要寬廣視野的時候自然會換用焦距更短的鏡頭,要長焦鏡頭不就是為了能獲得更小的視場角(俗稱的拍的更遠....)么~jyo gan似乎是按照讓折返鏡頭出現在各種焦段來考慮的,但大家都知道反射式適合長焦,那麼就讓它干適合乾的事情吧~
而對於第二部分,折返鏡頭的焦外特性確實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情,多數情況下效果是詭異的,有的時候卻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實挑選器材總是要有取捨,折射式鏡頭光學性能更好但是更大更重,而折返式鏡頭雖然光學性能稍遜但更小更輕,有很多場合我們可以無視重量和體積追求高性能,也總有場合我們需要捨棄一部分性能換取更高的便攜性,既然存在,就總有合理之處吧
因為反射結構不適合拿來做普通相機鏡頭。天文望遠鏡可以有反射式是因為有自己獨特的條件和需求。
天文望遠鏡的目標都位於無窮遠處,過來的都是絕對的平行光。而且通常這些目標的視直徑都很小,行星不足1角分,深空天體也通常在幾十角分以內。雖然典型的牛頓式反射鏡的光學系統只由一塊旋轉拋物面鏡和一塊用來轉換方向把光導出鏡筒的平面鏡構成,只有主鏡面型一個參數可調(相比之下一個最簡單的一組兩片普通消色差折射鏡頭也有四個鏡片表面和一個空氣間隙可以利用),無力應付彗差、像散、場曲、畸變等各種像差,但由於拋物面鏡自身的特性,在以光軸為中心的極小區域內可以良好成像,比如說最常見的焦比為F/5的牛頓鏡,如果要求彗差不超過1角秒,可用視場只有大約2角分,月亮的十幾分之一的直徑,只對非常小的目標來說才夠用。
要獲得稍大一點的視場,一是在牛反鏡光路中引入折射式的改正透鏡組,消掉彗差等像差並且拉平像場,讓可用視場擴大到能和單反配合的程度。另一種方式就是犧牲一些光力,從F/5變成F/10左右,引入另一片鏡面做成卡塞格林或RC結構,代價是主副鏡都成了非球面,加工難度和價格直線上升。視場也還真沒多大,也就幾十角分大小,剛剛能裝下月亮。以較大視場為賣點的RC鏡的副鏡大小一般要佔到口徑的1/3以上,中心擋光影響了反差(對比度)。
另一種思路就是折反式結構,主副鏡可以是球面,使用一片特殊形狀(施密特式)或彎月形(馬克蘇托夫式)的改正透鏡加在卡塞格林式望遠鏡的前面,來消除球差。這種望遠鏡比經典卡式或RC式容易加工,但視場也就那個樣子,也存在場曲等像差。
而相機鏡頭面臨的是什麼樣的使用條件呢?目標位於幾十厘米到無窮遠的非常廣的範圍內,需要十幾度到幾十度的寬廣視野,結構輕便堅固不能像反射鏡那樣要經常調光軸和容易進灰,需要F/4甚至F/2的大光圈,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反射結構根本無力解決的。相比之下色差並不是最大的問題,折射系統的殘餘色差的大小一方面與玻璃種類有關,一方面與焦距成比例。早期簡單結構的鏡頭只有三四片鏡片色差也不是最頭疼的,現在雖然人人能像素級放大找紫邊了,焦距只有幾十毫米又有ED(低色散玻璃)等材料可用,是容易解決的。那麼多片鏡片主要還是為了在大的距離和視場範圍內解決各種球差、彗差、像散、場曲、畸變等等。
有一類價格低廉的長焦鏡頭是用的折反射結構,樓上貼的鏈接就是。但你看下樣張就知道為什麼很少有人用。天文上所有的目標都在無窮遠處,沒有焦點與焦外的區別,拿來拍地面景物就不行了,焦點成像尚可,但焦外的虛化非常奇怪,直接給你重影,嚴重影響視覺效果。所以這一類鏡頭也是即不叫好也不叫座,買的和用的都非常少。
另外說一句,天文上大家也是喜歡高級折射鏡的,如果不是因為星光暗淡望遠鏡要有一定大小的口徑,而大口徑的復消色差APO折射鏡的價格等於同樣大小的反射鏡加兩個零,誰不想用折射呀。美能達也有折返 只是聽說銳度不佳
題主可以自行百度「折反鏡頭」
索尼 500mm f/8 Reflex 這貨就是折返的,自動對焦。 不能自動對焦的反射鏡頭從膠片時代就有,很多廠家都生產過。
圖片來自網路
有的,圖麗300mm f/6.3折反鏡頭試用心得及樣張
誰說沒有?
折反鏡頭(Reflex)又稱反射式鏡頭、反射遠攝鏡頭,是超遠攝鏡頭的特殊形式。一般的攝影鏡頭,當光線通過鏡頭時,從第一組鏡片進入,直接到達膠片。這類鏡頭如焦距達300mm-500mm甚至1000mm時體積會很大,重量也會增加數倍,使用起來會極不方便,而折反鏡頭利用光線折反得原理,使光線通過第一組鏡片時,不是直接到達膠片,而是經過兩次反射後才到達膠片。鏡頭長度可以縮短,最大限度得縮小了體積、重量,也降低了成本。鏡頭用無色散的反射面代替有色散的折射面,色散控制很好。光路的中心有一個反射面,無法設置可調節的光圈葉片,所以只有一檔光圈值。由於通過鏡頭的光線成環狀,所以離焦的彌散斑成環狀。結構簡單,價格低廉。
所有資料出自百度百科......折返鏡頭_百度百科
焦外二線性特別嚴重拍出來的照片看起來很不舒服,焦外光線全部會變成圈圈
索尼美能達500R,自動對焦,我有一個,非常好玩的鏡頭
很多呀 美能達的還能自動對焦呢
折返頭銳度、反差都不佳
推薦閱讀:
※拍星空如何選擇相機?
※為什麼許多使用 1300 萬、2100 萬像素的手機,綜合表現不如使用 800 萬像素的 iPhone 手機?
※哈蘇相機為什麼那麼貴?
※單反會被淘汰嗎?
※單反入門級和專業級區分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