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商王的名字除了成湯和紂,都是大小甲乙丙丁之類的?那時候的人的名字是怎麼取的?
這個問題已經有人研究過了,以下為整理摘抄內容,主要出自王根泉先生《中國人名發展簡史》:
------------------------------------------------------------------------------------------------------------------------------
中華民族傳統性格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重生意識強烈,由此而產生一種重生主義的文化。太陽是生命和光明的象徵,崇拜太陽正是華夏民族重生意識的反映。正因為重生,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才特別注重禮」,注重社會秩序的安定與人際關係的融洽,注重繁育後代,並注重給後代命名時灌注重生意識的烙印。夏商時代的「日名」就是華夏先民崇拜太陽神與重生意識的形象符號。
相傳古代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的名字分別叫: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天有一個太陽照臨人間,十天一順稱為一句。這十個太陽的名字(日名)就叫「十干」,也叫「天干」。如前所述,夏商時代的人們崇拜太陽神,殷商卜辭中就有祀日出、日人的記載。引人深思的是,這種崇拜太陽神的習俗還被引進了帝王的命名,這就是以十干取作人名的「日名」。應當指出,王、皇本來就是旺盛、光明之意,帝王即位,宣稱是太陽光照人間,君臨一切,主宰沉浮。由於「日名」代替了太陽之名,又是十個最基本的序數,是一種具有高貴意義的名謂,因之,用日名取作帝王名,或許正與帝王光照人間、澤被大地的象徵意義有著某種隱秘的聯繫。
據《史記·夏本紀》記載,夏朝中的帝王有取名為太康、仲康、少康的,古文字學家陳夢家的《殷墟卜辭綜述》以為大庚、中庚、少庚系日名無疑。夏朝帝王以十干為名的還有胤甲、孔甲、履癸,履癸即夏桀。但履癸這個「太陽」並沒有給人民帶來祥和,而只有毒辣,於是老百姓詛咒說:「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尚書·湯誓》即言履癸這個太陽什麼時候才能消失呢?我們願同你一起滅亡!可見夏朝人民怨恨暴君暴政的心情是何等強烈。殷商世系中,自報丁起,全系日名。三報(報丁、報乙、報丙)、二主(主壬、主癸)之後,傳至殷商第一代帝王天乙(成湯)。
從天乙至帝辛的日名傳承順序為:
天乙(成湯)——太丁——外丙——中壬—— 太甲— —沃丁— — 太庚— — 小甲— — 雍己— — 太戌— — 中丁——外壬— —河宣甲— — 祖乙— — 祖辛— — 沃甲— — 祖丁— — 南庚— — 陽甲— — 盤庚— — 小辛— — 小乙—— 武丁— — 目庚— — 祖甲— —廩辛— — 康丁— — 武乙— — 文丁—— 帝乙— — 帝辛(紂王)。
關於殷商帝王為什麼用天干命名,古今學者眾說不一。或謂以出生之日為名,或謂以死亡之日為名,或謂以廟主(廟號)為名,或謂以祭名為名。若以去古未遠的漢代學者的意見,則認為日名是以生日取的。漢代班固《白虎通德論·姓名》云:「殷以生日名子何?殷家質,故直以生日命子也。以 《尚書》 道殷家太甲帝武丁也。」又《易·緯·乾鑿度》:「帝乙則湯,殷家質,以生日為名,順天性也。」 太平御覽》卷八十三弓《帝王世紀 》:「帝祖乙以乙日生,故謂之帝乙。孔子所謂五世之外,天之賜名,疏可同名者也,是以祖乙不為諱,蓋殷禮也。」《史記·殷本紀·索隱 》:「皇甫謐云:『微子上甲,其母以甲日生故也。』商家生子,以日為名,蓋自微始。」由此看來,「商家生子,以日為名」,這是古代學者比較一致的見解。
商朝以十干記日,以十日一句作為記時的主要單元。甲日就是「太陽甲」值日,乙日是「太陽乙」值日,依此類推,十天一順,自甲至癸,周而復始。商王出生的這一天,被視為十干中這一天值日的太陽降臨人間,如果是在甲日生的,就取以甲名,乙日生即取以乙名。但如果又有一個甲日生的商王出世,就認為這是太陽甲再次光臨人間,為了加以區別,就在日名的前面加上「大(太)」「中(仲)」「小」等字。
因此,商王的名字是很有規律的:上一字是區別字,下一字則是十干字。如在甲日生的有大甲、小甲、河宣甲、沃甲、陽甲、祖甲;乙日生的有大乙、祖乙、小乙、武乙、帝乙;丁日生的有大丁、沃丁、中丁、祖丁、武丁、康丁、文丁。帝王生前自視為太陽光照人1司,死後仍要上天當太陽,天上人間永遠屬於他們,於是商王生前的日名,在死後則成了他們的廟號。 《史記·殷本紀·索隱》引譙周云:「夏殷之禮,生稱王,死稱廟主,皆以帝名配之。天亦帝也,殷人尊湯,故日天乙。」以十干取名,不僅僅限於夏商的王室及直系親屬,也是當時(主要為商代)比較普遍的取名方法,這與太陽神崇拜的普遍性密切相關。
當然,人名之由來是十分複雜的,這正如古代華夏民族是在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的一樣,殷商時代的取名方法也是多元的。除按天干取以日名外,另外還有以地支命名的(如甲骨文中貞卜人物有名「午」、名「卯」 的);以地名命名的(如武丁的宰相傅說,以地名「傅岩」為姓名);或有其他得名之由來,如伊尹、蜚蠻、惡來、蘇護、崇伯虎等。但以天干為名,則是殷商時代(主要為殷民族)的主要取名方法。
------------------------------------------------------------------------------------------------------------------------------
另外,成湯和帝紂不是他們的本名,他們本名為天乙和帝辛。
漢蔡琶《獨斷》:「帝謚…..殘義損善曰紂。」
《呂氏春秋·功名》漢高誘註:「賊仁多累曰紂」
漢代學者鄭玄說:「紂,帝乙之少子,名辛, 帝乙愛而欲立焉, 號曰「受德 」, 時人傳聲轉作「紂」也。史掌書,知其本, 故日「受 」。
《尚書》唐孔穎達疏指出,「紂」字本來並沒有不好的意思, 後人之所以說「殘義損善曰紂」 , 是因為見到商紂的暴虐無道, 才特地附會給「紂」字這樣的「 惡義」 。
關於商紂的說法很多,可自行查閱其他資料。
商代君主應該存在私名,《竹書紀年》中記載了大部分商王的私名,雖然《竹書紀年》已經失傳,但是宋代的《太平御覽》里轉錄了《竹書紀年》的部分內容,其中包括一部分商王的私名。《今本竹書紀年》雖然是偽書,但也同樣有商王私名,大概也是從《太平御覽》里轉錄後改造的。
相關私名如下:
成湯(履)、外丙(勝)、仲壬(庸)、太甲(至)、沃丁(絢)、大庚(辨)、小甲(高)、雍己(伷)、大戊(密,《今本》)、仲丁(庄,《今本》)、外壬(發)、河亶甲(整)、祖乙(滕)、祖辛(旦,《今本》)、沃甲(踰)、祖丁(新,《今本》)、南庚(更)、陽甲(和,《今本》)、盤庚(旬)、小辛(頌)、小乙(斂)、武丁(昭,《今本》)、祖庚(曜)、祖甲(載)、廩辛(先)、康丁(囂,《今本》)、武乙(瞿,《今本》)、文丁(托,《今本》)、帝乙(羨,《今本》)、帝辛(受)。
括弧里註明《今本》是指《太平御覽》未錄,但《今本竹書紀年》中出現的私名,因為不排除是編造《今本竹書紀年》為了補齊空缺而偽造的私名。成湯私名為履也出現在其他先秦古籍之中,因此《竹書紀年》中原本記錄的商王私名應該有一定的根據。卜辭中諸王子都有私名,那麼商王活著的時候應該也有自己的私名,只是去世後以日名相稱,知其私名者就不多了。
個人意見,商王這個「區別字」+「天干」的命名系統,應該是一種原始謚號制度,與人名是兩套系統——活著時候用人間的名字,死後就改用天上的名字。究其本源是出於一種對故人自發的崇敬與緬懷之情。
從現存的周代文獻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周人的語言習慣。周人對人的稱呼一般由「官職」+「名」兩個部分組成。例如」西伯發「」「」周公旦「」作冊逸「。今文尚書(基本為原始文獻)中《牧誓》記載了武王伐紂前發表的誓師講話,其中直稱商王(後來的「帝辛」、「紂」)為「商王受」。結合周人的語言習慣,可知「受」為帝辛本名。這才是他活著時候用的名字!
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
至於「紂」的來歷,@鄭偉凡 的回答中已經提及前人的考證。個人認為,周人的方言俚語中或已早有「紂」這個代表暴虐無道的字,由於商王這個「受」字與其發音相近,於是就被借來加在他頭上了。具體可以參考「蔣介石」是怎麼變成「蔣該死」的。
拜周公之賜,商代原始文獻多已佚失無存,於是我們見到的基本都是甲骨文中、歷史文獻中對已故先祖的稱呼。而這些稱呼是基本不可能出現在生活中的。你能想像周文王管他大兒子叫「先父」(生曰父,死曰考)是怎麼一個情況嗎?像「伯邑考」這種名字,只可能出現在史書中的。「武丁」「帝辛」之類同理。
小子也愚,所知的商代帝王姓名可考者不多——
大乙/天乙——成湯(「成」當為尊稱);
帝辛——受/受德;
武庚——祿父(這位是帝辛的繼承人,後來藉助殷人的復國熱情鬧了一場,被周公趕到北邊去了。其實本名應該是「祿」的,「父」當為時人尊稱)
商朝的王的確都是以天干來命名的,現在有學者提出一個觀點,說「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字代表的是十個部落的圖騰,如甲就是一面盾牌,該部落以盾牌為部落圖騰,乙就是一條繩索,等等等等,而商王朝本身更像一個部落邦聯國,十大部落應該是輪流執政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商朝會頻繁的遷都,因為輪流執政的話,必然會導致權力中心的不斷轉移。當然這種政治結構是非常不穩定的,可以想像有些部落會在爭奪權力的鬥爭中逐漸強大,而有些會衰弱,所以在商代的後期,王位只在幾個部落之間輪換,其他「在野」的部落慢慢消亡。商紂王被諸侯們聯合起來討伐有很有可能是他想打破幾家輪流的態勢而一家獨大,當然他失敗了,至於那些暴君的惡名,則很可能是勝利者加上去的。
紂王是叫「帝辛」吧,紂是死後謚號,後人評的。
紂王也叫帝辛。。湯還有被稱為大乙,祖乙。。
見我的另一條答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12293/answer/194901944
很久很久之前看過一篇論文,具體出處記不清了,總之說日名相當於母系的姓,子女的日名與母親的日名是一樣的,日名相同的不通婚。
不過也可能這個論文是純扯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