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證明我是「天文愛好者」而不是「天文望遠鏡愛好者」?

今天在宿舍同學說起了一些關於興趣的話題,我在學校天文社裡面是個打醬油的,不算很用功但也不是在混日子。然後剛剛過去的CNAO我也沒進決賽。當我在聊天說起我很喜歡天文這件事時有幾個同學立馬就回應「你喜歡天文?你這叫喜歡?你看看我們班的那個xxx,他國賽進決賽了,你呢?你刷題沒他多,還自稱天愛?」由於我在平時確實在題目上做少了,但我平常都會去記錄觀測和做SOHO項目。但同學認為這是不務正業和無心向學。(由於我成績一般般)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同學在問一個天文問題的時候我準備去回答,結果被個同學打住,說:「你一個拿著望遠鏡拍星星的知道個什麼東西啊」這些都讓我很委屈啊,難道沒有CNAO金牌的人就不能算是天文愛好者了嗎?我有什麼辦法能說服我的同學啊。


朱館的意思是用奧賽選拔出真正喜歡天文的孩子,而不是刷題上輔導班的孩子。如果現在喜歡玩鏡子的考不過刷題的,那可以說奧賽已經違背其本意了。

不過奧賽本身命題必然糾結於選拔偏好、可操作性與區分度的平衡。「喜歡天文」也有各種不同方向的喜歡,一個單一的考試要想選出多樣的人,也是不易。

總之別太在意競賽的得失,眼光放長遠一點。滿足感是愛好本身帶來的,並不需要很多外物證明。當然也可以適當加強觀測以外的知識儲備,天文是觀測科學沒錯,不過觀測並不僅僅指在望遠鏡上的那些工夫。


門外漢也只配指手畫腳,何必去理?
現在的天文愛好者圈子也的確有向天文望遠鏡愛好者圈子發展的趨勢,這並不是好的趨勢,而且會給圈外的人一種假象。所以萬不可陷進去。但是天愛又萬萬離不開望遠鏡。所以理性對待,如果手裡有望遠鏡,就用好它(玩具級除外。。。),有條件的話,拍出片子給他們看看。「你們有本事拍這樣的片子啊!啊對了,首先你們得找到這個天體在哪兒~」
至於CNAO什麼的,雖然大神過去就是各種拿獎(雖然今年爆了好多冷門,,,),但天文畢竟是自然科學中最後一片沒被功利污染的「凈土」,儘管題要刷,但CNAO的更關鍵的目的還是體驗和交朋友。天愛/天奧圈小,所以一旦結下友誼,是很難磨滅的。
SOHO的話,千萬別放棄,答主一直想做來著但是一直沒動起手來,等到你自己發現了第一顆SOHO彗星,告訴他們這是你發現的,我不相信他們不會對你另眼相看。

最後,要是實在忍受不了他們的嘲諷,就丟給他們一句話:「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
等等不對,劃掉_(:3」∠)_
是:「評價一台望遠鏡觀測性能的參數都有哪些?如何計算?」
等等還是不對_(:3」∠)_
是:「請根據恆星的質量和金屬丰度(按Fe/H相對太陽的相對丰度來考慮)具體給出其演化模型。」
呸呸呸!
好了,應該是:「星空如此廣闊,可是你們還把眼光局限在地球上。如果天文只是所謂的無用之用,那麼你們為什麼還在用著時鐘和日曆,為什麼還要去談十二星座(儘管占星是個蛋疼的話題,但用在這裡簡直太有效),為什麼還要對媒體隔三差五報道的天象抱有幻想,為什麼......」
最後一句話,充實自己,就是最好的武器。


我給你推薦一本書,讀完之後藥到病除

科學出版社《微分幾何入門與廣義相對論》


你讓我這個連鏡子都沒用過的「天愛「情何以堪。。。。
但如果問我SN Ia的測量需要考慮哪些因素的影響,其結果又是如何對宇宙學參量給出限制,我想我能寫出一個細緻靠譜的答案
喜歡就是喜歡
你的同學的想法差不多類似於「不買cd周邊只是偽宅而已」,散發著各種意義的不自信


看書、看文獻比看器材的參數和攝影作品多。

我想這方面自己應該體驗很深,稍遲補上個人的 天文愛好經歷 和 器材發燒經歷。


天文奧賽注重的是培養興趣,不是簡單的刷題就能進決賽的,今年我嘗試帶著同學們「複習」奧賽,結果入圍的還是原來那些真正喜歡天文的孩子。館長也說過:「參賽次數多了以後關注點就會從天文本身轉移到獲獎」。而且現在的天文奧賽開始高年組的比重偏大也是因為「配合高校招生」。而且我個人認為天文奧賽沒法刷題。。。(我參加了7年天文奧賽也沒真刷過題)。再強調一次天文奧賽注重的是興趣以及對天文的理解,進決賽以後望遠鏡觀測部分這題怎麼刷。。。


作為一個只關注、也只懂天文知識中可以輔助觀星那一部分的文科學子,按照你舍友的說法,是否就喪失了自稱喜歡天文的權利?或者說我只能自稱觀星愛好者……

宇宙這麼大,將天文所蘊含的方方面面窄化為一個競賽,甚至用競賽名次來判別一個人是否可以自稱天文愛好者,這樣的眼界無非是功利主義作祟,這種眼界下的看法又何須在意?

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最終還是在愉悅自己,有所成就當然更好,沒有成就也從來不代表連自稱愛好者的資格都沒有。


我也是天文愛好者,但是我對這件事情的理解跟大夥都不一樣。舉個例子:我同時對地球科學各分支感興趣,包括自然地理學、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地球情報學、測繪學(大地測量學與地圖製圖學)、土壤科學、生態學、水文學、海洋學、冰川學、大氣科學等等,因為我認為天文學跟地學在本質上是同一種東西。絕大多數人都不理解,他們會問:「這些地球科學跟天文有什麼關係?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牛頭不對馬嘴。」我會告訴他們:「當年我對天文感興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太陽系各行星的興趣(當然我對恆星和星系也有強烈興趣),而地球也是一顆行星,研究地球的學問當然跟研究行星的學問掛鉤,即地球科學是行星科學的分支,而行星科學又是天文學的分支,那麼地學當然就是天文學的分支。而且地學跟天文都是研究宇宙中的天體的學問,當然也就是同一種東西了。」

我在翻譯英文版維基百科上的「月球」條目時,發現通篇都是地質學術語,好像從天文學家一下子變成地質學家了,這進一步支持了我的上述看法:天文學跟地學在本質上是同一種東西。

怎麼樣?看完我的回覆,你現在還會對「天文愛好者」和「望遠鏡愛好者」這兩個概念糾纏不休嗎?如果你真的很聰明,你會發現我想傳達的意思是:不要在學科分類定義上糾纏,有時間多讀幾本書比什麼都強

至於你那些同學,在我看來他們不是天文愛好者,他們是「考試愛好者」或者「應試教育愛好者」。從你那些同學的無知言論可以看出,他們已經被中國應試教育深深毒害!在他們眼中「考試分數」成了唯一重要的東西、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這種人以後無論在學術界還是在社會上都會狠狠栽跟頭,要等他們在殘酷現實中遭到足夠的打擊,他們才會最終意識到「原來考試分數、競賽成績只是一堆沒用的垃圾!這個世界真正需要的是熱情的生活態度、寬廣的眼界和廣泛的興趣。


經過今年的觀察,個人認為CNAO已經有點變味了,還有沒有人說奧賽黨才是天愛,奧賽黨有信占星的你信不(這點子鵬哥哥可以證明)CNAO的目的呢不是比賽,而是交流,館長的初衷也是這樣,通過奧賽把國內最高水平的天愛集合在一起,就好像一個全國同好交流會,不過隨著最近幾年,一些高校陸續認同天奧了,所以功利化相對於以前要明顯的多,這點其中之一可以表現在題目上,回到問題本身,我覺得喜歡天文不必通過奧賽來證明,你有實力,就去做,實力才是一切,當然還有對天文的愛,還有CNAO不是刷題刷出來的,儘管今年題目很怪


不是天文愛好者怎麼會成為望遠鏡愛好者的……同學這麼說是不是因為有其他事情的影響?天愛就是不玩鏡子也會是跟我一樣一直躊躇買哪款的……


竊以為奧賽預賽所選拔的是常常關注天文,而且在天文涉獵領域比較廣的同學,如果只是關注其中的一小方面恐怕是不行的吧。 決賽的話,某些學校編纂各種教材,應對方式,合理且正確地刷題在決賽里拿到很好的獎而且還能進國家隊是可以實現的,觀測的話就是單憑藉興趣和經驗吧。
奧賽所希望的是具備以上條件的選手,也並沒有說沒參加過決賽就不算是天文愛好者,無關他人,若是自己真心喜歡天文當然就是咯~


推薦閱讀:

怎麼手工做一個高逼格的天文望遠鏡,製作的步驟和成本多少?
2017年的肉眼可觀測天文現象有哪些?
誰能發幾個肉眼通過望遠鏡直接看到的行星圖片?無任何後期處理的?
為什麼我們觀測到的天文學事件都離我們很遠 較近的天體沒有啥大事發生?
凌晨天空出現很亮「星星」,亮到極致後,迅速變暗,飛走了。請問這最有可能是什麼物體或者現象照成的?

TAG:天文學 | 天文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