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如果穿越到現在,拿到博士學位要幾年?

重新說明一下,雖然這個問題純屬娛樂,歡迎腦洞,但也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搞事情,再有人惡意修改就有舉報了。

重新描述一下:

當代的知識量比三四百年前不知道有多少倍,但是一般學生可以通過大學四年掌握一個學科內的基本知識體系;如果有天賦有興趣,再花6年進行科研的訓練到博士畢業,基本上可以成為專職的科研人員;如果主觀條件、客觀條件都足夠,再做十年差不多就小有成就了。

那麼,30歲的牛頓如果穿越到現在,他補齊大約350年的知識需要多久?

我的估計是,補完本科內容大約半年到一年,了解科研前沿大約一年,再花一年差不多就是搗鼓新東西了,也就是大約三年做到現在博士的水平。

歡迎各位打開腦洞。


拜託不要胡亂修改。

這是哪個比我還無聊改成下面這樣的?

原問題:牛頓強么?不就是搞點高中生都知道的東西
現改為:牛頓能有多強?


原問題描述:

剛才看到有人說牛頓不如現在本科生,覺得可笑。但是想了下,也不全錯,畢竟近代的電學光學方面的重要突破在當時還有點遙遠。在知識點上肯定是有缺失的。

但是我覺得牛頓這個水平,穿越到現在來學大學物理應該是很容易的,到研究生入學水平恐怕也用不到一年半載。做出博士水平的成果也用不了兩三年吧?

受各位答主的提醒,加幾條限定吧:(1)穿越的是30歲以前的牛頓,年紀大了體力腦力肯定都有退化;(2)穿越不涉及時光機,不考慮穿越這件事本身推翻現有時空觀的成果;(3)穿越之後還是英國貴族,衣食不愁,在鄉下無憂無慮的做自己的研究;(4)其他人不知道穿越這件事,只看學術成果。


科學家探索的是未知世界,自帶10000倍難度。
打個比方講車內有雜音,排查是什麼東西在哪搞出異響超級難。如果找到異響在哪,剩下的活小盆友都能搞得定了。

普通人看歷史總有一種錯覺,這個人是垃圾那個人是白痴。實際上能在歷史上留名的人都是萬中選一出來的,他們的一些錯誤決策可能是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客觀條件所限,或者是戰爭迷霧導致的。大口一張評價他們白痴的人努力一輩子都不一定評得到正科。。

用大斧的潘鳳可也是一方名將啊。

扯遠了回來到科學史。
不了解科學史的人也容易有類似的錯覺。 只有把自己代入到那個年代,用那個年代的思維範式,實驗條件和知識體系研究當時的問題。想一想如果自己是那個NB人物,用當時的條件能做到什麼程度,歷史上的實驗有什麼可改進之處,就會意識到 卧槽這貨牛B的不像人。
順帶說一句,這種代入讀文章法是博士學習中非常好的訓練方法。

牛大爺的事太NB,屬於開天闢地的人物說實話都不太好代入,你都不知道他是怎麼琢磨出來的。。。介紹個好代入的,應用牛大爺理論做研究的科學家吧。

測量地球質量的謝赫倫實驗。
1738年也就是果郡王死的那一年,英法聯合考察隊在不知道G的數值的情況下進行了第一次測量地球重量的活動。


(手機引用危機百科)
理論依據:

在對稱的引力場中,擺在靜止時會垂直向下。然而,如果附近有其他大質量的物體(例如一座山),那麼它的吸引力就會把擺的鉛錘,向它那邊拉過去,這樣擺就會稍微偏離垂直。而由某已知物體(例如恆星)所造成的鉛垂線角度偏移,則可以通過在山兩邊的各組對點上,對擺進行仔細的測量得出。通過判定山的體積,及估算山石的平均密度,這樣就能夠獨立地得出山的質量,再加上在那座山多處的偏角測量值,就能通過外推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然後再使用平均密度來算出地球的質量。

艾薩克·牛頓 (1643-1727)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曾考慮過這個效應[1],但卻悲觀地認為,地球上任何山所造成的偏角都太小,而難以測量[2]。他寫道,引力效應只能在行星的大小尺度下才看得到[2]。然而牛頓的悲觀是沒有根據的:雖然他的計算指出,偏角會小於2角分(對象是一座三英哩高的理想山),但是這個角度,儘管很小,還是在當時儀器的理論測量範圍之內[3]。

1738年,欽博拉索山 編輯
一對法國天文學家,皮埃爾·布格(Pierre Bouguer)和夏爾·瑪麗·德·拉·孔達米納(Charles Marie de La Contamine),是最早進行這項實驗的人,而他們在1738年的實驗地為厄瓜多一的欽博拉索山[5],山高6,268米。當時他們的探險隊,為了測量一度緯度內的子午線弧長,而在1738年離開了法國,前往赤道上的南美洲,但是他們卻乘機進行了這項偏移實驗。1738年12月,他們在非常困難的地形和氣候下,于海拔4,680米和4,340米的地方,進行了兩次測量[6]。布格在1749年的一份論文上說他們量度到8角秒的偏移,但是他卻低估了這次結果的重要性,還說這項實驗應該在條件較好英國或法國進行[3][6]。他還補充說,這次實驗最少證明了,地球不可能是空殼。當時有思想家認為地球可能是空的,當中包括了愛德蒙·哈雷[5]。

1774年大概是皇阿瑪去雲南探望永琪那一年,英國又撥出一筆經費以謝赫倫山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計算山的體積和密度,計算出了山的質量,然後根據偏轉角度最終計算出了地球的質量

然後通過地球的質量算出了地球的密度,推斷出地球有一個較重的核心,並且計算出太陽系其他天體的質量。

這個過程中為了計算山的體積還發明了等高線等等,夠多少個博士拿百篇了。有多少人聽說過主持這個實驗的人的名字。。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榭赫倫實驗

https://daily.zhihu.com/story/8893755


說實話我是五體投地的。。


居然有人黑牛頓不如現在的本科生。。。我想說只學過高中物理的人不要來評價牛頓了。牛頓的恐怖,不是你們這種人能理解的。牛頓的學術風格可以總結為,缺少什麼就創造什麼,並能熟練運用創造的工具解決複雜問題。想想現在有人連微積分都覺得難。以為牛頓只會三大定律的人可以歇歇了,凡是不理解牛頓有多偉大的人,建議去看天體軌道為圓錐曲線的證明過程。你會對牛頓有新的認識

發現某些人真的自我感覺良好,上面的問題可以試一下,注意當時沒有拉格朗日分析力學方法。用純牛頓力學方法證明行星軌道為圓錐曲線,你要是能不看書,馬上做出來,算你牛逼。要知道這是牛頓先創造力學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微積分。並用這幾個工具融合到一起推導出來的結果。現代人去學這個推到過程都是困難的。更不要說創造

再補充一下,證明天體軌道的這個例子展現了卓絕的數學和物理解題技巧。不要以為牛頓光有理論不會做題,牛頓要是在今天的大學物理系讀書,所有的數學物理考試,真的是砍瓜切菜。有一門課99分就算不及格。

附上這個推導過程,注意:這是牛頓完全自創工具的成果。今天假如給沒學過這一節的學生這類題「根據牛頓定律,推導出行星軌道為圓錐曲線」,99.9%的物理系學生得抓瞎

知乎大神總會高估自己中學學會的東西,
我承認有高中生能做,但不代表你能做,費米16歲就能做傅里葉熱傳導定律的題。牛頓在沒有微積分的年代從零開始,能達到這一步,是相當不可思議的。


我看星際比賽也能指點江山,然後看了自己的rep。


又來黑牛頓了,這是個抖機靈的問題

別說畢業,現在中國物理專業的博士都不見得能夠全部搞懂300年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牛逼人在哪個時代都是牛逼人#,記得牛頓傳記里有這樣一句話大意是,牛頓在一個文法學校讀中學,中學時代接觸的數學較少,然而劍橋大學的一年裡,他精通了幾乎當時能接觸到的所有數學。

切不論智商吧,看看牛頓的專註的熱情。你讀博的時候忘記吃過幾頓飯?

下面的,你們讀博的時候下過這樣的血本嗎?

令人不可思議的進步

關鍵是全靠自學

這自學和鑽研能力,你說幾年能畢業?

。。。智商不及牛頓的一半,專註度不及人家的十分之一,你用幾年能取得中國的博士學位來衡量他?不要這麼逗好不好。

牛頓的主要科學成就:
獨立的發明了微積分,近代數學的開始
發現了運動三大定律,近代物理的開始
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
發現了光的色散
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
。。。。。。
隨便哪一個都夠你我喝幾壺的

像牛頓這種人,只要不用XXX思想,XXX原理來煩他,只要不給他安排個蠢貨博士生導師,放在現在放在任何自然學科,都是開疆拓土的那位!

請享受著現代物理文明的我們對物理學的祖師爺艾薩克牛頓先生持有應有的敬重之情!

以上。


怎麼這麼多人把牛頓黑成了個弱智?

30歲之前的牛頓要是穿越到現在妥妥的1年大學畢業+2年博士畢業,如果選擇物理的話,做的肯定是弦論,這專業根本不存在情商或和導師關係不好的問題的。

大家好好讀paper不要黑遠古時期的巨神了。


牛頓是為了計算物體運動的時候順便發明了微積分的人。

你可以問問為了寫段程序順便發明C語言是什麼級別的大神......


我上高中的時候也認為牛頓就是這麼點成就,上大學的時候覺得牛頓稍微有點兒厲害,最近讀書越多,越是覺得不止牛頓,同時代的那一群人真是可怕,我活十輩子也趕不上。現在的所謂本科生只不過是學習這些東西,而他們卻是創造這些東西,而在創造這些東西的時候不僅是選擇正確的方法,還要排除掉錯誤的方法,可以這麼說對於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有一個解決方法,而他們不但知道能解決的方法,還知道另外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這不是知識的問題,而是智慧,是思維。
這只是思維的深度,思維的廣度我覺得根本就不用比較。

他們不是被時代局限,而是開創了時代。我們現在開口就是牛頓如此如此不堪,可是有幾個人開創了時代性知識領域。
那些認為牛頓不如現在本科生的,我覺得如果只是高中畢業,我可以一笑了之。如果還在上大學,就像原來的我一樣有點兒淺薄無知了。如果本科都畢業了,還這樣認為,那就真的是愚蠢了,不可原諒的道德問題。


潑冷水!人的知識和眼界與時代相關,但是智商和(腦力)天賦可不是說進化就能進化的。簡單說,假如牛頓在他的時代是百萬分之一的人尖尖里的一個,現代社會按相同的成長背景依然也會在那個比例的人尖尖裡面。試問有多少個top2的博士敢把自己排裡邊兒!?
很多知乎帝似乎把創造知識體系跟傳承知識搞混了,傳承知識甚至在這基礎上有所創新的人每年都有,近百年創造知識體系的人請給我數數有幾個?


這個問題還真有人研究過,學者Catherine Cox,Tony Buzan從古人的典籍中收集先賢的智力痕迹,來估算他們的Stanford-Binet智商測試的分數,用現代模型猜測他們的認知能力,最後再依據Flynn Effect(可以看作智力通脹率,但不完全一樣)的模型調整,牛頓當時智商大概是190,相當於20世紀的168。我認為130左右的智商足夠從任何頂尖Phd program畢業(至少我的學校)。
在1926年的Cox版本比牛頓智商高的古人有六位,萊布尼茲,歌德,帕斯卡,沃爾西,格勞修斯,Sarpi。但在1994年的Buzan版本,Buzan版本並未經過Flynn effect調整,比牛頓(195)高的有五位,達芬奇(220),歌德(215),莎士比亞(210),愛因斯坦(205),所以牛頓應該在今天仍是超級天才。至於誰是人類歷史上最聰明的五個人,在我看來應該是歌德,休謨,萊布尼茲,愛因斯坦,Jay Z(榮譽提名)。不過,這種關公戰秦瓊的排名就當飯後笑談看看就行了。


你讀完小學,拿到了一把鑰匙,打開了一把通向未知的大門。

你讀完中學,又拿到一把鑰匙,打開了又一扇通向未知的大門。

你讀完本科,又拿到了兩把鑰匙,打開了另外兩扇通往未知的大門,你的世界變得更加開朗。你覺得你慢慢的在接近真理。

你讀完研究生,開始思考,恐怕除了這幾道門,門外有更廣闊的世界。

而像牛頓這類人,天生手上就握著拆遷隊的大鎚,我不需要你給我鑰匙,哪裡不通鑿哪裡,沒門我給你鑿出一道門,沒路我給你鑿出一條路。

他們是人類知識的引領者,未知世界的探索者。

作為一個物理渣渣的文科生,我對這些科學先聖真的懷著極大的敬意,而真正了解物理學的人怎麼會感覺不出他的偉大之處。題主這個問題實在是……


考慮到牛頓貴為皇家鑄幣廠廠長的身份,他的博士畢業論文可能是《論牛頓的金本位改革對英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牛頓爵士當年捲入了南海公司股票(人類歷史上第一支正式股票)泡沫事件,虧了足足兩萬英鎊(那可是牛頓時代的兩萬英鎊,不過這也不能說牛頓不聰明,而是南海公司財務業務大肆造假導致股價崩盤)。後期他覺得在科學院欺負胡克,萊布尼茨不過癮,跑去當央行行長了(那個時代的鑄幣局相當於現在的央行),這樣的人回到這個時代,可能不會去讀物理博士,而是走格林斯潘的路線混名利場去了。


牛頓因不能理解量子力學,第一年轉學到航空航天學院力學系,一年時間取得博士學位,兩年之後當上教授

牛頓博士畢業的內容其實只是本科時的一個課後練習,只是導師花了近一年時間才讀懂


牛頓在他的時期證明了一個定理。假設地球為均勻球體。現在一個人鑽入地球內部到離地心r處(r小於地球直徑R)。那麼他受到的萬有引力等效於一個質量等於半徑為r的地球的質點在球心的引力。而和比他遠離地心的那部分的質量無關。

試試看,不藉助網路和參考書,是否你能夠證明出來?

用高斯定律和勢場做是沒問題的,但是當年牛頓是幾何關係推導出來的,這就不容易了~

………………………………………

其實這個定理叫做牛頓殼層定理,是古典重力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在高斯定理沒出來之前這個定理並不是那麼直觀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搜索一下這個定理的推導。牛頓對第一定理是用幾何方法做的,對第二定理是使用幾何法結合樸素微積分做的。想要參考答案的同學可以參考: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命題70,71

《星系動力學》賓利 2.1.1牛頓定理

http://web.math.sinica.edu.tw/math_media/d394/39407.pdf


爵爺拒絕使用萊布尼茨發明的微積分符號體系所以論文不符合規範無法發表。


在最重要的選專業環節,穿越後的30歲牛頓沒有絲毫猶豫就決定了。而且就算是有人強行給他指定一個專業,牛頓也終究會跳回他嚮往的專業。

牛頓可是個狂愛星空的大男孩,當年他可以憋著一腔對星空的熱情用原始工具造出反射式天文望遠鏡。他整宿整宿熬夜不食人間煙火的創造微積分和力學定律,就是為了要摸清天空中那些星星運動軌跡隱含的奧秘。他為躲避鼠疫回鄉下修養的時候,坐在蘋果樹下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解釋太陽系星體之間像是有繩子捆在了一起。他盯著太陽琢磨,想要弄明白太陽光里到底隱藏了什麼信息,所以用三菱鏡分解了日光。
近現代絕大多數科學家做研究的動機,普遍是為了出成果,更單純一點的科學家做研究是為了科學本身。

從數學、力學到光學,你會發現牛頓開創各學科的動機是——他太嚮往星辰大海了。

牛頓必然在30歲穿越後,馬上就會著手帶領人類開啟大航天時代,與之相比何時讀完博士學位不值一提。
他穿越後的第一天會到某個航天博物館走一圈,二戰後三十年的航天史就會燃起他胸中的野火。他知道人類航天又轉而緩慢發展了四十年,直到今天又重新出現了曙光。
當他站在21世紀博物館的大廳中心,看到那幅巨大星空背景圖上的黯淡藍點,他內心裡想的是一句話:
「我他x的真來對了。」

他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開闢基礎科學的前沿領域上,因為他需要浪費幾年推翻自己的時空觀才能走到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路上。而且各種基礎學科想要獲得突破,已經仰賴投資、設備和團隊,遠多過仰賴天才。他將難以做出當年那樣開天闢地的成就。

而航天工程不一樣,牛頓的知識儲備和航天工程是兼容的,他只需要花幾個月時間,在導師的帶領下把歷次工業革命的成果縱覽一下,特別是計算機和原子能以及材料學,再熟悉一下航天史。基本上就可以開幹了。自我學習,邊干邊學,在黑暗中摸索,是牛頓的風格。

這個沉寂了四十年的領域,就像15世紀的大航海前夜,充滿了無限可能。最優秀的野心家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鯊魚群一樣聚集起來,這個領域已經儲備了最有潛力的技術,最重要的是,今天有很多人願意用各種資源支援野心家。
當年哥倫布周遊列國,好不容易找到伊莎貝拉女王那裡,很可能和女王睡了一覺,才搞定了出海需要的資金。
但是現在,只要你夠有才華,拿出夠有可實施性的方案,自己籠絡一批愛好者做出些成就,就可以吸引到風投。矽谷的目光會立馬聚攏到你的身上推著你往前趕。

牛頓到航天學院學習幾個月後,就會用眾籌的資金做出個小型火箭打到近地軌道,然後在油管上吸粉無數,從而吸引到世界的注意。
之後他就會一腳把要給他答辯的權威們踹到一邊,因為他馬上就要顛覆既有的航天工程傳統,準備大幹一場了。
讀博?不,他要重新為航天學科制定標準。

也許在這個過程中,他會首先和馬斯克惺惺相惜,馬斯克會向這個大男孩(比30歲牛頓年長十幾歲)傳授航天界的奧妙:團隊龐大而官僚化就意味著滅亡,依託全球化生產體系來採購才能節約開支,可回收火箭是王道。

不過呢,牛頓也是個心機婊,等馬斯克多次在飯局和夜店向牛頓傳授完經驗,牛頓又一腳把提攜了他的馬斯克給踢一邊去了。在此之前,牛頓已經偷偷挖走了空叉的幾個骨幹。
牛頓只對馬斯克寫得一手好代碼服氣,但論數學儲備和論工程經驗,甚至論政治鬥爭的水平和商業的天賦,牛頓還是對馬斯克不屑的。牛頓比謙遜的馬斯克要狂,而且長得更帥,光憑臉蛋和對金融領域的熟悉就可以從華爾街富婆那忽悠到第一桶金。

之後的十年,是一場商業航天的馬拉松——牛馬之爭,在這十年里,牛頓漸漸的後來居上。
牛頓之所以勝出,在於他優先專註於經營月球軌道之內的近地球空間,短時期內攫取了巨額利潤(nasa為重返月球計划出資出力,結果被牛頓搭了順風車中飽私囊而吐血三升)。
牛頓還藉助了廣泛的環保主義白左們的力量,因為他宣稱人類只有離開行星到太空生活,才能真正保護地球(白左們被利用後適逢全球向右轉,牛頓跟風各國的鐵血路線,把白左們一腳踢開劃清界限)。
馬斯克的火星殖民地由於性價比太低,還破壞了火星和地球的自然環境而被棄置一邊。火星上的龐大發射架荒涼的廢棄在風沙里,六十多的老馬每次說起當年牛頓派人到他們公司偷拷圖紙,還給他的飛船下病毒,老馬都激動得想從輪椅上站起來。

能與牛頓同台競爭夠馬粉們吹幾百年。因為牛頓開啟了接下來的大航天時代。
在人類大航天的初期蒙昧時代,經歷過極其發散的各種嘗試,從推進方式到能源類型,從工業體系到盈利模式,從生態系統到太空醫學,成千上萬家大小機構都經歷了痛苦的試錯歷程。牛頓總是最先悄悄布局,最後暴起摘桃子。
漂浮在地球各個軌道上的廉價牛頓大型太空城,最終成為人類新的理想棲息地。不久之後太空城遍布太陽系,自由的利用無處不在的太陽能。人類不再受重力制約。牛頓長期痛恨自己發現的引力,他最後終於征服了引力。
三十餘年後地球上一線城市的房價是百萬一平方,太空中是十萬一立方,花費上億為自己在太空城中找到一個一千立方米的家,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逃離北上廣之後,人們有了新的目的地。太空就像是牛頓手裡的金幣鑄造機,沒有任何限制,可以無限擴展太空城的空間,容納無限多的人口,帶給牛頓永不枯竭的現金流。
老馬在火星臨終前老淚縱橫的說,「生活在大航天時代是幸福的,因為人人都有機會做出一番成就。生活在大航天時代又是不幸的,因為這個時代有牛頓,他會把別人的成果全搶走。」

其實,牛頓對行業先驅們和其他無辜者的傷害,並不全是因為對名利的貪婪。
《香水》里的格雷諾耶,孤獨、沉默、極端、執著,謀殺了二十六位少女,只為收集她們的體香。
大航海時代的船隊歸航的時候,經常只死剩一半船員。開發太空更是要死人的,因為牛頓激進的太空計劃,死的人可以用屍山血海來形容。和這些死人比,牛頓對行業先賢們的冷漠就不算什麼了。
牛頓在初期周旋於上層階級社交場合,掌握了各種必要的資源後,他就像變了一個人,再也不關注同行和周遭人們的感受。他終生未娶,也沒有再和異性發生過關係,因為在他封閉的內心世界裡,每天都在與星空戀愛。
他除了必須的睡眠(而且還經常忘了睡覺),醒著的每一秒鐘都在忙著演算、操作。他堅持自己弄清楚實操工作的每一個細節,甚至憑藉深厚的數學功底,在幾個月內學會編程並寫出一套人工智慧系統的雛形。
牛頓成為最早定居太空的人類,他自出生起就不鍛煉,當人們還在研究怎麼讓太空人能在返回地球時能適應重力,他毅然決然的拒絕鍛煉和人工重力,幾個月後他身體不可逆的鈣流失和心肌虛弱,已經使他永遠不可能回到地球上了。在失重狀態下他可以很容易進入冥想,在龐大的充氣式空間站里移動只需要藉助慣性和微型吹風筒,行動的便利,使他經常因為失神差點誤入減壓艙被沖入太空。
牛頓覺得少用體力的好處是減少消耗和排泄,不需要用身體對抗重力,他可以像冷血動物一樣幾天甚至半個月才吃一頓飯,而且光明正大的只喝流體食物,幾乎不排大便,日常戴著尿片,每隔一個月才草草擦掉身上已經變得惡臭的泥垢。
牛頓節約下幾乎所有的時間,沉迷在自己天馬行空的構想里,一手打造了太空城市、工業、交通物流、農業生態的各種基礎設施。從同步軌道上輕質化的太空城到遠航小行星帶的無人採礦船,都是牛頓親力親為的作品,一如他小時候用手工製造的木頭小水車和小提燈。
有的人猜測,牛頓肩負著重任,是太空開發付出的人命讓他如此勤奮,因為整個人類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也有人認為牛頓天性如此,他不敢面對他人是因為本性冷漠,星空就是他的一切,在他的世界裡別人都是工具。

六十歲的牛頓,在把人類拉入太空文明之後,開始重新顛覆人類所有的基礎學科。
他用太空開發帶來的無限資金,來資助科研超級工程。
環月球粒子加速器、木星背面拉格朗日點上的超大規模望遠鏡陣列、太空中肆無忌憚的萬億噸級核爆實驗、冥王星上的極低溫凝聚態實驗室、把矮行星炸開看行星核心的物質狀態、激光加速的宏觀物體近光速實驗、地球半徑那麼長的引力波天線…………
等這些設施投入使用後,短時間內迸發出的推進力,將把人類的基礎科學推進到以往做夢也沒想到的境界。和十七世紀一樣,大航天時代的基礎科學將重新由一口枯井變成沒有邊界的海洋。

人們發現,長久周旋於商戰和實用工程領域的牛頓,他的初心完全沒有變過,那些超級科學工程,其實就和當年他徒手打磨的透鏡和玻璃器皿一樣,是為了發現更多現象。
老年的牛頓雖然已無力構建新的理論體系,但生猛的新人層出不窮,他們繼續利用太空中超級工程的發現,再次重構了物理學的時空觀。
在失重狀態下人可以活很久,老牛會一直用自己無限的財力資助人類往外走的事業。
牛頓的所有生意,都是為了鋪墊通往科學真理的道路。他的航天工程技術的積累,不過是為了讓人類整體走得更遠,而走的更遠才能看得更多。

只有看到了新現象才能有新科學。

然後,牛頓會再用這些新科學的成果去往更遠的遠方。
—————
不敢寫太多了,要不然專欄里的小說就要丟荒了。


牛頓穿越到現在估計25歲就能得諾貝爾獎,而且是四次。

在他22到24歲時,英國鬧傳染病,牛頓回家自學。也就在這段時間,牛頓發現了一生中最主要的幾個貢獻: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在數學上也有很大貢獻,例如牛頓二項式定理、牛頓二分法、微積分等。

恩格斯說:牛頓因為發現了三大定律而創立了科學的力學,發現了萬有引力而創立了科學的天文學,因為發現色散而創立了科學的光學,因為發現微積分而創立了科學的數學。

有人說牛頓成為長者之後思維退化了。也許是的,但是即便他退化到10%估計依然超過絕大多數的博士。舉一個例子:

伽利略曾提出最速下降曲線的問題:「一個質點在重力作用下,從一個給定點A到不在它垂直下方的另一點B,如果不計摩擦力,問沿著什麼曲線滑下所需時間最短。」

瑞士數學家約翰·伯努利解決了這個問題,並在報紙上公開徵集答案。由於伯努利的老師萊布尼茨與牛頓是宿敵(關於微積分發明權的問題所產生的恩怨),伯努利把矛頭直指牛頓,親自寫了一封信寄往英國,希望藉此打擊已經54歲的牛頓。


關於此事我們可以看看牛頓的外甥女凱薩琳記述的內容:「1697年的一天,收到伯努利寄來的問題時,伊薩克牛頓爵士正在造幣局裡忙著改鑄新幣的工作,很晚才精疲力竭地回到家裡。但是,直到解出此道難題,他才上床休息,這時已經是凌晨4點鐘。」


即便是忙了一天,已經54歲的牛頓依然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解決困擾數學家幾十年的難題。牛頓的能力有多強可見一斑了。

當然牛頓並非沒有缺點和失誤。他炒股賠了兩萬英鎊,相當於他這個皇家造幣院院長十年的工資。另外牛頓對別人十分傲慢,誰都瞧不起,在他眼中人不分男女,只分弱智和更弱智,所以他一輩子也沒結婚。

牛頓的名言:「如果說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看似十分謙虛,實際恰恰表現了牛頓的傲慢。這話的起因就是因為胡克與牛頓爭奪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權,牛頓在一封寫給胡克的信中將胡克比做巨人,藉以嘲笑胡克最大的缺陷:個矮。

晚年的牛頓一邊驚嘆於自己偉大的發現,一邊沉浸於深思這些規律的創造者-上帝。牛頓說上帝動了一根手指,推動了整個世界。並將上帝的手指稱為第一推動力。

記住牛頓的墓志銘,寫作文要用: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自然與自然的定律,都隱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說"讓牛頓來吧!"於是,一切變為光明。

更新~~~~~~~~~~~~
有小朋友問我最速下降曲線到底是什麼,這是我在微信公眾號馬桶課堂上發表的文章,大家可以看下。
http://mp.weixin.qq.com/s/mmp_ZYcrEylGN07jTFhzKg


知乎上的小爬蟲也開始質疑牛頓了?簡直就是笑話!牛頓的力學,光學,天文學,數學甚至經濟學(金本位和經濟數學)自成體系,並且是歷史上數學化建模的集大成者,當今世界任何人都不敢說與之並駕齊驅。試問,知乎各位誰能在17歲研究出廣義二項式,19歲發現微積分基本定力,25歲建立流數法,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大家都不想學的微積分?光學上牛頓23歲發現了光譜,之後發現了光的折射 反射公式,並且後人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經典光學體系。力學就不用說了,三大力學定律,萬有引力定律,流體力學牛頓粘度模型,44歲時,他發表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震古爍今。毫不誇張的說,今天不涉及及其高端的領域,牛頓定律依然發揮著無窮威力,而且高端領域研究,沒有牛頓微積分,研究出的東西簡直就是玩笑。三四十歲的牛頓如果在今天,以他的智商和數學水平,完爆幾乎所有人。還有,請提問者刪除這個幼稚問題,好像知乎平均水平都超越了牛頓?!真要這樣的話,中國的火箭早就飛出銀河系了!


我不知道牛頓需要花幾年才能拿到第一個博士學位

但是他拿到第二到第七個博士學位加起來可能花不了五年


數學理論物理什麼的話可能3年以內

實驗物理和化學估計四五年正常畢業

生物哈哈哈哈哈他為什麼會去學生物?

以及我覺得這老哥在現實中更可能走D. E. Shaw或者Jim Simons這個路線,去金融界用自己的智慧開創一整個新領域然後賺到爆炸。他對於世俗其實是非常迷戀卻又找不到入口的,所以才會老了以後做鑄幣廠這種職位都做的那麼認真。而我們這個社會比當時的社會的區別在於他可以憑藉著自己的智力合理合法的去華爾街捋一車皮羊毛回來。也許那個時候我們才能認識到真正的牛頓——可惜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沒有給我們這樣的一個機會。


推薦閱讀:

你會對想成為科學家的小孩說些什麼?
做科研/做科學家,最讓你產生挫折感的是什麼?
科學家們是怎樣推算出一顆星球的誕生時間的?

TAG:物理學 | 科學家 | 物理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