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編劇如何從電影、書籍、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並且保存下來學以致用?

還有我想問的是,彭浩翔總說靈感來自生活,要多融入人群,那是應該通過大量觀看電影和閱讀書籍之後,也就是所謂的閉門造車先提高一下自己,有了一些成績之後然後再進入各種圈子?否則一無所長人家都不帶你玩

我現在大一,學的影視製作專業,想先寫幾個自我感覺良好且不傻的短篇劇本拍出來之後,有一定能力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寫長篇,好像達蒙和小本一樣。我個人的打算是開啟暴走模式花一年豐富一下自己,寫短篇劇本拍,然後再去交朋友。

還有天賦也好重要,我要努力到一定程度發現自己沒有做導演的天賦的話,誒那就老老實實學會後期的一些軟體當個技術工吧。

希望大家給點建議,是先提高自己還是先交友,雖然我也把自己的打算說的差不多了,還是需要一下些肯定,麻煩各位。

時間的取捨,我真的很頭疼,一些社交場合覺得無聊就不想去,聚會什麼的也是喝酒玩篩盅,就會覺得很無聊還不如看多本書或者電影。我是那種個人對個人很能說,人一多就沒什麼存在感的人,有時我也想狠下心來好好提高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可這樣太花時間我怕浪費了自己的青春。

我目前寫過兩個短篇劇本,因為涉及到轉專業給老師看,所以我都是通宵寫的,我之前說我是大一的,其實我是讀多了一年轉專業,因為喜歡電影想做這一行,什麼都不會只是看的電影多,然後就看書自己學寫劇本,把腦海里的畫面寫下來。老師看了我的劇本說我挺有想法,我也覺得還行,但是不適合拍,感覺因為題材問題也暫時拍不好。我也給同學看,第一次寫的劇本居然沒被吐槽我還是挺開心的,也都說還ok,然後第二個劇本目前為止可能只有幾個人看到所以暫時被打擊了一次,實際上我自己也向他表示了同感。

我深知寫劇本的痛苦,但是和朋友聊天聊劇本聊女生聊到天南地北是我目前來說感覺最輕鬆的寫劇本方式,真的很開心,只是我應該算一個情感起伏很大的人,有時感覺這樣做的對,有時又覺得自己傻,總是會不斷否定自己,搞得自己不知所措,有時信心爆棚,有時又無比自卑什麼用都沒有狗見了都嫌,然後看到這麼多人回答我的問題,有幾個說到我心坎里,知乎是個好東西。有時我也不是不知道怎麼做,很多東西我都嘗試過,可是又過一段時間會生理期發作,男生也會一兩個月有那麼幾天。。。謝謝好幾位的鼓勵,大家共勉!

還有,我不是和人交往有障礙,只是現在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和人交往了,剛進大學第一年有一顆熱誠的心,覺得一切都新鮮,學生會公關部模特隊各種社團都進過,只是後來覺得弄來弄去都這樣和內心的實現有所差距才倍感無聊。。。不,是真他媽無聊。學生會聚會看到那些幹部、主席、不知自己幾斤幾兩的師兄過來兜售人生經驗,我就真的,那一刻覺得人生都是灰色的,好煩躁好想逃。總感覺大家不是一個世界,我老是自說自話,然後在書本里找共鳴,找安慰,第一次好想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心真的好迫切

雖然這些很早就聽肥彭說過了,但是總是同一個問題糾結來去,走的路多了卻忘記了初衷,總之解決了我的很多困惑,讓我發自內心覺得就應該是這樣。熱愛生活,不功利。找到自己最魂牽夢縈最牽腸掛肚的東西,靈感來自生活哈哈


這個問題挺好的。

我記得黑澤明在《蛤蟆的油》里寫過,說他是一個開蒙很晚的孩子,赫爾佐格也提過,他童年時期除了對電影的熱愛和一股腦的衝勁,幾乎沒有接受過電影方面的專業知識教育,還有我愛的庫布里克大神,他對電影的研究也許是從童年還是一個小胖子的時候就開始了,當他拿到那台相機的時候,他已經開始用導演之眼觀察這個世界了。

好像有點跑題,但其實我想說的是:如果要把把創作的能力簡化為一個公式,我想應該是,創作能力=天賦+熱愛+回憶和省思+涉獵萬物的興趣+對生活的感悟+對美和丑的體驗……呼呼,這個式子好像還能疊加下去,但目前我能想到的就是這些。
======================================================================
一,說到劇本的故事來源。
也許可以這麼說,改編自然是一個捷徑,原創要難一些。是這樣嗎?我絕不這麼認為。一個導演或編劇,如果想對自己毫無領悟的文學作品下手,改編成一部電影,光憑技巧是絕對不夠的。我有個小小的偏見,就是認為原創的故事才是最容易入手的故事,因為你在創作的過程中,先放了感情和回憶的省思。

2011年中旬,我還對自己的人生何去何從十分茫然。雖然從小就熱愛電影,但直到那個時候,我看的電影也仍然不算多。大學輟學之後,我一直想著小時候的願望,也許成為一個作家也不錯。偶爾寫詩,寫中短篇,積累一些金錢寫長篇……但我發現自己對文字的領悟非常有限,因為閱讀應該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如果沒有每天的持之以恆,是很難將自己或許曾有的一點點天賦維持下去的。寫作的人就應該以文字為日常的第一消遣,為自己的食物,而同理可得,一個電影人,應該把電影當做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然後我在書店瞎逛,買了一本賈樟柯的《賈想》,坐上了成都到廣通,廣通轉到大理的車。在火車上我一直看這本書,賈樟柯說,他從24歲才開始寫作劇本,覺得時間不多,所以倍感焦慮。那時候我也已經23歲,對他的迫切深有感觸。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小武》、《站台》和《任逍遙》,故事都發生在他一直生長的小城山西汾陽。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了:一個人最想表達的,一定和他感情最深、最飽滿的記憶有關。我在大理去喜洲的汽車上,非常頹喪,看窗外的時候,有一群衣衫襤褸的孩子。這讓我想起了費里尼的孤獨三部曲,以及後來他的《八部半》,他對馬戲團、妓女、流浪者和修道院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因為那是在他的童年時期紮根的,喚醒了他深深的同情和複雜的情感。在小津安二郎擅長在家庭電影里寫父親,因為他三十歲的時候,父親的過世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打擊。後來他的作品裡,幾乎都有一個不善言辭的溫柔的爸爸,這也是他對父親一種緬懷。說到緬懷,再看看宮崎駿,畫《懸崖上的金魚姬》,養老院里的最後一幕時,他一邊哭著回憶自己的母親,一邊畫出了那些簡單而深刻的場景。在回到成都之後,我漫無目的的散步,路過了成都市區和郊區的交界處,那片在高樓大廈之後傾頹和被遺忘的土地上,生活著許多邊緣人,一道長長的鐵軌從他們的房子周圍穿過,幾個孤獨人沿著鐵軌散步……從那時候起,我決定從寫作小說轉到寫作劇本上,不是對自己無能的逃避,而是企圖從另一個更貼近自己的方式入手:我想儘可能的描寫我所能看到的生活, 因為對於那些苦難,我永遠不可能無動於衷。所以,我從2012年開始自學編劇,直到現在才算入了行。

這些例子都只是為了說明:寫作,一定要從身邊最近的感受開始。好高騖遠可以,但不要小看了手邊的材料。也許在你看來它們很瑣碎,但試著拼湊它們、豐富它們,你會發現,它們的力量比你想像中的強大許多。

=====================================================================

二,說到對生活中時間的規劃


你對社交的厭倦,我完全可以體會,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其實說不上厭倦,只是因為,自己是一個不擅長角色扮演的人,不會以任何面具示人,我就是我自己,多一個虛假的朋友,比多一個真實的敵人更可怕。為什麼呢?虛假的朋友會耽誤你的時間、你的精力、讓你覺得耗費了許多感情,疲憊不堪,而真實的敵人讓你保持警惕。

但我並不是說,創作是一件絕對的閉門造車的事情。誠然,創作的經驗必須在生活和閱讀兩者之中取得(但我認為生活本身也是一種閱讀),交友之類的事情,還是應該順其自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的真實一定會吸引一些同類的人與你交往,而你的坦誠也會替你過濾掉一些不好的人。比如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內向、獨來獨往的人,卻不知道為什麼,在成長的歷程中,認識了不少好友,這麼多年以來,大家一直保持同樣的速度成熟沉澱。交友是做減法,是簡化自己的生活,因為你的時間非常有限。

所以,你應該明白了我的意思:以功利性為目的的交友,是非常疲憊和耗費時間的。但如果你想要認識那些導演、擴展人際圈子怎麼辦呢?只有一個辦法:讓你自己成為和他們一樣厲害的人,讓你的才華在作品之中展示出來。你最能吸引別人的部分,一定是你最真摯的一面,而不是你假裝出來的一面。其實每個人都一樣,對帶著目的接近自己的人,會有一些排斥的感覺,而如果你保持你自己的本我,就不會有這樣的苦惱了。即使是最糟糕的世界,最糟糕的人,也會對一個純真熱情的人感到眼前為之一亮啊。


======================================================================
三,最後說到閱讀


我把它放在最後講,因為閱讀是最不需要去說的東西。為什麼呢?在你讀書的時候,如果強迫自己去讀自己不能吸收的東西,只因為你想要從它中間學到編劇的知識、生活的感悟,這跟強迫一個十歲的娃穿老年人的衣服沒區別。(這個例子舉得不好,肚子餓了暫時想不到別的)。

閱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前面說過,寫作的人應該以文字為食,而閱讀必須從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始。電影人的閱讀就是大量的觀看電影,觀看生活,放開步子走遍大江南北,再走回你的文字里思考。這絕對不是一個一步到位的事情。看得多了,感受多了,你自然會知道該如何取捨。

生活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記得永不自滿,永不浪費。

共勉。

放幾個我最愛的導演,我的精神導師,我前進的動力。

費德里克·費里尼

吉姆·賈木許

萊昂內

庫布里克

讓·雷諾阿

帕索里尼

伯格曼


我試著用另外一個角度給你答案。
你問的是「如何吸取營養」,而不是「我該選擇從電影中,還是該選擇從生活中吸取營養」。

我來回答的是「如何吸取營養」。因為在我看來,從電影,書籍和生活中吸取營養並保存下來為自己所用,從未衝突,並且缺一不可。

很多人分析電影和生活對創作者的影響不同,各司其職,但是還是沒有講清楚「如何吸取營養」。

我沒見過哪個閱片量很大的影迷突然有一天就會寫劇本,更沒見過哪個會吹牛逼的社交女王(褒義)突然有一天就寫下親身經歷拍成電影一炮而紅。

大家都知道積累是漫長的量變引起質變過程,但是總說不出技巧和方法。

無規律和全憑靠自然直覺地進行學習,是我堅決反對的。除非你是不出世的天才,或者提高的慾望並不那麼強烈。

我只介紹一種自己的學習方法:

如何看電影。

很多人都知道拉片對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好處,但是真正願意拉片的人很少。

而我要說的是有針對性地拉片,拉片2.0版。直接作用於編劇技巧提高的方法。

舉個例子,我對於「說服convince 」的場景對話一直寫得不太好。

而「說服」這個場景在很多類型片中都必須發生:

導師要說服英雄接受自己的任務。
英雄要說服同伴跟自己一起去冒險。
男孩要說服女孩正視自己的愛情和命運。
領隊要說服眾人跟著自己一起逃離危險或者做出更危險的選擇。

這個場景對話我曾經比較害怕去寫,因為我在生活中就是一個並不強勢,或者說並不擅長與人爭辯的人。

而劇本里兩個人,一個看似強勢,提供了一種讓人陷入危險和糟糕的選擇,一個看似弱勢,希望保持自己平靜無矛盾的現狀。

編劇需要同時扮演兩個角色,並且一擊即中,說服角色,說服自己,說服觀眾,是難度很大的。

這個時候就可以召喚電影了。

比如召喚《盜夢空間》。

這部電影開頭三十分鐘,有數場「說服」的場景對話。

1 齋藤說服柯本幫自己去給對手inception (植入思想)
2柯本說服岳父邁爾斯給自己介紹一個好的夢境設計師。
3柯本說服阿里亞德妮當自己的夢境設計師。
4柯本說服埃姆斯加入。
5柯本說服藥劑師優素福加入。
6齋藤說服柯本帶上自己進入夢境。

這都場景對話作為類型片來說,寫的非常好,隨意截取其中一場(柯本說服岳父):

我們要做的,是把這段記下來,(我記性差,必須抄寫,記性好的可忽略)反覆琢磨。

也可以把這個片段用視頻工具截取下來,存到自己「convince」的文件夾里。

等你這個主題的文件夾里,包含了十部不同類型片的十幾個經典說服場景,並且你倒背如流,深植腦海。

你對「說服」這個場景的創作技巧可以說已經基本掌握。

剩下的,就是創作你自己獨特的人物,事件。

而你會發現,你不再害怕這樣的對白設計,你深知雙方如何進行博弈,誰能說服誰,主角是被說服後的被動接受,還是看似被說服,實則是自己做出了主動性的選擇。

同理,用這個方法可以去學習「戰鬥」,「第一個吻」,「背叛」,「反派的演講」,「情侶爭吵」等等所有你覺得自己不擅長的場景。

好的學習總是從模仿開始,不要怕自己會cliché (陷入俗套),鋼琴家總是從聯繫大師的經典鋼琴曲開始,這並不妨礙他日後創作出具有獨特魅力的樂章。


方法和技巧還有很多,我只是提供了自己總結出來的其中一種。但是一定不要忽略規律和技巧,我再說一次,編劇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

我希望剛開始學習編劇寫作的人不要只自我陶醉在虛假的藝術氛圍和「感覺」里。

很多人都有很好的「點子」,「創意」,「腦洞」,但是對於完成一部完整的類型電影長片,這才只是編劇戰鬥的開始。


關於書籍和生活,有機會別的問題里再說吧。
好餓,滾去吃飯。


這個問題問的挺大的,我嘗試回答一哈。
在我看來,有兩種生命體驗,一種是直接的,就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
另外一種是間接的,就是書籍,電影,以及別人告訴你的故事。

作為編劇,當然要儘可能的去看電影,看書,收集人間的素材以及別人告訴你的故事,
感受人間的冷暖,生活的常態,以及非常態的東西,就是我們說的戲劇性。
第一個是底子,如果連常態和常識和日常都不知道,就更加把握不好戲劇。
第二個就是底子上的花,畢竟,大多數人看電影,不是看常態,是要看故事,
不要看黑夜,看的是煙火。

看別人的電影和小說,同時也會知道講故事的規律,節奏和技巧。
這個東西可以刻意去學,去拆解研究,在我看來不太必要,
看得多了,會潛移默化,最後會化在故事裡。

日常生活是一切的根源。
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到自己,我覺得是最重要的。
大家都會說,要去體驗生活,似乎別人的生活特別有趣,值得體驗,
自己的生活平淡無奇,不值得去鑽研。
但是我覺得,找到自己,認真看自己的生活,了解自己周圍的人,
你會發現,處處都是故事,都是人物。
找到了自己,才會看見世間萬物,看見故事的樣子。

故事要通情。現在看很多電影,覺得有故事,但是打動不了人,就是不通情。
不要因為看了太多書太多電影太多故事,而變得麻木冷漠,
我覺得通情,比什麼都重要。

另外一個就是大家都會面對的問題:怎麼面對自己的直接經驗,自己的故事?
一般來說,都會得到一個忠告:不要寫自己的故事。
因為很簡單,自己的故事,只會打動自己,很難打動別人。
你覺得痛徹心扉的失戀,別人只覺得司空見慣,不是故事。

我覺得自己的故事可以寫,但不要急著寫。
可以放一放再寫。很多事情,其實自己經歷了,還沒有想明白前因後果,是當事人。
要一段時間,隔開自己,客觀回望,才會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也可以拆解在很多人身上,化在很多故事裡,去寫。

構思一個虛構的故事,代入一小部分自己,動用自己的情感和生命體驗,
一點點去添加,變得豐富完滿,像一個原本就有的生命。
這是我心中寫故事的過程。


你看的什麼書學寫劇本?

從你的描述來看,感覺你會浪費不少時間。你這些想法對編劇都是有用的,只是效率的問題。不過你才大一,時間還有很多,可以盡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你要是年齡超過30了我就會直接建議你別的都不用管了,趕緊學習編劇理論,一邊寫劇本一邊學理論,然後反過來用理論指導自己寫劇本,效率最高。

交友、看書(編劇教學書除外)什麼的用處不大。看電影、電視劇會比較有用,尤其對學生來說它是增長生活經歷最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選擇,商業大片最好。


謝謝邀請。

分部分講,後面總結。可能稍有發揮。

我覺得有句老話現在想想特別好使,叫做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所以我的看法是,有時寫本子和感受生活、看藝術作品、交朋友不要全然割裂開。

感受生活、看藝術作品,絕對有用,但它更多的是提高你的「感受力」,而不是寫作能力。

我覺得自己算是一個對生活痛感和喜樂感都有著感受力的人,

我喜歡一種場景,那就是在霓虹燈都亮起的大街上不斷地向前走。

我穿越一座或熟悉或陌生的城市,眼前閃過一個個燈火通明帶著人群溫度的店鋪,

從它們是遠處一個明亮的小點,到走近時變成服裝店、小吃店、購物廣場、酒吧和消防局。

它們很平常,但我覺得有時它們又特別不一樣。

有時我就找個路邊坐下抽煙,有時拿出相機照那麼一兩張,有時會就著或明或暗的光寫張明信片。

我喜歡這麼一段路,有時覺得霓虹里人影如鬼魅,有時又覺得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

有時抬頭看天,覺得那顏色像是古典主義的醬油調,有時又藍的像那副星空,

之後理解到也許畫這些畫的人其實都是寫實的。

而電影里其實也出現過很多這樣的場景:

比如侯孝賢就特別喜歡錶現這樣的段落,夕陽淡出,摩托車少年飛身而過,老人在慢步前行,孩子們打鬧嬉笑,而街邊的各種小店都是背景。

還有蔡明亮的新作《行在水上》,我自己特別喜歡的一個小短片,緩慢行走過的地方,是各色人家的生活,那便是導演的童年,是它思念著的家鄉和度過的人生。

埃利斯在《十分鐘年華老去》短片里,有村莊,有人家,有陽光,有蟬鳴,有唱起的歌謠,鏡頭一一划過,那黑白色的畫面端莊、靜謐,你周身的空氣都沒有那麼躁了。

舉這些例子,其實我想說的是,這些都只是你的感受以及作者向你表達和傳遞的東西而已。

它們都只是意象,只是感染你、啟發你的東西,它們讓你知道原來情節可以這樣講,情緒可以這樣表達,讓你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發現藝術世界的別有洞天。

但它們終究不是你寫的故事。

你體會了,感受了,內心有很多情緒了,但你可能依然什麼都寫不出來,因為你有「藝」而無「術」。

創作技巧是需要學習的,創作動機是需要時刻準備著的。

以前看嚴歌苓一個訪談,大概意思是講,有時朋友們找她聊一下午閑天她都心不在焉,但只要有一句她覺得是亮點、可以用於她寫作的,她就覺得這幾個小時很值得。因為嚴歌苓一直是處在一個寫作準備的狀態的,她善於發現所有可以拓展她寫作思路的細節。所以她寫得好,高產。

再說交朋友的事。我覺得這一環非常重要。

劇本很大程度其實是個聊出來的東西。寫之前的聊是激發你的靈感和思路,寫之後的聊是完善構思和故事架構。我們當時寫本子就是整晚整晚的聊,越聊會覺得故事修改的越有意思,會生出很多新的想法和情節,人會越來越興奮。(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你覺得讓你修改的人想法真傻逼)

如果是碰到前輩,那你自己的實力是很重要的,我認識的一個女導演,就特別喜歡和有才華的孩子不停地聊。那你就要多夯實自己的專業素質了,該閉門伏案就閉門伏案,踏實學點真東西這個時間誰都不能省(我第一次見導演之前,看大量相關的書,每天十幾個小時惡補,因為我不允許自己露怯)。

但不得不說,即使您沒有那麼高的專業水平,只要有一個誠懇而踏實的學習、求教態度,前輩們也不會太討厭你的。就您目前的情況,還是有便利條件的,儘可能多的和老師以及專業人士接觸,得到他們的提點非常重要,因為這個圈講這個。


說得可能有點散亂,但我相信您會汲取對您有用的部分體會。

最後總結一下我的意思:

1. 畢竟才大一,打好基礎,多看專業書籍,量不在多,反覆看,多體會。尤其是編劇技巧類的書,學方法,再看藝術作品去體會和練習。

2. 學習之餘多和相關影視類的同學、師兄、朋友交流和聊天(聊正經的),有朋友要拍短篇寫本子了您可以主動請纓參與。

3. 多向老師求教,老師有活了主動點,本著學習的態度多幹活。

4. 時刻想著你是個編劇,主動在感受生活的時候多想多思,看怎麼能用到故事裡,而不是盲目和被動的感受生活。(毫無目的的感受生活都感受了二十多年了現在也沒在編故事上派上多大用場呢。。)

加油。


對那些講靈感的人保持一點警惕,因為人家在創作技巧上已經很熟練了,就剩下拼靈感運氣天賦了,初學的人連技巧都不會,更別提經驗。靈感是需要功夫的東西,建立在多年閱讀思考之上,好比兩個人看到大樓間一群男女抽煙,有的人一看而過,有的人就拍出志明與春嬌了,他只差那麼一層窗戶紙。
很多人推薦初學者看很多大師之作,但初學的人往往體會不到,那就看那些最優秀的商業作品,先學習基礎的東西。學到的東西一點都不比大師之作少,等看多了,再慢慢接受大師的東西,看能看懂的,看自己喜歡的。
所謂的生活感悟,主要來源這些:閱讀、交往、反思。這些東西在內心都有發酵期,千萬別打算今天看本書明天就用得上,那只是信息類的工具書,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習思維、觀念、方法、視野這些東西,只能靠積累,慢慢自然就找到門徑了。
一點閱讀體會:
文學:但千萬別沉迷於文字,會被文字帶進溝里,影視是外在畫面講故事而不是靠抽象感覺。
社科類:一種視野和眼光。非常有用又非常不速效的東西。
歷史類:眼光,視野。
劇本:自家專業,必須學好。
新聞:當代的故事,推薦看特稿。


這個問題非常好。但是我得一段時間後才能回答。因為目前這個問題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問題,而不是答案。
本人經過四年專業的編劇課程訓練(上戲),三年的甲方公司工作,參與創作了《愛的創可貼》,編劇了《杉杉來了》,責編了《何以笙簫默》(明年初播出),《生吧生吧》等項目。目前決定在保持已有項目的寫作強度上,開始進入為期一年(暫定)的調養期。
這一年我想做的就是。
一,歸納四年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溫故而知新,而且回頭去看,一定能夠有新的啟發。
二,整理這三年參與的大大小小的項目,知「恥」而後勇,我算是一個有播出作品的編劇了,但是卻一點都不值得驕傲,因為這個作品在大多數人眼裡看來還是有些幼稚(偶像劇嘛)。
三,儲備能量,這能量就是題主說的,書籍,日常,世界,甚至是優秀的劇目,經典的劇本,都是。

總的來說,未來一年(2015)我要做的是,優化我的知識體系(以四年知識量為基礎),科學我的創作流程(以過去三年創作為基礎),吸納強化我的創作能量。(以未來一年為時間規劃)。

希望到時候我能給題主一個滿意的回答。


東京白日夢女 第二集 每周四更新
最討厭比稿的人。不要太刮三。
讓我連一句下次有機會在合作都不想說。
誠信是做人根本,人都做不好?怎麼做生意呢?
每個人的勞動都應該被尊重


成年之後的學習,恐懼和痛苦大過了好奇心。
因為有自尊心了。
拚命地想維護自己已有的經驗。
但是,這可憐的頑抗毫無用處,
在老師連續第三個問題之後。

一個月的學習過去了,在此總結一下所學到的東西。
作為提前的留念。

大名鼎鼎的顧岩。

1,在亞里士多德談論悲劇的那句著名的話里,最關鍵的詞是「一個」。也就是戲劇要有統一性。參考文章《從戲劇高潮看戲劇統一性》。

2,統一性,就意味著中間沒有雜質,每一個環節都是不可或缺的。

3,作品的秘密在於,引發人生存的希望。讓讀者產生「我希望像他那樣生存」的願望。

4,人需要自己的存在有意義。

5,什麼是作者才有的經驗?真正的屬於自己的東西。

6,你寫成什麼樣,取決於你讀成什麼樣。

7,每次寫完一個劇本,你們都要在心裡默想:我的同學們會怎麼看我?心裡會冷笑嗎?

8,提煉自己的感受世界,才能去模仿別人的感受世界。

9,你們得職業地寫,扼殺自己一切隨意表達的意願。

10,作者思考的語言是特殊的:作者應該思考那個人物的戲劇動作。

11,人物的動作就是人物本身。這個行為揭示了他之為他的理由。舉例,雨果《悲慘世界》里的警長沙威。

12,你這個故事我建議直接報警了。有什麼戲劇動作嗎?應該沒有吧。直接110解決問題。

13,危重病房裡很難發生情景喜劇。

14,人生體驗也不重要。對寫本身的經驗更重要。

15,必須構想齣戲劇動作。因為有了豐富的關於寫的經驗,所以寫戲劇動作就沒有那麼痛苦。最後,大量偽造。

16,不要寫:戀愛經,嫁人經,道德經。

17,你們要把社會流行的概念與自己真正的體驗區分開來。

18,戲不等於幻覺世界。

19,時刻要記住,讀者有沒有被你的敘事吸引。

20,人物的行動要有主動性。也就是他對命運主動做了些什麼。

21,一開始最好不要太像個故事。以後再慢慢擰緊。

22,讀者缺乏耐心,隨時準備停止。

23,不寫殺人放火,不寫突然接到噩耗,不拿某個秘密作為情境轉折的武器。真正的情境潛在下面。

24,作品不要寫成社會學報告。

25,推薦學習作品,電影《羅塞塔》。

26,看法和體驗是一致的。

27,任何故事都是兩個故事。

28,凝聚心神,既寫自己的體驗,又要超過自己的體驗。


我只寫過活動編排用的小劇本,我覺得劇本跟小說是差不多的東西。題主你寫小說嗎?就算不寫小說,你寫隨筆嗎?寫日記嗎?也就是你生活中看到某些人某些事的感悟,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靈感。而且這東西是強求不來的,靈感就是一瞬間,如果這個瞬間你沒有把它記下來,你想等一下再記下來,那這個靈感,就沒有了。就算你寫下來了,也已經變味了。
這東西,是積累的過程,也是一種天分,不是刻意做到的。如果你沒有靈感,再努力也寫不出好劇本。
幾個關於寫作的小tip:
1、隨身記事本。我隨身都有一個記事本,一是記錄一些重要事件,二就是隨手寫東西,想到了,馬上寫下來。當然也不一定是記事本,什麼都可以,只要記錄下來就可以。我初中時候是手邊有什麼就寫什麼上,報紙中縫,卷子空白處,什麼地方都有。寫完了,撕下來,缺點是必須整理,不然一堆碎紙片……還有個方便的東西,手機,手機里有記事本吧?我手機里的記事本里全是各種段子。缺點是,個人覺得用這東西不如直接用手寫帶感,用手寫文字,很多時候會帶來更多的靈感。
2、我沒明白題主的交朋友指的是什麼,目的又是什麼。我也很宅,很多時候也更寧願抱著書看,但是我喜歡旅行,遇到一些人我也可以各種胡扯。至少在提供靈感上,交際是很重要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從高中畢業我開始四處旅行,遇到很多人,見過很多事,有些黑暗,有些美好。你的所見所聞,你見到的故事,都會成為很好的素材。哪怕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東西,相信我,這些經歷會讓你的為人處世變得更加成熟,會有更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3、觀察生活。喜歡寫東西的人大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發獃。發獃在幹什麼?天馬行空。發獃的時候思緒是在飛的,還有時候,發獃,其實是在觀察。比如我初中時候閑的沒事上課喜歡開小差看著教室窗外那棵梧桐樹發獃,我看了那棵樹三年。後來,寫了一小段文字,關於那棵樹的。我想我這輩子都寫不出比那段再美的關於樹的文字了。


為什麼我覺得汲取營養這四個字暴露的是廣院二字! ---是來自《年輕的白楊》嗎?

摺疊我吧~ --!


拉開距離,好好觀察這個「總是不斷否定自己」 「好煩躁好想逃」「第一次好想做成想做的事」的自己。說不定能寫出《巴頓芬克》《改編劇本》《醉快活》噢。

我覺得編劇最重要的素質其實是與自己的距離感。
技巧,非一日之功。但若喜歡這行,有熱情,自然會慢慢試錯並進步。
故事,更不用擔心。活了二十多年,你的故事足足夠了。電影不是故事的藝術,而是怎麼講故事的藝術。
阿巴斯《何處是我朋友的家》,講一個小朋友找同桌還作業本的一路;黑澤明《美好的星期天》,講一對小情侶如何度過星期天。哪個在你經驗範圍之外?

距離感就是能夠理性對待自己非理性的情緒(痴妄自厭狂傲......),也就是保持分裂吧哈哈
好編劇一定是理性和感性都非常強大的人(好作家可以純感性)。
體驗時被感性的火燒光都行;但當它變成筆下的素材,一定要有更強大的自我來控制、解構、重塑這種狂熱。把只有你懂的機鋒暗涌、眼角眉梢置換成通俗的檯面上的行動和台詞,被觀眾接受,併產生預期的感受,是個精確的技術活。

看了你回復,提到你喜歡的導演,以及看不懂「大師」,猜你可能還在「看故事」而不是在「看電影」吧。。。情節厲不厲害,人物牛不牛逼;觀眾到這是夠了。但創作者可不行啊。

所以給你的建議是
1.你很感性,但太不自信了。許多編劇很油,對他人和世界的看法很固化,也就難出好東西了。感性很重要,自信一點啦!分析自己是絕佳的訓練。沒有什麼是「哎,沒辦法,我天生就這樣」,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拉開距離看一看,了解自己並不容易~這也是創作者永遠的功課和動力。
2.學會看電影。拉片,看劇本。
3.不用逼自己去社交,但你不能宅在宿舍里。而且,你討厭的那些人,真的那麼無趣嗎?每個人都有面具,看不到面具後的臉,怎麼寫好人物呢。
總之保持敏感度,訓練心態,看好你,祝你成功。


曾經的媒體人來答。

編劇為什麼要讀書,看電影?
其實很簡單,書籍電影只是「媒介」,是為了積累。編劇和作家一樣,並不如媒體人得天獨厚,記者的「媒介」遠遠比其他人大。
「媒介」的作用,在於對你自身經驗,知識的積累,對社會事件的認知,敏銳度和感覺。
這種東西很難用語言描述。但是當你有了大量的積累後,你看世界的觀點就會不同。
這種不同對於作家,編劇的好處在於,你的故事不會平淡,不會流俗,而且你有源源不斷的故事。
當你看一件事物的時候。普通人看到的是表現,而你看到的是本質,抽繭剝絲的那種感覺。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片天。
打個比方:普通人感懷秋天一片落葉凋零的意境。
但顧城的視角卻是這樣的。

「獨自在落葉的路上穿過
讓那些悠閑的風
在身後吃驚
你驕傲地走著
一切已經決定
走著
好像身後
跟著一個沮喪得不敢哭泣的
孩子
他叫命運」


本人今年畢業,也自己創作過幾個劇本,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故事,一個好的故事是劇本的主餐,接下來,性格特點明顯的人物、有哲理或幽默的段子,都是鹹菜之類的配餐。
好的故事離不開積累,閱讀量很重要,這裡的閱讀不只是名著,而是廣泛涉獵,除了悲慘世界、紅樓夢這些必讀物,海涅的詩、博爾赫斯的散文、歐亨利的短篇、百家講壇的歷史、阿婆和queen的推理、蔣勛林清玄的文摘甚至王朔的胡侃,都有可能成為你好的靈感的來源。除了閱讀,我們的劇本當然離不開對電影本身的品鑒,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大片,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小片也可能會引發你的深思、比如微電影《宵禁》,法國動畫《驚恐小鎮》,國產《樂隊》,甚至看了一些爛片,也不要抱怨,因為你會想知道它為什麼是爛片,到底爛在哪,去粗取精也是一個好的劇本誕生的關鍵。
除了積累,生活中的觀察和記錄也很重要。可能你走在大街上,突然看到一朵小花、一個撿瓶子的老奶奶、一個神經質的年輕人、甚至一隻流浪的小貓,你都可能挖掘出一個值得深思的故事,看到事物,展開聯想,並把這些靈感記錄下來,這就是一個好的故事可能的出處。
當然,像王朔馮小剛劉震雲他們經常坐在一起侃,你損我一句,我回你一句,這樣無拘束的聊天,也是好故事發生的平台,比如手機、甲方乙方等耳熟能詳的作品,都是來自於這幾位漫無目的的瞎侃。
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一顆想創作的心,並且永遠不能忘記創作的初衷,是你想給世人展示自己,或是你想告訴社會它的真貌。一顆真正的創作的心,配上廣泛涉獵、善於觀察、勇于思考、勤於記錄,加上與志同道合的人時不時的胡侃,相信你會創作出好的劇本,祝你成功。


樓上的回答都好專業,我對編劇不太了解,不過我覺得,要想寫出感人的故事,必須有一顆內里柔軟外殼堅硬的心。意思是,你如果自己封閉的話,那麼有一顆柔軟的心也沒有用,終究是你自己的故事,感動的也許是和你自己一樣的人,那就太有限了。而和許多人、事接觸過程中,也許很多遭遇會改變你的想法,甚至會有麻木、自我懷疑的時候,但是我覺得一個好的編劇,應該是經歷很多事情後,有著相當大的包容心(內里柔軟)+自我堅持的信念和想法(堅硬外殼)。所以應該是吸收加自省同時並行的,不需要考慮先後的問題。


我覺得還是渴望體驗,而電影,書籍,以及日常生活的人事物.可以給我們一些不同的體驗,同時也會讓我們接觸到更多的問題.,讓我們想得更多.說實話這些體驗很難具體的保存下來.寫日記是完全不靠鋪的.平時的話可以寫一些隨筆.但都是碎片化的,很難成為系統,所以必須要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這也是是渴望表達.我和樓主一樣,也是那種一對一真的超級會聊天的,而且聊天的內容還比較有深度.但是一對多又覺得覺得不行,一群人在聊天就是在瞎扯了.反正尊重自己選擇後的價值觀,繼續體驗,繼續表達


1、關於編劇的我也不懂,因為我也學生一枚。看大家都回答得很多。
2、電影我就是最近有興趣,於是囫圇吞棗地東一本西一本,南一部北一部地看書和電影。理論、批評、影史、傳記都有。所以只能鼓勵你堅持你的愛好,我自己理科生罷了。
3、問題的主體部分我好像還不夠格回答,其實我就是看到你說得:
還有,我不是和人交往有障礙,只是現在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和人交往了,剛進大學第一年有一顆熱誠的心,覺得一切都新鮮,學生會公關部模特隊各種社團都進過,只是後來覺得弄來弄去都這樣和內心的實現有所差距才倍感無聊。。。不,是真他媽無聊。學生會聚會看到那些幹部、主席、不知自己幾斤幾兩的師兄過來兜售人生經驗,我就真的,那一刻覺得人生都是灰色的,好煩躁好想逃。總感覺大家不是一個世界,我老是自說自話,然後在書本里找共鳴,找安慰,第一次好想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心真的好迫切

才有種答題的衝動的。
------------------------------------------
基本建議是你的看法是不對的。我語無倫次地隨便說說。
我也覺得高中到大學,是有個溝壑的。

首先,我大一加了幾個社團。一些社團是醬油。最好的是青年志願者聯合會。做一年志願者,其實我們這種學生志願者並不專業,出去做中學主題活動,義務家教等,更多是一股熱情。我的志願者隊20幾個人來自全校不同的學院,我們一起度過這一年。期間其實有很多問題。對做志願者的各種都懷疑,比如我們雖然放棄了自己的很多時間精力,但其實我們並不能教給孩子們多少東西;我們也需要經費,但是沒辦法拉贊助,只能巴巴等團委可憐的一點點錢(小活動基本100以內)。隊內有時候也不是特團結,會有分歧。也會有各種無聊的會議,一兩個小時開到晚上11點以後(才大一啊)。也會很多無趣的事情發生。
但是一年過來了。和不同學院的這麼多人從不認識到朋友,這就是最大的收穫。我覺得同班同學都比不上其他院的這些朋友。很多無趣的事情不喜歡的看不慣的,不一定要去認同。呵呵一笑就讓它過去。和別人有分歧的時候,你一拍桌子說「我不幹了!」,往往就失去了什麼,說不定下面對方本來已經打算好好重新考慮你的意見了。
我就想說,我也覺得有些很無聊。但是大家都沒壞心思,大家都不是很懂,於是才有社團這種存在然後大家一起學學。除非自己已經歷練豐富,否則靜下心來跟人交往超級簡單的。互相尊重。

然後兜售經驗的學長這個。。。。
(我這不算兜售什麼,我就說說我的經歷而已,而且我又不是學長學姐)
對於自信心權力欲爆棚的極少數學長學姐,我也覺得他們是很有問題的。好歹也是你學弟學妹,沒必要用一種居高臨下,比導員還嚴厲的口吻。但除非太過分,否則我不去頂撞或者多說,懶得鳥你。
而大部分可能也會跟你說很多經驗、人生、命令你怎麼做。其實要這麼想,比如開總結會,他們也不想寫這稿子。我覺得很多的他們即使也不懂,說錯了,那也正常。我們完全可以糾正,提出來。他們把經驗分享,是有淡淡的一份責任感和關心的。否則除那些自信心爆棚的,誰也不會有閑工夫多說什麼。
我就想說,大家都不是很懂的。他們說出來,好好聽一聽,選取有用的就行了。

比如書本,也是選有用的。你看那厚厚一本書,廢話其實有很多的。

就是說,要麼就特立獨行算了,深深潛在藝術世界裡。要麼,稍稍阿Q一下或者說換個角度想想,我覺得這樣大家還是可以一起愉快地玩耍的。


我也想迫切的完成很多事。不過看起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覺得,慢慢來,只要用心做了,就開心了。

再重申,我沒有兜售什麼。。覺得朋友么,就該一起愉快玩耍才好,性本善。


我在書上看到過王羲之的一句話,「群籟雖參差 適我無非新」。鄙人也尚未達到這個境界,但願一起尋求吧。


感覺你的生活挺糾結的,我感覺糾結的原因在於太在乎別人的意見。你感覺社交無聊想多看書,可是你還是糾結要不要去社交,這主要是因為大家都在強調人脈的重要。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別人的經驗不一定對你合適。不是說社交不重要,而是說社交對你不一定重要。我感覺現階段還是提高自己比較重要,等自己提高了,志同道合的多了,朋友自然多了,逢場作戲的朋友最後只能是逢場作戲。我也一直處於這種糾結的狀態,路是自己走的,哪怕頭破血流也會堅持走下去。認定了就去做,不要踟躕。


看賴聲川的【賴聲川的創意學】,有講到怎麼做,他也是編劇。


推薦閱讀:

為什麼韓國犯罪片拍得特別好?
是否非線性敘事和倒敘等非常規敘事模式的電影比較容易獲得好評,原因是什麼?
編劇的 36 個情感結構是指哪 36 個?
《生活大爆炸》採用的編劇手法是什麼?
平常的場景能寫出什麼腦洞大開的故事?

TAG:編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