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貝和北寄貝是不是一種東西?如果是的話,北極和北寄兩個名字哪個正確?

北極聽起來像是北寄的訛音。


【本回答共1949字,預計閱讀時間4-6分鐘,圖片7張,建議連接WIFI。歡迎閱讀,提前感謝】


大部分情況下兩者是一回事,但有幾種情況下又不是一回事。

我們常說的北極貝,嚴格意義上說是指得日文里ホッキガイ,這是一種生活在日本北部、朝鮮半島東部沿海、庫頁島沿岸的大型食用貝類,它的拉丁學名是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e,中文通用名叫做庫頁島馬珂蛤,在學術界則一般叫庫頁島厚蛤蜊……別笑,很多論文里都這麼叫……至於「北極貝」的叫法,其來源大概是這種蛤的日文漢字名稱「北寄貝」,這個名字又是來自阿伊努人對這種貝的俗稱的音譯。

這黑黢黢的一大坨就是正兒八經的北寄貝

這種貝既不生活在北極,其原名又和北極沒有任何關係,那為啥以「北極貝」的形象出現在國內消費者面前呢?這恐怕更多的是商家炒作的「功勞」。

在許多消費者的固有印象中,不管是食材還是藥材,野生的一定強於養殖的,生長周期長的一定強於速成的。這樣的觀點,我們只需想一下對養殖人蔘和野山參、肉食雞和散養雞、南方海參和北方海參的一貫評價就可以理解。而商家自然不會放過迎合消費者的機會,在層層包裝下,原產於日本及周邊沿海的北寄貝,搖身一變成了「北極貝」,我們可以在許多北寄貝產品的包裝上見到這樣的標籤——「原產高緯度海域」、「12年漫長生長期」、「北大西洋無污染深海」——這樣的消費趨向下,北寄貝的正統名稱和出身變得不受歡迎,突出「北極」二字,才是最重要的。

更有甚者,個別商家甚至發現,只要說這是北極來的貝,哪怕換一種貝,也可以當做「北極貝」來賣,我就見過有把大西洋蛤甚至扇貝當做「北極貝」來銷售的。

所以,這樣的「北極貝」,怎麼會和北寄貝相同呢?

當然,想用其他貝冒充北寄貝也是有不小的風險的,因為北寄貝有一個大家熟知的特點——紅舌頭。

其實,鮮活的北寄貝的舌頭並非紅色,而是呈紫灰色,不過為了最大程度的保持鮮味,一般在捕撈之後,馬上就會對貝肉進行一次預煮處理,貝肉里的蝦青素受熱變紅,形成了標誌性的紅舌頭,而後,這樣經過預熱的貝肉冰凍冷藏並運往世界各地。由於我國並沒有北寄貝生存,我們吃到的大多都是這樣的冰鮮品,所以我們見到的北寄貝,也一概是這樣的紅舌頭。

日料店裡正在處理的北寄貝肉,經過噴燈噴炙之後,貝肉呈現出半紅半紫的形態,紫黑色才是它原本的顏色

這可著實為難了部分商家:大家都知道北寄貝是紅舌頭了,想用別的貝渾水摸魚怕是不容易了,怎麼辦呢?

別急,這世界上三條腿的蛤蟆難找,紅舌頭的蛤蜊,還是有挺多的,咱國內盛產的幾種長文蛤,恰恰好適合當這個李鬼。

其實這幾種長文蛤和北寄貝最顯著的不同在於——長文蛤的斧足(也就是舌頭)本來就是紅色的,而北寄貝的斧足本來是紫黑色的,但這並不重要,只要和北寄貝一樣把貝殼和內臟團去掉,只留下紅舌頭,完全可以起到以假亂真的效果,這樣,產自南海的長文蛤,又搖身一變成為「北大西洋深海」中的貴族了。

真正的北寄貝舌頭在鮮活的時候舌頭並不是紅色

所以,這樣的「北極貝」,怎麼會和北寄貝相同呢?

除了以上這兩者之外,還有第三種李鬼北寄貝。

開頭我們說過,真正的北寄貝,是原產於日本周邊的一種馬珂蛤屬庫頁島馬珂蛤,但畢竟庫頁島馬珂蛤分布區域狹窄,產量十分有限(更悲催的是,北寄貝的著名產地日本福島縣,在某次著名事件之後,變成了一個神奇的地方,進一步影響了產量),遠遠不能滿足食客們的需求,所以在日本,每年還會從加拿大和秘魯進口大量的同屬於馬珂蛤屬的大西洋馬珂蛤來食用,在我們中國市場上,自然也有這類大西洋馬珂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加拿大北極貝」。

而我們中國本土也是有許多馬珂蛤屬的貝類生活的,比如非常著名的西施舌,當然了,西施舌本就身價不菲(在流浪的家鄉,大個頭的西施舌都是按個兒賣的,換算成市斤,差不多要百元以上一斤),而且西施舌的舌頭無論怎麼加熱也不會變紅,所以斷不會被用來冒充「北極貝」。但價格低廉一些的中華馬珂蛤Mactra chinensis則免不了成為部分商家牟利的工具,常有大個頭的中華馬珂蛤被拿去當成「北大西洋無污染深海北極貝」糊弄食客……

中華馬珂蛤

坦誠的說,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很難去了解每一種食材的詳盡知識,更何況北寄貝這種商品大多已經去殼銷售,我們就連通過外殼不同去甄別的機會都沒有了。發生在北寄貝身上的亂象,同樣也在三文魚、鱈魚身上不斷上演,這種一名多物、虛假誤導的現象,除了會讓我們消費者花了錢卻買不到正確的東西,更有可能會對自身健康帶來風險(比如把虹鱒當成三文魚賣,但作為一種淡水魚的虹鱒卻並不適合像三文魚那樣生食)。在一些發達國家,目前已經有法律強制要求食品生產和流通企業對食材來源標註拉丁學名(拉丁學名是嚴格的一物一名)或被學術界廣泛認可的通用名,而這一步什麼時候才能在我們國家實現,尤未可知,我們想吃到正宗又放心的北寄貝,現階段來看還只能是一個夢想。


北極貝和北寄貝是兩個物種(之前這麼說的時候有人表示不同意,但最終區分物種的就是拉丁文的科學分類法名稱,下文也提到了。先澄清一下,避免更多疑問)。


具體說明如下:

* Point 1

北寄貝和北極貝是馬珂蛤科的兩種貝,而非同一種貝在不同地區的差異性叫法。

北寄貝(Spisula sachalinensis),殼長10厘米左右,頂端為白色,底端為褐色。貝足生時為灰色,熟時為淺紅色。

北寄貝貝殼 via: http://zukan-bouz.com

北寄貝生貝足 via: http://ieg.jf-net.ne.jp

北極貝(Mactromeris polynyma),殼長15厘米左右,頂端為白色,底端為黃褐色。貝足生時略帶紫紅色,熟時為亮紅色。

北極貝貝殼 via: http://marinespecies.org

一隻八天沒洗澡的活北極貝優雅地露出紫紅色的貝足 via: http://downeastinstitute.org

* 總結一下*

1、北寄貝和北極貝的貝殼看起來其實還挺像,只是北極貝會略大一些。
2、北寄貝和北極貝的貝足生時分別為灰色和淺紫紅色,差別明顯。
3、北寄貝和北極貝的貝足熟時分別為淺紅色和亮紅色,差別也明顯。

北極貝一般加熟後再冷凍出口,看這堆冰塊兒臉 (─.─||||

via: http://kaola.com

北極貝價格相對親民,在國內迴轉壽司或是超市經常會看到它們紅彤彤的俏麗身影。

北極貝壽司 via: http://matome.naver.jp

北寄貝一般在國內高級一點的壽司店出現,以灰色的生食狀態示人。有時店家會稱呼它「活北極貝」,其實也是指北寄貝。這兩個詞在國內經常被混用,所以還是以看到實物為準,比較穩妥。

北寄貝壽司 via: http://sushi2.zukan-bouz.com

* Point 2
這兩種貝有各自的名稱來源。

北寄貝,其實日語的標準名稱是「姥貝」(ウバガイ,ubagai),在市場上常稱為「北寄貝」(ホッキガイ,hokkigai),日文讀音「ホッキガイ」源自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語「ポキセイ」一詞,而對應漢字的「北寄」二字在日文中有「靠近北方」之意。

北寄貝 via: http://blog.livedoor.jp/meshi_mesh

北極貝,來自英文Arctic Surf Clam。北極貝很真誠地分布在靠近北極的區域,涵蓋北冰洋沿岸的部分地區;大西洋西北部,包括從羅德島到貝爾島海峽的廣大地區,但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境內;太平洋北部,包括從胡安·德·富卡海峽到阿拉斯加巴羅角的地區,也包括俄羅斯的庫頁島等地。

北極貝的分布,請看北美部分,日本那部分看上去是瞎畫的…… via: http://fao.org

北極附近幾種貝類的分布,右上角為北寄貝,左上角為北極貝。via: http://scemfis.org/posters/Arctic_clams_MAFMC.pdf

所以,作者認為,這兩個名字的中文說法只是剛好比較相似,但各有各的名字來源。

因為北極貝的主產國是加拿大,所以我們在國內看到進口北極貝的時候,經常是這樣的:

加拿大北極貝 via: http://foodeer.com

* Point 3
日本人比中國人更早認識加拿大北極貝。

關於北極貝矯枉過正的想法可能是:中國人才拿這些「熟食」當「刺身」,加拿大北極貝在日本必定沒什麼市場。

其實,日本人比中國人更早認識加拿大北極貝,他們已經和平共處了近30年。

加拿大的北極貝捕撈業始於1986年。加拿大業者很早就有神秘的商業第六感,覺得出口北極貝貌似能賺錢。只不過當時他們想到的對象不是中國,而是日本。因為日本人消費能力強,日本的北寄貝和北極貝又是形神俱似的親戚,妥妥的潛在市場啊。

於是,1988年底加拿大人第一次向北海道人展開了北極貝營銷,結果大受歡迎。但因為缺乏對加拿大北極貝的認知,在日本其他地區的人對北極貝完全無感。

窘迫的加拿大出口商一直熬到1992年,加拿大北極貝出口協會(The Canadian Hokkigai Export Association,CHEA-請注意,協會名稱里用了「Hokkigai」一詞,而非「Arctic Surf Clam」,直指日本市場的意圖十分明顯)終於搞定了加拿大政府高層,可以砸錢在日本關東和關西地區展開聲勢浩大的宣傳攻勢了。

加拿大北極貝從此歡天喜地地進入日本人的餐桌。

加拿大北極貝作為冷凍沙拉出現在日本市場 via: http://item.rakuten.co.jp

當然,世易時移,近年來北極貝的出口市場排名已經發生了變化,以2010年的北極貝出口金額來看,排名第一的是香港,其次是日本、中國、台灣。

via: http://bio.gc.ca

更多內容詳見專欄文章:知乎專欄


這玩意中國本土不產,名字肯定是舶來的……

考慮的產地和產品,我估計這個詞應該來源於日語。

日語里這個東西叫「 ホッキガイ 」(hokki gai)

日語維基里,對應漢字為「北寄貝」(不過如果輸入ほっき、輸入法給的漢字還是北極……)

順便一提,這個東西的另外一個名字叫「 ウバガイ 」(uba gai)

對應的漢字叫「姥貝」,大家第一反應是什麼?「la3o be4i」?

不過,日語里這個字應該對應的是中老年婦女的意思,不是姥姥……

所以這個字應該念「mu3」……

所以我覺得它的另一個名字應該念「mu3 be4i」……


同上方答案。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綜藝節目,貌似日本人也很少知道ホッキガイ寫作北寄貝。
當時節目給出的解釋是,這種貝喜歡冷一些的水域,於是寄居在北方(大意)。
當然,這裡水域溫度和所謂北方都是相對日本列島來說的。


廣東話和普通話的區別


不是有相關科普么……隨手一搜


「我們常說的北極貝,大多數情況下指的就是庫頁島馬珂蛤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e),雙殼綱馬珂蛤科的一種貝類,又俗稱姥貝、雨波貝。在市場上也被叫做北寄貝,其名稱源自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語中「ポキセイ」的發音。」

「正因如此,精明的商家們索性順水推舟根據其日文諧音,給庫頁島馬珂蛤取了一個美麗又動人的商品名:北極貝。紅白相間的色澤,冰清玉潔的氣質,彷彿它就來自於那純凈清澈,漂浮著一座座薄荷糖色冰山的北極海域......」


Via
震驚!紅紅的「北極貝刺身」,既不來自北極,也根本不是刺身!
http://mp.weixin.qq.com/s/xfEf2aInTMTMpNpMSCCDPA


應該不是樓上說的李鬼問題,至少我在吃懷石,在板前問過師傅這個問題,他說北極貝就是熟的北寄貝。北極貝來源主要來自美國,為了食品安全和方便運輸,煮熟之後再進口的,價格也更加低廉。


是同一種東西。我們店裡面有,生吃很甜的。
下面是我們店裡面的北寄貝刺身與壽司。


推薦閱讀:

狗和海豚 與人的天生的親近感是怎麼回事?
暈車的生理學機理是什麼?
有哪些有趣的毒素?
為什麼心臟會被進化出來?有哪些脊椎動物沒有心臟?
我用力一握拳,會捏死手上的細菌嗎?

TAG:日本 | 生活 | 日本料理 | 生物學 | 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