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韓春雨於 2017 年 8 月 2 日在《自然-生物技術》正式撤稿論文《NgAgo基因編輯》?

《自然-生物技術》社論與韓春雨及同事的撤稿聲明

原文鏈接:Time for the data to speak


國內生物學的學術造假,遠比大家想得嚴重。
在我的同學中,至少有兩個和我抱怨過老闆存在編故事,挑數據嫌疑。這兩個老闆,一個是中科院,一個是復旦,均發表過CNS。
更別說小院校,小醫院的學術造假有多嚴重。

韓春雨造假被發現,因為他做的是應用方向,重複他實驗的人很多。大量國內媒體跟蹤報道和科研人員聯合向雜誌社施壓,跟了這麼久,一年多才被定性為無法重複,自己撤稿。

然而,我說的那兩個老闆,都是做生化方向。
生化方向有個特點,你用你自己的細胞系,換瓶培養用的血清,用你自己的細胞培養條件,有些CNS級別的文章,都可能重複不出來。
你不能說別人造假。
可能你的細胞培養代數比別人高,細胞狀態不同了?
你買的血清和別人不是同一批次,成分不同了?
你用的培養箱不穩定,你用的細胞因子生產有問題,你的培養基成分有偏差?

實驗重複不出來,不一定是別人造假。
於是,這就成了生化領域學術造假的溫床。
有些老闆喜歡tell good story,鼓勵學生挑數據。
對,我說的就是復旦那個老闆,鼓勵學生挑數據,最後數據挑完,發文章時,結論和國外大牛完全相反,文章發不出去,學生五年實驗全部白費,最後學生得了抑鬱症,老闆給她掛名了一篇一作,讓她走人。
別去責備學生,老闆讓你挑數據,你挑不挑?
我同學不造假,老闆給的那些爛idea,到他手裡就是做不出來,他就是不願意配合老闆講故事,組會上盡講些大實話,那有什麼辦法?
所以他沒法畢業,只能跟我吐槽。

除了老闆造假,還有學生造假。
我們老闆不允許挑數據,但我們實驗室有人挑數據。
100隻小鼠,50隻不符合預期,就當那50隻沒做過。
跑個膠圖,3次里1次符合預期,2次結論相反,就當那兩次沒做過。
為了畢業,為了發文章,直接瞞老闆,學生相互間也不好對此說什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種貨色,會挑數據,會講故事,只要不被查,文章說不定比我們這種老實人發得更好。過個10年,可能就是你未來的老闆,誰知道她做學生時的貓膩。
新一代的開山怪就此誕生。
就問你怕不怕?

韓春雨造假被查了,是警鐘嗎?
不是。
有些行業里的科研人員,依然會挑數據,因為即使自己的文章別人重複不出來,他們也能說是細胞培養條件不同。自己領域關注度沒那麼高,也不會有人追著不放。

一個韓春雨倒下了,應用領域造假是他蠢。
千千萬萬個韓春雨一邊笑他蠢,一邊更低調,更高級地編著數據,吃著瓜。
不,他們才不是韓春雨,他們怎麼會蠢到讓自己被抓呢?

---
對於挑數據,這種學術造假行為,依然有人在評論區洗地,實在令人震驚。

假設做實驗,10000個人吸食海洛因,1個不上癮,9999個上癮,你把9999個數據抹去,告訴大家海洛因不上癮,這合適嗎?
如果9900個不上癮,100個上癮,你隱瞞了那100個呢?告訴大眾,海洛因不上癮呢?
隱瞞了,文章發表了,你自己願意吸嗎?

的確實驗是個統計學問題,但統計學P值是要拿出來看的。不顯著的你扔掉一些數據,把P值改到顯著了,你就下個假結論,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挑數據是不是學術造假,大家心裡有桿秤。
這是你的學術道德底線。


時隔一年多,這件事情也終於有了一個結果,我很高興這次的事件能一直追蹤到最後,而不是不了了之。學術造假或學術不端一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事情,但是其施行成本低,追究成本高的特點也導致了很多情況下沒有下文。這次撤稿可以說是一次偉大的勝利。雖然我覺得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但是也終歸比沒有正義要好。

我更關心著這件事情的後續,前一段時間百名科研人員因論文有問題被處理,取消根據問題論文獲得的榮譽、基金、項目,取消院士候選者資格等。我更關心河北科技大學,或者河北省政府如何處理韓的事件。是否定義成學術造假,基金,頭銜會不會動。導師資格剝不剝奪。

至於對撤稿的評價,撤稿本身我覺得沒什麼太多好說的。論文有問題,所以撤稿,這個邏輯清晰明了。撤稿的背後的過程,整個事件的曲折進展才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從一開始我是持保留意見的,後來韓對實驗的一次次回應,讓我對他的印象降低了很多。進而懷疑數據的真實性。我想一直關注這件事的人應該還沒忘記2016年韓對於實驗的一次次回應。完全沒有一個科研工作者應有的態度。一味的拖延,一味的找理由。同時瘋狂的申基金,拿頭銜。按照過去的經驗,他可能也就矇混過去了。但是這次追究到底,我很欣慰,學術界還是有自凈能力的。

這件事情可能會導致中國的一部分生物研究者,甚至整個中國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被質疑可信度,投稿會有些許阻礙(當然這樣的事情可能已經發生了)這也只能用時間和質量去慢慢洗刷,就像當年的韓國和日本一樣。


實名懟人, @Dr.Yan
這位答主春秋筆法玩的真溜,韓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實驗結果涉嫌造假。別說別人重複不了,韓自己在這一年多時間裡也沒有重複出結果。「涉嫌造假」這個最重要沒有之一的問題就被答主以"自然編輯沒明說造假"一筆帶過,然後就開始大肆抨擊學術圈小圈子文化和圈子固化?
各個領域學術圈的小圈子存在是事實,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並不是你的"優秀成果"被人否定的原因。被那麼多同行質疑還要抱著"我沒錯,都怪你們打壓我"的心態除了民科也是沒誰了。

懟完了人,再說句公道話。事實上,在理科上的確越來越難以出現「逆襲」是沒錯的。但其原因與其說是人們通常想像中的「普通院校做出成果不被重視」,更重多的原因是「普通院校」大多數時候根本無法做出重大成果。這並不是說普通院校的研究人員能力多差,科研資源的短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別的不說,申請自然科學基金的時候不同的大學/導師所得到的待遇可以是天壤之別。沒有項目,沒有經費,在變現能力不強的理科科研越來越燒錢的今天,你要是就拿著那麼點錢,能做出朵花兒來啊?
往往越是燒錢的方向,其「逆襲」可能性越低。大牛老闆拿得了大項目,做的出好成果,也越容易再申請新的項目;而普通老闆好一點的能跟著大項目做乙方,成為大牛老闆的合作方,差一點的就吃點小魚小蝦,要是運氣不好某一年沒申到,那就真是連殘羹剩飯都吃不上。跟社會一樣,在學術圈裡做學術也是強者恆強,弱者更弱。所以看透了這一點的老闆們都絞盡腦汁去把他們有限的成果拿去開公司變現了,只是這樣其實也就基本算是告別CNS了。


來荷蘭讀博辦長期簽證的時候需要兩個很奇怪的文件:雙認證的出生直接證明和間接證明。

直接出生證明是指你曾經出生了,出生信息與戶籍信息一致;而間接證明比較奇葩,就是證明你的直接出生證明複印件是真實的。這兩個文件都需要市級以上資質公證處公證,然後再經過中國外交部和荷蘭大使館雙認證才行。

我剛來的時候覺得MDZZ,這個間接證明有個毛的意義,是不是就想弄我們點材料費?畢竟雙認證和公證都是挺花錢的。

但到後來我來到荷蘭後聽一個中國人說他在提交給荷蘭政府用來申請一個東西時用到的公證材料複印件中(荷蘭基本不查原件),把有效日期給PS了。我就明白為啥荷蘭在放長期簽證的時候,需要這種看起來如此之嚴格甚至有點蠢的政策針對我們了。

今年去加拿大開會的時候,我準備了十幾個材料,尤其是經濟狀況的(證明我不會滯留),結果加拿大大使館直接給斃掉了,說我經濟狀況不足以證明我不會滯留(畢竟窮學生啊)。在第二次申請的時候,荷蘭導師給我額外寫了一封擔保信,意思是我擔保他一定回來,費用有問題我擔保,然後簽證秒過了。

之前是否有人投機取巧偽造材料黑在那裡導致加拿大對中國人簽證如此小心,我也不得而知。

前段時間組裡一個助理教授審一個論文,來自中國西南某211學校的,他在拒稿和大修之間徘徊。吃飯時問我這個學校在中國的reputation(聲譽)如何?他們有能力做出這個水平的成果么?雖然對這個學校不了解,但也沒聽說過負面新聞,我也給了中肯正面的評價,最後這個教授給文章了大修,這個科研成果算是有一線生機。

導師在業內比較牛,經常有國內博士生、訪問學者和國內研究機構邀請和求職位,他一般要麼是把郵件轉發給我讓幫忙把關,要麼是問我那個人的背景學校、單位聲譽如何、是否值得交流。最後選擇的一般也是他親自去過或合作過的單位,注意,是單位,不是個人。

而韓春雨這個事兒是這樣的

韓:大家看啊看啊,我研究出了很牛逼的事情。

某科大:是啊是啊是啊,媒體快報道,國家快撥錢,大家快支持!

同行:你是怎麼做出來的?我們怎麼做不出來?

韓和科大:你知道牛逼就行了,問那麼多幹嘛?

拒絕採訪,拒絕「無端質疑」,等國家經費到手了再說。

Nature:我要開始調查你。

韓和科大:不積極配合,能躲就躲,能拖就拖,等國家經費花完了再說。

等了一年,國家經費終於到了也花完了。

Nature:調查結束,你需要撤稿。

韓和科大:我們早就想主動撤稿啦,大家就當我們這篇文章沒發過好了。

大家就當我們這篇文章沒發過好了!

大家就當我們這篇文章沒發過好了!!!

大家就當我們這篇文章沒發過好了!!!!!!!!!!!!

無話可說,只能祝願後來學術圈的中國人科研與學習之路一切幸運!


河北科大發布聲明,決定啟動調查。


雜誌社夠客氣的了


謝謝邀請!

首先需要承認,我幾乎對韓春雨老師研究的技術部分一無所知。我只是很感興趣這次學術事件和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在學術影戲上的區別。

為了探查這種區別,我比較了一下韓春雨老師和小保方晴子撤稿事件中《自然》自然雜誌社發表的兩篇編輯文章的內容和口氣。我發現在小保方晴子撤稿事件中,《自然》雜誌社的編輯文章中自己承認是藉助了小保方晴子的RIKEN研究中心調查的力量才真正得出造假的結論,並至少兩次著重強調了這一點:

我理解,這裡編輯文章的口氣(nevertheless的轉折比較,promptly,only since等用詞)實際上是在含蓄讚揚小保方晴子所在的RIKEN研究中心迅速而有效的調查行動。相比之下,在韓春雨老師撤稿的編輯文章里,卻並沒有像小保方晴子編輯文章中明確註明韓春雨老師所在的國內機構,甚至任何中國科研機構所採取的任何調查行動(感謝 @郭昊天知友的批評,這裡的意思是沒有在文章中註明國家及科研單位名稱)。文中只是模糊地指出《自然》雜誌社的團隊無法在原始論文的圖片中發現造假的證據,同時明確提出並列舉出其他科研團隊(這裡其他科研團隊中包括了很多中國科研團隊,但卻是以引用方式出現的,沒有註明國家和科研單位名稱,見 @郭昊天 知友的答案)無法複製韓春雨老師的研究。文中沒有直接做出任何造假行為的直接指控(雖然已經形成了邏輯上強烈的暗示)。

與此同時,在這篇編輯文章中《自然》雜誌社唯一提到中國的地方是描述韓春雨老師的研究在中國如何受到強烈追捧的。它還特別列出了Meltwater中關於中國媒體報道的數據:「在韓春雨成果發表的頭兩個月,接近4000家新聞媒體報道了這篇文章」。

綜上,我想這兩篇編輯文章比較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小保方晴子的編輯文章中,小保方晴子所在的RIKEN研究中心的形象是正面的,甚至是積極的。而在韓春雨老師的編輯文章中,韓春雨老師所在的科研單位河北科技大學,乃至中國作為一個國家的形象,都是僅僅是在追捧科研突破,卻在調查時沒有任何貢獻。

當然,也許不會有科研工作者像我這樣專門比較這兩篇編輯文章的內容,所以這種比較的結果不是那麼顯而易見。然而,我相信這是一種對整個科研界來說確實發生且潛移默化的暗示,即日本和中國在維護學術道德上面,到底誰做得更多,更好?

而這種暗示所造成的影響,將持續在每一名日本和中國科研工作者身上。

參考文獻:

Papers on 『stress-induced』 stem cells are retracted

Time for the data to speak


謝各位邀。半夜還睡覺呢就被各路刷屏震醒了。作為一個相關從業人員,我從科研者的角度簡單補充幾點吧。

1. 首先,撤稿了是值得肯定的好事。不管這是韓教授在一些新聞報道內聲稱的所謂的「主動」撤稿,還是NBT強烈要求的被動撤稿(從NBT的editorial上我們其實看不出來),至少這篇文章終於定性為不能重複的問題文章了,好事。

2. 很多高票答主沒有提到的一件事——這是發表後同行審議的勝利!

Retraction of a study claiming gene editing via an Argonaute enzyme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post-publication peer review in the age of 24/7 media.

NgAgo基因編輯工作的撤稿,顯示了在這個7天24小時工作的媒體時代,後發表同行審議的重要性。

要實名反對一下@山羊月 提到「似乎整個調查行動都是《自然》雜誌社獨立進行的」,「隻字未提韓春雨老師所在的國內機構甚至任何中國科研機構採取的任何調查行動」,這是非常不準確的。沒有科學共同體在文章發表後的再重複、再審核,僅憑雜誌社一家,是根本不可能實現整個調查的。這其中有大量中國學者的貢獻。這在小保方一案中也是一樣。

Publication of the NgAgo paper was not the end of the scientific process, it was the start. Like any other report that appears in the literature, it is the wider research community that tests methods, identifies potential sources of error, validates reagents and optimizes assays. In this case, it took dozens of dedicated individuals to work through the details of the published protocol and produce well-documented and controlled refutation studies (Protein Cell 7, 913–915, 2016; Nat. Biotechnol. 35, 17–18, 2017; Cell Res. 26, 1349–1352, 2016; PLoS One 12, e0177444, 2017).

NgAgo文章的發表不是科學過程的終點,而是起始。就像其他的報道,廣泛的科研共同體會檢查文章的方法,發現潛在的錯誤源頭,驗證試劑的有效性並優化實驗系統。這次事件中,十數個辛勤工作的研究團體仔細研究了發表方案的細節,並發表了有著詳細的記錄和對照組實驗的反駁性文章

其中Protein Cell和Cell Research的都是國內研究組的文章,Plos One的也是華人PI領導的研究。

3. 媒體請撿起專業主義,不要一天到晚想著搞個大新聞,不是你的事情也別夾帶私貨瞎攪和。

如今人人都是可以做媒體,隨著門檻的降低,專業主義也越來越顯得稀缺。近些年,科研界越來越重視向一般民眾科普、介紹他們的工作,中國的科研界尤是。然而作為科研人員,更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媒體對於科研人員的語句的扭曲——很多情況下研究者並沒有很簡單易懂地表達,媒體人並沒有完全聽懂就以自己的理解進行「重新造句」。有時候可能也並不是故意的,比如這個題目下面 @山羊月 認為NBT對中國的評價是負面的,沒對打假起到貢獻,評論區很多吃瓜看客就跟著跑掉了。

但後續的再報道則產生了很多的標題黨——「震驚!科學家發現如何餓死癌細胞」、「震驚!科學家發現吃西蘭花可以續命」、「震驚!我國科學家韓教授發現了全新的基因編輯系統」。這種事情不是一次兩次,以至於我懷疑如何從科研報道轉化到朋友圈大媽的偽科學報道,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模式。

NBT editorial也特別點出了這個問題。「韓論文發表的前兩個月,在中國,有近4000的新聞報道,大多以發現了全新的基因編輯系統為標題」。

而且我發現,很多媒體,在科研共同體曝光韓春雨文章可能有問題之後,並沒有專業、如實地報道新的證據,而是夾帶了很多私貨。在知乎上,甚至有這樣一種高贊的論調,認為科學共同體是解決不了這個事情的,需要媒體的推動。然而對於一個研究工作的發表後再分析,需要專業人士的參與,是極其漫長的過程,往往也充滿了爭論,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同行,當沒有看到重複實驗時都很難準確判斷。

直到最終塵埃落定,大多數媒體凈拖後腿了(比如網路暴力導致一些科研人員不敢在社交網路上再出聲),NBT editorial專門寫了這麼一段批評媒體的盲目性,啪啪啪打臉。

The NgAgo controversy also illustrates the pros and cons of social media. Clearly, these platforms were valuable for rapidly alerting the wider scientific community to problems with the paper. But they also raised expectations that issues with this paper were straightforward and could be solved quickly. Unraveling all the problems with the NgAgo editing claim didn"t happen in weeks or a few months for a reason. Even simple experiments take weeks to prepare, perform, analyze and troubleshoot. It does not help that the efforts of those carrying out replication studies often go unrewarded—it is unglamorous, unfunded and thankless work.

NgAgo的爭議也顯示了社交媒體的優點和缺點。顯然,這些平台可以快速的警示科學共同體,文章可能具有問題。但是,它們往往也會讓人們誤以為,文章的錯誤是簡單的可以快速解決的。沒有任何報道在NgAgo文章發表的前幾周甚至數月內對它質疑是有原因的。即使是最簡單的實驗也往往需要數周的時間去準備、去完成、去分析,並尋找、解決實驗中的問題。然而可惜的是,這些重複實驗的努力,經常不被重視也不被獎勵——他們是乏味的、沒有經費支持的、費力不討好的工作。

歸根接地,追尋熱點的媒體多,願意做冷板凳的媒體幾乎絕跡。科學的事情,還是要由科研界來負責,而媒體人,也應該正確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4. 一點反思——科研共同體的自我清理也存在困難和偏見。

假如韓春雨發表的文章不是基因組編輯這樣一個熱火朝天的領域,那麼不可重複性是否還能夠被檢驗出來?

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如果全世界有100個科研小組發表了100篇文章,就算所有人都願意做重複實驗,本著最少3個獨立研究組的重複才能進一步判定可重複性的原則,有大量的文章實際上是被置之不理的。

實際情況下更糟,由於重複實驗不能帶來任何實際的科研產出,全世界的大多數科研小組,往往都各忙各的,真正的重複實驗少之又少,只有和自己相關的工作才會動手重複一下。

而且一般只有熱點性文章會被重複,而一些冷門的,甚至沒什麼卵用(只是用來讓學生混畢業)的文章幾乎不可能被重複,甚至很少被閱讀——這些文章裡面往往充斥著更多的錯誤,甚至造假,而不能被檢出。

5. 制度的缺失和權力的任性——韓春雨的各個頭銜和經費還能吐出來嗎?

我個人對此比較悲觀。

國內的科研製度到目前為止,仍然非常的臃腫和人治,基本上處於外行領導內行的狀態,尤其體現在,又要馬兒跑,又不要馬吃草,又擔心馬腐敗

良性的制度才能保障科研工作的順利運轉。大家吐槽這事也不是一天兩天,我就不再展開了。這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把領導的意志從制度中剔除,不然就會發生權力的濫用和失控。韓春雨一例,就體現了權力的任性的後果,因為相對艱難窮困的實驗條件而被樹立為正面典型,如今出了不可重複和撤稿的事情一直處於騎虎難下的狀態。

然而這件事是否能推動體質改革,優化國內的科研環境呢?…哎,未知……

以上

我的相關回答:

如何評價13名科學家呼籲對韓春雨啟動調查?

2016.11.11這篇跟NgAgo有關的實驗文章,大家怎麼看?

如何看待 7 月 29 日多國科學家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建議 Nature Biotech 介入?

韓春雨團隊在《Nature Biotech》上發表的 NgAgo 基因編輯技術是什麼?有何突破?


謝邀

不過關於韓春雨的事情,在我另一個回答(知乎用戶:如何看待科學家韓春雨疑似多次對媒體,同行和公眾撒謊?)和後續的評論討論里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這件事情的問題所在與韓春雨文章撤稿與否沒有什麼關係,甚至與韓春雨是否造假都沒有什麼關係。

那個問題下面評論過千了,我把比較能表達我認為的問題所在的一段複製粘貼過來吧。

「問題的核心並不是韓主席的論文對錯,歷史上假陽性鬧笑話的不要太多,科學界對此都是很寬容的。在計算機領域也有大牛發paper結果天外飛仙的好,結果大家再看發現是審稿人沒有仔細檢查公式,推導有問題。文章對錯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問題的核心是為啥中國學術界沒有任何行之有效的檢驗和糾錯機制,而政府的手伸那麼長。2個億說給就給,正廳級領導說給就給。如果這個事情NBT不調查,是不是咱們國家就準備再來一個水變油或者畝產萬斤?

為什麼中國歷史2000多年了,新中國也70年了,中國的學術依舊是行政領導們手裡的玩物,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這種環境下,什麼錢學森之問,李約瑟問題,答案不是很明顯的嗎?一個正常的學術環境都沒有,學者的成功模式跟藝妓名伶一個樣,要能出大師出成果,那隻能靠老天呀。」


過去這一年,不論多少人拿出多少數據打臉,總有一些執著的韓粉堅持說這是打擊異己,學術壓迫云云。
好了,今天人家自己站出來撤稿了,注意是他自己主動撤的。NBT只是寫了一篇文章表達他們對此事的看法。

我們先來看看NBT對撤稿行為怎麼看的:

......Now, more than a year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original report, we have learned that the independent groups that reported initial success in reproducing the results have not been able to bolster their preliminary data to a publishable level. Similarly, after seeking feedback from expert reviewers, we have concluded that the latest data from Han and his colleagues are insufficient to counter the substantial body of evidence that contradicts their initial findings. We are now convinced that the decision of Han and colleagues to retract the paper is the best course of action to support the integrity of the published record....
......現在,距離原文發表已經過去一年多了,而我們也了解到那些當初聲稱初步成功地做出了實驗結果的獨立研究小組都無法進一步使他們的初步數據達到可發表的水平。同時,在徵求專家審稿人的反饋意見之後,我們認定韓和他的同事們所提供的最新數據都不足以反駁那大量與他們最初結果相悖的證據。因此我們確信,為了維護其他已發表科研結果的公正性,韓做出的撤稿決定是最好的做法.....


韓春雨本身對撤稿的解釋則是這樣的:

..We are retracting our study because of the continued inability of the research community to replicate the key results in Figure 4, using the protocols provided in our paper. In this figure we report that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can efficiently create double-strand breaks and edit the genome of human cells using 5? phosphorylated single-stranded DNA as a guide. Despite the efforts of many laboratories (Protein Cell 7, 913–915, 2016; Nat. Biotechnol. 35, 17–18, 2017; Cell Res. 26, 1349–1352, 2016; PLOS One 12, e0177444, 2017), an independent replication of these results has not been reported. We are therefore retracting our initial report at this time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scientific record.....
...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結果,因為科研界始終無法根據我們所提供的實驗方法來重複出圖4中的關鍵結果。在這張圖中,我們報告稱利用5『磷酸化單鏈DNA作為引導,可以使NgAgo有效地產生雙鏈斷裂,並藉此對人類細胞基因組進行編輯。雖然很多實驗室做出了努力(Protein Cell 7, 913–915, 2016; Nat. Biotechnol. 35, 17–18, 2017; Cell Res. 26, 1349–1352, 2016; PLOS One 12, e0177444, 2017),然而並沒有一個團隊能獨自重複出這一結果。因此,我們現在決定撤回我們最初的研究報告,以維護科研記錄的公正性....

綜上所述,韓粉們可以洗洗睡了(現在還有韓粉么),人家自己承認學術造假了。

不要說什麼NBT通篇沒提到造假二字,大家都是文明人,有些話點到即止的。你仔細體會一下人家字裡行間的味道就會明白,通篇都在表達mdzz好么。

不過我比較期待的是宣傳口和河北科協以及河北科大的反應,人家已經攤牌了,是時候證明我們具不具備基本學術素養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日本小保方晴子涉嫌學術造假,導師一個辭職一個自殺。而韓春雨的碩士導師,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博導邱麗娟2016年11月因學術不端行為被國際期刊PLOS ONE撤稿。

撤稿聲明鏈接:Genome-Wide Analysis of the Dof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Family Reveals Soybean-Specific Duplicable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部分抄襲內容:Genome-Wide Analysis of the Dof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Family Reveals Soybean-Specific Duplicable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謝邀。
撤稿了,那下一步呢?
韓春雨這個事件,其實是一件非常典型的「學術不端」事件。類似的事件在中國早就多如牛毛,新語絲十幾年來爆出的最起碼有幾百起:或誇大成果、或「誠實」犯錯、或故意造假,但被一查到底的少之又少,所以該拿獎拿經費拿項目的照拿。這次是不小心捅在了Nature子刊上,而且還關乎一個非常熱點的生物技術,所以備受國內外眾多科研人員關注,耗到了現在。


想起多年前川大魏院士、科大錢院士的Nature、 Science文章,雖然當時被質疑得那麼厲害,但只要硬著頭皮扛過那陣風,也就不了了之了。畢竟那時網路也不發達,信息交流也沒現在這麼快,也沒有那麼多人對魏院士的腫瘤、老鼠有多少興趣;錢院士你說稻草能燒成金剛石就算能吧(反正沒幾個人敢重複這個把四氯化碳、鈉在高壓釜中燒到五百多度的玩命實驗。有個比較軸的德國鬼子不信邪,炸了好幾個釜之後終於怒了,在Angew Chem上吐槽錢院士的文章是渣渣重複不出來,但人家科大說我們就能重複出來,不服不行)。


所以那幾年這些人的日子好過多了,除了一個聒噪的方舟子,其他都不用擔心,扛一扛就過去了。


就看這次韓春雨是不是也能扛過去。


-----
評論中很多人對錢院士當年的那個稻草變金剛石故事感興趣。那篇文章當時轟動一時,不但國外有人跟進,國內甚至有企業想產業化。這都是由於那篇文章宣稱的所謂「革命性」突破--能用廉價如「稻草」的原料、在遠低於一般人造金剛石所需的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就能製造金剛石,簡直就是點石成金了。當德國人吐槽的文章一出,錢院士就開始了全國巡迴(滅火)講座。主要論點就是:這是一個條件極端苛刻、成功率和產率都很低、副反應複雜、很多詳細的反應機理都不怎麼清楚,不明真相者不一定能重複出來的複雜反應。比如高壓釜被腐蝕其中可能混入之微量金屬元素起了某種不明就裡的催化反應之類,科大的反應釜和德國的反應釜有區別之類。這麼條件苛刻的反應與「稻草變金剛石」之間的區別還是蠻大。所以總的說來就是一句話:吹過了。

其實這種吹噓忽悠之事,國內外都層出不窮。比如當年MIT的Ceder教授,就在Nature上弄出一篇「我發現了一種能超級快速充電的鋰電池新材料」的雄文,其中轟炸眼球的話比比皆是,如10秒-20超快充滿,400C,簡直和超級電容器一樣快等等。結果引來了加拿大人和鋰電鼻祖Goodenough的聯合抨擊。雙方來回過了幾個回合,但最終結論還是一樣---吹過了。不管你是納米顆粒,還是薄得不能再薄的電極,作為一個行業專家,用「10s-20s充滿」此類誤導的語言,不是吹牛博眼球,就是忽悠外行人。

還舉一例:當年那些做鋰-空氣電池的眾多學者,鼓吹說我們這個玩意兒只要通上空氣,能量密度就可以趕上汽油。簡直比水變油都猛。這玩意忽悠多少人不清楚,反正包括朱棣文和奧巴馬。而且Nature、Science也發了一堆。但是,後來竟然發現這些所謂的鋰空氣反應其實很多都是副反應、是電解液的分解;別說通空氣,就連高純氧純度稍低一點點雜質稍多一點點都不行。電池內部幾乎所有東西甚至包括墊片都在參與副反應。也就是說,以前那一堆堆光鮮的文章,包括Nature、Science,結論大部分都是錯的。不但吹過了,而且還吹錯了。那些學者們臉皮薄一點的就不吭聲了,厚一點的要麼說「我們這是誠實的錯誤,是基礎科研認識事物的必要過程,再說不吹一下忽悠一下怎麼體現研究的意義,怎麼拿funding等」。

這...覺得好有道理,竟然無言以對。

好吧,我只能說,一定不要吹過了。吹過了,就會變成韓春雨撤稿、變成錢逸泰全國滅火、變成蘇格蘭某教授老來名譽受損。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謝邀

@張浩千 說「當初有大領導說,韓春雨的工作是『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中國第一個從頭原創工作』」

這也驗證了我在某匿名回復里說的「弄得大了的話,一些領導面子上過不去」。匿名用戶:(2017)韓春雨事件為何再無下文?

從韓主動撤稿這個事情來說,其實有意思的地方是這個時間節點。只能說度假討論的人事布局已經確定。領導不再是領導,不用顧忌了。

一聲長嘆。其實韓的事情久拖不決,中國學術圈不負主要責任——科學家們早就看清楚想解決這個問題了,而是高校行政化官僚化黨務化的必然結果。但是高校是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被放開基本不可能。借用公知一句話,還真是「體制問題」。在這裡對科研工作者喊打喊殺實在是沒有必要。

換句話說,我其實是相信韓早就想撤稿,不過不能撤,因為「一些領導面子上過不去」。拖這麼久對他來說也是煎熬,在火上烤。另外,我猜測,韓老師和校方也是顧及招生的影響,在錄取完成之後才宣布。

韓春雨已經被掛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也是一起中國學術道德的節點性事件,從這個方面看韓真是被載入史冊了。在這個韓春雨NBT事件之後,其實學術風氣還是有一點進步,2017年《腫瘤生物學》撤稿事件里科協在事發一個月後就官方介入了。


我作為河北科技大學的一名學生,我來說說我們學校周圍人怎麼看待的吧。

當時韓春雨的論文刊登在《自然》雜誌的消息一出,我周圍的圈子都炸鍋了,什麼諾獎級的成果,三流學校一流的研究什麼的一直刷屏。

當我從舍友聽到這個新聞後,我就說」咱們學校能出這樣的成果?即使出了也是假的!」舍友們沒有顧及我的話,就開始雞犬升天了。我當時也蠻尷尬的,畢竟說了這麼掃興的話。不過我不是信口雌黃,因為我爸,我哥都從這裡畢業的,而我也是在讀,我因此對我們學校的氛圍(官僚氣息非常嚴重)還是蠻了解的。

我不想被打臉,就一直關注韓春雨的新聞和一些口頭消息。

一會省里撥錢了,還給了春雨頭銜,一會國家撥錢了。

周評的時候導員還說韓春雨星期幾有講座,想去還要給導員打招呼,要不人太多。

當時我的臉真的好疼。

不過與此同時,質疑聲也起來了,當我跟同學說到這個消息後,他們都是挺韓的,不相信造假。

畢竟我們學校圖書館已經蓋了N多年了,忽然加快了進程,我們都看到了希望(畢業前去趟大圖書館)

隨著質疑聲越來越多,韓春雨事件也漸漸地淡出了我們的視線,我想更多的是大家不願意再提起此事吧。

現在他撤稿了,我周圍人幾乎沒有人在談及此事。

我記的我爸跟我講過一個理論——六月理論,就是不管什麼事件,經過六個月人們都會習慣的或者淡化的。

如何看待韓春雨事件,嗯,一切都會過去的。


有人居然想要剝奪韓的導師資格、撤銷韓的名譽稱號、退回韓的基金和獎勵?


正式撤稿是好事,這已經很難得了,有太多的皇帝的新衣一樣的事情不了了之,我以為,這次也一樣,無聲無息就這麼過去,交代不交代的,who cares?

可是還是很丟臉,Nature編輯部在小保方晴子撤稿一事上,還是很感謝RIKEN的,感謝RIKEN協助調查;而這次,Nature找不到任何一個機構可以致謝一下(無聲的嘲諷)。

我也不是學生物的,他做的東西我無法從學術評價,但是我一開始就覺得很作,我記得是在一年多以前,我是在一個微信公眾號上,看到這個宣傳:「三無」人員,「諾獎級」成果,宣傳亮點也是有的。但是,這只是一個Nature子刊文章而已,使這麼大力,這背後是啥?幾天之內所有媒體都開始力推這個新聞,這背後要是沒公關沒利益,我直播吃翔。

期間有幾個明星科學家點評,支持,鼓勵啥的,我覺得都正常,任何一項工作出來,正面肯定都是沒啥問題的,這是對他本人的肯定,對NPG的信譽的肯定;默認處事是正常正直的做法,而不要惡意揣測。

後面的故事很狗血;無法重複;嘴遁;中央領導親切會見;大額經費;科協;長江學者;萬人計劃;

有人覺得數據不能重複……韓二爺:你技巧不好,打開方式不對

有人需要他提供重複實驗……韓二爺:這事我不能做,做了就是默認我是有罪的

就這都還有人幫他說話,發文章數據不重複還有理了,什麼沒義務什麼這啊那啊的,再說這個三觀不合,無法溝通;還有,那些說什麼技術保密,什麼的,別和我溝通,我和你講yo,過去這麼扯是會被直接拉去槍斃的;

唉,這事也真是攤上了;

韓二爺這實驗要是門檻高,世界上沒幾家搞得成,也就過去了;或者他這個方向冷門,沒人跟,也就過去了;偏偏找了個熱門還門檻這麼低的!

目錄&>&> 賤賤『分類』合集

專欄&>&>『研』『組』『文』


噗 這份上了居然還有洗地的

人家破格給你教授職稱 你笑納了
人家給你省科協副主席 你就任了
人家讓你做先進事迹報告 你上台了
人家給你兩億經費(次奧這種級別的學校一個專業方向兩億還不多洗地的以為是房地產么) 你接受了
人家推你選長江學者 你參加了

好了 現在全球實驗室無法重複你這個工具性技術 你說你重複了很多遍 很多機構都重複了很多遍 他們那是實驗技巧差 實驗環境差 污染

別人請你指導技巧 你說好 然後放了鴿子
別人要你公開重複實驗機構名單 你說好 然後放了鴿子
你說有新版方法 別人等了 然後放了鴿子
你說不回應匿名評論 別人實名了 你還是放鴿子

讓別的實驗室一遍一遍 浪費時間浪費資源浪費生命

最後的最後 期刊要數據 你沒有數據
於是說特么因為你們這幫傻子做不出來我就撤稿吧我再研究研究

人能無恥到什麼地步 我想 無非也就是這樣了吧?



參見我的文章韓春雨事件,在科學界看來性質很清楚 | 袁嵐峰。

韓春雨事件,在科學界看來性質很清楚 | 袁嵐峰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

解讀科學,洞察本質,戳穿忽悠,粉碎謠言

導讀:韓春雨的論文被《自然·生物技術》撤回,性質是很嚴肅的。在科學上,這等於宣布這篇文章的結果完全不可信,確認了世界各地許多研究組反映的不能重複此文結果的事實。這絕不能用「有一些技術訣竅沒有找到」來通融,因為如果有一些技術訣竅沒有找到,不能保證結果的可重複性,那麼這篇文章在一開始就不應該發表。保證結果的可重複性,是作者的責任,不是其他人的責任。

————————————————————————————————

2017年8月3日,著名的科學期刊《自然·生物技術》撤回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副教授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這次撤稿,是韓春雨主動申請的。在歷時一年多後,這場戲劇性事件終於給出了一個科學方面的階段性結論。

如何理解這場事件?

我的專業是理論與計算化學,不是生物學,所以我無法對其中的科學原理和技術細節做太多解讀。不過,全世界的科學工作者組成了一個科學共同體,具有大致相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在科學共同體內部,不同領域、不同學派、不同個人之間當然也可以有很大的區別,但這些區別還是遠遠小於科學工作者與科學共同體之外普通大眾的區別。

不少事情在科學共同體內部是常識,對大眾卻可能比較陌生。因此,此文就是基於這些科學共同體內部的常識,希望對大眾解釋清楚一些容易理解的要點。生物學專業的朋友肯定有更深入的解讀,我們也期待著他們的高見。

在我看來,對這件事的分析可以分為對韓春雨個人的和對相關單位的,而對韓春雨個人的分析又可以分為科學上和人品上兩個層面。

首先來看科學層面的分析。這是目前公布的信息最多、最容易取得共識的一個層面,也是其他所有分析的基礎。

科學期刊發表論文和撤回論文,是什麼性質的事?這是許多人不太了解的。

現代的科學雜誌在發表一篇論文前,都會經過審稿的程序,請匿名的同行來對文稿提出評論和批評。越是高級的期刊,審稿的標準越嚴格,這是期刊信譽的生命線。

不久前撤回107篇中國作者論文的《腫瘤生物學》雜誌,在審稿方面就做得一塌糊塗,許多論文用的審稿人全都是作者推薦的審稿人,而這其中許多推薦審稿人的郵箱又是偽造的,評審意見自然也是假的。這固然首先要怪作者和中介機構造假,《腫瘤生物學》尸位素餐的編輯部門也要負不小的責任。

微博上有關《腫瘤生物學》雜誌撤稿的話題

我有不少同事朋友在擔任學術期刊的編輯,他們都兢兢業業地為每一篇稿子尋找合適的審稿人,消耗很多時間精力。這是他們為人類共同的科學事業做的奉獻,為此我們對他們深懷敬意。如果自己不去找審稿人,全盤接受作者推薦的審稿人,那還要編輯做什麼?無怪乎《腫瘤生物學》最近被SCI(科學引文索引)除名了,這樣荒唐混亂的雜誌確實應該從學術界清除出去。

因此,一篇論文經過嚴格的審稿流程發表出來,就意味著論文結果的可靠性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得到了雜誌和審稿人的支持。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其他人默認地就會相信這些結果。所以在韓春雨的論文發表之初,許多人為之振奮。例如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邵峰院士撰文《如何才能湧現更多「韓春雨」?》(http://mp.weixin.qq.com/s/Qdrn45yuNq-HCJnXDhCjJw),我在觀察者網發表文章《韓春雨究竟做了什麼?意味著什麼?》(http://www.guancha.cn/YuanLanFeng/2016_05_30_362228_s.shtml),都是在相信這個結果的前提下做的討論。

韓春雨論文的可重複性遭到質疑後,有一段時間常有人在我的微博下留言批判我,說我「為騙子張目」之類。這些人不懂得,科學論文不是商業項目,更不是賭博、碰運氣,本質上是誠信度最高的一種人類活動,說一句就要頂一句的。《自然·生物技術》發表的論文,在有人提出相反的證據之前,我有什麼理由不信?

科學家的特點,不在於「未卜先知」地總是站在正確的一邊(這樣的「神人」並不存在),而在於尊重證據,在新的證據面前能夠改變自己的觀點。2016年9日,饒毅教授和邵峰院士致河北科技大學孫鶴旭校長的信件就是一個例子。此信全文如下:

河北科技大學
校長孫鶴旭
尊敬的孫校長,
我們屬於今年5月第一批對貴校韓春雨的科研工作給予正面評價的科學工作者行列。我們為中國科學的進步高興,尤其對目前條件不如我們自己所在單位的科研人員,能取得該成果,更感到由衷的高興。
我們的高興與您以及其他關心中國科學發展的人一樣,依據於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可重複性。初期,鑒於韓春雨的工作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發表在嚴肅的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且未有同行看出論文有任何明顯問題,根據我們自己的學術背景,我們按照國際學術慣例正面肯定了韓春雨的工作。
後來,陸續有人對韓的該項工作提出質疑,現在看來國際和國內很多實驗室都未能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雖然也還有極少數人稱好像還不能完全說不能重複),給韓本人、河北科大乃至中國生物學研究帶來了很大負面影響。且這些質疑一直未得到來自韓春雨及其團隊的正面和有說服力的回應。在經網路傳播和發酵後,已演變為中國科研界令人矚目的一件大事,可能影響中國學術生態。
因此,在進一步實驗驗證其正確與否之前,各方(包括河北科大)宜謹慎對待韓春雨及其研究成果,不宜給予過高或不必要的支持。河北科大如果真的在近日開學典禮橫幅那樣熱捧韓春雨、繼續爭取2億以上經費,恐怕欠合適,建議考慮暫緩,待驗證結束後確定。
鑒於這件事的影響力和關注度,以及科學研究成果的嚴肅性,請允許我們建議河北科大按照國際慣例成立由校內和校外相關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如果需要,我們可以幫助建議委員會成員),認真仔細核實韓春雨的研究成果,如有必要,可安排韓及其團隊在委員會成員知曉或在場情況下,重複實驗結果,以儘快得出嚴謹的結論,澄清事實,幫助河北科大,也幫助韓春雨個人和實驗室,也許還能有助於我們國家其他單位建立起對重大學術爭議的合理解決方法。
饒毅 邵峰
2016年9月21日

令人遺憾的是,河北科技大學對二人來信的回應只是這樣一封簡短的信:

尊敬的饒教授、邵院士:
您們好!
非常感謝二位對河北科技大學的厚愛。
學校將認真考慮您們的建議,同時希望繼續支持河北科技大學的建設與發展!
此致
敬禮!
河北科技大學
2016.9.28

於是,2016年10月饒毅和邵峰公布了信件內容以及雙方溝通的始末。這就是很典型的科學家的做法,觀點跟著證據走,有一分證據講一分話。

韓春雨的論文既然通過了《自然·生物技術》的評審,為什麼又會出問題呢?這是因為別的研究組都無法重複他的實驗結果。一般而言,審稿人不會自己做實驗去檢驗論文的結論,他們能判斷的只是這項研究在科學原理和內部邏輯自洽方面有沒有硬傷,是否具有足夠的創新性和重要性。對結果可重複性的檢驗,是要等到論文發表以後,全世界所有對此文有興趣的研究組來做的。

在這裡必須強調一下,可重複性是對科學研究的一個非常強的要求。如果一個結果像《天龍八部》里段譽的六脈神劍一樣時靈時不靈,那麼原則上它是不能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只有當研究者找到了「時靈時不靈」的原因,掌握了「靈」的條件,把結果改進到了在這些條件下「永遠都靈」(就像段譽武功大成之後那樣),論文才能發表。如果科學對可重複性的要求沒這麼高,就會淪為「靈異事件報告」,跟占星術、通靈術之類沒多大區別了。

韓春雨撤稿聲明中提到的圖4 圖據《自然·生物技術》網站

因此,一篇科學論文在發表時,必須提供足夠多的技術細節,以讓讀者能夠重複自己的工作為標準。以我的專業「理論與計算化學」為例(計算相當於「數值實驗」),當你在報道一個計算結果時,你必須清楚地描述你計算的體系(有哪些種類的原子,這些原子各有多少個,這些原子處於什麼位置),還需要給出計算方法(例如「B3LYP密度泛函方法」)、計算軟體(例如「Gaussian」某某版本)、計算參數(例如「基組」、「能量截斷」)。如果有讀者不能重複你的結果,來聯繫你的時候,你還有義務幫助他解決問題,告訴他更多你的計算的細節。

許多人以為,在論文里不應該把技術細節寫得太詳細,小心泄密。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誤解。科學界的人都知道,論文跟商業機密有本質的區別。論文是對基礎研究成果的公開宣布,目標就是讓別人都能重複,完全沒有保密可言。如果涉及商業或軍事機密,研究者就只會申請專利,不會發表論文了。

但凡是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都意味著作者已經同意這個工作完全沒有秘密可言,希望儘可能多的同行知道和重複。實際上,令大多數研究者沮喪的是關心自己工作的同行太少,而不是太多。來重複結果的同行越多,研究者就越開心。

生物學研究的對象比物理學、化學複雜得多,所以可重複性一般要差一些。這一組細胞能做出來的結果,另一組細胞做不出來,是常有的事。對此,我們抱有充分的理解。但這只是降低我們對生物學研究結果的「期望」,絕不是降低「標準」。無論什麼學科,發表論文就意味著有義務讓讀者都能重複結果,這個標準是普遍的。生物學研究的可重複性比較差,只是讓我們理解生物學論文的撤稿率為什麼比較高,絕不等於說一篇不能重複的論文,因為它屬於生物學就可以接受了。

因此,韓春雨的論文被《自然·生物技術》撤回,性質是很嚴肅的。在科學上,這等於宣布這篇文章的結果完全不可信,確認了世界各地許多研究組反映的不能重複此文結果的事實。這絕不能用「有一些技術訣竅沒有找到」來通融,因為如果有一些技術訣竅沒有找到,不能保證結果的可重複性,那麼這篇文章在一開始就不應該發表。保證結果的可重複性,是作者的責任,不是其他人的責任。

這還是好的可能性:韓春雨的實驗結果確實做出來了,只是別人重複不了。如果是壞的可能性,即完全是造假,那性質就變了,成了嚴重的學術欺騙,這種行為絕不會被科學共同體容忍,相關責任人的學術生涯就該結束了。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這樣的事,例如美國的肖恩、日本的小保方晴子。現在大家都很關心韓春雨是哪一種情況,有沒有造假,這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事實上,嘗試重複別人的結果,也是需要成本的。全世界數以百計的實驗室為了重複韓春雨的實驗,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可能已經價值上億元,相當於這麼多錢打了水漂。這還沒有考慮這些人力物力財力如果投入到好的研究方向上去,原本可能取得的成果(即「機會成本」)。如果你是一個研究生,被這樣一個誤入歧途的研究耽誤了進度,你會作何感想呢?

在科學方面,韓春雨的實驗有沒有做出來、有沒有繼續研究的價值,還沒有定論。但在人品方面,韓春雨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可以定論了:非常令人失望。

韓春雨(資料圖)

在這次事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就是韓春雨層出不窮的借口。為什麼別人重複不出來?因為別人的細胞被污染了,實驗者的操作技術不過關。為什麼不公布支持你的科學家的名字?因為怕他們被捲入輿論漩渦,遭到攻擊。為什麼不公布原始數據,在監督下公開進行實驗?因為這是「有罪推論」,「讓我自證清白是明顯給我設的套」。最神奇的說法是:「今年8月,校方突然停電造成了實驗室的實驗材料全部損壞,讓我一直很被動。」這樣也行?!

一個特別荒謬的插曲是,2016年10月8日《科技日報》採訪韓春雨時,有這樣的對話:

科技日報:您的意思是您已經明確知道有人已經重複出來了是嗎?方便告訴我們具體是誰么?是國內科學家還是國外科學家?
韓春雨:是的,我當然知道,但不能告訴你,說出來了那些人就會受到騷擾。那些說不能重複的人不也都是匿名么?
科技日報:現在有重複失敗的科學家向我們表示願意實名。
韓春雨:那就讓他們實名說唄,他們要是願意實名出來,我們就讓重複實驗成功的人實名出來。

可是幾乎是話音剛落,2016年10月10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等科研院所的魏文勝教授等13位科學家發表實名聲明,稱他們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呼籲對韓春雨啟動調查。這已經滿足韓春雨說的「他們要是願意實名出來」的條件了吧?該「讓重複實驗成功的人實名出來」了吧?但是沒有!

2016年10月11日,韓春雨再次接受《科技日報》採訪:

對於13個科研人員實名公布無法重複實驗,他依然認為細胞污染的可能性最大。至於誰重複出了實驗,他暫不方便透露。「請求大家再有一點耐心。我還是之前的說法,很快將會有新的消息。」韓春雨說。

這是什麼行為?這是說話不算數,自食其言!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為這種抵賴行為辯護。在日常生活和商業活動中,任何一個人這樣做事,出爾反爾,食言而肥,信譽都會破產,更不用說在最追求嚴謹的科學界了。

如前所述,生物學實驗重複不出來是常有的事。如果韓春雨及時地承認錯誤,坦誠地跟同行交流,那麼這也不會成為什麼大事,大家都能夠理解。但是他一直不承認錯誤,推三阻四,委過於人,再加上赤裸裸的說話不算話,這性質就嚴重了,完全毀掉了自己的信譽。你會願意跟這樣的人合作嗎?

普通群眾由於對科學界的規範不了解,所以經常有許多誤解。在韓春雨撤稿之後,仍然有許多人對此發表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看法。例如在鳳凰新聞「韓春雨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發撤稿聲明(全文)」(http://news.ifeng.com/a/20170803/51554507_0.shtml)下面的評論區中,就有不少智商捉雞的評論。我們來分析幾個,作為鏡鑒。

我看維護
[陝西省西安市網友]:
科學的發展絕對應該允許失敗!!!只要是做了,不是虛假的!!!「失敗是成功之母思想」在科學研究界絕對應該是第一位!!!我不懂很多噴子為何噴失敗的科學家,是你們的心裡有問題還是卑鄙的人格在作祟?????

解讀:科學發展當然允許失敗,愛迪生搜索幾千種材料做燈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問題在於,「失敗」不等於「錯誤」。你發現某個東西達不到預想的效果,這是「失敗」。你說你做出了某個結果,可是別人都重複不出來,這說明你最初的報道是個「錯誤」。科學界當然要糾正錯誤,否則正確的東西怎麼能脫穎而出?

下關條約
[重慶市網友]:
另外,我們其實可以看到,美歐這類最新科研成果一般都不快速發表。而是都要壓上幾年,當後續成果出來後或者根本看不到後續科研成果而本身科研結果不令人滿意時才公開對外發表,所以在國際學術期刊上大多數時候看見的都是兩三年前或者更早的科研成果發表。還沒有像韓春雨這種研究出來就在國外科研刊物上發表的。這主要是我國科研經費申報機制,學術機制某些弊端,總覺得在國外期刊上發表了,才是國際先進的,有種崇洋思想在裡面,導致我國不少科研成果在國外泄密。

解讀:誰說美歐的科研成果都要壓上幾年的?這完全是臆想。實際上,只要是基礎研究,作者都希望儘快發表。原因很簡單,你不發,不定什麼時候就有別人先發了,到那時你的文章沒了創新性,還怎麼發?為了爭奪優先權,不少科學家幾乎已經是打得頭破血流了,你居然認為他們會把自己的結果壓上幾年?之所以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看見的大都是一段時間以前的成果(但一般沒有「兩三年」這麼長),是因為審稿需要時間,而且審稿人如果提出修改意見,作者也需要時間增補實驗或計算。

2016年8月,財新網記者實地探訪了韓春雨位於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省藥用分子化學重點實驗室樓三、四層東南角的實驗室。韓春雨實驗室管理現狀令人憂慮,試驗區和辦公區合二為一,研究人員不帶手套做實驗,學生在實驗台上吃外賣,腳下的垃圾桶里,堆滿了生活垃圾和實驗垃圾。(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就以韓春雨在《自然·生物技術》的論文為例,此文最初於2015年6月3日投稿後被雜誌收到,2016年3月21日接收,2016年5月2日發表,從投稿到發表將近一年,這是很正常的流程。此外,前面已經解釋過,公開發表的基礎研究完全沒有泄密可言。如果這會泄密的話,那外國科學家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比中國科學家的多得多,你說中國從他們那裡拿到的秘密是不是更多呢?把發表論文當成泄密,是一種受迫害妄想症。

旁觀的傻子
[江蘇省南京市網友]:
別成天的喊人家騙子騙子的,相對論提出的時候又有幾個人能讀懂,自己不學無術,還成天的攻擊別人,為什麼不能放下身段向別人請教,積極的去原創溝通,參與,即使證明失敗了,但是參與了自己也能提高,比那些紅衛兵要多了。

解讀:總有民科把相對論拿出來揮舞,當作護身符。實際上,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的論文完全符合科學規範:發表在正規的學術期刊上,做出了定量的預測,解決了實驗的疑難(邁克爾孫-莫雷實驗原本以為能夠測出地球在宇宙中運動的絕對速度,結果卻是完全測不出來)。所以狹義相對論一出來就很快被科學界接受了,愛因斯坦也一躍從名不見經傳的專利局職員變成了科學界的泰斗。

所謂「世界上只有xx個人懂相對論」(有說12個的,有說12個半的,甚至還有說3個的),只是記者誇張的說法而已。對普通民眾來說,相對論當然難以理解。但對同一領域的科學家來說,哪有那麼難懂?相對論又不是愛因斯坦的專利,其他很多科學家對這個領域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例如龐加萊、洛倫茲、愛丁頓、泡利、史瓦西,還有中國的周培源。「自己不學無術,還成天的攻擊別人」,正是民科的寫照。

怪人集合部
[江蘇省南京市網友]:
韓春雨團隊發明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望治療由基因突變造成的疾病、改良作物性狀等。天,這技術數據,怎麼公開?國家這次可要堅決支持老韓。看面相,也是好人!

解讀:連面相都出來了……一廂情願地認定宣傳的「美好前景」,不顧任何實證的反對,傳銷騙局就是這樣洗腦的。

當然,在評論區中並不都是這樣荒謬的說法,也有不少正確的評論。例如:

ZCG [福建省福州市網友]:
我覺得在此評論的人基本上可分為「從事科研的人」和「非從事科研的人」兩大類,從事科研的人認為實驗失敗和論文造假是兩碼事,並認為韓實際上是論文造假;而非從事科研的人他們分不清實驗失敗和論文造假的區別,他們認為韓的工作最多只是科研實驗的失敗。所以建議科技部或中國科協等權威部門給廣大網們解釋一下,到底韓的工作是屬於科研實驗失敗還是屬於論文造假,大家也就不用在此爭個你死我活的,甚至動用粗話。

又如:

theexplore
[河南省鄭州市網友]:
怕泄密?錯!你要發表論文,就必須公開、就不能保密,你當初可以選擇只專利不發表,或者不專利不發表、作為秘密技術自己玩。這是有案例的。如果是有商業價值的科學發現或技術創新,一般是採用先申請專利再發表論文的辦法,來解決信息公開和利益保護的衝突。專利是知識產權的重要形式,專利要求新穎性、實用性、公開性,而且「三性」當中的公開性,還特彆強調充分公開,如果公開不充分,反而在未來可能出現的專利糾紛中輸掉官司。韓春雨的NgAgo,是有專利的,專利申請於2015年12月21日,論文在線公開發表於2016年5月2日,已經做到了先專利後發表,怎麼會出現「泄密」一說?所以,不可以拿「擔心泄密」當理由而拒絕公開相關的原始記錄,又沒有讓他公開未發表專利的其它研究的原始記錄。

這裡需要注釋一下,其實韓春雨的專利申請並沒有通過。因申請人未在規定期限內答覆國家知識產權的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該專利的申請被視為撤回。2017年1月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該專利申請的「視為撤回通知書」。

無論如何,在網民中比較了解科學的人還是不少的。但一些部門領導的智商或者素質還不如網民。這就引到本文的最後一個話題:當事單位和機構的責任

前面已經引用了河北科技大學校長孫鶴旭給饒毅、邵峰的回信,有誰能從這封信里讀出一星半點誠意嗎?只有幾句空話套話,對問題完全避而不談。絲毫不奇怪,在2016年9月6日上午的河北科技大學2016年新生開學典禮上,孫鶴旭校長在演講中提到:「(學校)擁有一批在教學上認真負責、在科研上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特別是一批像韓春雨一樣的年輕老師。」

事實上,河北科技大學和河北省政府不但不正面回應問題,而且還在「大幹快上」地爭取各種實際利益。

在個人榮譽方面,韓春雨迅速獲得了河北省科協副主席、「美麗河北·最美教師」的頭銜,還成為了2016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人選候選人和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候選人。

河北科技大學(資料圖)

在項目方面,河北科技大學的生物工程(基因編輯)被納入河北省高校「雙一流」建設中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項目」。2016年8月9日,河北省發改委「原則同意河北科技大學在新校區(石家莊市裕翔街26號)校園內建設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項目。」批複內容顯示: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項目擬建規模「總建築面積2.52萬平方米,包括科研用房、大型儀器設備公共用房、管理及保障用房及公用配套用房等」、「項目估算總投資2.24億元(包括室外工程),所需資金由省財政性資金安排」。

如果韓春雨的實驗結果得到公認,這些當然都是好事。但在學術界已經充滿質疑的情況下,還一根筋地向前推進,無視世人的側目,以為長官意志能夠代替科學規律,這是多麼低的智商和情商,多麼落後於時代的思想和行為?稍微多一點耐心,讓子彈飛一會兒,就那麼難嗎?

有太多的官員和群眾既不了解也不尊重科學,為了眼前「利益」一意孤行,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大障礙。在韓春雨事件中,科學界已經表現出了自凈能力,政界和輿論界也應該跟上。如果能以此為契機,徹底調查和反思,給政府和群眾一個鮮活的教訓,提高人民的科學素質和政府的決策水平,就是這次事件最大的價值了。我們衷心希望如此。

作者簡介:袁嵐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副研究員,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微博@中科大胡不歸,知乎@袁嵐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本文2017年8月6日以《這次的韓春雨論文撤稿事件能說明什麼?》為題發表於觀察者網(http://www.guancha.cn/YuanLanFeng/2017_08_06_421612_s.shtml)。


可以預見這問題下又會有人引用「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這句話。
可惜這隻能是自我安慰。

韓春雨獲得的獎金和職位會不會被追究?
這學校(特別是這個系)的學生今後在學術圈會不會被歧視?
部分研究者們是否會更加肆無忌憚地學術造假?
來自中國的研究成果會不會被雜誌社區別對待?
還有更多的負面影響不盡羅列。只能說太久了,拖的實在太久了。

「遲到的正義,等同否定正義。」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096289/answer/199999560


推薦閱讀:

切斷人體左右腦的連接會對意識造成什麼影響?
掐人中是被證明切實有效的急救方法么?
長時間服用維生素等營養補充劑後突然停止服用,會有「戒斷反應」嗎?
北京霧霾的具體組成成分是什麼?
現在的疫苗生產還是主要依賴雞蛋嗎?

TAG:自然科學 | 醫學 | 學術不端 | 韓春雨(人物) | 河北科技大學(HEBU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