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如何估算柯伊伯帶天體的總質量和質量分布?


可參考這篇答案:劉博洋: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如果合併為一顆行星會有多大?

大體上跑不出這個思路,把絕對星等-尺寸-質量之間建立一個聯繫,用已有的數據畫出來它們的分布,看看斜率分幾段,在大質量端、小質量端有沒有截斷,截斷在哪裡,然後去做積分。

具體到柯伊伯帶天體,比較困難的在於一共才發現了幾千個,不像主帶小行星樣本那麼多,完備性那麼好。不僅小質量端定不下來,大質量端都不敢說一定已經發現全了。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具體參考兩篇文章:

2002年的年度綜述,Relics from the Accretion Disk of the Sun,給出0.08個地球質量(75頁)。

2004年的一篇文章,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rans-Neptunian Bodies,給出0.010個地球質量(4.4.1節)。


謝……謝邀……

我……我不會……

不過我猜測,只是猜測,應該是通過能觀測到的天體的質量分布和空間分布來推算的吧?

@劉博洋 大佬的研一作業做過小行星帶的總質量估算,不如來解答一下這個唄?


收到邀請我好激動,感覺我有一種「被科學家」的莫名榮譽感。

回答問題——這問題講的是什麼,我咋看不懂呢。。。。


推薦閱讀:

40億年後仙女座和銀河系會合併,那離銀河系更近的大小麥哲倫星系呢?
如何前往黑洞?
聽說月亮是一面固定朝向地球的,那為什麼我們觀測月亮的時候能看到隕石坑,隕石不是應該撞擊的是另一面嗎?
中子星形成的黑矮星和白矮星形成的黑矮星有什麼不同么?
黑洞的體積是無限小還是有半徑的?

TAG:太陽系 | 天體物理學 | 天體測量學 | 行星科學 | Astro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