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航天器上的攝像頭清晰度看起來都那麼低?

看起來街邊15塊錢買的攝像頭的成像質量都不如。求專業人士解答。


The XCOR Lynx spaceplane is equipped with four
HD cameras that will record a person』s flight.


多圖殺貓啊


1、信號傳輸:高畫質必定會帶來高數據量,然而,天地傳輸的能力是有限的(中國在啟用天鏈中繼衛星之後,監控、傳輸能力有所提升),在此種情況下,自然要把「路」讓給更有用的數據,所以只能選擇折中的攝像機。
(PS:2014年6月8日:「美用激光束從太空傳回高清視頻 或改變太空通信」中談到了「激光通信科學光學載荷」(OPALS)。據美國航天局發布的消息,在5日進行的技術演示中,一段時長37秒、名為「你好,世界!」的高清視頻,只用了3.5秒就成功傳回,相當於傳輸速率達到每秒50兆,而傳統技術下載需要至少10分鐘。)
(根據這個實驗結果,可以推測另一個答案中提到的 The XCOR Lynx spaceplane ,雖然配備了四個 HD cameras ,但這四個攝像機僅起到記錄功能(給參與飛行的體驗者是份很可貴的影像留念),在監控方面比較薄弱(該飛行勢必配備了「像素看起來比較低」的航天攝像機用來實時監控,這裡的實時是指儘可能縮簡訊號傳回地球的延遲時間)。這四個高清攝像機由於不是實時傳輸,所以是完全可行的。)
2、重量:太空環境特殊,對攝像機也有特殊要求,勢必會增加重量,如果為了更高畫質,再去增添重量,會浪費火箭的載重,完全可以把這部分重量省下來,放置其他更重要的東西。
3、成本:以神舟載人飛船為例,有部分攝像機安裝在箭體上(助推器附近和二級火箭發動機附近),收看電視直播的人應該都知道,火箭只是提供足夠的推力,使飛船擺脫地心引力的束縛,待飛船飛出大氣層,箭體基本上就被拋棄完了,作為一次性使用,質量和成本自然有權衡,滿足基本要求,就足夠了;另外,飛船也是一次性的(飛行任務結束後,返回艙和軌道艙、推進艙分離,返回地球,推進艙會在大氣層中燒毀,軌道艙仍會在軌飛行一段時間後進入大氣層燒毀),安裝在飛船上的攝像頭(太陽能帆板附近和推進艙附近)也只需滿足基本要求就足夠了。
其實,既然不是純粹為了電視轉播效果,並沒有必要安裝畫質特別好的攝像機,當然了,如果有一款畫質好、可靠性高、能夠適應太空環境、成本低廉、而且不是很重的攝像機,而且有類似於 OPALS 的信號傳輸技術的話,那在航天器上拍攝高清視頻,並將此用於實時傳輸的話,應該會成為很現實的話題!
-----------------------------------------------------------------
備註:2014年6月8日,修改:調換了部分論點的順序;針對信號傳輸,添加了新聞鏈接;對 The XCOR Lynx spaceplane 配備的四台高清攝像機進行討論。


主要麻煩倒不在於攝像頭,而在於視頻的回傳。畫質越好,碼率越高;碼率越高,帶寬越大;帶寬越大,傳輸越難。

火箭上條件苛刻,根本不可能用微波傳輸視頻信號。事實上畫面信號能傳回到地面就很不錯了…就別要求那麼多了。。。。


其實也不差,關鍵是回傳數據屬於星際漫遊,流量你敢用么?


可靠性才是王道,航天用的都是特製的,一顆螺釘都要八十,一個計算機上百萬,性能大約是跑不動擼啊擼的級別。太空環境太惡劣了,普通民用的幾天就扛不住了。


首先,監控的清晰度取決於很多方面,
1感光元件 現在市面上比較常用的有兩種CCD,CMOS,大都是SONY產的,國產的還木有。。
2鏡頭,這個主要是涉及到對焦,和成像的範圍和距離等等。
3監視器,或者顯示器。
4硬碟錄像機或者視頻伺服器。
5傳輸線路,網路帶寬。。
這些來綜合決定視頻的質量,手機上的攝像頭固然清晰,但是他是直連的,並不需要傳輸很長的距離,也不涉及到網路帶寬問題,畫質基本不會損失,
另外監控頭也有清晰的,500萬象素和800象素的都慢慢上市了,但是這個基本靠光纖。。傳輸成本較高,多用於公路抓拍一類的地方。。
關於其他的你也可以在相關網站了解如深圳太平洋安防網就是比較專業的安防平台,可以去了解哈:HTTP://WWW.TPY888.CN


選擇航天器各配件時,最先要考慮的一般是質量大小,另外可靠性也是一項重要指標。

試想在選擇航天器攝像頭時,首先要求質量夠輕,盡量減少運載火箭的負擔,其次要求可靠性高且能適應太空環境,那麼也就只好適當放寬對該攝像頭的像素要求了。


眼見不一定為實


推薦閱讀:

飛天一號火箭是如何做到最快四小時發射衛星的?
要取一塊疑似從太陽系外來的天體 A/2017 U1,地球文明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
想知道要從事與航空航天或者天文學之類有關的工作的話,需要學習哪些知識或者看什麼書?
天宮二號肩負著中國空間科學的發展,所以目前(2016 年)中國的空間科學研究在國際上處於什麼地位?
人造衛星、空間站和其他航天設備如何防範太陽風?

TAG:攝像頭 | 航天器 |