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把一首曲子練到極致?
現在在練習幾首曲子,能彈下來可是總有瑕疵在裡面,錄音效果怎麼也不好,請問大佬們,如何才能把一首曲子練到極致,能到熟練演奏不會出錯沒有瑕疵的地步?要練多少遍練多久或者說應該怎麼練習才能夠做到
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練琴方法吧。希望我的練琴方法可以幫助到不知道如何練琴的人,無論你的練琴方法是什麼,必須動腦!!!!!
我是二胡專業。不過無論你是什麼樂器,從你初學琴也好,進入音樂學院跟有名的教授學琴也好,這十幾年裡,聽到最多的詞,那應該就是「慢練」。所謂慢工出細活。
就拿一首曲目來說。首先我會把這首曲目的炫技段拿出來摸索一遍,音準,節奏,最基本的腦子裡要有概念。掌握好之後,就開始慢練,多慢?很慢很慢,為什麼?慢練的同時練得不僅僅是手,也是腦子,慢練你更容易兼顧左右手的配合,或者更容易注意到哪個手演奏哪一句不好,問題是出在哪兒。這兒也是我告訴我學生,必須動腦練琴,不是傻練。然後等某個慢速度你差不多技術上拉好了,就逐漸加快,而不是突快。我通常會把技術難點放在練習曲目之前,當作練習曲練,每次加速一點點,每個速度練到非常熟練自己滿意為止。
其次就是沒什麼太多的技術難點的段落,對於二胡來講,需要注意的地方還是有很多,比如左右手的配合,音色,弓速的快慢,呼吸氣口,揉弦的力度和速度。音準和節奏就不說了,這是最基本的。
對自己要求嚴格,絕不允許糊弄,某一句沒有拉好都不能放過,一遍拉不好拉十遍。
然後就是多聽,多聽別人演奏的這首曲目,看看別人對這首曲目的處理好在哪兒,可以借鑒,或者你覺得別人演奏某一段不足在哪兒,你可以去避免。所謂的多聽是真正的聽很多遍,不是每天就聽個一遍應付一下,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去聽。還有對於樂曲的理解,樂感,為什麼有些人能把音樂詮釋的那麼到位。
然後就是多練,你練一遍和練十遍的體會是不一樣的,而且每練一遍要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兒,下一遍盡量不要出現同樣的問題。
當你完全沒有技術障礙的時候,就要開始注意樂曲的完整性,也就是從頭到尾拉下來,不會卡殼兒,最基本的音準節奏沒問題。對於音樂最重要的當然是樂感,天生樂感好的人在練習技術的時候就已經把音樂融入進去了。樂感不好的怎麼辦?這就回到我說的多聽,多聽聽樂感好的人如何演奏,首先理解這首樂曲要表達的是什麼,然後可以去模仿,模仿多了,有時候感覺就來了,也許慢慢也會有自己的東西。說到完整性,練到後期,每天抽出兩三遍完全按照演出的狀態從頭到尾來一遍,一定要按照演出的狀態去發揮,完整性的練習對你今後上台演出非常有幫助。並且最好可以完整性的錄音的方式來練習,每次錄完聽一遍,你會發現自己的一些運弓啊揉弦啊,還有處理得不夠好的地方,比如某個地方的揉弦速度需要多快,抒情段不能揉的太激烈,激情段落不能揉得太抒情。運弓哪個音需要把持住,哪個音需要用快弓速進行,這些都需要注意。只有在沒有任何技術障礙,保證樂曲的完整性的情況下,才能很好的去詮釋這首音樂。
還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搭配練習,長時間的練曲目很容易把曲目「拉油」。這樣反而會拉不好,你會發現你的巔峰時期卻是在樂曲剛練好那段時間,之後越拉越不好。就是因為「太油」。所以最好搭配練習曲,不要盯著曲目練。練練習曲該注意的東西,也會反映到樂曲里。引用前幾天在書上看到的一段話:
一些研究人員著重研究了將優秀音樂家和不太優秀音樂家區分開來的因素,結果發現,兩者之間的主要差別之一是,最優秀的音樂家能夠創建高質量的心理表徵:
在練習某件新作品時,新手和中等水平的音樂家往往對這件音樂作品聽起來應當是什麼樣子缺乏好的,清晰的想法。而優秀的音樂家往往對音樂作品有著極為細緻的心理表徵,他們知道每一個完美的音符的精確位置。如果在演奏中有一些偏移,他們馬上就會察覺到。而新手和中等水平的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心理表徵可能很粗糙,使他們只能分辨自己是不是演奏了錯誤的音符,但必須依靠導師的反饋,才能辨認更難察覺的錯誤和缺陷。
15年前,兩位教授在澳大利亞的一個音樂學院里做了一個實驗,讓學生演奏作品,然後讓老師做記錄。
普通的學生,在每十次錯誤中,僅僅只能發現三處並加以改正,而優秀的學生,在每十次錯誤中能夠察覺八處並主動去改正。
兩位教授總結道:學生之間的差別,很大程度上取決與他們能多敏銳的的察覺自己所犯的錯誤,也就是說,他們對音樂作品的心理表徵是多麼有效。
那麼到底要怎麼去完善一首作品,去做到精益求精呢?
總結上面一段話,首先,你要完全清楚的知道這件音樂作品聽起來應當是什麼樣子的,
我的學生練習時常常缺乏動力,我會讓他們減少練習基礎的工具性練習比如爬格子和音階。
我說:「你喜歡什麼曲子,你就練習什麼曲子,有沒有一首曲子聽過幾十遍也沒有膩而且還在聽的。
有的吧,那就練這個。」
這樣的曲子,一方面,由於喜愛你會更有練習的動力,另一方面,因為你已經聽過無數次,曲子的每一個細節你都已經非常的清楚了,每一個音符的位置你了瞭然於心,這樣你在練習時才會察覺到微小的錯誤和瑕疵。
那麼除開這樣的情況呢,你正在練習一首經典的練習曲,這首曲子並不深受你的喜愛,你也並沒有覺得多好聽,你覺得你必須要練下來,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你發現很難再有所精進了,
那麼我給的建議,依然是聽,聽原版錄音,反覆聽。做到了解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音符的落點都清清楚楚。你的演奏就會有很大進步。
那麼說完「軟體」上的提升,「硬體「上必須也要提升。
即使你知道了完美的曲子應該如何彈奏,但是你的手指由於不夠靈活有力,你依然無法將演奏臻於完美。
就好比你通過訓練之後可以在一秒內就完成兩個十位數的乘法,但你把數字寫下來卻用了幾十秒。所以並沒有打破紀錄。
這就是「軟體」優秀而硬體不足的情況,練習腦力以後,還必須要練習手指,你才能打破速算的記錄。
練習硬體,也就是手指肌肉,最好的方法就是重複,指彈大師湯米說過:「當練習一千次之後,我才第一次在演奏會上演奏。」
所以,在知道完美的作品是什麼樣子之後,要做的就是不斷地重複練習,當你練習一千次之後,你就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
謝邀。
現在在練習幾首曲子,能彈下來可是總有瑕疵在裡面,錄音效果怎麼也不好,請問大佬們,如何才能把一首曲子練到極致,能到熟練演奏不會出錯沒有瑕疵的地步?要練多少遍練多久或者說應該怎麼練習才能夠做到
如果題主所說的「瑕疵」是指「無錯音」,那麼我只能回答一個字:練。
如果題主所說的「瑕疵」是指「音色/觸鍵」等此類問題,那麼我的回答有以下內容:
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類問題,還是這句話:
依然是 練。
但 針對這種問題的「練」,與解決普通技術問題的「練」有較大區別——
這種練,如果不動腦子光手動,是不會有任何改善的;
並且,如果你以錯誤的方法練習,很容易出現難以糾正的壞毛病。
下面說一下 應該怎麼練。
1、聽。
不是聽 有無錯音,而是聽音色。(如果你的耳朵是正常的、且彈奏的鋼琴做工還不錯)
我舉個例子:
譜子上經常會出現 p/pp,而大部分人會將「輕」彈成「飄/虛」,而且一不小心就會彈得 沒聲了。
因此,在演奏時,稍微一走神、稍微一緊張、運氣稍差點、你的pp就支離破碎了。
所以,
為了讓你的pp在演奏時仍然完好無損,你需要在練習時避免出現 虛掉的聲音,只要聽到 虛掉的pp,就需要立刻糾正為 紮實的pp。
(下面會說怎麼糾正)
2、試。
如果發現有虛掉的pp,需要換觸鍵方式。
舉個例子:
昨天我上鋼琴課,正彈得興高采烈 卻聽嚴師一句「pp虛了!」,正在嘚瑟手上技術的我 立刻被打回原形。
師:
pp怎麼了?
咋彈得這麼不痛快?
全都虛了!
而且 還有幾個音直接被你吃了!
我說啊,那幾個音 味道如何?
拿著你譜子,去旁邊房間練去!
練到pp不虛 再回來找我!(粗暴地把譜子扔向我)
我拿著譜子,坐在隔壁房間的琴凳上,開始一個音 一個音地彈。
我先嘗試 用指肚觸鍵,手指彎曲,彈下去,但老師在隔壁大喊 「pp又虛了!」
於是 我又用指尖觸鍵,手指伸直,彈下去,但老師在隔壁大喊 「pp又虛了!」
於是 我又用指尖觸鍵,手指彎曲,彈下去,但老師在隔壁大喊 「pp又虛了!」
………………
半小時後,我的pp終於不虛了!
試 的過程大概就是這樣。
你需要充分開發 你對手指肌肉的控制能力,以及 你耳朵的聽覺能力。
3、看
有時候 總感覺自己把某幾小節彈得怪怪的,但就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這時候 要麼就找老師,要麼就看大師演奏的視頻。
看視頻 這個環節,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比較聰明、悟性比較高,那麼你可以通過 看視頻 學到很多很多經驗,而且這些經驗 不一定能夠通過 老師給你上課 來獲得。
無數回答,都只寫了「謝邀」倆字,我先去寫別的回答了,這個回答等我有空再修改格式。
此回答已收藏於:我——純乾貨的優秀回答
歡迎各位前去翻看我的其他乾貨回答
#來認真答#
這是很久一來我一直追問的問題,如何極致?首先我理解的 「極致」 並不是指精準的節奏鮮明的強弱無誤的音高,而且一曲畢後酣暢淋漓的激情或感傷,一首「極致」她可以有失誤但一定是飽有生命力的——聽音樂會,你執著於聽錯音就太沒勁了
「極致」是一個趨於無窮的點,每個人專業層面不同,對極致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我們能做的只是不擇手段連滾帶爬儘可能的去做到我們能做到的「小極致」
當然了,首要前提當然還是完成好譜面上的東西。錯音連篇也說不過去吧。那麼假設你現在業務水平高度足夠駕馭本首曲目,那麼:
首先,我建議你多聽多聽多聽,上篇回答答主 @唐宋 也有提到,回答的很棒,我就不說了。但是唯一不同點,我的做法是聽多個版本,選擇自己喜歡的版本。可能是專業不同(古箏),原版不一定是最優版本,不同演奏家的風格也各不相同,謹慎選擇,這對你之後的練習影響很大。
其次,多錄。這一步,算是曲子基本完成之後的初次打磨。你會發現,你以為你彈出來的和實際上自己彈的會有偏差 。多錄多改,這是一個校正的過程,一步步的把規矩曲目到順耳而止。
再者,就是二次創作。在你整首曲子融會貫通後,帶入自己的情感一遍一遍的彈奏。因為你一開始是以模仿者的角度進入的,但是光模仿是達不到「小極致」的,模仿的再好也是山寨貨,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多聽多看是好事,但是我還是支持要有自己的審美,要合理的進行二次創作。
以我目前能力,曲目練習半年我才敢拿上檯面,一年時間才能勉強滿意吧。一個曲目打磨練習兩到三年時間我覺得也不多,還可以更久。謝邀。
其實這是一個開放式大題目,一扯就容易扯遠了。所以還是回到題主的描述上,題主目前的困惑在於「曲子能彈下來可是總有瑕疵在裡面「,追求的是」如何才能把一首曲子練到極致,能到熟練演奏不會出錯沒有瑕疵的地步?」,那麼,這個問題顯然就具體多了。題主目前語境中的極致,實質上是在尋求減少瑕疵甚至沒有瑕疵的演奏過程。
從演奏角度來說,一首曲子的完成度是對演奏者水平考量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所謂完成度,是指對照譜面,起碼完整無誤能順下來,包括調號、節奏、樂句、速度等等(速度不一定完全做到原曲要求,但相差也不能太誇張,快板彈成慢板那肯定不行),當然也就自然包括了音符不出錯,還有每個音基本的質量(尤其是吉他來說,飽滿有顆粒度的音色是基本要求,無論古典還是指彈還是電琴都一樣,不能說彈出來一堆臟音癟音也叫彈完了)。
一首曲子有了基本的完成度,之後才談得上藝術詮釋,演繹發揮,細節處理,注入情感,「彈出味道」等等諸如此類的較高層次的內容。我常常打的一個比方是,譬如朗讀課文,你連一句完整的話都吐字不清顛三倒四表述不能,那無論你多麼的理解課文,多麼的富有情感,你的朗讀照樣是失敗的。
所以,題主不妨回頭仔細對照,看看自己對於達成完成度這一標準,還有哪些不足。所謂的瑕疵都盡量把它具體化。看看都屬於哪些因素造成的。比如說:老是忘譜,那就老老實實多讀多記,爛熟於心。又比如說,老是在同一個地方出問題,那就仔細研究技術上有什麼不足,前後銜接的指法安排是否合理,左右手配合是否協調,換把或指法變換是否流暢準確,等等。然後就是對症下藥,分別設法解決,缺啥補啥。
總之,就是用腦子練琴,比用手練琴更重要。當找不到問題的時候,或者找到了問題但沒有恰當的解決方法(比如基本功不紮實)的時候,切忌一遍又一遍的跟著原曲死磕,那樣只能鞏固你原本錯誤的肌肉記憶。
更新一發:大部分其他回答都說了「練」然而都沒回答到核心點上啊。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要靠練習,但是題主問的是要練到什麼程度不是么?
並且,難道光靠「練」就能說明問題了?怎麼練呢?練什麼呢?
以下是原回答:
謝謝 @金湻媖 邀請。正好也看到了她的回答。寫一寫自己的經驗和看法吧。
不過我只是會打打擊樂會唱男高的古箏選手,可能會有片面之處,僅供參考。
以下說的不一定適用所有等級的選手。越往後越高階。請各位選手量力而行。
首先一部分就是反覆練習。
背譜肯定沒跑的。(除非是那種半個小時的超長作品,背譜風險太高了)
反覆練習中一定會有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有指序繞不過來的地方,有速度節奏搞不清楚的地方,有彈完不是自己想要風格的地方,等等,我喜歡俗稱為「坑」,也有人稱之為「臟活累活」。
在這個階段,一定是通過反覆練習填「坑」的過程。而普通練習者和高階練習者的差異也就在「坑」的數量多少以及填「坑」的效率和所花時間的區別。(我不是很喜歡用「專業選手」這個詞,因為在練習的過程中我覺得這中間其實沒有一個特別明顯的區分。)當把一首曲子里的坑都填完,那麼曲子的雛形就差不多了。
而觀察了題主的描述內容以及大部分其他回答,大家討論的最多的也就是這一部分。可見「臟活累活」對於一首曲子的重要性。
那麼接下來還有哪些事情要做呢?
其實在練習之前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對曲子的整體風格有個大方向的把握。
為什麼要在開練之前做這件事情呢?
我自己的體驗就是,當自己對曲子的風格有了大致把握以後,在具體的練習中,能更快發現哪些地方是「坑」,並且在填「坑」過程中更有效率。
另一個好處就是,練習中能不斷地把實際的效果和想像的效果做對比,而在這其中更容易有新的火花產生,產生新的靈感。也就是很多人口中的「二次創作」。
那麼具體怎麼做呢?多聽聽名家作品,感受不同風格的差異,找到自己最合適的感覺。(對了有時候這一步會很花錢。建議新手量力而行)。
如果拿到的是全新的譜子,那麼恭喜你,請直接和作曲者對話,了解作曲的動機以及你想要表達的內容。
除了以上兩大塊問題後,我覺得接下來的工序就是對作品的精雕細琢。
舉例說明吧:比如在練習基本完成後,我有時會發現某個劃音如果按准了反而沒味道,按太偏也不合適。這時候就會反覆彈來找自己最舒服的感覺。比如有一句話如果嚴格按照譜面標記的rubato來處理會感覺生硬,這時候會根據這句話在曲子中所處的位置以及整首曲子的意境來適當讓它變緊一點或者松一點。
再舉個例子:除了樂曲處理上的精雕細琢,在音色等其他方面的調整雖然細微但有時候也是很驚艷。我見過為了突出一首曲子高音區表現力,換一套銅製的指甲,(一般我們都用塑料材質的指甲),彈出來的曲子真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也見過為了讓曲子的整體感覺更柔和,故意擰松弦、或者乾脆的換弦、或者直接換琴的都有。
最後,其實在上述這麼多工作完成後,最關鍵的就是曲子最終的演繹部分。
這需要結合當時現場的環境以及曲子前後的氛圍等等一系列因素,以及彈奏著本人自身的心境。
再再舉個例子:面對台下1000名觀眾,你是想讓大家感受到你手中展現的大好河山?還是想讓大家體會你很思念一個人的深情?還是想讓大家跟你一起high起來?還是想讓大家聽著你的樂曲美美地睡上一覺?亦或者是你的聽眾只有一人,你所有的情感只為彈給Ta?又亦或者是你的聽眾只有山水,只有花鳥,你只是為了借曲子抒發自己的情感?
即使是同一首樂曲,在最高階的演奏藝術家手中,在不同場合彈奏的兩遍,帶給人的感覺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這也就是音樂的魅力所在吧。
謝謝觀看
(破百我給大家聽我彈的四句《陽關曲》╮(╯▽╰)╭
湯米大神說:把每首曲子談上2000遍你就能達到極致了。
四年級的時候考全國業餘八級,一個月每天8個小時,只彈那三首曲子。
然而差點沒過。
從那時候就知道,其實完美的彈出來只是最基本的,重要的是將個人感情融入進去。
這麼說吧,有一首曲子叫沒有出口的迷宮,我在談戀愛之前和談戀愛之後彈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表演藝術不是為了吹毛求疵,而是為了引起聽眾的共鳴哇。
關鍵不在於你練多久,而在於你多用心。。。
如果能用心,一首曲子,無論彈多少遍,每次都能從中發現新的東西。所以,首先這個「極致」的定義該如何下?僅僅是技術上沒有瑕疵?如果是這個要求,我認為很容易辦到,也談不上「極致」。
要解決問題,不能盲目地亂撞。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從源頭來解決。
技術上的瑕疵,多是由基本功訓練不全面所導致的,找出問題所在,回鍋基本訓練即可。
能夠把一首曲子彈下來,對一些人來說,這個曲子已經搞定了,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只是剛剛開始。
嘗試把每一個細節都靠近原版,然後修改一些加入自己的想法並和原版對比。首先我覺得極致這個東西是相對的
但是想把一個曲子彈好,第一步就是把一個曲子彈的完整,這裡最基本的就是別錯音錯節奏。
再者就是樂句的處理,這個方面其實很考驗耳朵,有的時候演奏者本人可能在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會忽略一些樂句處理上的不流暢或者說是不合邏輯,所以說當你覺得自己已經練的差不多的時候可以開始用手機把自己演奏的東西錄下來聽一聽,你會發現其實還是我挺多的提升空間的,這時候可能你會發現有些地方聽著不舒服但是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就可以聽一聽你比較喜歡的演奏家是怎樣處理的,然後試著去模仿。在把那幾個聽著不舒服的地方打磨好了,加到樂曲中,會發現整首曲子有挺大的進步。
如果想要有進步耳朵的水平是一定要比演奏的水平要高的,所以說有時候你覺得自己已經演奏的很好了其實只是你的耳朵到了瓶頸。
前面說了那麼多都有一個大前提就是多練,帶腦子的練。在練習出現錯誤的時候想想為什麼錯,偶爾正確一次的時候想想自己是做出了什麼樣的改變才有了這一次的正確等等… 在這種大量的練習中獲得的經驗是什麼都取代不了的
以上
(答主水平也不算很高,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還希望知乎上的大神指出)《殺死那個石家莊人》練了n遍……總結下來練的次數越多越好
小學六年級三獨比賽,我彈貝多芬悲愴第三樂章,在老師手下苦練半年多,除了練習曲基本上就這一首,自問不差。最終那場比賽我沒有拿第一,第一名是一個彈流行歌曲的妹子,論難度絕對沒我的高,但我輸得心服口服,她真的理解了曲子表達的感情。所以我認為一首曲子精髓不止在技巧,更在感情
你聽過孔子學琴的故事嗎?
慢速,多練。
去讀書,看一些關於專業的教材 ,然後想,很多東西都是飄渺的 ,沉澱 練琴的時候想 書上看到都東西則么才能用到琴上,不斷的練習堅持。
一遍一遍的聽你要練的曲子 不止要練的樂器的部分 每個樂器都要用心聽 感受編曲 感受混音 除非有你實在扒不下來的特別難的 否則盡量不要看譜子 以上純屬個人心得 不適用於每種思維的人
首先基本功得過硬,演奏機能得夠。然後問問自己,分句搞明白了嗎?哪個句子在哪個調上啊?整個曲子啥結構啊?
很多人沒有音準是沒有相對音準,如果分析過了,就會知道你當前吹的這個音是這個調的幾級。音準是有一套生成邏輯的。。。(平均律的樂器就當我沒說)
練到疼。
岸部真明的奇蹟之山滑弦那段滑不好,一直滑,滑到指尖因為摩擦變熱,握拳時候會燙到手心。
別整啥極致了,跟著拍子彈不出錯音就很了不起了。
開始:
第一行,二十遍二十遍
第二行,二十遍二十遍
第一二行,十遍十遍
以此類推,然後熟練的過一遍,煩躁了就練另一首或者彈彈其他曲子放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