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漫為何難有強大的吸引力?
中國現在的動畫又二又土,像熊,熱衷於跟隨市場,像德瑪西亞。難得有一部秦時明月。
像日本的動畫,很多優秀的都是漫畫或者遊戲改編來的。在中國難道做動畫的人沒有這樣的意識嗎?
除了 @摩西 的答案,無法認同這個回答下其他的長答案,不是水平問題而是大家太不了解國內動漫。
中國動漫的困境就是一個字:
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
失去的十年
十幾年前,當時我還未從大學畢業,因為喜歡動漫,在一次漫畫的投稿交流活動中,認識了兩位朋友,然後加入了她們組建的漫畫社「零玖」。這兩位女孩是嶽麓大學城的教職工子弟,這本《零玖》漫畫用的是複印紙列印,採用的發行方法是免費贈送,所有的成本來自於這兩位女孩打工的收入。
我從小就一直是個財迷,因此我覺得這種模式無法持續,就問她們為什麼不嘗試著跟大學裡的書報亭、小賣部合作,來獲得一些收入。結果她們瞪圓了眼睛,像看見外星人一樣:
「我們做漫畫是為了熱愛,不是為了錢啊!一旦為了錢,你的作品就不再是真正的漫畫了!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
不要笑。那個年代大多數的漫畫家或者投身動漫的創作者,多少都有這樣的想法。90年代的青少年人群里,還是殘留著不少理想主義的。不信你打開那個年代過來的漫畫家的作品,你一定會聞到這樣的氣息。
70後80初出生的這批漫畫家,趕上了一個漫畫文化普及的年代,但沒趕上一個漫畫產業化的年代。當理想在現實中磨滅,能剩下的只有失望和憤怒。在他們筆下,憤世之作是最常見的。我不是說這不好,事實上,這些憤世之作的繪畫水準、人文精神和內涵往往代表了中國漫畫界的最高高度。但是,沒有哪個國家的動漫是能用這種內容打開大眾市場的。
這一點,國家絕對要為之負責。美國和日本的動漫產業都是從傳統紙媒開始的,培養了大批為漫畫公司買單的讀者。但從很早很早以前,我國任何跟出版相關的業務都處在有司的管制之下,僅一個刊號就能隨時左右雜誌的生死,國產動漫想在出版行業盈利的出路幾乎已經被堵死。發布渠道的極其匱乏,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沒有日漫美漫的衝擊,國產動漫也沒有依靠自身進行商業化的可能。
中國嚷嚷了十年的動漫產業園,全部是房地產項目。
中國的動畫片製作公司,幾乎全都是電視台的外包公司。
政府的產業支持資金,沒有一分錢是流向真正的內容創造者的。被盜版和管制夾擊的國產漫畫只能流盡自己最後一滴血。
錢。空有一身激情,卻沒有錢的產業,註定只能生產出憤怒,離商業越來越遠。70後80初積累下來的第一批漫畫文化的受熏陶者,就這麼失去了。當年的天龍八部被老師沒收,但我們走入社會仍在談論令狐沖和岳不群;而我們失去了畫王和北卡,再談起雪椰和黑血的人寥寥。我們對文化消費的需求依然存在,只是被轉移到了其他的領域。只是中國動漫因此失去了黃金十年,也失去了進入主流文化的機會。
你不要看現在電影手游這些土豪行業又開始瞄上動漫,在沒實現自我造血之前,這個行業還遠遠談不上健康,最終只不過是個附庸。
所以即使時隔15年,我也要說:在自身不能盈利的行業大談希望和理想,不是天真,就是陰謀。這些年來,打著漫畫旗號實則行騙的動漫掮客還少嗎?
苦難的行業
我所在的遊戲行業常有人抱怨加班多,壓力大,苦。我一般心裡冷笑一聲:那是你沒搞過動漫。
最直接的例子:
作為國內發行量數百萬級別的《知音.漫客》,竟然還在用15年前的四拼一。還記得當年《畫王》對於四拼一的解釋嗎?因為要節省印刷費。
一個漫畫還沒有紙貴的行業。20年了啊,豬肉都從5塊漲到了24塊了好不好。
夏達說她成名前一碗面要吃幾天。我信。因為我真見過。
騙稿,拖稿費,騙合作,騙版權,更是家常便飯。這個行業的騙子和無賴不僅多,而且low爆了——因為油水少得連上點檔次的騙子都吸引不來。
就這麼一個普遍沒有保障的行業,稿費的個稅起征點居然還是800…………我也不知道有關部門在想什麼。
這樣一個苦逼的行業,自然很難長期吸引大量的優秀人才。如果中國有荒木飛呂彥,他可能現在是服裝設計師;如果中國有井上雄彥,他大概會去當個語文老師。
脫節的創作者
如果你有注意過國產漫畫,你會發現現在的中國作者,畫技已經不輸給國外,創意往往也有獨到之處,但往往長篇追下來就容易在中間產生疲勞。雖然說日漫也難免有這個毛病,但它們的發作期要長得多。
我們往往忽視的一點,是美國和日本實際上採用的是團隊協作的方式來創作漫畫的,而絕大多數國產漫畫家實際上是單兵作戰。類似日美動漫產業中,把握市場角度的角色——編輯,並不存在。很多國內漫畫家雖然有助手,但能提供的市場角度的意見很少。而且,漫畫本身是一個強度很大的工作,對於普遍年紀不大國內作者來說,這嚴格限制了他們獲取外界信息的機會。因此,我們在國內很難看到類似《島耕作》這類貼近現實,生活細節豐富的題材。缺乏和現實的共鳴使得動漫作品的影響力難以進入主流的視野,全民追捧的大影響力作品,自然也更難以誕生。我們不能忽略,日漫中青年漫畫的影響力,更不要說普遍成人化的美漫了。
相對於日美動漫產業幾乎覆蓋全年齡段的規模,我國的動漫產業還停留在低齡化市場,這無疑也是一個缺憾。
現實的機遇
@摩西 有一個觀點:在國產動漫產業陷入停滯時,日本,歐美的動漫產業突飛猛進,蓬勃發展。20多年來,日本歐美動畫引進,盜版印刷圖書出版。接著一個偉大的時代——互聯網時代來臨,更加降低了盜版成本。在監管不利的情況下,盜版變得更加猖獗,肆無忌憚。這些都加劇了外國文化內容對中國滲透速度。
我不認為這是個壞處。動漫的發展有其時代性,我們熟知的美國和日本的動漫出版產業之所以龐大成熟,跟20世紀報紙、電視等大眾媒體的成熟發展是分不開的。中國無論從政策還是時代角度,都註定很難重現日美模式。如果沒有相當的積累,那麼在這些方面的努力,基本屬於緣木求魚。因此互聯網模式的出現,應該是個機遇而不是催命符。漫威為什麼這幾年能夠鹹魚翻身成為好萊塢數一數二的香餑餑?是因為它看見並抓住了電影工業的技術浪潮帶來的機遇,而不是它在傳統的出版產業和電視產業做出了更大的創新。這一點,恰巧應該就屬於 @摩西 答案中第一條所說的產業規劃問題。
目前來看,互聯網恰恰是唯一有那麼一點可能,避開緊緊鉗制了中國動漫20年的那雙手的地方。現在動漫能獲取商業化變現的渠道:電影和遊戲,都跟互聯網頗有關係。現在整個中國互聯網經過十幾年商業化思維訓練熏陶,已經深遠地影響到每一位參與者,這些最精明最逐利的人們,他們必定不會坐視又一個黃金十年的失去。我相信未來兩三年之間,動漫產業的出口,一定會在互聯網中出現。這將是偉大的亞當斯諾那句「在追求自己的私利過程中,他無意中造成的公共利益的增加,要遠遠大於當他有意去促進公共利益時候所造成的增加」的最佳佐證。
也許你會說,你不是剛說過,在自身不能盈利的行業大談希望和理想,不是天真,就是陰謀嗎?好吧,願我這個期盼是個天真的陽謀。本答案刊登於日本動畫協會AJA(Association of Japanese Animations)Database Working Group的動畫產業報告2011(アニメ産業レポート2011)。原文日語,此處中日雙語放出。日文本人所寫,中文由當時神戶大學的孫若聖同學翻譯整理。四年前的老文,時效性雖然較差,但是由於中國動漫的發展狀況沒有大的變化,且可以說觀點代表了日本動畫協會現階段所認同的看法,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文中「今年」以2011年為準。
在中國,動畫與漫畫合稱「動漫」。動漫以主要是盜版的形式長年累月的在青少年中流行著,它的主要受眾是包括筆者在內的「80後」,而且,對於出生於上世紀90年代的年輕人來說,動漫的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強。
不過另一方面,在中國負責統轄包括電影和廣播等多媒體渠道的最高責任機關國家廣播電影電視局(廣電總局)卻宣布,自2006年9月1日開始,全國所有的電視台從晚5點至晚8點這段影視劇的「黃金檔」內禁止播放國外動畫作品,由於當時各地電視台播放的外國作品近八成來自日本,所以,這條禁令的實際對象被認為是日本。隨後4年中本禁令分別兩次延長禁播時間,分別是2008年5月1日起的晚9點為止和2010年1月1日起的晚10點為止。除此之外,2007年6月1日,也就是共產黨政府設定的兒童節前夕,政府直轄的「掃黃打非工作組」以「鼓動未成年人從事異常行為」為由,將市面上的《死亡筆記》相關紙質以及音像製品收繳一空。可以看出此舉並非取締盜版,而是取締《死亡筆記》。在這種背景下,筆者試圖通過創作者(製作方和決策者)和接受者(由於很多情況下中國的動漫迷們在得到動漫資源時不用花費金錢,所以不敢妄稱其消費者)兩方面的聲音來解構當前的中國動漫產業。
製作方,決策者
國產動漫抄襲現象頻發
今年7月,有懷疑者的聲音指出,8月將在各地電視台播出的針對低齡兒童的動畫《高鐵俠》(高鐵即中國版新幹線)一片的主角形象盜用了日本動畫《鐵膽火車俠》。此消息在BBS上引起轟動。甚至有網友用這件事諷刺7月份停車,撞車事故不斷的京滬高鐵。
《高鐵俠》並非特例,《大嘴巴嘟嘟》之於《蠟筆小新》;《心靈之窗》之於《秒速5厘米》,這樣有抄襲嫌疑的「國產原創」近年來每每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網友一般採用截取中日兩國動畫視頻片段進行對比的方式,當人們發現中國的動畫在動作,人物設計,乃至背景都和日本動畫差之毫厘之時,各種嚴厲的批評在網路世界漫天飛揚。這是與資本主義國家具有文化差異的國人對資本主義文化內的版權正常行為的一種肯定認識。其實,大家心裡的憤慨恐怕是:我堂堂古國有何必要去盜用他人的東西。這種憤慨大概來自於一直以來受到的教育讓人們骨子裡認為中國自古以來是世界文化的領頭羊的這種潛意識。
但是,在本國接受者的批判中依舊持續盜版的中國成了世界動畫出品量第一的大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有必要把目光投向國家的動漫政策。
重量輕質,動畫製作的大躍進
中國從2005年1月17日開始採用動畫許可證制度,同年7月1日後,全國各電視台禁止播放未取得「國產動畫發行許可證」的作品。根據《中國國產動畫製作發行許可證制度》,國家動畫生產基地(即動畫製作公司聚集區)每年需生產3000分鐘的動畫,若不達標廣電總局則會一句相關制度剝奪其基地資格,不發行許可證。這種處罰措施對動畫製作企業來說相當嚴苛。
生產指標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迄今為止大量的日本動畫流入國內市場,嚴重擠壓了國產動畫的生存空間」,從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司長金德龍的話中可以看出,為了奪回生存空間,國家為動畫公司的產量下了硬指標。這就彷彿毛澤東為了數年內趕英超美而在1958到1960年實行的工農業大發展一樣,只不過生產物由農產品和工業產品變成了影視製品動畫片,但大躍進的實質還是一樣。
動畫產量世界第一的泡沫
為何要如此窮心竭力地開發國產動畫行業呢?政府決策者似乎沒有搞清楚量產商品和製作動畫的區別,比起質量,他們更關心的是數量。如此一來,他們重點對那些高產的動畫公司給予各種補助金,也正因為如此,一些諸如製作了《高鐵俠》之類動畫的瀋陽非凡動畫公司才得以生存。
在中國動漫業界首部藍皮書《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藍皮書201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記載著:「中國雖然已經取代日本成了世界最大的動漫生產大國,但中國的動漫消費市場遠未形成氣候。」無論是為了國家的補助金或獎金,還是為了周邊產品的收益,在中國創造動漫吉尼斯的過程中,電視台的幫扶可謂功不可沒。但是,由於在中國動漫的放映權費用低得可憐,所以放映這個行為本身是無法盈利的。而另一方面,中國動漫一個本質的問題就是作品的商品化權利和DVD等的商業行為模式尚未確立。
接受方
正版與盜版的地位之爭
在中國的日本動漫的傳播中盜版居功至偉。中國的盜版經歷了兩個轉型期,首先是由於CD光碟的製作成本降低而引發的盜版光碟流行熱。然後是網路寬頻化之後個人對個人文件的P2P的違法侵權共享。網路的發展使取得盜版文件點變得容易的同時,使獲得情報變得的容易也引起了對這種明目張胆的盜版的質疑。
這就是一部分網友通過網路代購發起的「購買正版」而形成的擁有正版的身份價值意識。在宅男中,持有「買正版,做正宗宅男」這一思想的人數不斷增多,且購買正版商品的用戶也開始譴責盜版,正版盜版的身份價值之爭由此展開。不過,目前為止許多正版商品在市面上還無法流通,因此大多數消費者購買的還是盜版。而且對盜版的批判也被解讀成正版用戶在經濟上對盜版用戶的歧視做崇,更有甚者,在擁護盜版正當化的人之中甚至有盜版是日本支付其侵華戰爭賠償的一環的思想存在。
命運多舛的原創者
在盜版有理這種環境下,中國的同人活動也遭受了影響。最近在中國同人活動這樣的動漫展也開始流行。來參加漫展體驗快樂的人有之;翻拍同人雜誌傳播到網上的現象亦有之。迄今為止,主要以作為動漫產品的接受者角色出現的中國人終於通過這件事情感覺到了「盜版是對創作者的傷害」這一事實。這個行為嚴重影響了中國同人作家的創作慾望,給其創作活動造成了負面影響。
在中國,過去信息是以國家的宣傳為手段自上而下流通的事物。到現代化的信息社會,這種流通方式已經解體。只要中國還有網際網路,就抵擋不住民眾比較自由的獲取從國家體制到花邊娛樂的各種信息。當然,這種信息獲取方式的擴大與交換,也間接導致了信息發布者和信息接受者的利益矛盾。
與識字率還很低的年代裡用來傳達思想感情的秧歌和京劇異曲同工的是,在中國cosplay這種把漫畫中的人物現實化的表演形式充當了一種日本動漫的粉絲們表達自己對動漫喜愛之情的方式。但是,從事這種cosplay的演職人員卻被中國社會的主流人士貼上了「非主流」的標籤,而那些日本動漫的粉絲也對cosplayer的形象挑刺,將他們經過PS之前的照片公佈於網上(cosplay後期確實有用電腦軟體進行修改,以圖使自己的形象接近原作人物的習慣)。末了,演職人員之間還圍繞著如何使自己出挑,如何獲得粉絲支持,比賽中獲得名次之類進行著權力鬥爭。在這種混亂中,原本純粹的cosplay世界裡摻雜了許多社會要素,使得表演者們無法隨心所欲的表達對動漫的喜愛。
盜版和其背後存在的社會背景不僅傷害了日本動漫的著作權益,也破壞了中國未來原創者們的生存土壤。這裡難道不正存在著中國動漫產業為了能夠得到進一步發展的下一個課題嗎?筆者願意相信,目前的問題是可以通過中日之間學者,政治家和民眾的「文化交流」得到解決的。
日文原文
1-1-1. 中國の動漫事情
中國では、アニメと漫畫の総稱として「動漫」という単語が存在する。そして、この「動漫」が中國の青少年の間では長年にわたって(主に海賊版という形で)大流行している。その「動漫」の主な受容者として、筆者も含めて1980年代に生まれた、「80後」と呼ばれる現在20代の人たちがいる。また、1990年代生まれの「90後」少年少女たちに対しても?動漫?の影響力が日々増している。
しかし、一方、中國の映畫やラジオ?テレビ等のメディア分野を統括する中國政府の最高機関である國家広播電影電視局(広電総局)は2006年9月1日から中國全土の全てのテレビ局において、夕方の5時から8時までのゴールデンタイムに外國アニメ(當時その八割近くが日本アニメだった故、実質上は日本アニメ)の放映を一律に禁じた。さらに、2008年5月1日からは9時まで、2010年1月1日からには夜の10時までにその放映禁止の時間帯が延ばされた。そして、2007年6月1日の中國の子供の日を前にして、「反ポルノ反非行」工作グループ事務局(中國政府の直結機関)は、特に未成年者に対して不健全な精神を鼓舞する表現があるとして、當時出回っていた海賊版『デスノート』の関連書籍?DVDを捜索し押収した(海賊版の取締りという意味ではなく)。そんな中國の動漫事情を作り手側(製作?政策側)と受け手側(時間を消費しているが、必ずしもお金を費やしている訳ではないため、敢えて消費者という単語を使わない)という二つの方向から語ってみたい。
1-1-2. 製作?政策側
① 中國國産アニメに盜作問題が頻発する今年の7月に、中國各地のテレビ局が2011年8月から放映する中國高速鉄道(中國版新幹線)を主役にした子ども向けアニメ『高鉄俠』が、新幹線が主人公の日本アニメ『超特急ヒカリアン』を盜用したのではないかとの疑惑が広がり、インターネットの掲示板で騒ぎになっている。さらに、丁度同じく7月に北京と上海を結ぶ京滬高速鉄道開通直後に、起こった停車?追突事故への當て付けではないかとまで言われたりもしており、盜用疑惑とともに話題となった。
『高鉄俠』は特例ではない。『クレヨンしんちゃん』に対する『大嘴巴嘟嘟』(『大口のドゥドゥ』)、『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に対する『心靈之窗』(『心霊の窓』)、といったオリジナルとその盜作めいた作品との対比が近年ネットで何度も騒ぎになっている。よくそれらのアニメがペアでネットに投稿されているが、その比較動畫を見ると、絵コンテがほぼ一緒で、動き?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背景がそのままといった、日本と中國のアニメの両方を見ている中國の視聴者にとって、ありえない光景が繰り広げられているのである。それ故、中國のウェブ上でも厳しい批判が飛び交っている。批判があるということは、資本主義文化と異なる國家の國民に、「資本主義文化における正常な行動」 に対する認識があるということである。その根底には、おそらく「古い歴史を誇り文化を創ってきた國家が、何故人のものを盜用する必要があるのか」という憤り(世界の文化を牽引する國であるという意識からくる憤慨)があるのではないのかと感じる。
それでは、自國の視聴者からも批判を受ける盜作問題が存在し続けている中で、一體どうして中國國産アニメは世界一と言われるほど製作されているのか、その理由を解明するためには、中國のアニメ政策に目を向ける必要がある。
② 質より量、アニメ製作の大躍進政策中國では2005年1月17日から、アニメ放映に関する國家管理の手段として、アニメ作品に対する許可証制度というものが採用されるようになった。同年の7月1日以降は、中國全てのテレビ局が「國産テレビアニメ発行許可証」を取得してないアニメを放映できなくなった。その「中國國産アニメ製作許可証発行制度」によれば、「広電総局は國家動畫生産基地(アニメ製作會社が集まる地域)に対し毎年成績評価をすることと、毎年3000分間のアニメ生産量という生産指標を課す」とある。その生産指標に達しない「不良基地」に関しては、他の要素も勘案しながら基地資格を剝奪し、國家テレビアニメ発行許可証を発行しないという、アニメ製作関係者にとってはかなり厳しい狀況となった。
特に大変だったのが生産ノルマとでもいうべき生産指標。「これまで莫大な日本アニメが中國に入り込みテレビ放映されていたことにより、國産アニメは生存する空間を奪われていた」という、広電総局宣伝管理司町長?金徳龍の発言にも見えるように、その生存空間を取り戻すために、國家がアニメ製作會社に対して商品でも生産させるように、生産指標を與えたのだ。それは、數年間で経済的に米英を追い越すことを目的に、毛沢東が1958年から1960年まで施行した農工業の大増産政策と非常に似ており、農工業品とコンテンツと達成目標こそ変わったが、中味は同じ大躍進政策であることが言える。
③ 世界一のアニメ生産大國というバブル何が何でも國産アニメ市場を開拓したいためか、商品生産とコンテンツ製作の根本的な違いへの理解に欠いているせいなのか、原因はどちらにせよ、政府は質より量にアニメ製作の重心を置いた。その流れで、より沢山のアニメを製作した會社に対し各種の補助金が重點的に提供される仕組みとなった。そのため、前記の『高鉄俠』を製作した瀋陽非凡動畫のような會社が現れたのである。
中國では業界初となる『中國動漫産業発展報告白書201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に、「中國は日本に取って代わって世界一のアニメ生産大國となったが、しかしその背後には、未だに形を成していない市場が存在する」と書いてある。國家の奨金や補助金を狙おうとも、そして関連するキャラクタービジネスを展開しようとも、中國でアニメビジネスをするためにはテレビ局との連攜が無くてはならない。しかし、アニメの放映権料は極端に低いため、放映はアニメ作品の宣伝にしか過ぎないという現狀となっている。一方、商品化権やDVDといったもののビジネスモデルが成立していないことも動漫産業の問題の本質の一つとして挙げられる。
1-1-3. 受け手側
① 海賊版と正規版のステータス爭い中國における日本のアニメや漫畫の広がりは海賊版を抜きにしてはありえなかったのは確かである。中國の海賊版については二回大きな転換期があった。一つ目はCDプレスコストの低下によるCDメディア(ビデオCDというVCDメディアがDVD登場するまでに流行っていた)による海賊版の広まり、もう一つがインターネットのブロードバンド化によって促進されたP2Pファイル共有ソフトによる違法ファイルの広まりである。インターネットの普及によって海賊版の違法ファイルを更に手に入れやすくなった一方、同時にそのネットから伝わった情報が、當たり前であった海賊版に疑問を投げかけることになった。
それは、一部のネット通販で代理人を介して、「正規なコンテンツやグッズを手に入れる」という正規版所有のステータスが現れたからである。それが「オタクの正しいスタイル」という認識を広げ、正規版を購入したユーザーによる海賊版の消費への批判となり、正規版と海賊版におけるステータス爭いを巻き起こしたのである。しかし、正規版が一般市場には流通していない狀況では、大多數のユーザーが持っているのは海賊版というのが現実であり、そういった批判も、海賊版ユーザーにはお金持ちの優越感からのものだと解釈され、逆に罵倒されたのである。海賊版を正當化しようとする人の中で、それは日中戦爭による戦爭賠償の一環だと叫ぶ人までいる。
② 前途多難な雛クリエーターたち海賊版が當たり前という環境の中で、実は中國人の同人活動にも困難が生じている。最近中國では漫畫展覧會(略して漫展)という同人イベントが活発に開催されるようになっており、そこに參加して楽しむ面々も増えているが、そこで頒布(有料)された同人誌がコピーされて、スキャン&ネットに流されるという事件が頻繁に起きるようになっている。今まで、基本的に「受け取る側」としてアニメ?漫畫コンテンツを消費してきた中國人が、「創作者?権利者へのダメージ」ということを初めて実感できたのである。この種の事件は中國の同人作家のモチベーション低下に繋がっており、その創作活動にも悪影響を及ぼしている。
中國において、過去、情報は國家の「プロパガンダ」としてトップ?ダウン形式の一方通行的なものであった。しかし、現代の情報化時代は、一方的な情報発信を崩してしまった。中國でもインターネットがあれば、世界の國家體制事情から國民生活、戦爭、経済、娯楽まで、ある程度自由に情報を入手できる。そして、その情報取得の拡大と交換は、作り手(製作者)と受け手(消費者)の対立(利益相反)をもたらすことも、ある種當然とも言えよう。
中國では、アニメ?漫畫を実演するというコスプレ劇は、識字率が低かった時代に「思想を伝達する」ための「秧歌」や「京劇」などといった民間の寸劇とスタイルは違うが同様の役割を果たし、日本コンテンツの受け手たちが自分たちの日本動漫への愛を謳えるものとなった。しかし、こういったコスプレイヤーたちは、社會の所謂主流階層から「非主流」(日本の感覚で表現した場合、キモオタ)というレッテルを貼られ、同じく日本アニメの受け手にはコスプレの容姿容貌を非難された上、Photoshopなどで外見を加工される前の寫真をネットで暴露されたりした(自分の寫真の出來を原作のキャラクターのイメージに近づけさせ、より美しく自分を寫真に寫させるためには、コスプレイヤーによる寫真の加工はよくあることなのである)。挙句の果て、コスプレイヤーたち自身も、如何に自分を目立たせるか、コンテストで支持を得られるかで権力闘爭を繰り広げる。このような混亂は、本來純粋であるはずのコスプレの世界に複雑な社會要素を加え、受け手側の自己表現の最後の聖地をも奪い去るといった狀況になっている。
海賊版とその背後に存在する社會背景が、日本の動漫コンテンツに被害を與えているだけではなく、中國の未來のクリエーターたちの居場所をも奪い去っていくことに、中國の動漫産業の発展における次なる課題が存在するのではないか。そして、これらの問題は、日中両國間での積極的な學と政と民の「文化交流」で解決できることと筆者は信じたい。
參考文獻
『中國動漫新人類』 遠藤 譽 日経BP社
『オタ中國人の憂鬱』 百元籠羊 武田ランダムハウスジャパン
『中國動漫産業発展報告白書2011』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這是今年我來知乎後看到的最想全面回答的問題,答案很長,眾位看官可以根據個人興趣看不同的大標題下的答案。
---------------------------------------------------------------------------------------------------------------------------------
一、國內動漫相對較低的內容生產力的原因(和日本和歐美相比相對較低的內容生產力。)
自上美,央視自產那個時代結束後,從業者無法適應突如其來的市場經濟,中國動畫產業基本完全停滯。歸根結底,都是計劃經濟鬧得,致使大量動畫從業者轉向了動畫代工。對於中國動漫而言,最缺少並不是動畫創作者,而是優秀的產業規劃者。但荒唐的是,在中國,優秀的動漫產業規劃者幾乎從未沒出現過。
經常有人問:當年還有《小蝌蚪找媽媽》,《葫蘆娃》,《大鬧天宮》等精品動畫,為何到了現在卻成了這個樣子了?
我只能說問這種問題的人都過於主觀,沒有客觀的看待問題。現在都吐槽《喜羊羊》製作簡單,那麼以當年的動畫技術是否能製作出《喜羊羊》?答案是肯定能。那如果《喜羊羊》存在於那個時代,從市場角度基本會完爆大家兒時所知曉的大部分動畫。因為《喜羊羊》是市場經濟中勝利的產物,就是要給孩子看,而不是給正在罵他的人看。你不喜歡,因為製作方的製片的目標受眾就不是你。你再怎麼否定《喜羊羊》,也不會改變它已經成功的結果,孩子們喜歡已經證明他是對的。
當年計劃經濟時代到半計劃經濟時代製作出的動畫,創作者是以成年人的主觀思維去思考【孩子們應該看什麼,應該喜歡什麼】後,從而進行的內容創作。反覆讀一讀這句話,是否覺得這種思維很熟悉。沒錯,現在的內容審查機構就秉承的這種思路。或者說,還是那些人。以大家現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當年以成年人的思維做出的動畫,當然會覺得內容比《喜羊羊》要更加「成熟」,更加「藝術」。
加工再好,也只能成為富士康,而成為不了蘋果。多年以來,就市場經濟價值而言,因缺乏產業規劃者,國產動畫的內容創造生產力並沒有大的進步。思想落後,環境巨變,讓優秀的產業規劃者無法產生。我們需要靠優秀的規劃者可以給內容創造者指明正確的方向,建立起健康完整的動漫產業鏈。(動漫產業規劃者可以是投資方,可以是運營方,更可以是創作方。產業規劃者需要有理想,有目標。但需要理性,不盲目。需要遵循市場,具有宏觀的眼光。說俗一些,就是需要想怎麼讓這個行業在遵紀守法,行業健康發展的情況下掙更多的錢。)
二、被廉價的盜版動漫逐漸養刁口味的中國觀眾
在國產動漫產業陷入停滯時期時,日本,歐美的動漫產業突飛猛進,蓬勃發展。20多年來,通過電視台的日本歐美動畫引進,外國動漫的盜版印刷刻錄,外國動漫逐漸的融入國人的生活當中。接著一個偉大的時代——互聯網時代來臨了,更加降低了盜版成本。在監管執法不力的情況下,盜版變得更加猖獗,肆無忌憚。這些都加劇了外國文化內容對中國滲透速度。
事物發展都要經過一個過程,人類對事物的認知也需要一個過程。在外國動漫文化的不斷衝擊下。近年來中國觀眾的「欣賞品位」越發和「國際接軌」的,而中國本土的動漫產業卻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發展,無法滿足國人的胃口。
沒多少人會理解中國動漫產業為何如此落後,也沒人同情這個時代的棄兒,更不會有人去考慮從業者都是在什麼環境下進行創作。觀眾只認結果,看到的國產動漫就是爛,也沒多少人想探究真正的原因。憤憤青,罵罵政府,發泄發泄。當然,這是觀眾的權利,觀眾有權利做出選擇,看自己喜歡看的。
三、盜版對國產動漫的危害
以前,很多人都不知道盜版是什麼。當年我小學時販賣漫畫書時,只認進價和售價,賺的越多越好,根本就沒有什麼正版盜版的概念。(最後被父母發現,被暴揍一頓結束,收穫是100多塊錢以及一箱子漫畫書。)
正版這個概念,是我從朋友那炫耀正版飾品時樹立起的。隨著時代進步,人們也都知道了什麼盜版,什麼是正版。也都明白盜版是不好的,但因為獲取盜版渠道要比正版多得多,也更加廉價,所以大多數時候依舊選擇盜版。中國人向來也不是個多麼糾結質量的民族,所以盜版風潮愈演愈烈。更因為利益驅使,盜版商層出不窮,屢禁不止。
動漫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產品,需要一些人,一定時間去培育。不像小說一個人就可以寫,動漫的入門門檻要高的多。中國曾經的遊戲行業,單機遊戲廠商幾近死乾淨,最後是靠著無法輕易被盜版的網遊活了下來。盜版毀滅了中國文化產業的培育土壤,對動漫產業的影響尤為甚烈。外國動漫(內容以及創作團隊)可以由本土培育成長,中國盜版再猖獗,也不會對他們產生任何影響。什麼號稱中國盜版對他們產生了XX億的損失都是扯淡,如果沒有盜版,有幾個人會看你們的東西?日本歐美動漫通過盜版不斷的提升在國內的影響力,提高國內觀眾的口味。而國產動漫卻在幾近斷奶的環境下,以不成熟的團隊不成熟的作品,挑戰外國成名多年的IP以及成熟的團隊,自然一敗再敗。
認為外國動漫反而刺激中國動漫,能讓國漫變好的,你們的關注點可能就只聚焦在電影上了。電影業近幾年蓬勃發展,大家已經養成了去電影院的習慣。記住,是大家有了這個習慣,票房才能好。還有,外國動畫電影不管中國這邊票房如何,他們仍舊有本土票房養著他們的動漫產業。他們票房能過億,我們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也誕生了兩部過億的動畫電影,這是多麼了不起!其他變現渠道呢?有人去了解過火影,海賊這些外國動漫在國內的正版單行本銷量么?還有這些正版周邊在國內的銷量?外國如此優秀的動漫在中國都賺不了幾個錢,那麼國產和外國動漫一樣優秀就可以賺到錢了?哪個國家的動漫產業光靠動畫電影就能撐起來了?
同樣的道理,不要說什麼等待動漫界的《三體》來臨。
首先,《三體》並未產生多麼大的商業化效益。再有,寫小說的門檻要比做動漫的門檻低的多得多。動漫產品的生產周期要比小說長,人員基本技能要求高,所以總體成本更高。最重要的是優秀的IP和創作者需要長時間的培育,不成熟的創作者的作品一定是有瑕疵的。動漫神作的誕生需要依託一個成熟完整健康的產業體系。一個英雄拯救不了世界。
四、自私的內容製造者
國內創作者大多兩種,一種為了錢權,另一種為了自己爽。
說白了,第一類就是單純追求金錢權利,當做職業做。另一類就是當做夢想去做,不怎麼計較回報。兩者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有好處也有壞處。從產業創新上更需要夢想家,從產業穩定發展上來說更需要職業從業者。
由衷的感謝《喜羊羊》,讓中國動漫產業沒有完全成為一個「富士康」。更要感謝《熊出沒》,證明原創動漫商業模式是可複製的。為什麼這麼說?以奧飛為首的玩具企業在一段時間內把持著中國動畫產業,動畫完全淪為宣傳片。做什麼內容,宣傳玩具產品的內容,動畫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宣傳玩具。一切是那麼井然有序,從業者也有飯吃了,看似這個行業能活下去。但沒人覺得少了些什麼嗎?為什麼富士康會有員工跳樓?人類怎麼會甘願成為一個沒有靈魂的生產工具?
從產業角度考慮,這樣的動畫產業是毫無價值的,可替代的。找中國人做,還是找朝鮮人,韓國人做都一樣。
至於那些為了自己爽的夢想家,其實往往更做作。因為這類人往往用偉光正的外衣來包裹自己,做事喜歡賣可憐。最可怕的是,往往這類人是完全不會覺得自己是自私的。他們認為,創作就應該是做牛逼的東西,而自己做的東西就是牛逼的。產生不了價值,都是別人的問題,不是自己做錯了。和自己觀點一致的才是自己的觀眾,觀點不一致的就不能是。總抱著我創作出的東西總有人會喜歡的觀念去創作。還有什麼我想成功輕而易舉,只是我看不上《喜羊羊》和《偷星九月天》這類的成功等等。
自信,自傲,自負,不接受和自己觀點不同的想法,外國的名家及作品傳達的理念就是真理。總會糾結對錯,卻天真的以為自己真的也會考慮好壞。把宮崎駿說過的話,《食夢者》里講的故事當做真理。只去看自己認可的一面,"天才是1%的靈感,99%的汗水。"就和只能看得到這前半句話一樣。
可能這麼說了很多人不信,但如果身邊有從事動漫內容創作的朋友可以問一問,這就是國內大部分動漫創作者都有過的共性。是否覺得挺可怕?我並無批判這些人的意思,大多數從業者都是很有愛的。只是個別人不要總裹著一層國光正的外衣賣可憐,噁心。
中國動漫最需要的是一批更會為產業考慮的從業者——職業夢想兼顧的從業者。
五、國內文化領域實際掌權者不懂動漫
我平時的回答一直盡量避免扯到這個問題上,但這次已經回答的這麼全了,也就不差這個了。寫的很直白:大領導就是不懂動漫,不知道動漫該怎麼發展。
作為領導,這事肯定不能親力親為,當然會找「專業人士「。但能接觸到領導的」專業人士「,往往討好領導的能力要強於自身的」專業能力「。領導想不想搞好動漫?一定是想的。如某大領導看到自家的孫兒,喜歡的是全是外國動漫而大怒的坊間趣聞。政府每年也是給出極大的資金支持,只是問題是具體執行,是按那些被委以重任的「專家」」說的「去」做的「。多年過去,國產動漫這個鳥樣,大領導即使再不食人間煙火也不會還不知道。知道了怎樣?想辦法處理。但那些會來事的人精在得到莫大權利後做的就是布置人脈網路。不好動,動不得,和諧充斥著整個社會階層。
以上不信的看官當我YY就好,有興趣可以搜搜某學院院長的八卦,看看這都是些什麼樣的人。
一個行業的蓬勃發展一定不是政府主導的,政府只能處於輔助的位置上。政府一定會充滿官僚思想,就和大公司一定會有大公司病一樣。市場經濟才是回歸人類的本性,行業健康發展的合理模式。
會有人說現在不是已經是市場經濟了么?對,接下來談談大家都經常聽說的審查機制。
龐大的政府編製所對應的是花樣繁多的審查機制,而這些審查機制所依據的法規制度特別的」人性化「。為什麼說人性化?因為這些條文的共性就是十分的模凌兩可,往往就是根據審查人員的意志所決定的。什麼是正能量?QNMLGBDZNL!
經常會出現審查過度的結果,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第一是為了凸顯審查人員的能力,你如果沒有需要整改的地方,這不是說明審查人員的能力不夠么,審查人員的工作就是寫整改意見。至於審查人員的能力,請再去讀一遍我寫的第一部分回答。並非無能,只是不懂。
第二就是無利益驅動,你這東西過審以後火了,對審查人員有什麼好處?觀眾也就能記住個主角名字,導演名字,頂多加上配音名字。連製片人都基本沒人去記,更不會對連片尾STAFF都沒上的審查員感興趣了。片子火了,上邊會給審查人員多發獎金嗎?
但如果片子過審後造成了不良影響,可是會影響審查人員前途的。所以在XX屆人民代表大會,X中全會,國慶,黨的生日,過年等期間,審查往往會更嚴格。因為關鍵時期出事,影響的就不只是前途了。
這樣的審查機制也不是完全沒有好的地方,平心而論,確實有許多內容過多的描寫暴利,色情,反人類,反動思想。現有的審查機制大棒一揮,最大程度的減少了這些可能會對青少年產生的惡劣影響。
畸形的扶持政策以及落後的審查機制,致使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產生了許多問題。這個行業的發展確實需要政府的支持,比如打擊盜版,規範行業風氣。但像管理,扶持,審查機制,這些更需要的是思想進步。
--------------------------------------------------------------------------------------------------------------------------------
另外可能這回答寫的讓人感覺有些消極,但問題就是問的為什麼不行啊。這回答已經夠長了,至於希望是什麼,我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可以從「十萬個冷笑話」動畫版看到中國動漫的未來么?可以去這裡看。
以史為鑒。
看了 @摩西 的分析後有所思考,不過我不是專業的研究者,也沒有專門研究過,有不足之處還請指正。
=======================================
在日本的動畫史上繞不開的一個人就是手塚治虫,他是日本動畫產業繁榮發展的關鍵人物,對漫畫產業的貢獻也毫不遜色。昨天正好想起他,於是到百科上看了一下他的資料。
手塚治虫對現代日本漫畫影響巨大的主要影響如下:
1947年《新寶島》-首次運用了以電影技巧來繪製漫畫的手法。採用變焦、廣角、俯視等電影技術繪圖,以分鏡頭的方式連接。擺脫了以傳統漫畫單角度視圖和微變化的繪畫方式。這種手法沿用至今,成為漫畫的敘事標準。
1953年《藍寶石王子》-這是被公認的第一部少女漫畫,並奠定了日本少女漫畫意識形態基礎。
1961年-「蟲製作公司成立」-奠定了日本動畫界的發展方向。當時,美國動畫界巨頭迪士尼公司採用的是高成本、大製作類似「好萊塢」
一樣的製作方式。耗費龐大的資金、時間、人力才能製作一部作品。甚至一部動畫就可以使一個工廠破產。而手塚治虫認為:只要故事好,就算是兩張紙片也一樣可
以吸引人。著力刻畫人物的內心,極大限度地節約製作成本。配合大量預定義的動作和CG來開發作品。最著名的就是口動、眨眼系統:眨眼三幀、說話三幀的模
式。這種方式如今仍然被日本動畫界使用。甚至成為AVG遊戲製作根本。至此:日本動畫成為能與美國動畫分庭抗禮的巨匠。美國動畫特點走大製作、大成本的道路;日本動畫則採用小成本、快產出的方式。
1963《鐵臂阿童木》-第一部日本國產電視動畫,收視率超過四成,創下日本歷來動畫收視率紀錄,至今未被打破。這部電視動畫作品其實已經是比較完善的日本動畫的雛形。甚至有很多看來是習慣的東西也被保留了下來,例如周更動畫,有限動畫一拍三等。
1969年的海王子是日本第一部正統西式奇幻漫畫,並成為了第一部公認有深度的動畫原著,並發掘了動畫監督新星富野喜幸。
前面一段是他漫畫上的成就,後面一段是動畫上的。那麼他的成就是什麼呢?
並不是哪部作品,而是「發展方向」、「製作方式」、「小成本、快產出的方式」、「習慣」等等。
再談一部作品,EVA。談到它的意義,總是繞不開一個東西:它開創了製作委員會模式。
可以看出,動畫,作為一個產業來說,重要的總是其商業模式,而不是某一個作品、業者。也就是說,中國沒有出現吸引人的作品,並不是積累或是人才的問題,而是商業模式和市場環境的問題。
或者說,不是出不了好作品,而是好作品不出來。就好像是一個天鵝蛋,已經孕育成熟,但缺少一個孵化的環境罷了。
動畫不是什麼保密產業,技術很多,但都可以通過模仿學習;成功的商業模式和管理體系也有很多研究,沒有什麼關鍵環節的缺失或是保密。
因為環境的原因,中國動畫連複製別人的成功都走的艱難。
環境的改變不可能靠一個人完成,也不可能有理想、有追求就可以完成。只能厚積薄發,等待時機再改變。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小米手機。不論是黑是粉,都無法否定小米在商業上的成功。也許不能和改變世界的喬布斯比肩,但至少是中國智能手機品牌觀念的先行者,是生態系統的最早搭建者之一,即使算不上改變了中國,也是改革升級的催化劑。現在不管是黑是粉,幾乎在中國有名氣的品牌都會有意無意的和小米進行比較。
但雷軍也不是開天闢地造出來的奇蹟,因為生態系統和UI的積累是歷史頗久的,市場的需求也是造不出來的,追蹤用戶的需求、創造自己的特色是每個創業者都應該明白的。
一個行業的發展從來不是英雄的功績。它只會創造英雄,以無數失敗者和奠基人為代價。
從另一方面想,如果先期做好環境,形成良好的市場交流和供需反饋機制,吸引更多有能力而並無理想的從業者,生產大量的實驗性、探索性的作品,給予觀眾選擇、評價的機會,進行良性的市場篩選和發展促進,總有一天會催生出一部偉大的作品。即使不談現在環境的阻礙作用,搭建一個好的環境總是有益的。
我沒看過秦時明月,但有點印象。說實話,它可以算得上一個奇蹟,能夠堅持這麼多年不容易,我至今不清楚它的商業應用和營利究竟是如何實現的。相較之下,我更欣賞納米核心的團隊。從一開始就選擇了眾籌的模式,而且模仿日本的模式開發周邊、發布特典和紀念版,積极參加各種漫展,並選擇愛好者進行宣傳推廣。可以說,只要有一個清晰的思路並堅持下去,從第一步就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打個小廣告~8月22日納米核心4-6集終於要出了~)
看到這個問題時,正好剛看完《飛碟說·中國動漫辛酸史》這一集,有感而發,把我聽到的一些內容貼在下面,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多圖殺狗,下面開始:
第一局,陰柔狠毒的蛇精女王對戰水兵月,雙方難解難分
第二局,眼睛瞪得像銅鈴的黑貓警長對戰機器貓,不相伯仲啊
第三局,挑水悟道的三位師傅對割雞割雞割雞割雞的聰明的一休,恩,也是勢均力敵
第四局,喜洋洋對變形金剛,高下立判(血都減了,你還蹦躂的這麼歡實!)
第五局,你們自己看吧,我不想說什麼了
大聖側臉真是剛毅啊!哭都哭得這麼有殺氣!
一挑四,不服來戰!
跟字母上打的一樣,真是我心中經典的代名詞,上美出品,必屬精品。
可歲月是這麼荏苒啊!吃俺老孫一棒這麼牛逼的台詞竟然被我還會回來的這麼慫得台詞所取代
再說這畫風也是跟風狗,我日哦,早先木偶戲吊炸天的出場方式,換成現如今撈錢的三D,尼瑪啊
撫今追昔,上個世界20年代我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我擦,怎麼感覺畫風比喜喜羊牛逼多了
呦呵,中國動漫祖師爺祭上
60年代中國動漫硬了,看大聖這器宇軒昂的姿勢,我也想站在這群猴子中歡呼哎!
只見旗杆上四個大字,中國動漫,60年代哎!都能這麼牛逼,說中國沒人才,鬼才信呢!
剪紙、水墨、木偶,老爺子手裡抱得應該是神筆馬良吧?右上角的古風畫面太唯美了,魏晉風度的絕美闡釋
神作,小蝌蚪找媽媽,齊白石老先生看到這麼靈動的蝦不知會作何感想
阿凡提亂入葫蘆娃他爺爺家的山腳下,人人都叫我阿凡提,納斯爾丁·阿凡提,生來就是個倔脾氣,倔呀么倔脾氣,唉不自覺就跟著哼了起來
鏡頭到葫蘆娃他爺爺家,一根藤上七個瓜,剪紙的喲
手冢君可是受了那時候中國動漫的影響哦
可中國動漫因為歷史原因,這個嘛,你們翻牆搜搜就知道原因了,國漫就在日漫與美漫的夾縫中苟延殘喘到今日。
我擦嘞!奧特曼畫眉毛變成金甲戰士
宋代足球小將,尼瑪啊,我要摔電腦!
高鐵俠再來一擊!我已陣亡!
什麼!嗷~piaji倒地而亡
動物們的道德講堂,思想品德教育從娃娃抓起
中國動漫產業虧損嚴重,讓人心酸。
右邊那哥們兒畫死了都
我前面說了,咱不缺人才
那哥們兒看來死得放心不下,又爬起來接著畫了
大聖終於歸來,重續60年代的輝煌
在小時代靈魂盡頭與梔子花的擠壓下,大聖橫空出世
電影院里,我也哭了
大環境下能堅持自己,不給自己找借口,這才是誠意
動畫狗終於可以豪氣的在果子里加倆蛋了!
(完)
非常同意 @塗子 的回答。中國動漫為何難有強大的吸引力?為什麼有才能的年輕人不堅持動漫行業?「錢途」是根本原因之一。
那麼怎樣才能擺脫現狀?怎樣才能讓創作者得到金錢回報?怎樣培養消費者的付費習慣?有一個相關產業的近況讓我看到希望。
這個產業就是在線影視業。從寬頻/BT下載年代起,這就是一個只存在盜版的行業。大量外國影片、電視劇被漢化之後在網上供人免費收看,國產內容的創作又受到重重監管掣肘,可以說和現在的動漫產業非常像。
但是近幾年,我們看到隨著國內在線視頻網站的整合、上市、相互競爭,各方開始使用版權作為競爭的武器。各大知名網站開始買斷節目播出權,並通過法律武器禁止競爭對手播出相同內容。同時,由於享有獨家播送權,網站也更容易插入長時間廣告,產生收益,相信也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付費跳過廣告。這些現金流一部分流向了網站平台,一部分流向了內容製作方。這就是一個消費者、廣告商為內容付費從無到有的例子。
同時,視頻從盜版到正版播放的這一過程,也是市場和內容監管方(廣電總局)慢慢磨合的過程。既然外國影視通過正規渠道播送,監管方就不能撒手不管(在盜版年代監管方根本懶得管)。而且不同的是現在有足夠力量的既得利益(視頻網站)與監管方討價還價。這個不讓播?為什麼?(說句題外話,我非常期待央視版的《冰與火之歌》。)在這個討價還價的過程中,監管的界限就從模糊慢慢走向清晰。而且一旦有外國作品的先例,就同樣適用於國產作品。我相信創作人最怕的不是監管,而是模糊的紅線。
說回動漫行業,我想相似的過程也會上演:平台網站整合、上市、正規化、競爭、買斷版權、使用法律手段保護、增加收費、現金迴流創作者。
對誰的吸引力?
如果是對小學生或者更小的小孩兒,中國國產動畫的吸引力絕對不弱,《喜羊羊》《熊出沒》或者《巴拉拉小魔仙》對我的堂弟表妹們而言簡直就是神聖的信仰。
如果是對14歲以上的動漫迷,電視上放映的那些國產動畫確實沒啥吸引力。
如果是對14歲以上的非動漫迷,別說國產動畫了,即使是11區當季熱番,估計也沒啥吸引力可言。
當然啦,動漫迷和非動漫迷並不是很嚴謹的劃分方式:在動漫迷眼裡,世界上還有一大票偽動漫迷呢——嘴上說喜歡動漫,實際上只看過宮崎駿或者迪斯尼。
我想,題主想問的,應該是上述第二種情況吧。那答案就很簡單了:人家國內動漫廠商瞄準的受眾就是小孩兒,壓根就沒打算開拓14歲以上動漫迷這片市場,做出來的東西對後者當然沒吸引力了。
那麼,市場在那裡,國內廠商為何不去開拓呢?
因為那片市場已經被11區廠商佔領了,想打下來是得要付出成本的;在有容易撿的銀子(幼兒市場)的情況下,誰會去冒險掙那辛苦錢呢?
動畫首先是工業產品,做動畫就是做工程。工業產品是需要分工細化的工業體系去研發和生產的,不是幾個手工藝人在小作坊里就能搗鼓出來的玩意兒。你看吉卜力或者GAINAX或者別的廠商,哪個不是成團隊成體系地上陣?即使是新海誠,成名之後不也是要一大幫人幫襯?
養活這麼一票人並組織他們進行生產,需要錢,或者說,資本。在市場經濟法則下,投資是要追求回報的,同時也是要承擔風險的。儘可能高的回報與儘可能低的風險,這是資本的天然追求。
14歲以上的動漫迷市場,由於11區動漫的強勢和版權問題,對國內廠商而言顯然是高風險低回報的。每季度都有幾十部各種口味各種風格的11區新番免費地出現在網路上,誰敢把錢往這裡面扔?11區都還有大量作品死在沙灘上呢,市場早就飽和了。
所以,在有貿易保護的幼兒動畫領域,民族資本尚能佔領市場,而在缺乏貿易保護的14歲以上市場,對敢挑戰這一市場的中國動漫人,我只能說佩服他們的勇氣。
至於那些扯廣電或者文化或者意識的,我只能說畢竟還是圖樣。這個世界的統治者是資本,是許許多多利益糾纏又矛盾的資本。如果動漫領域的民族資本足夠強大,強到能壓過互聯網領域的民族資本、迫使後者封禁11區動漫,不出五年,國內絕對能出現一批足以吸引14歲以上觀眾的動畫。(這裡面的鬥爭可能並不是誰去直接跟愛奇藝斗、跟優酷斗、跟騰訊斗,而可能表現為廣電總局與工信部的反覆扯皮。)
當然啦,短期內我的假設是不會成立的,我們還是可以盡情地欣賞免費的11區動漫再刷刷彈幕順便感嘆中國動畫缺乏吸引力。
認真做的人沒錢,有錢的不熱愛。
動畫是一種講故事的載體,文學、電影、漫畫等也是
如果一個國家等其他故事載體都很落後
動畫不可能一枝獨秀
這個星球上動畫最有吸引力的兩個國家,同時也是東西方的文學、影視最強國
以霓虹國為例,故事產業金字塔大概是這樣的:
最底層是輕小說,小說一個人就能寫,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故事生產模式,是金字塔的基石
第二層是漫畫,漫畫只需一個漫畫家幾個助理就能創作,僅次於文學,是該國故事產業的特色
第三層是TV動畫,絕大多數動畫都是用成功的漫畫、輕小說改編的
第四層是劇場動畫、動畫OVA、電視劇,TV動畫如果成功,就會出發展齣劇場版動畫、真人版電視劇等等
這個體系的意義在於,用低成本的輕小說、漫畫,儘可能嘗試各種題材、故事類型
用影視媒體來放大故事的影響力和經濟效益
大投資的動畫片是建立在已成功的小說、漫畫故事上的,一般不會太爛
而且已經有了品牌影響力和粉絲基礎,投資風險很低
-------------------------------
中國沒有這個金字塔
80~90年代,先鋒派小說興盛,蘇童、莫言、余華紛紛湧現……
有幾個聰明的導演把他們的書改成電影
他們叫張藝謀、陳凱歌……後人叫他們第五代導演
有個叫王朔的文痞的京味小說紅極一時
於是又紅了一批電視劇,還有一個叫馮小剛的導演
再後來,中國就進入了文學創作的低谷期
由於沒有好的故事,中國的漫畫從來就沒有紅火過
更談不上支撐動畫和影視行業
近年電影院線上的動畫片漸漸多起來
喜羊羊、熊出沒、賽爾號……多數是成功的TV動畫或遊戲的升級版
可是TV動畫故事從哪裡來呢?
沒有基礎,多半憑空創造。成敗基本靠運氣,很多錢燒得毫無意義
缺乏金字塔的塔基
整個中國的影視和動畫行業,都是沙上築塔
題材少得可憐,故事良莠不齊,投資風險極大……
幸運的是,過去的十年網路文學體系的建立
讓金字塔的基石終於漸漸浮現
鬼吹燈的電影正在拍攝,盜墓筆記的網路劇已經完成、九州系列電影已經在開發、有人在嘗試把劉慈欣搬上大銀幕……
許多人在一磚一石地努力建塔
個人認為,未來十年,一座天朝的金字塔有望建成
這座塔底層是網路文學
二層是網路劇、微電影、TV動畫
三層是電視劇、大型遊戲
塔尖是大電影、劇場動畫
然後向周圍輻射流行音樂、漫畫、話劇、小遊戲、周邊產品等市場
到時候,中國流行文化極大豐富,並開始向海外輸出的時代就來了
前提是,落後的審查制度不成為太大阻礙
謝邀。
難道不是和國情有關么?(比如這個問題也容易被提問成韓國,泰國,俄羅斯為何難有強大吸引力的動漫,而不是日本,美國)
我們泱泱大國,怎麼可能找不出會做好動漫的人!(額,怎麼這麼像那句找不到十一個人組個隊踢進世界盃)
私以為,這個問題太大了,造成一個產業在國內如此低迷,怎麼可能靠區區幾千字說得完整。不贊成說是因為中國沒文化的答案,中國從來不缺文化,迪士尼也把中國熊貓、木蘭從軍的故事拿過去用,日本動漫就更多中國元素了,為什麼人家做出來可以,我們會不行么?
大範圍的環境影響,使得我們的人才培養有所局限,試想,從小你就是看日本動漫長大的,是不是認為動畫人物就該長成這個樣子呢?
單獨從動漫角色設計拿出來講,國內還是有很多人才的。只是因為這些角色從不被放在電視上播出,很多人就不知道。而這過程中,一部優秀的動漫從構思到設計,定稿,與投資方合作,製作動畫,被審核等等一堆流程,哪個環節出了一點問題,動漫就夭折了。而每一個環節,哪個不受國情影響?
對比日本的動漫產業,是其第三大產業,國家鼓勵、全民參與,儼然已成為一種文化。我們國家要發展動漫產業,還是被局限在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動畫。要怎麼理解,就見仁見智了。配音,遍地都是該死的北京腔。
說實在的有光腚的親戚,多少也能理解他們的苦處,上下里外都被罵。整一夾心餅乾,不是大家想像中大筆一揮決定作品生死的純官僚機構。
天朝整體來說還是處於一個混沌階段,普羅大眾的審美情緒和判斷能力的平均水準並不高。拿進擊的巨人來說,我們看到的可能是殘酷背後的人性,是感人至深的東西。但我在某個四線城市的公交上曾聽到一個看起來至少有高中的年輕人大聲對他的同伴說:「看過進擊的巨人沒有?裡面怪物吃人嚼人,爽呆了!」
我也是一個ACG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士,00年的時候用1年的壓歲錢買了一支當時天價的3200元的噴槍,黃浦區青年少年宮搞第一次漫展和現場作畫比賽的時候,我正和一群70後80後的夥伴們準備「為中國動漫事業奉獻終生」……
而今天,我慶幸自己沒有從事當年夢想的漫畫家工作,起碼我現在沒有流離失所,居無定處。而我還在堅持的小夥伴們,早已成了憤青。
曾經我也大罵光腚總菊,但真的接觸了他們以後我現在表示理解。
在一個經濟發展速度太快以至於文化發展遠遠沒有跟上的國家,你有時候不得不採取一些看起來不那麼漂亮的手段以求相對低成本地解決一些問題。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國家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這個大家都是知道的,相對應的,審美情趣、判斷能力也天差地遠。混知乎的大部分都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能力,也有相應的比較高的文化需求,自然會對光腚的鉗制大為不滿。但就整個社會的文明發展程度和外來文化的駁雜程度而言,為了維持穩定一定的鉗制是有必要的。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的發展,普羅大眾的審美能力也是在不斷提高的,等「絕大部分人都有能力去欣賞和分辨的那一天」,也就是光腚總菊消失的那一天。
作為一個80後,我相信我還是可以看到這一天的,而且現在相比10年前,其實已經進步了很多了。
在貧瘠的土壤上,沒有開出美麗的花朵,不能一枚責怪園丁為什麼掐掉植物的葉子,沒有給上等的肥料。適當的修剪對植物有好處,太好的肥料可能會燒死植物,只有土壤本身好了,美麗的花朵才能處處盛開乃至成為一個花園。外來的生物不一定是益蟲,很有可能是破壞生態鏈的東西呢,民眾的整體素養才是最終決定一切的關鍵。
本人初中時期就沉迷TV GAME導致受教育程度不高,行文沒有邏輯且可能是漏洞百出,完全是想到哪裡說到哪裡,大家一笑了之即可。北韓出的動畫片你會看嗎?
說那麼多,也解決不了什麼實際問題。我們會建好一棟規整的大樓,卻建不起一做迪拜的帆船樓。缺少的或許不是鋼筋水泥,缺少的也不是巧妙的建築工人,那我們缺什麼呢?動畫,不是某個公司去營銷,不是某個人去營銷。可能整個行業應該好好的營銷一下自己了吧,像糟爛的電影一樣。做動畫的人,應該是藝術家,應該是瘋子。不瘋魔,不成活。
構思過一個青春日常系的漫畫。。
原本是故事地點實在中國。。之後怎麼都覺得少了很多ACG的氛圍
從小在這塊土地上長大,看到太多不幹凈的東西,市場想著想著就想到很噁心很現實的地方
然後乾脆還是放在假想的日本海濱小鎮吧。。。我就是覺得頓時萌起來了。。是我的錯嗎
看見過超多人討論這個問題。
實際上這種討論里有一個預設的立場:中國動漫應該得到發展。
這是頭兒們看了兩部宮崎駿以後得出的結論。 憑什麼你就應該發展?
具體說起來,日本的動漫史那就深了。我也不懂。但我知道人家是發展了幾十年了。頭兒們應該沒看過《宇宙戰艦大和》。
所以說這純粹就是一個積累問題。跟體制啊,錢啊什麼的無關。
提到中國動漫產業我就想樂。美漫,人家有《偵探漫畫》,日本?二戰一結束就開始發展了。中國宣傳,我們也得有歷史啊,一杆子支到豐子愷的《護生畫集》那去了。
現在網路時代,盜版不可能禁絕。你現在拿什麼抵制盜版,拿什麼跟人家競爭?
開個腦洞,我覺得人家日本的製作商不會回不過味兒來,你盜版盜版吧,隨便盜,只當廣告費了。中國那麼大的市場,掏錢支持正版的真粉絲和氪金的土豪就夠賺了。
我不知道現在的日本ACG產品是不是這種對中國營銷策略。基礎產品隨便盜,周邊、BD、遊戲賣土豪。反正以我的外行見解這主意可行。 而且我覺得文化部和廣電總局的現行政策,就是一直在對抗這種行為。為我國對日貿易逆差的減小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還是說日本人暫時還沒沒想起開發中國市場來?《艦隊collection》是文化部不讓進啊,還是當初就沒往中國推?估計是前者……
求告知。
反正我覺得,日本動漫要是想開發中國市場,那種只存在於領導腦內的「中國創造」根本沒機會嘛。
要是想拿動漫帶動「文化產業」,那就得花錢把幾十年的人才、技術、市場的坑填上。有些東西不是花錢就填的上的。 就算填的上,國家有這個錢干點什麼不好? 看盜版哪裡不好了?
當然,有人會說我開了上帝視角。沒有「國家的錢」這個概念,一切是市場行為。不好意思,開上帝視角的應該是提出央視播出動漫每分鐘財政補貼多少萬,全國建多少個動漫創意產業園的人吧?
要是開放市場,那就安心做富士康不就好了。
總之,我相當不理解中國為什麼要主動「發展」動漫。估計是哪個大頭一高興看了幾部動漫。我覺得還是這種邏輯符合我的認知。
很簡單,因為國力不夠。我覺得動漫是最反應綜合國力的,GDP,閱兵式,奧運會那些集中力量辦事的都失真。
首先發達的影視工業是建立在社會富強上的;
然後現在製作一流動漫都需要極高極貴的技術,金融不發達硬體不過關根本沒戲;
最後動漫題材最反應人文素養和文化開明,它能最直觀地表現一個民族的幽默,審美和想像。
私以為日漫水平在走下坡路,但整個產業卻欣欣向榮,動漫產業已非常成熟。世界上最能做文化文章的就是日本人了,他們一直利用文化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就拿中國的三國來講,動畫漫畫小說周邊舞台劇,日本都炒得比中國厲害多了。中國曾經有文化,被別國拿了去,自己也當個廢物扔了,別人卻把它當個寶貝。中國現在是沒有文化的,文化也賺不了錢,整個社會風氣就是浮躁得很。大多數人對於別國的成就也不屑,只會說:這是偷的我們的。
只能向讀者道歉了:「對不起,我這樣的低能又不務正業的漫畫人以及連我都不如的漫畫人太多的緣故……請再給我們一次機會吧!拜託了!!!」
因為中國動漫缺少誠意。。。
中國見過最多的兩大類型。。哆啦a夢化(各種道具)。。。神奇寶貝化(各種精靈進化合體啊)
。。國產配音日本動畫感覺又怪怪的。中國動漫大多只是為中國小朋友而製作的。。。認為這是小朋友才看的。。。而且中國動漫所能帶動的產業鏈與消費群體也不一樣。。。
再說了 比較下喜羊羊 神廚小福貴等動漫畫風。。。畫風是硬傷。。。。雖然近幾年有所進步 比如十冷畫風和配音相當不錯。。。超獸武裝雖然不錯但是打鬥過程的惡意卡頓讓人抓狂。。。
總得說。。就是因為中國動漫發展的問題。。樹立的價值觀不一樣。。既然能做出十冷那中國的動漫技術應該不差。。如果中國動漫能更加的誠意。。我想我會去欣賞的
推薦閱讀:
※你身邊都有哪些負能量滿滿的人讓你受不了?
※關於宇宙最令人驚訝的事實是什麼?
※這麼熱的天氣,你有哪些防暑方法?
※數學難還是物理難?
※有哪些人類已經發現卻又無法解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